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2-10-04 11:22:46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第1篇

【关键词】视频教学 市场营销学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3-0045-03

一 视频教学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市场营销学课程是经管类各专业的一门基础性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专业入门知识,也引导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状态。课程与企业实践活动紧密相关,是需要大量企业营销实践案例支撑才会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课程。由于课程教学受实践条件所限,难以展开大量营销实践活动,于是案例分析成为课程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无论是对基本理论的讲解,还是对具体营销策略的介绍,都离不开对营销案例的介绍、分析和解读,学生主要通过对各种案例的熟悉理解和掌握相关营销理论。然而,毕竟纸面上的案例比较枯燥,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比较完备的案例资料也需要较多的时间来编辑和整理,相对简单和短小的案例往往又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案例教学需要进一步完善。

视频教学以其独有的视觉冲击特性以及对营销案例生动形象的表述成为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手段中新的选择,它也为案例教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新的方向。所谓视频教学,就是针对市场营销学课程定的教学内容,适当选择一些相关的视频进行简单编辑并播放,以引出课程将要讨论或学习的内容,或者与课程的知识点紧密结合,用视频内容具体解释相关市场营销理论的含义。视频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和参与到课程教学之中,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课程教学目标,让学生活学活用市场营销学的各种理论和方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达到了实践教学的要求。视频教学既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手段,又能够丰富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内容,在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结合某些特定的教学内容会取得相较于其他教学手段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 市场营销学课程中如何进行视频教学

市场营销学课程的视频教学绝不是播放几个学生感兴趣的视频那样简单,它应该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除了要引起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更要与特定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同时还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既要举一反三,又要不偏离主题。所以,从视频内容的选择、具体教学的设计到教学实践的有效管理几个方面都要进行仔细的研究。

1.视频教学内容的选择

互联网的发达以及各种视频节目的丰富为视频教学中视频内容的选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在现实网络中与市场营销有关的视频内容非常多,这为视频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从视频节目的具体形式上来说,它既可以是内容丰富、播放时间较长的专题片或访谈节目,也可以是较短的事例或活动介绍,甚至是以秒计算的广告宣传;从视频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对应和结合上来讲,无论是营销环境的分析、企业战略的评价还是对于消费者消费行为和购买行为的研究以及对STP战略的解读和具体4P策略的制定和实施,都可以找到对应的视频资料进行视频教学活动;从视频的时效性来讲,既可以选择近期发生的热点事件或热点活动,也可选择经典的经过加工的专题类视频资料;从视频的来源上进行选择,既可以是来源于国家或省市级电视台制作的公开播放的电视节目,也可以选择企业自己制作的一些宣传视频和广告资料,还可以是通过互联网获取的公开发行或传播的相关视频资源。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视频资源,它都必须紧密结合既定的教学内容,让它们灵活地出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辅助理论教学工作的完成。

2.视频教学活动的设计

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式或教学手段,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辅助完成既定的课程知识点和课程理论的讲授,视频教学可以说是市场营销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手段的一种演进和发展,本质上还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的含义,并对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和发展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所以,针对不同的教学要求,特别是针对课程不同知识点的特点,如何选用恰当的教学内容,如何将所选视频内容有效地穿理论教学环节中都需要仔细进行教学设计。

对于视频内容在课程教学中的“设计性”问题,可以根据选用的视频在具体教学中的作用将相关教学设计分为三种类型: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第2篇

 

微视频是指30秒到20分钟的视频短片[1,2]。具有短小、及时、制作方法容易掌握等特点。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普及,给微视频制作、和观看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常被应用于微电影、记录短片、广告片段、新闻中。在教育领域,微视频也被引入到课堂中,如微课程视频(微课)[3],其是由教师将传统的一堂课分割为多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单独形成微型课堂,并由教师讲解录制成微型视频。微课的研究极大的促进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4,5]。微课强调的是完成性,视频中包含课程的导入、讲授、总结和作业布置等环节,但微课没有指出教学模式给教学的参与者。本文根据计算机专业课程特点,以微视频为载体,将课程知识贯穿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即设计一个教学模式,通过微视频将知识融入课前、课中和课后各个教学环节。该教学模式不仅教师要制作微视频,而且学生也要生成学习过程的微视频,这也是以往文献中没有提及的模式。最后讨论该模式的优势和挑战。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特点及微视频在教学中的使用现状

 

本、专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计划中,强调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开设的课程都是基于理论和实验相互配套的原则,甚至有些课程在一次课中既有理论讲解又有实践操作。因此计算机专业课程有如下特点:(1)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2)课程内容更新快、学生不易掌握。如计算机专业课程中涉及到一些操作系统的课程,由于系统的版本更新快,界面与以往的版本有很大改变,配置方式也跟以往的不同,但是教材和教学资源更新比较慢,容易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

 

(3)操作演示学生不易观察。计算机专业有些需要对设备进行配置的课程,需要教师在上课时进行设备配置的演示。如网络工程实训课程,需要对路由器交换机进行配置,配置过程设备较多,空间狭窄,学生不方便观察,因此造成学生自己练习时很难操作成功,甚至有些设备因学生失误操作而损坏。(4)以单向的传授知识方式为主。课内,很多计算机专业课程还是以讲解为主,但是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教师需要花较长时间来演示操作过程,学生很难一次记住,从而造成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同时,对于课程教学来说,教学时间有限,没有多余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

 

为了解决传统方法在授课时会出现学生不容易掌握知识、学习效率低等问题,近年来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将课程相关的教学视频应用到教学中。常用的方式有:(1)利用微课资源辅助教学。教师为了更好的讲解难点,会在课中播放一些关于知识点的微课,或指定一些含有微课的网站给学生看,但教师很少去跟踪学习效果。(2)教师通过屏幕录制软件或手机录制教学过程,生成视频,为学生课后复习提供便利。但录制的视频时间太长、文件太大,不方便网络传播和观看,所以得不到充分的利用。(3)制作一些参赛的课堂视频,大多都是用于比赛,没有给教学带来明显的促进作用。还有,现阶段引入视频到课堂教学中时,对解决课程教学所遇到的问题贡献不大。如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后只能生搬硬套,不能举一反三,学生缺少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以微视频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点和计算机专业师生对网络和移动通信平台的掌握比较好的特点,利用微视频将教学的各个环节串成一个整体。模型如图1所示。

 

(一)按教学过程的时间顺序看,模型涉及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

 

1.课前环节。教师将单元的教学任务分为多个模块,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对每个模块细分知识点,并设计必要的任务、项目或实验。教师在该阶段的工作成果就是将知识点的讲解以微视频的形式体现,并将微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在课前下载教师的微视频进行学习,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记录遇到的疑惑,也可以向教师实时求助和交流。为了降低教师对微视频的制作难度,教师可以利用屏幕录制软件或手机录制知识点的讲解过程,视频中无需像微课那样包含完整的各个教学环节,只要知识点讲解清楚即可,降低模型使用技术门槛。

 

2.课中环节。在课中教师负责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维持课堂秩序,并解答学生的疑问。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给出完成任务、实验和项目的合理方案,并录制方案实施过程的重点步骤的微视频,通过网络平台上传给教师。

 

3.课后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解决问题方案进行评价,并在网络平台中展示优秀方案的微视频。对所有解决方案中存在的共同问题进行解答和总结,并录制成为微视频,通过网络平台共享给学生。在该阶段学生可以用课前、课中和课后产生的微视频来复习本知识点。

 

(二)按师生的交流信息看,模型涉及交互式信息和微视频信息

 

1.交互式信息。对于教师来说,交互式信息是给学生发的课程要求、布置任务、解答问题的一些指令性信息,以指示学生如何更好的学习微视频里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该信息是向教师提问的一些请求信息,比如观看视频或分组讨论时,发现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向教师求助所发出的信息。

 

2.微视频信息。微视频信息是课程知识点的承载者。教师发出的微视频信息是知识的起点,通过网络平台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对微视频的学习,成为了知识接收点,同时也是知识的反弹点。知识反弹通过学生录制的解决问题的微视频来实现。来回的微视频所携带的知识量至少相等,才能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如果反馈给教师的微视频所携带的信息量比教师发出微视频所携带的信息量多,说明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微视频所携带的知识量是指解决问题的思维、理论、方法和方式。如果解决问题的思维、理论、方法和方式比原有的不一样,说明知识量提高了,进而说明学生已经思考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案,从而达到了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因此,可以用微视频所携带的信息量来衡量本文教学模式的效果。如考察某单元中所有模块教学过程,在本文教学模式中,会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有多个微视频。(三)按学习场所看,教学模式涉及到线上和线下

 

微视频在师生之间传递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也可以随时回顾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师生在课前、课后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而在课中可以在教室面对面的交流。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提供强大的支持。

 

三、以微视频为载体的教学模型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可行性分析

 

1.模型涉及的教师和学生可行性。计算机专业师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常使用计算机,因此对信息技术比较熟悉,比较容易掌握模型中涉及的网络平台和微视频录制技术。

 

2.模型涉及的技术可行性。网络平台是通过建立本门课的QQ群来实现,师生的交流和微视频的传递都是通过QQ群进行。制作微视频是利用屏幕录制软件实现的,如camtasia studio软件,师生可以简单生成微视频。如果需要录制的操作步骤、教学过程不在计算机上,如设备的配置,这时可以通过手机录制,生成微视频。因此教学模型不涉及到专业课程网站建设,也不需要专业的摄像机录像,这就降低的技术难度,计算机专业的师生很容易掌握。

 

四、以微视频为载体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和挑战

 

(一)以微视频为载体的教学模式的优势

 

1.拓宽了学习时间和空间,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或者各种移动终端来进行课前和课后的教学视频学习,无疑拓宽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课前、课后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有选择性地、反复地观看教学视频,这样利于学生满足学习需求,同时把重点和难点放到课堂上,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和学习效率。

 

2.形成生成性资源,丰富教学案例资源。学生把在课堂对知识的认知过程、操作演示以及程序编制过程摄制成视频,而教师对这些生成性视频进行收集、利用、整合,可以形成该门课的教学案例资源包。教师可以对这些教学案例资源包进行分类,对于常犯的错误示范视频案例,充分利用其作为新生的错误案例的演示,对于好的演示视频,也可以直接作为课前的学习资源供学生进行学习,这样极大地丰富了课堂资源。

 

3.加深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微视频的时间短,比起枯燥的长时间的文字阅读和讲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容易集中;同时课前利用视频先对课程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课前对知识进行内化;教师课中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讨论并录制视频,这个的过程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建构;课后观看总结视频,可以便于学生形成长时记忆,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二)以微视频为载体的教学模式的挑战

 

1.对教师的挑战。由于教师要摄制、编辑视频,所以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而且还需要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对微视频进行录制和编辑,这对教学和科研任务比较重的高校教师来说,实现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教师还应具备新的教学观以及课堂的组织管理能力,把教学的过程从“以教师教为主变为学生自主,教师主导”的学习模式,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再学习以及更新观念。

 

2.对学生的挑战。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已经习惯于教师教,然后做练习的方式,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于学生来说,以往的教学模式占用了课后的学习时间,因此还要考虑建立学习的监督机制以及在任务以及视频的设计上如何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便更好的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第3篇

关键词 职前教师;视频案例;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2-0058-02

Philosophy and Strategy of Creating Video Cases for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WENG Fany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service teachers, a mini-

ature and multimedia video cases were proposed. And a teaching capacity-oriented resource and the platform for a diversified training of teaching ability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proposed video cases.

Key words pre-service teacher; video case; teaching resource

1 引言

当前国内外职前教师教育培养面临的困境是,如何弥补职前教师实践教学经验缺乏的短板,协助职前教师顺利进入中小学教学现场进行有效教学?现有的职前教师教育模式,仍停留在以理论讲授为主导的方式,缺失对其实际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再者,学校去情境化训练的微格教学也仅培养学生对教学技能的机械掌握。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是一种复杂而不规则的非良构领域,它的培养需提供面对“真实情境”的“思考决策”的学习历程。案例因其可以记录真实情况的特点,于20世纪20年代就被引入教师教育领域,随着数字视频技术的发展,已经从早期的文本形式发展到视频案例形式。

2 视频案例的概念

案例及案例教学起源于187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案例教学法,之后广泛应用于法律教育、医学教育以及企业管理教育等领域[1]。案例教学在专业人员教育的显著教学成效,使得案例及案例教学法在教师教育领域中也成为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基于数字视频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案例及案例教学也突破了原来的文本案例以及录像带视频资源的局限,在技术支持下,可以形成适应各种学习对象的视频案例资源。

视频案例可以包含一整节优质课程的视频资源,也可以包含一整节问题课程的视频资源;可以是几十分钟的完整课程视频资源,也可以是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师范技能示范视频资源。而且一个视频案例不仅仅是课程教学的录像,除了影片外,它还可以包含其他媒体方式呈现的相关资源,如文字或是视频呈现的分析结果等相关信息[2]。

3 基于视频案例的职前教师教育资源建设理念

职前教师由于没有教学实践性知识的储备,观看完整课时的课堂教学视频,常只是将视频作为“影片”进行鉴赏,而非在已有形成的专业知识结构基础上挖掘知识要点,进行深度思考、积极讨论。有学者以面向师范生开设的一门案例教育课程为载体,开展了持续4年的案例教学法的行动研究,结果表明,案例教学并不必然受到学生的欢迎,其中缘由是现有的学生对“确定性思维”的习惯[3],对案例教学生成的“不确定思维”,学生难以接受;此外,学生缺乏知识储备,尤其是实践性知识,致使无法深入参与到讨论之中。

但这并不否定案例教学在职前教师教育中进行有效的应用。案例教学应用的成功,远不是人们想得那么简单。它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是否恰当有效,还取决于案例资源是否与学习者相适应。为此,基于职前教师的特点,创建与其适应的案例资源,为基于职前教师的视频案例教学引入提供可能。

视频案例资源的微型化 视频案例播放的任一时刻,学习者必须要关注和思考到多个方面,比如教师的动作、板书、语音、互动、讲解内容等。职前教师由于对教学过程的有限认识,往往无法有效地把握整个教学过程,顾此失彼,难以掌握重点,导致不断重复播放。为了便于职前教师有系统、有针对性地学习每项教学能力,将课程教学过程进行剪辑,使得案例微型化。

微型案例是相对于复杂案例的概念,通常只包含单个问题、内容短小但结构完整,提供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学习。微型案例主题突出、内容精悍、资源多样,更加符合职前教师的特点和学习需求[4]。

视频案例资源的多媒体化 职前教师习得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理论较多停留在简单概念的认知上。视频片段呈现的某个教学行为或者教学过程所包含的复杂知识,以及案例教学所生成的“不确定思维”,可能致使学生难以适应。为了引导学生逐步适应视频案例教学,将提供除了教学视频剪辑外,与视频案例问题解决密切相关的知识信息,包括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等。

为此,在资源设计上,视频案例资源不仅局限于视频录像单一媒体,它还扩展到包括各类视频、音频、文本等多种媒体呈F的信息,提供一种技术支持下的资源和环境。除了视频剪辑之外,提供案例提示与内容简介、教学设计与语言脚本、教育心理学知识、相关同类视频链接、评价交流平台等。但上述提供的信息和素材并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通过一种合理的设计,形成适应职前教师学习的超媒体的界面资源。

4 基于视频案例资源的职前教师教育资源建设的策略

视频案例资源是否恰当有效是视频案例教学在职前教师教育中能否成功实施的首要条件。基于职前教师的特点及视频案例建设的理念,提出以教学能力培养为导向,对视频资源进行剪辑,使之成为结构完整、主题突出的微型视频案例。在此基础上,提供案例相关多种媒体形式的信息,并创建网络交流平台,从而构建一种技术支持下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环境。

以教学能力为导向,架构微型视频案例资源 完整课时的教学过程包括一系列的教学能力。为了便于职前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比较各项教学能力,主要参照教学能力分类对教学过程进行数字化切割,形成以教学能力为导向的微型视频案例。

以教学能力为单位建设的视频案例资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首先,以教学能力为导向建设的视频案例资源库,主题突出、目标明确、内容明确,对于职前教师示范性教学能力的模仿、学习一目了然,错误性教学能力的展示、注意也一清二楚。

其次,以教学能力为单位建设的视频案例资源,课例长度短小,满足师生不受时间和设备的限制,随时点击并反复点播。

以视频案例为载体,创建多元化教学环境 案例学习既是个体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围绕案例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合作探究的过程。创建一种技术支持下的集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多元化的资源平台,不仅为职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提供内容丰富的超媒体界面的资源,也为教学能力的培养提供虚拟的学习环境。

课堂案例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视频案例为资源,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堂教学过程。网络案例学习则是“线上”学习方式,它不受制于课堂案例学习的局限,满足个体对视频观看的不同需要。职前教师可以通过登录视频案例资源平台,开展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同时,视频案例资源平台也是一种环境,它提供评价交流平台,学习者可以就教学片断或者问题,与教师、其他学习者进行无障碍交流,获取不同维度的解决方法,从而强化职前教师对真实课堂教学情境的认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5 结束语

影响职前教师教育的因素很多,既有师范类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的困难,但是更多来自于缺乏适合职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资源和环境。视频案例能够提供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让职前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学习课堂诊断―决策能力,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基于职前教师的特性,视频案例资源的建设必须突破传统整课的课堂录像方式,实现以教学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微型视频案例资源,并充分发挥W络媒介作用,构建一种技术支持下的集课堂案例学习和网络案例学习混合的教学能力培养的资源平台,从而最大限度地适应职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协助职前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岗位。■

参考文献

[1]翁凡亚.基于视频案例的职前教师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应用[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8.

[2]翁凡亚.基于视频案例的职前教师教育资源设计与应用模式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08(3):104-108.

[3]夏正江.案例教学法在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一项持续四年的行动研究报告[J].全球教育展望,2013(7):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第4篇

[关键词]微课;技工院校;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1前言

微课属于新时期新型教学模式,其教学基本载体即短时间的教学视频,微课包含教学内容或者单个课程知识,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深层次融合,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同传统教师讲解,学生单方面接受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教学具有主体性、碎片性、微型性等诸多特征。

2微课背景下的技工院校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在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划分教学内容,分别针对每个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设计短小的教学视频,同时,教师通过有关教学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建设微课教学资源平台,有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实现个性化教学。本次研究以基础会计“试算平衡”为案例,分析微课的设计方案。2.1课前学习“试算平衡”属于基础会计教学的主要知识,教师应当在明确教学方向,全面分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及其当前认知水平,合理化划分教学知识,并设计具备针对性的微课教学视频。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教学平台,提前了解本节课程主要内容,即在一定时间内,检验经济业务记录准确性的检测方案,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平台分享个人不同的见解,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沟通与交流[1]。2.2课件制作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文字、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教师应当尽可能自行设计,以此保障课件制作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为了有效衔接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师可以从网络上筛选内容丰富的素材资源,以此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在制作“试算平衡”一课的微课时,课件图片应当尽量在学生实践基地拍摄,全面发挥校园教学资源的优势,需要明确的是,在课件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的知识一致时,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更容易理解。2.3微课制作原则(1)聚焦。凸显“试算平衡”的重点及其难点,以此才能保障教师在讲解之后,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2)简要。微视频的制作一般控制在15min以内,以此才能保障学生在学习微视频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精力。(3)清晰。微视频内容应当集中,学术用语应当标准,表达应当清晰,以此才有助于学生的吸收。(4)创新。教师应当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不断创新自身微课设计方法,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教学设计的丰富化。2.4微课制作过程教师应当在明确教学主旨的情况下,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素材的完美结合,制作图文并茂、动静交替的微视频,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1)片头。片头应当凸显教学主题,教师可以播放轻音乐,并作一简单讲解。(2)教学内容。在微视频设计过程中,例如“试算平衡”一课,可以将学生的零花钱作为视频背景,为学生展现试算平衡图,在表现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应当循序渐进简化平衡图,通过图片简明扼要的凸显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及其期末余额,这一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教学重点。同时,由于该微视频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会计基础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3)教学结构。从“平衡”这视角,运用提问、启发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思考,然后逐步提出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及其负债之间的关系式,同时明确借贷记账的基本原则,以此在视频学习中即可得出试算平衡的几个公式。这一方式能够使教学结构更加紧凑,同时在循序渐进中得到教学公式,更易于学生的接受。在微视频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应当为每一帧动画配置简明的语言,为学生提炼重点,使其在看视频的过程中,深入主旨[2]。(4)教学总结。教学总结这一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不可忽视,有效的微课教学模式不仅需要优质的导入,同时也需要归纳式总结升华教学主旨。就“试算平衡”来说,片尾总结部分,教师可以设置有趣的画面作为背景,然后归纳几个重点公式,为学生创造回顾性思考的机会,使其形成深刻的印象。2.5微课制作后期在微课设计完毕之后,针对微视频进行后期剪辑具有一定价值,能够保障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顺利过渡,提升结构的系统性。教师可以积极学习视频剪辑软件的运用方式,掌握插入对话、插入说明、插入音乐、添加配音等技能,在剪辑结束后使其形成15min左右的短视频,并将其上传至学生学习平台,以便于学生课后的巩固。

3微课背景下的技工院校基础会计教学体会

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自身的引导地位极其学生的中心地位,只有教师时刻了解学生学生程度才能保障微课教师作用的良好发挥,才有助于针对性的设计微视频,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在学习微视频的过程中已完成了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本次基础会计的“试算平衡”一课时微课设计过程中得到以下经验:(1)微课并未教学的全部,微视频仅作为辅助教学资源,所以教师子啊设计微课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一定原则,在明确教学主题的情况下,将微视频作为教学导入及其反馈工具,保障微视频的层次性、趣味性,同时也应当设置总结部分,使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环节明确教学重点及其自身学习目标。(2)微课主题不仅要凸显教学内容,同时也要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相吻合,保障教学素材的代表性及其完整性,以此才符合新课标教学要求。(3)教师应当保障自身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提前准备教案,同时提供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视,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化调整教学方案。(4)保障教学资源的全面性,微课虽然包含了丰富的教学知识,但由于放映速度较快,难以使学生形成深刻记忆,所以教师也应当通过教案、作业、教师评价等形式辅助教学。教师也应当注重教学平台的建设,鼓励学生课后积极下载学习,并要求学生之间强化合作,逐步实现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从根本上改善教学质量[3]。

4结语

现阶段,微课教学已经逐步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教师应当意识到其处于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并适当加以创新运用,尤其是在技工院校中,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及其学习兴趣均不高,教师积极运用微课教学模式,全面发挥其优势,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国春.技工院校基础会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市场,2015(40):396-397.

[2]王雪梅,陈丽.浅议微课在高职院校会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9):281-282.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第5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数码产品普及到个人与家庭,且网络媒体日渐成为主流,社会各阶层对视频、音频等媒体编辑处理的技能型人才需求也将持续增长。《视频合成处理》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本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计算机在多媒体中的视频、音频的基础知识及编辑、处理、开发以及其应用。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对计算机多媒体音频、视频的认识和应用方面具备一定的知识,同时获得必要的影视编辑处理技能。

由于新知识的不断增加、教学时间的相对减少,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视频合成处理》课程教学中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实行新的教学模式,保证课程教学的合理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充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这样不仅解决了连贯性问题、理论过于抽象枯燥问题、理论的盲目性问题,而且能将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

一、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理念是以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校企共建为途径,按照“职业岗位岗位能力需求设计教学项目”的项目导向式的运行机制来组织教学。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理念。通过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在教学内容选取上,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手段,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与成绩评价方法的创新,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对影视编辑处理的岗位群进行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及学生以后的职业技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确定课程内容,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在教学内容编排上,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高职学生学习惰性,在授课内容的组织上摒弃传统的以学科理论体系为主线的章节安排方式,改而按照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根据实际的工作过程来讲解知识和教授相关技能的训练。在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音频、视频基本剪辑技术使用,音频、视频转场、特效等技术综合影视编辑能力。

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的关系

三、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影视编辑处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借助各种媒体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一)课程内容项目化,知识点任务化,循序渐进。在具体的授课中,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进行课程实施。把课程内容设计为9个项目、32个任务,部分项目来源于企业真实案例。项目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将课程难点分解到各个不同的任务中,克服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每个项目间的知识层层递进,相互关联,前面的项目是后面项目的基础,后面的项目又加强了前面项目的知识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课程内容。

(二)精心准备综合运用案例,从宏观上进行教学设计。按照《视频合成处理》课程教学内容,在不同学习阶段精心准备各种典型企业案例,增强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及岗位能力,构建课程的宏观教学设计。

(三)微观教学采用“六步教学法”,将“教、学、练、做、评、赛”融为一体。教学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课堂上可以采用“六阶段教学法”。

第1步:任务引入,提出问题。通过案例演示,提出问题,讲解任务应用背景,给学生一个切入点,建立直观认识。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接受学习任务,按照教学目标自主学习。

第2步:案例分析,解决问题。对案例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操作技能。具体实施的过程是将案例分解为若干个可行的任务,然后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逐步完成案例的制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3步:任务模仿,回收讲评。学生按照学习任务示范(案例)要求模仿案例练习,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教师回收学生案例进行点评,讲解存在问题。

第4步:归纳总结,举一反三、拓展提高。任务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每次项目(任务)结束后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第5步:学以致用、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互评。案例源于实际,最终要应用于实际。为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按照教学内容,教师命题、学生创作;或学生自主创意设计制作。通过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互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设计作品的整体观念。

第6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工学结合。利用网络资源、各级社会赛事和校园文化建设多途径实践工学结合,实现以赛检验教学成效、促进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课程技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最终实现“教、学、练、做、评、赛”一体化。

依据高职教育的培养宗旨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改革,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法,构建了以项目案例为主线,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切入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内容的全新教学整体设计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练、做、评、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视频合成处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深刻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主体性、实践性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用项目任务来驱动学生思维,调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的技能较扎实,能够符合企业岗位的需求。运用本课程学习的音频视频编辑处理知识,参加校级、省市部级别竞赛,为学生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组织这种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

参考文献: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第6篇

1 案例教学的新挑战

1.1 案例挑选难度大是案例教学面对的首要问题

目前工商管理案例的数量巨大,但是对于教师来说选择一个恰当的案例仍然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通常来说一个合适的工商管理教学案例需要具备如下几个标准:第一是观点的正确性,第二是教学内容的相符性,第三是容易理解便于操作性,第四是信息含量的丰富性,第五是要有一定的时效性,第六是要符合情境的文化性,第七是要具有较强的拓展性。

这七个标准同时具备往往是比较困难的。一般来说,工商管理案例在撰写时经过作者的认真考察和仔细论证,其观点的比较容易自圆其说,但也不乏有相反观点的存在,因此教师需要进行认真辨别。尤其是许多管理决策受到个人决策风格的影响,因此其正确性有可能受到一定的质疑。当然,教师在案例选择适合要挑选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案例进行讲解,但是有时候该案例只是部分传递了某一知识理念,或者还阐释了非相关的问题,这就不能很好的实现教学目的。而操作过程中的案例阅读是存在较大的不足,受到阅读人阅读速度理解能力等多方面的限制,且占用较多时间并具有很少的交互性。更重要的是,许多案例时效性较差,从撰写到进入案例库再到课堂的过程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来说往往是过长的,因此导致教师运用的案例较为陈旧甚至是在讲解一个已经错过阶段的市场环境。此外,国外案例又往往缺乏中国文化情境的适应性,从而导致大量国外案例无法被使用。当然,如果教师精心筛选并且恰当运用,一个良好的案例可以有良好的拓展性,但是这也取决于具体案例的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1.2 文本案例的阅读障碍是案例教学实施的主要瓶颈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们都深刻的感受到案例教学相比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更加开放和互动,因此案例教学仍将是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方式。但是在教学方式的实施过程中,大家普遍感受到传统的文本案例教学存在较大的操作障碍。因为现有的文本案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陈述较多,作者为了传递足够的信息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就会用大量篇幅进行介绍,而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留给学生大量时间阅读相关资料。这一阅读过程往往是单向进行的无互动的环节,且对要点的理解因人而异。这一瓶颈制约着案例教学的效果,使得不少学生因此得不到良好的启发,成为推广案例教学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3 教学内容的扩展性差是案例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症结

除了文本阅读障碍以外,传统的案例教学往往致力于具体知识模块的讲解,又受制于篇幅的限制,因此案例的撰写往往以精准为目的,从而损失了许多有价值的案例背景和重要思想。但笔者认为与系统讲授相比,案例教学以具体情境见长,教师采用案例教学往往放弃的是一种系统全面的知识传授转而通过小切口体现大问题。因此,案例教学的现有资料应当仅仅作为引子,为学生们引出问题,而真正解决问题的思路及资料的收集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探索,最终在自主性学习中形成对对相关行业或职业等的综合思考。在中国这个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案例尤其是注重时效性,通过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把握最新的行业发展状态和经营管理理念,充实案例背景信息才能的进步。

2 视频案例教学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2.1 视频案例教学的优越性

视频案例教学作为案例教学的一种方式,与传统的文本案例教学相对应,是指通过播放视频资料,把具体案例的大量信息生动全面的传递给学生,为其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综合、多元的素材。视频案例近几年开始运用于案例教学,主要是在医学教育、教师教育、法学教育等方面有了尝试,但在工商管理领域只有少数几位学者(赵曙明[1];刘得格[2])提出了视频案例的应用价值。相比文本案例,视频案例具有如下几个优越性:

1)视听化信息极大提高了信息摄取效率。与文本案例相比,视听案例有利于促进观众同时从视觉和语言上进行双重编码[3],从而更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并且记忆更加深刻,这样便于后期的案例分析,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2)及时的资讯确保学生获取案例的最新进展。视频案例来源广泛,教师可以从最新播出的视频节目中挑选合适的内容形成案例教学素材,结合最新的发展态势进行讲解,从而极大促进了新鲜案例进课堂。

3)丰富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案例的大背景。视频案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经过媒体工作者的精心加工而形成的案例往往很具代表性,有时还配有专家点评,还经常能够挖掘到很多不为人知的一手资料。

4)自主播放有益于师生互动增进案例沟通。视频案例与文本案例相比,教师播放案例时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对于重点内容,教师可以通过重复播放、文本再现等方式,进行信息的强调,也可进行背景讲解,解答学生们的疑问,便于学生理解消化。

2.2 视频案例教学的可行性

2.2.1 视频素材数量多,质量高,易搜寻

近年来,随着媒体制作水平的提高和互联网的普及,视频资料数量大增,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媒体工作者充分利用其工作优势,深入社会生活一线,挖掘并制作了大量具有充分时效性和深刻意义的视频作品。尤其是工商管理类的视频节目,作为全社会瞩目的社会生活领域,产生了不少精彩的视频作品。例如“中国经营者”、“与卓越同行”、“经济半小时”、“第一声音”、“财经郎眼”、“赢在中国”、“职来职往”等,追踪社会经济管理形势,邀请知名企业家或学者进行分析点评,结合具体的行业、企业管理实际进行深入的报道,具有较高的品质。而且,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这些视频资料很容易被搜寻和下载,教师通过软件进行编辑后就可以供教学使用了。

2.2.2 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互联网接入便捷

近年来,高校的教学设备日益完善,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程度高,教师可以顺利的播放视频案例,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互动式的教学。同时,而为了便于案例教学的推进,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视频案例获得相关信息,还鼓励学生们从互联网上查询更多信息,从而实现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而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的广泛覆盖已经使得上网查询变成的可能,也方便了教师进行相关网络链接的直接操作,从而极大的提高的案例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2.2.3 已有案例教学经验,综合素养积累

经过多年的案例教学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具有案例教学的经验。他们在案例的挑选、撰写、教学组织方面已经形成了具有交互特色的教学风格,再利用视频案例的优势进行教学可以事半功倍。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挖掘案例的便利性上,媒体工作者具有高校教师所不具备的优良条件,从而能够采访到知名的企业家和学者,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和会议,从而制作出较以往的文本案例更鲜活更深刻的佳作。当然,这些视频的制作目的不是专门针对案例教学的,因此可能在相应知识点的分析方面与教科书的知识体系不完全一致,此时教师的案例教学经验起到关键的作用,也能够更充分的挖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积累,更好的引导学生实现更加丰富的学习和探索。

3 视频案例在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3.1 视频案例的搜集

虽然目前工商管理类的视频案例的素材日益增加,但是还没有专门制作的视频案例供教师使用,因此教师们需要及时关注各类财经类节目进行自主选择。具体来说,首先可以根据每个栏目主要关注的领域或者节目的风格来进行初步筛选,有些栏目关注行业动态,有些节目更加关注创业企业,有的栏目可以采访到知名企业的高管,这些特色成为案例搜集的重要线索,教师可以按时追踪某几个重点栏目的节目从而发现新鲜有价值的素材。其次,要及时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通过关键词搜索获取热点问题的相关视频。再次,有些财经类网站还会有专门的视频新闻和专访,这些视频不一定能够用搜索引擎找到,因此教师可以到此类网站上找寻素材。最后,教师们之间的交流、同行业论坛的信息也是教师获取视频素材的重要来源。

3.2 视频案例的问题设计

当教师找到较为满意的视频资料后,就要针对素材提炼案例问题。这一部分工作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每位老师会在视频素材中挑选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问题,确定问题的大思路,然后再根据研究的需要细化研究问题,给出学生相应的研究线索,从而启发学生们进行深入思考。

很多时候,对于同一个案例来说,由于教师所授课程的内容不同,可能会被设计成不同的案例问题,而教师最好能够结合案例的其他要点对学生们进行简单阐述,从而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因为客观上来说我们的教学目的不局限于教会学生们某一门课程或者某一个知识点,而更在于帮助学生们在具体情境中提升综合能力的,因此视频案例难免会有知识上的融合,这应当被看作为视频案例的优点,被教师们充分的肯定和运用。

3.3 视频案例的编辑

由于现有的视频素材多不是专门为教学而设计的,或者其教学思路与教师有差异,因此有不少内容可能与案例教学目的无关,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进行视频的删减、拼接等编辑工作。常用的软件如会声会影、Purchase Requisition等就可以实现常用的视频编辑功能,从而为学生们展示更加连贯丰富的视频内容。有时候为了简便起见,教师还可以通过将现有视频的主要内容通过“场记”方式记录主要内容的时间起止点,从而实现视频的直接使用。

3.4 研究性学习在视频案例中的应用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第7篇

视频案例是用计算机及超媒体编辑系统,整合课堂教学视频片段及各种相关的教学素材,把大量的、多样性的数据采用可变的、非线性的、快速提取的方式链接,从而为案例教学及研究提供复杂的、多元表现的环境。内容大致包括背景介绍、课堂片段、课后反思、专案访谈、同行点评、学生反馈等,视频案例的载体为光盘或网络。我们学校开展视频案例校本教研走过了“看自己的一堂课视频教学研究”——“走班制视频教学研究”——“特色教学视频案例研究”三个历程。

听自己的一堂课视频教学研究——这是我校开展视频案例教学研究的初期开展的普及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其目的就是让全体教师们人人掌握视频案例教学研究技术,激发教师运用视频案例进行教学研究。这一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六步:

第一步,出课教师设计教学案:按照教师自我发展计划,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二步,听课录像:教师出课,本教研组人员参与听课并进行课堂教学录像。

第三步,自我诊断:教师自己观看课堂教学视频,进行自我分析,根据教学目标找出成功之处和有待改进的地方,提出自己的困惑,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步,小组评议: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评课活动,小组成员进一步观看录像资料,大家共同分析视频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假使我来教,该如何”展开同事片段点评和领导片段点评。通过大家相互交流、沟通,集思广益,酝酿在这一课题教学中应用该教学技能的最佳方案,为以后课堂教学的改进做好准备。

第五步,学生访谈:征求学生对上课的感受与建议。

第六步,制作视频案例:刻录光盘或发送网上,全校展示,成果共享。

新颖的校本教研大大激发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我校教师人人学会了课堂摄像,人人学会了课堂诊断分析,人人学会了进行网上视频案例教学资料交流,一个活动流程结束,教师们反响很好,收效很大。

走班制视频教学研究——在听自己的一堂课视频案例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运用比较教育理念,结合实际继续开展了“走班制”视频案例校本研究活动。基本流程是:

第一步,教师第一次课堂展示:每个教师按照出课计划展示自己的课堂教学,本教研组教师参与听课,全程录像。

第二步,修改教学方案:根据听课和录像回放,老师们参与评课后,该教师调整教学思路修改教案。

第三步,第二次视频教学录像研究:教师到同年级不同班级继续授课,全体小组人员参与听课,听课后观看录像进行评议。

第四步,对比整理:教师在听取了本教研组人员的两次听课评议后,自己观看前后两次的录像,填写课堂教学流程粗放观察及分析表,写好教学反思,并将上课录像和教学对比反思整理在校园网上,供大家学习交流。

全校教师人人参与了走班制教研活动,人人观看分析了自己的两节教学录像,从观察到分析,从比较到提高,可以说,老师们切身感受到了自己的问题和提高,也切实认识到这种校本教研活动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很有效。

特色教学视频案例研究——每一个老师在教学中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自己成功的做法;每一个教学发展阶段,都有我们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为了引领教师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特色,为了引导教师做好教学问题的专项研究,我们推出了微格化视频教学研究。这一校本教研活动的基本流程是:

第一步,制定观察计划:教师在征求多方建议的基础上,确立观察计划,设计微格观察表。

第二步,同行观摩: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特色,听课人员按照微格观察计划,评价出课人员的落实情况。

第三步,交流评议:出课人员解说自己的设计思路,听课人员畅谈自己听课的感受。

二、开展视频案例校本教研带来的变化

变化之一:视频案例教学真实直观地反映了教师的专业实践状态,为教师专业发展找到了一个基点和出发点,引领教师反思原有教育观念和行为,并在同事人员的帮助下,获取更多的新理念和教学实践选择方案,促使教师在未来的实践中做出深度选择,专业发展活动的针对性更强,加快了名师培养步伐。

变化之二:利用视频案例教学研究形式新颖,研究专题明确,针对性强,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老师们通过视频便于分析,便于确立正确的研究方向,少走弯路,还能够积累视频研究资料,为课题总结升华奠定基础。同时,老师们还能把在这方面学到的技能迁移到班级管理、节目排练等活动中去,提高了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第8篇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慕课;翻转课程;教学实践

文章编号:1672-5913(2017)05-0056-05

中图分类号:G642

1 背 景

慕课(MOOCs),也就是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的英文缩写,是近两年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备受国内外教育界的关注。随着宽带网络、智能手机和移动技术的迅速普及,慕课的受众非常广泛。更多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以及已经参加工作者的学习者通过慕课等在线资源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1]。

在慕课的课程中计算机类课程是比较受欢迎的,其中Java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Java语言是应用最广泛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可用于桌面应用开发、企业应用开发、手机应用开发,具有跨平台的特点,有其广阔的实用性。据IEEE的统计,2014年最热的程序设计语言就是Java,开设Java程序设计的慕课显得很迫切。2015年上半年,在北京大学慕课组的支持和组长李晓明教授的指导下,笔者在Coursera上开设了Java程序程序课程。

2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Java程序设计课程是使用Java语言进行应用程序设计的课程,课程的主要目标有:①掌握Java语言的语法,较为深入地理解Java语言机制,掌握Java语言面向对象的特点;②掌握Java中基本的API,掌握在集合、线程、输入输出、图形用户界面、网络等方面的应用;③能够编写有一定规模的应用程序,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会使用重构、设计模式、单元测试、日志、质量管理工具提高代码质量。学过计算机基础、计算概论或C语言是选修该课程的前提条件。

基于该教学目标,笔者梳理了Java的教学内容,考虑到慕课教学的进度及短视频的需要,将课程内容分布到12周当中,每一周约有10个10分钟左右的视频。

教学的进度安排如下:

第1周 Java语言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第2周 简单的Java程序;

第3周 数据运算、流控制和数组;

第4周 类、包和接口;

第5周 深入理解Java语言;

第6周 异常处理;

第7周 工具类及常用算法;

第8周 Java的多线程;

第9周 流、文件及基于文本的应用;

第10周 图形用户界面;

第11周 网络、多媒体和数据库编程;

第12周 如何提高代码质量。

本课程在内容设计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将软件开发实践中的重构、设计模式、合作编程引入该课程。

3 慕课教学设计的几个重要因素

慕课的建设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包括教师、助教、视频制作人员、课程支持人员、平台维护人员等。这里主要介绍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因素如视频短片、案例材料、测验、作业、讨论区、考试等。

1)视频短片。

视频短片是慕课最重要的教学材料。制作教学视频的方式有很多,如课堂录像式、外景录制式、纸笔书写式、录屏式等[2]。本课程由于PPT教学内容的讲解、编程软件的操作、程序的设计与执行过程都在计算机上进行,因此采用录屏式。具体制作过程使用Camtasia等软件进行录屏,后期使用Camtasia的绘图和标注工具进行标注,最后使用Premiere等软件进行视频的编辑处理。

视频短片的长度在6~15分钟之间。从教育心理学上讲,一般人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一般认为20分钟是学习者保持注意力的上限。本课程通过划分知识点,最终录制了120段视频短片,短片的长度在6~15分钟之间。

视频短片按教学进度进行录制并上传到Coursera慕课平台,考虑到不同地区学习者的需要,制作视频时为视频添加了字幕。

2)案例材料。

与一般的课程不同,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是基于案例驱动的。课程所用的案例不仅是讲解过程的示例,还可供学习者用于练习。学习者可以在示例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还可以编写自己的程序。因此,案例材料在课程O计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课程中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难度适中、繁简适度,能很好地表明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要生动有趣,尽量与现实应用关联。例如,在讲解文件和输入输出流的知识时,会讲解一个实际的应用示例“背单词”。在这个示例中,用到了文件读写、字符串处理、线程与界面显示,难度不大又很有趣,学习者容易在其基础上进行扩展。

与每一个教学视频相关的案例和视频一起打包到慕课平台,以方便学习者下载,相关的PPT内容、补充材料也作为视频的附件放到慕课平台上。

3)测验与作业。

慕课是一种在线学习过程,测验与作业是保证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事实上,学习过程的全程管理是慕课与视频公开课的一个重要区别。测验与作业主要有视频内小测验(In-Video Quiz)、课后测验、互评作业等方式。

视频内测验是在视频过程中的小测验。在把课程视频切成小段之后,就可以在短片之间编入一些快速测验。这些小测验题目一般和前面视频相关联。这样的题目相对简单,其作用有两个:一是有利于学习者集中注意力,二个是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视频短片的理解和记忆。一般在10分钟视频短片中插入1~2条视频内测验,测验数目不能太多,否则会影响视频观看的体验。

课后测验用于检验课程学习效果。每周布置一个测验,测验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编程题等,由机器自动判分。每次作业都设定最后期限,要求学习者按时完成。

还有一种重要的作业形式是互评作业。由于慕课人数众多,对于主观性题目,只能采用作业互评方式给出分数。对于Java程序设计课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很重要,实际编程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编程能力。笔者在课程中布置了4次互评作业,这些作业是综合性较强的、有一定难度的作业。例如,关于输入输出流,教师布置了一个互评作业,做一个简单的网络爬虫程序,综合了流、网络流、正则表达式等综合知识。学习者在互评过程中,不仅给别人打分数,还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经验、教训,取长补短,拓展思维。

4)讨论区。

讨论区(论坛)也是慕课的重要环节。在论坛中学习者可以互相交流经验、互相帮助,但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的话题、维护讨论的气氛。课程设计了有关章节内容的讨论,例如,在讲面向对象的Java语言时,让学习者在论坛中讨论如何设计、现实各种系统(如图书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教学系统等)中的对象及其属性、方法。此外,还设计了一些有助于讨论氛围的话题,如自我介绍、经验交流、互帮互助、作品秀场等。

5)考试。

在本课程中设置了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与平时的测验、作业不同,课程考试题量较大、内容较完整,考查学生对课程的综合掌握情况。考试一般要求学习者在一定时间内一次性完成。考试会判定学成绩,决定学习者能否获得课程证书,影响课程优秀的评价,因此这个过程十分重要。

4 慕课实施效果及其思考

4.1 课程参与者的地区与语言

这里列举2016年春季学期开设的慕课实施情况。课程注册人数达到22 000多人,其中看过课程材料的人数约18 000人,看过至少一次视频的人数为14 000人,至少提交过一次测验的人数是4 778人,浏览过论坛的人数是3 688人,见图1。

图2为课程参与者的地区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本课程注册人数中,大陆地区占61%,美国占16%,台湾地区占7%,还有印度、加拿大、香港、新加坡等地区。

本课程是汉语授课,考虑到学习者的分布情况和语言因素,笔者采用了以下几个措施:①给视频短片增加字幕,方便各地学习者;②针对PPT、案例中的汉字关键字,添加了英文对应词;③增加了一些英文资料;④增加了台湾地区专业术语与大陆专业术语的对照表;⑤在论坛成立了语言互助讨论区,学习者之间可以互相答疑。

4.2 学习者的基础情况

由于慕课的开放性,学习者的基础情况差别很大,学生与非学生各占一半左右。在学习者的学历中,研究生、本科生及其他人员各占三分之一,见图3。

鉴于学习者情况的差别,笔者参考了国内外其他慕课的情况[3],在设计课程、布置测验及作业时,采取了适中的难度和课程强度(每周4~6小时的学习时间),在北京大学内部开设翻转课堂时则会适当补充。另外,学习者中较大一部分人不是学生,所以在制订课程进度、确定课件的时间、规定作业的提交期限方面,都给予一定的富余量,这样能让该课程被更多的学习者接受。

4.3 学习者的流失

慕课的学习是一个自愿学习的过程,随着课程的进展,学习者不可避免地出现逐渐流失的情况。到学期末,只有大约1/3~1/2的人能够坚持下来,提交作业的人数也随着时间而下降,这也是所有慕课的普遍规律,见图4。

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采取以下几个方法:①第3周是学习者流失比较严重的时间,这时的教学内容难度不应有太大的跨越,让用户能够平滑地过渡到后面的学习;②保持每周的进度提醒和邮件通知,对那些工作较忙的学习者是一个促进;③加强在论坛的引导,及时回复学习者的有关问题,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树立信心。

4.4 成绩与认证

现阶段,虽然慕课的成绩及学分没有得到所有学校的承认,但科学合理地设计MOOC 的认证机制,保证运行、管理的质量与认证的有效性,是所有关心和推动MOOC 的人需要探索的[4]。对教师来说,重要的是设计好课程的分数分配,有助于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

本课程设计的最终分数计算方法如下:

(1)平时测验(Quizzes)192 道题, 占40% ;

(2)互评作业(Peer Assessments)4道大题, 占30%;

(3)期中考试(Midterm)50 道题,占10%;

(4)期末考试(Final Exam)100 道题,占20%。

其中,平时成绩占较大的比重,这是由于慕课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而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慕课考试由于没有现场监考,以此作为评价工具不是很科学,所以考试分数只占了较小的比重。另外,为了鼓励学习者参与讨论区,针对讨论区的活跃者,在总分计算时会给予额外的加分奖励。

5 结 语

2013年起北京大学宣布加盟慕课,在edX平台(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在线课程平台)上开放4门MOOCs课程注册,之后又与Coursera(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出的免费在线大学课程平台)合作,在Coursera平台上新3门课程。从那以后,相继有更多的课程开设出来。本文的Java程序设计慕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2015年起开设的,至今已开设了4个学期,现在已设为每月滚动开课。2017年起课程也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开设。

对教师而言,开设慕课是一项既辛苦又收获颇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完整的梳理,对教学案例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对教学活动进行仔细的设计,都是对教师教学的提升。另一方面,开设慕课,可以让不同地域的人一起学习与交流,教师、助教、校内学生、校外学习者形成了一个大家庭,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激励,碰撞出很多思想火花,这是开设慕课以前没有体验到的。

在北京大学本校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也使用这些慕课资源,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学质量也是一大提升。慕课对高校教学方式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使用慕课资源可以解决学生基础不同的问题,学生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交流、讨论、编程实践,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江.慕课的建设与实施策略[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33-42.

[2] 魏莹.MOOCs时代传统高等教育应对措施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7):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