首页 优秀范文 旅行社经营论文

旅行社经营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2 15:01:10

旅行社经营论文

旅行社经营论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旅行社经营体系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行社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数量上增长极为迅速,己形成一定的规模。但真正有实力的大型旅行社企业集团很少,整个旅行社行业仍然存在散、小、弱、差的态势,缺乏规模经营优势,缺乏与国外旅行社相抗衡的竞争优势。从我国旅行社业的类别结构来看,国内社占优势:从规模结构来看,小规模旅行社占绝对多数;从地理分布情况来看,我国旅行社在全国的分布基本合理。但竞争使行业利润逐步下降,我国旅行社正逐步成为一个低利润的行业。就我国旅行社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而言,经营体系存在很大的弊端,这严重制约着旅行社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我国旅行社业存在的问题

(一)大型旅行社没有实现规模经济,其规模优势得不到发挥

大型旅行社在经营中具有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采购、旅游市场拓展、旅游接待以及资金、信息、人才和抵御风险等多方面的优势,因此,易于实现规模效益。而在我国旅行社行业中,大旅行社的规模效益并不明显,优势也远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表现在:

1、一些大型旅行社的业务发展缓慢,虽在竞争中面对众多新的商业机会,自身却处于各种困境中,不能好好把握。

2、大旅行社未能在旅游市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即未能平抑市场的过渡竞争,未能起到引导和稳定市场的作用。旅游市场的混乱无序成为困扰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和造成旅行社资源浪费的顽症。

3、在旅行社的内部管理方面,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一些大社内部普遍实行部门承包经营、变相部门承包经营、挂靠经营等,使得部分大型旅行社实际上成为一些业务相对独立的小旅行社的集合体。在这种格局下,大型旅行社当然发挥不了应有的优势,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二)中小旅行社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发展可谓举步维艰

就目前我国中小旅行社的总体而言,其特点集中表现在:

1、有限的接待数量和低下的利润水平。在接待数量方面,近年来许多小旅行社处于发展无望而只能勉强支撑的境地。有限的接待量和低利润现象的并存,充分反映了当前中小旅行社经营的艰难局面。

2、网络化、集团化程度低,多数旅行社还没有形成经营网络。真正意义上的旅行社网络和集团较少,旅行社各自为战,业务简单协作,业务伙伴关系不稳定。即使对于己建起网络的联合体或集团,有些规模较小,有些成员单位之间联系不紧密、行政色彩较浓,真正以资产为纽带紧密联系的全国性、区域性旅行社网络和集团还很鲜见。

(三)旅行社恶性价格竞争盛行,市场秩序混乱

由于国际社和国内社的比例失调,造成国内社业务量明显不足,致使许多国内社为谋求生存而违反国家规定超范围经营,直接在海外招揽客源。部分国际社贪图蝇头小利,为国内社代办签证,赚取不义之财。这样做无疑于推波助澜,最终致使许多国内社也开始从事外联和国际旅游接待业务。

旅行社行业市场混乱的另外一个突出表现是:以削价竞争为主的旅行社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由于旅行社的行业壁垒较低,进入行业较容易。近年来,大大小小的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为招揽顾客,旅行社之间展开低价竞争,有的将团费一降再降,以“零团费”、“负团费”来吸引游客。为了盈利,就只能通过购物回扣来弥补业务损失。长此以往,不但不会刺激旅游产品质量的改进,而且还会导致质量被忽视。上海春秋国旅董事长王正华认为,我国加入WTO的预热期是2001年至2003年,现在预热期己过,我国将全面开放旅游市场,外资旅行社将大量涌入,竞争将更加惨烈,将出现与“狼”共舞的局面。那时如再一味地以低价去面对竞争,受害的不仅是旅游者,更是旅行社本身。

(四)旅行社产品常遭“克隆”,经营品种重复雷同

旅行社经营的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信息性的产品,它对旅游线路的开发很难形成专利,也正是由于缺乏诸如商标权、专利权这样的进入限制,又无太多技术障碍可供保留和垄断,就使得一些有开发能力的旅行社一旦开发出某种能够迎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众多的中小旅行社便一哄而上,竟相模仿或参与经营。这一方面导致了旅行社经营品种的重复雷同;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有实力的旅行社深度开发产品的积极性。沈阳国际园林旅行社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就开发出沈阳周边汽车旅游,如本溪关门山、鞍山千山、抚顺大伙房水库、营口跋鱼圈、海边浴自己驾车到这些风景区踩点、和有关人士座谈、搞规划、讲座和培训等,然后宣传打广告,市场投入非常之大。但每开发出一个新产品,过不了多久,各旅行社便一窝峰跟的旅游产品时没有专利保护,导致旅行社的前期投入很大,而其他旅行社不需要任何投入便纷纷模仿,带来的恶果是前期开发投入的旅行社,最后连成本都收不回,因此不愿再开发新的旅游产品。

(五)内部管理缺乏科学性

我国大多数旅行社内部管理缺乏科学性,有些甚至是小作坊式的管理方式,这主要表现在:组织机构呆板,主要以直线制与直线职能制为主;在产品开发、采购、销售、用人等方面缺乏长期的发展战略规划,有的靠相互“卖团”或“转团”过日子,有的更是靠做“一锤子买卖”,“砸团”的事时有发生;电脑普及与应用率低,服务质量差,质量意识淡薄;在旅游中“宰客”现象时有发生,其最终结果必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由此可见,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考虑到行业当前的现状,以及加入WTO后,我国旅行社行业将要面临的国际竞争态势,故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改革的方向应该是:通过对现有旅行社的整合来实现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和小型旅行社网络化,进而实现管理的科学化、产品品牌化、价格透明化、效益最大化。

二、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的改革方向

(一)大型旅行社集团化

应使目前占旅行社总量1%强的规模较大的旅行社通过合并、兼并或其他方式重新组合,形成一定数量人、财、物一体化的紧密型旅行社集团,旅行社集团的构架可以承袭现行一些大社采用的总社和各热点地区分支社的形式,但总社和各分支社在人、财、物等资源上应是一体的。组织管理采用集团企业的管理方式。从微观角度讲,这种旅行社集团有利于发挥在采购、预订、营销、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实现规模经营,获得规模经济;从宏观角度讲,一定数量的大型集团企业的存在,可以引导和稳定市场,克服旅行社市场因过度分散和紊乱造成的问题。旅行社把全部资源集中于相互联系的旅游业务中,势必会提高自身和整个行业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的力度,提高总体接待质量。同时还会因为避免了很多分散的重复劳动和相应的不规范竞争而减少资源耗费。

(二)中小旅行社的专业化、网络化

1、中型旅行社专业化

大型旅行社在整个市场内通过重新组合实现集团化之后,市场上一些中等规模的旅行社应相应调整其经营方向,避开其在经营标准化产品方面的劣势,实现专业化经营,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定细分市场旅游者的需要。中型旅行社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所经营的产品上,应针对某些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形成特色产品或特色服务。中等规模旅行社的专业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理性化选择。专业化经营集成本优势与产品专业化优势于一身,解决了这类旅行社因规模较小不能形成规模经济,而难以直接与旅行社集团竞争的问题。但对行业来说,专业化的特色经营可以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中型旅行社的专业化开发会使旅游产品更加多样化,从而增强旅游产品的总体吸引力。

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专业旅行社可以采用连锁经营方式实现联合。连锁经营是把这些中等规模的旅行社力量集中起来,使其可以像旅行社集团那样拥有在产品开发采购和促销等方面的优势。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规模经营,符合利用规模经营提高低利润行业经济效益的原则,而突出的是专业化和特色化的旅游产品。

2、小型旅行社通过实现网络化

对众多小旅行社的调整,是通过内部改造或增设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网络化,成为旅行社业面向旅游者的窗口,便于消费者选择和购买。旅行社营业的场所必须广泛设立于消费者便于购买的所有地方,即所谓的网络化布局。我国旅行社的网络化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制来实现,即通过来实现网络化(这里的网络化还包括旅行社之间的业务联系这层含义)。制的实现要求将绝大多数的小旅行社改制为社。社不从事产品开发,也基本不拥有其他接待设施,其业务是专门从事旅游产品的销售。现有众多小旅行社如果能够实现向社的转变,就可以避免原先小而全的建制和业务上面面俱到而又面面不到位的矛盾,降低投入成本和经营风险,使其彻底摆脱举步维艰的局面。

(三)旅游产品价格透明化

为从根本上有效遏制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取得长远的生存之道,旅行社在推出旅游产品时,应使其价格透明化。应列出所游线路的收费明细,包括往返的交通工具标准及收费标准、住宿用餐标准、所游景点的门票价格等,对出境游,还需列出办理签证手续的费用。此外还包括旅行社提供的相关到位服务,如导游解说服务、景点解说服务等。因为买什么产品都可以挑、可以试、可以换,惟独买旅游产品例外,交了钱就换不了了,只能事后总结是好是坏。旅游产品买的是一个预期、期望值,买的是信任感,如果旅行社明码标价、价格透明,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游客的疑虑,增加自己的信誉度,可一举两得。

(四)树立品牌意识,实现品牌经营

像经营其他产品一样,旅行社经营的旅游产品也要有品牌意识。旅行社经营的旅游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无形性和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决定了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除了价格以外,难以比较产品之间的优劣。为了降低购买风险,消费者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往往依赖其对品牌的认识。产品的服务成分越高,产品的品牌越知名,就越易被消费者选中。品牌是有价值的无形资产。著名品牌在同类产品或服务领域中常常会成为领跑者。旅行社作为服务性行业,必须通过树立品牌形象来提高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依靠品牌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虽然,目前我国旅行社尚未形成知名品牌,但已有一批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品牌脱颖而出,“广之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早在1994年5月,“广之旅”就在全行业中率先导入CI,建立整套企业商标识别系统,以琅琅上口而又含义丰富的“广之旅”为简称,采用了让人忏然心动的广告词“广之旅无限风光带给你”,并设计了寓意为“灿烂阳光,怒放红棉,无边绿野”的企业标徽,新鲜、活泼、亮丽,在当时旅游界引起很大的轰动。导入CI后,“广之旅”又通过实施质量保证金制度、推行服务承诺制、引进IS09001质量认证体系以及创新经营机制,实行科学的广告投入等举措,使“广之旅”品牌深入人心。2000年12月,“广之旅”商标被广东省工商局认定为著名商标,成为全省唯一的旅行社著名商标,为我国旅行社的品牌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

(五)重视旅行社内部管理

旅行社经营论文第2篇

旅游行业监管的漏洞也使得我国旅行社经营管理陷入困境。当前,旅游行业监管体系不够完善,还存在着许多旅游行业监管方面的漏洞,导致挂靠、承包、非法设点、买团卖团、转让经营权、低价竞争等现象经常发生,还有的旅行社甚至按照公司的座位来转包。这都是由于旅行社监管的漏洞造成的,一旦侵犯到消费者的权益,很难帮助消费者维权。因此,探索解决我国旅行社经营管理困境的出路势在必行。

二、解决我国旅行社经营管理困境的出路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旅行社经营管理水平,在了解我国旅行社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解决我国旅行社经营管理困境的出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一)提高旅游产品创新能力

提高旅游产品创新能力是我国旅行社经营管理的关键。在旅行社经营管理中,品牌竞争是旅行社差异化竞争的所在,旅行社经营管理者应意识到旅游产品品牌化的重要性,精准把握市场先机,提高旅游产品创新能力。在具体做法上,旅行社要结合游客的需求和实际资源状况,对旅游产品进行市场调研,认真研判未来的趋势,淘汰低端、效率低下的线路,力求开创更优质的旅游产品,使旅游线路多元化。

(二)加强旅游营销能力训练

加强旅游营销能力训练是我国旅行社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在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旅行社要与时俱进地发展网络营销,加强旅游营销能力的训练,用更专业、更优质、更全面、更深度的网络营销,引起广大网民的关注,开拓旅行社的目标受众群。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引进既具有网络营销知识又具有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使之为旅行社的发展壮大提供智力支持,促进旅行社网络营销工作的开展。

(三)优化旅行社的内部管理

优化旅行社的内部管理对我国旅行社经营管理至关重要。在旅行社经营管理的内部,对加强旅行社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制定旅行社内部管理的标准,使旅行社内部员工各司其职,有章可循,对旅行社来说意义深远。如旅行社可成立专门的旅游信息部门和客户信息服务中心,分属不同部门的员工按照不同的员工守则进行管理,各部门做到权责分明,优化旅行社的内部管理,这样,旅游者才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更加信赖旅行社的经营能力,从而也为旅行社的品牌经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四)完善旅游行业监管体系完善旅游行业监管体系在我国旅行社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对旅行社经营管理而言,要完善旅游行业监管体系,可以通过修订《旅游法》和《旅行社条例》以及调整旅游行业政策规定,加大对旅游行业的监管力度,一旦发现违规开设的旅行社,要引起重视,严加惩治,保证旅游行业的正常运营处于良性循环之中。除此之外,在对旅游行业的审批方面,还要实现审批制度的经常化和提高审批工作的透明度,使得符合规定条件的投资人能够更加便捷、高效取得旅行社行业许可资质。

三、结束语

旅行社经营论文第3篇

Abstract: The level system of traditional travel agenc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dustry led to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disorder, poor quality of tourism product, tourism consumers and tourism agency conflicts. With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consumers increasingly mature, the 4C marketing theory as the guide, around to maximize the tourist customer value innovation marketing mode, establishes the vertical division system of level zero that composed of tourism wholesalers and retailers of tourism travel agency industry, solves many problem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the existing, is a new way to explore.

关键词: 4C营销理论;黑龙江省旅行社;垂直批零体系

Key words: 4C marketing theory;travel agenc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vertical zero system

中图分类号:F5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7-0003-03

0 引言

依据不同类别的旅行社在旅游产品流通环节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可将旅行社分工体系分为三种形式:垂直分工体系、水平分工体系和混合分工体系。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计划经济时期,在政府行政力量的强烈干预下,形成了水平分工体系,即按地域划分旅行社经营范围,将旅行社分为国内旅行社和国际旅行社。这种分工体系存在着诸多弊端。一是业务范围交叉,造成了旅游产品同质化竞争,导致我国旅游业快速驶入了“微利时代”;二是不论旅行社规模大小,都担负着相同的产品开发与销售的职能,不利于大型旅行社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中小型旅行社个性化优势的发挥。黑龙江省旅行社业应面对现有的竞争状况,以4C营销理念为导向,建立起垂直的旅行社批零分工体系。

1 黑龙江省旅行社业竞争现状分析

“竞争战略之父”――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建立的“五种竞争力模型”认为,五种市场竞争力量决定了产业的竞争强度和利润潜力,它们是:行业内现有的竞争者、潜在的进入者、替代品、购买者和供应商,这五种力量的现状及其消长趋势和综合强度决定了黑龙江省旅行社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和行业的获利能力。

1.1 现有竞争者分析 当前黑龙江省旅行社业已走出了初期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全面进入了市场自由竞争阶段。纵观黑龙江省旅行社总体状况,其市场特征如下:一是资深名牌旅社行仍然占据着主要市场份额,黑龙江省中国国际旅行社、黑龙江省中旅国际旅行社、哈尔滨市青年旅行社等为代表的资深国有旅行社虽已江河日下,但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仍然占据着黑龙江省旅游业的主要市场;二是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在不同类型细分市场上居于垄断地位的旅行社,它们在各自的市场上建立起了产品、客户群体等优势。如哈尔滨市铁道国际旅行社专列旅游,哈尔滨市观光国际旅行社台湾入境游;三是各类小型旅行社、挂靠旅行社鱼龙混杂。由于旅行社业投资规模小,市场进入壁垒低,数量众多的小型旅行社偏安行业一隅,充当着市场补缺者的角色。

1.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黑龙江省旅行社业最大的潜在竞争者是即将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旅行社。2011年初,国家旅游局公布了第一批试点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的3家中外合资旅行社名单,标志着出境游市场正式向外资放开。这对黑龙江省以境外业务为主的国际社有着最为直接的冲击。外资旅行社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在规模、人才、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经营运作体系,实力远胜于国内旅行社,一旦进入黑龙江旅游市场,必将使现有旅行社面临来自国际企业的强大竞争压力。另外,旅游市场的开发以及较低的进入、退出壁垒使得一些寻求纵向一体化经营优势的相关集团和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企业寻机介入旅行社行业,也使黑龙江省旅行社业面临巨大威胁。

1.3 替代产品的威胁 网络营销已经全面冲击了各类传统行业的营销模式,以携程旅游网为代表的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式旅游营销网站对黑龙江省旅行社业提出了替代挑战。越来越多的现代“新旅游者”通过网络了解旅游信息,实现旅游的愿望。除此之外,随着人们消闲方式走向多元化,需要有更多新型的消闲产业提供服务,来满足这些新的消闲需求。除了旅游之外,与消闲相关的体育、健身、文娱、培训等文化知识享受方面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图书馆、博物馆、知识技术培训班、文娱表演场所、体育健身场所、健康的电子游戏场所等都会从中得以较大的发展,休闲产业中的其他产品将对旅游产生一定的替代作用。

1.4 消费者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随着旅游者消费能力日益成熟,信息对称水平日益增强,旅游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将有极大的提高。网络的出现使消费者获取旅游信息的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旅行社产品同质化现象使旅游者有更多的选择;节假日调整和带薪年假的推广,使旅游淡旺季差别缩小,旅游全年化趋势使旅游者处于买方市场。这些因素导致消费者讨价还价能力不断增强,使黑龙江省旅行社业面临着更大的威胁。

1.5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对于旅行社而言,供应商主要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即宾馆、餐馆、景点、车船公司、航空公司、铁路部门等。旅行社行业是一个中介的行业,其销售的产品几乎全部来源于供应商,旅行社本身只起到选择、组合的作用,只是在销售过程中加入了自身提供的导游、咨询等服务,因而供应商对这一产业的压力不容忽视。

2 4C理论导向的黑龙江省旅游营销策略

1990年美国劳特朋教授提出了“4C营销理论”。与传统的“4P营销理论”相对应,4C营销理论的理念是:由产品导向转向消费者的需求与欲望(Consumer wants and needs);由定价策略转向满足消费者欲望所想付出的成本(Cost);由渠道策略转向考虑如何给消费者方便(Convenience)以购得商品;由促销理念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有效的双向沟通(Communication)。4C营销理论的核心是强调企业应当以消费者的视角看待营销,把追求顾客满意放在第一位。4C理论同样适用于旅游产品的营销(图1)。

2.1 顾客(Consumer) 传统的旅游产品设计是完全由旅游行主导,批量采购“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组合设计成标准化产品推向市场。为了适应旅游需求个性化特征日益显著的变化,旅行社产品设计观念要转向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更加关注客户价值。站在旅游消费者的立场上,深入研究旅游者消费需求和欲望、购买行为特征,进行市场细分,设计柔性化旅游产品,给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选择空间。例如为老年人设计的“海南越冬度假之旅”、为青少年设计的“海外游学之旅”、为商务客人设计的“高品质休闲之旅”、为发烧友设计的“自由行深度之旅”。将目标客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特征融入旅游产品设计,赋予旅游产品新的内涵与生命活力。

2.2 成本(Cost) 传统的旅游产品定价策略是成本加成法定价,即由旅游社采购旅游产品要素成本,加上分摊的产品宣传成本和管理成本,再加上适当的利润率就形成了旅游产品最终的价格。4C营销理念下的成本策略是首先要了解旅游消费者满足需要与欲求愿意付出的成本,不仅包括旅游者的货币成本,还包括其为此耗费的时间成本、精神成本、体力成本,甚至替代成本。通过努力降低旅游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总成本,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实现消费者利益的最大化。例如对经济等旅游产品实施规模化运作,实现薄利多销;对高端旅游产品提供精细化服务,提高产品价格;通过网络营销节约旅游消费者时间成本和精神成本等。

2.3 便利性(Convenience) 传统的旅游产品销售渠道是设计一组旅游产品,通过报纸等媒体的广告宣传,由旅社行门市网点实现旅游销售。4C营销理论强调企业在制订销售策略的时候,要更多的考虑顾客的方便,通过精心设计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使顾客在购买消费旅游产品的同时,享受到便利的服务。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整合旅游产品销售渠道是新兴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旅行社采取网络营销模式,通过个性化网页设计,在线QQ、微博服务,既解决了旅游产品信息不对称的弊端,又方便了旅游者的产品购买与消费。

2.4 沟通(Communications) 新型旅行社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建立,是对传统旅行社单向信息传递方式的颠覆。在新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模式下,旅行社对曾经消费过企业旅游产品的客户,建立详细的信息档案,利用网络等渠道积极主动地传递旅游新产品信息,互动沟通交流旅游体验,从而影响消费者的态度与偏好,说服消费者消费新的旅游产品,最终建立旅游消费者与旅行社的高度忠诚关系。这种促销方式变传统“推”的形式为“拉”的形式,由“强势”营销转为“软”营销,在充分了解旅游者的需求的基础上,实行有针对性的主动营销,以达到更好的营销效果。

3 黑龙江省旅行社业批零体系的构建

在欧美国家,高度发达的经济、先进的交通运输业、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成熟的消费观念、带薪休假制度的发展等因素,促成旅游业步入了成熟期,旅行社业形成了完善的垂直分工体系,即按旅行社经营范围所处于旅游产业价值链的位置,将旅行社分为处于产业价值链上游的旅游批发商和处于产业价值链下游的旅游零售商。不同类型的旅行社通过不同的盈利模式赚取差额利润,既有效避免了同质化竞争,也丰富了旅游者的消费选择。这种成熟的营销体系应该成为我国旅行社业变新的发展方向。

3.1 实力较强的旅游批发商 黑龙江省中国国际旅社、黑龙江省中旅国际旅行社、哈尔滨市青年旅行社具有“金字招牌”的国、中、青三大旅行社,凭借多年积累的品牌优势,以及遍及全国的庞大旅行社合作网络,应充分发挥优势,向旅游批发商角色定位转型。近年来还有部分新兴旅行社,通过聚焦批量采购某一线路的旅游交通,获取该旅游产品的相对优势,也成长为细分市场的旅游批发商。这些旅游批发商体系,应侧重于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的职能,通过大规模采购,降低旅游产品的生产成本,并凭借其强大的产品开发与整合能力,依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灵活地设计食、住、行、游、购、娱等各项产品要素的组合模块,从而生产出消费者满意度高的物美价廉的旅游产品,形成旅行社业价值链的上游企业。

3.2 具有销售优势的旅游零售企业 由于旅行社业进入资金壁垒和技术壁垒低,近年来大量实力较弱的中小旅行社以挂靠方式涌入业界。为了增强这部分旅行社的生存与竞争能力,应定位于旅游零售商角色,重点培养旅游销售能力。创新的销售网点布局模式,如建立个性化的旅游销售网部,在各大连锁超市设立旅游专柜,建立以销售旅游咨询为主营业务的虚拟旅行社等。通过增强便利性与服务性,培养忠诚客户,占据一定的市场竞争地位。

黑龙江省旅行社垂直批零体系的构建,将改变现有的 “五脏俱全的小麻雀”型单体旅行社无序竞争的局面,形成形态各异的有序的旅游生态系统。从根本上解决旅游业长期难愈的各类顽疾,有利于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凡丹.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旅行社垂直分工体系的构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5).

旅行社经营论文第4篇

中国旅游业是伴随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而得到大规模发展的。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旅游生产力得到巨大释放。2001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995亿元,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2%,中国旅游外汇收入已占国家服务贸易创汇额的半数以上[1].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刺激了相关各业的发展,扩大了国内需求,增加了经济活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加速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共同发展。此外,旅游业在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环境保护,弘扬民族文化,更新思想观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许多地区的支柱产业。

一、关于旅游产业开发中的两权分离的争论

(一)争论的起源

在最近几年中,国内在对待旅游发展的问题,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也可以称为两个突出的逆向潮流:一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不仅把它确定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而且不少地方将其产业地位提升至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并制定出发展为旅游强省、强市宏伟目标的时间表,全国掀起了一个又一个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热潮;另一个是一些部门和某些专业的学者,通过举办研讨会、论坛会或发表文章,大声疾呼,指责发展旅游对文物、景区、遗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称之为“旅游性破坏”,大有口诛笔伐之势。两种声音均很强烈,两种声音还在较量。而最近出现的关于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或称为景区经营权出让)则更加体现了这两种潮流的存在。

在2001年2月21日,四川省对外宣布,将九寨沟国家森林公园、三星堆遗址等十大著名景区以及100多个景点向海内外公开招商,拟以合资、合作、租赁承包、出让经营权等方式开发上述景区。此事经众多媒体频繁报道后,引起了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快,作为国家风景区主管部门的建设部在《关于对四川省风景名胜区出让、转让经营权问题的复涵》中提出,任何地区、部门都没有将“风景名胜区的经营权向社会公开整体或部分出让、转让给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力。自此,引发出一场关于景区经营权是否可以转让的大争论。

在后来的日子,围绕这一问题事件频频发生,争论此起彼伏,国内主要媒体对相关事件报道也非常多,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关于安徽省的黄山景区、山东曲阜的三孔景区、广西的桂林山水、还有武当山、岳阳楼以及兵马俑上市等事件的报道和评论,当然各地区的小动作那就数不胜数了。2002年8月,国家建设部做出了“企业不得买断风景名胜区”规定。到了这个时候,关于风景名胜区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操作似乎划出了句号,但是认识并没有统一,是非并未弄清,争论并没有真正解决。

(二)争论的焦点

无论是研讨会还是发表文章,无论是一些部门的表态还是部门的新政策出台,这场争论的焦点是著名风景区是否可以实行“两权分离”,从根本上讲,还是如何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问题。具体的讲,这场争论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的:

1、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作为资源性资产,是否也可以像土地、矿山那样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如果不能,那么这些资源之间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如果能,那么如何实行这两种权力的分离,即这些资源的经营权由谁出让,出让给谁,通过什么方式和渠道进行出让?

2、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是否只进行保护,不能开发或经营?如可以经营,又由谁来经营,保护的经费从哪里来?这些经费没有保障的情况下会出现什么后果,如何解决?

3、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属于国家资产,那么谁是真正的国有资产拥有者,是中央政府的主管部门还是地方政府,或是地方政府的主管部门?它们是否拥有全部的管理权、经营权和处置权?

4、造成旅游资源或遗产破坏的根本原因是否就是管理和经营体制的转变?这种破坏是否由管理部门经营就可以完全避免?那么如何解释在没有实行这样转变之前出现的破坏现象?

5、如果说企业经营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出现急功近利而造成破坏,那么如何解释管理部门经营时出现的短期行为?

二、在旅游产业开发中实行两权分离的利弊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和法学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两权分离,它是特指资产,特别是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相对分离。两权分离本来不是当代的发明,古今中外早已有之,秦朝以来的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就是典型的两权分离了,因为地主作为土地的所有者是靠收取土地经营者农民的剩余劳动即地租来养活自己的。英国资本主义土地制度中的两权分离更是世界上最典型的。我们在改革开放以前把社会主义所有制和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混为一谈,才导致两权不分,企业缺乏活力,最终影响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形象和声誉,甚至影响到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认识到这一点,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两权分离已被国人所接受。

确实,两权分离是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提出的,而且主要是适合于企业当中的。将两权分离引入旅游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当中合适吗?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两权分离首先一方面确立了包括国家在内的投资者在旅游风景名胜区中的法律地位,依法享有的权利[1];另一方面,它确立了旅游企业拥有包括经营权在内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以此为基础,就不仅可以确保所有者即国家的权益,确保出资者和旅游企业各自承担有限责任,而且可以确保旅游景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2].

当前,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正处于关键的改革时期,一些新的经营模式正在各地探索、酝酿和创新,已经形成了世界旅游资源的整体租赁经营、股份制企业经营、上市公司经营等多种模式,这些模式的出现,都是发展、改革和实践的需要。可以预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的模式将层出不穷。综观已经实行两权分离的世界旅游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至少表现出了以下积极的因素。

(一)有利于建立起符合旅游风景名胜区良性发展的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由于旅游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复杂、政出多门的宏观管理格局,加之普遍存在的区位制约、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和人才匮乏,使得在其经营发展中,专业化经营水平低,市场经济适应性差,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难以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难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上问题的核心在于旅游风景名胜区的市场化程度不高。解决风景名胜区经营和发展的首要任务是理顺体制、活化机制,创造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其长远发展的经营模式,就是要实行风景名胜区的两权分离。市场化的进程有利于打破部门在强调保护的帽子底下对风景名胜区的垄断经营,但是经营管理质量难保障,最后的结果是资源既没有保护好,游客也不满意。这是一种典型的官商经营模式,官商必然直接带来服务态度差、服务质量低等突出问题。打破这种格局的途径只有竞争,只有勇敢地面对市场[4].

(二)有利于增强旅游资源保护的能力。

客观来看,企业更加注重企业自身的市场形象和长远发展。面对旅游资源实施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这是企业良好市场形象的重要载体。比如说黄山原来一年的保护费200元,黄山旅游上市之后一年投入的保护费就是2500元。

然而,单纯的实行市场化,片面的实施两权分离,又是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各地方发展旅游经济的激情是高涨的,各处旅游景点纷纷上马,但是这种急切的愿望或者脱离本身的资源基础,或者造成对现有资源的过快、过度开发,难以真正实现当地旅游经济的起飞。特别是2000年中国实行每年三个“黄金周”休假制度以来,高潮期游客剧增,给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区造成巨大压力。此外,少数风景区的过度开发行为,违背了旅游资源保护和永续利用的原则,也不利于当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风景区保护范围内建设的过多的旅游设施,严重破坏了景区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白在旅游产业开发中对于风景名胜区应当实行两权分离,尽量使其市场化。但是,由于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是资源性资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应当加大对其的保护力度。因此,在对旅游风景名胜区实行市场化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加大对旅游风景名胜区的宏观调控,使得我国的旅游产业能够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我国旅游开发中的面临问题的法律对策

旅游产业是非常庞大的产业群,需要全社会的不懈努力,面对目前我国旅游产业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尽早制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建立起完整的旅游法律体系。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复杂的问题就需要一个涵盖旅游业各方面的完备的、科学的、和操作性的、针对性强的旅游业的综合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这是规定一个国家发展旅游业的根本宗旨和原则、政府主管机构在旅游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权限、各类旅游企业的行业标准、旅游者的权利义务、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有关原则、对外旅游关系、奖惩措施等。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制定一部旅游基本法已经显得非常必要了。

(二)改革目前我国旅游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还是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构筑的体制,机制落后,观念保守,基本属于社会公益事业的范畴,不能严格按企业来运作。由于条块和政、企、事不分,政府机关的衙门作用与旧国营企业的各种弊端兼而有之。在经济收支上,财政拨款加单位创收,有的稍有盈余,对数入不敷出;在劳动人事制度上,机构臃肿,冗员众多;在分配体制上,死工资,大锅饭,平均主义盛行。这种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导致了许多地方旅游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同时,开发和经营中的无序、低效以至破坏,严重困饶着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捧者金饭碗要饭吃的现象,宝贵的资源成为了财政的负担。

注释:

[1] 《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赵翔翔 《武汉大学学报》 2000年2期

[2] 《两权分离有利于建立公司法人制度》 宋承刚 《发展论坛》 1997年6期

[3] 《两权分离的误区》 曹水苗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4期

[4] 《论我国旅游法制的改革与完善》 袁翔珠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2期

参考文献:

旅行社经营论文第5篇

关键词:7Ps组合策略 信效度检验 策略研究

1 概述

服务营销和市场营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本质上讲,市场营销经过一定阶段的发展形成了服务营销,因此,服务营销对市场营销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首先,从市场经济的整体分析,服务营销学已经形成了一门不可或缺的学科;从社会经济层面分析,随着近几年服务业的突飞猛进,对服务营销单独进行研究分析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发展趋势。因此,服务业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只增不减,它是与经济的发达呈正比关系的。同时,对于企业之间的竞争,服务业也逐渐成为了企业抓住机遇,努力发展的重要渠道。从以上可以看出,不管是何种方式为营销主题的企业,服务都是体现其价值的关键所在。旅行社企业作为服务营销企业的代表,突出反映了企业提供的除了旅游产品,更重要的是伴随产品的服务,服务的价值甚至超过了旅游产品本身。

2 服务营销的7Ps组合策略

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市场营销组合。最早这一概念是在1964年被美国哈弗大学教授尼尔・鲍顿采用[1]。市场营销的主要目的是满足消费者需求,合理分配企业资源,取得竞争优势,是制定企业营销战略的基础。E.J.McCarthy首次对市场营销因素进行归类[2]。根据其特点他将市场营销因素归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类。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4Ps组合。之后,BOOMS和BITNER又将人员、过程、过程显示归入其中,形成了7Ps组合。分别归纳为产品策略、渠道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人员策略、有形展示策略、过程策略。

3 旅行社企业服务营销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旅行社企业服务营销国外研究状况 随着旅游业带来越来越大的经济效益,管理学者们更加关注旅游业发展,旅游业企业经营者也投入到企业发展研究中,服务营销理念逐渐在旅游业中得到运用。旅行社是伴随旅游业发展而产生的,主要提供旅游服务,旅游服务营销在旅行社的运用伴随旅游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1935年,F.W.奥格威(英)著《旅游活动》,对旅游者的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拉开了旅游服务营销的序幕。20世纪50-80年代之间,旅行社服务营销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领域:宏观政策与微观市场。90年代后,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得到完善,市场营销成为一门独立发展的学科,旅游市场营销学体系不断完善。旅行社服务营销理论基础越来越强,主要在于理论运用于实际经营上的推广。旅行社根据7Ps理论,结合自己特点,进行服务营销战略规划。2005年后,旅游营销学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旅行社服务营销战略研究也更加深入、实用性更强,考虑的因素也更加全面。

3.2 旅行社企业服务营销国内研究状况 服务营销理念的缺乏、营销策略的不够完善是导致目前我国旅游行业利润偏低的主要原因。造成旅游服务产品、服务功能单一的原因是旅行社对旅游服务的理解过于狭窄,加上很多旅行社为了获取利润的最大化,又降低了服务标准,造成了顾客不满,满意度降低,从而影响了旅行社的长远发展。基于国际旅行社企业的竞争,国内旅行社也更加重视服务营销策略的发展。就目前来看,我国旅行社服务营销理论基本沿用国外7Ps理论,但在实践研究方面,学者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研究趋势为三大点“宏观层面分析旅行社服务营销对策、服务营销理论在提供特定产品的旅行社或区域旅行社管理方面的应用研究、基于国内旅行社发展新特征下的服务营销研究”。

钱正英(2011)从顾客关系维护、质量管理、差异化服务产品、服务人员素质方面探讨了旅行社服务营销策略[3];金明霞(2011)就提高旅行社服务质量进行了研究,提出从员工管理、服务创新、顾客期望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4]。张甜颖,刘睛(2013)从产品的定价、销售渠道、促销、有形展示、人员等不同方向进行策略分析,论述了当前旅行社发展形势下可以采取的服务营销手段[5];姜雨璐,王季云以旅行社的服务特点为出发点,建设了旅行社标准化管理机制,分析研究出一套提高旅行社服务水平的措施;杜志晶在其硕士论文中对顾客对旅行社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评价进行了研究,并制定了一套满意指标体系,这对相关的服务营销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 某旅行社企业经营管理策略实证分析

4.1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4.1.1 问卷的信度检验及结果分析。信度是指用相同方法对同一目标采取重复实验所得到结果的相似程度。信度大致可分为跨形式的一致性的等值系数、跨时间的一致性的稳定系数,跨项目的一致性内在一致性系数三类。信度检验分析方法有四种:重测信度法、复本信度法、折半信度法、α信度系数法。本文运用SPSS软件进行问卷结果分析,采用α信度系数法进行信度检验。其公式为:α=(n/(n-1))*(1-(ΣSi2)/Si2),α系数评价的是量表中各题项得分间的一致性,属于内在一致性系数。通过研究发现,问卷各因素内部α信度系数较高,且均超过0.969,说明问卷各因素内部一致性较好,整个问卷的α信度也较高,表明整个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4.1.2 问卷的效度检验及结果分析。效度指有效性,用来衡量某种测量手段或者工具能够测量出所测事物的准确程度。根据其类型又可分为结构效度、内容效度和准则效度三部分。其测量结果可以反映不同方面的反映效度,其分析方法也有很多种。以下为在调查问卷中最常用方法:准则效度分析、单项和综合相关效度分析和结构效度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各因素间具有中等偏高的相关性,表明各因素间有一定的独立性,且各因素与总体评分间也是中等偏高的水平,表明各因素能够反映问卷总体情况,说明问卷设计是合理的。从主成分分析角度,可以看出提取量少的因子还能很好的解释大部分方差,提取一个主成份又能很好的反映问卷情况,说明效度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4.2 问卷发放及回收

4.2.1 样本确定及发放地。本问卷选定为成都某旅行社企业川内区域内包括黄龙、九寨沟、稻城亚丁、峨眉山、乐山大佛等在内的旅游景点作为调查区域,在每个旅游景点采取随机抽样方法,从成都某旅行社企业的游客中随团选取被试。

4.2.2 样本发放数量及回收情况。本次问卷调查一共发

出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6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8%。

4.3 问卷分析及结果说明 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回收和整理后:游客对某旅行社企业服务营销满意程度在一般到满意之间的居多,属于中等偏上水平,表明某旅行社企业服务营销达到一定效果,但仍需要改善。从标准差可以看出,游客对每个分项下的满意度差异情况,如产品策略下的标准差水平相对较低,表明游客对其产品策略满意度分布较为均衡,某旅行社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较好。从均值情况,对某旅行社企业服务营销各方面总体效果从大到小进行排序:过程策略、人员策略、有形展示策略、产品策略、渠道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可以看出,某旅行社企业在过程管理方面做得最好,而促销及价格方面则做得不足,应该考虑在这些方面调整策略,提高顾客满意度。从标准差可以看出每个方面得到顾客认可的稳定性,标准差越大,表明越不稳定,某旅行社企业就要考虑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5 结论

该旅行社企业服务营销意识的缺乏表现较为突出。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旅行社并未将服务营销当作其日常内部管理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导致了大多数旅行社在产品、观念、人员素质、服务等过程中不断出现问题。同时,旅行社在组织单团旅游方面,后天报价系统经常制约着单团顾客的需求,无法让顾客得到满足;在常规组团旅游中,地接分销商又经常制约后天体系的健全和使用;对于商务出行,又存在后台和前台模式不够清晰的缺点;在交通上也存在着产品内部运作需求、顾客导向以及对外扩张的运作风险三者之间的平衡问题;在预定酒店的功能上,顾客对于数量的要求、酒店的档次和客户量之间的均衡问题也是目前值得关注的。基于以上所提到的问题,加强前后台系统功能之间的转型、以战略性增量为基础,打破传统,构建出一个新的服务营销体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Oliver R L.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s [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0,17:460-469.

[2]Tec D K,P C Wilton. Models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Formation [J].An Extens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88(2):201-204.

[3]钱正英.旅行社服务营销策略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外资,2011,14:169-170.

[4]金明霞.谈如何提高旅行社服务质量[J].知识经济,2011,15:103.

旅行社经营论文第6篇

[关键词]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内涵要素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旅游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以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性大众社会活动。”现代旅游活动的日渐普遍,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旅游地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与繁荣,但是,“一枚硬币有两面”,旅游绝非天生的绿色产业,如果开发与管理不当,旅游业在产生有利效应之时,也会带来不利影响。同时,旅游资源是“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客体”,具有脆弱性、易损性特点,如果开发利用不当,极易遭到破坏,且旅游资源不可再生,一旦破坏,覆水难收。因此,现代旅游活动的风起云涌、旅游需求的飞速扩张与旅游资源的脆弱性、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形成了强烈反差,滚滚旅游潮流所产生的旅游垃圾、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植被破坏、传统文化加速变异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我国旅游业向纵深层次发展,全球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许多省份纷纷建设旅游大省和旅游经济强省等时代背景之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成为热门话题,引起了许多学科领域的学者及政府部门、企业人士、社会公众的关注,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这一提法随之而生。学者们从各自学科体系出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和观点,但目前的研究还是比较集中于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保护意义的讨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观念的强调、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辩证关系的论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对策措施的探讨、旅游环境的保护等方面,而关于何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这一基本问题的理论论述则很少涉及。在此,论文欲对这个问题谈谈本人的一些理解。

二、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内涵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和对象,是旅游业发展的首要基础。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和战略措施,这一理念直接源于生态旅游的保护性开发观点。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理论认为: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以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为特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造成负面影响为直接目的的旅游方式,最终目标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核心是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强调环境的美化与优化,协调人地关系与人际关系;在保护和开发关系处理上,坚持保护是开发的根本前提,保护与开发融为一体。事实上,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对传统旅游开发思想的革新,对其它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借助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理论的启示,将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概念界定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是以保护为根本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最大目标,强调利用性保护,通过一系列科学方法对旅游资源所进行的开发与利用。因此,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理念具有以下内涵:第一,以保护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首要原则和根本前提。在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中,也提保护的问题,并把保护和特色、效益、市场等一起列为导向原则;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以市场和经济效益为先,保护则被忽视成一句空口号,很难落到实处,因此才出现了旅游发展中的诸多弊端和问题。而在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中,保护为首要原则和根本前提,诸如特色、效益、市场等其它原则必须居于保护原则之下,这彻底改变了传统旅游开发中“保护”只能作为附属原则的地位。第二,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最大目标。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在全球性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不断加剧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下环境意识的觉醒,这一理论形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1987年布兰特夫人向第42届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为标志,在这份报告中,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构成危及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根据UNEP《可持续旅游发展》,可持续旅游(SustainableTourism)的实质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其目标体现为:让人们更加明白和理解旅游能给环境和经济带来的好处;在发展中维护公平;提高旅游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感受;保持上述几个目标所依赖的环境质量。在传统旅游开发、旅游经营管理的实际操作中,经济效益总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和评价依据,而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常常是经济效益的陪衬。但保护性开发以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最大综合效应为衡量指标,以实现旅游业和旅游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最大目标。所以,保护性开发必然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选择。第三,强调开发利用性保护。在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上,强调合理的开发、利用是积极有效的保护手段,强调通过合理利用来实现保护。即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是积极的、开放式的保护,是把合理开发利用作为保护与持续发展手段的理念,这与封闭、保守的绝对性保护不同。第四,拥有一个以保护性开发为核心构建起来的运作体系。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由旅游规划、旅游项目建设、旅游经营管理、旅游监测四个环节组成,使保护与开发得以紧密结合,且各环节都以“保护性开发、利用性保护”为指导思想,在管理上,借助法律政策、经济金融、科学技术、教育引导、社区参与等一系列手段或方式,以保证在实际操作中使保护得到真正落实。相比之下,在传统旅游开发中,缺少旅游监测环节和保护设施,并且,传统旅游开发以经济效益为首要原则和最大追求目标,再加之投资主体多元化,而政府宏观调控乏力,规划执行随意性大,所以,在传统旅游开发中,从早期的旅游规划,到中期的项目建设实施,再到后期的经营管理,都以经济效益为驱使动力,缺乏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和运作体系,科学利用与资源保护在政府、企业和旅游者三个层面上脱节。第五,开发过程前后联系、有机循环。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一般由旅游规划、旅游项目建设、旅游经营管理三个环节组成,规划设计与建设开发、经营管理过程往往是分离的,这样,前期旅游规划中提到的保护问题很难在后期的具体实施建设、经营管理中得到落实,而后期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也无法反馈回规划之中,致使规划因难以重新优化而成为纸上谈兵。与传统旅游开发过程的直线僵硬程式化不同,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过程是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有机循环体系,包括旅游规划、旅游项目建设、旅游经营管理、旅游监测四个环节。如图所示。

三、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组成要素

从旅游角度而言,导致旅游资源受损的旅游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旅游者的认识和行为。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长期不断的大量涌入,其表现出来的行为、意识及观念,天长日久之后,必然影响到旅游地文化生态。而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的不良行为或游人过量造成的旅游环境超负荷运做,将直接导致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特别是影视摄制组等团体旅游者的商业行为,其破坏性更为可怕,电影《无极》剧组对香格里拉碧沽天池的破坏,电视剧《神雕侠侣》摄制组对九寨沟景观的污染,乃典型案例。第二,旅游业及旅游经营者的认识和行为。旅游业的经济性必然使追求经济效益成为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经营管理的一大基本目标。所以,短期旅游经济行为与旅游资源的保护之间有一定冲突,但从长远看,旅游业的经济性与旅游资源的保护性是一致的。但是,在实践运作中,由于旅游经营者的素质不高、环境意识淡薄、法制意识淡漠、缺乏可持续发展远见等原因,旅游企业及旅游经营者一方面无法正确、深入地评估、诠释和表现旅游资源的价值与特色,导致粗制滥造的旅游产品及商业化旅游景观泛滥,另一方面,旅游景区点管理混乱,还有,因受丰厚经济利益的驱动,旅游企业不断过度利用旅游资源,甚至出现“杀鸡取卵”式违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掠夺性开发。第三,旅游地政府及旅游决策部门的认识和行为。我国旅游业是政府主导型产业,政府的认识和行为对旅游发展具有关键性影响。在我国,特别是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先进有效的旅游管理及监控,旅游教育、旅游认识与旅游发展速度脱节,故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难免一些问题与事故的发生,造成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此外,某些政府官员认识错误,未经科学论证与规划,就任意进行旅游开发,致使旅游资源惨遭建设性破坏或破坏性建设。如云南的某一部级历史文化名城,当地政府以所谓振兴旅游业、扩大旅游收入的名誉,拆除了该城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耗巨资建造所谓“清式风貌”民俗文化一条街,使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惨遭毁灭性破坏。第四,旅游地社会公众的认识和行为。社会公众是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的主人与最终保护力量,其关于旅游业及旅游资源的认识和态度对资源与环境具有决定性影响。如以民族文化而言,其产生、传承、发展或衰退、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居民对其之认识、态度及实际行动。

因此,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可归结为旅游者、旅游业、旅游地政府和旅游地社会公众四要素的组合。首先,对于旅游者来说,应注意环境意识的培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尊重和珍视自然赋予的物质财富及人类创造的精神价值,让保护成为自觉行为,做到文明旅游。其次,对于旅游业及旅游经营者来说,应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特点及经济价值,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谋求持续的投资效益;在旅游经营中,务必严格遵守相关法规与章程,不能只讲经济效益,而不管环境效应、社会效应和文化效应。再次,对于旅游地政府而言,应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上,谋求可持续的三大效益协调发展;政府不能只注重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及脱贫效果,必须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通过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手段为保护提供有力保障,重视并协调好政府、企业、旅游者、社会公众的利益关系,同时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逐步提高全社会的旅游产业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最后,对于旅游地社会公众来说,保护性体现在对家乡的热爱,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正确看待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正确认识资源及环境的价值与重要性,明确自己所负有的责任与合理利用的权利;并善待与尊重旅游者,营造良好的旅游社会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李天元:旅游概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16

[2]杨桂华陶犁:旅游资源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7

[3]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1:138~139

[4]罗明义: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亚太地区部长级会议述评[J].旅游学刊,2002(3):75~78

[5]晓王仰麟:生态旅游刍议[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4):56~59

[6]傅岳瑛刘琴:我国西部生态旅游的现状和开发建议[J].旅游管理,2002(5):41~44

[7]司金銮:中国可持续旅游产业理论问题探讨[J].旅游管理,2001(5):29~32

旅行社经营论文第7篇

伴随着我国加入步伐的加快,开放服务贸易正在向我们逼近。按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的以市场为基础,以自由贸易为原则,实行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国民待遇等条款,就旅行社业来说,则意味着本国市场允许外国旅行社企业准入,不得歧视外国籍导游。一些国家的旅行社企业已经要求我国开放旅行社市场,我国政府也已经向他们递交了开放旅行社市场的初步承诺书。从消极一面来说,我国旅行社业面临“入贸”其形势已不可挡,即使能采取短时期的局部保护也终将是暂时的,我国旅行社业必将接受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从积极一面来说,自我封闭和过度的政府保护所带来的只能是落后,而不是发展。从现在起,我们应该积极地把这些考验和挑战演变成一个逐渐引入的过程,并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这才是我国旅行社业长远的发展之计。一、面临“入贸”,我国旅行社业将接受严峻的挑战。论文频道的旅游管理论文针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旅行社业发表讨论,如下: 论加入世贸组织的我国旅行社业 我国的旅行社业从纵向比有了很大、很快的发展,然而横向比,尤其与面临“入贸”的严峻要求比,与世界旅行社业强国比,则存在着总体数量少、业务范围窄、经营规模小、集团经济弱、内部管理散、科技含量低、自组能力差等亟待解决的问题。1.总体数量少从表1可看出,人均旅行社占有率美国是我国的45倍。一定数量的旅行社和经营网点是建立在该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居民出门的次数和方便的需要由市场形成的。发达国家现在一般是一万个居民拥有一家旅行社。我国的旅行社当然不可能在短期内急速扩大几十倍,但一味以政府计划手段控制旅行社的发展,不利于旅行社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健康地发展,不利于旅行社业的合理社会分工。 表11996年人均占有旅行社数情况 ------------------------------------------------------------------------- 旅行社数人口数占有率 (百个)(亿人)(万人/人) 美国4202.610.62 日本1351.250.93 德国1000.810.81 法国380.581.53 英国270.582.15 意大利540.571.06 西班牙480.390.81 中国431227.91 ------------------------------------------------------------------------- 2.业务范围窄表2所列,团体闲暇观光旅游方式仅占美国旅行社营业总收入的5.7%。显而易见,造成目前我国仅4000家旅行社就出现旅游业务“僧多粥少”的局面的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旅行社业,尤其是国内旅行社业,出现千军万马挤在团体观光这个狭窄的业务范围内。而散客方式的观光闲暇、探亲访友、商务旅游等大片市场空间,却经营不够,给即将进入我国旅游市场的海外旅行社业者提供了肥沃的发展土壤。表2美国旅行社业务组织方式 ------------------------------------------------------------------------- 业务组织方式营业收入(亿美元)占比例% 闲暇观光团体方式535.7 闲暇观光散客方式38541.2 商务旅行方式49653.1 合计934100.0 ------------------------------------------------------------------------- 3.经营规模小首先表现在有组织接待旅游者的总量上。1996年我国各类旅行社4000余家,共实现营业收入232亿元,还不及美国运通一家旅行社年营收的1/3。其次是旅行社企业的单体规模小,据国家旅游局旅行社内部制度调研组(《旅游调研》1996第9期)提供数字显示,1995年我国的国旅、中旅、康辉、招商等4大家旅行社旅游业务营收为17亿元。而美国运通等4家旅行社营收为19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574亿元,是我国4大社

旅行社经营论文第8篇

关键词: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应用型本科

旅行社经营管理是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是旅游从业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该课程集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为一体。而课程的开设学习,为学生今后从事领队及导游服务工作、计调与外联工作,旅行社的管理等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但不同层次院校的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明确培养目标、认真钻研不同类型的教材,综合设计难度适宜的教学内容,采取实用的教学方法,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实践应用能力。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对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1.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的特点

从教材方面看,该课程侧重点、难易程度有差别。目前针对本科层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旅行社经营管理教材大概有两种类型;1)《旅行社经营管理》或《旅行社管理实务》,教材以旅行社的业务流程和旅行社的发展趋势为基点,分为两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旅行社的主要业务和职能管理,从微观的角度对旅行社业务及管理进行介绍;第二部分从宏观的角度对旅行社的综合实力的提升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法,主要介绍旅行社的信息技术应用、旅行社战略管理、旅行社分工体系变革和发展趋势分析等内容。教材对业务经营与管理实务两个方面都有侧重,理论性较强。2)《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或《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实务》这类教材侧重于旅行社经营实务,教材内容以筹建旅行社、开展旅行社业务、旅行社综合管理为主要模块,其中开展旅行社业务为教材核心,内容包括旅行社产品开发、旅行社采购业务、产品销售业务、旅行社计调与外联业务、旅行社接待业务、出入境业务等。而旅行社综合管理部分,只是简要阐述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部分,课程内容实践应用性强。

从内容方面看,无论教材是哪种类型,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内容都覆盖全面,包括旅行社产生和发展、设立、主要经营业务和管理实务等多个方面且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课程理论性和实践应用性强,为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领队业务》、《旅行社操作实务》等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整个专业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2.合理定位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为就业导向,多数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旅行社管理、领队及导游服务、计调与外联业务等工作,因此,掌握旅行社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是做好旅游服务工作非常必需。

基于以上因素,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旅行社经营管理的课程设计,首先教学目标应定位合理,即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能从微观上掌握旅行社企业的操作流程和管理规范,从宏观方面对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思考,成长为旅行社行业既懂业务操作又懂企业管理的,善于学习和思考,具有创新精神的旅游职业经理人才,又要为旅游服务工作和后续的学习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常识。

3.采取实用的教学方法

为更好地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对介绍性知识形成记忆,对理论性知识达到理解,把理论性知识有效应用于实践,需采用合理实用的教学方法。

3.1声像“导游”法。

声像“导游”法是指能图、文、音、像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法。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中理论性需记忆知识较多。而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一是其形象生动、直观真实,学生理解吸收掌握快的优势,二是课件承载展现信息容量较多,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网络技术的应用,为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可以在授课的多媒体课件中链接对授课有效的视频,使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学习。例如在讲授旅行社的设立部分,可以加入中央电视台节目《今日观察》——旅行社再定新军规,解读2009年5月1日起实施的《旅行社管理条例》,能有效帮助学生了解旅行社的设立的条件及国家对旅行社进行管理的一些有效措施。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基础理论知识。

3.2项目驱动法

所谓“项目驱动法”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结合为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某项工作的实际完成程序,共同制订计划、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如在讲授线路设计和产品营销时,将旅游线路主题创意设计、营销作为一个连续项目下达给学生,在阐明注意事项、任务要求后,让分组后的学生自行选择熟悉的景区,以合作的方式完成创意主题线路设计、线路销售等工作。此项目不但是要求学生完成作业,而是以学生的设计过程为基础,进而完成线路设计程序和原则、市场细分、定位等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从小组中选择一人讲解线路特色和设计思路,说明线路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最后将不同小组的设计成果、营销方案进行对比,并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撰写项目报告,将完成项目遇到的问题及自身体会与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3.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学过程中,选择的案例应典型,且应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强调生动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中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实用性,但相对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差别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选取的案例除能解释说明某个理论,还应运用理论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更好理解并运用理论知识。

3.4作业导向法

作业教学法是指教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根据授课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作业。作业设计应体现教学目的、形式多样,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不同的作业反馈形式,达到学生理论联系实践 学习能力提高的目的。在应用型本科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作业设计可灵活多样,多增加实践认知,如在讲旅行社概述时,可设计作业让学生认识了解旅行社,让学生认识旅行社的门面,工作场景,并拍下照片,并在旅行社组织设计部分,让学生自己访问、调查一家旅行社的设立过程、组织结构,并上交调查报告。

作业设计的宗旨是深化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点,强迫学生带着作业深入到旅行社行业实践当中去,随着每一次作业的完成以及和旅游行业的接触,逐渐积累经验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回到书本,再实践、再发现,达到正向螺旋上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中晶 张健 华国梅.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11):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