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旅游基础设施

旅游基础设施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27 07:38:11

旅游基础设施

旅游基础设施第1篇

老挝在2013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往来逐渐密切,包括商贸、投资来往等都日益频繁。目前,老挝的另一个里程碑,就是将在2015年底参与东盟经济共同体。

与其他东盟国家一样,老挝也采取了包括从2015年1月开始将关税税率维持在5%以内等各项措施,以迎接东盟经济一体化。在2014年里,老挝的经济有令人瞩目的成长;即使在其他国家处于经济低迷之中老挝尚能保持7.6%的GDP成长。老挝主要成长的行业为以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另外采掘业、建筑业、食品和非食品加工业等也持续增长。

老挝的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外国游客不断增多。2014年赴老挝旅游的外国游客数量将达到400万人次,老挝的基础设施建设与酒店业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为配合国内旅游业发展,老挝目前正在积极开展建设部署,计划投资近60亿美元全面升级改造国内公路,建设连接泰国、柬埔寨、越南和中国等周边国家的陆路运输系统。

旅游基础设施第2篇

引言

中国旅游资源丰富,中国的旅游行业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得到了全面高速的发展。生态旅游景区依托于自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控制,人员配置与培训,管理理念的引进与优化、环境重视与保护等方面需要景区管理部门进行不断的强化,甚至是积极的重视与建设。面对生态旅游景区发展所产生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的重视,提高相关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识,建设专业化的景区管理队伍,规范服务人员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生态旅游景区的全面管理,提高景区的综合质量。

一、生态旅游景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旅游景区的知名度不高,宣传力度不强

由于生态旅游景区主要依托于自然基础环境,其观赏性旅游项目多,体验式旅游项目少,使得游客对于自然生态旅游景区的缺少必要的关注度,使得自然景区的旅游知名度不高,而自然生态旅游景区对于旅游宣传以及景区建设的力度不够。

(二)生态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完善,无法保证游客的基本旅游生活

由于生态旅游景区主要是对于自然环境的展示,其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全面,甚至有些基础开始老化,无法满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基本生活保障,使得生态旅游景区缺乏旅游实务的竞争力。

(三)安全管理意识弱化,不安全事件时常出现

自然生态旅游景区以自然环境为主,其景区通常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加之面积大,相关的基础设施以及安全措施不完善,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安全的事件出现,导致生态景区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困局。

(四)景区的旅游环境下降,优秀的自然环境资源恶化

由于旅游旺季以及旅游景区热度的影响,使得生态景区容易超出他们的生态承载量,其实是在旅游的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对于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导致自然环境质量不断的下降,使得自然环境逐渐的恶化,无法满足生态旅游的基础。

(五)服务人员基本素质不完善,服务体系建设不全面

在自然生态旅游景区中,由于基本的旅游商业少,使得相关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没有办法得到保障,容易出现一些低素质的服务人员,同时生态旅游景区的服务体系不完善,使得无法满足游客的旅游服务要求,造成一定的消极旅游服务体验。

二、提升生态旅游景区管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景区管理队伍建设,引进新的管理理念

生态旅游景区应该积极的引进先进的旅游景区的管理经验,强化对于旅游景区的实务的管理,成立相应的专业化、责任化的景区管理队伍,对景区管理进行全面的监控,指导详细的旅游管理细则。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在保护旅游景区自然资源的同时应该积极强化对于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要需要改善旧的基础设施设备,同时还应该积极的建设新的基础设施,保障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基础旅游生活的有序进行。

(三)加强旅游景区自然环境以及自然资源保护,强化自然环境保护意识

景区应该积极的加强对于景区自然环境哦保护意识,强化对于旅游景区的自然资源的保护,成立专业的旅游景区环境监测与保护的工作队,提高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

(四)强化安全旅游宣传,降低旅游景区不安去事件的发生

景区应该加强旅游景区的安全宣传,积极的做好各项预防不安全事故出现的预案,保障在旅游景区中如果出现不安全的事件,可以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保障游客的安全权益。

(五)完善景区从业人员管理,定期进行旅游事务培训

旅游景区管理工作中,应该定期的进行相关的旅游服务人员的招聘与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规范他们的服务流程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游客的旅游提高,提高景区的知名度与好感度。

三、结束语

旅游基础设施第3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  

      新农村建设正在我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越来越多的 经验表明,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有效模式之一。目 前中国的旅游业形势的发展迅速,从旅游业产生的对经济与社会 效益强劲推动作用来看,旅游产业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 效益、改变城乡的二元结和为农村增添活力等方面,起到重要的 促进作用。本文将着重探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建设策 略.

    一、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建设的良性互动关系 1.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为乡村旅游建设发展创造了良好的 条件 ①乡村旅游建设获得了政策和资金扶持。新农村建设以发展 农村经济为宗旨,国家鼓励更多的企业在农村地区投资兴业。乡 村旅游以投资小、见效快,成为众多企业青睐的项目。政府部门为 了促进乡村旅游建设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而且也使农村地区得到更多社会资本。同时,政府还增加了对农村经济的总体投入,乡 村旅游也得到部分款项建设资金.

    ②乡村旅游建设获得了科学技术和智力支持。新农村建设重 视对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产业经营模式的改变,这给农村旅游业 建设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而农村教育水平的改善,不仅提升了 农村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同时也为乡村旅游重点培养了经营管 理人才.

    ③加强乡村旅游设施建设能力。新农村建设成果具体体现在 极大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状况,尤其是交通、通讯、环境卫生基础 设备的改善。这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为乡村旅游业的建设和发 展奠定了基础,大大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

    ④乡村旅游建设注入了充实的文化内涵。文化内涵的发掘与 保护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例如,原始古老的乡村庆 典节日、喜庆的婚嫁活动、文化艺术节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艺 术戏剧舞蹈、民间文学和其他文化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艺术资源将成为乡村旅游的新资源,以满足游客的多层面的需 求。充实的文化内涵使游客的旅游活动不仅仅停留在游山玩水视 觉享受,更带来丰富的心理体会.

    2.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 ①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当地商业、 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断扩大的旅游需 求同时直接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 业化的发展.

    ②可以提供农民就业岗位。乡村旅游所幅射的行业十分广 泛,涉及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娱乐等方面。这些服务性行业对 劳动力的需求较大,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富余劳动力的安置 问题。久居都市的人们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让农民提供在服务 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回报,而农民从收入增长中体会到新农村建设 的带来的实惠.

    ③可以提升农民文化素质。随着游客的大量涌入将带来先进 的文化、道德观念、思维方式、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农村旅 游,可以缩小城乡之间距离,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实现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特别是在偏远山区,能够打开一扇了解外界的窗口, 促进人们观念的转变,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④可以促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 展,为了打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各级政府将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 入,乡村则以集体或个人出资的方式,不断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 件,加快旧村改造步伐。通过这些人们的共同努力,使农村进出的公路、通讯条件、公用设施、垃圾处理等设施明显改善.

    二、乡村旅游鲜明的时代特征 1.对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与创新 新农村发展战略是我们党在深入分析当前局势的基础上做 出的重大决策,本身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由于新农村建设产生 的背景特殊,必须承载了当前这个时代要求的许多重任,并根据 我国经济和社会状况现状提出新的解决方法。乡村旅游建设正是 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立足农村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一种崭新的经济 发展模式,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与创新.

    2.生态和谐共存 乡村旅游以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城镇居民前往消费,既实现 了农民增收,又让游客得到了满足,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建设农村旅游中,必将更加重视生态保护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这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3.乡土文化丰富 乡土文化一种围绕农业为主题的文化,有一个明显的区域差 异,体现了历史、经济、科技、民俗、文学和其他文化丰富的内容.

    乡土文化不仅包含了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包含了自然生态文 化,这正是乡村旅游的突出特色.

    4.农家休闲体验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渴望回归自然放松心 情,乡村旅游中的农家休闲体验正给了人们一个这样的机会。在 乡村旅游活动中,游客采摘果实、垂钓网鱼,体会简单淳朴的农家 生活方式。而这种独一无二的农村地区的魅力,让游客流连忘返 三、乡村旅游建设的基本条件 1.丰富的旅游资源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反之,旅游资 源是否丰富决定了在乡村旅游建设能否成功。乡村旅游是以自然 资源为基本条件,辅以一定的旅游活动内容的一种新的旅游模 式。因此,建设乡村旅游只有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才可能会得到 进一步发展,并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共同进步.

    2.有利的政府政策 如前所述,乡村旅游业与商业、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发展 息息相关。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旅游发展相关的 旅游、环保、教育、商业、卫生等各个部门通力协作。要重点解决一 些乡村旅游建设中的迫切问题,如基础设施改善、人力资源储备 等,给予乡村旅游建设有利的政府政策。同时,在旅游开发项目时 应享有必要的优惠倾斜,为刚刚起步的乡村旅游创造宽松的政策 环境,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旅游基础设施第4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新型城镇化;嵌入式发展;共生效应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5)09-0073-04

近年来,国内乡村旅游发展逐渐进入全盛时期,并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产生了十分积极的效应,然而,乡村旅游在经历快速的原始积累阶段后终于遭遇瓶颈,[1]发展后劲不足并在开发、经营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亟需寻求新的出路。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基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有针对性地提出的历史性发展举措,[2]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推进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化质量、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从发展空间上看,乡村旅游与城镇化的地域载体是一致的,从内洽逻辑上看,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在理念、机理和机制上亦是吻合的,这就为二者互动发展奠定了基础。乡村旅游嵌入新型城镇化发展是指在不打破新型城镇化中心体系的前提下,将乡村旅游嵌入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在发展中关注二者的整合、辅助和控制功能,营造二者协同互进的共生氛围。这是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1乡村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短缺与不足。从乡村旅游的规划与开发层面上看,发展乡村旅游所依赖的土地、资金两大要素缺乏保障,乡村旅游规划设计不尽如人意。旅游业是一种独特、重要的土地利用形式,[3]而国内现行法律、法规涉及具体旅游用地的条文较少,乡村旅游用地管制措施比较模糊,乡村旅游发展的土地得不到保障。一些地方农村集体土地通过自发、分散和无序的土地流转方式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引起了土地利用结构失衡、耕地破坏、农户利益受损等问题。[4]目前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乡村旅游发展初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促销需要极大的资金支持,由于乡村旅游经济规模有限,缺乏投资吸引力,而农业部门、旅游部门等行业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专项资金支持极少,农民由于个人能力限制而贡献有限,乡村旅游融资缺少多元的和有效的方案。[5]目前,乡村旅游设计存在散、乱、浅的问题,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形式单一、地区分布零碎、管理体制混乱,没有深入挖掘产品文化内涵,没有充分体现地域特色,没有切实强调生态保护。[6]总之,现阶段乡村旅游发展在资源基础、制度保障和开发能力上,都存在一定的短缺和不足。

2乡村旅游经营与管理中的问题较多。从乡村旅游的经营与管理层面上看,乡村旅游市场调查工作比较滞后,经营者由于知识和资金方面的限制,缺乏对市场和消费者的深入研究,因而对市场需求的把握能力不足;乡村旅游产品营销工作也存在缺陷,产品开发缺乏特色和内涵,项目单一、产品雷同、品味低下,产品宣传方式比较陈旧,促销手段比较单一,乡村旅游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多样化和高品位旅游需求,导致旅游收入来源狭窄、收入水平偏低,产品效益不明显;[7]乡村旅游资源退化日益严重,旅游产品陈旧,推新缓慢,乡村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并加速走向衰退期,乡村旅游客源市场逐渐萎靡,并呈现出难以复兴的局面。[8][9]

3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后劲乏力。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层面上看,一些限制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因素已经凸显。目前,乡村旅游参与人员对乡村旅游认识不够全面,对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发展条件和发展效应仍不了解,乡村旅游经营知识匮乏,缺少市场理念和意识,严重束缚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步伐;乡村旅游的生态透支账单制约了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对资源的盲目开发、景区遭到破坏、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景区过度商业化等等已经对生态环境和乡村资源造成难以逆转的破坏,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消失,将使得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后劲乏力。

二、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之间的共生关系分析

1新型城镇化为乡村旅游带来新的机遇。新型城镇化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在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将乡村旅游纳入乡镇发展规划,制定法律法规对乡村旅游活动进行调控,在土地管理、融资渠道、就业促进、户籍改革、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市场准入、信息管理、组织建设、营销推进进行规范。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和制度上的规范,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新型城镇化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支持。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旅游专业化分工开始萌芽,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性投资逐步丰富,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经济基础,乡村旅游有机会成为乡镇经济增长点和产业支柱。

新型城镇化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支持。由于新型城镇化加强了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乡镇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升,推动工业反哺农业,推动乡镇公共服务和生产业发展,丰富了乡村旅游“食、住、行、游、购、娱”要素,因而为乡村旅游奠定厚实的基础支撑。

2乡村旅游为新型城镇化增添新的活力。乡村旅游促进了对乡村“人”的改造。乡村旅游具有强大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和获利能力,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职位和增收机会,扭转了劳动力涌向城市的趋势,人口和人力资源向旅游产业聚集,在挽留驻守人口的同时改善了其就业环境,提升了其收入水平;乡村旅游依靠其强大关联性带动商业、休闲、娱乐行业和其他服务设施的发展,关注乡村文化的保护和城乡文化的交流,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挖掘和重组城乡文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消费方式和对象;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升了居民的消费实力,引导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当地居民的生活行为和消费行为有了城市化特征,生活质量有所提升。乡村旅游实现了对人口数量与从业结构、收入水平与消费习惯、生活水平与生活观念的提升和转变,“乡村人”逐渐拥有“城市人”的标签,促进了“人”的城镇化。

乡村旅游促进了对乡村“地”的改造。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旅游发展地空间扩散,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强化旅游集散功能,引导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推动区域社会功能不断调整和完善,实现区域空间布局和风貌的逐步扩展和蜕化;乡村旅游强调区域环境的保护,突出在乡村风貌、乡村生态、乡村环境和乡村管理上体现特色,力促“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推动乡镇体系完善和整体风貌转变,实现了对乡村躯体的规整和乡村灵魂的篆刻,促进了“地”的城镇化。

乡村旅游促进了对乡村“产业”的改造。乡村旅游属于第三产业范畴,但乡村旅游包含了许多第一、二产业的元素,并通过其强大的波及效应带动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推动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了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产业化和规模化,推动农产品销售的集中化、组织化和市场化,促进了第一产业的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完善的设施配套作为基础,推动了交通设施、食住设施、娱乐设施等的建设,带动了相关工业的发展,刺激了生活消费品的制造与消费,带动了乡村地区手工制造业发展,激活了乡村第二产业发展元素;乡村旅游的发展吸引劳动力、土地、资本、信息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集聚,壮大了乡村第三产业规模,调整了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促进了先进技术的应用,保障了社会就业。乡村旅游带动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和三大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了“产业”的城镇化。

三、乡村旅游嵌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具体路径

1构建环城游憩带。环城游憩带概念由吴必虎提出,指的是在大城市郊区,由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以及外来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一起形成的环城游憩活动频发地带。[10]环城休憩带多为离城中心半日车程以内范围,是投资成本和旅游成本妥协的结果,是大城市与乡村旅游结合黄金区域。环城休憩带与都市地域联系,能够形成该区域发展的天然优势:一是该区域临近稳定的城市消费市场,区域内的乡村旅游拥有优先获取城市消费者的地缘优势,是驱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动力;二是该区域拥有优先接受城市文化扩散的地缘优势,在承担城市部分职能和发展成为城市特殊功能区的过程中产生反哺效应,丰富区域内的城镇化因素,这也是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环节。目前,以农家乐、传统村落、郊野公园等为重要载体的环城游憩带正在各大中型城市周边形成和推进。

2建设乡村旅游小城镇。《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作为“小城镇”的一种类型,旅游小城镇是指依托大型景区和独特资源,使旅游经济占当地经济主导地位、旅游业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明显的小城镇。[11]这些小城镇因为错过了工业化反而保留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传统文化,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沉淀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内涵。城镇化过程中优化了小城镇基础设施,升级了小城镇“住”“行”“游”等要素,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乡村旅游发展打破了小城镇原有的陈旧、封闭状态,激活了小城镇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推动小城镇新旧因素重新组合,打造小城镇新的功能,优化小城镇的产业结构,对小城镇实现城镇化的带动作用明显。

3打造乡村旅游卫星村。1898年英国人E・Howard提出田园城市理论成为卫星城的先声,而卫星城这一概念最早则是出现于美国人Graham Taylor《卫星城镇》一书,他提出要在大城市周边建立起宇宙中卫星般的小城镇,发挥小城镇优势条件以分担城市功能和压力。乡村旅游卫星村是由此衍生的概念,其根本思路是在城市周边建立较小的乡村旅游村镇,以打造“卧城”为基本前导,以全面引领村镇“新城”化发展为核心目标,以分担母城居住、科教文卫和娱乐休闲职能为主要途径,打造依附于母城又服务母城的村落群。乡村旅游卫星村以突出的旅游功能为基础动力,升级区域基础设施和完善区域职能,分担母城超负荷的集聚功能,能够促进郊区旅游化因素的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促成城镇化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并轨前进。

四、乡村旅游嵌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支持与保障

1做好乡村旅游的规范制度和标准体系制定工作。新常态下更需依法依规治旅的常态化。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专门针对乡村旅游的法律,《旅游法》和一些旅游发展改革意见对乡村旅游虽有提及,但均未提出明确的管理条例,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法规、规章和评价标准,并未形成完善的科学体系,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法律规范效力稍显不足。[12]乡村旅游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可先从制定地方性的法规制度入手,[13]具体工作应该三管齐下:一是因地制宜完善乡村旅游的监管法律体系,对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进行预防、监督和整改,保障乡村旅游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二是建立符合实际的乡村旅游评估标准,对乡村旅游的产品规格和质量、服务标准和品质、配套设施建设标准进行规范,促进和保障乡村旅游标准化发展;三是设立专门的乡村旅游监管机构,按照法律规定和评估标准执行乡村旅游入行审批、运营监管、发展指导等工作,实现乡村旅游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

2做好乡村旅游的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受先天条件不足和后天职能转变的影响,我国乡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加之受经济、人口、区位、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乡村基础设施升级工作困难重重,乡村旅游发展需求同乡村基础设施现状的矛盾日渐锐化。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需要遵循四大原则:一是政府主导。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量大、涉及面广、回报时间长,需要强有力的领导组织进行调控,政府是最合适的角色,当前国家旅游局实施的“厕所革命”无疑也是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的切入点;二是规划先行,强调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程序性和效率导向,即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性、长期性和未来性进行思考,对基础设施功能和承载力进行考量;三是凸显特色,结合本地自然条件、人文特色进行设计,为乡村旅游发展营造特色;四是多渠道筹资,政府要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同时要拓展融资路径,鼓励外来资金投入和村民投资。

3做好乡村旅游的土地制度、融资制度调整工作。土地与乡村旅游发展有着无法割舍的关系,[4]旅游硬件设施的建设归根结底是落在土地上。受法律政策的限制和产权残缺的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土地需求得不到保障,一些地区针对性的探索实践也引发许多问题,规范征地政策和土地流转政策对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农村土地主要通过土地入股、土地租赁、土地置换、土地委托等方式进行流转,对于农村土地制度的调整要综合考虑三大问题,一是遵循国家“三个不得”政策:不得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坏农民土地权益;二是遵循农民平等互惠原则,保障农民平等的谈判地位和对土地利用的监管权力,通过多种途径保障和补偿农民权益;三是规避和应对土地流转风险,紧守耕地面积红线、紧守绿地面积红线,严护乡村生态环境、严护乡村特色。

乡村地区发展基础落后,发展乡村旅游需要极大的资金支持。第一,国内乡村旅游多为政府主导发展,政府应把乡村旅游发展纳入农村发展规划予以统筹安排,针对发展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以乡村旅游为载体捆绑整合惠农、支农资金,根据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索配套的公共财政支持机制,支援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的建设;[14]第二,积极建设投融资平台,通过政府鼓励和投资示范,克服外来资本进入阻碍因素,增强外来资本的信心和兴趣,为外来资本进行经营性投资搭建多元化通道和平台;第三,当地居民资金实力较弱而分散,但也应该成为乡村旅游发展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居民可以通过自身的微小投资参与小型经营项目,以实现创业、就业、增收等目的。

4做好乡村旅游的人才培养支持工作。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乡村旅游需要高素质劳动者作为支撑,由于城市经济收入和发展机会的吸引,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留守农民作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主要构成部分,存在年龄较大、教育水平较低、劳动素质低下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乡村旅游发展要求。对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渠道向农民普及乡村旅游知识和政府政策,提升农民对乡村旅游认知度和参与热情,培养农民市场化运作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生态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等现代观念,加强农村劳动技能培训,通过能人带动、专项培训、成人教育等方式提升农民劳动素质;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旅游专业人才支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聘请专家、校企合作、建立专业旅游组织等方式,打造专业乡村旅游智囊团,为乡村旅游发展出谋划策。

5做好乡村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落实工作。一些地区的乡村旅游中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的破坏和浪费等问题,已经影响了乡村旅游品质和当地村民生活,并将严重束缚乡村旅游的长期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应该通过专业人员进行规划,由各级政府和相关行业管理部门把关,科学评估环境承载量,以此为依据指导旅游资源开发,全盘布局景区基础设施,寻求人造设施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完善环境保护配套设施建设,为治理生态环境污染提供保障;“乡村性”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依托和灵魂,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要重视“原真性”资源的保护,因为一旦资源受到破坏,必然会影响到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最终会对乡村旅游效应带来负面后果;乡村旅游监管机制仍需完善,地方政府应该在遵循全国性的法律法规指导的前提下,针对地方具体实际,出台地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制度和办法,联合专业旅游研究者进行乡村旅游环境管理技术和评价技术研究,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进行监管。

结语

新型城镇化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纲领,

具有纲举目张的战略统领作用,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支撑;而乡村旅游让城市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乡村人保得住绿水青山、抱得住金山银山,能够成为城镇化的有力先导。寻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乡村旅游优化升级和新业态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常态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嵌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探索,是顺应潮流的,也将是大有作为的。

参考文献:

[1]吴必虎,伍佳.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产业升级问题[J].旅游科学,2007,21(3).

[2]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1).

[3]McMurry,K.C.The Use of Land for Recreation[J].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eraphers,1930, (20).

[4]吴冠岑,牛星,许恒周.乡村旅游开发中土地流转风险的产生机理与管理工具[J].农业经济问题,2013,(4).

[5]任春.广东省乡村旅游目的地融资方式的拓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9,(6).

[6]罗盛锋,黄燕玲,王利朋.循环经济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以桂林恭城红岩村旅游点为例[J].旅游论坛,2009,2(12).

[7]龙茂兴,张河清.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析[J].旅游学刊,2006,21(9).

[8]孔德林,黄远水.城郊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机制、困境及对策――基于城市化影响的视角[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7).

[9]邱玉华,吴宜进.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J].社会主义研究,2012,(1).

[10]吴必虎.区域规划原理与开发[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333336.

[11]曾博伟.中国旅游小城镇发展研究[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12]戴丽霞.乡村旅游发展的法律监管机制建设研究――立足于海南特色乡村旅游建设[J].农村经济,2014,(9).

旅游基础设施第5篇

关键词:旅游经济;地理环境;空间特征

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收入在GDP中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各省着力发展本省的旅游业,提高本省的经济实力及GDP水平。我国现在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人工服务设施的不同,各地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必须采取相应手段促使旅游经济协调发展,促进我国的经济稳步快速提高。

一.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

我国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表现在,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广东、江苏、福建、上海及经济发达的北京市旅游经济发展最快,远远高于全国其他省市,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宁夏等省经济差异更大。目前,全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除了四川、广东、的发展比率稳定,广西、北京等地区的经济增幅比例下降外,其它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速度都有增幅,这就说明,我国的旅游经济发展快速的省区与全国其他旅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在逐渐缩小。

但我国的旅游经济空间差异还是比较大,以各地区旅游经济的外汇收入为标准,衡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状况。在全国旅游外汇收入中,只有个别的几个地区外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的旅游外汇收入,且旅游经济发达地区的外汇收入占到全国旅游经济外汇收入的百分之七十多,比例低于百分之十的地区也在逐渐减少,可以看出,各省区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大力发展放到重要的发展规划中,但是,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仍然比较落后,旅游经济差异较大。

二.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资源价值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资源价值的重要性可能有所下降,但是,其仍是旅游产业建立与旅游经济不断发展且造成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重要基础,旅游资源的特殊价值包括天然禀赋,人文环境等。我国的地域宽广,目前,我国旅游资源质量的分布情况是,南方优于北方,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及黄河中下游地区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旅游资源的质量优越,种类多、丰度高且资源的地域组合好,成为了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地区。

(二)区位因素

区位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样,区位对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区位决定一个区域对游客的吸引性,优越的区位对游客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让游客有选择此区域的冲动。通过相关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区位优越的地区是广东、浙江、福建、上海、江苏,位居第二的是天津、北京、河南,在沿海地区,海南、广东的区位相对与来说比较差,但整体来说还是优于内地省份地区,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区位最差。从分析来看,目前我国的旅游业的区域发展水平基本与区位发展水平相当,说明区位对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基础设施

一个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离不开相应的基础设施,交通、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都应完备建立,才能吸引游客的眼球,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也是旅游者考虑旅游地的主要因素,所以,相关的旅游基础设施都应配套实施,才能与旅游资源合理的优化,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交通对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良好的交通设施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不利条件,扩大地区旅游业的市场份额,优化客源市场结构。目前,我国的东、中、西部地区的交通设施建设水平不同,东部沿海地区及京津唐地区线路建设最为优良,而西部地区交通设施最为落后,这恰与旅游经济的发展状况相匹配,说明基础设施对旅游经济的发展速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四)产业结构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的一部分,需要交通、餐饮、娱乐、住宿等相关第三产业的支持,只有这些产业相互配合起来,才能带动旅游、交通、餐饮、娱乐等产业共同发展。在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发展迅速,使东部地区拥有强大的财力做后盾,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旅游基础设施及相关产业的投资,极大的推动了东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在中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主要依据旅游资源的禀赋,相关基础设施薄弱,配套设施不健全,对旅游地没有投入资金进行建设,使中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滞后。

三.相关策略

首先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针对当前旅游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各地的资源优势地位,政府进行实施相应的调控手段,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对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力度,制定相关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引进相关要素加强区域合作,使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扬长避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国家政策及相应的产业引导调配下,使旅游业在区域水平内协调发展,实现旅游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重点协调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经济差异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促使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长期以往,势必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所以,必须平衡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其优势的地位,以市场为导向,继续发掘旅游业的内涵,提高效益,同时,要发挥自己的领先优越地位,引导和带领中西部地区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必要时,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支持。中部地区,要挖掘自己的能源优势地位,发掘自身潜力,发挥比较优势,大力促进本区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游经济效益。西部地区要抓紧现今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树立旅游经济发展意识,挖掘潜力,大力发展旅游业,使旅游业平稳、健康发展。

四.结语

在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大力平衡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使我国旅游经济的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旅游基础设施第6篇

【关键词】海南;旅游品牌;国际化

麦克·唐纳德认为:“一个成功的品牌应该包含一个具有特点的产品、一种有特色的服务、一个人或者地方”。旅游品牌是该区域的多项产品组合形成的精髓,是整合旅游资源的品质、标识、个性形象及市场影响力等要素的而形成的综合实体。海南旅游品牌的国际化定位,是指海南的旅游业发展,应该以现已形成的国际性旅游中心为基础,通过优化有海南特色的旅游资源及努力开发国际业务和举办国际旅游会展,以吸引更多的世界各地游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旅游品牌的国际化视角设计。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他们是从旅游品牌中得到的价值满足和精神享受。旅游者有不同的类型,就有不同的消费需求,那么旅游的品牌定位要从主客观条件和因素出发,寻找适合竞争目标要求的目标消费者;要根据细分中的特定细分市场,满足特定旅游者的特定需要,找准市场空隙,明确品牌定位。根据旅客的来源,决定风情设计,进行合理定位。分布于不同地区的旅游消费者对同一类旅游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偏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旅游产品的价格、销售渠道和促销措施的反应也不同。比如三亚,这几年主要以俄罗斯为主的国外游客群的增加,那么我们在旅游文化品牌的打造上,要改变过去把旅游团队作为重点客户的做法,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俄罗斯度假客、日韩高尔夫球客、自驾游客等高消费散客群体来海南旅游。

第二,旅游品牌基础设施的国际化水准。推动海南旅游业设施水平国际化,要加强旅游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国际旅游岛的地位。完善旅游景区与交通网线的连接道路建设,加强针对国际旅游者的旅游交通服务,增强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构建便捷旅游交通体系。完善旅游目的地、集散地和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加强市政、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各旅游目的地、集散地、交通枢纽加快建设不同等级的旅游集散中心,提升旅游厕所档次,加强旅游接待设施建设和风貌整治,高标准建设一批住宿、游览、购物等旅游接待设施,高标准设计景区标徽、字体、色调、员工服装、纪念品包装等,充分体现国际性,为海南旅游业国际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和保障。在机场建设方面,海南应该继续加大机场设施步伐,是国际航班的班次增加,培育自己的品牌产业,尤其在欧美市场,海南应该加大力度。在航运方面,海南应该充分利用水利资源,重点发展在东南亚和东亚市场。

第三,旅游品牌的国际化营销手段。海南的旅游品牌应该瞄准世界市场,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国际市场营销是营销主体超越国界而从事的多国性市场营销活动。要想实现旅游文化品牌营销国际化,海南利用各种旅游交易会、展览会、展销会、推介会、专业论坛等方式,展示景区员工与游客、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以增进社会对景区的认同和了解,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和良好的服务营销体系。

第四,旅游品牌的国际化融资方式。由政府统一出面,集中资金面向国内国际两大市场,采取一系列强大攻势,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国际组织和国内外客商投资。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发展中国家,不少旅游项目的开发都得到了国际组织尤其是国际金融组织的资助。

第五,旅游品牌的国际化管理模式。推进旅游品牌国际化,就应该不断强化国际化思想观念,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机制,完善服务手段和服务设施,提高国际化管理素质。首先,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制度。海南借着国际化标准推广的机遇,着力推动旅游行业实行国际150环境管理认证、150质量认证、绿色环保认证、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认证等。其次,推进旅游品牌信息化建设。以规范信息内容为重点,加强旅游品牌专业网站的建设,对国外游客采取优惠的办法,完善旅游品牌动内容安排等方面的服务,尽可能为游客提供各种方便。最后,改善海南的语言环境。海南在旅游场所的公共信息标识系统和解说系统,尽量多使用中文、英文、日文和韩文等多国语言文字,方便中外游客。同时,加强对旅游服务人员的语言培训,切实提高他们与国际游客沟通的语言能力。

总之,我们通过海南旅游品牌的国际化建设,使海南成为全方位开展区域性、国际性经贸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区域,使海南成为我国立足亚洲、面向世界的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全面实现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长足发展。

参 考 文 献

[1]万绪才,丁敏,徐菲菲.南京市旅游国际化水平评论及其发展构想[J].经济管理.2007(22)

[2]王群.中国旅游企业在转型升级中要走国际化路.创民族品牌

旅游基础设施第7篇

一、大力宣传促销,充分展示**省旅游的整体形象

按照省十一届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把旅游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的要求,今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计划完成438亿元,增长25%以上。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树立我省旅游“缤纷四季、精彩**”的整体形象,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来我省旅游观光,全面活跃我省旅游市场。

(一)充分利用**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机遇,加大旅游宣传。这两个世界性盛会在我国举办,为展示**旅游整体形象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各地一定要抓住机遇,把旅游宣传推广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要加大投入,舍得投入。从现在起,借助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平台,使更多的人认识**、了解**、走进**。要以市场调研为基础,以整体旅游形象宣传为核心,以营销渠道建设为途径,全面提高旅游宣传推广工作的针对性、专业性和有效性,把旅游宣传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精心策划全省旅游节庆活动,做到“四季有节庆、月月有亮点”。要不断优化各地的旅游产品,使我省每个月都有特色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可供游客选择。要突出抓好旅游节庆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开展有规模、有声势、有影响和特色鲜明、形式新颖的旅游活动。要组织媒体对各地的节庆活动及时进行宣传和跟踪报道,使全社会能够及时了解旅游节庆的信息,形成旅游节庆亮点频闪、旅游市场异常活跃的新局面。

(三)整合资源,搞好精品旅游线路组合。要有效整合全省旅游资源和产品,搞好旅游线路组合,精心设计特色线路和精品线路。根据市场需求,在不同季节宣传推广不同的线路。在线路的组合上,要注重包装、打造、宣传和推介。景区开发、产品开发要与线路组合有机结合。不仅宣传旅游产品,还要宣传旅游线路;不仅在国内宣传,还要到国外促销。各级政府一定要积极支持这项工作。对鸭绿江沿江旅游线路要包装推介好,同时还要结合长白山旅游机场的开通,搞好全省旅游产品和线路推介。

(四)认真组织,全力做好北方旅游交易会的各项筹备工作。今年6月,**8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将在延吉举办,这是我省难得的旅游宣传契机。要切实做好筹备工作,努力把各项活动组织、落实好,把交易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二、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年,全面改善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状况

最近,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并把**8年确定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年”,这是全面改善我省旅游基础设施条件的重大举措,对于树立旅游形象,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要认真抓好《意见》的实施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的开展。

(一)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各地要结合实际,提出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措施,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要把推动旅游项目建设,作为完成省委、省政府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的重要内容。今年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标识、厕所、停车场等,希望旅游资源好的地方、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强县率先实现标识达标,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时间表,提出具体建设方案,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组织建设。

(二)努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各级政府要重点加强旅游安全、保险、紧急救援和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要不断加快实施旅游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区建设;加强高等级公路沿线综合服务区建设;加快推进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高起点编制营地建设方案。今年要启动全省“12301”旅游语音信息公益服务平台建设,省旅游、交通、商务、文化及通信等部门要协调配合,争取早日投付使用。

(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各级政府要增加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基础设施建设年的要求,多方筹集资金,努力帮助各地解决旅游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各地要积极开展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认真做好招商项目的前期准备,拿出最能吸引人、最有前景的项目对外招商。要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引进外资的同时,积极引进民营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旅游项目建设。长白山开发建设集团、省旅游投资公司要积极申请银行贷款,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充分发挥融资平台作用。

三、加强旅游规划管理,提升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层次和水平

(一)旅游产品开发要坚持高品位、高起点。要努力建设大项目、建设好项目、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精品项目。通过高标准规划,突出特色,增加文化品位和科技含量,把我省旅游资源打造成自然景观和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胜地。要坚决杜绝资源浪费,对于一流的资源,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宁可不开发。各级政府一定要目光高远,切不可为了眼前利益放弃长远利益,牺牲宝贵资源搞低水平的开发建设。

(二)省旅游局要对全省旅游景区资源实行分类管理。要在旅游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制定《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指导意见》,明确重要景区开发建设标准和相关程序,明确省直各相关部门责任。对投资项目要划定档次标准,对投资商的条件和能力要设准入门槛,对投资总额和时间要有底线要求。要制定一流的规划,选择一流的投资商,建设一流的项目。省旅游局要加强对优良资源的管理,全省重点景区、旅游经济开发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优良旅游资源的规划、策划方案,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规划通则》,经省旅游行政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要委托专业机构编制规划,聘请国际国内一流的专家和规划设计单位,充分体现高起点、高水平和大手笔,提高旅游规划的权威性。各地规划、开发旅游项目,必须符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求。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审批旅游建设项目,要先征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

(三)加大对重点旅游景区、重要旅游线路规划建设的支持力度。省政府将对跨行政区域、重点旅游景区、重要旅游线路、涉及全省专项产品的规划、策划及建设给予重点支持,对重大项目给予重点倾斜。今年全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坚持重点使用的原则,不搞平均分配。提倡各地编制控制性详规和功能性专项规划,不要做那些单纯的概念性规划。省旅游局要制作全省旅游发展规划沙盘,直观、全景式展示我省旅游资源、主要景区、旅游线路、重点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情况,为旅游宣传及项目招商提供基础。

四、加快旅游对外开放,增强**旅游的可进入性和吸引力

(一)进一步加强旅游国际交流与合作。要发挥我省在东亚区域旅游论坛(EATOF)国际旅游协调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与各成员省的资源共享、客源互送,把旅游交流作为经济交往、树立和维护国家形象、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平台,全面融入国际旅游市场,全面参与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全面提高旅游业国际化水平。要认真贯彻《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通过旅游活动,提高公民整体素质。

(二)积极推进对外航线开通工作。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加大国际空中通道建设,积极培育境外市场,推进国际航线开通。今年要增加更多的对日、对韩、对俄国际航线,争取开通对朝以及东南亚相关城市的航线,争取实现直飞香港。要积极开通飞往国内相关目的地城市的航线。省航线开通工作领导小组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设立航线开通专项资金的具体意见。

(三)大力发展边境旅游。要巩固对俄边境旅游的大好形势,推动边境贸易和旅游发展。要适应俄罗斯入境旅游市场的需要,搞好对俄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为俄入境游客的观光、休闲、度假、购物提供便利。积极推进对朝会晤机制,增加对朝边境旅游人数,进一步扩大和延伸边境旅游线路。要积极发展图们江流域跨国旅游。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简化手续,优质服务,使我省边境旅游更加活跃。

五、落实工作措施,切实做好假日旅游工作

(一)搞好假日旅游活动设计和旅游产品开发。今年是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和实施带薪休假制度的第一年,各地假日办要在积极组织好两个传统“黄金周”旅游活动的同时,组织和实施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节日的“小黄金周”。要搞好调研,开发短线游,适应具有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的“小黄金周”市场需要。组织和设计针对本地短线游的产品,围绕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提供适于本地游人出游的精品线路,增加国内、省内旅游人数,进一步活跃我省假日旅游市场。

(二)切实加强假日旅游安全工作。各地假日办和有关旅游接待单位,要按照国家和省假日办有关要求,结合贯彻《**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重点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各类公共突发事件、旅游交通车辆、重大设备设施、重大聚集性活动和重点景区、重点地段的安全监控和安全保护。按照《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要求,加强对各类旅游节庆活动的审查和监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主承办单位和场所管理者的安全责任,保障人民群众旅游安全。

(三)优化假日旅游市场环境。各地要组织旅游、工商、公安、物价、卫生、质监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假日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打击各种不法经营行为。要认真抓好黄金周期间旅游投诉的受理和处理工作,积极引导广大游客文明出游、理性维权,共同创造文明优美的旅游环境。

(四)提高假日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各地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结合本地实际,在公共服务、信息、统计预报、宣传促销、消费引导、制度保障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服务。要加强假日旅游的新闻宣传和报道,积极宣传各地的假日旅游市场、企业诚信经营、游客理性消费和文明旅游等情况,共同营造欢乐祥和的假日旅游氛围。

六、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工作合力

(一)要进一步推进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旅游产业关联度强,发展旅游产业,关系到全省经济发展全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把旅游产业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政府在旅游发展中的主导和推动作用,认真研究解决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问题。各有关部门要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和配合旅游部门的工作,把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作为工作重点,全力推进。相关部门要健全合作机制,主动协调配合,共同采取措施,合力推动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二)要做好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今年省委、省政府将召开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和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决心。会议将围绕旅游总收入“三年翻一番”和加快建设支柱产业的目标,全面动员,营造氛围,优化发展环境。各级政府和旅游部门要超前思考,主动谋划,及早运筹,有关问题、措施、意见和想法多与省旅游局沟通,由省旅游局牵头做好会议各项筹备工作。

旅游基础设施第8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

Abstract:At present,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being carried out extensively throughout the country, including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s the construc- tion of new countryside is an important part.Construc- tion of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has created good conditions,while ru- ral tourism is further promoted the building of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there is positive interac- tion between the two.Rural tourism ha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and build on the rich tourism resources,favorable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improve infrastructure foundation.In order to enhanc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must start from a scientif- ic,standard,good brand marketing,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work.

Keywords:rural tourism;new countryside construc- tion;harmonious development

新农村建设正在我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越来越多的 经验表明,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有效模式之一。目 前中国的旅游业形势的发展迅速,从旅游业产生的对经济与社会 效益强劲推动作用来看,旅游产业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 效益、改变城乡的二元结和为农村增添活力等方面,起到重要的 促进作用。本文将着重探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建设策 略.

一、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建设的良性互动关系 1.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为乡村旅游建设发展创造了良好的 条件 ①乡村旅游建设获得了政策和资金扶持。新农村建设以发展 农村经济为宗旨,国家鼓励更多的企业在农村地区投资兴业。乡 村旅游以投资小、见效快,成为众多企业青睐的项目。政府部门为 了促进乡村旅游建设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而且也使农村地区得到更多社会资本。同时,政府还增加了对农村经济的总体投入,乡 村旅游也得到部分款项建设资金.

②乡村旅游建设获得了科学技术和智力支持。新农村建设重 视对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产业经营模式的改变,这给农村旅游业 建设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而农村教育水平的改善,不仅提升了 农村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同时也为乡村旅游重点培养了经营管 理人才.

③加强乡村旅游设施建设能力。新农村建设成果具体体现在 极大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状况,尤其是交通、通讯、环境卫生基础 设备的改善。这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为乡村旅游业的建设和发 展奠定了基础,大大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

④乡村旅游建设注入了充实的文化内涵。文化内涵的发掘与 保护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例如,原始古老的乡村庆 典节日、喜庆的婚嫁活动、文化艺术节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艺 术戏剧舞蹈、民间文学和其他文化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艺术资源将成为乡村旅游的新资源,以满足游客的多层面的需 求。充实的文化内涵使游客的旅游活动不仅仅停留在游山玩水视 觉享受,更带来丰富的心理体会.

2.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 ①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当地商业、 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断扩大的旅游需 求同时直接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 业化的发展.

②可以提供农民就业岗位。乡村旅游所幅射的行业十分广 泛,涉及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娱乐等方面。这些服务性行业对 劳动力的需求较大,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富余劳动力的安置 问题。久居都市的人们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让农民提供在服务 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回报,而农民从收入增长中体会到新农村建设 的带来的实惠.

③可以提升农民文化素质。随着游客的大量涌入将带来先进 的文化、道德观念、思维方式、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农村旅 游,可以缩小城乡之间距离,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实现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特别是在偏远山区,能够打开一扇了解外界的窗口, 促进人们观念的转变,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④可以促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 展,为了打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各级政府将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 入,乡村则以集体或个人出资的方式,不断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 件,加快旧村改造步伐。通过这些人们的共同努力,使农村进出的公路、通讯条件、公用设施、垃圾处理等设施明显改善.

二、乡村旅游鲜明的时代特征 1.对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与创新 新农村发展战略是我们党在深入分析当前局势的基础上做 出的重大决策,本身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由于新农村建设产生 的背景特殊,必须承载了当前这个时代要求的许多重任,并根据 我国经济和社会状况现状提出新的解决方法。乡村旅游建设正是 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立足农村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一种崭新的经济 发展模式,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与创新.

2.生态和谐共存 乡村旅游以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城镇居民前往消费,既实现 了农民增收,又让游客得到了满足,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建设农村旅游中,必将更加重视生态保护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这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3.乡土文化丰富 乡土文化一种围绕农业为主题的文化,有一个明显的区域差 异,体现了历史、经济、科技、民俗、文学和其他文化丰富的内容.

乡土文化不仅包含了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包含了自然生态文 化,这正是乡村旅游的突出特色.

4.农家休闲体验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渴望回归自然放松心 情,乡村旅游中的农家休闲体验正给了人们一个这样的机会。在 乡村旅游活动中,游客采摘果实、垂钓网鱼,体会简单淳朴的农家 生活方式。而这种独一无二的农村地区的魅力,让游客流连忘返 三、乡村旅游建设的基本条件 1.丰富的旅游资源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反之,旅游资 源是否丰富决定了在乡村旅游建设能否成功。乡村旅游是以自然 资源为基本条件,辅以一定的旅游活动内容的一种新的旅游模 式。因此,建设乡村旅游只有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才可能会得到 进一步发展,并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共同进步.

2.有利的政府政策 如前所述,乡村旅游业与商业、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发展 息息相关。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旅游发展相关的 旅游、环保、教育、商业、卫生等各个部门通力协作。要重点解决一 些乡村旅游建设中的迫切问题,如基础设施改善、人力资源储备 等,给予乡村旅游建设有利的政府政策。同时,在旅游开发项目时 应享有必要的优惠倾斜,为刚刚起步的乡村旅游创造宽松的政策 环境,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3.完善的基础设施 政府在制定农村基础设施规划时,除了满足村民的一般日常 生活需要外,还要以发展的眼光充分考虑到发展旅游业的需要.

只有配备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才有能力满足游客餐饮、住宿、交 通、购物、娱乐和其他方面的需要。同时,这些基础设施应有机结 合农村的传统特色和一定的时尚设计元素.

四、乡村旅游建设具体措施 1.科学规划建设,做到全面发展 在旅游开发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与农村的其他建设项目相结 合,通过科学规划,全面整合资源,策划好旅游项目,帮助乡村旅 游平稳有序的发展。当地政府要在深入调研本地农村旅游资源后 进行科学论证,制定出符合本地农村实际的旅游发展规划。

政府 部门之间需要通力合作来为乡村旅游构建科学的政策环境,做到 全面发展.

2.打造知名品牌,推广自身的特色 乡村旅游能够让那些久居都市的旅游者远离那些喧嚣的环 境,在农村的自然环境中得到身心的放松。因为乡村旅游的亮点 与特色就是乡土气息和田园氛围,能够让旅游者体会农村湖光山 色和传统习俗文化。当地政府要将各个景点统一包装,积极宣传 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主动出击寻找客源。不断开发新的旅游资 源和具有强烈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满足旅游者需要,打造并推广 自己的旅游品牌.

3.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以期能够高水准的发展 我国的农民所接受的文化教育普遍有限,而他们的素质对乡 村旅游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在急需对乡村旅游就业人员 开展专门培训,让农民增加对游客的接待能力。对于高层次旅游 管理人才,可以向外引进或者挑选接受能力较强的人员前往专业 院校进修.

4.加强环境生态的保护,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 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基础,空气和环境如果遭 到污染破坏,也就无法吸引游客。因此我们需要对资源合理规划, 避免资源的破坏性利用,这样不但能够使得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 收的一个渠道,也可以推进农村的环境保护,达到可持续发展的 目的.

五、结语 乡村旅游建设是富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科 学的结合了旅游业尤其是乡村旅游业与新农村建设,使二者得以 和谐互动发展。虽然乡村旅游建设还在探索阶段,但它所具有很 强的发展潜力和前景是无可争议的。在乡村旅游的建设过程中, 要结合当地自身特色,在全力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依 靠科学规划的指导,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从 而促进整个社会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庆雷,马继刚,杨帆.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 及实现路径探讨[J].乡镇经济,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