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开放式教育论文

开放式教育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2-02 02:08:20

开放式教育论文

第1篇

主导型学生工作模式,以全体学生为服务的主体对象,从广大学生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到学生工作的实践中去,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生工作的终极目标,将教育、管理与服务三者完美结合在一起作为学生工作的核心价值,为学生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二、服务主导型学生工作模式的主要特点

1.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理念

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深入到服务主导型的学生工作模式中去,将传统的“管理学生”的教育理念改为“引导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为学生服务”的教育宗旨。无论是展开教学活动还是社会实践活动,都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

2.系统规范的服务内容服务主导型的学生工作模式

科学扩大了为学生服务的工作范围。同时,还特别设置了一个服务部门专项负责学生服务工作。该部门本身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广大学生谋求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方面的便利;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与学校教务处的沟通与合作,构建更加系统化的服务体系。

3.丰富多样的服务实践形式

传统的学生工作不仅形式僵化且数量单一,不能满足社会上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主导型的学生工作模式大力推动由经验教育变为科学教育、被迫灌输转变为理性传授、单一教学变为综合发展的转型进程,大力倡导学生工作的新型服务形式。同时,在进行学生工作的服务地点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创新。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上课教室,服务地点也逐渐转移到学生寝室等其他学生聚集地带。

4.训练有素的服务

工作人员服务主导型的学生工作管理人员不仅要求具备主观思想方面的高素质,也要求具备客观能力方面的高水准。一方面,工作人员必须拥有高度的革命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秉承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从本质上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谋求利益,无私奉献;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必须拥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广泛的服务学识,顺应不断深化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对服务型学生工作做出正确的战略目标与策划。

三、构建服务主导型学生工作模式的主要措施

1.加强服务主导型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首先,要设立一个专项部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价值观的整改与培育工作。优化该专项部门的人力资源配置,以实现部门内工作力量稳定性与流动性的有机统一。其次,要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由全职人员组成的学生思想道德政治培训队伍。有组织地计划并安排各个学生工作者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同时,还要善于发掘工作能力强、工作业绩好的学生工作者,对其进行重点培优,将其推荐到更高的平台以锻炼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要积极为学生工作者创造学习条件,统一规划专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工作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与职业道德修养。第三,要实行严惩分明的工作激励制度。在升职、聘任、出国深造、退休养老等各方面通过优惠政策倾斜,激励更加广大的学生工作者更加积极地进行服务性学生工作构建工作。最后,要建立健全学生工作考核机制,确保工作考评结果的科学与规范,确保工作考评程序的制度化。

2.积极开拓服务主导型学生工作的途径

鉴于学生工作的服务效率将直接决定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质量,校方从广大师生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促进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求高校加强服务平台建设。一方面,加强服务主导型平台的软件设施建设,其中主要包括学生工作的负责人安排、部门设置、体系构建及其执行策划。优化工作人员配置,把握部门设置的科学方向,建立健全服务型学生工作管理体系,制定正确的执行策划方案。另一方面,要加强服务主导型平台的硬件设施建设,其中主要包括学生工作的活动举办地点及其物质使用资源。

3.创新学生工作的服务机制

高校学生工作服务型机制的创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服务于开展学生工作的外在物质条件。要求加大资金投入,给学生提供更高水平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拓展就业渠道,为学生谋求更多的就业机会选择;推行优惠政策倾斜,给予贫户学生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的物质帮助;展开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及处理世事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服务于开展学生工作的内在修养条件。要求在全校范围内推行思想道德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四、结语

第2篇

班级的编排、课程的选择等都离不开学籍这一环节,可以说学籍管理贯穿于整个教务管理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只要学生被学校录取,学籍管理工作程序便开始启动。按照国家开放大学目前的录取方式,新生入学需要注册。学生提供相关证件,通过学校的审核才能进行注册,有了学籍才是国家开放大学的学生。进入开放大学的学生要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和专业规则的要求,进行选课注册,按所选的课程进行报考和考试,达到规定的学分和学制年限要求后才能领取毕业证书。学籍管理工作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又和其他部门紧密配合。远程教育学籍管理呈现出以下特点:(1)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真正实现了教育的信息化。网络教育实现了天网、地网、人网的合一,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体现了远程教育的特色。(2)开放教育的新模式,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使我国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互为补充、齐头并进,对树立全民学习的社会风气,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动社区建设,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3)远程教育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为不发达地区提供便利,帮助西部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好的地区解决教育落后的问题,解决了师资匮乏的问题,有利于教育公平性的实现。(4)开放教育对学生宽进严出,这是对远程教育的发展负责。学生学习时间弹性化,学籍8年有效,体现了开放教育的灵活性,这是开放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的一个重大区别。开放教育实行弹性学籍管理,学生不会因地域限制而产生学习障碍,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就近入学。建立学籍之后,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如要出国,就可申请休学,若工作岗位发生了变换也可以转专业。这些都体现了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的开放性,也体现了开放教育时刻为学生服务的理念。

二、远程开放教育学籍管理模式

按照目前国家开放大学新生入学注册管理的制度规定,凡是报考开放教育的学生都要参加入学水平测试。这个测试由省级分校组织,学生测试程序简单,经考核合格后,国家开放大学进行入学审核并注册,每届学生的学籍都要报教育部学生司备案。学生的基本信息录入国家开放大学管理系统,标志着学生基本电子学籍档案正式建成。学生建学籍后,如果因工作发生变化、家庭搬迁等原因申请转学、转专业属于学籍变动。学籍变动只有在学生自己申请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由基层教学点报到省级电大批准并报国家开放大学备案,以便日后查询。学生每学期都要进行选课,这就涉及课程注册的管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知识需求的实际情况选择课程,一般每学期不超过8门课程,这就是课程注册学习。各基层教学点把学生选课注册信息汇总后上报省级分校,省级分校汇总后上报国家开放大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课程注册是每个学期教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国家开放大学的学制目前是2.5年,学生经过2.5年的学习,成绩合格符合毕业要求的,进入毕业、学位审核阶段。各教学点将申请毕业的学生名单报到省电大进行毕业资格审核(通过电子学籍系统来完成),省电大审核后将结果上报国家开放大学进行终审,最后由国家开放大学为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并将毕业生毕业信息上传到教育部指定的学历查询网站即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以备用人单位查询。

三、对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的建议

目前开放教育的学籍管理系统运行了多年,体现了先进的管理方式,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个别化管理的模式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学生自主选课也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入学的电子注册数据是学籍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的信息以后会上传到学习网,任何信息都不能马虎,但是由于全国教学点分布广泛,操作人员疏忽在所难免,数据的不完整、数据的遗漏、学生信息的不准确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证书的颁发,更严重的是直接影响到学历证书的网上认证,会给以后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学籍制的管理者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在学籍管理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动态化管理制度,不断研究学籍管理制度的新理念,注重国外先进学籍管理理论的学习,不断探索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的新模式,改变以往新系统与旧系统并存的局面。新的学籍系统开发后,一定要经过多次模拟测试,然后在全国推广,否者会给学籍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混乱。远程教育的学籍管理不能单靠计算机软件,还要从学籍管理的制度入手,加强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学籍管理涉及学校教务等多个部门,任何信息的变动都会影响学生学籍的状况,所以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至关重要。另外,学校的学籍管理人员队伍要尽量稳定,不能经常变动,要对新入门的学籍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培训,使其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四、结语

第3篇

【关键词】开放教育 教学督导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129-02

在泱泱亘古的传统教育发展历程中,教学督导是诸多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振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随着当今科技信息的现代化发展,远程开放教育的问世及相应教学管理模式的重构,教学督导这一教育文明的积淀,相应也被赋予新的内涵,其作用也远远超出了它在传统教育中的定位,因此本文就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督导的内涵变化、作用定位及运作中注意的问题作一浅析,以保证教学督导工作运行的规范化、正常化,更好的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一、对开放教育教学督导本质内涵的认识

教学督导就是教学中的监督、指导,既是监督,更是指导。自人类社会诞生之日起,我们的先哲们在教育活动中就形成了理论丰富的教育体系。春秋战国之前,由于“学在官府”是国家唯一的教育格局,教学目标、教育水平、教育质量等诸多教育要素的衡量标准均被官府掌握,教学督导的双重功能被政府管理,合二为一。伴随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付诸实施,“学在官府”的格局彻底被打破,教育摆脱了达官贵人的束缚,走向民间,实现了教育高等贵族化向平民化的过渡,教育行政与教学实际活动的开展彻底分离,教学督导的双重功能也开始分化:关于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思想,教学目标实施与实现的监督与指导被留在政府,而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环节的落实,教学质量的提高等具体教学工作的监督与指导除部分保留在政府外,大部分则由学校来完成。

随着以计算机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的第三代远程开放教育这一新型教育形式的问世,传统教学模式、管理模式被打破,适应远程教育特点的教学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正在重建,正是由于这种变化,开放教育的教育督导已走出传统教育的教学督导的框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1.教学督导工作的开展是电大开放教育内涵建设的监督器

电大开放教育自1999年启动后,经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相应的社会效益,赢得了社会的注目,我们致力于探索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已初具雏形,办学已完成了大规模量的扩张,硬件设施的更新等任务,而走向以正确处理办学质量与办学规模的关系,充分发挥远程网络优势,合理利用教育资源与教学设施,扎实落实各个教育环节,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为基本内容的本质内涵建设。2007年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就向电大提出了走内涵发展之路的要求,也正是要求电大扬长避短,发挥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办学特长与优势,不能在校园、师资、科研力量等层面上与其冲锋,而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以己之长,避人之短,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与抗击打力,建立起有自己特点的健康、有力的内涵支撑。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发挥教学资源与教学设施的优势,认真落实每个教学环节,而这都需要通过有力的教学督导来保证,通过监督,保证教学活动开展的规范有序,环环相扣;通过指导,保证教学环节有章可循,符合教学特点与教育规律,保证教学活动不走形,教学资源应用不变样。网络优势充分发挥。因此开放教育教学督导不仅是电大内涵发展的监督器,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该监督器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2.教学督导工作的开展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器

教育发展的历史积淀就是校园文明与校园文化。自远程开放教育开展以来,有不少学者,专家在讨论远程开放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笔者认为电大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在许多内容上与传统教育大致相同,所不同的只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与内容有差别。从主体上讲,电大开放教育的受教育者是成人,我们构建的是社会化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的校园文化;从内容上讲传统教育致力于构建物质、精神、制度等层面的文化建设,开放教育还致力于网络文化与考试文化的构建。而网络文化与考试文化的构建都离不开信息网络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网络的管理,资源应用的督导,以保证健康、规范的网络环境,保证面授课堂的延伸——虚拟网络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多样化,形成虚拟网络课堂教学文明的积累,网络资源应用文明的积累,促使优质校园网络文明的形成,同样面对日益复杂的考试群体结构与形式多样的考试手段,要保证考试要求制度化、考试进程规范化、考试宣传社会化、考试结果透明化、考试主体人格化,就必须通过强有力的督查手段,保证监督与指导的落实,也正是在督查过程中,才会有效的推进考试文化这一远程教育独有的校园文化有长足的进步,从这一角度讲,教学督导就成为电大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器。

3.教学督导工作的开展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探索的辅助器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自启动时,就明确提出要探索远程条件下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在十多年的发展中,我们就是在边实践,边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相应模式框架的初步建立,其中重大的成绩之一就是将教学督导纳入模式体系之中。当开放教育进入常规化教学后,教学模式、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再充实,再丰富,再升华仍然是必要的。因此,教学督导,一方面对完成教学任务,落实教学环节实施监督与指导,更重要的是在监督与指导过程中总结升华新的远程开放教育的理论观点,充实业已形成的相应教学、管理模式,同时在督导过程中不断总结督导理论,完善督导体系构建。从理论与实践上进一步丰富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与管理模式,使其更加完备、科学,走向成熟。

第4篇

这是怎样一本颇具特色的著作呢?

这是一部“大事记”。专著汇编了著作者的讲话、论文和文学创作作品,这些文章与作品记录了著作者在广播电视大学30多年的工作经历。从《帮助学习者构建自主学习模式的思考与实践》、《抓好“一二三四五”,教学质量有保障》、《构建“一主四学、学教互动”的教学实施模式》、《随岗实践――一种有效的成人教育实践教学方式》、《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这一组先后发表的论文里,我们经历过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与评估的同仁,一定会读出那一段难忘的时光,唤起我们对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艰辛探索过程的记忆。当我们阅读《电大在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大有可为》、《电大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积极稳步推进中国开放大学建设》、《办好开放大学,实现战略转型》、《积极实施五项工程、四项计划,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等篇什的时候,一定会记起我们主动服务当地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创办开放大学的工作经历。《磨血励耘》当然不是为电大写校史,但是,我们从这些文章里面,可以读到电大3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读到电大30多年间特别是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以还10余年间所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读到电大人在这30多年中的奋斗经历与感受。因此,对于电大人来说,它就是一部学校的大事记,相信每一个在电大工作了一段时间的阅读者,都可以从《磨血励耘》里读到自己的亲身经历并体会到曾经有过而且始终珍藏着的那份温暖的回忆与特有的情感。

这是一首“抒情诗”。不是因为专著里编入了作者的诗歌等韵文作品,我们就把《磨血励耘》看作一部诗集,而是因为专著所汇编的著作者的讲话与论文显示出的极其鲜明的个性特色。著作者鲜明的个性特色在于,即使在他的工作报告或者论坛演讲里,都会始终充溢着对广播电视大学深沉的爱,对远程教育事业的一往情深,对开放大学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美好前景的无限憧憬。在题为《修德储能,积理炼识,努力做能任事、敢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管理者》的报告里,著作者说道:“大学本能地排斥庸俗与自私。大学的管理者一定要高扬理想主义旗帜,多一点敬畏与坚守。……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终身,永不懈怠。在追求理想中成就理想人生,在无私奉献中提升生命价值。”“有人说办大学就是办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就是求真的氛围、干事的氛围。管理者要通过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努力营造求真干事的氛围。真正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在题为《当一名让学生永生难忘的辅导员》的讲话里,著作者说道:“辅导员存在的意义,就是要通过自己的爱与责任,唤醒学生对社会、对他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爱与责任。做到爱自己,善待生命,成就事业;爱家庭,孝敬父母,睦亲友邻;爱人民,休戚与共,乐于奉献;爱祖国,忠贞不贰,终身报效。”这种深深的爱不是没有来由的,尽管广播电视大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许多的坎坷,遇到过并仍然面临着学校建设、招生办班、人员队伍、经费保障等诸多困难,但是党和政府一直在关心着电大,支持着电大,并且赋予电大以神圣而光荣的使命:邓小平亲自倡导并批准创办全国广播电视大学;题词“办好广播电视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心开放大学建设和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正是党和政府对广播电视大学与远程教育事业一以贯之的关心,激励着包括著作者在内的电大人群体为国家的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事业不遗余力地奋斗,永远充满着奋斗与憧憬的激情。这种激情本来就是诗的特质、诗的灵魂与诗的魅力所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磨血励耘》当作诗作来读。

当然,《磨血励耘》本质上是一本论著。它汇编的多是著作者任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期间的讲话与研究文章,其中主要记录了著作者对远程教育发展与开放大学建设基本规律的深层次思考。从编入书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探索系列文章,我们可以读到著作者探索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全过程以及凝结在著作里的作者的辛劳与智慧。由作者主持构建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丰富优质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完善便捷的网络学习环境为支撑、为学生提供引导辅导督导学习支持服务的“123”教学模式,以一体化教学设计、两种课堂结合、三级平台互动、四类教师导学、五大环节监控为内容的“12345”教学实施模式,“随岗实践、双导双控”实践教学模式,都是对远程教育教学规律比较深入的揭示,现在读来仍然可以从中获得诸多教益与启迪。编入专著里的关于远程教育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办学系统建设等内容的系列论文,记录了著作者对中国开放大学建设模式与途径的深入思考,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战略转型与开放大学建设,显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著作者在文章、演讲中提出的开放大学要坚持文化立校、勇于文化担当、形成文化自觉、致力文化引领的观点,开放大学教师要练好内功、增进学养、强化科研、用好技术、潜心施教的观点,开放大学课程资源建设要走“名师名教名资源”之路,要突出教学性、适需性的观点,等等,都反映了著作者的前瞻性思考,值得我们在建设开放大学的过程中引为借鉴。至于编入专著里的《中庸考辨》、《〈诗经〉语词三考》、《〈论语〉考释》、《文字训诂与文字俗说》、《论意合构词法》、《论简单》等论稿,本身就是学科研究专论,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一流学术机构的资深专家与著名教授的高度评价与认可,这更是难能可贵,尤其值得学科同仁共同品研。

然而,专著里关于远程开放教育规律与范式的阐述,关于中国开放大学建设模式与途径的探索等等,都是探索前期和过程的产物,不可避免地留下了那个时期的印记和某些经验的限阈。广播电视大学战略转型与中国开放大学建设正在进行中,探索正未有穷期。期待着著述者新的超越自我的探索成果。

第5篇

一、开放型阅读教学的目的

针对“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极少体现中心,平均使用力量。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明确新时期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

1、加大情感熏陶力度

强化民族情感,发展学生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开拓文学鉴赏领域

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上不能够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应该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总目标第二条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中华文化之博大,任何一种课本都只能精选极少的一部分来介绍,单靠课本去体会它,是很困难的。同样,不管是哪种文化现象,资料中的见解都是因人而异的,要让学生知道,只能拿来作为参考,拿来启发个人思维。教师本身更要知道,拿别人的见解强加于别人,在开放型的教学中是吃不香的。

3、培养人文批判精神

开放型阅读教学要努力改造“科学主义”教学念观:以博取科学知识为目的,着意构建“人文主义”理念:以自主性为目标,培养批判能力,形思想。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但是不能再“以科学为本”了,而是要“以人为本”,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又不能迷信定论,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学习,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这样,主体的人文主义气息才能体现出来。阅读教学才能血肉丰满。

4、练就语言表达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让学生感悟到语言表达技巧的优劣与语言表达效果的好坏的密切关系,从而加强训练,达到总目标第八条“文从字顺”和第九条“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的要求,造就良好的表达能力。

二、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任何事物的生存与发展都有其相适应的环境。当然,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也要有相适应的环境才行。现在的教育市场中有了这种环境了吗?有了。在哪里呢?

1、教育观念更新

教育观念普遍更新是教育奇葩(形式)竞放的基本条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批有识之士从国外带回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向国内广泛宣传。同时,教育界对国内教育现状作了深刻的设想。因此,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观念更新了,教育形式肯定丰富多彩,争奇斗艳。

2、考试形式创新

考试形式大胆创新是教育主干(内容)强劲的根本动因。繁、难、偏、僵的考试形式只能引起剧烈的应试教育活动,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活动必须在考试形式的大胆创新的前提下产生。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意识到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语言交际能力。消除僵化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实现,应用性的创造性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出现。这正是我们的教育阵容向素质方向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3、评价标准多元

评价标准多元并进是教育根系(基础)发达的必要保证。毕竟,应试教育观念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已经根深蒂固,一试定终身的经验已经深入人心。现在转向素质教育,打破原有的观念,只有素质教育这个口号是不行的,必须健全一系列公正、科学、的教学与考试评价标准,才能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长足发展。现在,经过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倡议,教学与考试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已经逐步出现。这就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理论正确与否,关键的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现在的任务就是实践。如何实践?

1、克服保守的“圈养式”的阅读教学,开创开明的“放养式”的阅读教学,努力拓展阅读教学基地。

传统的保守的阅读教学特点是“圈养式”,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学生视野狭窄。尽管有课外的语文读本,但是认真读的学生并不多。这样很难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实行“放养式”。教学要在课本和语文读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增加阅读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放养式”阅读教学法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2、克服机械的“知识型”的阅读教学,开创互动的“智能型”的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传统的阅读教学普遍注重“知识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机械的,教者设法把课文的知识系统交给学生。这才感到踏实。其实,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对象具有创造性。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方式正是为了培养创造型的人才。阅读教学必须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思辨、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真心肯定学生的活动过程,实意预言学生的成功人生。这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鉴赏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

第6篇

一、开放型阅读教学的目的

针对“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极少体现中心,平均使用力量。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明确新时期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

1. 加大情感熏陶力度

强化民族情感,发展学生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 开拓文学鉴赏领域

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上不能够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应该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总目标第二条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中华文化之博大,任何一种课本都只能精选极少的一部分来介绍,单靠课本去体会它,是很困难的。同样,不管是哪种文化现象,资料中的见解都是因人而异的,要让学生知道,只能拿来作为参考,拿来启发个人思维。教师本身更要知道,拿别人的见解强加于别人,在开放型的教学中是吃不香的。

3. 培养人文批判精神

开放型阅读教学要努力改造“科学主义”教学念观:以博取科学知识为目的,着意构建“人文主义”理念:以自主性为目标,培养批判能力,形思想。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但是不能再“以科学为本”了,而是要“以人为本”,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又不能迷信定论,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学习,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这样,主体的人文主义气息才能体现出来。阅读教学才能血肉丰满。

4. 练就语言表达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让学生感悟到语言表达技巧的优劣与语言表达效果的好坏的密切关系,从而加强训练,达到总目标第八条“文从字顺”和第九条“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的要求,造就良好的表达能力。

二、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任何事物的生存与发展都有其相适应的环境。当然,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也要有相适应的环境才行。现在的教育市场中有了这种环境了吗?有了。在哪里呢?

1. 教育观念更新

教育观念普遍更新是教育奇葩(形式)竞放的基本条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批有识之士从国外带回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向国内广泛宣传。同时,教育界对国内教育现状作了深刻的设想。因此,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观念更新了,教育形式肯定丰富多彩,争奇斗艳。

2. 考试形式创新

考试形式大胆创新是教育主干(内容)强劲的根本动因。繁、难、偏、僵的考试形式只能引起剧烈的应试教育活动,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活动必须在考试形式的大胆创新的前提下产生。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意识到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语言交际能力。消除僵化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实现,应用性的创造性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出现。这正是我们的教育阵容向素质方向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3. 评价标准多元

评价标准多元并进是教育根系(基础)发达的必要保证。毕竟,应试教育观念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已经根深蒂固,一试定终身的经验已经深入人心。现在转向素质教育,打破原有的观念,只有素质教育这个口号是不行的,必须健全一系列公正、科学、的教学与考试评价标准,才能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长足发展。现在,经过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倡议,教学与考试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已经逐步出现。这就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理论正确与否,关键的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现在的任务就是实践。如何实践?

(1)克服保守的“圈养式”的阅读教学,开创开明的“放养式”的阅读教学,努力拓展阅读教学基地。传统的保守的阅读教学特点是“圈养式”,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学生视野狭窄。尽管有课外的语文读本,但是认真读的学生并不多。这样很难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实行“放养式”。教学要在课本和语文读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增加阅读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放养式”阅读教学法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2)克服机械的“知识型”的阅读教学,开创互动的“智能型”的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传统的阅读教学普遍注重“知识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机械的,教者设法把课文的知识系统交给学生。这才感到踏实。其实,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对象具有创造性。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方式正是为了培养创造型的人才。阅读教学必须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思辨、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真心肯定学生的活动过程,实意预言学生的成功人生。这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鉴赏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

(3)克服抽象的“理论性”的阅读教学,开创具体的“实践性”的阅读教学,充分挖掘语文学习潜能。

第7篇

[关键词] 文化学派; 开放教育资源; 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钱小龙(1976―),男,江苏南通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E-mail:。

一、文化学派的战略管理理论

从本质上说,战略既不是一种精密科学,也不是一种具体的工具或技能,它反映出复杂人类认知的抽象属性,让我们能够根据自身的目的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定位。战略是伴随个体或群体解决生存的原初目标而形成的,它的存在与发展永无止境。根据明茨伯格等人的观点,从战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来看,可以从说明性视角(the Prescriptive Perspective)、描述性视角(the Describing Perspective)和结构性视角(the Configuration Perspective)来对战略加以区分。说明性视角关注战略的表达,描述性视角关注战略的制定,而结构性视角则关注战略的形成与执行。[1]同时,每一种视角都反映出不同的战略管理理念和战略表达过程,并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战略管理流派。说明性视角包括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和定位学派;描述性视角包括企业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利学派、文化学派和环境学派;结构性视角的则是结构学派。文化学派的战略管理作为描述性视角的一员,将战略形成视作一种合作的和集体思维的过程,把个体与集体整合为一个实体或整体,着眼于共同利益的追求。

文化学派的战略管理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由于日本企业在管理和运营上的成功导致了一系列以文化为基础的概念和理念相继出现,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不同的文化和观念会以各种方式对社会、行业和组织产生影响作用,进而产生不同的战略反应和决策风格。比约克曼认为战略的巨大改变必须要以文化的基本改变为基础,从而可以有效化解战略变革所面对的各种阻碍,帮助实现融合和接受新的战略。他把这种情况分为四个时期:战略转移,大多数情况下巨大改变之前就会出现组织信念体系和环境特征之间距离的加大;现行体系的解冻,组织内部变得紧张和不团结,以前毫无问题的组织信念暴露出问题,纯粹的信念体系面临崩溃;实验和调整,从前的信念体系被抛弃之后将度过一段时间的混乱期,新的战略观念的产生往往是新旧观念的混合,并且在实验中累积,依据这种观念进行战略决策,显示良好效果之后就会强化此类行动方式;稳定、正面的反馈会逐渐增加组织成员对看来有效的新信念体系的信奉。[2]文化学派的战略管理以组织文化作为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依托,将文化的特性、理念和思想融入战略管理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战略计划、模式、定位、视角和策略。文化学派的战略管理往往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信念,坚持已经建立起的战略,并作为观念植根于文化深处,与文化相关的社会过程、信仰、价值在决策制定和战略形成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文化属性

文化基本上是由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反映这些认知的人类活动和人造物品所组成,在社会过程中属集体共有,个人的文化是不存在的,有些活动是个人的,但其含义是集体的。组织文化可以被看作“富有表达力的社会组成部分”,犹如人体的有机组织一样,组织文化连接着作为骨骼的组织结构和作为肌肉的组织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代表着组织的生命力,代表着组织机体的灵魂。作为一项由高等教育组织机构主导的集体性教育变革运动,开放教育资源自诞生之日起便具备了显著的文化属性。从开放教育资源的组成要素来看,无论是静态的数字教育资源,还是动态的在线教育活动,都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显著的文化特质,还以所传播的知识信息、生活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规范等文化观念、文化信息影响受众。因此,开放教育资源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传播载体,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和文化传播意义。

首先,开放教育资源运用信息技术以数字化的形式记录着人类历史的伟大创造,展示着人类社会的丰硕成果,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集中反映。大量的开放教育资源站点和不断更新的开放教育资源内容,展现出一个种类繁多的物质世界和内涵丰富的精神文化世界,人们时时刻刻都可以快捷便利地了解社会文化的巨大进步,感受着人类不断前行的步伐。开放教育资源作为一种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产物,其展示的文化成果无论在容量、种类,还是在形式、传播方式方面都极具吸引力,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受益人群,展现出强大的文化影响力。

其次,作为一种文化行为,开放教育资源通过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教育活动,创造出教育发展的新契机,体现了人类的进取精神和创造力。开放教育资源科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与开发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通过大量实时或延时线上教育活动,结合个性化的线下教育活动,促进了教育活动的高效化和便捷性,满足了人们不断出现和变化的文化需求,成为现代社会一种重要的教育工具和路径,帮助人们实现一个又一个美好理想。

再次,从开放教育资源的形成与发展来看,无论其外在形态如何变化,但都存在共同的内在本质,即以数字载体为形式,以知识共享、思想交流、信息传播、“教书育人”为目的的文化性质。开放教育资源形式多样,有的是有声的,有的则是无声的;有的是静态的,有的则是动态的;有的表现为视频课程,有的则表现为文字课程。但所包含的文化属性却是一致的,这是开放教育资源的本质所在,归根结底开放教育资源始终还是一种文化产物。[3]

最后,开放教育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还会体现宏观意识,反映出一个国家或一所大学的教育水平、文化实力和民族精神。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态势,不仅促使学生、师资、服务、科技等方面的竞争加剧, 也带来了各种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碰撞, 这种冲突和碰撞在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组织文化的变革是大学应对各种挑战和竞争的核心,具体表现为发展战略的变革、学校能力的变革和教育质量的变革。[4]只有坚持开放教育资源的文化属性,确保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在全球教育的交流与竞争中才能脱颖而出。因此,无论从宏观上说还是从微观上讲,对社会价值的追求,也即对于整体文化效益的追求应成为开放教育资源的核心理念,如果失去了文化理想和文化追求,开放教育资源将会失去长远发展的根基,无法在国家的文化复兴和教育提升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基于文化学派的开放教育资源

发展战略特征

尽管作为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并不鼓励战略的改变,而是希望保持现有战略的持续性,最好的情况是在组织的整体战略观念之内推动立场的转换,甚至本质上文化是抵制战略改变的,在一个组织的新战略开发与实施之前,旧文化必须被完全地替代或忘却,但是文化与战略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都联系在一起。如果要充分发挥文化的积极影响作用,减少或抵消文化的负面影响作用,只是基于逻辑和机械的方法,战略的改变很难进行,只有从组织内部来仔细分析其功能构造、运行机制,以及所持的观念,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确保新组织文化的有效获得与保持,并通过在选择性立场和感知世界的固有方式之间的权衡中寻找到新文化的竞争性优势,最终才能形成既能挑战传统,又能立足前沿的发展战略。文化作为人类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无处不在,但又使人们的行为方式具有独特性的东西,这种同一性和差异性也显著地体现在文化学派的战略管理上。[5]作为一种独立的战略管理学派,文化学派秉持着一整套信念或原则,突显其战略管理的特色和倾向性。

第一,文化学派认为战略形成是基于组织成员间信念与感知共享的一种社会交互过程。当组织成员共享一种处事方式、风格和信念时,组织发展出一种一致的行为,也就是一种文化。它是很难被替代的,如果没有好的原因或急迫的需求去改变,我们将继续做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6]文化是一种战略现象,文化的改变意味着战略的改变,文化与战略以特殊的方式进行着交互,文化能够影响组织的思维与分析风格,也能够影响决策风格。开放教育资源发展战略的形成取决于参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主体成员,尤其是以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大学群体,他们将长期以来形成的相对固定的集体行为规范、处事方式和思想理念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这中间,传统的教学规范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新的学习范式、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相继涌现,如果大学文化要发挥其对教育元素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必须通过不断互动和交流来引入新鲜的血液。当传统的大学文化完成时代的变迁,重新焕发出生机时,必然会对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产生强有力的引领与促发,每一所大学所开展的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必然带上了特有的大学文化色彩,形成独立开放教育资源发展战略。否则,一旦消弭了大学文化的影响作用,代之以行政命令或经济刺激等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手段,开放教育资源是不可能真正实现持续和健康发展的。

第8篇

管理学开放式教学模式创新管理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迫切的需要。为了强化未来管理者管理素质教育,各个高等院校应该重视管理素质教育,《管理学》作为管理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也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为了提升教学质量,高效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则是适合管理学课程教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管理学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调

《管理学》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由于理论性较强,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实践中,很多老师课堂更多地采用满堂灌的形式,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有限,不愿与学生充分交流沟通,使得学生对管理知识的内化极其被动。虽然教学有一定的实践结合,但是绝大多数时间是老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则是听起来感觉很过瘾,下了课就忘干净了。教学方法的单调性,注定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大打则扣。

(二)教学内容抽象

《管理学》教材内容抽象,过于理论化,特别是国内教材,在编著的过程中,总是试图把相关的理论知识都纳入书本,根本没有考虑学习的对象。经过调查显示,8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材看的时候似乎理解了,但是结合具体问题分析就满不是那么回事了。学生刚接触这么课程的时候,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学起来又发现理解有非常大的难度,女生尤为突出。同时,一些教师教学呆板乏味,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没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三)教学对象理解能力有限

由于《管理学》课程与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者要有一定的管理实践,学习起来才有可能更容易一些。一个现实的问题是,《管理学》课程基本上都是大一的学生在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在大学之前也一直是经历应试教育过来的,缺乏实践经验,对相关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有限。这样的问题,无论在什么专业的学生学习中都存在。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把《管理学》当作思想政治一类的课程一样进行死记硬背而已,并没有真正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四)教育主体责任心欠缺

近几年来很多高校开始重视管理素质教育,把《管理学》作为一门素质教学课程在全校开展,但总体来说,高校自始至终就没有改变过管理学不受重视的状况。有的学校很重视管理实践环节的一些比赛,但是不重视管理学的理论学习,在有些高校甚至认为管理学不是一门科学,在教学科研上的投入明显不如理工科。所以在高校管理学的教师也很难安于教学,绝大多数老师都在专注自己的副业,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责任心,存在应付的嫌疑。再加上很多教师自身也是一个纯粹的理论研究者,缺乏实践经验,也很难完全胜任。

最近有国外媒体指出,中国人自己不能管好自己,虽然不中听,但是从一个层面也反映出中国人的管理水平还是有待商榷,管理素质被人质疑。所以比尔盖茨之流都认为中国的管理启蒙教育比电脑学习重要一百倍,前总理朱镕基也认为基础教育的重点中管理教育应予以十分重视。《管理学》作为一门管理素质教育基础课程,应该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如何进一步提高管理学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管理学教育理论与实践探讨的热点和难点。基于这一背景,本文以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理念为指导,针对上述困境,在《管理学》课程中探索开放式教学新模式,以提高《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二、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开放式教学

自从科恩(R. C. Cohn)1969年创建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1992年斯皮罗(Spiro)又创建了“随机通达教学”和“情景性教学”,开放式教学在教育界流行开来,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就是教师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不拘泥于传统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一种愉悦的教学情境,通过启迪学生心灵强调学习过程中能力增长和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自身整体素质发展的一种极富教育价值的教学模式。

开放式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方法,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教师的主要精力不应局限于教学内容,应该注意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动机的变化。教学的目的是共同学习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本文所涉及的管理学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提供开放的教学情境,采用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方式,以增强管理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开放式教学的特点

开放式教学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相比较,具有丰富的内涵。首先,开放式教学是以开放为主要特征。这种开放不仅是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的开放,也包括教学地点和时间的开放,以课堂为中心,向课外、家庭和社会学习延伸。其次,开放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途径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不过是课堂教学组织指导者而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有选择性地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最后,开放式教学必须不断创新。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应该有意思地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方式,创新是开放式教学的核心。

大学管理学教学的已经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学习和教学方法变得开放而多样。针对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的现实困难,开放式教学模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它要求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放学生的思维。教师通过营造开放式教学情境,不断拓展教学时空及教学评价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教师不拘泥于教材、教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样性,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开放式教学模式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实践创新

基于对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认识,下面从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六个主要方面,进行了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新的探索。

(一)合理安排教学体系

《管理学》课程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材,教学体系应该科学合理,该内容体系应该包括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培养,再到管理实践训练,最后升华管理素质,从而将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有机地融合。其次,《管理学》的教学内容、方式、时间应该是有弹性的,教师能够根据对象的不同灵活地学习内容和手段,从而保证在不同情况下都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强化大学生管理素质教育的目标。最后,《管理学》的教学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突出这些特点,《管理学》课程内容应包括四部分的内容:管理案例、基本知识、管理问题讨论、实际操作。各部分内容应该贴近现实,教师注重教学素材的收集更新,教学时灵活运用。

(二)深度改革教学方法

除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学》内容体系外,还需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度改革。由于师资力量限制、学生兴趣爱好不一,课程教学方式应多样化,以便解决师资力量有限的困难,又可以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不同学习途径。这些方法包括课堂教学、设立系列讲座、开展实践活动、推荐课外查阅文献、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等,使学生在管理知识、技能、理念、态度等方面全面提高,最终升华管理素质。

(三)不断优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设备、网络设备,实行电化教学、网络教学等,不断拓展管理学课程的新载体。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影视、录音、录像、动画等多种资源,以此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更直观、更容易接受。其次,建立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网站,以供学生自学与思考,藉此培养学生在多媒体与网络文化环境中的学习方式。最后,建立师生交流平台,如QQ群、博客等,师生共同交流和探讨管理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切实加强实践教学

管理学的实践教学环节,既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增强管理学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高校管理学教学必须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扩大“课堂空间”,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中亲历亲为,实现自我教育。首先,大学生对管理实际了解甚少,管理经验欠缺。为了弥补不足,通过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走入企业,了解实际;通过案例教学、模拟实际操作、小组练习和开放式教学等方式给学生提高管理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各类管理技能大赛,提高管理技能。其次,对于大学生来说,管理知识的内化还需要自我管理实践。为了提升大学生管理素质,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鼓励学生运用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娱乐等进行管理,把学习生活娱乐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感悟,在管理知识、理念、技能、态度等方面内化升华。

(五)开展多样化教学考核

评价能帮助教师激励学生的学习及改进教师的教学,为了突出管理素质教育的目的,《管理学》课程的学习效果评价,除了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核外,还应该强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知识、自我管理等方面能力的评估。所以,《管理学》考核不应该只是进行单一的理论知识考试,而是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估体系。考核可以从知识、技能、态度以及结果等三个层面展开。

考核的方法应该包括笔试、口试、实操测试和评议测试等四种形式。书面测试主要是知识层面的考核,测试的形式包括传统的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和专题论文等三种。口头测试主要是技能和态度层面的考核。口试是笔试考核的一个补充,主要是在每章内容结束后课堂上进行,如果时间允许,在课程结束后也可以进行一次全面测试。实践测试主要是技能和态度理念层面的考核,包括实际操作测试和情景模拟。实践测试应该贯穿《管理学》的整个学习过程。

(六)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自我意思非常强烈。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管理学课程教师,要营造更为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内外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的思想对待学生,与学生交朋友,在学习中教师既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教师不仅要重视指导学生,而且也应该注重从学生的学习中吸收养分,与学生进行平等地交流。

四、结果分析

在管理学课程的开放式教学实践的三学年后,笔者就教学效果和反馈意见,与传统式教学模式的班级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开放式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也收获颇多,基本实现了了管理学的教学目标。开放式教学模式是强化大学生管理素质教育,提升管理学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值得在管理学课程中大肆推广的教学模式。实践中,有的老师由于习惯,有的嫌麻烦不愿进行开放式教学,显然是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事实证明,开放式教学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两三次的重复教学之后,也变得越来越容易,适合长期采用。为了提升管理学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大学生管理素质,在管理学教学中应开展开放式教学。

参考文献:

[1]王金发,王国雄,何炎明,等.创建“开放式、研究性”课程教学模式[J].现代远程教育,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