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品牌部工作汇报

品牌部工作汇报赏析八篇

时间:2023-01-19 10:44:34

品牌部工作汇报

品牌部工作汇报第1篇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按照市委《2011年市县区领导联保重点项目、企业、品牌工作方案》要求,今年继续开展领导联合包保工作。2011年将***北岛食品有限公司、***开发区润源化工有限公司、***市金轩服饰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二厂和***市日上仪器制造有限公司五家企业,列为领导联合包保品牌单位。

前期市质监局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动员企业开展创名牌工作,通过我们的努力,这五家企业分别确定了各自创名牌的主导产品,并积极开展申报工作。

5月初,市质监局利用3天时间,组织召开“***市申报黑龙江名牌产品企业领导汇报会”,由企业一把手或企业主管质量的领导带一名专业人员,到市质监局,就企业申报名牌、质量保持、质量促进等内容向市质监局主管局长、质量科做“一对一”的汇报,并要求所有申报企业签订“***市申报黑龙江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质量责任承诺书”。五家重点企业的领导也分别做了汇报,会后,市质监局主管副局长***同志带队,对重点企业进行了现场审核。

品牌部工作汇报第2篇

一、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作为应对汇率变动的根本途径。一是要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加速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用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提高新产品的非价格竞争力。二是要改进工艺,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降低中间消耗和生产成本,以保持利润回避风险。

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品牌,走差异化、品牌化之路,才能走向价值链上游,获得定价权,获取高额利润。企业应进一步加快出口品牌建设,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建立高效规范现代化的组织管理体系,引进国际资本和一流人才,尽快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提升产品的品牌内涵和设计能力,创建出口产品的品牌优势,走高端品牌之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国外频繁利用反倾销、特别保护等对企业产品进行的施压措施。

三、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的特点是“两头在外”、“有进有出”、“大进大出”,使用进口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人民币升值后原材料和零部件进口成本相比以前也会降低,因此人民币升值比之其他贸易方式对加工贸易的影响要小。在汇率变动下,出口吃了亏,进口占了便宜,消化了部分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并且还能使进口的原料及零部件免受出口退税率下降的影响,达到以“进”促“出”的目的。从而提高对汇率变动的抵抗能力。

四、多渠道开拓国际市场。向市场多元化迈进,积极调整营销战略,增加内销产品比重,加快“走出去”步伐,大力开拓新兴市场。人民币升值导致企业海外投资成本下降,企业应逐步进行资源整合,合理利用财务杠杆,通过收购兼并或建厂等方式,直接在国外利用当地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就地销售,或者选择要素成本低的第三国生产再出口到目标市场,绕过贸易壁垒,建立起全球化的生产贸易体系,利用好国际资源和市场,拓宽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由于其他货币如欧元也在升值,企业可加大对欧元区市场的开拓力度,以降低出口企业对国外某些市场的长期依赖。

五、适当提高产品售价。转嫁部分成本给客户承担,实现汇率损失的多方分担。企业可以逐步对出口产品报价进行适应性调整,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润空间压缩的损失,适当转嫁到出口商品的价格上,由海外进口商承担部分风险。对于外贸流通企业,还可以压低采购价格,与生产企业共同承担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

六、合理利用金融工具。企业应加强与银行的沟通,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充分了解银行的相关金融衍生产品的功能。通过使用出口押汇、进口押汇、出口商业发票贴现、福费廷、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保理等贸易融资工具避险,也可使用人民币远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掉期交易、套期保值等金融衍生产品避险。

七、灵活调整签约管理。出口企业在订立合同时应把人民币继续浮动的可能性考虑进去,根据自身的需要对未来的汇率风险进行锁定;企业可配合售货周期,缩短合同报价有效期;根据汇率变动情况实行梯度报价,避免签订过长期限的出口合同;签订出口合同时尽可能将收汇时间提前;在合同中约定合同各方对汇率风险的各自承担责任,如规定在一年以内人民币汇率升值不超过2%,损失由出口商承担,超过3%出口商承担2个百分点,其余部分由进口商承担。此外,做出口业务的外贸公司,可在合同中规定按收汇金额的一定比例收取费,不再按照结汇后人民币额收取费。在签订合同时,出口商应该在与进口商友好洽谈的基础上,选择快的付款方式,尽早收汇结汇;出口企业应增加出口贸易中美元以外的货币结算,多以欧元、日元结算。

品牌部工作汇报第3篇

【关键词】 双汇“健美猪”事件 肉制品加工企业 内部控制 瘦肉精问题分析

据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315特别行动报道,河南双汇集团下属子公司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冷鲜肉是用吃了瘦肉精的“健美猪”生产出来的,一时间轰动全国。双汇旗下产品在全国各地纷纷被迫下架、召回、查封甚至销毁,对国内消费者已经非常脆弱的食品安全信心,无疑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无论是指责日益挑剔、挑肥拣瘦的消费者,斥责见利忘义、道德缺失的不法养殖户、猪贩子,还是责怪无所作为、权力寻租的监管机构,最重要的还是双汇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双汇集团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要素方面均存在问题。

一、内部环境: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

内部环境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双汇内部环境控制失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结构要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双汇董事长万隆将双汇由资不抵债的小厂发展成行业霸主、纳税大户,双汇几乎成了冷鲜肉的代名词,品牌价值近150亿元,万隆也成了企业的精神领袖,创造了令人振奋的 “双汇模式”,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可以说其功不可没。万隆在双汇工作四十余年,在集团公司一把手岗位上担任职务也近三十年。由于其长期在一把手岗位任职,加上对双汇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在公司内形成了绝对的权威,设立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都要听他个人的指挥,不自觉地都会按他的行为模式做事,容易搞一支笔、一言堂,无法对其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各个职能部门和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人管制度而不是制度管人的现象。

2、设立单一的质检部门存在的弊端。目前包括双汇在内的许多企业内部都设立了质检部门,专门负责质量检验工作,虽然便于集中管理,看起来也比较规范,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旦质检机构失职,谁又能对它监督呢?没有外部有效的再监管,只是自己监督自己,为了局部利益,很容易流于形式。没有广大媒体、非政府组织和民众的直接参与,没有建立以行政监管为基础,以大众舆论监督为补充,以法律法规为后盾的立体式、多层次的质量监管体系,诸如“瘦肉精”类的有害物品仍可能死灰复燃。

3、没有建立有效的定期岗位轮换制度。古语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人在某个岗位特别是诸如采购、质检等关键岗位上工作时间久后,就会积累很多资源,不仅容易受人情、关系的束缚,更有可能滋生的苗头。如,出现管理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不当利益合法化的非正常现象,最终害国、害民、害己。而轮岗则可以规避因资源被个人垄断而对企业利益形成的潜在危险,有助于预防腐败。

4、企业文化“底板”不牢。总理在2011年4月14日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是制度之母。”双汇“健美猪”事件的根源在于企业的核心部位――企业文化。企业的核心不是生产规模、加工设备、生产技术这些“短板”,而是企业文化这个“底板”。双汇的失败与其说是企业管理失败,不如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失败。 “诚信立企、德行天下”是双汇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我们不能因为双汇出了瘦肉精问题,就说其倡导的诚信与德行的理念是错误的、虚伪的。然而这种文化理念在被认同上却是失败的,即便企业核心层是认同的和坚守的,但是其基层部门与干部职工却没有认同和坚守这种文化,更不要说深入人心。而不能得到广泛认同与深入人心的文化理念,实质上就是一条好看的标语、明亮的招牌罢了。一个管理有效的企业,经营的理念与制度的执行不仅要靠自上而下的命令,更要靠文化理念认同下的自觉与自愿精神。上面提倡“诚信立企、德行天下”,下面的执行者却放任瘦肉精一路绿灯,由此可见,企业文化这个“底板”不牢,其他软硬件再先进完备,企业也会不堪一击。

5、双汇缺乏社会责任心。作为企业,必须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做合格的企业公民。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是通过其提供的优质产品来实现的,提供优质产品是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没有正确处理好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当然也就无法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品牌,通俗地讲就是品质与牌子的结合体,品牌的正面是牌子,它的背面就是品质。一个企业要打造出长久不衰的品牌,就必须注重品质的锤炼。而一个变了质的牌子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就不再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双汇作为全国驰名品牌,一味地追求的自身利益,忘记了诚信是企业的经营之本、立业之根,忘记了质量就是生命,打着18道检验的旗号销售瘦肉精猪肉,置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于不顾,完全丧失了起码的社会责任意识,无疑是鼠目寸光的自毁之举。马克思曾形象地说道: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这充分说明了企业利欲熏心,直接导致了这次重大食品质量事故的发生。唯利是图的代价,就是社会责任感的严重缺失。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最终带来的就是品牌的受损。

二、风险评估: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前提

风险评估是指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双汇风险评估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肉制品加工企业的检测指标存在偏差。双汇集团执行的“瘦肉率的高低最终决定生猪价格”的定价经营策略是导致“健美猪”事件的一个重要诱因。据了解,包括双汇在内的不少肉制品加工企业在收购生猪时,最为严厉、苛刻的指标并非瘦肉精或猪尿液检测,而是生产流程中一项叫瘦肉率的检测,它是最终生猪账款结算的主要依据。双汇为了自身的蝇头小利,片面强调瘦肉率的高低,没有评估其中所包含的巨大风险。

2、“杀猪不养猪”的经营发展策略存在问题。双汇“杀猪不养猪”是因为担心养猪风险高、资产投入大、疫病问题多、成本变动快、产出效益低。这样确实规避了养猪的风险,不过却陷入了食品安全的更大风险。据报道,目前双汇集团的自建养猪场一年出栏生猪约为30万头,而每年的生产则要消化3000万余头。也就是说,这家国内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每年肉类深加工所需的绝大多数生猪都来源于基地以外的各种养殖户,当然还包括散养户。而处于整个产业链上游的养殖环节,由于是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小、散、乱的现象特别突出,由此导致在源头就埋下了食品安全的隐患。

双汇集团在短短的20多年里,年销售收入从不足1000万元发展至突破500亿元,可以说是与大量中小养猪户的低成本对接有着密切关系。“健美猪”事件发生后,双汇集团的冷鲜肉销售基本停止,连带着其他产品也大量滞销,每天销售额与以前同期相比减少1亿元左右,因瘦肉精事件累计损失将超过121亿元。据测算,建一座1万头的猪场需要投资1200万元,如果双汇集团把巨额损失早一点拿出来建猪场,1000万头的猪场都可以建起来了。

3、不重视质量监管。对瘦肉精的危害性及其产生的风险所带来后果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康是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因此,对广大国人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千里之外的日本地震,而是食品安全问题。为了实现“十二五”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的目标,为了追求所谓的速度、规模和效益等指标和业绩,实现与外方协议的高增长从而能够为自己带来的高额奖励,双汇管理高层将经济利益置于消费者身体健康之上,忽视了对瘦肉精的检测和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结果一方面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企业也将面临产品超市下架、销售停滞、查封销毁、客户易帜、工厂停产、股票跌停、重组受阻、信誉大损的重创。双汇“健美猪”事件再次给中国食品企业敲响了警钟。

4、没有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发现瘦肉精的消息算不上一则“新”闻,每次曝光也就热热闹闹的争吵一番,事件过后一切还是按部就班,不久同类甚至同样的事件又死灰复燃。双汇“健美猪”事件发生之前,我国已经发生过多起瘦肉精中毒事件。如2002年广州某饲料公司违规添加瘦肉精导致480多人中毒;2006年上海全市9个区300多人发生瘦肉精中毒现象;2009年广东商贩从湖南买入的问题猪肉导致70余人出现中毒症状;2010年广东省13人因食用含瘦肉精的蛇肉而中毒。其同行雨润食品2009年也发生过“瘦肉精门”。早在2002年国家有关部门就将瘦肉精作为禁用药品,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实际上它就是添加剂中的“海洛因”。瘦肉精对于一个肉制品加工企业来说,应该是最显而易见也是最重要的风险。然而,就是一个本应得到“非一般重视”的问题,却把号称有“18道检验”的双汇击倒了。作为年销售额超过500亿元的超大型企业,却没有从中吸取教训,没有引起高度警惕,没有真正意识到肉制品加工行业既是朝阳产业又是高风险产业,从而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质量监管,防微杜渐。

三、控制活动: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控制活动是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双汇控制活动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实行有效监控,容易造成监控盲区。包括双汇在内的众多肉制品加工企业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管理的是单位内部职工,而养猪户、猪贩子是“外人”,没有必要也无法将其纳入到内部控制的管辖范围内。这种错误认识使养猪户、猪贩子游离于本单位可控范围之外,无法做到对其日常养殖贩运进行有效监控,造成监控的空白死角,让不法养猪户、猪贩子有机可乘。事实上,农业产业化“公司+农户”模式是最容易在农户方面出现问题的。另外,现代化的肉制品加工企业,规模大,节奏快,而农户是分散的,他们之间的结合必须要把握好中间的交易环节――猪贩子。猪贩子如果与养殖户及公司采购员、质检员相互勾结,进行暗箱操作,就容易存在质量隐患。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双汇集团发展壮大后考虑的是如何给投资者回报,如何整体上市,没有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调整、补充和完善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缺乏对子公司的有效监控。

近年来大家可以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当中国企业发展壮大后,更多的是让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上市改制、配股圈钱、整体上市、走向国际等等,而鲜有企业会在企业管理特别是质量管理上继续下功夫。随着双汇集团实力的不断增强,其规模不断扩大,子公司不断增多,却没有建立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即使有也只是摆设,没有将其有效地进行贯彻落实,特别是缺乏对子公司的有效监控,最终导致“健美猪”事件的发生。

对于目前最能触动中国人敏感神经的食品安全问题,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对于品牌都是毁灭性打击。100吨猪肉只要有1吨出现问题,人们就会认为剩下的99吨全都有问题,这是中国广大消费者所习惯的一种推论思维。“健美猪”事件发生后,尽管双汇责令事发之地济源双汇停工检查,尽管双汇不停为其全国的经销商打气,尽管多个地方的双汇产品出示了检验合格证明,由于品牌的连带性,消费者已经将瘦肉精与整个双汇品牌划上了等号。

四、信息与沟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

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双汇信息与沟通不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收集传递迟缓,正常信息处理程序被过往经验和侥幸心理代替。双汇集团在2010年至2011年2月间已先后发现3起生猪添加瘦肉精的事情,但都没有引起集团公司足够的重视,直至央视315质检特别报告曝光事发,招致消费者的严重不满和口诛笔伐。如果没有媒体的揭露,双汇“健美猪”不知道还要毒害到何时。上述事件的处理过程表明,双汇集团已经发现存在瘦肉精问题时,并不是积极主动地收集、处理和传递相关信息,尤其是没有第一时间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情况,没有积极主动地向社会披露信息以承担责任,最后错过了最佳的改正时机,给无数消费者带来痛苦的同时,自己也因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2、采取推卸责任、回避问题的消极态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式不妥当。面对“健美猪”走上自己的生产线,双汇集团只是发表声明,蜻蜓点水式地承认给消费者带来的是困扰而不是伤害,反思不深刻、道歉不真诚、措施不到位。在随后的全国供应商视频会议上,双汇集团将养殖户当作自己的替罪羊,跟当年三鹿高层将责任推给“奶牛”一样,双汇集团高层又想将责任推给不能说话的“瘦猪”。还将责任推给国家抽检标准漏洞,并且宣称自己的产品经得起检验。更有甚者在后来的万人大会上,并不是忙着给他们的消费者一个说法,却忙于计算自己的损失。由此可见,双汇集团出了质量问题不去主动自省、自责、自强,不是与受害者进行有效地沟通,而是推卸责任。作为一家知名企业,在事发后如此缺乏担当,无论之前的牌子有多响、资产有多高,最终将自己扳倒自己。

品牌的塑造,不仅在于质量的把握,更在于出事之后的认错态度。勇于承认错误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的企业,往往能安全渡过难关;只有真诚地道歉、及时地弥补、积极地查处、主动地改进,才能及时挽回企业的形象;也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同情和理解,重新找回公众的信任和尊重。双汇集团如果不能从“健美猪”事件中认真反思,吸取教训,不能正视自己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不能加强质量监管,仍然只是徒有其表,那么今后的发展之路将布满荆棘。

五、内部监督: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双汇内部监督失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对生猪采购环节进行有效监控。消费者挑肥拣瘦的偏好让肉制品加工企业愿意为瘦肉型生猪开出高价,但其前提是收购健康猪而不是“健美猪”。双汇的采购人员明知自己收购的是吃了瘦肉精的生猪,仍存在侥幸心理,丧失了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与不法分子沆瀣一气,在利益的驱动下不但不制止添加瘦肉精的不法行为,反而高价收购“健美猪”,给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隐患,违背了“坚持诚信经营,恪守企业道德”的承诺。

在行政监管存在漏洞的情况下,利益诱惑使得一条由瘦肉精串起的黑色生猪链就此诞生:肉制品加工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猪贩子为了满足肉制品加工企业的需求、养猪户为了满足猪贩子的要求,添加瘦肉精成了很自然的选择。猪肉市场各环节都可以从“瘦肉精”猪肉中获利,相比之下,消费者最终付出了更多的金钱,却买回了安全隐患。

2、双汇集团管理严重失控,违背了“把好原料关口,保证产品安全”的承诺。作为采购的后续环节,生猪的验收是企业的重要风险控制点,但双汇的质检员却没有把好这道进厂关。质检员质量安全意识差,生猪检验只核对有号称通行证的三大检验检疫证明手续,别说是检查瘦肉精,就是普通的猪尿检也不做,生猪检验如同走过场,内部检验成了摆设。“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仅是口号,只是印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没有记在心里,更没有付诸行动。即使检查,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只检测瘦肉精中最普遍的一种――盐酸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只是偶尔检测,因为其检测成本高,其他五种则根本不检测。事发后双汇集团在其官方网站首次对外的多份检测报告也均显示只对盐酸克伦特罗的检测合格,而对另一种瘦肉精――莱克多巴胺没有提及。在不法养猪户中,使用这两种瘦肉精的比例是差不多的,其他五种是否使用,根本就不知道。结果,18道检验道道落空,18个放心个个让人怀疑,并不难检验出来的瘦肉精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其产品中。

3、通过ISO9001、ISO14001和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没有进行制度的落实工作。诸如“双汇”这样的知名公司,通过各种管理体系的认证并不奇怪,企业对于产品质量标准的文档也必然齐备。但是执行力的缺失使一切质量认证成为一纸空文。众所周知,认证是一回事,有效执行则是另一回事。以HACCP质量管理体系为例,它是确认、分析、控制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危害的一种系统方法,是一个十分严密的检测体系。如果双汇集团能够严格认真地按照HACCP程序、步骤进行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绝对不会酿成最后的滔天大罪。实际上他们却将通过类似认证当作一种形象工程,至于相关的程序文件认证后往往束之高阁,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极少发挥作用,以致于“18道检验”成了摆设和口号。

的确,这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考验。俗话说“置之死地而后生”,疮疤既然已被揭开,双汇当务之急是痛定思痛,以此次“刻骨铭心的教训”为鉴,摆正心态,直面现实,查找原因,积极应对,真正重视食品安全,狠抓内部控制建设,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重塑双汇品牌形象,真正做到把好质量关,才能挽回影响,才能重新获得信任和认可。食品同行也要扪心自问,自查自纠,消除隐患,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菜篮”。惟其如此,才不会重蹈双汇集团的覆辙,食品安全事件才不会重演。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Z].2009-07-01.

[2] 何惠娟、杨国臣: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内部控制[J].时代经贸,2008(12).

[3]双汇使用含瘦肉精猪肉[EB/OL].http://finance.省略/focus/shzr_2011/index.shtml,2011-03-15.

品牌部工作汇报第4篇

一、充分认识外贸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当前,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变化,我省外贸出口面临的国内外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加,外贸企业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资金成本提高以及出口退税率调整等因素影响,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传统产业利润明显下降,国际竞争力减弱。剔除人民币汇率变化和出口提价因素,我省外贸出口实际增长水平回落较大。保持外贸稳定健康发展,是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条件。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加快优化外贸结构,努力实现全省外贸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大财政对外经贸发展的扶持力度。从年1月1日起,省级财政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各地对外贸易发展,调整外经贸结构,确保全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

三、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积极推动外贸企业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研发项目。努力提升出口农产品质量和档次,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和开展境外宣传推广。

四、加强出口品牌建设。加强出口品牌培育和宣传工作,支持外贸企业争创部级和省级出口品牌。鼓励外贸企业设立境外自主品牌专营店、研发或售后服务机构,重点支持企业以并购等方式获取国际知名品牌。

五、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开展各类国际标准认证和境外商标注册,支持企业参加境外展(博)览会和境内重点区域性国际展(博)览会,推动企业开展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境外设立营销网点或生产加工企业、境外工程承包、资源开发和劳务合作,着力打造自主国际会展平台。

六、支持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浙委〔*〕22号),加大支持欠发达地区调整外经贸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力度,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七、防范出口收汇风险。积极推动企业为开拓新兴市场、巩固欧美等传统市场和实施“走出去”战略投保出口信用保险,降低其经营及投资风险。

八、健全“两反一保”工作机制。加强对企业、行业组织应对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贸易壁垒等工作的服务和指导。加强公平贸易培训工作,加快完善对外贸易预警体系。

九、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支持服务外包业务发展,推动服务外包企业和培训机构开展业务人才培训;支持服务外包企业购置新设备和进行国际通行的资质认证。支持文化艺术、出版影视等企业参加境外国际展(博)览会,鼓励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艺术、影视动漫产品出口。

十、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申报出口退税免予提供纸质收汇核销单试点。加快退税单证审核审批进度。进一步整合征退税衔接工作内容和流程,简化有关手续,加快审核进度。

十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各类商业银行要加大对外贸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外汇贷款投放力度,继续开展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等金融产品业务。积极拓展外贸企业贸易融资渠道,扩大出口押汇、出口保付业务、出口商业发票融资。

十二、调整外汇管理手续。简化进口货到付汇项下付汇手续,提高进口付汇效率。开展异地付汇集中备案改革,简化企业付汇手续。积极采用科技手段全面推进出口收汇核销无纸化进程。开展大型外贸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外汇资金统一运用试点,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品牌部工作汇报第5篇

据央视报道,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有毒猪肉部分流向河南双汇集团下属分公司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消息一出,在各方均引起了不小的震动。3月15日,双汇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双汇发展即以跌停回应市场。大量超市、零售店下架双汇冷鲜肉和火腿肠等肉制品,一些双汇加盟店也“改旗易帜”,脱离双汇的销售体系。该事件无疑再度加剧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中国肉类加工产业链的种种问题也将接受公众拷问。诚信应是企业立业之本,发展之道,诚信的约束不仅来自外界,更来自我们的自律心态和自身的道德力量。

锦湖轮胎深陷返炼胶门

锦湖轮胎在制造过程中一些废掉的半成品会进入新料中再次使用,为了保证轮胎品质,锦湖轮胎制定了严格的作业标准,规定在市场上零售的胶品,只允许采用少量返炼胶。标准规定的是一套,可锦湖轮胎实际操作的却是另一套。作为世界十大轮胎企业之一,为包括通用、北京现代、上海大众等汽车厂家提供配套轮胎,在中国国内配套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情况下公然出售不合格产品,这种视生命为儿戏的做法是我们无法容忍的。企业要增强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绝不能以损害消费者生命健康来换取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真维斯冠名清华教学楼惹争议

5月23日,清华第四教学楼被命名为“真维斯楼”。休闲服装品牌“真维斯”冠名高等学府的教学楼,首先在学生中间引起了争议。随后,清华大学宣布真维斯楼铭牌不挂回、楼名不改变,备受争议的真维斯楼事件告一段落。其实,清华大学以资助人命名教学楼已早有先例,而真维斯此次冠名却备受争议,这可能是因为清华学子认为真维斯目前的品牌形象不足以冠名教学楼,但目前的事实是真维斯以此时间大幅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

哈药品牌深陷污染泥潭

6月5日,央视播出“哈药总厂污染物排放调查”,报道了哈尔滨制药总厂硫化氢气体超标1150倍,氨气超标20倍,排污口色度高出国家规定极限值近15倍,排污口氨氮高出国家规定极限两倍多,排污口COD高出国家规定极限值近10倍,对周围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据了解,哈药总厂年销售额上百亿,但在环保投入方面却显得捉襟见肘。此次事件不得不说是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敲响了一次警钟,一方面应要求企业坚持绿色经济的科学发展观,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应的监管部门及时做好监督与管理的工作,让双方共同担当起绿色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

达芬奇家居现形“造假门”

7月10日,中央电视台曝高端洋品牌家具达芬奇造假新闻。达芬奇公司通过假冒产地、偷换材料、改变流程,将产自东莞的由树脂材料制成的家具假扮成名贵木材的高档家具,先出口至国外再进口到上海,以天价售出谋取暴利。达芬奇家具造假事件犹如一枚深水炸弹,家居行业普遍存在的伪洋品牌或将集体被炸出水面。目前国内涉及“假洋品牌”的不在少数,关键不在于产品,而在于产品本身的材质、质量、工艺、价格、服务等。因此,商家做到诚信才是此事件的核心。

比亚迪安全气囊不安全品牌遇重创

9月11日,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比亚迪F3车型在多起交通事故中,尽管车辆发生了较猛烈的碰撞,有的还导致了近乎“车毁人亡”的后果,但汽车上配备的安全气囊并未自动打开,没有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事发后,车主在数月里,一直与比亚迪公司及4s店进行协商解决,均遭到推诿或“强硬对待”。比亚迪汽车近来遭受多个负面新闻重创,继“裁员门”后又曝出的产品质量问题,自主汽车品牌发展之路布满荆棘。

俏江南卷入回锅油风波

从肯德基的“豆浆门”,到川昧“老油”;从味千的“骨汤门”牵出了“不可阻挡”的海底捞,食品安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并对食品类企业品牌产生重要影响。本月,食品安全黑名单“再添新丁”。南京俏江南1912街区店将炸锅食品后的回锅油沉淀之后烧菜给员工吃,同时表示这些炸过的油绝对不会端上桌给客人用,但仍然有不少市民产生顾虑。加上本月初青岛分店被曝出“死鱼充当活鱼”的问题后,虽然俏江南集团发表声明进行澄清和道歉,但并未获得已被“回锅油”惊了心的消费者的认同。多年前,俏江南就一直高调宣布将进入资本市场,然而上市之路一直不顺,本次事件之后,上市之路恐怕将再度充满坚信和变数。

王老吉红绿商标战升温

2011年11月8日,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广州药业和白云山双双停牌。公告显示,此次停牌将持续一个月,预计复牌时间为12月7日,停牌原因则是大股东广药集团正在筹划重大重组方案。广药集团将很可能成为继中国医药、上海医药、华润北药之后的中国医药第四大巨头。同时,广药集团再次明确了态度,收回“王老吉”商标使用权,将饮料、食品、药品统统盖上“王老吉”的戳。由此,关于“‘王老吉’到底是谁的孩子”的争夺再次升温。掐架一年之久的“红绿王老吉大战”急剧加速,或许年底将会争出一个结果。

中联通中电信涉嫌垄断

2011年11月9日,国家发改委日前证实,已就宽带接入问题,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展开反垄断调查。如果事实成立,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可能被处以数亿至数十亿元的巨额罚款。据悉,今年上半年,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接到举报后,就立刻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展开了反垄断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宽带接入及网间结算领域,是否利用自身具备的市场支配地位,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市场等行为。据有关部门初步估算,如果能推动市场形成有效竞争,未来五年可以促使上网价格下降27%至38%,至少可为消费者节约上网费用100至150亿元。

品牌部工作汇报第6篇

新宝股份(002705.SZ)主要业务为小家电制造行业,虽然公司从OEM成功进阶ODM,但无法否认的是门槛依然不高。其主要销售对象是海外的品牌商,以贴牌生产为主,对海外的销售并没有建立有市场认可度的品牌。其主要的商业模式是根据海外经销商的要求定制生产西式小家电产品。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低议价能力、低附加值的行业,公司自上市以来开启了持续的白马成长之路。2015年、2016年净利润持续增长,增长速度高达33%和53%,同时2016年中报预增30%-60%。此外,公司的市盈率只有26倍左右,可以说又便宜又白马。但公司业绩高增速的背后却隐藏着脆弱的业绩驱动力和刻意隐瞒实际业务潜力的套路。

刻意掩盖业绩波动性和增长来源

公司多次在投资者调研会议中宣称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产品线扩充、效率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和自动化建设投入。却对实际的业绩增长原因只字不提。

虽然公司有国内业务,其东菱品牌也在面包机等小受众的家电领域略有知名度,但规模一直太小,对主业贡献不大。真正贡献主要效益来源的是公司的国外业务。

将公司海外和国内业务的收入和毛利增速,汇总其与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之间的变化,可以看出公司的业绩增速和收入增速甚至毛利增速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公司历年的毛利率水平仅17%左右,而近年直线攀升至20%,上升了3个百分点,看似不高。但公司从2013年至2016年的销售净利率从3.82%增长至6.24%,而其他财务数据的增长并无重大变化。假设公司收入毫无增长,销售净利率的增长也足够支持公司6.24%/3.82%-1=63.3%的增长。

也就是说,近3年,公司奇迹般的增长速度大部分来源于这3%的毛利率增长。而其驱动力完全是由于其高经营杠杆带来的撬动作用产生的,并非公司所说的产品线扩充等收入影响因子贡献产生。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不可持续

公司宣称自身增长来自于效率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和自动化建设投入,这几点看似和毛利率的持续提升相印证。但我们和行业中的上市公司的毛利率情况对比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将新宝股份的国外业务毛利率与同行业企业德豪润达(002005.SZ,剔除其LED业务)和闽灿坤B(200512.SZ)进行对比,毛利率变动趋势出乎意料地一致,除了2012年德豪润达的毛利率略有异常以外,行业内公司历年的毛利率走向基本一致,而且近年都有持续攀升的趋势。这说明最近几年毛利率的上升是整体行业性的,而非新宝股份特有的优势导致的。

更何况,这个行业的公司是贴牌生产商,主要承生产职责,一没自身品牌,二不掌握市场,理论上来看议价能力是很弱的。而行业毛利率的一致性走强,就更加加深了我们对毛利率持续上涨可持续性的怀疑。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公司的毛利率与其产品的主要原料并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事实上,毛利率驱动的最大影响因子来源于汇率的波动。

新宝股份招股说明书显示,“预期汇率的确定办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的远期汇率(三个月或半年、一年)进行测算,将部分汇率变动包含在产品报价中。”“公司报价和调价方式主要包括新产品报价、现有产品季度滚动报价、大客户年度调价三种方式。” 如此,我们再来分季度仔细看一看汇率和毛利率这两者的趋势是否明显。

表1显示了公司上市以来每个季度的毛利率波动情况,其中黄色高亮为异常下降,而橙色高亮代表异常上升。对应的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是怎样的?结果显而易见,黄色高亮的时间段都是人民币短期走强的时间。而橙色高亮的时间恰恰就是人民币疯狂贬值一波的8・11汇改时间。

至此,我们可以明确得出结论:公司近两年的毛利率上升主要原因并不是由于公司业务竞争力的提升,而是由于人民币汇率超预期贬值导致与品牌商之间的调价未预料贬值的幅度产生的超额收益。

而反观公司在投资者交流会上针对投资者有关汇率变化对业绩的影响的回答:“严格来说,汇率变动对公司2016年业绩的影响并不明显,业绩提升主要还是依靠内在生产效率的提升:一是解决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加大产品创新投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二是解决高端市场和中低端市场共存的问题。”“就单一汇率因素来讲,汇率变动对公司的业绩确实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公司产品的价格参考汇率变化等多种因素进行浮动定价,因此很难拆分单一汇率变化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公司业绩增长主要还是依靠创新产品增加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公司过去有与银行签订部分远期外汇合约来降低汇率波动风险,截至目前,远期外汇合约已经全部履行完毕,暂时没有签订新的合约。”

公司明知其业绩的主要驱动来自于毛利率提升,而毛利率提升主要来自于汇率波动的明确逻辑,反而诱导投资者认为该增长来自于其业务能力的提高,是可持续的业绩增长,有误导之嫌。

此外,从公司与其客户的议价能力及合同签订模式来看,品牌商是不可能让其长期通过汇率方式侵占其利润,因此未来对方必然会根据往年的贬值情况调整双方的汇率波动目标,从而将公司毛利率拉回到原来的稳定水平。届时,公司的销售净利率又大概率会大幅向下波动。

为保定增价格平滑季度间收入

从公司历年四季度及次年一季度的收入情况,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度的业绩应该远好于次年一季度。

这是符合其客户正常商业逻辑的,因为圣诞需求通常需要提前备货,而且一季度有春节,工厂的确停工很久,对海外的发货也会减慢。

但2016年四季度的收入却和2017年一季度收入大致相当,明显存在收入截止性的异常。而且,2016年四季度的毛利率环比还下降了。但2016年四季度正是人民币在2016年贬值速度最快的一个季度,而2017年一季度则是人民币大幅升值的一个季度。因此,公司2016年四季度的毛利率环比不降反升,且和2017年一季度大致相当,正是由于其将部分归属于2016年四季度的收入利用收入截止性调整的方法调整到了2017年的一季度。

品牌部工作汇报第7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额逐年增加,其中的加工贸易增长更是迅速,并占有重要的比重。有数据为证:1990 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1154 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占比为38.3%,此后,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加工贸易增长呈现更快的速度,以至于到2005 年该比例达到48.6%(6905 亿美元/14219 亿美元),2007 年虽有所下降,占比仍然达到45.4%(9861 亿美元/21738 亿美元)。研究表明,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初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三来一补”的贸易方式是加工贸易的雏形。1980年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在对外贸易中比重有限,两者合计仅4.4%。到1986 年,进料加工的贸易方式开始崭露头角,“三来一补”合计占全国进出口贸易额的15%,已经占有一席之地。第二阶段是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鼓励“进料加工复出口”为主要内容,以海关进口料件报税监管为政策核心,发展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市场“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贸易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取得了成功。此后,加工贸易作为这一贸易方式概括性很强的词汇,于20世纪90年代应运而生并沿用至今。第三阶段是1992年至今,在这一阶段,巩固和发展加工贸易取得了巨大成果,加工贸易不仅在吸收外商投资、扩大出口、增加就业和税收方面作用显著,而且在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推动技术进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与合作中发挥了更大的影响力,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可是这种不断的扩大的加工出口贸易是否有效益?是否能够提高国民福利?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加工贸易的效益分析,认清我国对外加工贸易的现状,以达到提高国民福利的目的。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

(一)重视出口创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迅速发展,并且持续保持大量的贸易顺差。又由于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攀升,1990 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1154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占比为38.3%,此后,伴随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加工贸易增长呈现更快的速度,以至于到2005年该比例达到48.6%,2007 年虽有所下降,占比仍然达到45.4%。加工贸易中存在较大的贸易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过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大规模加工贸易的存在,使对外货物贸易交易额变得巨大,由此造成一个假象:与国际货物贸易总额相比,我国进出口占有的份额越来越显著;与国内经济总规模(GDP )相比,我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有很高的依赖程度。如果考虑加工贸易的事实真相,结果就大不相同了。以外贸依存度的计算为例,针对一项加工贸易,实际上是以来料价值(作为进口)和交货价值(作为出口)相加之和与其加工费(大体相当于GDP)进行比较,结果必然抬高该比例的数值水平。交货价值通常应该高于来料价值,因此,大规模加工贸易的存在,必然形成较大的贸易顺差,但实际上这个顺差并不是正常贸易竞争的结果。我国的加工贸易额以惊人的速度逐年积累,近十几年都保持着相当可观的贸易顺差,表1是我国从2001-2007年的加工贸易顺差一览表。从表1分析可知,2001-2007年,我国的出口和进口贸易额都呈现出逐年大幅增长,并一直努力追求“出口创汇”。可是大量的外汇储备是有代价的。如果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持续保持顺差,那么外汇量则会增多,外汇过多对本国的影响有:外汇储备大量增加,是本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和资产泡沫隐患;本国货币货率上升,会使出口处于不利地位,以本币表示的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升限制了出口,打击本国的就业;本国汇率上升,会使外汇储备资产的实际价值受到外币贬值的损失而减少;本国汇率上升,本币成为硬通货,容易受到外汇市场抢购的冲击,破坏外汇市场的稳定;加剧国际间摩擦等。另外,加工贸易挤压正常贸易,使我国出口税源萎缩,减少我国的财政收入,以致影响国民福利的改善。

(二)轻视创造品牌

目前,我国在出口方面品牌化程度低。在我国每年出口的 7620 多亿美元的商品中,标有中国本土品牌的商品仅占1/3 左右,有1/3的商品没有品牌,有1/3的商品是外商品牌。品牌是商品的组成部分之一,没有自己的牌子,商品很难进入国际市场,其竞争力也比较弱。我国外贸企业在国外注册商标的寥寥无几,不少外贸企业为了完成出口任务,不得不依附于外国品牌,只能赚取很少的原料费和加工费,而高额的销售利润成为外国经销商的囊中之物。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多数以贴牌方式大量进入百货连锁店、大卖场或折扣店等中低档服装销售渠道,供应商得到的利润有限。虽然国内供应商也参与了部分世界品牌的形成过程,以部分国产纺织品以贴牌方式进入品牌连锁店,但由于不掌握品牌的设计和营销等核心技术,只能赚取很低的纺织加工费,高额利润被品牌持有者获得。品牌营销意识淡薄。由于我国企业品牌营销起步晚,在国际市场上,大部分厂家还未能树立正确的品牌营销观念。我国企业还未真正走出国门通过国际媒体开展品牌营销。我国每年用于品牌国际营销的费用较少。甚至许多企业仅仅通过国际博览会这一单一途径推销自己的品牌。综合运用广告、公共关系、营业推广和人员促销品牌营销的企业很少。另外,多年的计划经济使我国众多企业商标意识谈薄,缺乏品牌自我保护意识。近些年来,国际市场上屡屡发生我国驰名品牌被外商抢注的事情。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口商品商标被抢注的有 2000 多起,被澳大利亚抢注的有150 多起,被日本抢注的有100多起,印尼抢注的有54起,造成每年约 10亿元的无形资产损失。商标被抢注,意味着不能进入国外市场,或要花费几百倍甚至几千倍于注册费的高价买回商标使用权。多年来我国一直鼓励出口,鼓励企业为国家创造外汇,外贸企业单方面注重出口,却忽略了全局性、长期性的品牌战略。我国绝大多数外贸企业依然没有把品牌上升到战略层面来对待,以至于常常不能掌握品牌这一无形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加工贸易的负面影响

(一)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首先,由于加工贸易的迅速增长,大大推进了我国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扩大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平衡,加剧了与他国的贸易摩擦。其次,我国出口加工产品多属于具有比较优势的要素密集型产品,其出口价格低廉,不但挤占了国内的消费而且容易引发贸易争端。再次,我国加工出口生产主要集中在低技术领域,市场相对集中在欧美等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所以导致出口秩序混乱,竞相压价,进而频繁引发贸易争端。例如,我国出口的羊毛衫,2004年出口的平均价格每件超过7美元,2005年下降到3 美分,后来最低只卖0.8美元;我国的袜子在美国是4美元一打,在日本是3美元一打,并占据了国际袜子贸易90%的份额,完全可以控制整个市场,可是国内为了竞争,竟然把价格降到0.99 美元一打,然后大量出口;2004年,我国出口鞋60亿双,在贸易中的比例占到了60%以上,压价竞销使平均单价只有2.5 美元,不到意大利鞋平均价位的1/10;还有温州打火机,由于竞争使原来的15%的利润下降到了2.5%。这种现象正在继续,并且“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廉价商品的代名词。近几年我国已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据统计,从2002 年开始到2008 年上半年,外国对华的反倾销案件数占全球反倾销案件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6.3%、22.4%、22.9%、2735%、35.1%、37.2%、43.5%,有不断攀升之势。从1995 年到2008 年的上半年,全球对华发起的反倾销总数已达 640起,位居世界第一。其中2004 年就有16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59起。频繁的贸易摩擦使得我国对外贸易处于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不利于我国国际市场的开拓。

(二)境外企业加工贸易使我国付出了高昂的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

受边际收入递减规律的影响, 出口规模的急剧扩大必然伴随着土地、劳动力、资金和其他稀缺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 并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资源衰竭和环境退化。根据国际组织计算,2000-2003 年间,我国出口增长额在全球增长中占33%,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占全球的60%,石油消耗增长占全球的36%。尽管加工贸易的中间投入品有一部分来自境外, 但配套原材料和能源、电力等仍需国内供给,使我国出口增长付出了高昂资源代价。环境经济学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跨国公司为了追求最大利润,会将高污染产业和产业链转移到低环境规制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变成跨国公司的“污染避难所”,因而提出了“污染避难所假说”。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忽视了引进外资过程的环境问题,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增长的短期目标,在引进外资过程中,往往不顾环境成本的支出。因此出现了引进外资越多的地区,环境保护状况越恶化的趋势。2001年,东部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吸收的 F D I 为 1 6 5 2 亿元,2003年增加为2080亿元,占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吸收FDI 的86.6%。其中高污染产业和中等污染产业分别占我国的86.5%和87.4%。2005年,污染密集型产业吸收FDI增长为3276亿元。这种集中性环境污染必然会带来自然生态环境的失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2007年在江苏发生的“太湖蓝藻”事件就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产生不良后果的体现。研究报告显示,23.3% 的河段水质污染严重而不能用于灌溉,45%的河段鱼虾绝迹,85%的河段不符合人类饮用水标准,而且河流自己等生态功能也严重衰退,形式已经异常严峻。境外企业把一些有毒有害产品的生产环节转移到我国,这不但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污染,也对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的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了损害。地方政府短期内经济增长和国家长期经济发展的目标冲突在加工贸易项目选择上表现尤为突出,国家对此非常重视,以至于从1999年开始,国务院的相关部门了多批次共 1729 个商品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1853个商品的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遏制由加工贸易带来的环境污染。这些公告的连续出台,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国家层面对加工贸易带来的环境污染是不能容忍的。

品牌部工作汇报第8篇

第一步:选好联盟伙伴

但往往在品牌联盟刚建立时,各个参与的品牌很积极,对未来的畅想也很美好,但是有将近90%的品牌联盟都半路“夭折”。这其中最明显的原因就是在品牌联盟在合作过程中出现意见分歧,最后联盟也慢慢解散了。出现这种情况,大家都把原因归咎于联盟成员群龙无首,整个联盟没有明确的发展思路,没有完整的组织构架,也没有个得力的牵头人,所以才会在重要的环节大家都各执词,意见不一致。最常见的分歧就是在集中宣传推广的费用等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实际上,这种品牌联盟本来就是一个松散的组织,不可能期望它能像工会一样能有完善的组织架构,而且建立个具有完善架构的组织,也不是花一点精力就能建成的。各个商家在建材市场建专卖店的目的是销售赚钱,不是建立组织去当个领导。因此不管如何畅想品牌联盟的美好未来,如果将精力投人去建立联盟的组织架构,就是舍本逐未,所以品牌联盟组织松散才是正常的状态。

既然每个商家都有自己的想法,独特的经营理念,品牌联盟组织又松散,那么最后联盟的解体是不是就会成为必然?其实不是,我们来分析下品牌联盟中出现最多的分歧

联盟共同推广的费用分摊,各个商家各有想法,认为借势更多的品牌应该多承担费用……

这个分歧其实落到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合作商家选择。首先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合作伙伴,选择有差别化的经营模式,各自有不同的消费群体,这样的联盟才会长久。所以在联盟之前一定要看好盟友还有联盟的目的。其次,要选择同等地位的合作伙伴,不能差异太大。比如作为一个家电行业厨卫电器的二线品牌,找陶瓷卫浴品牌的一线品牌合作结成联盟,那么由于行业地位不对等,相互借势是有差异的,那么对费用有异议的情况就很容易出现。所以定要寻找地位合适的联盟伙伴,这样才能解决这问题。当然除了地位合适,还需要在其关联性方面做些考虑。

例如卫浴专卖店选择品牌联盟合作商家,需要选择本市场内部在装修过程中与卫浴产品处于同安装时间的其它商家,如卫生间内需要走上下水的家居用品等等,与卫浴产品具有关联性的商家均可做为品牌联盟合作厂家,如洗手池,浴盆。而烟灶专卖店大多和橱柜专卖店作品牌联盟。

而失败的品牌联盟,将近一半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相互关联的品牌之间没有共同的价值诉求,相互之间品牌价值并不匹配,品牌策略让消费者很难理解。这都是因为联盟的伙伴选择不合适造成的。

只有走好这基础的一步,才能说到后续的合作。

第二步:关注“为他”

选好联盟伙伴,怎么样才能让联盟的作用充分发挥,是广告?促销?推广活动?其实不是!北京A.O.史密斯专卖店在品牌联盟方面做得特别突出,坚持合作时间也非常长。店长告诉我:“我们的品牌联盟坚持那么久,就是因为我们一直坚持‘为他。的理念。”因为参加品牌联盟的品牌都想的是希望能借到别的品牌的势,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客户,而且应该说每个品牌都是这样想的。但是“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大家都抱着“借别人的势”的想法,各自为政,那么最后这个联盟只有消失。“要想收获,我们就要付出。我们不能要求别人,那么就只能要求自己。因此要为联盟伙伴介绍客户,实现’为他’。我们相信,只有我们为别人介绍了客户,别人才会真心为我们介绍客户。参加品牌联盟不能总想获得,而不想付出。“但是只依靠店长要求导购员为联盟伙伴介绍客户,实际上是口头支票,需要把这项工作当作考核来实行,才能真正实现。

案例:建材城品牌联盟行动方案

为最大化利用建材城内部客户资源,提升各专卖店单店销售额,特制定如下品牌联盟行动方案。

一、店内此项工作责任人店长。店长行动方案:

1.各专卖店店长需主动与符合条件的商家店员保持良好沟通关系,每个品类(橱柜、卫浴、瓷砖、厨房电器等)选出2家联盟对象。

2.在联盟商家放置优惠券,要保证每家店内有5张优惠券。不可过多,随时补充。每天跟踪优惠券的发放情况,并将顾客信息汇总每天上交主管,抄送经理。优惠券发放情况表见上。

5.店内人员要有意识的推荐合作厂家的产品,与联盟厂家建立互信互惠。

4.每天早上10:00前店长向主管汇报今日工作计划及昨日计划完成情况,抄送经理。

二、销售主管行动方案:

1.对于店长每天上交的行动计划进行点评。表扬先进,对操作有问题的门店及时沟通,找出工作方法或工作态度方面的差异,厦时要求店长及时改进。

2.对于店长每日上交的联盟商家实际发放的优惠券进行汇总。每周一随周工作计划上报经理。

3.在每周店长例会上,进行工作方法总结,共享各店工作经验,及时改进工作方法。

三、经理行动方案:

1,随时跟踪店长与主管工作进展,找出工作方法或工作态度方面的差异,确保执行到位。

2.要求各店在本市场内部最少有8个联盟商家;每个联盟厂家每月需发放不少于10张优惠券;优惠券带来的销售不低于10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