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河道绿化论文

河道绿化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3-28 11:11:17

河道绿化论文

河道绿化论文第1篇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湖南永州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部,五岭北麓,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与著名旅游城市桂林相距仅170 mm。永州市是一座具有2 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是湖南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永州市位于北纬24°39′~26°51′,东经111°6′~112°21′,南北相距最长245 km,东西相间最宽144 km。永州东连郴州,南界广东连州,西接广西桂林,北邻衡阳、邵阳。湘江经西向东穿越零祁盆地,潇水自南至北纵贯全境。其地势是西南部较高,东北及中部较低,境内都庞岭、越城岭屏障于西北。永州市中心位于市域北部,由冷水滩区与芝山区组成,总面积3 180 km2,市区人口约为110万人。永州所处地理位置属温带、热带结合部,加之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亚热带气温条件,既具阳光丰富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又有雨量充沛、空气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全年平均气温在17.6 ℃~18.6 ℃,年均无霜期285~311 d,年降雨量1 290~1 900 mm。

1永州市城市绿地现状

城市绿地系统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所构建起来的非建筑区域,同人工建筑系统一起构成了城市物质环境这个更高一级的系统。自从市政府搬迁至冷水滩区及“十五”规划执行以来,永州市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态保护力度加大,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永州市委、市政府把城市绿化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及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近5年,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了生态建设投资。截至2008年底,永州城市建成区面积为54.1 km2,比2004年增长46.22%。其中,居住用地面积16.62 km2,比2004年增长38.5%;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5.34 km2,公共绿地面积2.62 km2。2008年永州市城市绿化率达到24.63%,绿化覆盖率为28.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为5.66 m2。

2永州市绿地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城市的绿化和生态建设的力度不够。与国家中等城市的绿化率、绿化覆盖率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城市绿色景观特色不突出,优秀的自然环境条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三是冷水滩与零陵两城区之间距离较远,联系不足;功能分散,中心不明确;公园服务设施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共享。四是两区原有的公园面积太小,并且相关的建筑和绿化设施已老化。从冷水滩至零陵段的水系部分两旁的河岸的绿化与防护措施较弱,除了冷水滩河东地段开发了较有规模的滨河公园外,其他地段未作因地制宜的开发,更未形成多功能一体化的绿色廊道。五是冷水滩市政府中心河东区域由于是新开发地段,比较注重绿化生态建设,而旧城区河西部分由于原来的规划陈旧、落后,除了原来的几个公园,几乎没有绿化,甚至由于街道太窄,极少栽种行道树,因此河西的绿化状况相当差。六是零陵区是历史悠久的古城区,绿化和生态建设有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市政府搬迁至冷水滩区,零陵地区的经济和生态的建设停滞不前,并且被逐渐边缘化。优秀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甚至不同程度的遭到破坏。七是街道和公园大部分的绿化植物配置模式、景观结构层次单一,仅有配置简单的乔、灌搭配或乔、草搭配,未形成稳定的多层混合立体植物群落。

3景观生态学与城市绿地规划建设

绿地系统规划及其实施最终必须以地表空间为对象,因此对规划最具指导意义的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是其理论组成中具有空间意义的部分,即“斑块—廊道—基质”理论。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是由各种景观要素组成的。景观要素按其形状和作用可分为斑块、廊道和基质3种基本类型[1]。

3.1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理论

斑块是景观中内部属性、结构、功能、外貌特征相对一致,且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的块状空间地段或地域。其大小、类型、形状、边界、动态以及内部均质程度对城市绿地系统有特定的生态学意义,如果斑块解体,景观破碎,将对生物的迁移、觅食甚至灭绝等产生重大的影响。廊道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其结构特征主要包括宽度、形状、组成内容、内部环境及空间连续性等。廊道功能上的复杂性要求廊道规划具有原始的本底及乡土特性。如较宽的带状廊道,内部包含一个有丰富物种的中心环境,抗干扰能力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意义。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基质对斑块嵌体等景观要素及景观要素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生物迁移觅食等生态学过程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关键作用[2]。

3.2景观生态学与城市绿地规划建设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不同面积和形状的绿色植物斑块及廊道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生态景观的亚系统。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景观生态学是研究与人类活动范围相关的自然系统,特别是与人类相关的自然景观单元的空间格局、类型组成及其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其目的就是保护和营造各类生态植被,建立完整和谐的物种生存环境结构和生物种群结构,保证生物的多样性和承载容量,最终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保证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景观生态学为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可以帮助评价和预测可能带来的生态学结果,近几年,在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景观生态学的有关技术方法也不断应用到实践中,用来指导区域规划、城市绿地规划和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3-4]。

4永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分析

4.1营建“一带、一区、两轴、网络渗透”景观生态绿地系统

“一带”指湘江风光带。以湘江为绿地景观的主要发展轴线,充分利用湘江的景观资源,并在湘江沿岸规划多个绿化景观节点。“一区”指农业生态景观区。主要分布在3个地方:一是在洛湛铁路和潇湘大道中间,主要由一般农田、自然山体、湖泊构成;二是在湘江东岸临江从城南路到衡昆高速以高效农业形成农业生态景观区;三是以巴州路、永州大道、阳明大道、衡昆高速围合而成的以一般农田和自然山体湖泊构成的农业景观区。“两轴”是指2条绿地、人文景观复合景观发展轴。西轴上的主要景观节点有城南大道景观隔离带、老埠头潇湘古镇湘江西岸森林公园构成;东轴由城南大道森林公园、岚角山林地、零陵新区校园绿化景观区构成。“网络化渗透”是指城南大道、潇湘大道、巴州路、日升大道、阳明大道、湘江西路、湘江东路为道路景观绿色廊道,联系一带、一区、两轴,从而形成网络化的生态景观渗透结构。

4.2基于斑块理论的分析

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斑块一般指各级公园绿地、小游园、单位附属绿地等。根据斑块理论,合理调整市内各类园林块状绿地尺度、数量、形状、位置等,更好地发挥块状绿地的作用。城市小型的斑块具有增加空间异质性的特点,但其内部生物种群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外部的干扰而致使斑块破碎化;一些中大型的绿地斑块,能够持续和保存基因的多样性,有较高的生产力和稳定生物种群的能力[5]。因此,城市景观中的绿地斑块应该具有合理的大小、形状以及边缘面积,在保证有一定较高的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大型公园的前提下,要有较多的中、小型公园及街道小游园作补充,形成具有优良生态网络格局景观生态系统。

永州市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最终目的,就应创建良好的城市生态。永州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目前应从“量”入手,增加城市中绿地斑块的数量,解决绿化问题。永州的两城区共有虎岩公园、怀素公园2个小型公园,潇湘公园、朝阳岩公园2个中大型公园,以及西瓜岭森林公园。在两城区内公园型的小、中、大型斑块数量偏少,街道小游园式的补充型小斑块也较少,在冷水滩区的河东居住区、单位附属绿地有一定的居住绿化外,河西居住区的绿化环境相当差,几乎见不到绿化;零陵区的居住、单位附属绿地绿化稍好于冷水滩河西绿化。

公园一般位于重要的“结点”位置,在设计中把它们作为建设和布置的重点。首先,根据景观整体性原理,对城市绿地斑块进行合理的分布[6]。多修建不同功能的公园、小游园,并加强对居住小区的绿化;在旧城区改建的地方按照一定的距离比例、面积大小以及辐射面的宽度留出一定的空地面积建造小型公园和街道小游园等小型斑块及其补充;在火车站新建区周围、下河线、凤凰园开发区、萍州开发区、等新开发地段,可在规划建筑之前留出一定的面积规划不同功能的公园等中、大型斑块。大、中型绿地斑块在城市绿地系统中承担着城市“绿肺”的作用,在具有多种生态功能的同时也为城市景观增色不少,而小型绿地斑块有提高城市景观异质性,改善城市景观效果的作用,二者之间互为补充,相对均匀的散布于城市绿地系统中,以发挥其最大的生态效益。其次,现有的公园可修缮设备,合理配置植物种类和植物群落及设计具有乡土特色的复合立体植物绿化模式。遵循景观生态学异质性和多样性的原理,不同植物种类的环境效益是不同的,合理配置植物种类是为其形成稳定群落、发挥其生态效益的前提。而异质性则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潇湘公园、朝阳岩公园可通过引资和公开投标的方式,将其规划设计成集绿化、美化城区、多功能的、综合性开放性的生态公园。城市的生态与绿化环境得到全面的改善,空气质量上升,居住、办公环境优化的同时,也吸引了外地的投资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此外,提高绿地的连接度,为边缘物种提供生境,注重保持郊区大面积绿地,通过生物通道的合理设计和建造来维持景观稳定发展,保持物种多样性[7]。城郊自然风景区、森林,如:西瓜岭森林公园等大型绿地斑块保证不被破坏;山体、坡地、森林、河流以及自然湿地等,在规划时应优先考虑,同时保留各种原始自然保留地。构建农业生态景观区中的“一区”,使城内的中、小型绿地斑块与城外和两城之间的生态保护区斑块共同形成了具有稳定、有机、优良的生态网络格局景观生态系统。

4.3基于廊道理论的分析

绿地系统廊道是由规划区域内的道路绿地、河岸防护林等廊状绿地组成,是组成绿化网络的骨架和关键。它可将城区的绿地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为城市景观提供生态支持。在绿地系统廊道设计时,首先要从整体格局进行规划设计。廊道能有机地连接不同地域、不同尺度的绿地,影响着城市绿地网络的连通性和网络结构功能的整体优化性。廊道必须有足够的宽度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根据车生泉的研究,当河流植被的宽度在30 m以上时,就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河床沉积和有效地过滤污染物;60 m以上宽的道路绿地可满足动植物迁移和传播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功能;对于观赏游憩绿带和道路防护绿带来说,600~1 200 m宽能创造自然化的物种丰富的景观结构[3]。

永州两城区都是依湘江而建,湘江流域是湖南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永州地处湘江上游,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担负着重要的生态保护任务。以“显山露水”、“一带两轴”为原则,建设山水交融的景观廊道。规划贯穿两城区的潇湘流域两岸为“一带”,建设一定宽度的河岸防护林、游览风光带和一定规模的滨江公园,并建造生态型护岸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依山傍水,建设绿色渗透的景观走廊,令整个景观序列以周围自然山体为屏,以湘江景观为底,形成一幅城市山水画,将绿色空间渗透进城区,达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道路绿地的绿廊规划上,建设宽60 m的绿地廊道,以保证绿地景观的连接度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功能。连接零陵与冷水滩两区的永州大道扩建同时,大道两旁的绿化是两城区、城内外的绿地重要纽带。在两城内的道路两旁的绿化贯穿整个城区,是城内重要的绿地廊道,影响着城内各斑块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物种的迁移,以及网络结构功能的整体优化性。在工厂区周围与居住区之间应规划一定的绿化隔离带,用来处理和隔离工厂排出的废气,以减少对居住区大气的污染,减少对居民的身体的危害。如:在下河线处的造纸厂、零陵区的卷烟厂以及一些矿工厂区域都应规划卫生隔离带。

4.4基于基质理论的分析

作为背景的基质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关键作用。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等面积相对比较大的区域空间相当于景观生态学理论中的基质。在两城区提高城市绿地基质是绿地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多铺设草坪,是提高绿化的途径之一。在旧城区改建中首先考虑绿化工程,增加绿化基质。

5建议

一是加强永州两区的绿化基质规划建设,使得整个绿地系统能更好的稳定生物的多样性及提高景观的绿化效果。根据整体系统性原则,城市绿地发展对外宏观层面,与区域范围内生态绿地有机结合;中观层面在城市组团范围内组成绿化网络;微观层面在城市的局部地段形成居民休闲游憩的连贯的绿化空间。二是增强两区间永州大道两旁的道路廊道与山林、农田的生态保护区的规划建设,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计划,实现城乡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三是增加贯穿永州两区的潇湘河水两旁的河系廊道的生态绿化建设,争取将此廊道建设成最具永州特色的集防洪、生态、绿化、休闲、娱乐的蓝廊。根据生态学生态性原则,强调多样性和稳定性原理,充分利用现有河流和湖泊,开辟城市组团间的绿色廊道,形成城市绿色网络体系,完善城市绿色生态空间体系,恢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稳定生态环境,构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环境。四是根据文化历史性原则,城市文化是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城市文脉是城市发展中自然与文化的互相融合的结果,城市绿地系统理应为城市景观空间和展示城市文化提供环境空间,起到保护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地带、构造城市景观特色、营造纪念性场所和体验城市文化氛围的作用。绿化建设中还要增加永州乡土植物的丰富度,以及建设立体复合式的绿化景观模式。五是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标准,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5%、38%和12 m2。城市绿化规划不仅仅局限于图纸内容,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具体的城市建设和技术管理要求。建设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为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构筑强大载体的战略部署是一项重要的绿化建设基础。

6参考文献

河道绿化论文第2篇

关键词: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设计

1 滨河带状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常规定位

1.1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进化史中,河流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些滨河而居的村落随着商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城市。但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穿越城市的河流有很多已经不再扮演资源和物流通道的作用。其角色的转变似乎更能体现人类社会的事态炎凉。很少有人会怀疑每个城市都会有一条河流穿过,由于河流在城市中的功能和地位不同,城市管理者们赋予了她们不同的待遇,对于那些主干水系,由于富有人文情调和自然风光而得到城市的重视,这些河流的滨河地段往往是一个城市商业、文化、休闲的核心地段,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声名显赫,唯我独尊,比如上海的黄浦江,哈尔滨的松花江等等。

而那些支流,尽管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功能、名气、位置、自然风光等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待遇就差得多,有些居然沦为垃圾河和污水河。更有甚者被城市用地填埋,永久地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目前的城市管理者们由于经济和水利安全方面的考虑,将这些河流的功能定位于行洪河道、排污河道,与这些河流相邻的绿地变成了功能单一的防护绿地。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有幸接触到了几条类似命运的河流滨河绿地改造,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这些河流有幸等来了受到尊重的机会,这些河流绿地将和周边用地紧密结合共同为城市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1.2 重视河流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作用

从理论上说,我们应该学会理智地顺从自然的流变,但是对于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做到这一点需要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会遇到一些阻力。但可喜的是所有的城市都接受了可持续的观念,并付诸实施。山东德州岔河风景区和临沂沂河两岸的景观设计就是这样的两个案例,本论文的形成就得益于在这两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得到的启发。这两个城市的领导在城市发展战略中认识到了滨河绿地的重要性,同其他类型的城市绿地相比,滨河带状绿地的基础条件有着明显的优势。

第一、除已经规划的滨河城市绿地外(指河道防洪堤外城市预留绿地),由于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如将其开发成休闲绿地将会减少大量的投资。

第二、生态条件优秀。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条生态廊道,尽管在河道沿线上有一些水利设施的拦截,但洪水和带状防护林仍然有效保持了城市与外界元素交流的通道,来自乡间的清爽的空气通过河流廊道。在一些没有受过污染的河道中,优美的湿地,成片的树林为鱼类和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相比于这些条件,一般的城市绿地由于多数都是孤立的斑块,彼此之间很难联系,因此在生机活力方面明显不足。

第三、水质有保障,亲水环境好。在南方的一些富水城市,由于水网密布,绿地系统中的水质基本由保证。但是对于干旱地区的城市,城市绿地中的水体一般都是通过管道和运河的形式引进水体,通过挖湖堆山的形式创造丰富的空间变化,形成优美的水体景观。河流与之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一个是活水,一个是死水,城市绿地水系的管理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第四、服务范围广,利于商业开发。一些著名的河流沿岸往往是城市商业繁荣的区域,这是和城市的发展历史相关联的。对于那些次要的河流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潜力,一条河流蜿蜒几十公里,穿过城市内部不同的功能区域。由于人们天生亲水的特性,一些休闲活动会集中发生在滨水绿地当中。如果以500米为标准的话,滨河绿地可以为相当大的城市面积提供休闲面积,人流的汇集必然能带来更多的商机,因此说提升滨河绿地的功能定位对周边区域的经济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当然,有优势必有劣势,河流季节性的洪水会对绿地内的设计产生影响。一方面为防护五十年一遇而修筑的大堤就会对景观设计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有关河道管理的法规对行洪区域的高秆植物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植物配置方面只能点缀高大乔木,也不能成片密植灌木。这项限制对于利用种植和地形来创造变化的空间来说就很不利了。

2 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设计方法探索

2.1 一个城市中的每一块土地都是城市的有机体

由于人们的功利要求,将一个城市的土地划分成大小不等的斑块,每一个小斑块都在欲望的驱动下不停的在跳动,每一个跳动的斑块都与其邻近的斑块发生关系,对于一条河流来说,由于其穿越城市的特性,当其定位从防护绿地转向生态防护、商业、休闲于一体的绿色廊道时,作为设计者应该至少就下列问题给出答案:

2.1.1 这条滨河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性质是什么?

一般从水利上来说,流经城市的每一条河流都是流域治理的有机组成,其在水利上的分工大概可在行洪、分洪、灌溉、航运、排盐、纯景观等方面加以区分。如果从城市绿地系统功能上划分,作为有保护意义的生态廊道是所有河道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这条河流本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所流经的区域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滨河绿地邻接用地的功能都会对滨河绿地的性质产生影响。在一项设计动笔之前,必须抓住纲领,搞清绿地的性质。否则会造成后期设计中不必要的功能分区,造成投资的浪费。

[B][设计案例] 德州市岔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B]

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分析: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素有“神京门户”,“九达天衢”之美称,地理位置重要。德州市市区现有人口44万,属于中小城市,在未来15年的城市规划中,岔河将位于城区的中部。岔河现属于排洪排污河道,德州境内全长为22公里。为推动城市新区建设和改变城市面貌,德州市政府决定对岔河城区段的景观进行改造,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为124公顷,其中现状水体面积16.2公顷,陆地面积170.8公顷。

在德州市区范围附近,从西向东共有三条河流,分别是南运河(古京杭大运河德州段)、岔河、减河,三者同属漳卫河南段。三条河流的现状基本功能都是排洪、排污。根据历史文化和城市区位的不同,三条河流应突出各自的风格,具有不同的绿地性质。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vspace=5 border=0>

南运河应体现历史文脉的延续,岔河应体现城市文化与生态核功能的结合,减河体现远郊的生态休闲功能。本规划通过对场地现状条件及城市发展趋势等多方面条件的分析,将岔河风景区定位于:是德州市城市绿地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生态休闲廊道,同时,与岔河滨水区各功能用地相结合,岔河风景区还是德州市旧城区和城市新区之间一条重要的商业、文化廊道,是城市滨水区综合开发建设的重要内容。

2.1.2 寻找与城市的关系

如果我们着手设计的对象是一个学校的花园或小区绿地,那么我们只需考虑小区的格局及业主的需求即可。而对于一个面向全市开放的带状绿地从交通分析上获得必要的信息对未来场地的组织至关重要,同时由于有许多跨河大桥,穿越绿地这会增加一种特殊的观赏视线,另外那条大桥是城市中最重要的桥梁,也会对绿地设计内容产生影响。通过交通分析,可以确定带状绿地的出入口位置,出入口的规模、哪些区域会产生商业价值。

除了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分析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临近用地的现状功能及未来建设情况,一般可结合城市的总规或详规解决这方面的内容,通常这种以休闲为主的全开敞绿地不同于一些主题公园,临近绿地的城市用地性质直接对绿地内部的设计内容产生影响;比如说邻近的用地是居住区,那么你可能考虑一些儿童活动设施或场地在这里,因为早晚时间大人会带着孩子就近玩耍。如果邻近的用地是一片工业区,那么在这里设人流集散的场地就是多余的投资。

[B][设计案例] 德州市岔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B]

交通系统及外部用地功能分析

四条东西向城市主干道跨越风景区,从南到比分别为堤岭桥、东方红桥、三八桥、天衢桥,均为双向四车道,其中堤岭桥所在东风路是进出城市的主干道。八条城市交通副线尽端抵达风景区,其中一条路名为“文化路”的附道,该路与旧城新湖风景区相连,是非常热闹的城市生活性干道,后来设计中我们在这里设计了主入口。

综合考虑场地外部交通以及周边用地功能的要求,对整个风景区进行如下的分区:

城市文化展示区:位于堤岭桥—东方红桥区段的西岸,大堤两侧。规划希望该区是人文活动的主要场所,原因是这里位于东风路和东方红路这两个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干道之间,是城市文化的最好的展示窗口。另外其外部用地以居住区为主,因此在景观设计上体现开阔、简洁、大气,是城市尺度和城市人工构成风格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的有机楔入。

生态休闲活动区:该区段外部为二类工业用地。因此在设计中以湿地、卵石滩、微丘、观光果园等景观为主,河的岸线曲折自然,偶尔点缀野生花丛。该区段以静、雅为主,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

居住康体活动区:由于该区段周围的用地功能主要为教育用地和居住用地,因此在自然优美的环境基础之上,开辟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场地是这里的主要设计内容。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vspace=5 border=0>

2.2 尊重场地

从生态学角度讲,滨水区域是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特性的区域,和城市内部预留的公共绿地有很大不同。由于在一段历史时期内,我国在生态伦理、生态价值方面的基础教育普遍不足,因此很多未经保护的河道已经丧失了自然面貌。原因很简单,他们成了城市经济活动的牺牲品。如果一个设计师具有生态价值观的话,那么在现场调查中,看到一片幸存的湿地,一处小小的候鸟栖息地都应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设置一处保护区域,为这些具有未知价值的场地留有发展空间。关注每一条河流在长期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及其组合结构,如:曲流、深潭、浅滩、河漫滩、积水沼地、阶地、三角洲等,结合这些自然细节结合水岸设计,本身就是最具特色的滨水景观设计。

[B][设计案例] 临沂沂河两岸景观规划设计[/B]

场地分析

沂河是临沂市境内第一大河流,发源于沂源县三府山。在临沂市蓝山区沂河及其支流汇合在一起,形成宽阔的水面河流流速减慢,大量的泥沙淤积成大大小小的椭圆形沙丘,这些沙丘上长满了丛生的灌木柳,景色非常优美。由于水利部门担心影响行洪,这些自然形成的湿地景观被大量清除,所剩无几。

针对这种情况,在设计中我们强化了这一生态要素,将人工的岸线拆除,改成生态护岸,同时人工恢复一些湿地岛景观。通过科学的论证,水利部门同意了我们的建议,这些富有生机的小岛从此在沂河两岸复苏。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vspace=5 border=0>

2.3 文化的引入

拥有悠久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种骄傲的情绪充分反应在景观设计行业中。每个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建设方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尽管滨水绿地只是一个具有休闲与商业功能的用地。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牵强附会,那么对河流本身的历史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

[B][设计案例] 德州市岔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B]

拥有悠久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种骄傲的情绪充分反应在景观设计行业中。每个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建设方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尽管滨水绿地只是一个具有休闲与商业功能的用地。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牵强附会,那么对河流本身的历史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

[B][设计案例] 德州市岔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B]

首先对岔河的历史进行了研究,岔河是利用历史上黄河九河即道之一的沟盘河故道修筑的一条分洪河道。同时我们在风景区水源的设计之中从沟盘水库中提取了一部分黄河水。那么在公园的出入口的位置我们利用一片石刻给市民讲述了岔河的历史,同时又告诉他们这样的事实:黄河水回来了。在刻石上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天水钩沉叹盘虬再现。诗中的“天水”指黄河水,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流”。黄河水又以盘虬之姿重回故里,看到德州的变化,他也会衷心赞叹这里的变化。水体景观是风景区设计的一大特色,本设计将原有的河道拓宽,形成平均185米宽的水面,将钩盘河水库的黄河水注入,在七里庄和上游分别设拦河坝和橡皮坝,形成大气、开阔的水体景观。由于拓宽了河道,增加了行洪断面,提高了蓄洪能力。

另外一处的文化引入就是“千年搏弈平台”的设计。从德州市城市景观格局中可以发现两片大型的公共绿地,一个附属于新城核心,一个附属于老城核心。在这两片核心绿地之间画一条线,这条线和岔河的交点就在我们设计的规划区内,这个交点记载了德州城市文化发展史,因为这里是新旧城市的跨越点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个交点被设计成主入口广场,具有庆典和纪念的意义,它的名称就是“千年搏弈平台”,在这里将纪念这个千年古城发生的一些大事。在广场的铺装上,镶嵌了12块圆形的棋子,每个棋子上面纪录一件德州城市发展的历史故事。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vspace=5 border=0>

[B][设计案例] 临沂沂河两岸景观规划设计[/B]

沂河是临沂的母亲河,与沂河相关的故事千千万万。每个故事都很动听,但是不可能各个去表达。但是我们抓住了一个城市文化的纪念地。那就是沂河及其支流的四河交汇口,这里的地形被当地老百姓形象的称为是一支展翅欲飞的凤凰,同时在四河交汇口的旁边就是临沂的古城,古城的城墙与道路围合的构图就像一只负重的乌龟。在很早以前民间就流传龟托凤凰的神话,也许就是这种特殊的城市景观为临沂造就了众多的杰出人物和美好的故事。根据龟托凤凰的城市传说,我们利用现场的湿地设计了一处生态观光园,其中人流集中活动场地的造型就是一个凤凰的抽象图案,而那些湿地观赏的木栈桥形成龟背纹图案,人们在这里游玩的时候将会重温这段神话。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vspace=5 border=0>

3 经验总结

滨河带状绿地还会有其他不同的类型,本文结合亲自设计的两个项目总结出的一些设计方法肯定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有些基本原则应该适用于全部类型的滨河绿地,那就是生态第一性原则与亲水性原则,抛弃这两项原则的设计一定会留下遗憾。

作者简介:

韩毅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景观设计三室主任/风景园林硕士

参考文献:

河道绿化论文第3篇

关键词:遗产廊道;保护规划;生态基础设施;大运河

在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宝库中,线形文化景观遗产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但这一重要的遗产种类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目前我国的遗产保护体系中尚不包括有关区域战略性的内容。这一体系由于缺少这部分内容而产生的弊端已经凸现在包括大运河在内的一些重要线形文化遗产保护中。

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是发端于美国的一种区域化的遗产保护战略方法,同时在其他国家也有类似思路的保护措施。本文认为,重视遗产廊道的保护可以为包括大运河在内的我国的遗产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一 遗产保护区域化的历史趋势

在历史保护领域中,对历史环境的关注很早就开始了。早在1931年由国际智力合作所通过的《雅典宪章》就提出“要着重保护它风景如画(pictur— esque)的特征”。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则更进一步提出了要保护“城市的或乡村的环境”。随着城市规划学科加入到遗产保护领域中,人们开始把文化遗产保护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来认识。《马丘比丘宪章》、《内罗比建议》、《华盛顿宪章》等重要文献的制定,表明了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实际上已经扩大到整个历史城镇。

遗产保护区域化趋势表现在把自然和文化遗产合二为一。早在1968年,美国就召开了“世界遗产保护”白宫会议,呼吁保护世界的自然风景区和文化遗产,这是官方公开发表的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合二为一最早的文件之一。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正式把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一起作为具有普遍价值的遗产加以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合二为一是这一权威公约的突出特点。公约中有一条“人与自然的共同作品”,后来作为“文化景观”单独列入遗产地范畴。在1984年的世界遗产会议上,人们曾就这个问题做过讨论,许多专家认为,在今天的世界上,纯粹的自然地已经十分稀少,更多的是在人影响之下的自然地,即人与自然共存的区域,这些区域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重要价值。

在这一背景下,许多西方国家都开展了区域化的遗产保护。以法国为例,在1983年法国就制定了《建筑和城市遗产保护法》,对包括建筑和城市在内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1993又在该法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制定了《建筑、城市和风景遗产保护法》,提出了建筑、城市和风景遗产保护区的概念,对包括建筑群、自然风景、田园风光在内的区域加以保护。

同时,在我国,运河作为工业文化遗产(industri— al heritage)的研究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产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为此组织了专门的研究 (1996),并形成报告提交给ICOMOS。

跨地区甚至跨国家的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作为一种遗产形式正在因为其崇尚的“交流和对话”理念而进入人们的视野。1993年,西班牙的桑地亚哥·德·卡姆波斯特拉朝圣路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单。1994年,在西班牙政府的帮助下,在马德里召开了世界文化遗产专家研讨会。现在,ICO— MOS下边设有专门的机构CIlC(The ICOMOS Inter— national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Cultural Routes,国际古迹理事会文化线路科技委员会)负责文化线路类遗产的研究和管理。

遗产廊道主要发展于美国,是一种在遗产保护区域化进程中采取的方法。该方法在保护中强调遗产的文化意义和自然价值,强调文化遗产保护和自然保护并举,是一种追求遗产保护、区域振兴、居民休闲和身心再生、文化旅游及教育多赢的多目标保护规划方法。

二 绿色通道与遗产廊道

遗产廊道的出现和绿色通道的发展成熟紧密相关。绿道在美国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其概念由 Whyte于1950年代首先提出,1987年在美国户外空间总统委员会上官方首次使用这一概念。这一委员会认识到几年之内美国将有80%的人生活在城市中心,而远离自然,因此提倡把自然引入城市,以方便市民游憩之用。保护基金会(The Conservation Fund)在同一年发起了美国绿道计划,现已经发展了或正在修建的绿色通道加起来有600条之多。

不同的研究者对绿色通道的定义不尽相同。其中Little认为绿色通道是能够改善环境质量和提供户外娱乐的廊道。包括五种基本类型:城市河边绿色通道;以道路为特征的游憩绿色通道;生态上重要的廊道绿色通道;风景或历史线路绿色通道;综合的绿色通道系统或网络。可以认为,绿色通道是连接开敞空间、连接自然保护区、连接景观要素的绿色景观廊道。它具有游憩、生态、美学等多种意义。而 Little绿色通道定义中的第四种主要就是遗产廊道。

遗产廊道是绿色通道和遗产保护区域化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线形的文化景观,在这些景观中人与自然共存,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共同作品”。尽管其价值未必能够突出到列人世界遗产名录,但是因其代表了早期人类的运动路线、体现着一地文化的发展历程而具有文化意义。一般来说,遗产廊道是“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通常带有明显的经济中心、蓬勃发展的旅游、老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娱乐及环境改善。”

遗产廊道首先是一种线性的遗产区域。它把文化意义提到首位,可以是河流峡谷、运河、道路以及铁路线,也可以指能够把单个的遗产点串联起来的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线性廊道。它对遗产的保护采用区域而非局部点的概念。它又是一个综合保护措施,自然、经济、历史文化三者并举,是一种多目标的保护体系。

一定尺度上的遗产廊道同时也可以成为战略性的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lnfrastructure)。遗产廊道不仅保护了那些具有文化意义的线形遗产区域,而且通过适当的生态恢复措施和旅游开发手段,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保护,使得一些原本缺乏活力的点状遗产重新焕发青春,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为城乡居民提供游憩、休闲、教育等生态服务。这一点对于那些经济发展落后、人地关系危机严重的地区来说尤为重要。

遗产廊道的保护规划除了像一般的绿道规划那样强调景观生态过程,强调土地覆被、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适宜性等因素以外,更重视的是对文化因素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组织。就文化因素来讲,它强调对具有历史意义的植被如古树名木的保护,同时也注重历史气氛的烘托。

三 在我国建设遗产廊道的必要性

1.问题分析——从大运河的保护看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目前,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类工程遗产和遗产廊道,大运河的保护基本处于失控状态。造成大运河保护现状的本质原因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法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其次还有一些国务院颁布的条例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在这些法规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涉及三个层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村镇、文物保护单位。后者针对单体文化遗产,前两者针对历史街区和历史文化名城。这种体系架构实际上未涉及区域性的遗产保护。像大运河这样长达上千公里且价值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对待显然是不适宜的,更不可能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来对待。现行文化遗产保护的正式架构中实际上没有此类遗产的地位。

目前针对大运河的保护仅仅是区段性的,地方政府出于旅游开发的目的,对个别河段进行厂景观整理。这样的保护,对大运河这样的文化遗产保护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若要从根本上保护好大运河这样的文化遗产,还是需要引入遗产廊道式的区域保护体系,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制定相应的保护规划,改革相关的保护架构,最终实现多目标的多赢保护。

2.在我国建设遗产廊道的必要性

(1)以此保扩大量珍贵的线形文化景观遗产

在我国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中,线形文化景观遗产或类线形文化景观遗产是极为丰富的一个种类。在这些遗产中包括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大运河,更有着像剑门蜀道等为数众多的在地区文化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线形文化遗产。然而大量的对这种线形文化景观的保护目前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保护这种线形文化景观,就需要建设我国的遗产廊道。

(2)以此建设前瞻性的生态基础设施

在人口负重与土地资源贫乏的背景下,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可以说是危机四伏。正如区域和城市开发的可持续性依赖于前瞻性与高效兼备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系统,给排水系统等)一样,区域和城市环境的可持续性也取决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生态基础设施是区域和城市所依赖的自然系统,是区域及其城市能持续地获得自然服务(Na— ture's Services)的基础。这些服务包括提供新鲜空气、食物、体育、休闲娱乐、安全庇护以及审美和教育等等。它不仅包括习惯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而且更广泛地包含一切能提供上述自然服务的城市绿地系统、林业及农业系统、自然保护地系统。遗产廊道是构成生态基础设施的内容之一,无疑将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以此进一步发展文化旅游

建设遗产廊道,将使原先零散的文化遗产成为区域性的整体,通过系统的解说、游道组织,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这一点已经被大量的事实所证实。美国很多地方遗产廊道带来的旅游业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的亮点之一。在我国建设遗产廊道,必将使得大量的文化遗产焕发活力,必将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我国建设遗产廊道,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我国遗产廊道的保护规划应如何进行,本文就大运河为实例做简要讨论。

四 遗产廊道保护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简要探讨——大运河整体保护研究的初步理论框架

1.遗产廊道建设的理论基础——大运河的价值认识

(1)大运河的文化意义

大运河北起中国首都北京,南至杭州,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它开凿于中国诸侯割据的公元前 5世纪(春秋未),拓展于中国封建王朝即将走向强盛的7世纪(隋),贯通于少数民族统治的13世纪 (元)。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里,它一直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南北物资运输通道,并同时作为区域水系骨架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是该地区形成众多城市的主要因素之一。

大运河是中国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历史,地区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历史的重要记录、见证和载体。其文化意义不仅体现为构成运河各遗产元素的文化意义,更体现为作为整体的大运河文化线路的文化意义。其价值载体不仅包括实体型的文化遗产,还包括构成运河文化线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大运河的当代区域景观生态战略意义

大运河的当代景观生态战略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它是对区域生态结构有着广泛影响的半自然生态系统;第二,它是运河区域城乡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大运河有着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存留,这些湿地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景观生态战略意义。

2.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大运河整体保护研究的初步理论框架

(1)分析问题——大运河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大运河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另一方面是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就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而言,主要有快速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对遗产廊道保护的不利影响。包括对构成运河之各遗产元素及组成本身的影响,对其历史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各元素历史空间关系的影响等;同时,还包括对运河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对作为景观基质的农田的影响、对运河及其支流廊道功能和景观结构的影响、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等。其机遇则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城乡居民的休闲需求,这些需求和经济发展本身必将促进遗产保护上的投入,为大运河遗产廊道的保护提供了有利机遇。

南水北调给大运河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更带来了保护的机遇。大规模调水使得建设高效和具有前瞻性的遗产廊道成为可能,不仅能够有机会对断流和生态功能瘫痪区域进行系统的生态修复,而且有可能对作为遗产廊道的大运河进行系统的保护。

(2)解决问题——大运河整体保护战略对策

在必要的历史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和景观生态学研究(研究的理论框架见表1)的基础上,提出大运河整体保护战略对策,并在以下两个层次上分别制定具体实施战略与实施导则。

第一个层次是遗产廊道宏观尺度上的保护战略,包括遗产廊道范围的划定、廊道区域内诸遗产元素的判别、廊道遗产元素空间关系的重建等;同时制定所涉及的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战略,包括已列入或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遗产、历史街区与历史文化名城等。这一层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运河文化线路的价值认识和评价,以此为基础进行运河诸遗产要素历史空间关系的重建,即运河文化线路的识别和判定。

第二个层次是遗产元素尺度—亡的保护设计导则,包括如直接涉及的单体和群体文化遗产保护设计导则的制定,并结合具体运河道提出断面保护设计导则、护岸设计导则、游道设计导则等。这一层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诸遗产元素的价值认识和评价。

五 结语

在线形文化景观遗产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我国的类似遗产还远远没有得到重视。借鉴遗产廊道这一历史与自然保护并举的遗产保护思路和方法,完善和建设我国的遗产保护体系,保护我国以大运河为代表的丰富线形文化景观遗产,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陈志华.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的国际文献.台北:台湾博远出版公司,1992:10-25

2 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沦——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0

3 Little,C.E.Greenways foT America.Baltimore,M.D.: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0

4 王志芳等.遗产廊道——美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一种较新的方法.中国园林,2001(5):85-88

5 王景慧.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层次.规划师,2002(6):9—13

6 Costanza and Daily·Natural capit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nservatlon Biology,1992(6):37-46.

7 俞孔坚,李迪华,潮洛濛.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规划师,2001(6):9-17.

8 安作璋.中国运河文化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1-8

河道绿化论文第4篇

关键词: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设计

近代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物质利益,但与此同时,对自然资源的疯狂掠夺,给人类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现在人们已经领教到了这种破坏的后果,开始认识到维护人类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并着手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拯救工作,城市滨河绿地作为现代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越来越得到重视。一些滨河而居的村落随着商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城市。但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穿越城市的河流有很多已经不再扮演资源和物流通道的作用。其角色的转变似乎更能体现人类社会的事态炎凉。很少有人会怀疑每个城市都会有一条河流穿过,由于河流在城市中的功能和地位不同,城市管理者们赋予了她们不同的待遇,对于那些主干水系,由于富有人文情调和自然风光而得到城市的重视,这些河流的滨河地段往往是一个城市商业、文化、休闲的核心地段,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声名显赫,唯我独尊,比如上海的黄浦江,哈尔滨的松花江等等。而那些支流,尽管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功能、名气、位置、自然风光等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待遇就差得多,有些居然沦为垃圾河和污水河。更有甚者被城市用地填埋,永久地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一、滨河带状绿地的优越性

从理论上说,我们应该学会理智地顺从自然的流变,但是对于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做到这一点需要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会遇到一些阻力。但可喜的是所有的城市都接受了可持续的观念,并付诸实施。山东德州岔河风景区和临沂沂河两岸的景观设计就是这样的两个案例,本论文的形成就得益于在这两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得到的启发。这两个城市的领导在城市发展战略中认识到了滨河绿地的重要性,同其他类型的城市绿地相比,滨河带状绿地的基础条件有着明显的优势。

第一、除已经规划的滨河城市绿地外(指河道防洪堤外城市预留绿地),由于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如将其开发成休闲绿地将会减少大量的投资。

第二、生态条件优秀。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条生态廊道,尽管在河道沿线上有一些水利设施的拦截,但洪水和带状防护林仍然有效保持了城市与外界元素交流的通道,来自乡间的清爽的空气通过河流廊道。在一些没有受过污染的河道中,优美的湿地,成片的树林为鱼类和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相比于这些条件,一般的城市绿地由于多数都是孤立的斑块,彼此之间很难联系,因此在生机活力方面明显不足。

第三、水质有保障,亲水环境好。在南方的一些富水城市,由于水网密布,绿地系统中的水质基本由保证。但是对于干旱地区的城市,城市绿地中的水体一般都是通过管道和运河的形式引进水体,通过挖湖堆山的形式创造丰富的空间变化,形成优美的水体景观。河流与之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一个是活水,一个是死水,城市绿地水系的管理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第四、服务范围广,利于商业开发。一些著名的河流沿岸往往是城市商业繁荣的区域,这是和城市的发展历史相关联的。对于那些次要的河流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潜力,一条河流蜿蜒几十公里,穿过城市内部不同的功能区域。由于人们天生亲水的特性,一些休闲活动会集中发生在滨水绿地当中。如果以500米为标准的话,滨河绿地可以为相当大的城市面积提供休闲面积,人流的汇集必然能带来更多的商机,因此说提升滨河绿地的功能定位对周边区域的经济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当然,有优势必有劣势,河流季节性的洪水会对绿地内的设计产生影响。一方面为防护五十年一遇而修筑的大堤就会对景观设计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有关河道管理的法规对行洪区域的高秆植物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植物配置方面只能点缀高大乔木,也不能成片密植灌木。这项限制对于利用种植和地形来创造变化的空间来说就很不利了。

二、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设计方法

1、认清滨河绿地的性质

由于人们的功利要求,将一个城市的土地划分成大小不等的斑块,每一个小斑块都在欲望的驱动下不停的在跳动,每一个跳动的斑块都与其邻近的斑块发生关系,对于一条河流来说,由于其穿越城市的特性,当其定位从防护绿地转向生态防护、商业、休闲于一体的绿色廊道时,作为设计者应该至少就下列问题给出答案:这条滨河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性质是什么?

一般从水利上来说,流经城市的每一条河流都是流域治理的有机组成,其在水利上的分工大概可在行洪、分洪、灌溉、航运、排盐、纯景观等方面加以区分。如果从城市绿地系统功能上划分,作为有保护意义的生态廊道是所有河道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这条河流本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所流经的区域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滨河绿地邻接用地的功能都会对滨河绿地的性质产生影响。在一项设计动笔之前,必须抓住纲领,搞清绿地的性质。否则会造成后期设计中不必要的功能分区,造成投资的浪费。以下是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分析: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素有“神京门户”,“九达天衢”之美称,地理位置重要。德州市市区现有人口44万,属于中小城市,在未来15年的城市规划中,岔河将位于城区的中部。岔河现属于排洪排污河道,德州境内全长为22公里。为推动城市新区建设和改变城市面貌,德州市政府决定对岔河城区段的景观进行改造,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为124公顷,其中现状水体面积16.2公顷,陆地面积170.8公顷。

在德州市区范围附近,从西向东共有三条河流,分别是南运河(古京杭大运河德州段)、岔河、减河,三者同属漳卫河南段。三条河流的现状基本功能都是排洪、排污。根据历史文化和城市区位的不同,三条河流应突出各自的风格,具有不同的绿地性质。

南运河应体现历史文脉的延续,岔河应体现城市文化与生态核功能的结合,减河体现远郊的生态休闲功能。本规划通过对场地现状条件及城市发展趋势等多方面条件的分析,将岔河风景区定位于:是德州市城市绿地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生态休闲廊道,同时,与岔河滨水区各功能用地相结合,岔河风景区还是德州市旧城区和城市新区之间一条重要的商业、文化廊道,是城市滨水区综合开发建设的重要内容。

2、分析滨河绿地与城市的关系

如果我们着手设计的对象是一个学校的花园或小区绿地,那么我们只需考虑小区的格局及业主的需求即可。而对于一个面向全市开放的带状绿地从交通分析上获得必要的信息对未来场地的组织至关重要,同时由于有许多跨河大桥,穿越绿地这会增加一种特殊的观赏视线,另外那条大桥是城市中最重要的桥梁,也会对绿地设计内容产生影响。通过交通分析,可以确定带状绿地的出入口位置,出入口的规模、哪些区域会产生商业价值。

除了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分析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临近用地的现状功能及未来建设情况,一般可结合城市的总规或详规解决这方面的内容,通常这种以休闲为主的全开敞绿地不同于一些主题公园,临近绿地的城市用地性质直接对绿地内部的设计内容产生影响;比如说邻近的用地是居住区,那么你可能考虑一些儿童活动设施或场地在这里,因为早晚时间大人会带着孩子就近玩耍。如果邻近的用地是一片工业区,那么在这里设人流集散的场地就是多余的投资。

综合考虑场地外部交通以及周边用地功能的要求,对整个风景区进行如下的分区:

城市文化展示区:位于堤岭桥—东方红桥区段的西岸,大堤两侧。规划希望该区是人文活动的主要场所,原因是这里位于东风路和东方红路这两个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干道之间,是城市文化的最好的展示窗口。另外其外部用地以居住区为主,因此在景观设计上体现开阔、简洁、大气,是城市尺度和城市人工构成风格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的有机楔入。

生态休闲活动区:该区段外部为二类工业用地。因此在设计中以湿地、卵石滩、微丘、观光果园等景观为主,河的岸线曲折自然,偶尔点缀野生花丛。该区段以静、雅为主,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

居住康体活动区:由于该区段周围的用地功能主要为教育用地和居住用地,因此在自然优美的环境基础之上,开辟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场地是这里的主要设计内容。

3、尊重场地

从生态学角度讲,滨水区域是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特性的区域,和城市内部预留的公共绿地有很大不同。由于在一段历史时期内,我国在生态伦理、生态价值方面的基础教育普遍不足,因此很多未经保护的河道已经丧失了自然面貌。原因很简单,他们成了城市经济活动的牺牲品。如果一个设计师具有生态价值观的话,那么在现场调查中,看到一片幸存的湿地,一处小小的候鸟栖息地都应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设置一处保护区域,为这些具有未知价值的场地留有发展空间。关注每一条河流在长期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及其组合结构,如:曲流、深潭、浅滩、河漫滩、积水沼地、阶地、三角洲等,结合这些自然细节结合水岸设计,本身就是最具特色的滨水景观设计。

沂河是临沂市境内第一大河流,发源于沂源县三府山。在临沂市蓝山区沂河及其支流汇合在一起,形成宽阔的水面河流流速减慢,大量的泥沙淤积成大大小小的椭圆形沙丘,这些沙丘上长满了丛生的灌木柳,景色非常优美。由于水利部门担心影响行洪,这些自然形成的湿地景观被大量清除,所剩无几。

针对这种情况,在设计中我们强化了这一生态要素,将人工的岸线拆除,改成生态护岸,同时人工恢复一些湿地岛景观。通过科学的论证,水利部门同意了我们的建议,这些富有生机的小岛从此在沂河两岸复苏。

4、引入文化内涵

拥有悠久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种骄傲的情绪充分反应在景观设计行业中。每个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建设方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尽管滨水绿地只是一个具有休闲与商业功能的用地。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牵强附会,那么对河流本身的历史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拥有悠久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种骄傲的情绪充分反应在景观设计行业中。每个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建设方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尽管滨水绿地只是一个具有休闲与商业功能的用地。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牵强附会,那么对河流本身的历史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

首先对岔河的历史进行了研究,岔河是利用历史上黄河九河即道之一的沟盘河故道修筑的一条分洪河道。同时我们在风景区水源的设计之中从沟盘水库中提取了一部分黄河水。那么在公园的出入口的位置我们利用一片石刻给市民讲述了岔河的历史,同时又告诉他们这样的事实:黄河水回来了。在刻石上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天水钩沉叹盘虬再现。诗中的“天水”指黄河水,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流”。黄河水又以盘虬之姿重回故里,看到德州的变化,他也会衷心赞叹这里的变化。水体景观是风景区设计的一大特色,本设计将原有的河道拓宽,形成平均185米宽的水面,将钩盘河水库的黄河水注入,在七里庄和上游分别设拦河坝和橡皮坝,形成大气、开阔的水体景观。由于拓宽了河道,增加了行洪断面,提高了蓄洪能力。另外一处的文化引入就是“千年搏弈平台”的设计。从德州市城市景观格局中可以发现两片大型的公共绿地,一个附属于新城核心,一个附属于老城核心。在这两片核心绿地之间画一条线,这条线和岔河的交点就在我们设计的规划区内,这个交点记载了德州城市文化发展史,因为这里是新旧城市的跨越点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个交点被设计成主入口广场,具有庆典和纪念的意义,它的名称就是“千年搏弈平台”,在这里将纪念这个千年古城发生的一些大事。在广场的铺装上,镶嵌了12块圆形的棋子,每个棋子上面纪录一件德州城市发展的历史故事。

沂河是临沂的母亲河,与沂河相关的故事千千万万。每个故事都很动听,但是不可能各个去表达。但是我们抓住了一个城市文化的纪念地。那就是沂河及其支流的四河交汇口,这里的地形被当地老百姓形象的称为是一支展翅欲飞的凤凰,同时在四河交汇口的旁边就是临沂的古城,古城的城墙与道路围合的构图就像一只负重的乌龟。在很早以前民间就流传龟托凤凰的神话,也许就是这种特殊的城市景观为临沂造就了众多的杰出人物和美好的故事。根据龟托凤凰的城市传说,我们利用现场的湿地设计了一处生态观光园,其中人流集中活动场地的造型就是一个凤凰的抽象图案,而那些湿地观赏的木栈桥形成龟背纹图案,人们在这里游玩的时候将会重温这段神话。

河道绿化论文第5篇

要害词:大运河;领土清静;生态基础措施;南水北调

Abstract:Ecological infrastrueture (EI) is the crilical natural systems that provide nature's service to cities and their residents, which is composed of not only the traditionally recognized green systems, but also suburban forests, farm land and natural habitats that are connected as an integral infrastructure. Just like a civic infrastructure that is critical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 city and a region,so is the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to the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of the region and the cit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l must be built across administrative boundaries and must be strategically allocated for the next centuries to come. Therefore,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must be taken as long-term strategy at the regional and national scales. The speedy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the enormous landscape change projects such as the water perting projects from the south to the north, offer great opportunities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regional El.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planning and establishment of a regional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along the Great Canal to support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east China, meanwhile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local and regional recreation, and protects a historical heritage corridor. Step-by-step approaches are also suggested for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Great Canal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Key words: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great canal; ecological planning; south~north water pert

1 关于地域生态基础措施实践与理论

生态基础措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简称EI),素质上讲是都市所依赖的自然体系,是都市及其住民能一连地得到自然服务的基础(Natures Services),这些生态服务包括提供稀罕气氛、食品、体育、休闲娱乐、清静掩护以及审美和教诲等等。它不光包括风俗的都市绿地体系的看法,而且更普遍地包罗统统能提供上述自然服务的都市绿地体系、森林生态体系、农田体系及自然掩护地体系。

1.1 早期计划实践和理论中表现出来的生态基础措施配置思想

早在100多年前(1879—1895),Olmsted和Eliot就将公园、林荫道与查尔斯河谷以及沼泽、荒地连系起来,计划了至今成为波斯顿自满的“蓝宝石项链”(Kmerald Necklace)。在 1883年,景观计划师克里夫兰得(Cleveland)为美国明尼苏达的明尼阿波利斯做计划,当时明尼阿波利斯照旧一个小镇,克里夫兰得让市长和决策者在郊区购置大面积的地皮,用以创建一个公园体系。在地皮还远未被开发时,就非常自制地买到了大块地皮。这一举措是为50~ 100年之后的都市所计划的。如今100多年已往了,都市已经扩大了几倍,但这些自制购得的地皮却成为都市中名贵的绿地体系。这样一个绿地体系的形成,不光是要一个好的看法,同时需要都市决策者提前50-100年举行投资。在同时期,当堪萨斯(Kansas)和克里夫兰 (Cleveland)都照旧小镇时,就用自制的地价在其田野购置大量地皮,团结地域的河流水系计划配置并不停掩护了一个绿地体系。这一当时尚在郊区的绿地体系现在已成为都市的一个有机部分了,成为住民身心再生的场所。

论大运河地域生态基础措施战略和实验途径 来自:

所以,宛如都市的市政基础措施一样,都市的生态基础措施需要有前瞻性,更需要突破都市计划的既定界限。唯其云云,则需要从战略高度计划都市生长所赖以一连的生态基础措施。而中国快速的都市化进程为明智而又有知己的都市决策者提供了一个造福子孙的极好时机。

1.2 绿道和遗产廊道与生态基础措施

绿道(Greenway)是指差异宽度的绿色廊道组成的网络。凭据功效,重要可分为三类:生态绿道,休闲绿道和历史遗产廊道。绿道重要指自然形成,或历史原来存在,如河流、山谷组成的廊道,也包括完全人工的,如都市林荫道,运河廊道虽然也包括在内。

早在1960年月,Lewis的“情况走廊(Environmental Corridors)”看法搪塞类似思想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他相识到水系在生物等资源上的特别生态意义,将水系作为都市和地域绿色通道的基本框架。McHarg在以后不久提出了“计划屈从自然”的生态计划思想,将地域和自然生态情况的关连推到了一个新的条理。

随着对大尺度景观的珍视,绿道计划渐渐成为开放空间计划的一个有用的、社会盼望的要领。议决体系的线路选择和毗连,地域生物多样性掩护地和廊道成为地域的综合性的绿道骨架,在景观生态学等相干学科不停生长的情况下,人们也渐渐相识到绿道搪塞物种的掩护作用。许多科学家以为生境的破碎化,是对生物多样性的最大威胁。岛屿生态学理论以为,增强生境岛屿之间的生物活动可以低落由于生境破碎化带来的物种灭绝的可能性,因此廊道毗连各生境岛屿对野生生物掩护具有重要的作用。生态学家提出创建景观廊道线状讨论,可以将伶仃的生境斑块毗连起来,提供物种、群落和生态历程的一连性。

1995年,Bueno等举行了南佛罗里达地域地域生态绿道研究,从而重新创建了讨论差异地域的大尺度生态框架。由于地域的自然景观已随农业和都市化的扩张而日益破碎化,地域性绿道(Regional Greenway)的提出是为了在破碎化的景观之间创建生态讨论通道。这样一条地域生态廊道可以从自然和文化两方面讨论原来破碎的景观,从而使之成为巨大的资源。原来为农业和都市生长而兴建的水利工程如运河、排沟渠、水库和防洪措施等,经过生态规复和管理可以作为地域生态网络提供生态服务,同时也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发挥其价钱。

值得一提的还有创建在遗产掩护地域化和绿道看法基础上的遗产廊道看法,它针对包罗奇特文化资源的线形景观提出,包括运河、铁蹊径都属于纪录人类早期活动蹊径的遗产廊道。遗产廊道的目的是包括遗产掩护、休闲、教诲、生态功效在内的多赢战略。在遗产廊道的绿地体系计划中应注意一连性、多样性和要害区等。

经过恒久生长,绿道由最初的单一目的(美化、休闲)计划已经生长成为包括栖息地的掩护、历史文物的掩护、教诲、评释等在内的多目的计划。绿道计划的焦点思想与生态基础措施现实上已经极为类似。

1.3 生态足迹、生态服务和生态基础措施

生态足迹是由Mathis Wackernagel和William E.Rees提出的。生态足迹是无穷期地用以维持肯定生齿和物质水平所需要的地皮(水面)面积。在肯定的生齿或经济条件下,生态足迹能够用有肯定生产力的地皮面积来评价资源消耗和废物降解的水平。它拓宽了人们对都市与地域关连的相识,指明都市必须依托于更大领域的地域而一连。

Costanza等学者提出了生态体系服务(ecosystem service)的看法。生态体系服务功效是指生态体系与生态历程所形成与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情况条件与功效。生态体系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医药及其他工农业生产的原料,更重要的是支持与维持了地球的生命支持体系,维持生命的地球化学循环与水文循环,维持物种与遗传多样性,净化情况,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固,提供启智的时机等。地域和都市生态体系的生存与生长取决于其生命支持体系的活力,这个体系的活力取决于其要害性结构,也即是生态基础措施的承载本事及生态服务功效的强弱。

论大运河地域生态基础措施战略和实验途径 来自:

1.4 景观清静款式和中国都市生态基础措施配置战略

在有限的地皮资源条件下,高效是实现可一连生长的要害。关于怎样高效地举行生态基础措施计划与配置,俞孔坚提出景观生态清静款式(Security Patterns)的理论与要领。该理论把景观历程(包括都市的扩张,物种的空间活动,水和风的活动,灾害历程的扩散等)作为议决克服空间阻力来实现景观控制和笼罩的历程。要有用地实现控制和笼罩,必须攻克具有战略意义的要害性的空间位置和讨论。这种战略位置和讨论所形成的款式即是景观生态清静款式,它们对维护和控制生态历程具有异常重要的意义。凭据景观历程之动态和趋向,鉴别和计划生态清静款式。景观生态清静款式理论在地域EI配置中的意义在于它为在有限的领土面积上,以最经济和高效的景观款式,维护生态历程的健康与清静,控制灾害性历程,为实现人居情况的可一连性提供了可能,而差异清静水平的存在更餍足了配置前瞻性和高效的生态基础措施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都市的生态基础措施配置的重要战略,包括维护和强化团体山水款式的一连性、掩护和创建多样化的乡土生境体系、维护和规复河流和海岸的自然形态、掩护和规复湿地体系、将城郊防护林体系与都市绿地体系相团结、创建非机动车绿色通道、创建绿色文化遗产廊道、开放专用绿地,完满都市绿地体系、溶解公园成为都市的绿色基质、掩护和使用高产农田作为都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创建乡土植物苗圃等。

2 领土清静与中国东部生态基础措施战略

2.1 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地域生态基础措施配置的要害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呈燎原之势,在未来近十多年时间内,中国的都市化水平将从现在的36%到达65%。快速都市化给中国大地带来了空前未有的生态压力。生齿负重与地皮资源的缺少,使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危急四伏,地域可一连生长题目突出,已经引起学术界和政府的空前珍视。中国东部都市化水平远高于西部是中国都市化的特点之一。都市化速率过快使得自然条件限定和历史遗留题目造成的危急更为清朗化,生态情况题目屡见不鲜,紧张威胁着中国东部地域的可一连生长远景。总的来说,东部地域面临的题目重要表如今:

(1)生齿密度高,城镇麋集,资源需求与资源承载力抵牾突出;

(2)水资源污染和浪费紧张。污染题目不光存在于城镇地域,新兴的屯子工业化历程使得局部屯子地域的污染以致凌驾了都市。

这两个题目的素质即是对生态基础措施缺乏掩护,同时现有生态基础措施也缺乏屈从和前瞻性。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东部相同南北的重要水系,其自己在恒久加入和影响河域的生态演化进程的情况下,已经成为中国东部地域生态基础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流域所面临的快速都市化影响下的景观生态题目在东部地域也有着普遍的代表性。因此,以京杭大运河为骨架创建地域生态基础措施,对中国东部地域领土的生态清静和可一连生长具有要害意义。

2.2 以南水北调工程为契机,配置中国东部地域生态基础措施

中国的京杭大运河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完全通航也有七百多年历史。在恒久的历史生长中,运河对地域景观和都市的生长形成了深刻的影响。比喻在扬州都市水系的形成中,京杭大运河即是最重要的主导因素。而在苏、杭都市面况形成和生长中,大运河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京杭大运河跨京、津、冀、鲁、皖、苏、浙七个省市,穿越两个中国最富活力的经济带(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和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湾经济圈),在中国“开”字形地域生长战略款式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职位地方。连年以来,随着快速的都市化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计划配置,运河廊道地域正面临着一系列威胁和寻衅,地域可一连生长题目日益突出。

在此新的历史条件下,维护景观和地域尺度上生态历程的健康与清静,使运河生态网络成为高效的、能够一连地提供多种生态服务(包括输水、物种栖息、遗产掩护、休闲和防洪等)的地域生态基础措施,已如饥似渴。为了缓解中国南北水资源分配不均所带来的生长逆境,国家已经拟订了南水北调战略的多套方案。然而,国际上的大型调水工程大多毁誉各半,对生态情况的影响是其重要负面意看法点。如俄罗斯北水南调等工程一方面餍足了有关地域工农业用水,缓解了里诲水位降落,但也影响了调出地域的水量、水温、积水、含盐量等,带来巨大的情况负面效应;而巴基斯坦的调水工程直接造成输水管两岸数百米宽的地带沼泽化,使耕地锐减。

论大运河地域生态基础措施战略和实验途径 来自:

在我国生齿、资源与情况题目越来越严厉的情况下,南水北调不应仅仅成为一项单纯的调水工程,而应成为工程所在地域可一连生长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南水北调各线路的生态情况影响正在成为一个学术研究热门。

正是在上述配景下,特别是在南水北调工程契机下,本论文提出在地域尺度上创建以京杭大运河为主干的生态基础措施,并提出应尽快对此举行恒久的科学研究和监测。

3 京杭大运河的地域生态战略意义

3.1 作为对地域生态结构有着普遍影响的半自然生态体系

以大运河为走廊、运河支流为廊道、以与运河毗连的湖泊和湿地及城镇为斑块,以周边农田为基质形成地域尺度上的景观生态体系,简称大运河景观生态体系,是一个奇特的、有着普遍影响的半自然生态体系。运河廊道恒久高出南北多种差异范例的自然、半自然、人工生态体系,议决恒久的能量、物质、信息的活动和循环,河域本体态成了庞大、影响普遍的生态体系,形成了自身的生态调治本事。如今,其团体结谈判功效虽然在人工、自然等多种外理由素的滋扰下部分已处在瘫痪状态,但台儿庄以南部分仍然发挥着包括航运在内的多种作用。其团体在体系的生态修复之后仍然有可能规复其地域生态功效。

3.2 作为运河地域城乡EI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河廊道是运河地域多个都市面况形成的重要因素或重要因素之一,灌溉是运河历史上撤消运输以外的最大功效。历代修运河,“贡赋通漕”之外,兼利灌溉都是另一个重要理由。其木断流的部分,至今照旧地域农业清静的重要基础。运河不光是中国东部地域都市和墟落重要的自然条件,而且发挥偏重要的生态服务功效,是河域都市和墟落EI的重要组成部分。

3.3 富厚的湿地生态体系存留

湿地是人类及众多动植物的重要生存情况之一,它具有极为富厚的生物多样性和多项生态服务功效,被誉为“自然之肾”。运河河流大多依据自然河流修筑,虽然这些自然河流在航运功效要求下大多渠化,但经过恒久的生态变迁以后,仍然存留了大量的沼泽、泥地。历代为蓄泻洪流,同时也沿河修建了大量的人工水池或修建、使用湖泊作为蓄泻之用,这些湖泊、水池或存或废,都发挥偏重要的湿地生态体系功效。

3.4 极为重要的遗产廊道

遗产廊道是美国在遗产掩护地域化和绿道看法生长成熟基础上提出来的看法。由于京杭大运河所包罗的富厚的文化资源在中国历史上的特别职位地方,它现实上即是一条极为重要的遗产廊道。

所以,从地域景观生态角度出发,在南水北凋重大工程,遗产掩护及地域都市化与地域可一连生长配景下,创建大运河地域生态基础措施,有偏重要的战略意义。

4 创建大运河EI的题目配景

4.1 快速都市化配景下的题目

景观生态学以为地域由多个景观所组成,而每一景观都是由基质、廊道、斑块组成的异质空间镶嵌体。运河流经的中国东部地域是都市化进程最快的地域之一。从景观生态学的

角度看,快速都市化进程搪塞运河地域可一连生长题目的影响重要表现为地域景观生态题目。重要概括如下:

(1)快速都市化进程带来的基质数目和质量的厘革。京杭大运河地域的基质重要是农田,包括黄淮海平原主产小麦的耕地和长江三角洲主产稻米的耕地。都市化所蚕蚀的地皮大多为都市周围阵势平展、交通方便、水源富足、土壤肥沃的农田,直接影响了基质的数目和质量,对运河地域的景观生态造成破坏性影响。

(2)对运河及其支流廊道的功效和结构的影响。河流廊道是廊道的重要情势,是联接城乡并为其提供生态体系服务的要害通道。在地域景观生态款式中起偏重要作用。快速都市化进程对运河廊道结谈判功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a)出于美化或治理目的的配置性破坏。都市美化在西方曾有过凄切的教导,在克日的中国仍然阴魂不散,对中国大地的生态清静组成紧张威胁。人们出于美化或治理目的对运河加以整治,但通常只把河流作为工具,举行大规模的人工化整饬,堤岸的自然形态因此消散,其效果是对乡土生境的破坏,造成物种地方性与多样性的丧失,破坏生态效应的发挥。

论大运河地域生态基础措施战略和实验途径 来自:

转贴于 (b)污染紧张。污染紧张是东部地域可一连生长面临的最重要题目之一。水型型缺水已经造成水乡无水喝的难堪场所局面。运河地域的水污染的重要题目来自于沿河城镇不停增长的排污,这正是快速都市化的效果。污染破坏了水质,直接导致运河廊道生态功效的丧失和瘫痪。同时威胁到运河地域生态网络的健康性与完备性。

(c)毁林开垦,水土流失加大。毁林开垦是都市化侵陵农田的效果。水土流失则是困扰中国河流的三大题目之一。水土流失对河流廊道的功效和结构都造成重要影响。

另外还有快速都市化带来的修建开挖、表土扰动、硬质界面增大,航运通行、灌溉、供水等压力过大等,这些都影响到运河廊道的生态功效和结构。

(3)快速、无序的都市化导致地域景观款式急剧厘革。运河地域的都市化多是在沿河城镇出于自己生长或各省区小于本地域生长、而不是整个地域的宏观配景所拟订的政策主导下举行的。加之许多计划体例仍在传统的计划要领下举行,很少或基础没有思量生态题目。城镇斑块不停扩张,农田、林地、湿地等自然斑块不停缩减,直至破碎化。地域景观款式的清静存在紧张题目。

(4)快速都市化紧张威胁遗产廊道的掩护。都市的迅速扩张正在破坏运河的历史情况。一方面运河地域的各个历史文化遗产受到威胁,另一方面,运河遗产廊道作为一小我私家类与自然团结的工程遗产团体上受到紧张威胁,在现有的文物掩护单元、历史文化掩护区、历史文假名城掩护架构下没有得到适宜的掩护,其真实性(authenticity)和完体性(integrity)都受到侵害。

(5)快速都市化和经济的迅速生长带来住民休闲需求。在经济和都市化快速生长的配景下,城乡住民的身心再生要求是地域生长面临的重要寻衅之一。早在1860年中期,Olmosted就把公园、河谷、荒地、沼泽毗连起来,计划成令波士顿人感想自满的“蓝宝石项链”。1883年,Cleveland为Minneapolis做计划时,就主张购置大片地皮作为公园绿地体系作为未来住民休闲场所。经过恒久生长,证明这一主张非常英明。京航大运河地域有着富厚的自然、文化资源和风景审美资源,怎样整合这些富厚资源,餍足城乡住民的身心再生要求并具有肯定前瞻性,也是运河地域可一连生长的一个重要课题。 4.2 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地域生态题目

南水北调工程的计划配置又使得运河河流被以新的要领、赋予了新的功效——输水功效。运河廊道的景观属性也因此面临新的转变。其结谈判功效都将重新调解,从而对地域生态孕育发生重大影响。

(1)南水北调是继京杭大运河开凿以来又一次对以运河为骨架和主体形成的、包括支流

和湖泊、水池、沼泽等湿地在内的运河地域生态网络施加的人工滋扰。南水北调作为大规模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将是人工因素对地域生态体系的又一次大规模滋扰历程。这一滋扰在景观和地域尺度L的模仿和研究,搪塞地域可一连生长来说,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价钱。

(2)南水北调将在地域尺度上转变运河地域生态网络的功效和结构。调水转变河流的功效,进而影响到整个网络。水作为焦点生态因子又影响和转变整个地域生态款式和历程。其影响的历程可归纳为:调水 转变原来的水文情势 自然情况厘革 社会经济厘革[o,。

这些都将对地域可一连生长造成重大影响。

(3)南水北调是对大运河地域生态体系的巨大寻衅,更是重要时机。大规模调水形成的人工滋扰,有时机使得已经成为生态基础措施的部分变得越发高效和具有前瞻性,并同时有时机对断流和生态功效瘫痪地域举行体系的生态体系修复,掩护运河遗产廊道,从而实现地域可一连生长。

5 创建大运河地域生态基础措施的技能途径

基于以上讨论,提出拟订以大运河景观生态体系为骨架的地域生态基础措施配置对策,并提出具体实验战略与实验导则。导则分别在两个条理上举行:

论大运河地域生态基础措施战略和实验途径 来自:

第一个条理是地域景观款式的构建(oonfiguration),包括对景观元素的空间位置、形状、尺度和一连性等举行战略性计划;

第二个条理是景观元素的计划导则,包括如运河流整理断面及护岸计划导则、湖泊及湿地界限处理导则,都市边沿与水系界限计划导则,林带及斑块组成导则,文化遗产廊道计划导则。

参照Steinitz的景观计划框架,创建大运河地域生态基础措施的技能途径可分为六个步骤(表1):

(1)景观呈述:议决征求大量数据(借助遥感和GIS技能),归类整理,并用图、表和翰墨的要领举行表达大运河地域景观生态状态。

(2)历程阐发:对上述效果凭据研究的需要重点阐发,并形成新的信息源头。

(3)评价:基于坚定矩阵的综合比价和评判。

(4)转变方案: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预测在肯定滋扰下的景观生态状态,使用预测模子 (Prolection Models)和过问模子(Intervention Models)。

(5)影响评价:在上述滋扰和预测模子基础上,举行影响评价。

(6)决策:在上述步骤基础上,用决策模子(Decision Model)来举行决策。

6 结论

以京杭大运河为骨架和主体形成的包括支流和湖泊、水池、沼泽等湿地在内的运河地域生态网络恒久加入和影响河域的生态演化进程,已经成为河域REI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景观生态学及地域生态战略意义。

但在经济高速增长、快速都市化和南水北调工程配置配景下,这一生态网络面临着巨大的寻衅和辽阔的时机。在这样巨大的时机和寻衅眼前,创建大运河地域生态基础措施,对中国东部宽大地域得到健康的生态服务、对中国东部都市带的可一连生长、对遗产廊道自己的掩护和餍足未来住民的休闲和教诲需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一地域生态基础措施的创建,需要借助一整套科学而体系的要领,多学科相助,虽然还要借助国家政策和行政手段。

参考文献:

[1]Mander,U.,J.Jagonaegi,et al.Network of compensative areas as an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of territories.Connectivity in Landscape Ecology,proc.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Seminar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Landscape Ecology.Ferdinand Schoningh,Paderborn.1988,35~38.

[2]Selm,A.J.Van.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signing habitat networks.In Schrieiber,K.-F.(ed.),Connectivity in Landscape Ecology,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Seminar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Landscape Ecology.Ferdinand Schoningh.Paderborn.1988,PP63~66。

[3]俞孔坚,李迪华,潮洛濛.都市生态基础措施配置的十大景观战略.计划师.2001,17(6):9-17.

[4]Costanza,R.and H.E.Daily.Natural capit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nservation Biology.1992,(6):37~46.

[5] Costanza,R.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Nature.1997,387 (15):253~260.

[6]Daily,G.. What are ecosystem services?In:Daily Ged.Natures Services: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s.Washington,DC:Island Press.1997,1~lO.

[7]Walmsley,A..Greenways and the making of city form.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81~127.

[8]刘东云,周波.景观计划的杰作——从“翡翠项圈”到英格兰地域的绿色通道规矩.中国园林.2001,(3):59~61.

[9]Zube,E.H..The advance of ecology.Landscape Architeeture.1986,76(2):58~67.

[10]Steinitz,G.黄国平译.景观计划——思想生长史.2001年在北京大学的陈诉.中国园林.2001,(5):92~95.

[11]俞孔坚.吉庆萍.国际“都市美化活动”之于中国的教导(上,下).中国园林.2000,(1):27~33;(2):32~35.

论大运河地域生态基础措施战略和实验途径 来自:

[12]俞孔坚,李迪华.都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换.中国修建工业出书社.2003.

[13]Fabos,J.G..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the greenway movement,uses and potential of greenways.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1~33.

[14]Zube,E.H..Greenways and the US national park system.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17~25.

[15]Ahern.J..Greenways as Strategic Landscape Planning:Theory and Application.Wageningen University,The Netherlands. 2002.

[16]Lewis,P.H.Jr..Quality Corridors for Wisconsin.Landscape Architecture.1964,54(2):100~107.

[17]McHarg,L..Design with Nature.John Wiley & Sons,Inc.1969.

[18]Linehan.J.,M.G.Meir et al. Greenway Planning:developing a landscape ecological network approach.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179~193.

[19]Neuman.M..Regional design: Recovering a grea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radition,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0,47:115~128.

[20]Harris.L.D..The Fragmented Forest:Island Biogeography Theory and Preservation of Biotic Diversit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Chieago. II..1984,211.

[21]Forman.R.T.T. and M.Godron.Landscape Ecology.New York.John Wiley.1986.

[22]Forman.R.T.T.. Land Mosaies:The Ecology of Landscapes and Region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23] Bueno. J. A. V. A. Tsihrinzis. L. Alvarez. South Florida greenway: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ecological reconnectivity of the region.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5, 33: 247~266.

[24] Forman, R.T.T., D. Spring, and J. A. Bissonette, et al. Road Ecology: Science and Solution. Island Press.2003.

[25] MacArthur, R. H. and E. O. Wilson. An equilibrium theory of insular geography. Evolution. 1963, 17: 373~87.

[26] MacArthur, R. H. and E. O. Wilson. The Theory of Island Biogeograph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7.

[27] Merriam, G.. Connectivity: a fundamental charaeteristic of landscape pattern. In Brandt, J. and P. Agger,eds.,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Methodology in Landscape Ecological Research and Planning(VoL.1) Roskilde, Denmark: Roskilde Universitetsfolag Geo Rue. 1984, 5~15.

[28] Schreiber, K-F.. Ed. Connectivity in Landscape Ecology,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Seminar of the latemafional Association for Landscape Ecology. Ferdinard Sehoningh, Paderborn. 1988.

[29] Noss, R. F. landscape connectivity: different functions at different scales. In: W.E. Hudson (Editor). Landscape Linkages and Biopersity. Island Press. Washington. DC. 1991, 27~39.

[30] Juliette, K.. Landscape quality based upon persity, coherence and continuity Landscape planning at different planning-level in the River area of The Netherlands.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8, 43:91~104

[31]宗跃光.都市景观生态计划中的廊道效应研究——以北京市区为例.生态学报.1999,19(2):146~151.

[32]王志芳,孙鹏.遗产廊道——美国历史文化遗产掩护中一种较新的要领.中国园林.2000,16(6):36~39,

[33] Seams, R. M.. The evolution of greenways as an adaptive urban landscape form.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5, 33: 65~80.

论大运河地域生态基础措施战略和实验途径 来自:

[34] Rees. W. E. and M. Wackernagel. Ecological footprints and Appropriated Carrying Capacity: Measuring the Natural Capital Requirements of the Human Economy, Washington: Island Press. 1994.

[35] Waekernagel, M. and Rees, W E..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 New Society Publishers. Philadelphia. PA. 1995.

[36] Weizsacker, E. Von, A. B. Lovins and L. H. Lovins. Factor Four: Doubling Wealth--Halving Resource Use.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 London. 1997.

[37] Yu, K.-J.. Security Patterns in Landscape Planning: With a Case In South China. Doctoral Thesis. Harvard University. 1995.

[38] Yu. K.-J.. 1996. Security palterns and surface model in 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36(5): 1~17.

[39]俞孔坚.景观生态战略点辨认要领与理论地理学的外貌模子.地理学报,1998,(53):11~20.

[40]俞孔坚.生物掩护的景观清静款式.生态学报.1999,19(1):8~15.

[41]张惠远,倪晋仁.都市景观生态调控的空间途径探究.都市计划,2001,(7):15~18.

[42]周—星、曹广忠,革新开放20年来的中国都市化进程.都市计划,1999,(12):8~14.

[43]吴良镛.发达地域都市化进程中修建情况的掩护与生长.中国修建工业出书社,1999,1~10.

[44]胡序威.有关都市化与城镇体系计划的几多思考.都市计划,2000,(1):16~21.

[45]吴良镛.面临都市计划的“第三个春天”的冷静思考,都市计划,2002,(2):9~14.

[46]杨多贵、陈邵锋、王海燕等.中国地域可一连生长本事差距的体系学研究.体系辨证学学报,2002,10(2)19~23.

[47]汪达.论外洋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生态情况的影响与生长趋向——兼谈对我同南水北调计划的思考.情况科学动态.1999,3:28~32.

[48]俞澄生.南水北调的资源、情况和社会效应.长江流域资源与情况,1994,3:41~42.

[49]阎占元,刘荷芬,侯怀恩.中线南水北调外貌与地域生长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1995,(4):38~47.

[50]傅肃性,张崇厚,曹桂发等.南水北调西线下程与地域一连生长.地理科学希望,1997,2:22~25.

[51]尚宇鸣,丁自鲜,童海鸿.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生态情况影响阐发.人民黄河,2001,10:27~30.

[52]吴俊,王培.南水北调对长江口生态情况影响的综合阐发.科技导报,2002,(2)12~31.

[53]王庆.陈吉余.淮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长江流域资源与情况,1998.7(4):378~382.

[54]陈吉余.陈沈良.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河口生态情况的影响,水资源掩护,2002,(3):19~25.

[55]刘昌明,杨志峰,孙睿等.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情况影响.海河水利,2002,(1):1~5.

[56]李晓储,孙传余,董志良等.扬州古运河生态情况林配置研究.江苏林业科技,2002,2:16~19.

[57]何小弟,赵御龙,蒋献忠.扬州古运河风景带生态景观建计划划.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23(3):75~78.

[58]汪斌,程绪水.治污先行配置南水北调东线净水廊道.水资源掩护,2002,3(1):15~19.

[59]徐新伟,吴中华,于丹等.汉江中鄙俚水生植物多样性及南水北调工程对其影响,生态学报,2002,22(11):1333~1338.

[60]杨杨胜天.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工程区的自然生态情况评价.地理学报,2002,(1):41~44.

[61]傅祟兰.中国祚河运河都市生长史.四川人民出书社,1985,94~96.

[62]吕宪国,黄锡畴.我国湿地研究希望.地理科学,1998,18(4):294~300.

[63]左东启.论湿地研究与中国水利.水利水电科技希望,1999,19(1):14~21.

[64]刘红玉,赵志春,吕宪同.中国湿地资源及其掩护研究.资源科学,1999,21(6): 34~37.

论大运河地域生态基础措施战略和实验途径 来自:

[65]孟宪民.湿地与举世情况厘革.地理科学,1999,19(5):385~391.

[66]余国营.湿地研究希望与预测.世界科技研究与希望,2000,22(3):61~66.

[67]王瑞山,王毅勇,杨青 等.我国湿地资源现状、题目及对策.资源科学,2000,22(1):9~13.

[68]Flink.C.A.and R.M.Searns.Greenways.Washington:Island Press,1993,167.

[69]姚汉源.京杭大运河史.中国水利水电出书社,1998,1~5.

[70]安作璋.运河文化史.山东教诲出书社,2001.

[71]张文忠.我国都市化历程中应注意地皮资源淘汰的几个题目.中国生齿、资源与情况,1999,9(1):36~40.

河道绿化论文第6篇

关键词:甘亭镇;河流水系;生态协调发展

Abstract:As metropolitan area of Xi'an which formed along Weihe River and Longhai railway grows up rapidly, the“Weihe river system” which is the foundation of ecological system of metropolitan area, has a consanguineous affili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own in metropolitan area.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of Xi'an ,this paper choose the Ganting town of Hu Xian as typical town, the thesis analysed correlative influence between the town and the river, and gave advice from tow lays-town plan and construction of riverside. One is planning of town combining with river entironment and the other is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riverside area.

Keywords:Ganting town;river system;ecological development

1前言

由于当代城镇的急剧发展,干扰、破坏了河流赖以稳定的自然边界系统和自然演进过程,使得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被破坏,水系自然生境退化加剧。而河流作为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镇生存,制约着城镇发展,是影响城镇风格和美化城镇环境的重要因素。历史经验与有关城镇理论证明,河流水系与城镇发展之间具有相互制约性和相互受益性,是生态环境重建的关键方面。城镇建设从区域整体角度出发,将河道水系综合整治纳入城镇体系生态化建设,将恢复和重建水系生态环境与城镇发展格局联系起来已势在必行。

2甘亭镇空间结构

2.1甘亭镇简介

甘亭镇是西安郊区户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面积42.5km2,人口9.05万;境内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公路、铁路四通八达,是户县对外开放的门户。

2.2城镇空间结构

甘亭镇城区背山面川,左河右路,属典型的风水城市格局。在老城区建设发展的基础上,未来的规划理念为:四个职能分区(综合发展区(老城区)、余下化工工业园区、沣京经济技术工业园区、大学城区),中部绿化带分隔,二水(涝、潭峪河)左右依傍,'田'字“绿色城廓”的城市总体布局(图1)。预计在2020年,完成规划中所有内容,展现“田园城市”全貌。

2.3 绿化空间结构

从形态的角度看,甘亭镇的绿化系统实现了点、线、面相结合(图2)。面状的绿化空间一部分为涝河在老城区西侧渼陂湖旅游度假区的公共绿地,另一部分位于干亭镇老城区与余下工业园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属于生态林带绿化用地;线状的空间主要是沿河和沿路分布,为生态防护绿地;点状的空间主要位于城镇中心区的局部地段和道路的交叉口处,是市民集中活动的地区。

3甘亭镇河流的特点

面对甘亭镇镇域范围内的涝河表现出的各种特点,选取了与城镇建设息息相关的五个方面来对涝河的水体进行分析:首先,根据水体的存在形态及尺度,有狭长、封闭、有明显的内聚性和方向性的线状河流如潭峪河,有水面较宽阔,空间开敞,堤岸兼有防洪、道路和景观的多重功能的带状河流如涝河,又有面状水体如渼陂湖等,且水体多表现为动态水;其次,按水位变化分,表现为大落差水即季节性落差(如潮、汛与枯水期等一定时期内的水位变化),这对滨水区人们的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再次,按水质条件的差别,将水体分为可参与型水与不可参与型水两类,依据我国现行的分级评价法,结合实地观察,涝河流经甘亭镇时为Ⅱ类水质,渼陂湖为Ⅰ类水质,两者均为可参与型水体;此外,按是否通航来分,涝河水由于随季节变化较大,不负担通航任务,这表明来自水上的流线不存在;最后,结冻或断流现象也影响着人们的活动,当这类情况发生时,水环境的可及性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涝河水在冬天会出现结冻现象,但不会出现断流现象。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涝河和渼陂湖区域是适合作景观开发的。

面对甘亭镇镇域内涝河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发现河流在生态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道路临河而设,虽方便交通,却对河道造成了污染;其次,工业区、农业区边界没有足够的绿化隔离带设置,使得河流直接遭受工业的废气废水污染和农业面临农药的污染;再次,涝河东侧的用地,由于河道治理需要,使得现状地平平于甚至低于涝峪河河道。而且此处属于河漫滩地,不宜于做建设用地;此外,河流的绿化与城区的绿化缺乏有机的联系;最后,河流两侧缺乏景观塑造,缺乏使人能够停留驻足的场所。

4甘亭镇结合河流的生态化发展建议

4.1 城镇内部结构的调整

4.1.1 加速新核的建设

新时期城镇发展应以城市结构的调整、新核的建设及老核的更新来实现。首先要建设涝河新核以及潭峪河新核,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重组,使涝河和潭峪河地区分别承担相应的功能,并以“二水”为依托将相关功能用地连接起来;其次调整老城区空间结构,改善单核空间格局存在的弊端,提高老城区空间利用效率。

4.1.2强化“二水”的轴线功能

在甘亭镇建设新时期,“二水”的旅游、文化、生态等功能将共同引导城市空间发展。按照《户县城市1995-2020年总体规划》,未来甘亭镇由四个功能区块组成:老城的综合发展区块、沣京工业园区块、兆丰桥村的大学城区块以及余下镇的工业园区块。其中潭峪河贯穿了四个区块,将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必将成为城区重要的建设轴带;涝河流经老城区的地段规划为保护绿地和一类的居住用地,如在涝河东侧的河漫滩地,将其开发成以“水”为主题的公园,不但可以和对岸渼陂湖旅游度假区形成对景空间,还可以依托旅游区的建设为城区提供更多的绿化空间。涝河以其丰富的风景和人文旅游资源,穿越了整个城区,成为人们对自然生态景观保护和历史文化追忆的空间。潭峪河将牵动城区中心东移,成为南北向的一条发展主轴,是外向型经济等城市新功能的培育基地和老城区传统功能置换的主要依托空间。 4.1.3明确功能组团的定位

结合河流与城镇各功能区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将城区的土地性质进行分类,形成居住、工业、商业等功能组团(图3),将各组团进行特色功能定位,按照组团“多中心、开敞式、轴向发展”的原则,依托“二水”,形成特色互补的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态,使得组团发展达到“加强内部联系、增强环绕、促进相互渗透、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4.2 加强河流向城镇内部的联系

4.2.1绿化空间的渗透

在绿化方面,除了沿西汉高速公路的带状绿化,其他的绿化用地多呈南北纵向分布,各功能组团间联系不足,绿化空间显得相对独立。所以建议沿现有的城镇功能轴即商业功能区平行设置两条绿化轴,将两河的景观引入城镇内部,并在重要节点处规划多个城市广场。两条绿化轴分别位于渼陂路和兆丰路,不但可以将各功能组团连接起来,加强了各组团的联系,还弥补了城区内绿化不足的现状,形成了网络状的绿化空间结构,扩大了绿化面积。以分散、独立却又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城区物质环境的扩建,有利于城区用地功能在更大的空间进行合理布局;有利于主城工业和人口疏散;有利于交通组织和城市综合效益提高;有利于风景旅游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建设。沿河大面积的绿化景色可以向组团内部渗透,充分发挥绿化空间的作用(图4)。

4.2.2联系轴的确立

在城镇功能区的布局上,建议将呈带状的商业区向西延长,在渼陂湖旅游度假区建设旅游服务设施,从而使得商业区在涝河两岸形成对景,更形成了联系轴,加强功能组团内部及各功能组团之间的联系。同时,河流景观轴、城镇功能主轴和城镇绿化景观轴共同构成开放空间体系的结构框架。

4.2.3建设区的协调

在景观环境上,在沿河地区规定一定空间范围,保障现有的建筑核心与新建筑之间,保留一种视觉上的延伸关系,从而在核心处可以看到河面景观并可延伸至远处;确保上要的景观走廊的边界。有些地区不得兴建,有些区域则必须建造,从而建筑群可清晰地进行空间界定,保证视觉走廊的完整性;主要的再开发区形成一组网络步行系统,把发展区与核心区紧密相连;将沿河的道路设置为步行路,严禁机动车行驶。

5滨河地区生态建设建议

5.1 滨河土地利用

滨河空间是自然地景与人工景观相互平衡、有机结合的产物。大致有居住区、文化博览区、娱乐休闲区、办公商业、金融区等几种形态。而就甘亭镇而言,滨河地区的土地使用形态过于单一,缺乏市民参与的商业、文化、娱乐设施,而失去了作为公共空间的吸引力。

5.1.1 河流的功能分区

在涝河两岸,根据各区段不同的区位条件,综合环境效益分析,把滨河地区划分为三个功能区段(图5),每个功能区强调不同的特色。北段:古城西路——兆丰路,该区段位于甘亭镇老城区,其西侧有正在建设的渼陂湖旅游度假村,沿河建设的西户滨河花园已经起步,是甘亭镇发展较为发达的区域。该区以教育、居住、休闲娱乐功能为主,是河流生态旅游开发的地段。中段:兆丰路—南北六号路,该区段位于甘亭镇—余下镇之间的地段,河流流经甘余两镇之间的绿化带,是河流生态恢复的地段。南段:南北六号路—白宋路,在该区段,河流流经余下镇,受到当地工矿企业的污染,应设置生态区域,形成稳固的抗干扰能力是需要生态保护的地段。将不同功能的区域以组团的形式相对独立出来,河流将各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组织有序、功能合理、风格独特的串珠式格局。

5.1.2河流沿岸的土地开发强度控制

开发强度控制的目的是使各地块在保证获得最优环境效益的同时,尽可能获得合理的最大经济效益。规划应在确定地块理论容积率后,结合地块使用性质和环境条件,对其做出适当调整,以期获得最佳容积率。

5.1.3河流沿岸的土地规划控制

通常滨河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除提出各种规定性和指导性指标外,还应强化由红线、绿线、蓝线、紫线和黑线共同构成的“五线控制体系”的定位定级。红线主要控制主干道及以上级别道路用地边界;绿线主要控制生态建设区边界;蓝线主要控制河流水系、滨水区边界;紫线主要控制人文景观保护区、历史街区、文物保护单位边界;黑线主要控制主要市政设施及走廊用地边界。

5.2 滨河物质形态

5.2.1规划方面

对于滨河地区,系统性和可达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宽阔的开敞地带上,两边建设林荫大道,中间设置线状城市公园必要的零售商业建筑。这一线状开敞空间与城内绿化轴垂直相连,将清新空气和景观通过这一个个视廊渗透到城镇中心地带。滨水步道系统的建立则以步行组织为脉络,串连起滨水的广场、公园、绿化,甚至和建筑群体的中庭空间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复合的立体化开敞空间。

5.2.2建筑方面

在滨河地区的未来建设中,对于建筑形态的选择,不是通过单个建筑,而是通过建筑之间以及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整体性来表现城市风貌。措施有:滨河重要地段的建筑,其高度、体量以不遮挡城市公共空间为限,并制定建筑水平长度控制,避免出现庞大体量。滨河建筑不易过高(除非城市风貌建设需要),应随离开河流的距离逐步提高层数。沿岸建筑应提供面向河流的步行或景观通道,包括建筑之间的通道、建筑底层架空走廊等,而且不仅要使滨水的建筑、还要使纵深的建筑也有良好的观水视线,体现滨水景观的层次感和宽广的视域范围。

5.2.3绿化建设

加强涝河与潭峪河的河道治理,在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河道两边预留50~70m的绿化带,加固加宽河堤,一方面防洪抗灾,另一方面形成两条林荫带,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散步的场所。

6结语

在都市圈快速建设的背景下,亟待从区域整体角度出发,将河道水系综合整治纳入城镇体系生态化建设,将恢复和重建水系生态环境与城镇发展格局联系起来,建构由河流水系及沿河绿带复合系统构成的生态带,恢复自然、维护区域整体生态系统和重塑城市景观;统一协调各城镇建设,调整用地,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环境共生,促进城镇人居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定青,周若祁.以“泾渭水系”建构西安大都市圈生态廊道之初探.中国建筑学会论文集(2005)[C] 北京:中国建筑学会,2005.P(14-18).

[2] 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重庆:科学出版社,2002.

[3] 户县水政水资源管理办公室.户县水资源保护规划.2004.内部资料.

河道绿化论文第7篇

关键词:特色;生态环境;相互渗透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1 关于城市水文化的重要性

水与人类的关系从人类诞生之日开始就密不可分。水是地球万物的生命之源,而最早期的城市往往是出现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域。水与城市的关系,既紧密又相互制约。在以农业为主导的古代中国城市中,城市建设普遍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例如宫城的护城河、隋唐运河的开凿、兴修水利工程等,将运输、提供生活水源,农业灌溉,人文建设完美的融为一体,成就了千年的古中国灿烂文明。

但进入现代化工业社会后,由于单纯追逐经济效益最大化和便利化,许多中国城市的建设抛弃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经验,用野蛮的方法破坏了很多山水城市的自然肌理,将许多河涌拦腰斩断,并在建设中只单纯考虑河渠排洪功能,沿河涌大肆建设工业厂房,仅仅为了便于对河渠直接排污。城市的自然水环境遭受严重污染,且由于河岸硬化大大削弱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对整个城市面貌产生巨大影响。

城市兴盛于水,同样也可能衰败于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忽视城市水环境的保护,将最终导致城市丧失其深刻的历史感,丰富的层次空间感,最终导致传统文化价值的遗失。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对城市山水空间肆意蚕食的做法是浅薄和不负责任的。

2 沿河岸线塑造的重要性

目前,文化特色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具备休闲、绿色于一体的滨水空间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新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健康生活代表的一种方式,也是城市特色与品质的标志之一。构建形态各异、辅以变化的各种滨水驳岸及亲水空间将大大提升了整个城市的宜居品味,并能吸引人流并带动城市经济和文化价值的延伸。

3 目前中山市城市河涌岸线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对广东省中山市各个镇区进行详细调查后,综合目前城市河涌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1)水体污染重视不够,有些河涌仍然存在直接排污现象;(2)河涌护岸形式单一,多为梯形护岸硬化;(3)河涌岸线缺乏运动健身、近水触水、举办文化娱乐纪念庆典活动的亲水设施;(4)人文景观特色不鲜明,缺乏标志性建筑物;(5)河涌岸线缺乏慢行道建设;(6)文化体育等设施配套不足;(7)缺乏与河涌结合设置的商业服务设施;(8)工业厂房占据城市生活岸线;(9)绿化植被不足,树冠投影覆盖率不足。

4 河涌岸线分类及规划策略建议

经过对中山市各镇区河涌的岸线调查,按建设情况可以将河涌驳岸的类型划分为城市休闲型岸线、美化垂直居住型岸线和自然生态型岸线。针对这几种不同类型的河涌岸线,也应采取相应的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营造出亲水景观的特色。

城市休闲型岸线

特点:滨河道路人车分流,步行道与车行道之间有较宽的隔离绿地。河岸的滨河绿地进深较大。

策略:防汛墙结合地块开发灵活后退,与沿线绿地统一设置,为市民提供日常休闲观景场所,改变僵硬的驳岸形态,增加驳岸层次。利用平缓的草坡和步道将游人引向亲水平台,可设置挑台、台阶、小码头等,丰富岸线变化及亲水活动。可在较宽敞的地方设置滨水广场、观景平台和亲水步道等,形成人与河流的互动。通过植被草坡向河流自然过渡。

建议:这一类岸线通常位于城市新建区和旧城改造区。具有人流集中持续,可改造空间大的特点。可沿河岸布置美食、购物、艺术、创意、影视、表演、展览等休闲商务产业模式。建设局部点缀一些有识别性的标示性建筑物,作为岸线景观中有视觉冲击力的标志性表现。重视河岸慢行道的建设,配以丰富的绿化层次,连接沿河各个景点,同时服务于沿河公共空间。建议绿化以常绿大乔木为主,结合水景、小品的布置形成视线通透的绿廊。

美化垂直居住型岸线

特点:沿河地块用地规划多为旧时的居住区,堤岸部分已经初步建成,大都为垂直岸墙式,缺乏生态性和亲水性。有一定的绿化,但绿化质量和效果不够理想。

策略:保留原有岸墙,通过绿化手段“软化”岸线。一是利用乔木下垂的树枝遮挡驳岸墙,二是岸墙作垂直绿化。建议适当降低栏杆或提高栏杆的通透性,以弱化岸墙的生硬感。同时增设水上挑台增加亲水感,并形成不同的滨水节点空间。

建议:这一类岸线空间有限,不可能空余出太多的用地做亲水空间,多采取利用现状,增加绿化层次感的手法解决岸线的单调感。

自然生态型岸线

特点:岸线内自然植被状况良好,现状多为自然的软基。

策略:对岸线进行适当的改造,以自然草坡形式为主,体现完整的以草丛、自然石和乡土植物为主的自然生态岸线,保持河道的自然生态演化过程。在土壤被侵蚀地段,用自然石及水生植物进行修复,也可设置密度较大的乔木形成富有特色的水上林带。结合现状塘基设置农路兼绿道功能,增强人与自然的亲近。沿河区域的农田用地发展定位为新的自然栖息地。这一区域将转变为有不同的栖息地组成的拼图,包括池塘、沟渠、树丛、矮树林及农作物。将成为新的休闲娱乐场所、自然保护区及水源涵盖的区域,即一种新的生态公园模式。同时可结合湿地景点设置人行栈道、栈桥以及活动平台,营造适合水鸟栖息的场所,同时也提供了进行观鸟活动的场所。

建议:这一类岸线通常具有原生态的生物景观,人工痕迹很少。建议保留保护其生态特色,只用简单的石头、水生植物等生态元素对其进行修复,对岸线的绿化植物进行简单的整治即可。河岸周边的植物类型应包含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湿地净水植物,体现郊野自然景观特色。

结语

利用水域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并充分利用水的多样性、可塑性,多角度、多层次地建立优美的亲水空间。根据现状河涌的特点,有区分的打造各类型河涌岸线的“生态、宜居、宜游”的人文环境,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与品位。

参考文献

[1]张谊.论城市水景生态驳岸处理[J].中国园林,2003.

河道绿化论文第8篇

关键字:江广融合地带城市绿色廊道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城市绿色廊道的概述

(一)概念

城市绿色廊道(以下简称“绿廊”)一般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绿色狭长地带。城市景观既为绿廊所分割,又被绿廊所联结。它强调自然地过程和特点,并紧密结合城市的公园、街头绿地、庭园、苗圃、自然保护地、农地、河流、滨水绿带和山地等,构成一个自然、多样、高效,有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动态绿廊结构体系,促进城市与自然地协调。

(二)、组成与特性

城市绿廊由绿带廊道、绿色道路廊道和绿色河流廊道3部分组成。

城市绿廊与其他廊道相比有自身的特殊性,它们具有:(1)整体性,(2)联结性,(3)延伸性,(4)多功能性,(5)地域特色性。

(三)功能

城市绿廊具有多重功能,从而发挥出巨大的协同作用。其主要功能有:

(1)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城市绿廊首要的功能,它构建城市中的自然系统,为维持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和迁移提供保障。

(2)增进公众健康。

(3)提供吸引人的游憩场所。绿廊将大量的生态、游憩和历史文化资源蕴涵其间,提供吸引人游憩的场所。

(4)愉悦的交通体验。

(5)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教育,生态差异保存。

(6)增加经济收入

(7)城市防灾。通过城市绿廊可以增加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疏散和安置遇灾、受灾民众,保证其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江广融合区域概况

2011年扬州市进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后,在江都区与广陵区之间形成了新的江广融合地带。江广融合区域东至高水河、芒稻河,西至京杭大运河,南至夹江,总面积14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0平方公里,核心区域37平方公里。这里水网密布、生态迷人,历史悠久的京杭大运河和湿地资源丰富的廖家沟、芒稻河、夹江在此交汇,丰富的水系塑造了扬州的城市个性,带来很多空间。目前,滨水景点有京杭之心、茱萸湾公园、湾头古镇、凤凰岛湿地公园、曲江公园、万福闸、山河岛及江都水利枢纽等。

从地理条件看,区域内大运河、廖家沟、芒稻河、高水河等都是淮河入江的重要通道,绿廊建设要充分考虑防洪排涝的高标准。从南水北调战略和民生保障看,这里是调水源头的“清水走廊”,又是扬州、江都5个自来水厂的取水口,生态保护的要求很高,绿廊建设从规划起就应坚持生态优先,突出水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三、江广绿色廊道的目标和定位

和谐生态,人类追求;城乡统筹,时代呼唤。在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进程中,保护、恢复、建设生态环境,构建城乡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健康廊道,无疑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建议规划建设的定位是:打造城乡统筹、生态和谐、幸福健康的江广绿廊。其目的是为了有机的将江广融合区域内的公园绿地、城郊的风景林地和远郊的风景区进行连接,全面整合区域内的生态资源,融合扬州文化元素,通过近自然模式的植物群落构建,合理丰富的线路组织, 城乡绿地的和谐统筹,并在植物选择中大量使用乡土树种,在绿廊景观小品的点缀中充分采用本土材料和扬州特色的廊桥亭台及历史文化名人的雕塑、诗词,从而形成全面系统、功能突出、特色鲜明的绿色生态的健康廊道。

四、江广绿色廊道类型丰富

江广绿廊线路依托城市公路、铁路和水系等通道,结合城市路网、水网、林网,构筑城市绿廊的网络格局,并与周边环境、行政区域紧密结合,按照系统论原理把丰富的道路集合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绿廊线路形式丰富,既有道路廊道,又有河流廊道。道路廊道包括与机动车道分离的林荫休闲道路和两旁的道路绿化带等。道路廊道多从游憩角度考虑,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的灌木、草花地被相结合,形成视线通透、赏心悦目的景观效果,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为野生生物提供栖息地的功能。河流廊道包括河道、河漫滩、河岸及其周边绿地。自然的河岸线构成优美的城市景观。植被覆盖良好的河岸对提高整个城市气候和局部小气候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人们不仅可以靠近绿廊边缘,而且可以进入道路周边的树林(林盘)、田野、农庄和其他休闲场所,使人们能够更多、更好地亲近自然和游憩休闲场所,丰富多彩的通道和空间移动形式(如打拳、舞剑、骑马、划船等)增加游憩乐趣,形成一道道天人合一的风景线。

五、江广绿色廊道建设的总体布局构想

江广融合区域以绿色廊道建设为龙头,带动全区的绿化建设,以实现网带衔接、线面串联的总体绿色结构布局。布局结构骨架为“一心·一带·三珠·四脉·多轴”的绿色廊道环网系统。绿廊线路依托各城市快速道路、都江堰河流体系和锦江水系等通道,结合城市路网、水网等,构筑城市绿廊的网络格局,并与周边环境、行政区域紧密结合,按照系统论原理把丰富的道路集合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景观模式注重和突出近自然的森林景色、田园水系的自然风光、生态野趣的类原始风景以及体现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景观。绿廊沿线将把园林景点、运动健身、人与自然、历史文化、餐饮美食、休息住宿6大内容融为一体, 以发挥绿廊的多重功能。

六、江广绿色廊道的植物配置

绿廊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应将生态习性、生态幅度、生活型等相似、彼此贴近生长、具有种间关联的植物配置在一起, 以正联接关系存在的植物种( 即2 个种对环境差异有相似的反应, 或是一个种的存在对另一个种产生有利影响的正相关植物种)构建植物群落, 促进绿廊植物良好、健康、快速、和谐地生长, 形成乔灌草合理搭配的生态绿廊植物群落综合特征。同时,植物配置注重四季有景、层次丰富、错落变化,植物选择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以扬州市原生植被群落为依据,大量使用生态功能强又具景观效果的乡土树种,同时合理搭配花色和花期,适当增加彩色叶树种(红枫、三角枫、山麻杆、鸡爪槭、卫矛、黄连木、漆树等)和藤本、地被、水生植物(常春藤、络石、杜英、栾树、鸭跖草、酢浆草、美人蕉、菖蒲、芦苇等)营造“春景秋色”的景观效果。

七、江广绿色廊道的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是不同层次水平或者相同层次水平景观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依次更替和组合,直观的显现景观生态系统纵向横向的镶嵌组合规律。城市绿色廊道是一个体系、一个整体,它由其内部的多样性、等级性的空间层次组成。江广绿色廊道空间层次结构主要包括:

“一心”——绿心:以核心区域为主,以市民中心为重心,突出“生态”这一主题,采用森林群落式的立体种植,通过因地制宜的景观设计,增加动感与活力,形成集文化、休闲、健康于一体的具有迷人魅力的新都市 “绿心”。

“一带”——绿带廊道:为了突显扬州都市区的新都心的功能,以文昌路为重点,建立一条现代城市轴心绿带廊道,两侧以高大乔木为主, 增加具有植物多样性和多层次配置的亚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结构, 营造具有生物多样性和较稳定的近自然植物群落体系的景观系统。

“三珠”——绿珠:进一步打造茱萸湾和凤凰岛等,以名胜保护和生态维护为主导,控制其开发力度与强度。在自然生态可修复的开发容量内,寻求开发、建设与生态的平衡,实现城市生活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推进凤凰岛和邵伯湖周边乡村生态度假设施,以岛上自然风光旅游区为基础,在尊重、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形成一个由水域、湿地、林地结合的大型生态斑块,打造高层次的滨水养生休闲度假区。

“四脉”——绿脉:区域内由西向东大运河、廖家沟、芒稻河形成的“川”字水系网络和拥有近千公里湿地板块的夹江则是绿色河流廊道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可对这4条绿脉进行梳理,在保护和维持现有的空间格局和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水系网络将这些沿河的景点串联融合,延续河流廊道的乡土文化,通过增加破碎化景观的连续度、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栖息地、建立接近传统与自然地连续的游憩网络、保护自然及文化遗产等,构建江广融合地带生态网络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核心,使之成为保护江广融合地带生态结构、功能的绿色河流廊道。提升河道景观体系在生物保护、减灾、游憩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价值,以此彰显水城特色。在此基础上,也可选择可通航、便于差异定位和特色营造的环线河道,整合历史遗迹、林业、渔业、禽业、休闲农业等资源,进行有限度、有节制的低密度的开发设计,确定重点开发的旅游休闲河道。

京杭大运河

沿线可从游憩、休闲的角度考虑,建设景观绿色廊道,以高大乔木为主,增加具有植物多样性和多层次配置的亚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结构,形成视线通透、赏心悦目的景观效果,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为野生生物提供栖息地的功能。重点打造好京杭之心、曲江公园等重要节点的城市绿地,通过多种形式的小品,或借助廊、亭、亲水平台、休闲步(自行车)栈道、音乐喷泉、动感围屋,流动茶室、棋室等设施,将景观与文化休闲、健身运动的完美结合地,在未来的2—3年内,将这里打造成融交通、旅游、生态、环保为一体的“京杭运河景观廊道”。

对于湿地资源丰富的夹江、廖家沟、芒稻河等水系,可采用湿地系统重建与修复生态工程技术,按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要求,从整体性、景观异质性、生态多样性出发。保留原有生物资源,打造岸线优美和植被覆盖良好的水路生态走廊,提高城市气候和局部小气候质量,人们不仅可以靠近绿廊边缘,而且可以进入道路周边的树林、田野、农庄和其他休闲场所,是人们能够更多、更好地亲近自然和游憩休闲。

夹江

拥有近千公里的湿地板块,主要功能是泄洪。不过,它的生态功能同样非常重要。夹江芦苇群以及两岸丰富的植被给林鸟提供食物和栖息的地方。而对水禽来说,夹江的鱼虾是它们的食物来源,两岸高大的杨树林又为它们提供生儿育女的最佳保护场所。我们可在此建设生态景观林廊道,以完善建设防护林为主,背水坡营造由彩色地被植物组成的彩色护坡林带,亦可在植被资源丰富区域建设核心保护区域,推行生态管理措施,为生物群落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保护洄游水生动物朔流而上进入内河和湖泊的主要水道和鸟类最佳的栖息地。在适合观鱼和观鸟的区域设置栈道和休闲座椅,让人们到这里观鸟、观鱼,感受自然,松驰身心。

廖家沟

生态水景、南水北调取水口——廖家沟,是全国全世界都少有的,一个沟宽度八百到一千米。位于核心区的中央地带,形成有长形半岛和河心岛,同时东西河岸均有芦苇荡和自然水道,我们可将此打造成滨江湿地绿色走廊、健身活力廊道。保留原有的天然芦苇,强调自然的野趣。滨水驳岸以自然的湿地、草坪、岩石与人工的栈道、石阶、卵石驳岸交替进行使用,形成和谐而变化的景观韵律。积极为人们提供亲水场所,营造生态护坡,在斜坡面、堤顶等处进行绿化和近自然景观营造,形成凹凸有致的立体效果。也可增加生态滨水步道、自行车健身道,丰富人们的休闲方式。长形半岛设计可参考苏州金鸡湖案例。河心岛设计以提供婚纱外景地拍摄为主要服务的中国式浪漫小岛。在岛上多处设置野外宿营场地,并配置特色的木质休憩平台、钓鱼台、观景平台、廊架、公厕以及茶室等。

芒稻河

芒稻河,目前主要功能为水上航运,可在此建设生态景观林廊道,利用不同科属的植物组成混交群落,可在针叶与阔叶间寻求色彩、常绿、观花观果等季相变化。既在统一的基调树种中求变化,又在变化的生态脉络中求统一。通过对绿化整体连贯的处理,生态景观林廊道应呈现在整体上协调统一,在局部有特色的效果。在适当的地方,结合地形条件和水面开合变化,设置亲水平台、浅水滩观景以供认驻足、嬉水,增加空间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