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景观实习自我总结

景观实习自我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07 07:09:36

景观实习自我总结

景观实习自我总结第1篇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问题,并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战略任务来抓,《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也提出了“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区委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城区是我区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现代化津滨新城区建设而实施(转21页)(接19页)的一项基础工程、创新工程。那么,究竟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党组织又如何建设学习型组织呢?学习型组织所说的学习与我们平常说的学习有所不同,这里所说的学习是培养如何实现生命中真正想达成的结果的能力,它是开创性的学习,通过学习,达到创造性工作,甚至重新塑造自我的目的。在此基础上,使组织能够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永远保持生机与活力。党的基层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有着自身的优势,可以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吸收和借鉴当前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思维和方法,进一步激发组织的内在活力、激发每个党员的活力。

一、建立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指的愿景,一个基层党组织除了要教育党员坚持党的远大理想信念外,还应有组织的目标和愿景。今年街党工委提出“建设和谐丰年”的愿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街的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这个愿景而努力,将“建设和谐丰年”的共同愿景,化为我们个人的愿景,也就达到了我们建设学习型城区的真正目的。

二、挑战自我

个人能否自我超越决定着组织能否超越,做到这一点,只靠传统管理的一般激励手段远远不够。建设学习型组织就是要在共同愿景的指引下,引导大家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是发自内心的,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才不会受八小时工作时间的限制,也才最容易出成果。对于个人来说敢于向自我挑战,从实现自身价值的角度做自己最有潜能,最想做的事。对于领导来说,不能单纯地“控制”组织成员,而应启发组织成员挑战自我,同时赋予他们一定的选择干事情的权限,要想方设法创造一种环境,让组织成员乐于提出新思路、新建议,敢于冒险、不怕失败、勇于探索的环境。

三、及时总结

总结对于工作的提升非常重要。总结实质上是审视、检验、反思过去工作的思路,运行情况是否符合形势发展要求的过程,这对于及时校正个人和组织的前进方向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总结和反思,就是要找出阻碍新愿景落实的思想观念,从而保证新愿景的逐步实施。对于个人而言,个人看不见的东西,别人可能看得更清楚,通过组织内相互探寻和伙伴间的相互帮助,可以起到相互提醒,甚至警醒的作用,促进思想观念的及时更新。

四、共享信息

组织应形成一个交流、共享信息的场所或平台,充分发挥组织交流信息的作用,信息不只是来自上面,应包括来自各方面、各种类型和工作有关的信息,特别是来自组织内和组织外同行业先进典型的信息,它可以开阔组织成员的视野,启发创造性工作的思路,应该鼓励组织成员通过各种方式奉献出自己掌握的知识,将个人的知识变为大家的知识,真正形成知识共享。

景观实习自我总结第2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214-02

《园林景观计算机辅助表现技法》课程主要讲授了Photoshop与Sketchup两大软件在园林景观效果图制作及处理中应用。本课程项目教学法改革是以我院省级示范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建设项目中的课程建设为依托,经过将近三年的课程教学改革建设,逐渐完善,教改效果已初见成效。

一、《园林景观计算机辅助表现技法》课程软件的选择

结合高职学校、学生的特色,高职教育的特点,选择了既能达到教学目的,操作又相对简单,且行业通用的热门软件。Photoshop是图像处理的基本软件,其功能强大,出图效果好,使用广泛,是出效果图所必需;选用Sketchup软件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该软件简便易学,大大缩短了学生上手的时间[1]。第二,目前很多景观设计的前期草图甚至效果图都用Sketchup完成。第三,该软件注重前期设计方案的表达,故其更适用于本专业的教学。第四,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园林制图的规范、园林设计知识、园林施工识图的理解深度有一定局限,故使用Sketchup出图的难度要大大低于3DMAX。第五,率先设置行业新软件的教学,也是我们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亮点。

二、《园林景观计算机辅助表现技法》教学设计

1.课程教学基本思路。本课程主要从具体的项目和案例入手,以任务驱动法为新的教学手段,通过具体的项目和任务,手把手讲解、演示和指导园林景观效果图作图的步骤,有目的地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就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并且逐步熟悉,将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操作技巧,最终能自主完成各类景观效果图的制作与处理。

2.课程选择的教学项目。本课程选择以项目教学的方式,设计了五个教学项目:“景观彩色平面图的制作与处理”、“园林景观局部透视效果图的制作与处理(两点透视角度)”、“道路绿化景观效果图的制作与处理(一点透视角度)”、“园林景观鸟瞰图的制作与处理”、“园林景观夜景效果图的制作与处理”。主要是从视线角度的高低来划分的作图类型,囊括了当前景观效果图的基本种类。

三、《园林景观计算机辅助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改革的特点

1.先进的现代化教学硬件设备对课程的支持。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教师讲授及演示的过程学生能最直观地观察和学习,讲解结束后,通过任务的布置,学生能马上进行相应内容的实际操作练习。

2.授课教师随堂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学生在进行练习的同时,教师进入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的目标。突出了学生的在知识学习过程的主导作用。将任务相嵌于学习,实践相嵌于理论,以讲为辅、练为主,教与学相互动[2]。

3.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与以重点讲解工具操作的传统软件课程授课相比,本课程弱化了单独讲解软件工具的使用过程,结合实际案例,配以具体任务为导向,教学的过程即“讲解—演示—模仿—练习—指导—评讲—修改—总结”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保持兴奋点和成就感,自主学会软件操作。五个项目的教学完成之后,学生至少能多次将常用工具、作图技巧及效果图的作图步骤进行反复练习,既可以达到熟练软件的目的,又能将软件的使用与专业结合起来触类旁通或者变相应用。

4.增加软件操作技巧总结的环节。虽然弱化了单独讲解软件的过程,但在课程的最后安排有4学时左右的软件操作及技巧方面内容的总结归纳。学生通过亲身感知之后,知识更容易接受,技能掌握得更牢固,并且懂得举一反三,灵活解决更多问题。

5.实践教学项目选项的精、准。本课程选用的项目案例都是经过仔细筛选,项目周全且不重复,非常实用,也贴合当下本行业本领域现状。

6.考核方式的改变。本课程成绩按百分制,平时成绩占60%,期末展示作品占30%,平时表现占10%。教改突出了高职教育的特点,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加强了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将学生平时每次完成的作业计入期末总成绩。期末考核方式采用小组作品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模式。同时,对有创意的作品给予适当的加分。

四、《园林景观计算机辅助表现技法》课程建设实施情况及效果分析

1.从教学效果来看,相关课程老师的反映较好。项目教学法实施后,学生软件操作上手时间显著缩短,基本操作和技巧要点掌握较好,同时调动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本门课程所学的技能能较好地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其他核心课程特别是设计类的课程服务。

2.从就业学生反馈情况来看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较高。经统计,教改法实施后,学生在企业就职过程中大大缩短了软件岗前培训的时间,实际动手能力较强,企业对从业学生的满意度较往年明显提高。这说明《园林景观计算机辅助表现技法》教学法已经获得了初步成功,也为以后教学法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相当的肯定和一定的参考。

3.不足的地方有待后期逐步改进。(1)学生需要提高的地方。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①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还需要进一步调动,一部分学生缺乏课外上机的自觉性和网络等多渠道学习的兴趣[3]。②精美素材的制作及收集的过程是一个长期且较难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自学效果的提高,学生作品很难上升到一个较高水平。(2)授课教师需要提高的地方。要将本课程教学改革切实有效地实施下去,授课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授课过程很重要。授课教师应不断地深入企业一线,参与企业具体的实际项目,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掌握新观念新思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起来,并不断地进行总结。

《园林景观计算机辅助表现技法》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课程教学上做出了较大的改革,改变了长期以来以教师授课为中心,单纯传授软件操作知识,只求让学生学会软件操作的传统教学观念,此教学方式针对高职教育现状,达到了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缩短就业距离的目的。但由于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个新的挑战,端正教师在新教学法中的作用,摆正课堂教学在新模式中的位置,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管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不断进行总结、调整、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吴燕,牟雪皎.SketchUp软件在应用型园林专业本科《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4).

景观实习自我总结第3篇

一、加强学习,明确活动主体、活动内容。

我局主要采取了集中学习为辅,自我学习为主的方法,确保学习落到实处,努力做到“三个保证”,保证参加集体性学习活动不少于三次。保证责任落在实处,特别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参加支部活动;保证充分做到自选动作。即选一至两个景区(点)来实践,做好宣传和引导作用,本人是选箐口村和坝达村,做到统筹兼顾,做到工作和学习两不误。

从3月25日到4月25日止,本人积极参加了由县委、政府组织学习的各类集体学习活动,认真听取了州委督查组组长高道平同志的培训,深入学习了中共云南省党校李晓楠教授的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知识讲座及钱素华教授的关于《基层干部心理压力与情绪管理》知识讲座。除了规定选学的文章外,还自选了《云南省旅游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全集》、《云南省行政问责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星级饭店的划分与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旅游业务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后,使自己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明确了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及重大意义。通过学习后使我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并非是凭空而产生的。它是在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及科技进步发展趋势的所需,是中国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顺应时代朝流的基础上而产生的,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是否能确立科学发展观,关系到我们党是否能提高领导经济工作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关系到我党是否能高举一面旗帜,是否能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的发展观,关系到是否能做到统筹兼顾、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健康、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二、明确实践载体,深入基层调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规定动作不改变,我局扶贫持挂钩点是新街镇大瓦遮村,出此之外局党支部主要领导每人挂钩一至两个景区(点),深入调查,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做到在工作中学习科学发展观,在生活中实践科学发展观,采取多种形式,分类指导。充分利用哈尼语和彝族语来做好科学发展观的宣传,通过开群众大会、座谈会、党小组会、个别走访交谈、到田边地角、边参加春耕大生产劳动,边用民族语言宣传,采用问答式、自问式等方法进行科学发展观的宣传,另外还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到目前共调查、走访了三百多人次,共收集了解了重点、难点问题九条。一是到哈尼梯田核心区中的景区(点)交通设施有待改善;二是景区景点配套设施不全,与梯田品牌的知名度不相配。目前我县境内景区(点)除了有箐口哈尼民族生态村和部级湿地公园之称外,尚未评定星级景区,还是零星级。但是目前正在申报世界级的景区。如果不改变现状,多少会影响申遗的速度,三是管理模式变为政企合一体模式后,产品开发要怎样树立精品意识,怎样打造名牌的问题;四是在开发建设中要融进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问题;五是遵照秦省长的指示,在旅游核心区中,怎样选择两至三个试办“旅游特区”的问题;六是怎样发挥旅游产业政策的宏观导向功能;七是怎样营造旅游法制环境的问题;八是怎样给旅游区的市场定位问题;九是公司与农户之间面临的诸多问题。

三、通过学习调研后,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不够,产生厌倦情绪;

二是个别领导重视不够,没有做到统筹兼顾;

景观实习自我总结第4篇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学生写好习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觉得想要使学生学好作文,有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学生要有丰厚的语言积累,其次是老师的指导。而老师的指导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觉得小学生的作文指导不能只局限于作文课。我们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倡导的读写“长线”与“短线”相结合是行之有效的策略。阅读教学中,除了因课而设的仿写练笔外,还应在阅读教学中有机渗透与习作相关的习作方法指导。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就有这么一个《习作》:写参观记。看见这个题目,我就想到学生以前写的参观记,大部分都是在写“流水帐”。我在学生参观前也讲参观的方法:1、要有序。2、边看边思考。3、抓住重点景物进行观察。可是大部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总是令人很失望。我想:可能还是我的方法问题。于是,我这次就琢磨着在这单元的教学中渗透一些习作方法。

一、弄清文本作者的观察顺序

《秦兵马俑》这篇课文着重介绍了兵马俑的两大特点:一是规模宏大,二是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篇课文的观察顺序并不明显。所以,当学生感受完兵马俑的这两个特点后。我问学生:“作者来到兵马俑先感受到那个特点?”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先感受到规模宏大,后感受到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我接着追问到:“由此看出作者的观察顺序是什么?”有学生回答:“作者的观察顺序是由远到近!”还有学生说:“作者的观察顺序是从整体到局部。”(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接着,就问学生:“我们还学过那些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说:“〈黄果树瀑布〉是按照移步换景的顺序写的。”“〈三味书屋〉是按照方位顺序写的。”……那请同学们记住:“无论到什么地方参观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才会对景点有全面的认识。”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其实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应该是印象深刻的,比老师作文课上空洞的说教效果好得多。今天又掌握了一种观察与习作的方法。我想,在这里先讲比在作文课上讲效果应该更好。更有说服力。

二、 弄清文本作者究竟观察什么

《秦兵马俑》和《埃及金字塔》两篇课文在描写规模宏大时,有一系列的数据。我就问学生:“作者的这些数据是从哪儿观察到的?”答案有两种。一种是查资料;一种是在参观时看的介绍。接着,我就提醒学生:“我们今后在在参观时别忘了看景点介绍,只有看了景点介绍你才会对所观察的景点有全面的了解,便于你更好的参观和了解景点。”

三、弄清文本作者的情如何表达

我们都知道,景物描写对语言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景物的再现完全靠语言的建造和修饰。写景还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它既是客观景物的文字介绍,同时对景物的描述,必定包含着个人主观审美情趣的偏向。也就是景中要有情。为了使学生能够景中有情。我在课文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秦兵马俑》中,那些个性鲜明的兵俑和马俑,作者不仅写了客观的存在,还写了自己的主观感受。才使得那些兵俑和马俑惟妙惟肖。我首先让学生用“――”划出作者看见的句子,用“”划出作者想到的句子。接着让学生读读这些饱含作者情感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中饱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学生读后回答“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秦兵马俑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我又追问:“作者的情感是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同学们得出结论:作者的情感是在参观的时候产生的。我立即就出示了几副兵俑的图片,让学生模仿作者写写。写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让学生当一回文章的作者。学生都能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了下来。我就顺水推舟问学生:“那我们在参观的时候除了用眼睛看,还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想!”“想什么?”“参观的时候,脑子里的想法和感受。” “对!这就是真情实感!”最后让学生只读划“――”的句子。问到:“这样的文章你愿意读吗?”“不愿意!”此时 ,我总结到:今后参观时不但要“观”,而且还要会“察”“察”就是认真看的同时,还要调查研究。只有仔细观察思考,对景、物才会有清晰的印象和深刻的理解。进而写出特点来。只有情景结合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四、弄清文本作者的写作思路

三篇课文学完了,我让学生把这三篇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读一读,有什么发现。不难发现,开头都是写景物概貌和位置等,结尾更多的是它的伟大意义。而且,都只有几句话。再让学生看看重点部分作者是怎样突出中心的?“用总分的写作手法突出中心。”这样简单的几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这类文章的写作思路。为后面的习作教学作了必要的铺垫。

景观实习自我总结第5篇

关键词: 习作体验 习作技巧 生活体验 活动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立足于课程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与体验生活中的人和事,提取生活中丰富的习作素材,采用多种习作策略,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拓宽学生的习作想象思维时空,促使学生的表达富有灵性,丰富生动、具体、个性化的习作内涵,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亲历生活体验,丰富习作素材

学生的习作灵魂体现在习作内容是真实、感人、自由的。生活是习作素材之源头,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观察生活中花草树木、风花雪月,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使学生了解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积极因素,逐步积累习作素材。学生有了生活体验,教师就要把选材、想象、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抒发内心感情,写出生活的真实与感受,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必说,表达真实可信的内容,表达语言的个性化,实现充分发挥学生习作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习作一时,教师立足习作要求,紧扣生活中的景物,引导学生观察与体验。如学生自由地观察校园里的景色,做到有序地观察,搜集校园中最优美的景色,把观察到的景物特点记录下来,回到习作课堂中时,学生在小组里畅所欲言,把观察到校园景物特点表达出来,并根据景物特点结合想象,使观察到的景物特点更具体形象。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生做到细致地观察景物,感受景物的特点,传神地描绘观察的事物,丰富真情实感的习作素材。又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习作三时,在学生口语交际后,教师可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广开思路,选好角度,选好材料,指导学生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学生回想活动的过程,总结自己的心得,思考这篇习作框架结构的安排,先写什么?再写什么?重点写什么?确定表达的顺序,引导学生对习作内容有初步的构思与安排,丰富个性化的习作内涵。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寻找有关发明创造的事例或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示,在搜集与反思过程中,丰富习作内涵,拓宽习作思路,实现个性化的表达。

二、阅读结合习作,提高表达能力

教师结合阅读课堂活动,挖掘文本语言训练点,利用文本的重点词句,或文本空白处进行语言训练,在阅读课堂中结合习作训练,有利于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深化学生的自主感悟,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也有利于学生丰富和积累习作表达的语言,让学生领悟并掌握作者高超写作技巧,进一步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能力,放飞心灵地进行个性化创造性的表达。

例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学生研读文中语句:①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②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教师紧扣“像”、“仿佛”、“不管”、“总”、“而且”、“还”喻词或关联词,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运用是否贴切?是否准确描绘出事物的特点?学生品味句子内涵和词语特点,要求运用以上喻词或关联词说几句话,再动笔写写。学生通过积极交流,动笔在本子上进行小练笔,生1:“初三夜的月儿弯弯像一把无齿的镰刀,又仿佛一只小小船儿,它要带着我的祝愿给我的外婆,船儿周围的星儿犹如调皮地飞向天空的萤火虫,不停地、不停地闪啊闪啊!”生2:“挺立在戈壁滩边沿的白杨树,不管风沙怎么肆虐,它总是顽强地用自己的胸膛保护着身后的那片绿洲。它的生命力是旺盛的,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而且以粗壮的枝干和茂盛的树叶为荒漠带来生机与活力。”通过对文本词句的体验与练笔,学生有效地积累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积累习作素材,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灵活地调用积累,使习作表达更丰富多彩和个性化。又如教学《穷人》时,文末描写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文本内容戛然而止,西蒙的孩子命运将会怎样呢?桑娜与丈夫带领孩子将怎样渡过一个个难关?学生再次深入文本品读,深化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和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大胆想象,不脱离主线和人物的本质,再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引导学生填补文本空白处,有利于学生深化体验与感悟文本的内涵,拓展阅读与习作想象空间,锤炼学生语言积累和表达能力,也有利于丰富习作素材。

景观实习自我总结第6篇

关 键 词:速写教学 自信心 观察力 造型规律

速写作为美术基础教学的主要训练手段,历来十分受到重视。它既是学生入门的学问,也是设计师观察、记录和表现艺术构思的主要手段,有设计速写、有草图、设计手稿,还有画家的画稿和素材形式。速写重点训练学生的感受能力和表现技能。这些技能包括:比例、角度、透视、轮廓、结构、质感、光影、空间等内容。速写是一种观察方法。它训练学生从什么角度,怎样去认识事物及其审美属性。速写赋予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感性引发,决定他们怎样去观察和体会自然,甚至会影响一生的审美观和方法论。

但学生很难一下子就理解速写的作用究竟是什么,总是把速写仅仅当成一种绘画的方法和手段,所以在写生时,好像摆在面前的物件就是提供抄写的对象一样,一旦遇到没有表现过的对象就不知怎么办了。尤其是到户外画建筑风景速写时,就不知从哪里下手,速写水平提高很慢,收获甚少。

在长期速写教学中,笔者针对建筑学和艺术设计等专业的特点,重点开展建筑风景速写教学,从研究造型艺术的规律出发,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体会,对建筑风景速写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改变学生对自然景观空间形态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造型观念。二是注重教学规律,引导学生从最基础的东西抓起,逐步训练学生速写表达能力。

一、改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都愿意学习并掌握速写造型技能,但常常因为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影响了学习效果。学生要想获得很好的训练效果,应注意避免盲目学习,注意客观地看待自己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例如,初学速写时,经常会过高地要求自己。希望自己画的形体很准确,线条很流畅……当画面效果不理想时,又容易失去继续作画的信心,或者因害怕画不好,一开始便没有信心。要知道速写虽然很快捷,但是并不简单。一幅速写作品能表达出景物的形体结构丰富特征,其中包括对形体关系的把握,对画面构图和线条等技法的灵活运用。同时,还能传达出时代气息与一定的艺术境界。

学生的速写作业,因无法达到这样的水平而会显得有些“难看”和“幼稚”,其实这些“难看”的作业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财富,其中包括了许多有价值的训练内容,通过这些训练,使学生逐渐认识理解造型艺术规律,掌握绘画方法,积累艺术修养,使自己的速写作业慢慢地变得“不难看”。

速写是概括的艺术,是在相对短的时间里,描绘物象本质的造型特征。一幅能生动表达物象特征的速写作品,即使在比例和透视结构等方面不够准确,但仍然能够被承认和欣赏,在对速写作品的评价上是很宽容的。许多时候,那些“不准确”的地方还会给作品增添几分生动、自然的感觉。毕竟是徒手的短期作画,想处处做到准确无误,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

学生常常忽视认识和区分速写技能的不同风格,往往会东学一点西学一点,使自己无所适从。应该在一段时间内,用心学习和掌握一种速写方式去有效地表达物象,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速写的表现类型大致可分为:1.用线描方式来表达形体结构和空间层次的画法;2.用排线、排点、黑块组成明暗色调来表达形体空间与光影的画法;3.用线描与明暗色调相结合来表达形体空间与光影的画法。三种画法的表现力各有所长。其中,线描画法技巧相对单纯,既能概括简洁地表达物象整体的空间关系,又能细致地表达物象的形体特征,是许多教师向学生推荐的入门画法。一旦掌握了此画法,以此为基础转而学习其他画法,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线条描绘手段很丰富,最基本的有:1.用线条描绘物体转折边缘(也称内形和外形);2.用线条的相互穿插、遮挡表现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3.用线条的疏密对比表现物体之间的层次感(在画面中形成黑、白、灰等许多不同的层次对比关系)。掌握了这三种基本手段以后,就可学习更多的表现技巧,如:虚、实线的运用,粗、细线条的运用,线条的松紧处理,运笔速度快和慢的变化……

不管选定了哪一种画法学习速写,一定要坚持一段时间,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画一批“难看”的作业,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不用很长时间,就会取得明显的成效。要知道: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速写都是绘画艺术中最方便学习和掌握的一门技能。

二、推行建筑风景速写教学训练的阶段学习法

学习建筑风景速写技能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

1.单体描绘训练:单个物体以石膏几何模型、方凳、花草、衣物等生活用品为训练对象。但初学者往往贪心,不愿意在这个阶段多花时间,结果影响到后面的训练。单体描绘训练应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如何客观地用心观察物象,二是掌握应用线条表达物象,三是怎样把握物象的特征。

速写是视觉艺术,因此画速写首要任务是观察。学生往往不习惯使用自己眼睛去看,甚至有将对象符号化的倾向。因此要训练学生真正地用心观察自然,运用直觉的、图像化的、空间化的、具体化的、综合化的模式去观察自然,“神与物游”和“有我之境,以我察物”都是要我们用艺术的直觉去感受和描绘自然。

在现实生活中,线条是不存在的,线条是用来表达生活中相对细长形象的抽象方式,如:用线来描绘物象结构转折处(边、角等),以达到表达形象的形态、体积、空间等等,能理解这一点就会懂得在何处下笔速写了。

对物体形象特征的研究,应该从形状开始,研究它们的形状特点(包括在不同角度的变化),如: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由这些形状形成的立体会显示更丰富的形态特征。如:立方体由六个方向的正方形组成,从不同的角度,它的形状显示出很丰富的变化;球体则在任何角度都应保持圆形的单一特征等等。

研究物象的特征,还需要运用比例以及透视知识进行观察和分析。抓住各种几何形体的特征去归纳自然界中千变万化的物体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运用球形、圆锥去分析理解树木的体积,运用圆柱体分析并表现树干。但要注意,仅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假如我们不去大自然中进行观察写生,不去分析各种树木的不同细部特征,不去学习丰富的表现技巧,就会将所有树木画得像“棉花球”和“胖辣椒”。例如去写生一束菊花,必须把握每一个花瓣、花茎、叶子和整个形体周围的空间之间的关系,以及观察所有这些细部的形状及线条之间的变化关系。

2.组合形体描绘训练:两个以上的形体组合,显示出更为丰富的立体空间效果。进行组合形体描绘训练既能加强对单体物象的认识描绘,又开始研究与表达组合形体造型的丰富性,为下一步的场景构图描绘训练打下基础。从单体到组合形体,这一步并不容易,因为人们的视觉习惯往往只注意单个的物体,不太注意物体之间的关系,所以,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学习整体观察和表现组合物体的方法。

3.场景描绘训练:更多的物体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场景。这是我们必须开始学习的一个更重要的构图环节。把构图和细部描绘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训练。

可以把构图理解为画面的结构处理。也就是把丰富的物象在画面上进行合理的布置。这个阶段除了要多画,还应多研究构图的规律,训练自己的构图感觉,积累构图技巧。构图的规律就是形式美的规律。如:对称、均衡、节奏、旋律、变化、统一等形式美的法则都会体现在构图中,所以构图的学习不但帮助我们作画,还能提高艺术修养。具体的构图训练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①画小构图:建筑风景构图大致可分为远景、中景和近景模式。中景构图容易完整表达景物,应重点安排训练。可将画面分为三个部分,即:天、地和所有竖立的物体。围绕主题处理这三大块面之间的大小分布和形态,使整个画面具有整体感又富于变化。制作一个取景框学习构图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②了解构图形式:常见的构图形式有水平式构图、垂直式构图、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V形构图等。③训练作画步骤:以铅笔线条作大的布局,然后以钢笔线条从局部着手,最好从最前面的物体下笔先画,然后向后面的物体层层描绘。这样画容易处理线条的穿插、遮挡关系,使空间的秩序得到把握。在这个阶段,坚持用铅笔起稿,可通过反复调整大的形体关系的训练,养成经营画面布局的习惯。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去描绘丰富的局部形态。

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是教学中提到的最多话题,其实这也是一切艺术形式的共同问题。《文心雕龙·总术篇》结尾概括了四句话,即:“先务大体,鉴必穷源,乘一总万,举要治繁。”首先要掌握整体,也就是大的趋势和根本要点,察其究竟,抓住主要的东西,统帅全局。乘一总万,就是以一当十,以一当万吧。对象的细节很多,十分繁复,但是表现对象决不可一对一,而一定要举要点而表现繁复。

景观实习自我总结第7篇

[关键词] 情景教学 科学探究 参与意识 创新思维

传统的应试教育往往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很难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积极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施启发式教育。“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情境教学通过选用典型材料,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能较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知识再生能力和实践能力。李吉林先生认为,情境教育首先在于充分利用环境,控制环境。情境教育就是通过多样性的教育活动形成多维结构的情境,以丰富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教育源”,从而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情境教育通过创造一种“亲、助、乐”的师生人际情境和“美、趣、智”的学习情境,以缩短学生与老师、与同学、与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从而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通过情境教育,学生一旦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就会逐渐形成主动接纳知识、主动想象、主动探究等一系列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国家教委督学柳斌曾说过:“情境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又一重要探索,教育应当是有情的,离开了情感的教育只能走入单纯传播知识的误区,枯燥的死胡同。”思想政治这一门学科,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加上社会科学本身的特殊性,相当一部分学生抱有偏见,认为它“假、大、空”,既不可信,也无实用。这种思想观念使他们对该学科产生了抵触情绪,学习缺乏积极性,学习效果较差。因此,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成为摆在广大政治教师面前的问题。

一、情境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入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境教学法并非最近才提出的,教学中运用和创设情景问题在美国教育家杜威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说:“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阶段的开始。”所以,思维起于疑难,是他教学过程的理论基础。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景。因而,杜威的教学过程就是创设情景、引起动机、确定目的、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价成果。在现代教学思想中,情景教学的形式得到较系统地反映。如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中,就十分重视自然情景的教育作用。他经常带领学生们到大自然中去细心地观察、体验大自然之美,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在我国,情景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较早提出并在理论上探索的是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同志。她在借鉴国外外语教学中运用反映论的原理,利用形象,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景教学的理论依据

首先、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的核心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力求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局面,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 新课改将改变现行教育中存在的学校只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而忽视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的现状。目前,情境教学也正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其次、在政治课教学中,应当而且也可以通过运用情景教学的功能,去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从情景教学的功能来看,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陶冶功能。情景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在教育心理学上讲陶冶,意即给人的思想意识予有益或良好的影响。情景教学的陶冶功能就象一个过滤器,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它剔除情感因素中的消极因素,保留积极成分。根据这一功能,我们的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课程,运用情景教学更有着重大意义。

二是启迪功能。情景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适应能力。人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实际上完全是环境——社会、家庭、学校、民族、地理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受环境的教学和教育,原因在于人有可暗示性,即可教育性,“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而情景教学,又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角色扮演、演讲、音乐欣赏、观光旅游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情景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如我们讲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视频短片——考察三江源、世界末日旅游模等,均能起到情景教学的作用,即通过情景教学中的特定情景,提供了调动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人就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情景所提供的线索起到了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

最后、情境教学还具有现实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

在政治教学中引入一定的情境,运用一些具体的形象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疲惫情绪,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看“隐形的翅膀”片段,一个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的年轻人。学生们看后,联想到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及生活中的小小不如意又有什么不能克服和战胜的呢。

2、启动学生学习的多种官能,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可能地放到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放在视官面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放在听官面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印下印象,它便应当同这几个感官去接触。”夸美纽斯的这些论述反映了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认识的直观原理。而情境教学展现给学生的场景总是直观而具体的,它需要学生动用视觉、听觉甚至触觉去记忆,去理解,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

3、默化学生的行为,有利于加强政治课的实效性。

在情境教学中,出示的具体形象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把注意力到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时,必然会对它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而这一印象又会作用于他们的行为。例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给出这样两组材料:材料一:“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3%,并且还在迅速增长中。截至2009年12月,中国富人在高档皮包、汽车、服装、饰品和化妆品等奢侈品上的消费总额已由2009年1月份的86亿美元增至94亿美元,报告称2009年中国游客在法国总消费额达到1.55亿欧元,位居各国之首。

材料二:10多年来,慈善事业作为中国的社会事业,在协助政府做好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慈善捐赠仍有很大的差距。2007年美国慈善捐赠总额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2%,而2008年我国的慈善捐赠总额达到1070亿元,只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0.356%。

设问:对比两则材料,运用经济生活谈谈你的想法。

学生们会谈到我国的慈善事业,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遇到诸多问题和挑战,尤其是缺乏符合慈善准则的法律、标准、规范指引,影响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当然,也与我们的思想观念有关系,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可见,进行情境教学,选择能对学生行为起积极作用的情境,能够对学生做出行为制导,默化学生的行为。

三、情景教学的操作

情景材料可以是文字材料、视频音频材料,也可以是漫画、学生的角色表演等,如何选择情景材料的内容,创设有效情景是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依据政治学科特点,我认为选择材料要把握以下原则,能提升情景教学的有效性。

1、“开放性”——开阔视野

新课标要求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旨在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社会实践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课程的特点: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要求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还要尽可能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尤其是对学生而言十分熟悉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资源,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尤其在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等思想教育有着独特的作用。

2、“时代性”──关注社会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之所在,我们面对的是纷繁复杂而又不断变化的社会,教学要力求体现出这种社会变化、时展的特征,由此最新的国内外时事热点、当今社会人们最关心的热点问题都应该成为我们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景材料。首先,当代的热点问题是老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每年都有政治热点,如“两会”、国内外大事、……;每年有社会热点问题:环保、人口、资源、物价、犯罪……。其次,运用这些时代感的教学材料,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忧患意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主体性”——参与意识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使优化的环境与学生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和主体活动的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4、“有效性”——目标达成

“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学生的具体发展”“学生学的好不好”标准是什么呢?三维目标的落实。理想的情景材料是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平台和基础;科学的教学问题设计,是落实教学知识与能力,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途径;落实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我们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完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目标,不偏废,不流于形式。在情景材料、设计问题时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亲身体验与感受,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师生应平等交流与相互启发,加强沟通、理解。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依托学科知识,就能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强调历史地、辩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落实三维目标。

5、创设形象教学情境,潜移默化教育学生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特别强的学科,这对善于形象思维而不善于抽象思维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既难产生兴趣,又不易理解掌握。因此,创设形象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具体,对吸引学生注意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得尤为重要。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恰是创设形象教学情境最好的载体。例如,我在教学“严峻的环境形势”时,先配合一段轻快的乐曲,让学生欣赏一组我国名山大川的照片,让学生体会蔚蓝的天空、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的河流;再配合一段沉缓的音乐,让学生观看一组反映我国目前环境状况的照片,昏暗的天空、成堆的垃圾、迅速扩展的吞噬人们家园的荒漠、断流的河等。如此,通过图画再现情境,通过音乐渲染情境,使学生视、听等感官充分调动起来,在可感可觉的情境中学好课文内容。

思想政治课把音乐带进课堂,寓教于乐,将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使学生在掌握课堂内容的同时,更加突出思想感情教育的意义。如在上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时,我向学生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尤其是“一片冬麦,一片高梁………”这给学生以鼓舞,是党的政策激发学生热爱新农村的美好情感。又如讲授“正确对待货币”时,播放迟志强的《钞票》——“是谁制造了钞票,它在世上称霸道,有人为你卖儿买女,有人为你去坐牢………”这凄惨、哀怨的歌声,给学生留下道道思索………,我及时地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教育学生走好人生的道路,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效果。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确定的情况下,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就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完成教学目标的直接技术保证。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只为某一具体教学内容服务的,也没有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是永恒和万能的。这就是所谓“教无定法”的道理所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是最富有活力的环节,是教学改革中最深广、最有潜力发挥的领域。总之,只要我们勇于进取、善于吸收、大胆创新,我们的政治课教学将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引人入胜。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对话》 。中国教育报,2008-12-15(12)

景观实习自我总结第8篇

关键词: 情景教学 问题情景 实验情景

初中生物学主要学习感性的、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利用情景教学,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传统的呆板、低效的教学模式变得生动、高效。

一、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物科学来源于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总结、研究和探索。科学的预见,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学习亦如此。适当地设置疑问和悬念,学生定会产生急求其解的心情。这种方法适合于不同年龄时期的教学对象。因此,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发人深省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联想,能达到设疑激趣的效果。

1.导入设疑,激发探究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讲“人的营养物质”一节时,首先给学生设置问题情景:“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不一样,马和牛都吃草,肉味却不同。人不吃很多脂肪也会胖起来,患了肠炎几天就会瘦下去。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疑问重重,求知欲倍增,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引发学生的注意思维,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习效果就会显著。

2.课中设疑,使涣散的注意力集中。

一节课中,不只有一个知识点,当有多个知识点时,怎样使教学内容连贯起来很重要,好的过渡能不断吸引学生注意,造成一个又一个学习高潮。如在讲“植物的蒸腾作用”一节课时,讲完植物的蒸腾作用时,学生就有如释重负、原来如此的感觉。但老师接着设问: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证明一株玉米一生中蒸腾作用所消耗的水分为202.20千克,而它自己仅用了1.87千克,也就是说,用于它自身的水分仅有1%,而其余99%的水分都被蒸发掉了,蒸发掉那么多水分有什么意义呢?是不是太浪费了?学生刚刚松懈的情绪马上就被吸引了,他们争相发表见解。

3.课结设疑,巩固学习效果。

一节课的内容讲完后,设置问题情景可以起到对本课知识复习巩固、灵活掌握的效果。如讲完“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课,教师在小结时设疑生活中大家非常熟悉的例子:当人们经过极其肮脏、气味难闻的地方,总是习惯把鼻子堵上而用口呼吸,这种做法对吗?到底用鼻子呼吸好,还是用口呼吸好?为什么?同学们情绪振奋,讨论热烈.各抒己见。这样的设疑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非常感兴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表达等多方面能力,起到有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

二、创设实验情景,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更应当重视对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凡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创设实验的情景,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不能做的实验,也要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气氛,学会实验,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1.模仿实验,尝试操作。

刚进中学的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做实验时,注意力往往分散在实验仪器及用品上,不注意听讲、看老师的示范,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不细致。此时,老师应创设模仿实验情景。如上“显微镜的结构和用法”实验课时,老师先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用法,操作显微镜时边讲要点、边做示范,学生边模仿操作。这样模仿操作以后,再让学生取出显微镜独自操作一两遍,经过几次这样训练后,学生就基本上学会使用显微镜了。

2.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实验前,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认真熟悉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实验所需的药品、材料,教师提出实验要求,讲清要点,再让学生实际操作。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若发现带共性的问题,则让全班停下来,统一纠正后再继续实验,最后总结实验情况,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这样就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

3.观察实验,学习操作方法。

观察实验是观察别人的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教学录像。一般情况下进行观察实验分为两种情况:

(1)观察实验可减少实验中的错误。有的实验,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如果出现错误则无法重复。对于这种实验,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讲解实验操作步骤之后,播放实验操作录像,让学生看实验示范,再让学生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巧,比不看录像直接让学生进行实验的效果要好得多。例如,在讲解剖卿鱼的方法时,学生很容易损伤鲫鱼的内脏,不易准确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先播放解剖鲫鱼的录像内容,从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解剖卿鱼的方法和步骤,老师着重提示解剖的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在动手解剖之前,对解剖鲫鱼的方法有了深刻的印象,进行解剖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必须学习又不能做的实验,进行观察实验。对于书中安排的实验,我们一般都进行,但有的实验学生不愿做。如在讲脊髓的功能时,有一个青蛙搔扒反射的实验。原先我们都按书中的要求做了,有的学生很高兴,有相当一部分女生不愿做。我们选择了录像,利用教学录像片创设教学情景,效果很好。

总之,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把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景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生物的捷径。

参考文献:

[1]许从进.让学生“走进”人体[J].中学生物教学,2002,(2).

[2]王金菊.自制教学幻灯片投影片搞好生物课堂教学[J].中小学电教,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