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景观设计考察报告

景观设计考察报告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28 15:51:45

景观设计考察报告

景观设计考察报告第1篇

5月28日和29日,我参加了宁河县"千名计划"学员赴北京学访考察的活动。我们考察团在进修学校顾老师的带领下,一行73人到北京,我们小学组先后参观考察了北京市海淀区定慧里小学,昌平区城关小学,北京润丰学校并聆听了卓立校长的报告。

我们考察的这几所学校,都是北京市著名的重点示范学校。这四所学校的校长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思路,带出了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两天的学访使我大开眼界,看着学校内部管理中的非常之举和先进做法,内心不时地涌动着诸多感动,带着收获满载而归。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主要收获

能实质性接触这样知名度很高的学校,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因此,我始终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认真考察做好记录,聆听讲座,吮吸一流的教育精华,收获颇多。

走进北京市海淀区定慧里小学,校园内清新隽永,融人文与生态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经过不断努力,整个校园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渡英桥、求知亭、悦读廊、暮省园"为定慧里小学独有的建筑景观,水、石、松、竹等自然景物巧妙地融入到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由此梳理出了慧小文化八景。景景意蕴深刻又相辅相成,既使人感到儒雅恬静、积极向上,又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也让我们从心底受到了震撼!

5月29日上午,我们来到了昌平区城关小学,听了柏继明校长关于"团队减负"的报告,随后听了刘主任和柏校长的两节课,最后是学生的才艺表演。柏校长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着眼,在教学上进行了大胆改革,"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注重能力、提高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基,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创新,锐意打造"负担不重质量高"的素质教育品牌校。打造了阳光校园、阳光教师、阳光少年,形成了自主发展的素质教育办学特色。53岁的女校长柏继明特别干练,领导有方,亲自为我们讲课,真让我们钦佩!

下午来到了北京润丰学校,远远看到校门就着实让我们惊讶:太大了,太漂亮了!我们聆听了卓立校长的报告,卓立校长为北京市特级教师,被评为首届全国十大明星校长、全国名校长,卓立校长在教育这个领域里,不停地开拓,辛勤的耕耘。他提出了"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的办学指导思想,"和谐教育"的办学特色,以及"三全三爱三服务"的办学宗旨,即: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方位负责;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

听完报告,我们一行七十多人认真考察了校园的每一个细节,对教室布置、班牌设计、校园景观等看得尤为仔细。学校的七彩玻璃幕墙光彩夺目、七星少年雕塑群设计独特、七彩阳光展示区张扬个性、十二个功能展厅设施先进、各种专用教室特色鲜明、校训墙,校训园庄重典雅……大到校园的整体设计,小到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是浸透着润丰人的心血,彰显出润丰人的智慧,处处体现着"和谐教育"这一理念,这些都我们各位老师大开眼界,感触颇深。

二、几点启示

(一)提高校长的治校能力

我们所参观的几所学校的校长既有鲜明的办学思想,又有全新的管理策略;既能实现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革新,又能很好地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既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也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他们既是开展教育科研的专家,又是所教学科的带头人,充分验证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校长应该是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人;应该是不断追求和胸怀宽广的人;应该是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善于挖掘教师潜力,给教师提供平台,让教师走向成功的智者。

(二)创建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子们在校园内随时都应得到一种文化的熏陶。令教师和学生时刻都感受着浓厚的人文氛围和文化气息,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国古老而丰富的文化熏陶,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校园的外显环境同时也要能明晰地体现出学校的特色,处处有育人的效果。以"文化育人"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十分必要。

(三)形成教学特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课堂教学必须做深入的研究和大胆的实践,使课堂教学在既体现本校办学特色的前提下,又初步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角色的定位应该更多样化,立体化,大力推进教学创新,讲究"精、活、实、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以科研促教改,提升教师的科研探索意识,使教师在教科研中有所得、有发展,最终达到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优化教学的作用。

(四)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景观设计考察报告第2篇

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发展策略借鉴思考——以美国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策略为例

瞄准世界城市对接休闲需求

浅析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生态袋技术在湖岸修复中的应用

颐和园山体护坡与生态修复技术的探讨

极端气候与北京地区植物引种

种植点形式对银杏行道树焦叶的影响

《北京园林》征稿启示

生长季树苗裸根移植保护材料实验研究

浅谈郊区公路美国白蛾的综合防治

冷季型草坪越夏养护管理措施

几种沙生植物在北京植物园的引种种植

北京市园林学会召开赴美考察专题汇报会

园林绿化与城市发展分论坛取得丰硕成果

北京园林学会团体会员——山水心源景观设计院

北京园林学会团体会员——北京泽升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龙潭西湖公园

地坛中医药文化养生园

人工山体的生态景观设计——浅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绿化工程

城市道路花卉布置——以北京西城区为例

北京园林绿化工程技术60年

北京城市绿化与生态安全探讨

北方地区蕨类植物造景应用

石楠硬枝水培生根初试

华北野生葱属植物资源及观赏应用

白皮松针枯病研究Ⅰ.发病规律及化学防治

草地早熟禾常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古树树洞修补技术的探讨

《北京园林》征稿启示

北京常见落叶树种的冬态识别

北京园林学会举办报告会

关于举办“北京园林绿化在建设世界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学术活动征文的通知

春花扮京城

浅析景观设计中生态原则的发展及应用

浅谈公路绿化设计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新海淀——海淀区绿化生态建设现状分析和建议

北京小菊夏花品种的育种与推广

寄生性天敌蒲螨对隐蔽性害虫的控制作用

无公害植物保护防治技术的应用

保水剂在万寿菊育苗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从碧云寺保护修缮工程浅谈白蚁对古建筑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北京园林学会组团赴日本国考察学习

北京园林学会举办学术报告会

北京园林学会植物专业委员会组织委员、专家参观奥运绿化

北京园林学会召开学术工作会议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与北京园林学会共同组织召开城八区郊区、县新城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座谈会

景观设计考察报告第3篇

作为文化人类学的核心,田野研究既是一个人为的过程,也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因为文化人类学家不同于所谓“硬科学”的研究者,他们调查和研究的是人类群体。在某种程度上讲,不同文化的人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同一文化的人之间也有差别。而且,机会、政治和历史的情况都是因时因地而异,这些情况也就增加了田野调查的独特性。田野研究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最初的田野研究主要是指一种田野调查或是田野作业即fieldwork,是指人类学的研究者们到调查现场收集材料的过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研究范式,即field study,由此就给田野研究注入了新的内涵。

第一,田野研究是一种现场实地研究,田野――Field,从字面上解释,就是田地和原野。田野研究就是到被研究对象所处的地域去研究人物、事件或文化。田野研究意味着田野中的研究,并且随着田野的深入而同时得到推进,这就要求我们要带着问题意识进入田野,同时还要在田野中发现问题,乃至问题的问题,并积极地就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非仅仅针对业已设计完毕的“问卷”,或以“表格式”的预设框架为发现问题的禁锢。换言之,田野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既定学术目标,或为了印证某种学术预设去调查、参与、观察和搜集资料。要求研究者进入某一自然的研究场地(即田野),在尽量不干涉研究对象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方式收集资料,从而记录,描述当时当地的所见,所闻及所想。即它体现了研究情景的自然性。

第二,田野研究在方法论的层面上含括着田野作业,并将之整合为田野研究中的基础环节,同时提倡个案与专题。对田野研究者而言,其案头准备工作和理论预设,就不仅包括了田野日程的计划和步骤、资料搜集的手段和技术、记录采访的专题和内容,以及进入社区的角色和方式等等具体操作层次与技术路线,还应当包括对田野问题的有效视界,田野关系的主动建立,地方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乃至田野笔记与田野访谈的规范化,田野中的跨文化经历与主动体验,田野写作中的文化发现等等更为丰富的理性思考。即它体现了研究视角的整体性。

第三,田野研究强调研究者主体在田野关系中对自身角色与功能的主动认知,对自身学术背景和可能形成的影像失真甚或倒置的敏锐体察,能够在研究主体与研究对象之间找到一种恰当的观察距离来切近对象,并适时地、主动地作出精细的调整。

第四,田野研究要求我们要从田野与文本两个维度来高度关注民俗学的“证据提供”(documentation),也就是说要从田野研究的一系列环节,如田野作业(fieldwork)、访谈(interview)、田野笔记(fieldnotes)、田野记录(transcribing)、田野报告(reporting)、田野翻译(translating)、田野的文本化(textulizing)到最后形成一个系统的田野档案(archiving,包括田野文献识别、获取、处理、存储和传播等),才能最终支撑起被阐释的文本,而在史诗田野中,只有经过这一完整的、有步骤的、充满细节的田野研究流程,才能最终提供并支撑一种能够反映口头史诗传统本质的,以表演为中心的民俗学文本及其文本化制作流程。

第五,田野研究要自始至终地贯穿学术的思考、文化主题的发现和文化意义的揭示,最后都要落脚在理论概括的层面上。而任何形式的理论抽绎,都不过是从特定的角度入手、组织和梳理材料的结果。田野研究应该是一个走近对象到发现对象本质性规律的过程,而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穷尽研究对象的过程。因此,田野研究中对资料或文本的取舍和轻重,都深刻地浸透着研究者的“指纹”,也就是研究个性。

第六,在置身田野的过程中,理论和预想都要经受实践的检验。换句话说,在实地表演的场域中,对材料的透彻理解与语境关联的动态分析,会反过来对理论框架的搭建、分析模型的推演,乃至具体操作规程的调整产生深刻的影响。田野研究,一方面就意味着,它绝不仅仅是特定理论或学术预设的简单验证过程,而毋宁说是检验、修正,乃至颠覆预设理论的过程;另一方面,田野研究不是一种走向田野的姿态,而是一种学术主体能动性的激活装置,能够帮助我们去发现对象本质、去提炼出更切近对象、更符合对象本真,同时又能烛照其社会文化语境和史诗传统规定性的学理性阐释,因此,也为我们通过史诗田野的实际展开,而最终在史诗理论的思考中有所建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人类学中的田野研究对教育科研的启示

当前我国教育研究的方式相当大一部分或者绝大部分是文献和思辩式的书斋研究,这种研究是一种研究范式,但是它的弊端是容易脱离实际。由于我们一些教育理论研究者缺少长期深入基层的社会调查,缺少具体、实际而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所以就教育统计来看,其结果的真实性往往就要大打折扣。例如涉及国内某一地区教育的一些基本数据,就只能够依靠当地行政机构提供。一些基本概念和观点,由此也会受到某些行政官员的影响,服务于一些行政长官的需要,从而失去学术性和普遍的理论指导意义。教育首先是一个实践问题,它涉及到千家万户每个普通人的生活,涉及到国家、政府和社会的人才需求,目前的教育现实是要“普初”“普九”,发展的重点难点还在农村,所以我们现在的教育如果不研究大多数人口的教育,那么教育研究就将是一句空谈。而且,一些在中小学进行的教育实验,在相当程度上远离基层民众所处的文化环境、文化需求和教育的文化底蕴。一些教育专家常常只是站在指导的位置上,只求按照自己的思路展开研究或进行实验,并最终验证自己所设想的“教育理论体系”。在这类教育研究过程中,极少存在研究者以平等的身份较长时间实地亲身参与并多处观察社区及农村基层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方式。

因此,我们的教育研究必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深入校园、课堂、社区与家庭。而人类学的田野研究方式恰恰要求研究者深入到被研究者的生活情境中去,这是一种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

三、田野研究的设计程序

1.田野调查的计划

田野调查的计划也称为调查之前的准备。田野调查的对象也就是研究项目的选题,首先制定提纲。在选题确定后才能制定调查的内容和地方、时间以及方案。调查对象也就是研究的“田野”。在教育研究中,它可以是特定情况下的教育制度、过程和现象(人、事件、行为、过程和意义)等等作为对象来研究。

为了有目的、有内容地去实地考察而达到预期收获,研究者必须首先选择研究的题目,比如在选题时要尽力去选择研究领域中的空白题材,事先还要收集了解信息,要避免重复“撞车”。选择有研究意义、有价值的项目。然后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出调查的提纲和调查的手段(文字记录、拍照、摄像、绘图、测量等几种),最后写出具体的内容,制定调查计划、日程、路线。根据不同的地方准备不同的必要物质工具。还应准备查阅资料的工作,即从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查阅与之相关的文字记载资料,对被研究对象有一概念上的了解,再开始实地调查工作。根据调查对象内容而定。

其次是准备记录的、拍照片的、摄像收集的设备,经费等准备。如果准备工作不充分,匆忙奔赴到目的地,无法记录下现状、实况,得不到全面的采样就会影响调查的质量。

2.田野调查的技术方法

田野调查技术或称手段。比如:以最基本的文字记录为必不可少,文字记录要尊重原人、原事、原意的真实,记录中不得添加调查者的主观的分析结论,只能是原始记录,其次是用拍照或摄像、绘图、测量等,记录下原始证据。

3.田野调查的方法类型

调查: 不能去的地方,信函调查。

问卷式调查:设计需要提出的问题。

填表式调查:设计表格填写调查内容。

观察式调查:直接观察、居住体验法。

数据式调查:统计分析法。

群体访问式调查:“会议提问”实验法。

个别访问式调查:个案调查(以个人为对象)。

抽样式调查:几百人以上的百分比。

相对比较法式:非主观意识的比较,而是以原始材料比较法。

综合调查法:宏观调查法。

4.田野调查的成果形式

田野调查报告:在整理收集记录资料、数据、表格后,综合地分析实地调查资料。这是很重要的后期工作,编写调查报告的重点是尊重原意。如实编写记录,不得随意加入调查者个人的理解,不加作者个人的分析观点,解释和结论。客观地反映现象、历史和存在的问题。作为历史档案存档的重要依据。

对所调查的资料按历史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文字规范整理。如实地记载调查原始资料。应尊重人物、事件、对象的原文、原件和原意的原始记录。如实写出报道、调查报告。并注明调查地点、调查时间、报告人。

研究报告:在以上整理、编写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和研究的对策,这就是研究报告。即在对所调查对象的历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依据上,提出研究综合分析建议和对策,作为学术论证报告。给相关部门提供决策的参考依据,也就是综合分析田野调查中所获得的资料,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编写调研报告的目的并非简单地描述调查的见闻,而是对调查资料的解释,分析出可靠性结论。

5.田野调查的四点要求

求实的作风。在选定研究的项目以后,深入调查,多方调查,一定要严格尊重原始的记录,不得参与个人的分析、猜测以及个人的结论。原始记录应该是实事求是地记下原始的原话、原事、原人。

严谨的学风。在调查中有口头了解的,有文字史籍记载的,有各种来源。但一定要加以多次反复核实,去伪存真。多次考证取得共性,统一的观点和论据。一定要做到有充分的论据来证实自己的论点,也就是法律上讲的,有根有据,有据可证。

平等地位的态度。调查研究者对不同文化和不同民族的调查研究时,切忌不可以我为主的居高临下态度,要以诚相待,这样才能获得对方的信任与帮助。

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良好的理论修养是调查研究的基础,社会调查的深入需要人生阅历和经验的积累,总之,田野调查是一种社会实践,也是经验积累的过程。

6.衡量田野调查的质量标准

第一,做田野工作时,往往用文献法了解历史背景和现状,用问卷法大面积地抽样了解宏观背景,用个案法实地观察体验,深入挖掘,做小的case study(个案研究),也就是说,做田野工作是把几种方法综合起来使用,力图了解真实情况,获得第一手真实的东西。田野工作质量的标准就是利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去获得真实的东西,真实性代表你的田野工作质量的高低,这些资料要经得起推敲和验证。

第二,所作调查是否全面,是否尽量不带强烈的主观意向,不预设倾向性。但是往往一个人有他自己的文化背景,这种文化预设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田野工作者要时时意识到这个问题,要时时提醒自己注意避免掉入由预设导致的文化困境当中去。

景观设计考察报告第4篇

一、实验研究方法引入经济研究

所谓实验研究方法,是由研究者根据研究的本质设计实验,控制某些环境因素的变化,使得实验环境比现实相对简单,通过对可重复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从中发现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法首先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研究中。大约二十世纪中期,经济学家开始把实验研究方法引入经济研究,建立了实验经济学。

经济学家运用实验方法可追溯到1930一1960年间(Alvin E.Roth,1995),内容涉及个人选择、博奕论假设和产业组织等。六十年代以后实验经济研究方法应用日渐广泛,内容涉及公共物品、合作、产业组织、资本市场、垄断定价和协议定价、不确定条件下的个人选择等,并有一些标志性的出版物问世(David D. and C.holt,1993)(Frideman, D. and S. Sunder,1994)

采用实验方法的会计行为研究,涉及的课题非常广泛。例如公司为了解决公共物品问题需要制定成本分配方案,实验研究了行为与机制之间的关系;制造方法强调从供应商到顾客整个价值链的合作,实验回答了怎样的机制和控制系统有利于合作、合作需要怎样的信息和沟通等问题;在有关转移定价和成本分配的会计研究中常涉及交易协商问题,实际适用的机制比经济的设想简单,实验显示了管理者是否通过不断的交易竞价,他们的行为是否收敛于经济理论的预测,分部能否有效地利用他们在竞价中的有利地位,等等;会计学家有关资本市场的实验很多,它们观察了非公开信息条件下交易者如何确定证券价格,有信息的证券价格如何与内部人信息做比较;关于拍卖的理论在模拟市场的喊价实验中得到研究,并回答了当人们希望减少串通与内部交易时是否需要公开披露、市场需要怎样的透明性,等等。

笔者认为,行为研究领域实验方法的大量应用,是因为除了根据理性的推测,分析判断在不同环境下各种行为的反应之外,人们很难从经济运行的纪录中分离出激励行为的各种因素的,也就是说,通过经验数据说明行为规律的研究遇到比较大的困难。为了对各种理性的推断做定量的检验,学者们不得不求助于实验方法。正如我们从美国同行的研究成果中看到的,在实验的环境中,特定的行为被观察,这些行为被激发的原因受到研究者的控制,虽然一个个实验看起来只讨论很简单的问题,但他们的结论显然比单纯的理性推测更有说服力。

由于的实验研究成果多数需要对观察数据作统计分析,因此,许多人把“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research)”归入“实证研究(positive research)”。“实验研究”与通常意义的“实证研究”的主要区别在于,“实验研究”中用于假设检验的数据来自研究者自己设计的实验,而通常意义的“实证研究”应用的数据来自经验,如统计资料或报刊杂志(即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数据),人们有时把这类“实证研究”直接称为“经验研究(empirical research)“。

从研究过程的大体步骤来看,实验方法与一般实证研究(即经验研究)相类似,通常可分以下几个步骤:1、在对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种现象作观察思考并对有关进行回顾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研究问题:2、根据理论,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测,提出假设命题;3、设计研究程序和方法;4、搜集有关数据资料;5、运用这些数据资料对前面提出的假设命题进行检验;6、解释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研究结论对现实或理论的意义以及可以进一步研究或改进的余地。

在实验研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第3个步骤——实验设计过程,它是实验研究的核心。实验研究用以检验假设的数据是对实验现象观察得到的,因此实验的设计如何直接关系研究成败。仔细观察已有的实验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在以上步骤的具体实施上,实验方法与经验研究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这一点在第2个步骤中就已经显示出来。将假设命题具体化为可以检验的模型,与实验设计有直接关系,研究者在对研究结果做出理论预期(即假设)时,必须考虑实验的可实施性;在建立可证伪的检验模型时必须考虑变量的值可以通过实验取得。研究的第4个步骤是数据资料收集,在实验研究中就是实施实验并记录实验情况。实验研究中用于假设检验的数据来自研究者自己设计的实验,而经验研究应用的数据来自经验,如统计资料或报刊杂志(即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数据),这个差别在方法定义时就已经明确。

总的说来,实验研究比经验研究有更多的困难,它除了需要经济学、管、会计学、学等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它要求大的实验参与者群体,以及实验经费0机联网的实验室环境。

二、行为的影响因素设计

有关行为研究的实验设计通常需要考虑行为的影响因素设计、行为设计和变量控制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行为的影响因素设计是实验的基础。这是因为通过实验研究行为问题,目的是研究行为的原因与结果,特别是研究影响行为的激励因素,以便制定适当的制度与政策,预测和控制行为。实验的设计应该努力在简化的环境中,体现行为主体受到的影响,并且使对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的结果容易观察与测量。

心理学家认为,行为是个人(内在心理因素)与环境(自然、)的函数,有关行为的实验需要反映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对行为的影响,要巧妙地在试验中(即在模拟现实的场景中),把特定的环境与个人性质表现出来,因此实验场景设计包括外部环境设计和实验行为者内因两个方面。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和研究者的认识,不同实验的场景设计可能会侧重于外部环境设计或实验行为者内因的某一个方面。

外部环境设计。根据研究目标的不同,人们关注的行为可能是发生在市场交易中,也可能是审计活动或纳税过程;影响行为的外部环境可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实体,也可能是概念化的法规或制度,实验中再现外部环境的设计方法各不相同。一般而言,主要包括:市场交易规则设计、市场有效性环境设计、特征设计、法规环境设计(如报税规则、检查与处罚规则)及其他实验场景设计。

行为者内因设计。除了外部环境会影响行为之外,在相同的环境下也可能由于行为者内因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行为,实验中常常需要控制行为者内因的变化,来观察其对行为结果的影响。在不同的研究问题中,研究者希望控制的行为者内因各不相同,实现它们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常见的控制行为者内因的方法可归纳为:l·通过实验参与者的选择,控制其影响行为的内因;2·通过指定参与者在试验中的角色或工作条件,改变其影响行为的内因;3·通过对实验参与者的调查与测定,判断影响他在试验中行为的内因。

此外,实验参与者表现的行为常常是被观察问题中的因变量。如何表现在特定场景下实验参与者的选择与判断,便之能反映行为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并便于假设检验和统计分析,还需考虑博弈性行为、操作性行为和判断性行为等。

三、行为因素控制

实验的假设检验过程就是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行为变量(因变量)与实验设置的影响行为的内外因素(自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定量,因此行为影响因素即自变量的变化必须能够控制,换句话说,就是要能够掌握行为影响因素的变化状况。

根据行为影响因素变化的特性不同,可将其控制方法区分为组间控制和组内控制。

组间控制方法通常用于影响行为的自变量变化是定性的情况,通过分组的方法,便同一组内的自变量取相同的值,不同组间自变量取值不同。这样,研究者可以根据不同组间实验参与者行为有无明显差异来判断该自变量对行为的影响力。通常采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来分析验证假设命题的真伪。例如在《诉讼支持判断的客观性》中,将参与实验的执业师分为两组,通知其中一组受雇于财产损失诉讼案的受损公司,而另一组受雇于保险公司,观察两组的损失额均值差异,可以分析由于客户处于不同诉讼地位,客户意见对专业人员客观公正性的影响。有时实验还需要进行多因素分组,如在根据客户地位分组的基础上再根据专业人员是否具有诉讼服务经验作第二重分组,以及根据DIT得分的高低作第三重分组。

组内控制方法用于影响行为的自变量变化可以定量确定的情况,通常采用回归分析进行假设检验。例如《模拟市场中报告决策和信息有效性的相互依赖》的第一阶段实验申,假定公司经理不便用报告决策权,预计市场价格误差与公开信号无关而与非公开信号负相关,对每一项交易资产扒模型中的自变量分别为有关证券s的公开信息和非公开信息。在公司经理不使用报告决策权的实验中,无论是在信息的可利用性高的实验场景下,还是在信息的可利用性低的实验场景下,由于与交易证券价值有关的公开信息和非公开信息都是随机产生的,因此它们很可能互不相同,由计算机控制其变化。

根据实验设计中确定自变量变化的时间不同,行为影响因素的控制方法可区分为实验前控制和实验中控制。

实验前控制是实验设计时就确定了自变量的变化范围和取值情况,实验在自变量变化已知的情况下观察实验参与者的行为。而实验中控制则需要根据实验的进行,不断收集自变量变化的情况。

大部分组何控制的自变量都是实验前控制的,即根据实验对内外环境的安排,参与者居于哪一类分组,在实验开始之前就可以确定。例如《税率不平等和交换不公平对税收报告决策的影响》研究,需要测试纳税人对税率变动的反应(用税收报告决策来反映)是否同时受到因素以及对税率不平等和交换不公平感受的影响,实验申通过对某个分组通知其税率与其他组不同,便之感受税率不平等;通过部分组在实验中税率上升而另一些组在实验中税率下降来感受交换不公平。这样每一个参与者感受的环境影响在实验前就设计完成,实验申只需要观察实验参与者的反应,并对之做出分析。

也有一些组间控制的自变量是实验中控制的。如在《诉讼支持判断的客观性》研究中,将参与实验者根据其客户的不同诉讼地位分为两组,这是实验前控制;但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专业人员是否具有诉讼服务经验作第二重分组,以及根据DIT得分的高低作第三重分组,需要分析实验参与者在试验中填写的调查测定表,才能确定每一位参与者属于哪一个分组,也就是说,他们的行为受什么样的影响在实验前是无法判断的,只能在实验中控制。

研究模拟市场的博弈行为时,若影响因素来自市场反应(如买者报价对卖者的影响),则只能在实验中控制;若影响因素来自市场规则(如卖者有没有报告选择权、是否存在信息成本等),则可能在实验前控制。

影响因素的变动控制和不变控制

影响因素的变动控制,指的是实验研究观察当某因素变化时行为是否相应变化以及相应变化的幅度和。这是定量分析常见的控制方法

景观设计考察报告第5篇

[关键词] 泰宁 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 保护管理 综合整治

1概述

泰宁丹霞是“中国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系列提名地之一,是中国东南地区青年期丹霞地貌的杰出代表,是白垩纪红层经过第三纪以来多次抬升和长期剥蚀夷平,以流水切割、侵蚀为主因而形成的类型齐全的丹霞,具有罕见的峡谷幽深、洞穴奇特,山水秀丽、生态原始等自然美(图1~图3)。

泰宁丹霞提名地满足世界自然遗产的四个标准,具体如下:

(1) 具有超乎寻常的自然现象或非同寻常的自然美和美学价值;

(2) 反映地球演化历史主要阶段的杰出范例,包括生命的记录,重要的、正在进行的地貌演化,重要的地貌形态或自然地理特征;

(3) 反映陆地、淡水、海岸、海洋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群落正在进行的重要的生态和生物演化过程的杰出范例;

(4) 包含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和显著的自然栖息地,包括从科学和保护的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2综合整治规划

泰宁丹霞提名地界线分为南、北两区,包括了泰宁部级风景名胜区上清溪景区、金湖景区、泰宁猫儿山国家森林公园。提名地界线内保持了丹霞地貌分布区的完整性、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的完整性。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UNISCO)的要求,世界遗产中心于2009年9月指派专家对“中国丹霞”系列申报地进行资源价值和保护管理两方面的实地评估考察(图4)。为了切实做好迎接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专家来泰宁评估考察工作,对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及《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的标准,依据《泰宁丹霞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保护管理规划》的要求,对泰宁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地进行综合整治规划(图5)。

2.1 指导思想

围绕建设“海峡西岸国内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争创“世界级风景名胜区”的战略目标,按照“强化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突出重点,统筹安排,确保成功”的要求,全面加强泰宁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内的保护和管理,组织动员提名地范围内及周边各乡镇、村及县各有关部门深入开展以环境整治为重点的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提升泰宁自然遗产提名地环境质量和管理水平,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胜地。

2.2 整治理念

2.2.1全面整治与重点整治相结合

全面、系统、科学地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充分展示遗产美学、科学、生物多样性等突出普遍价值,全面整治,并根据主要游览线路突出重点,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治和保护措施。

2.2.2解决历史问题与促进长远发展相结合

因为景区开发时期不同,各个景点建设发展不平衡,早期开发的景区存在较多违章建设,服务设施档次偏低;新开发的景区又存在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借助本次申报自然遗产的机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盘考虑各个景区的科学发展。

2.2.3拆违整陋与精品建设相结合

从减少无序建设及过度商业化对遗产价值的侵害出发,拆除违章建筑,清理有碍观瞻的设施,统一乡村建筑外立面,搬迁严格保护区内的旅宿设施,修补破坏痕迹,恢复原生态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合理分配有限的社会资源,快速提升景观环境品质,促进人景和谐。

2.2.4加强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协调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关系,做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通过整治与环境不协调的接待设施和村庄居民点,使泰宁提名地既满足展示和旅游发展的需求,又符合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环境保护要求。并且严格控制开发强度,符合适度开发和保护第一的原则,防止景区出现人工化、城市化倾向和建设性破坏。

2.2.5营造生态环境与提高社区发展后劲相结合

整治工作必须体现丹霞地貌及其演替过程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包括典型地质遗存及与之相伴、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着眼于生态环境、风景环境等大环境的综合保护,以维护生态完整性及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为宗旨,并兼顾社区居民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社区成为生态保护和旅游服务的基本单元。

2.3 整治方案

对泰宁自然遗产提名地全面整治的同时,考虑到资金和时间的限制,重点围绕世界遗产中心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的考察评估线路进行整治,按照项目内容、性质从以下六方面进行整治。

2.3.1景区环境综合整治

包括规范景区经营者、旅游者、商贩的经营及游览行为;组织道路交通及游览线路;完善景区解说系统、公共标识系统;建设保护管理、旅游服务、市政基础设施。各个景区具体整治内容如下:

(1)上清溪景区(图6~图9):主要包括标识系统完善;界碑和界桩的设计;下码头区布局整治;观景台设计;沁洋川科考线路建设;长兴度假村搬迁;贵宾码头设计;停车场等服务设施改造;际下电站搬迁;绿化景观恢复等内容。

(2)状元岩景区:主要包括景区入口改造;建设休息亭;状元穴景观及设施改造;镀锌管护栏仿生改造;增设分类垃圾桶;规范服务设施等内容。

(3)九龙潭景区: 主要包括停车场生态化改造;建设专家住宿宾馆;建立与状元岩连接的科考步道;拆除违章广告牌等内容。

(4)金湖景区:主要包括设置码头安全护栏;游船更新为环保船;风洞服务区的改造建设;完善下坊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搬迁修船厂;甘露寺服务设施外立面改造;一线天护栏改造;上坊岛假日酒店搬迁;石谷半岛旅游服务设施整治等内容。

(5)寨下大峡谷景区:主要包括入口区景观改造;建立古树名木如古藤、奇树的防护栏栅;李家岩科考线路建设;设置防火设施;集中安排小卖等服务设施等内容。

2.3.2村庄风貌整治

包括搬迁提名地范围内的青山、下岚坑、寨下3个自然村,并对考察线路沿线的音山、长兴、崇际、丰岩、际溪、南会、水际等村庄的环境卫生,乱搭乱盖,乱堆木柴及烤烟房等进行整治。整治内容包括进行建筑外立面改造,统一风格,拆除违章搭盖建筑;采用环保能源,限制薪柴取燃;禁止占道堆积;建设密集式烤房;完善垃圾收集和污水处理系统,建立垃圾焚烧池或填埋场就地处理,生活污水实行梯级生物处理;规范商业服务设施网点和广告标识牌;村庄环境绿化美化等内容。

2.3.3公路沿线景观整治

包括公路两侧山体剖切面绿化遮蔽,公路路基路面修补,交通标志完善,行道树补植和路容路貌美化;道路两旁违章搭盖、木材堆场、木材加工厂的清理搬迁;禁止在考察线路视域范围内开山采石、开荒取土,对于原依法审批的开山采石企业和宕口,应予关闭,并做好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和植被绿化工作;对山体创面及岩体区域进行绿化遮蔽;禁止在线路两侧一重山范围内采伐林木,封山育林,原采伐迹地要求及时补植,树种应选择高大经济林或阔叶树;沿线大型广告牌更新,设置遗产广告牌;禁止在公路边河道采沙;向莆铁路施工隧道口与金矿采矿作业区的绿化遮挡;沿路的旅游宾馆酒店应加快建设,并统一建筑外立面风格;搬迁沿途5个机砖厂等内容。

2.3.4流域水体环境整治

包括上清溪上游禁止向河里倒垃圾,关闭大型养猪场、采矿场、洗矿场,建设上青乡污水截留设施及污水处理厂或滤清池,保持水体清洁;实施上清溪上游河道疏浚工程,在现有梯级水坝上建立若干滤清池,采取物理生物工程清洁水质;上清溪河道及沿岸视野范围内无漂挂物,保持河道清洁;上清溪至金湖全段禁止采沙;做好提名地内水土流失地段(点)的治理恢复工作;加强流域渔政管理,严厉打击电、毒、炸鱼违法行为;向上清溪流域投放清污能力强的鱼类;加强金湖、上清溪和城区水体、水面保洁工作;制定上清溪枯水季节旅游、发电、农业用水调节方案;调整农业结构,推广旱作物和生态农作物;加大上游封山育林力度,严禁开荒、大面积采伐和开矿、取矿等内容。

2.3.5遗产地展示保护项目建设与整治

包括在地博苑建设泰宁自然遗产提名地展示中心,改造地质馆,新建生物生态馆和4D影院,建设地博苑次入口(图10);在上清溪、金湖和寨下等3处建设大气、地表水等环境监测站,建设监测数据库;在上清溪,五里亭、寨下等建设三个水文监测站(点);在上清溪,金湖、寨下等建设三个气象监测站;按照国家的规范和国际通用的标准,在提名地内建设11个动植物监测点,6个森林病虫害监测点,6个森林防火观察站;遗产信息系统和数字化景区建设;建设上清溪片区综合服务区,配备建设管理房、游客候车室、票务中

心、商务中心、生态停车场、多媒体展示厅等旅游服务设施,并与指挥调度中心相连接,逐步实施遗产地的封闭式管理。

2.3.6电力通信缆线景观整治

对涉及上清溪、金湖、寨下考察线路的广电、电力、电信、移动、联通(含相关村庄)管线下地处理或迁移处理,按强、弱电分离,弱电管线统一施工布置方式进行。

3结语

按照《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要求,申报项目除应具备突出的资源价值外,还应具备较高的保护管理和建设展示水平,因此在《泰宁丹霞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保护管理规划》中提出应进行针对性的综合整治规划,并将整治的重点放在世界遗产中心(UNISCO)专家的考察评估线路上,以提升沿线的环境景观质量,同时保持或提升提名地所具有的突出的普遍价值及完整性和真实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压力及威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成渝,谢凝高.“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与世界遗产保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62-68.

[2] 梁平.卧龙自然保护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探索[J].四川建筑, 2006(9):18-24.

[3] 孙克勤.遗产保护与开发[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

景观设计考察报告第6篇

在线实验模拟了现场实验的场景,但却不是现场实验的简单网络化移植,实验设计本身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在线实验的互联网支持和计算机模拟等特点可以更好地提供一个促进思考和探究的环境,系统能在线记录学生的独立操作,为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并可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挖掘和优化,调整实验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能适应不同水平和能力学生的要求。基于以上特点,笔者设计了与现场实验存在较大区别的在线实验探究式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能力是实验设计的核心问题。由于CDIO模式继承和发展了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标准,因此,我们主要基于CDIO的理念来设计在线实验模式和方法,强调工程实践环境中探与究的学习来实现CDIO的全过程,使得学生以更多元的方式进行工程实践训练。CDIO是以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为四个主线过程,综合地考虑专业基础知识、个人和职业的技能及团队协作与沟通的技能,及在整个企业、社会环境下进行四个主线过程以达到全面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CDIO模式中的构思和设计环节主要针对学生的工程宏观分析能力,而实现和运作环节主要针对学生的工程微观分析和操作能力。作为一个缩小版的工程实践过程,在线实验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际上就是构思和设计过程,而实验过程就是实现和运作过程。因此,探究式学习主要体现在实验方案探究与实验过程的探究两个方面。以下我们将通过远程教育高校开发的典型实验来具体说明其设计理念。

(一)实验方案探究设计

实验方案的探究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宏观分析能力。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实验按照统一的方案展开,学生没有选择性。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理论验证性的实验,但在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为主的实验中,就会压制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因此,实验方案探究是实验教学策略的最重要部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认识和探索理论规律,掌握工程技能,应该以问题为驱动开展实验方案的探究,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经过认真思考和研究,自主制定实验方案,通过搭建实验对象,准备仪器设备、测量各种工况下的数据,整理和判断实验数据和结果的正确性。这就要求实验具有基于工程的实际背景设计,学生才可能在这种开放性的实验环境下,对多种可能的实验方案展开探究。英国开放大学的实验“能量转换(EnergyConversion)”是典型的实验方案探究型实验。实验设计背景是铜的工业化生产,实验问题是如何从铜矿石经过多个环节得到电解铜。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设计基本方案。学生在实验前1个月必须预习,由4人组成的实验小组需要集体制定实验方案,由于实验问题本身的开放性,实验方案也并不是确定的,指导老师只给出一些建议。从粉碎矿石到解析出铜的多步实验步骤中,有多种途径可以完成实验,学生们集体讨论得到设计方案。在实验过程中,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还继续修正。完成基本方案设计以后,实验完成过程也是实验方案探究过程。学生在实验室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讨论,每个实验环节都要求去解答或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如粉碎的效率、溶解浓度以及电解效率等,部分环节还要到计算机上进行数学模型的求解。实验过程中进行观察记录和模型预测,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束后,学生还必须根据本星期实验情况,做口头报告(Presentation),教师根据学生预习和作业情况、实验过程的表现以及口头报告,给出实验课程的最终评价。可以看出,整个实验过程就是针对如何从铜矿石得到电解铜的这个具有工程背景的问题,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制定和实施实验方案的过程,这对学生工程宏观分析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二)实验过程探究

实验过程探究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微观分析与操作能力。传统工科专业的实验操作基本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对于故障分析与解决、规范操作等重要技能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创新能力还较少涉及,这显然不能满足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实验过程探究式是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一定的引导和提示,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实施等途径去独立探索和研究,自行实现实验过程的教学策略。概括起来,在实验过程探究中,学生需要在实验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实施和运行,真正实现探与究的学习过程。在工程实际环境中,观察与发现各种现象、分析现象之间的联系。因此在线实验系统会较为真实地模拟这些现象,学生经过现象分析,确定现象发生的内因与外因;结合理论进行讨论,明确调节目标与调节手段,形成解决方案。实验系统设计必须便于讨论和方案设计。华东理工大学DCS实验是较为典型的实验过程探究型实验。实验主要培训学生DCS操作能力和故障处理能力。由于DCS系统本身的大多数操作都是基于计算机的操作,因此网上实验课程的界面仿真DCS系统的计算机控制部分操作的界面。以下用一个简单的故障处理实验来说明实验过程探究的实验。在实验中,设计了一个常见的故障处理,在图1的界面中,学生观察到粗丙酮塔T-601顶温度仪表TI-6006出发异常过高报警,系统要求学生调节至正常运行温度73.0-80.0℃。在观察到异常过高报警后,学生将按照所学知识和工程常识,作出如下分析:粗丙酮塔顶温度上升可能有4三个工艺方面的原因,分别是加水量过大、回流量过小或再沸器回水量过小,也有可能是仪表自身故障因素。既然存在这三种可能,就必须通过其他观察和分析来确定故障原因,因此学生首先需分别检查相关三个仪表,即加水量仪表FRC-6015,回流量仪表FR-6019,E-601再沸器回水仪表FRC-6014,以确定仪表正常工作。学生观察到回流量仪表FR-6019读数偏小,就可以判断出是因为回流量不足造成塔顶温度升高。在通过观察分析找到故障原因后,学生根据工艺理论,确定解决方案,即增大塔顶回流量,需要调节FR-6019仪表。在工程环境中,不能进行一步到位的调节,以免造成大的扰动,需逐步小范围调整,边调边等。因此学生在实施解决方案,必须仔细阅读操作守则,将温度调节至正常运行温度的整个操作过程必须符合现场操作规范。操作实施时,首先将LRC-6023改为手动控制,每次增加调节阀阀位必须小于2%—这是操作守则要求的,如果学生超出这个阀位标准进行调节,训练中系统将给出警告,在考试中则行为将被记录,作为扣分依据。每次调节后系统会根据数学模型的计算将相应仪表调至相应位置,学生一边观察表显示情况一边调解,直至塔顶温度恢复到73.0-80.0℃,最后将LRC-6023设置为自动控制。可以看出,此实验在整个故障处理过程中,并不像普通课程实验制定严格的步骤,而是让学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通过自主观察分析来制定解决方案,然后根据操作规范来一边观察一边操作运行,整个课程设计与教学过程较好地体现了探究式的教学策略。

二、基于过程考核的在线评价体系

对实验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是在线实验的重要环节,这样才能对学生探究式学习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传统现场实验模式中以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结果来评价只能作为在线实验中评价模式的参考。对于参加实验的学生,主要应考虑的因素是其在实验的准备情况、在实验过程中探与究的情况,即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准确性,设计方案的优劣,操作实施过程的规范性、和其他同学交流情况,以及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必须据此建立新的实验评价体系,即基于实验过程考核的评价体系。在线实验评价体系主要分为理论掌握情况、实验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其中实验操作能力是最为重要的指标。理论掌握情况主要考察预习思考题,实验操作能力包括是否选择了正确的仪器或仪表、设计方案是否适当、操作目标是否达到、操作过程是否规范、数据处理与实验报告是否符合要求等都可以作为实验过程考核的指标。同时,每一门实验课程提供BBS建立单门实验的学习社区,学习者就一些问题难题发帖,由专门的辅导教师回答问题,并确认学习者所发的有效帖数等。其中实验操作规范是较为特殊的指标,在工程实际中,操作规范化及其重要,否则将引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必须设定一个阀值,学生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操作规范问题,不论其他指标分数如何,都将判定为不合格,我们定义为罚指标。本文选取上述7个指标因子构成学生实验教学的基本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次设其为A1,A2,…,A7,其中A6为罚指标因子。通过在线实验系统中自动记录实验仪器选取、操作等参数,对学生实验过程进行跟踪。结合在线实验平台的应用,在实践中我们采用了一个有七个参数的指标体系,包括预习思考题分数、实验仪器选取、实验方案正确性,操作规范性、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在学习社区的交流情况。对这七个参数赋予不同的权重就可以得到该学生的最终成绩,下面分项说明一下每个指标的含义。由于每个指标因子只反映了学生实验学习的某个方面的特征,各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规定指标因子及其特征值,以及罚指标因子的规定。表1显示的是华东理工大学指标因子的重要性规定,并因此为权重来加权学生实验的综合得分。在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大致说明了其重要性,这七个参数基本上涵盖了学生从准备到完成全过程的表现情况,对每一个指标赋于权值并最终得到终结性评价课程成绩,各项指标的加权和就是实验评价分数。少数指标虽然权重并不高,由于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低于一定分数整个实验过程将评价为不合格。比如在前文提到的DCS实验中,在多次出现不规范操作并且在系统警告后仍然出现2次以上不规范操作,整个实验过程将被判定为不合格。对于通过经验方式得到的实验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在经过一定的数据积累以后,可以进行智能化的处理和分析,为学生提供更优化的实验方案。比如在DCS实验中,通过对学生实验过程数据的分析,得出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在选取的两个学生中,甲学生虽然分数略高,但操作相关的指标得分都不高,因此在后续实验中,主要给该学生提供注重操作及规范的实验,比如开关机实验和某些故障处理实验。而乙学生操作和动手能力较好,但不注意理论和实验设计,以及数据处理等工作,在后续实验中,应多推送理论学习的模块,提醒学生注意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的完成。

三、在线实验系统的设计框架

作为在线实验系统核心部分的探究式学习模式以及相应的在线评价体系设计完成以后,在线实验系统框架基本构筑完毕。在线实验系统应本着简单、适用、高效的原则,实行通用化、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的设计思想。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实验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教学的全过程,而在线实验平台则通过记录学生在线上参加的实验过程、实验练习以及培训交流等情况,实现对学生实验情况的全程跟踪管理和对学生实验教学需求的全面掌握。在线实验设计的基本架构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在框架核心部分的业务层中,支持探究式学习过程是贯穿设计始终的问题,所以应改变原先某些实验只是为验证理论的设计,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的探究式思路在实验教学中实现。同时需要学生在各个环节的实验过程进行完整的记录,作为其是否按照教学思想完成实验内容进行考核的依据,同时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为学生提供经过优化的个性化实验教学模块。组件层和服务层和平台软硬件设计相关,在其他文章中有详细介绍,本文不再赘述。

四、结论

景观设计考察报告第7篇

公共管理类课程实践性教学方式较多,其中采用较多且很成功的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当然,案例及其教学并非要取论的发展或者实践的观察,而是为从一种不同的背景审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开辟了道路,是以情景模拟的方式使学生们置身案例所描述的特定情景中来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地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而不是直接进入社会实际活动中去直观感受、观察实践。社会调查却是要通过深入社会搜集直观感性的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研究材料,形成理性的调查结论,是知识从感性向理性深化的过程,具有鲜明的参与社会实践的特征。在实践基础上从搜集直观感性的材料、分析研究材料到形成理性的调查结论的认识过程,就是调查的过程。

在农村公共管理课程中引入社会调查法来展开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专门搜集和整理课堂学习知识的相关信息,通过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可以实现课堂学习与社会中的现实问题的有机联系,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社会现象,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逐步加深,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二、社会调查法的框架

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社会调查有着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序,这种固定的程序可以说是社会调查自身所具有的内在逻辑结构的一种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提出调查主题。这是整个社会调查工作的基础,需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有创新的,具有可行性的调查主题或观点,尽量具体化和精确化,以便界定调查对象、调查区域范畴和实施调查。

(2)调查准备。在明确调查主题后,需要为实现调查目标而进行调查设计和准备调查问卷。调查设计主要是针对需要研究的问题制定研究分析的策略,并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以保证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过程的规范和科学。调查问卷的设计是调查准备阶段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要将研究主题放在一定的理论分析框架中,明确需要收集那些方面的资料,紧密围绕研究主题设计问题,采用可观察指标,注意构建可操作的变量和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适当的问卷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所收集的数据质量和后续的研究。此外,简洁和被调查者易于理解的调查问题能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和数据质量的真实,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时间资源、个体认知能力等情况。

(3)社会实地调查。在这个环节,调查者要深入社会,根据不同的研究主题选择不同的访谈方法收集资料。在具体调查访谈过程中,往往可能由于现实条件的变化或调查设计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偏差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预定的访谈方法或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正。

(4)数据整理和分析研究。社会实地调查完成后,收集到的一手资料需要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调查研究结论并撰写调查报告。

三、社会调查法在农村公共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笔者将社会调查法引入农村公共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京郊农民对农村公共管理状况的满意度调研”为例对社会调查方法在农村公共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说明。

(一)确定调查主题

根据农村公共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在选择什么内容或问题作为社会调查主题时,主要考虑调查主题的有价值性、可行性等,因而选择“京郊农民对农村公共管理状况的满意度”作为调查主题。这是因为:(1)本课程学习对象为北京农学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需要从实践中认识社会,加强专业和课程认知。(2)课程学习的85%以上的学生来自北京郊区,分布于北京市的海淀区、朝阳区以及延庆县、平谷区等九个郊区县的44个乡镇,调研地点的分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以自己家庭所在地为中心进行辐射式取点或选择调研样本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或滚动取样调查具有非常便利的条件,能够保证问卷调查的质量,而且调研成本低。

(二)调查准备

调查准备主要包括了调查问卷设计和社会调查的组织安排准备两方面的内容。

1·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的设计一定要紧密围绕调查主题,本着全面、科学、可操作性来设计调查问题和构建变量和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当前北京郊区农村经济状况、农村公共管理的现状、农村公共管理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等,以了解京郊农民对当前农村公共管理的满意度以及影响京郊农村公共管理水平的因素为主要内容,除被调查者及其家庭基本情况的12个问题外,共设计了与调研主题相关的5大类66个问题,其中关于农村公共管理主体的有15个问题,关于农村基层民主的共计20个问题,有关基础设施建设及发展的共14个问题,社会保障及参加情况的有11个问题,收入及其他的有6个问题,其中有些问题还设计了子问题以便搜集更详细的资料,此外还设计了需要补充说明的问题项。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考察京郊农村公共管理的状况、村民对公共管理的满意度等相关情况,能使学生对京郊农村公共管理状况有一个直观、真实的认识,从社会实际状况出发来深入而直观地认识农村公共管理的内容、方式、目的等,加深对该课程内容的理解,并从课程学习角度去理解相关政策的实施基础与意义。

2·前期组织安排

随着课程内容的推进,在调查前1个月布置具体的社会调查事宜。主要是介绍社会调查方法、调查数据可靠性的把握、调查报告的撰写以及本次社会调查的要求等,督促学生做相关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对调查问卷要做详细的解释,保证学生理解调查问题及调查目的,减少调查者因对问题的不理解造成的数据错误。因为考虑到少部分学生家庭所在地在北京市城区或京外省份,自主联系京郊农村调研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实际进入京郊农村调研,于是按宿舍将学生分成若干调查小组,并且确保每4-6人的小组中至少有2名以上家在郊区农村的学生,要求每组来自城区家庭的学生必须跟随来自郊区的学生进行调研。各小组自主推选一名组长,主要负责小组调查活动的开展和与教师的联系,调查分工等由组内成员自行协商。

(三)京郊农村调查与资料收集

在调查准备阶段,各调查小组根据组员情况,确定调查地点,细化到京郊的村庄。各小组优先选择家庭所在地、亲戚所在地、同学朋友所在地为调查村庄,依靠亲戚、朋友、同学等熟人帮助,在被调查村庄有选择地发放问卷或面对面地调查与访谈,既降低了社会调查的成本而且还能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和数据质量。在调查过程中,被调查农民的问题补充说明为研究主题的拓展和深层次分析提供了补充资料。学生在调查总结交流中往往对这个环节的感受最深,从他们的反映来看,更多地集中在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对相关教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调查访谈技巧的掌握和沟通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四)调查数据整理、分析与报告撰写

将调查得来的原始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是撰写调查报告和定量研究的基础。这个环节中,指导学生根据调研主题,分析调查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撰写调研报告。各调查小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和水平的差异影响着各组选择的数据分析方法。更多的小组选择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分析较为简单;有些小组选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现了农村公共管理课程与统计分析课程的结合,学以致用使分析结果更为深入和全面,并加强了课程学习间的联系。

(五)调查的总结、交流

前面的工作只是完成了一项社会调查,但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完善社会调查法的实践性教学成效,调查的总结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进行调查成果的交流,各小组以PPT形式汇报各组的调查情况、调查结论等,就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调查体会与经验,并且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实现知识的启发、碰撞、提升。同时对调查中暴露出问题的总结,比如对于组织安排、问题设计、调查难点等进行总结,以便在今后的社会调查中避免出现相同的问题,完善社会调查法的实施和提高调查效果。从学生对调查交流、总结的情况反映来看,有些小组事先组织安排有所欠缺,导致调查时间和次数比预想的多,很多学生在经过社会调查后改变了原先对社会调查的简单认识;更多的学生反映经过社会调查后对农村公共管理课程中的很多知识有了直观和更深入的认识,并开始思考相关问题,而且还在调查中取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受,比如被调查的村民面对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期望学生们能解决他们说到的问题时,很多学生的反映是认识到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激发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此外,社会调查对交流、沟通能力以及与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也是学生交流总结中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

(六)社会调查的评价考核

各小组完成社会调查后,在规定的期限内要求上交调查报告、填写后的调查问卷、小组成员的分工说明等材料。小组社会调查实践成绩由调查报告成绩、交流汇报老师打分和学生评分三部分组成。交流汇报中,参加汇报会的课程组教师和各调查小组根据调查汇报和回答问题情况打分,分别汇总平均后得到教师评分成绩和学生评分成绩。调查报告成绩、交流汇报教师评分和学生评分成绩分别按照60%、20%和20%的比例加权得出小组社会调查实践成绩。每个学生的成绩以小组成绩的85%为基数,15%按照每个学生在小组社会调查中的分工和表现等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有助于借助评价考核来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情况,有助于完善实践性教学的各个方面。

景观设计考察报告第8篇

[关键词]煤田地质 勘探方法 地质报告的编制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76-2

资料的综合整理是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对地质勘察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综合研究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贯穿于勘察工作的始终。在整个地质勘察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三边”工作的工作方法,及时递交地质报告,达到以较少的工作量取得较大的地质成果,多快好省地完成地质任务的目的。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中的“三边”工作成果,是对勘查区煤炭资源赋存状况的阶段性最新认识成果,对下一步勘查工作的部署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1煤田地质勘查中的地质“三边”工作

为了提高煤田地质勘查的地质研发程度,在煤田勘察过程中必须提高勘察水平,保证勘察的准确性和精度,这就要求勘察人员在勘察工作中一定要取全、取准各种勘查工程的原始数据和资料,并对勘察工作中的各种资料成果进行综合的管理分析,编制好图件和表格数据,做好地质报告的编制工作。工作中要坚持“边勘查施工、边整理资料、边修改勘查设计” (简称地质“三边”)的工作原则,确保工作的高效准确性。

1.1“三边”工作

“三边”工作是煤田地质勘探多年来总结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对于提高工作的规划合理性、高效率有着重要作用,它贯穿于整个勘察过程之中,而且适应于勘察过程的各个勘察阶段,做好“三边”工作是完成勘察任务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三边”工作的基础是取全、取准各种地质资料,核心是加强综合研究,目的是按时保质提交地质报告。

做好“三边”工作首先要注意点与面的结合,即矿区或矿点与区域的结合,二者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不可偏废。其次要坚持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充分发扬技术民主,“三边”是一件复杂而又挑战极高的一项工作,要想取得工作的顺利完成,就要注重细节,对一些容易疏漏的点要进行严格审核,对于那些不同意见的声音,要给予保留,在激烈的火花中促进技术创新与发展。地质工作的探索性包容性极强,在地质勘察中要善于学习,做好“三边”工作,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三边”工作中去,既要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大胆创新,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

1.2“三边”工作的主要内容

1.2.1资料的整理,图件和表格的编制

资料的整理是“三边”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做好资料的整理首先首要收集齐全所用资料,对所要利用各项原始资料、地质成果,要进行认真核实,去伪存真,使所利用各项基础资料真实可靠。对于所要利用的资料,当发现错误或是问题时,切记不能随意改动,要经过认真的讨论后作出结论,再确定修改方向。资料的整理既包括原始资料的审核与校对,也包括地质资料的编录与整理,一定要保证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检查和校对。做好“三边”工作还要必须建立一套地质“三边”工作图件和表格,以便及时反映各种勘查成果。正确及时地对工作区的地层、构造、煤层及煤层对比、水文地质条件和煤质等进行综合研究,正确指导勘查施工。

1.2.2勘探设计和修改

勘探设计和修改主要包括单项工程设计的修改、部分工程布置的调整和设计方案的变动三项主要内容。单项工程设计的修改,是随着施工的进展而不断进行的,比如一片地层重复或缺失会引起钻孔见煤层数和终孔深度都得随之而变。在勘探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情况的变化,部分工程布置的调整修改是经常发生,某些工程需增减或调整其位置,这就是部分工程布置的调整。由于地质的复杂性,有时候对地质结构的了解程度还不够深或是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对地质揭露程度不够,工程量布置不全面或部分不合理,这就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一定的变动。

2煤田地质勘查报告编制

2.1煤田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

煤田地质勘察报告是对勘查工作的一个总结性报告,包含了地质勘探的目的、任务、方法等各个方面内容,同时也涵盖了勘察的煤层、煤质特征、煤田地质构造以及开发技术条件,煤田资源储量的分布、数量、质量等文字说明和图标信息,也是对煤炭勘探结果和研究成果的检验和总结。

2.2.煤田地质勘查报告的用途

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是煤田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主要内容,煤田的开发一般要经历煤田建设远景规划、矿区总体发展规划和矿井初步设计三大阶段,其中煤田地质勘探所收集的资料和信息是开展着三个阶段工程的基础,因此勘探任务的完成程度和结果直接影响到煤田开发工作能否继续进行,在地质勘探工作结束之后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汇编形成一份地质报告也是一个很关键的任务。

煤田地质报告可以作为下一阶段矿井的设计和建设以及矿区总体规划的地质依据,矿井的设计可以根据地质勘查报告所记录的有效数据和资料进行更加科学的规划。其中普查报告可作为远景规划的地质依据和下一步地质勘探规划的依据。在融资和矿权流转方面,煤和田勘探报告可以证明煤田开发额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有利于更好的吸引投资企业进行融资和煤田开发利用,它也可以作为矿业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备案依据。从矿管和科研角度来看,煤田勘查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管理和有关单位科学研究的重要技术资料。

从上述勘查报告的用途看,煤田地质勘探报告是在运用各种勘测手段完成勘查任务后,再严格按照根据地质勘查报告的规范要求对勘察的结果和地质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然后再进行编制和整合出一份可以反应和体现媒区地质特征和煤田资源信息的报告的技术性文件,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编制煤田地质勘查报告的重要性,本着科学、严谨、全面负责的态度编制好地质勘查报告,保证煤田开发和利用的顺利进行。

3地质勘查报告编制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地质勘查报告是勘察成果的体现,它不仅耗费了大量资金、时间,也是勘查单位全体职工辛勤劳动的结晶,是矿山生产建设设计的依据,是科研或教育的基础材料,一定要重视这项来之不易的成果。因此,在勘查项目施实前应对设计进行认真的编写,当然地质勘查报告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很多,总之勘查中要严格注意各项工作质量,地质勘查报告按规范要求进行编制,勘查报告必须客观、真实、准确的反映勘查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和成果,编写内容和重点符合规范规程的要求。以下将简要论述在地质勘查报告编制中主要的几种常见问题。

(1)报告名称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即地名、矿种、阶段。名称一定要简明清楚。它的基本格式是:╳╳省(市、自治区)╳╳县(市、旗或煤田)╳╳矿区(井田、勘查区)煤炭╳╳(勘查阶段名称)报告。

(2)要注意报告开头的400字的摘要。根据新要求,新规定,各类资源储量报告均应在报告正文的开头加附不超过400字左右的文字摘要,这点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摘要内容应该具有宏观性、总结性,能够简洁明了的总结每一次的勘查任务。

(3)在勘查报告正式编制前,报告编写负责人要结合勘查区实际及勘查阶段的要求,在充分考虑地质勘查、设计、建设生产和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拟定切合实际的报告编写提纲。

(4)勘查报告的目的任务要简单清晰,位置、交通及矿权设置情况要简要清楚。勘查区或井田与最近县(市)的方位角度、直距,行政区划、经纬度要标记清楚,并列出各勘查许可证范围坐标,列出合并后勘查区范围坐标,勘探报告还要列出井田范围拐点坐标。

(5)报告编制工作前会对勘察的工作进行验收,验收中发现重大问题的,要在编制报告前予以解决。没有经过野外工作验收的,不能进行报告编制阶段。组织在对勘查区工作程度和基础资料质量的验收过程中要出具书面验收意见。

(6)以往地质工作表述煤田发现到本次勘查期间进行的地质勘查工作。地质报告的评审备案情况,主要工作量、质量、主要成果、存在主要问题等。在前期报告基础上提高勘查程度的本次勘查工作,一定要注意表述前期勘查工作的勘查类型和依据。

(7)报告中所涉及勘查工作的总结部分或评述部分要具体、全面,不能太笼统,要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保证报告的质量。要有能够反映质量的具体数据,例如钻探工程质量,煤芯长度和重量采取率等,按钻孔验收标准进行逐项评价,可列表。还要综合评价,对于不合格煤层点或废孔位置分布位置要表述清楚,是在什么类别资源量区均要表述清楚。

4结语

煤炭资源越来越少,煤田开发一个少一个,而煤田地质勘察越不能丝毫懈怠,勘察的手段也在日益多样化,科学化,科技的应用程度再也不断加深,因此我们采矿人要在不断增强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要了解地质勘查报告编制的相关知识,做好地质勘查报告,争取为企业、为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宋文静. 目前常用的几种煤田地质勘探方法[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