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1 16:25:06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第1篇

论文摘要: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基础课程的掌握和理解是培养学生账务处理能力的重要前提。中职会计教育基础课程作为中职会计的重要教学内容,已引起教师的重视。针对中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展开论述。

中职学校侧重于培养技能型的人才,使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需要有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尤其是当前中职技术学校中会计专业的学生,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他们更应该充分发挥其动手能力,加强对自己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在提高技能方面,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基础课程方面的教学,使他们能够真正适应社会的需求。

一、中职会计学生学习现状

1.学生基础较薄弱

中职学校的学生与普通的全日制学校学生相比,在专业知识方面有一点欠缺。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基础较差,难以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厌学的情绪。由于学生主观上存在的问题,也给会计专业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缺乏实际的应用

中职会计教育基础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将会涉及到与会计专业相关的很多概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通过枯燥的理论知识切入到实际教学之中,导致学生在学习时要么因没兴趣而心不在焉,要不因听不懂而放弃。因此,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

3.会计术语较多,学生难以深入理解

在会计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将会涉及到很多的会计专业术语。比如,在《基础会计》这一科目中所涉及到的会计主体、权责发生制、复式记账以及会计要素等专业术语,对于初次接触专业课的学生而言,感到十分抽象,因而难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会出现畏惧、退缩的情绪,而且由于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也会给今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

4.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较单一

长期以来,中职会计教育受传统教育方法以及教学条件方面的限制,课堂教学模式依然需要依靠教师被动灌输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在教学中缺乏实践性的模拟教学,对学生也难以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学生长期在这种模式下学习,难以激发其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永远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难以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此外,中职学生对一般基础知识的学习决定了单纯采用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也不利于他们的理解和吸收,我国大部分的中职院校在会计教育中没有将案例教学方式提高到一个有效的阶段,有些学校只是流于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

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很多院校广泛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中职院校在这一方面却没有广泛地应用,除对会计电算化培训采用较多的计算机教学外,其他课程教学依然停留在教材、粉笔与黑板这一层面上,落后的教学手段也是影响其基础课程的重要因素。

二、中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1.加强基础性知识的技能练习与培养

中职会计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这一技能的培养并不是瞬间就能学成的,需要一定时间的过程练习和实践。但是在此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训练。无论是珠算的看法、计数、指法和算法,还是传票算的翻页、找页等,都应该让学生重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在培养相关的技能时,也能够脚踏实地的去学习和练习,只有基本功扎实了,才能有效地掌握其中的理论知识,才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有效地运用。

2.明确界定重点与一般的教学方式

基础课程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基础知识都掌握不好,更不用谈今后的学习情况了。在基础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应该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与难点,明确必须掌握与一般掌握的相关知识,有些理论虽然重要,但是也并非是教学重点,对于这些理论知识可以暂不作过高的要求,在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中自然会得到补充。与会计核算直接相关的内容,比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账户和复式记账等基础知识应必须重点掌握好,而对于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则需要作出一般性的要求。通过分清楚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使同学们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更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

中职会计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教学,而且应加强实践性的教学,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使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能够顺利的适应相关的需求。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阶段,概念性的知识相对而言比较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感觉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训课的讲授,既能够巩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能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对基础课程的教育中,应改变传统的偏重知识的传授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积极的引导工作,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4.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中职会计教育基础课程教学所涉及的概念性、记忆性的知识较多,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也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注意丰富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我认为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教学方法:

(1)实施模拟教学,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此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科内容与教学的进度,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模拟活动,既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通过案例教学,提高课堂的活跃性。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在学习基础课程时,也应该通过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定义,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容量,提高其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在中职会计教育基础课程教学阶段,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首先,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演示各种的业务流程,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相关会计知识的理解。其次,充分利用相关的财务软件进行教学,在讲授完相关的理论知识后,通过软件进行模拟实践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中职会计教育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同时又有助于对后续知识的学习,进而为其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中职院校真正培养出应用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马飞.浅谈如何上好中职会计基础实训课程[j].科教导刊,2009,(14).

[2]董书俊.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质量探讨[j].考试周刊,2008,(17).

[3]李建红.优化《会计基础》教学,提高课程教学成效[j].考试周刊,2010,(17).

[4]何洪.中等职业学校“基础会计”教学研究初探[j].中国经贸,2009,(20).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第2篇

1.1教学目标不明确,过度重视对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

中职学校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目标应该放在传授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掌握基础的会计工作流程,以及与本专业有关的会计常识。而对会计的一整套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等操作性的内容则作为知识点相应了解。这是因为会计学科是一个比较系统的综合性学科,要学好会计除了要学好基础会计、会计实务外,还要有相应的财税知识。所以,中职学校对非会计专业的教学定位应为强调实践性、应用性,而不是培养会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人员。学生通过对会计知识的学习,能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及实务,主要是学会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以及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使他们成为财经管理工作的“通用型”专业人才。由此看来,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目前,大多中职学校在制定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时,主要从会计学科角度出发,过多考虑会计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目的认识不够,导致过度重视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作为选修课程一般安排40课时左右的教学,那么对中职学校的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则很难完成对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技能及会计信息的使用和理解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过度重视对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致使学生掌握不了与专业实际需要相应的会计基础知识和技能,达不到在教学中增强人才的通用性,不能更好地适应将来从事财经类专业工作的需要。

1.2课时安排不科学,缺少合适的教材

对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学校不重视,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来进行此方面的课题探讨,对课时量往往安排40课时左右,再加上缺少比较适合实用的教材,特别是一些学校采用的是与会计专业相同的基础会计教材,带来的问题更大。在课时不保证的情况下,授课面还要广,各方面都泛泛而谈,自然就会重点讲不到位,难点讲不透彻,学生难以吸收知识点,达不到教学目的。不少中职学校,认为非会计专业学会计,不需设置实践课,这违背了会计学科的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特点,如果没有安排实践课时,该课程的完整性必然缺失。纠其原因,笔者认为这是与中职学校对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课时安排较少,重理论轻实际,课时设置不科学,再加上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材,没有针对性,传统教材的通用性,忽视了不同专业的差异,兼容面过大造成的。

2中职学校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2.1按专业要求确定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培养要求

中职学校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目标首先应该明确定位,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主要是教会学生能够结合专业理解会计信息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通过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中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运用,掌握会计工作主要的原理和流程,学会运用会计电算化进行分析会计信息,读懂会计的财务信息,作出会计基本判断和决策的实际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学组应组织学科教师进行认真研究讨论,设计好符合非会计专业的教学大纲,做到有侧重、有重点结合了专业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授课老师做到因教学对象不同而对授课内容有所增减,进行因材施教,从而达到对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目的和要求。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计算机等级考试;理论基础知识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 Computer RankExamination,NCRE)是经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面向社会用于考查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能力的、全国性计算机水平考试。高校学生报考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人数逐年增多,计算机等级考试受重视的程度也在逐年增大,已经与英语四级一样成为学生的必参加的考试之一。并且计算机等级考试也对用人单位录用和考核毕业生有一个相对统一、公正和客观的标准。计算等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围绕计算机二级考试应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

一、计算机等级考试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

1.规范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大纲应该贴近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涉及四大部分: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和软件工程。其中重要的知识点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当中也要划为重点,例如,数据库技术基础中的数据模型、关系代数,程序设计基础中三大基本结构的应用、过程和参数传递,数据结构基础中的栈和队列、树和二叉数,软件工程中的软件生命周期、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调试等。我们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过程当中要作为重点讲授,在讲解过程当中还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充分理解,对知识点能举一反三,这样才能真正吃透知识点。

2.提高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水平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计算机概述、信息表示与计算基础、操作系统基础、办公自动化应用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基础和软件工程基础,其中数据库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基础和软件工程基础,每一部分对于专业的计算机系学生都要至少学习一学期的,而我们在计算机基础课中这些知识一共一个学期就结束了,可见其学时少、任务重。所以我们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重点要严格的按照教学大纲,比较重点的知识在分配学时的时候要侧重考试,可以适当增加学时,而这些重点的知识多数是贴近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并且课下还要布置一些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相关的习题,学生只有多做题,才能更加理解课上老师的教学内容,而且只有不断地加强训练,这样理论基础知识的水平会不断提高,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计算机等级考试过程中会得到更高的分数。

3.激发教师的改革教学的积极性

等级考试的通过率反映了教师在基础教学方面的质量和效果,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任课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业务水平锻炼,高校老师光吃老本是不行的,社会在发展,知识在完善,尤其是计算机知识总是不断地在更新和发展,所以计算机教师要加强学习,掌握前沿的计算机知识。在完善和充实自己的同时,还要把教学摆在首位,要关注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质量。

二、围绕计算机等级考试应加强计算机基础课教学

1.数据库技术基础教学

数据库技术基础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而且相对课时还比较少,因此应该对二级常考的知识有所侧重。(1)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类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2)E-R图:E-R图是E-R模型的图示法,应该让学生了解实体、属性、联系的表示法和三种联系即1:1、1:M、M:N。(3)关系运算:传统的集合运算和专门的关系运算,其中传统集合运算的交、差和专门的关系运算中的选择在二级考试中经常出现。(4)数据三级模式:数据三级模式包括概念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概念模式是对数据库系统中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是全体用户公共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只能有一个概念模式;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一个概念模式可以有若干个外模式;内模式也称物理模式,它给出了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和物理存取方法。内模式处于最底层,逻辑模式处于中间层,外模式处于最外层。

2.程序设计基础教学

程序设计基础是比较难学的知识,由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缺少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基础,学习过程中会比较吃力,很多学生在学程序的时候不知从哪入手,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程序设计基础主要有两大知识点,一是算法,二是程序设计基础。在程序设计基础当中,结构化程序设计是重点和难点,要了解三大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对经典例题要掌握,还要学会用三大基本结构来解决实际问题。

3.数据结构基础教学

数据结构基础也是比较抽象和难学的知识,历年来二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中所占分值也相对较高,对于专业的计算机学生来说数据结构也是必学课程,可见其重要性。在这一章节中,涉及的知识点有:算法的复杂度、数据结构、栈、队列、链表、二叉树、查找和排序。我们不但要了解相关的概念,也要掌握其操作。在这些知识点中栈、队列、链表、二叉树和查找是二级常考知识点,尤其是栈、队列和二叉树基本上是必考知识点。所以我们应该侧重栈、队列和二叉树的教学。

对于栈和队列我们要掌握它们的特点,栈和队列是操作受限的线性表,是特殊的线性表,栈是后进先出表(LIFO),队列是先进先出表(FIFO),给定入栈顺序要知道出栈顺序。对于二叉树,要掌握二叉树的四个性质和二叉树的三种遍历方式。

4.软件工程教学

软件工程这一章的知识点比较多,也相对抽象,在二级考试过程中是考生失分比较多的知识点。在这一章中,软件生命周期的6个阶段应该了解,在制定计划阶段确定要开发软件系统的总目标和完成该软件任务的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方法有结构化分析方法和面向对象分析方法,结构化分析的常用工具有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软件设计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概要设计的工具是结构图,详细设计的常见的图形工具有:程序流程图,N-S,PAD,HIPO。表格工具是判定表。语言工具是PDL(伪码)。软件测试要区分于软件调试,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软件调试是改正错误。以上这些都是必须要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所侧重。

三、总结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计算机应用已经进入了社会的各行各业,操作计算机已成一种基本技能。很多在校学生都报考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因此围绕计算机等级考试应该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2008年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刘芳.计算机等级考试对实验教学改革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7(20):302-303.

[3]庞松鹤.对面向高职类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认识与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9):290-291.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第4篇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教学 非计算机专业 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的普及使得大部分大学生在跨入大学校门之前对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就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状况的个体差异,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参差不齐。这就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入门课程上形成了一定难度。如果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和进度,只能使基础好的、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局限在已有的知识领域里,而学习效果差的学生又跟不上教学内容,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两级分化。如何把握课程进度,既能很好的完成统一课程的教学,又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接受能力上的差异?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其次,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面对整个高校的教学,其涉及到不同科类、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要面向不同专业的不同应用需求,因而在课程的开设和课时的安排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例如,就文科类专业而言,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使用计算机,因此对文科学生的要求是要熟练掌握计算机上各种相关软件的使用以及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简单了解。而对于理工学生,除了达到对文科学生的要求之外,还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应用技术,以便在较深的层次上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来应用计算机。因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就变得尤为重要。

再次,由于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具有学时短、班型大、专业化、系统化,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深度的教学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要完成大量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习。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经常遇到难点知识讲不到位,或是某些教学内容无法正常完成的情况。那么,如何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完成系统化、专业化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这对于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此外,伴随着社会各行业对计算机操作能力认知程度的提高,一些就业单位对计算机知识水平的要求已经成为了就业的硬指标,这就使得各类计算机等级考试成为热点。一些高校为顺应社会需求而对学生采取的一些有针对性的等级考试措施,却忽视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这种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状况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束缚,很多学生拿到了等级证书,却连简单基本的文档处理都不能正确完成,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更为严重的是对其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最后,众所周知,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也要不断推陈出新。不要一本教材用上三年五载,学生学到的知识总是几年前的,当学生真正步入社会后却发现在学校中学到的计算机知识早就落伍了,跟不上形式了。这对于培养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是不利的。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建议

1.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跟不上现代教学的节奏了。黑板加粉笔的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对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理解都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大力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同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高质高效的完成教学活动。

同时授课教师要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合理的安排教学进度,要注意学习内容的前后衔接,将知识点贯穿始终,哪些内容需要熟练掌握,又有哪些内容需要简单了解。切忌简单内容反复讲、重点知识讲不透,难点内容又含糊不清,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压力。

此外,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量才施教。可以在实践课中成立学习互助小组,“一带一”式的学习,这样不但可以使差的学生跟上进度,同时也会有助于好学生知识点的巩固和加强。

还可以开设课外学习小组,帮助那些对计算机知识有浓厚兴趣、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拓宽眼界,接触更多、更新的知识,提高自已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培养素质型人材也是非常有利的。

2.明确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优化课程体系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为培养本专业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服务的,它既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必要的计算机知识结构,又要求他们具有必要的计算机能力结构。因此,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首先要体现出不同专业的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有所不同。其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是动态的,以体现出计算机教学的先进性。再有,课程设置中应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以体现计算机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而选修课的内容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及专业需要而设定。

3.注重实践,在实际应用中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众所周知,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更为明显,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目的是学会使用计算机为专业服务,因此教师应当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上。要精讲多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上机操作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编程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做到“面向应用”,将计算机基础教学落到实处。

4.提高师资水平、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课程内容更新快,同时,计算机基础教学量大、涉及面广,这就要求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要思想敏锐、善于学习、努力掌握新技术,在学术上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在事业上要有坚定的敬业态度。因此,学校除了要求教师自己抓紧学习外,还应该创造必要的条件,帮助教师学习、提高其业务水平。此外,还要注重更新教师队伍,在充分发挥老教师作用的基础上,应当大力吸收和培养青年教师,充实计算机基础教育队伍,实现新老教师的优势互补,保证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三、结论

总之,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传统的教学观念要转变。高效的教学方法、科学的课程体系、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以及完善合理的师资队伍,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在高校中的人才培养都是必要的。我们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使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剑波.新形势下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3).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第5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声音、图像、影响、动画等手段形象地诠释出教学的重要内容,以达到听觉、视觉的有效融合。基于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教学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课程内容,然后根据课件所演示的教学内容,进行实际上手操作,让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到达最好的效果。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特点

1.知识范围广但深度不够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泛,覆盖面大,但知识的深度却不够,只是对计算机的基本认识和基础操作的学习,包括计算机的系统、应用、检索、使用及网络的基础配置、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基础操作。中职计算机的教学层次不像大学计算机专业那么有深度,所以对中职学生来说计算机的教学只是简单地对基础应用的学习。

2.重视计算机的操作和实用

相比其他课程的教学方式来说,计算机的教学重点是上机操作,更加注重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和应用。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学校对计算机的考试都是要求上机操作,将传统意义上的考试全部转化为上机考试的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3.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习,再加上计算机的实际上手操作,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热情,这也是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其他公共课最大的不同之处。相对于其他课程单调乏味的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生动的理论知识的讲解,有实际的计算机操作应用,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枯燥乏味的单一理论说教。

三、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直观展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表现形式多样,能够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生动有趣地展示出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快速地了解课程中要学到的知识点和计算机的操作应用方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生能够直观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相关的知识点和操作步骤,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全部展示在多媒体课件上,对不重要的知识展示性地略过,突出课程的重点、难点,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为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方便,减少精力的损耗。

2.生动形象地解决知识难点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快速、直观地呈现课程中的知识点和操作要点。例如,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中,有关办公自动化软件的简单应用的学习,像常用的Excel表格,利用其做出班级的成绩单,将全班同学各科学习成绩录入,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每个学生的排名、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考试不及格率等相关信息。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黑板上将相关的函数计算公式和结果展示出来,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不能很好地理解结论的由来,致使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考核中生搬硬套。这样就达不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真正的目的。如果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来进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就可以将函数公式一步步生动形象地推导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3.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如前面所提到的对Excel的章节的学习,可以说是整个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最难得的一部分,如其中的VLOOKUP函数,因为这个函数变量很多,而且横跨的表格很多,学生难以掌握。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师可事先用录像软件将Excel、 VLOOKUP函数整个操作过程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放映给学生看,让学生能够在屏幕上直观地了解每一步操作,然后再进行上机操作,经过这样一个过程的学习,很容易让学生掌握知识点。

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劣势

1.忽视学生的情感引导

虽然通过多媒体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使用,可以实现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直观有效的学习,但是缺少了教师传统的板书形式,不能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教学互动,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而教师在习惯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之后,就会越来越依这种方式,以至于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引导,不利于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2.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倦怠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点可以全部放到多媒体课件上,但是有的教师过多地注重课件的美观,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力求知识点的充分,对知识的层次、难易程度、重点难点没有很好地展现出来,全都堆砌在一起,没有合理的架构,教师只是一味地对照着多媒体课件中的内容进行复述,索然无味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倦怠的情绪,长此以往,学生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心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不合理,对多媒体课件过多进行花哨的装饰,加入各种各样的颜色、图片背景,导致课程的知识点与背景颜色不搭配,让学生看不清课件上所展示的内容,只能听到教师在台上指着屏幕进行天马行空的讲述,因为听不懂、看不清,会让学生越来越烦躁,从而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造成负面的影响。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第6篇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基础会计;发展现状;课程应用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分析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主张教学要实现“教学做”三者的合一,强调事情怎么做,教学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即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形成教、学、做三者的结合。通过整理和改善教学的各个环节,逐步建立起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教学引导为手段,以学生实践为基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在实践中印证理论、培养能力、获得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完美结合,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的结合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要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做的各个环节,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理论学习、理论实践等进行融合,在边教边学边做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便于了解今后的理论实践内容,也能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注重项目化的教学实践

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中,教学做一体化不再局限于教材的理论知识,而需要教师打破原有的教学便捷,并结合相关的实践项目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实践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还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项目化的教学之中理解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和知识点,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训的统一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相比以往的教学模式,对“做”的要求更加突出,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良好的实训工作。在边学边做中强化教学的互动,这样还能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强化动手能力。

二、中职教育学校中基础会计课程的发展现状分析

基础会计课程具有理论知识抽象、技术性强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这门课程往往无法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基础会计是会计类专业的入门级课程,其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又会直接影响专业内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因此,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的基础会计教学面临着种种问题,主要包括:

(一)教学思想及模式的落后

虽然现今在很多情况下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由于素质教育尚未形成一定的标准,其原有应试教育的固化,导致不少教师在当前环境下仍旧采用应试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教师以自身为教学主体,在讲台上向学生进行各种理论知识的讲解,希望学生能够进行理解和掌握。但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纯粹的理论知识也不利于学生的记忆,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效果的不佳,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教师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导致抽象的理论知识无法被学生有效地掌握,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

基础会计课程在设置上,一般是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其次进行会计核算方法的介绍。在整个课程教学设置的过程中,实践操作往往被当作是辅助练习,或者直接作为课后作业。这样容易突出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讲解,却造成了对实践操作的忽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的课程占到总教学课程的很小一部分,大约4~6个课时,且多集中于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等少数章节。这样的实践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利于学生对整个理论知识体系的掌握,也无法将课程中的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很好的结合。

(三)教学考查模式的单一

在当前的基础会计考查中,多数学校还是以书面方式的“试卷”考查为主,教师的日常教学也多围绕试卷进行讲解教学,学生也通常以考取证书为目标。这样的考查体系,导致了教师的教学往往更重视应试培训,而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及会计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一味地在教学中教授考试要点、应试技巧,对教学重点进行划分,对考试重点不断地进行灌输。这样的方式不仅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也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掌握会计能力,只会让学生成为单纯的记忆工具,形成机械化的答题能力。

(四)学生的实习效果不佳

实习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实习活动,能将以往所学的知识在实习中进行实践运用,通过实践活动找到应用中的问题,并在寻求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的独特能力。但是,在当前的环境中,很多学校对学生的实习活动安排都不够到位。很多学生在即将毕业时学校才帮助其安排实习,而在这一阶段,多数同学不是忙于升学,就是忙于找工作,对实习自然是重形式而轻实践。因此,造成了很多实习学习机会的浪费,也使得学生缺少了宝贵的会计实习经验。

三、“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基础会计课程中的构建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构建,明确“教”的内容

当前的基础会计课程,往往是以知识点的连贯性讲解为基础进行的章节构建,通过每一章节的课时限定,保证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师要积极地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的重构,帮助学生更好地从整体层面了解《会计基础》这门课程。具体可以将《会计基础》分成三个主要模块,即理论基础、企业常识和基本技能。理论知识强调会计的基本理论;企业常识则讲解企业中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则通过实训环境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基础、企业常识中的基本内容。这三个模块之间还要保证充分的融合教学,如会计等式的知识点讲解,其不仅是理论基础的重要内容,同时,会计等式作为复式记账法核算的重要内容,也对企业资金的流动问题造成影响。因此,可以通过一定的实践教学将两者的知识点进行融合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二)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明确“学”的内容

以往的教学往往是以考试为导向进行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往往为了应付考试而变成被动学习,从而导致实际运用能力不足。一般来说,由于企业的经济业务都是以原始凭证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因此,在当前的教学中,应该确保教学做一体化,从企业原始凭证着手进行教学,进而了解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这样的方式不仅能确保教学做一体化,也能让学生对相关会计知识有更加直观的了解,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脱节。在一体化教学中,要将理论教材与实践内容进行融合,以企业的原始凭证为基础,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相关凭证的认识和运用能力,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快地适应岗位的要求。

(三)注重实践场所的建设工作,强化学生“做”的能力

“做”是学生能力形成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课堂教学环境的转化,要积极将课堂教学活动转化成一种工作情境,并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其主体学习地位,发挥实践对学生能力的形成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积极进行实训室教学,通过实训教学及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活动,转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将教学重点转移到会计模拟仿真实训室,能帮助学生模拟出会计实际工作的情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加充分地感受企业会计的工作情况,还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企业所需的会计能力。此外,学校和教师还应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建工作,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创建更加真实的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在了解企业经营活动的情况下,增加学生对实际会计工作的认识,让学生在“做”好实践的同时,将理论知识进行良好的实践应用,达到在“做”中学习,在“做”中培养能力的良好效果。

(四)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融合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并非单一地强调实践而忽视理论知识的建设,而是要求根据会计基础这门课程的特点,进行良好的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思想。在课时的分配上要讲求实践与理论的并重,还要注意理论知识点和实践教学的合理分配,确保在课堂教授相关原理的同时,还能结合实践教学课程进行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唯有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保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工作的有效落实。具体来说,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与各单位的密切合作,开展课外企业实践教学活动,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模拟参与企业会计实践工作,这样的教学实践结合,不仅能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还有助于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形成。同时在这种企业会计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实践工作中的不足,并对其不足进行分析,通过相应的理论知识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企业工作能力,让学生在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操作实践中,做到融会贯通。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并为学生今后工作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基础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以往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社会及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教师要针对当前教学中的种种问题,积极进行教学创新活动,并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为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教学环境。只有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才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中认识实践的要求,帮助学生深入领悟,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婉梅.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会计课程中的实施研究[J].财会学习,2016,(9).

[2]颜雪艳.浅谈一体化课程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24).

[3]张枫.“教、学、做、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教育,2016,(4).

[4]范中良.基础会计课程组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J].天津电大学报,2011,(1).

[5]解秀兰,王苹香.基础会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6).

[6]马玉洁.“教学做”立体交互式会计教学模式研究——基于民办独立学院的分析[J].财会通讯,2013,(19).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中职;基础知识;教法

中职生很多成绩较差,学习能力较低,自制力、自律力等也比其他一般的学生要弱一些。在中职计算机专业中,虽然我们不可否认有一些学生受到家庭环境、学习经历、兴趣爱好等因素而影响,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但是大多数中职生更喜欢玩网络游戏,或者是浏览网页、使用网络通信工具等,他们很难将自己的精力与时间花费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之中。对此,教师一定要改革自身的教学方法,利用任务驱动法、落实因材施教法、实现理实一体化,让中职生重新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计算机知识结构。

一、利用任务驱动法

大多数中职生从小接受的挫折与失败较多,看似比其他的高中生更加自卑,这就代表着中职生比一般的高中生更急于证明自己,好胜心更强,胜负欲更加旺盛,更加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教师应该利用中职生的这种特殊心理,合理利用任务驱动法,让中职生以通关的方式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他们的这种竞争欲望也会积极促使他们主动建构知识意义。“Word中公式的运用”这个知识点对许多中职生来说学习难度较高,这主要是由于中职生在面临一些公式计算任务的时候,要么习惯根据自己的数学知识来罗列公式、解题,要么选择计算器来处理这个问题。但是,计算机中的Word软件中包含求和、平均值等多种公式的操作步骤,利用这些公式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效率,这也是中职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常常会遇到的实际办公问题。因此,“Word中公式的运用”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学习与掌握的基本办公软件的操作知识。由于Word中的公式比较多,需要中职生进行大量的操作,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因此,在课堂上,我以任务驱动法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需要完成两个学习任务:熟练掌握求和公式与求平均值公式的操作步骤;学习对不同区域内的数据进行求和与求平均值的操作。在布置任务之后,我还以比赛的方式来检验任务的完成度,让学生在紧张情绪下高度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法下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落实因材施教

每一个中职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感悟能力都存在显著的区别,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也存在明显差异,有的中职生擅长理论记忆,有的中职生擅长实践操作,有的中职生擅长创新,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内容十分繁杂,包含计算机技术各个分支领域的知识,这也就要求教师落实因材施教法,根据中职生的具体学情来选择具体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方式。“Excel中数据的高级筛选”这一课是计算机全国一级B考试中的重要考查内容。在本课教学中,我们班有一部分学生比较擅长自动筛选,有一部分学生比较擅长高级筛选的操作。对此,我将学生进行分组,对不擅长高级筛选的学生着重训练他们的高级筛选技能,对不善于使用自动筛选的学生进行自动筛选的操作训练,让学生了解并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三、实现理实一体化

计算机本身就是理论重于实践的学科,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同样要实现理实一体化,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才能够让中职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效,提高中职生的应用能力。几乎每一节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我都是在计算机室中进行的,为学生讲述基本理论知识的时候,我还会让学生观看规范的操作步骤,学生也要立即上机实践。就如在“巧用计算器进行进制之间的转换”这一课,我在讲述了数制度以及计算器进制转化的基本方法之后,学生便要自己使用Windows系统中原有的计算器来进行验证,我会根据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重新讲解相关知识点,示范操作技巧。

总而言之,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是一个复杂、重复的过程,教师一定要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及时分析自己所面对的学习对象的特点,以符合中职生认知特点与学习特点的方式让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变得更加高效、高质。教师可以利用中职生的好胜心来使用任务驱动法,让中职生在成就感的影响下树立学习自信;教师要尊重中职生的学习、个性、品质差异,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落实因材施教;教师要实现理实一体化,以实践操作来巩固中职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记忆。

参考文献:

[1]孙志明.浅谈提高中职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J].电子世界,2017(4).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第8篇

所谓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微课能就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教学活动,突出重难点,并且能重复播放学习,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将微课运用到职校基础会计课程中,对某些较为晦涩的知识点或需动手填制的凭证、报表等任务主题制作成微课,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自我学习,对提高学生自学、动手等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与基础会计课程的结合

1.微课教学对基础会计课程的作用

如何调动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成为教师一直关注的难点。微课作为新型教学手段,以视频为媒介,短小精悍,通过对重点知识的讲解操作,能重复播放,一方面,能吸引学生兴趣,活跃课堂,从而使学生从被动状态转化为主动学习状态,实现微课知识传输的效果;另一方面,既满足了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对个人知识弱项能动地进行学习,又节省了教师在课堂上重复讲授的时间,利于课堂有效进行。

2.微课教学如何与基础会计课程结合

基础会计作为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若将理论教学与微课教学结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切分规划从而形成不同的小模块,并借助多媒体技术设置相应的仿真工作情境,录制制作成专题化、系列化的微课,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会计知识,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例如,在基础会计第六章第三节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内容中,此节的重点在于根据原始凭证如何手工填制一张内容完整、正确的记账凭证(收、付、转记账凭证)。在制作此微课时,对重点进行划分,首先对收款凭证的填制这一内容进行录制。微课设计的思路可如下:首先对原始凭证进行分析,根据原始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确定应借、应贷科目,作出会计分录,确定需填制的相应的记账凭证类型(此微课以填制收款凭证为例);其次,由于收款凭证的填制作为此微课的重难点,教师应对空白收款凭证逐步进行填制,并说明各项要求如日期、经济业务简介、借贷方科目、金额等如何填写;再次,由专人对凭证进行审核:对所附的原始凭证进行复核,对已填制的记账凭证时行审核,无误则由专人签名或盖章,以明确责任;最后,教师提出任务:假设学生作为一公司会计人员,根据一原始凭证填制对应的收款凭证。在微课的结尾,可进行知识点延伸如根据原始凭证填制付款凭证、转账凭证,既对知识点进行了总结,又激发了学生的动手和反思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据此,笔者认为,在基础会计课程上,微课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能实现最佳的课堂效果,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是值得在基础会计课程中推广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

三、目前微课在职校应用存在的问题

虽然微课具有非常突出的教学优势和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在职校实际应用依然有限。首先,微课设计和制作耗时耗精力;其次,大多数中职院校没有建立完善的微课平台,缺乏教学互动功能,没有在线提问解答模式,学生对微课的反应评估也未知,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微课在中职院校的发展。

四、P于职校微课建设的建议

1.微课选题需谨慎

诚然,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适应现代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但是,作为基础会计课程,我们应明确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需制作成微课进行教学。在基础会计课程中运用微课,应对基础会计课程里的较为复杂、需动手操作等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有利于课堂的有效实施。

2.职业院校或职校会计专业教师联合组建微课制作团队

由于微课制作耗时耗力,对同一知识点每位专业教师所处的角度不一,制作出的微课内容也不同。为规范微课教程,职业院校之间或学校内会计专业教师可组建微课制作团队,对基础会计书本知识选择需制作成微课的内容,共同通过选题设计,完成微课录制视频,形成基础会计课程微课的规范化,注意制作内容应突出重点和难点,实现学生作为会计主体的积极性主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