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效益论文

企业效益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9-22 23:11:38

企业效益论文

企业效益论文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浅析了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并就施工企业如何搞好质量管理,控制成本,向质量管理要效益,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论文关键词:质量成本控制费用提高效益

1质量与成本关系

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的永恒主题,也是企业求生存图发展的基础。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是复杂的,从客观上讲有市场变化带来的不可预见因素,从主观上分析,管理不善是企业效益欠佳的重要原因。企业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而质量管理处于企业施工的中心地位,是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质量管理贯穿于全部施工过程中,是控制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增强质量成本观念,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质量和成本是两个不同内容的一对“孪生子”。搞好工程质量有助于降低工程成本,对促进企业施工工程质量评价、全面质量管理效果有着重要作用,是企业树立社会形象的无形资产。

质量成本是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工程质量,满足业主方的需要或因工程造成损失,实行返修赔偿所发生全部费用的总和。因此可见,质量成本包括:(1)保证质量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需要的费用;(2)因质量问题造成损失的费用。因此,企业追求最佳经济效益的目标时,除其它因素外,实际上是在追求最佳质量成本,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将质量成本从工程总成本上划分出来,进行单独统计和分析。

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把经济分析同质量成本分析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有个较全面的统计、归纳、分析。使每个工程项目的成本状况更加透明,作到心中有数,并针对各自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管理办法。

大量的实践证明,不注重收集整理质量成本数据,是不可能对企业进行较全面经济分析的。目前在施工管理上多数人只注重工程质量本身的好坏,往往忽视了质量与成本的关系,施工前未进行质量成本预测,施工中又不进行统计和分析,所以,也不可能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陈旧的观念和管理方法是造成成本失控的关键。必须从观念上增强全员质量成本意识和责任。质量管理部门应同工程技术、财务、预算部门搞好协作,在分析质量的同时,更要对质量发生的问题及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同步分析,及时得出最佳解决方案。

2质量成本的组成

质量成本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即:(1)一次调试、试运转成功预算内费用;(2)施工中因质量返工费用;(3)保质期内发生的费用。质量管理、工程技术、预算部门及项目部应紧密配合,及时收集掌握必要的与质量成本有关的数据资料,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施工过程中废品的损失;(2)材料消耗费用;(3)设备租赁费:(4)周转材料及设备折旧摊销费:(5)人工工资、劳保费支出;(6)材料代用和设计变更:(7)管理办公费、差旅费、维修费、鉴定测试费;(8)返工费;(9)其它与质量成本相关的直接和间接费用。这些必须发生的费用均应以报表形式出现,通过报表数据,掌握真实的质量成本状况,使决策层能从中分析出质量成本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有效控制措施。

3强化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控制成本是企业的管理核心,作为企业管理层和项目经理,应在合理组织施工、保证安全、施工进度的同时用经济观念来管理质量,在项目工程开工前,首先要确定质量成本控制目标,形成质量成本费用指标计划,对各不同施工项目要分别提前进行质量和成本预测,对常见或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及早制定防范措施,将措施贯彻到每个班组和施工人员。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控,确保直接费和间接费不突破定额和预算。有效地控制质量成本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3.1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首先应对工程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要求、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主要材料性能、质量标准交底,必要时可安排模拟试验。

3.2建立和完善项目部质量成本管理、监控体系,明确责任和职责,并同个人经济利益挂钩。

3.3定期检查和分析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措施与施工实际有无不符。应根据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改完善。

3.4做好班组施工日志及施工记录、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单位工程质量事故及处理记录、设计变更或工程更改记录、材料设备代用记录、机械电气试验及试运转记录等。凡是与质量有关的资料都应专人负责收集整理,为分析质量和成本提供可靠的原始资料和数据。

3.5完善工程处、项目部、班组三级质量检查验收制度。严格按国家现行关于工程质量检验各行业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做到四个统一,即:检验标准统一、检验工具统一、检验方法统一、分项内容统一。并要求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把质量管理贯穿于施工的全部过程,把好每道施工程序质量关。

3.6广泛开展“0C”活动,大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科学管理精心施工,逐步提高同类工程质量。

3.7工程技术质量管理部门要建立工程质量档案。对已竣工工程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经验,找出不足。要定期召开质量成本会,将经验和薄弱环节及措施分层次通报给管理和施工人员,以避免今后再发生同类工程质量问题。

企业效益论文第2篇

1.1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并且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首先在财务管理上,一是加强资金的运营管理,合理安排,统筹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把钱花在刀刃上;二是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合理安排,压缩不必要的或不急需的开支,做到全年的开支要有预算,有计划,确保资金的平衡;其次在物资采购和材料费用使用上,我们严格按照公司物资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严格执行采购程序,大宗物资采购、重大设备购买等由公司统一购买,既确保了物资供应质量,又降低了采购成本;最后要规范合同管理制度,在签订重大合同时要经过企业管理者的集体讨论,并且执行招投标制度。

1.2安全管理出效益安全管理出效益就是要通过对机械的安全带动企业无事故发生,从而为企业节省大量不必要的费用,通过安全管理不仅仅提升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而且有利于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做好安全管理首先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机械设备企业要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奖惩考核制度,安全目标明确,责任压力到位,对在安全上出现的问题坚决不推诿、不扯皮,对违反制度造成的事故,坚持“四不放过”,做到不手软,不姑息迁就,并且对安全责任制完成情况实行随机考核,考核结果与奖金相挂钩;其次将安全生产贯穿到机械设备管理全过程。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程,做好事故预想和危险点分析,不断完善安全监督约束机制,把安全责任制落到实处,加大安全执法力度,把“安全第一”始终贯穿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在大型施工机械的拆装、转移、维护保养过程中,我们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持重大危险作业,分管领导必须亲临现场,监督指导工作,从而确保公司机具设备管理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最后加强对全体职工的安全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加强落实上级相关安全教育文件,做到警钟常鸣,提高防范意识。

1.3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是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周期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的保养可以及时地发现细微的故障与矛盾,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地处理掉,避免发展成较大的故障,造成机械设备的瘫痪等,给后期的维修增加经济费用,通过制度化的保养与维修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要做好保养与维修工作:一是要重视常规的检查工作,将设备检修纳入到企业日常管理中,并且将制度固定化;二是实施计划性检修与预防性检修制度,计划维修主要是重视维修,通过维修提高设备的使用周期,而预防性检修则是注重预防,其主要对潜在的故障进行处理,避免故障的进一步扩大,通过实践经验表明:做好预防性检修能够为企业节省79%左右的维修费;三是提升设备管理人员的意识,管理人员要深入设备使用场地,及时了解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并且要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通过激励提高设备使用人员的维修与保养意识。

1.4创新机械设备管理模式传统的机械设备管理模式主要是依靠设备的对外租赁等业务,这样的模式不利于发挥管理人员的工作激情,为此需要企业在管理模式创新上入手:一是要建立内部承包制,通过将机械设备具体到人管理,增强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承包人的责任心,进而为企业的创收提供了稳定的基础;二是要积极拓展外部市场,创造最大经济效益。大量设备闲置、富余人员多会成为施工企业的沉重负担,建立机械设备社会租赁市场,以此盘活机械设备固定资产,体现投资效果,同时,通过建立机械设备社会租赁市场,有利于提高机械设备管理、使用、维修、保养的水平;三是创新人才管理模式,根据企业经营性质进行分类,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利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费用支出。

1.5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提升企业职工的专业素质能力企业职工的专业素质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企业要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一是要提升职工的全局意识,让他们了解企业的改革目标与制度,积极引导职工和教育职工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多自觉学习文化知识和钻研业务技术,掌握过硬的本领,更好地把工作做好;二是要树立员工的服务意识,作为设备管理租赁企业要将“始终与用户的意愿保持一致”的服务理念彻底地灌输到职工的脑海中去,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牢固树立为业主服务,使业主满意的正确思想,通过优质服务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三是积极开展针对性教育培训,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资格培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四是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使用,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作用,促进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在分公司内发挥最大的能量。

2结束语

企业效益论文第3篇

关键字:物资采购;管理;企业内控;经济效益

在企业中物资采购对象包括生产原料、生产工具等生产资料的采购,以及办公用品、劳保用品、低值易耗品等企业所需的全部物资。物资采购其中包括所需物资的市场询价、供应商的选择、招投标、具体采购、物流运输、物资检验、物资保管和匹配使用等环节。可以说企业物资采购贯穿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而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非常重要的关键性。由此也可见物资采购在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中的重要性,而且物资采购对于企业的管理和发展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所以,如果通过加强管理企业的物资采购工作,对于节约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都非常必要和关键。

1.企业物资采购的流程

企业物资的采购流程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完全一样的,但是由于企业物资采购的关键和重要性,因此很多物资采购的重要环节对于企业管理和物资采购都是必须的,因此各企业的企业物资采购流程基本都大同小异。一般都包括采购需求的申报、采购计划的制定和审批、所需物资的市场询价及供应商的选择、签订采购合同和采购、运输、验货保管以及分配等。另外还有后续的售后服务、退货、付款等环节。>>推荐阅读《零售商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路径探索》

2. 物资采购主要环节的风险点及加强措施

2.1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

物资采购需求的申报和审批是企业物资采购的依据和基础,只有在有需求的时候,企业物资采购才开始启动工作流程,因此对于物资采购需求以及采购计划的制定和审批,是物资采购的第一个环节。关于该环节的风险控制主要是采购需求与生产和企业需求是否保持一致,是否所申报和计划的物资的确能够满足企业现阶段的生产和发展需求。为了避免这类风险出现,就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首先,是对采购需求提出展开的管控。在采购申请和计划制定初期,需要经生产、库管、运营、财务等各部门综合商讨,采购需求是否确实符合企业需求。其次,是对采购部门提出的要求。需要采购部门针对采购需求结合企业实际物资和库存以及在途物资等情况,综合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采购计划。

2.2供应商的选择

企业物资采购工作是否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利益,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物资采购供应商的选择。供应商选择这个采购环节之所以重要的原因,也是最容易导致企业利益受损的因素之一,那就是在供应商选择过程中存在的以次充好、高价购入、采购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财务等现象。所以,对于供应商选择的环节采取风险防控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这个采购环节的风险防控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建立健全系统的供应商准入和评估体系,根据制度选择供应商并对其资质定期审查,以及定期根据其提供的物资情况开展评估和审核,确保供应商的资质真实合法,保证供应商所提供的物资质高价廉。第二,对采购部门在供应商选择的工作中给予一定的监督检查,确保供应商的选择公平公正,严格杜绝徇私舞弊的现象。第三,建立供应商信息公开和供应商淘汰制度,及时清除不良供应商。

2.3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

企业物资采购中的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的订立环节,是通过法律手段保障企业在物资采购过程中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的重要环节。但是物资采购框架协议或者采购合同是一把双刃剑,恰当合理合法的协议或合同能够有效的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反之,如果物资采购协议或合同在订立之时就存在缺陷或者不足时,就会对企业经济利益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和损失。所以,对于物资采购协议或合同的订立要严格遵守法律法法规,严格审核供应商的合法资质和信用等,确保协议或合同的合法性及其必要的法律约束力。另外,必须严格审核协议或者合同的各项要件和合同条款,明晰购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相关信息。同时,在订立企业物资采购协议和合同时需要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和财务人员参与。

2.4采购物资的验收

企业物资采购的验收环节也是需要加强风险防控的环节之一,主要是因为物资入库验收是物资品质、数量等是否符合合同和企业需求的关键环节。如果,出现实收与合同出现偏差等情况出现,极容易造成企业经济利益遭受不必要的损失。该环节的管控主要侧重的是物资品质和数量与采购计划和合同是否一致,验收标准是否严格执行企业要求,验收后库存物资是否能够做到账实是否相符,物资验收流程及相关单、票据以及签章是否完整并且符合企业标准。另外,除了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物资验收制度和流程之外,还需要针对不合格物资的拒收和损毁物资的处理,以及盘亏盘盈物资的处理和财务处理等相关情况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减少由于各种其它因素导致的企业物质和经济利益受损的情况。

2.5会计控制

企业效益论文第4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一、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国有企业的发展与改革,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起到凝聚职工力量,发挥职工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同时,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可以成为企业的一张名片,起到品牌形象的塑造作用。可见,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实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新时期国有企业应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并尤其需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效益,应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收益。以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重点倡导安全生产文化、责任文化、创新文化等文化元素,既推动了企业管理科学化,也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还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效益追求

(一)经济效益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应注重效益性,必须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传统上,人们往往以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效益是指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必须通过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并在企业财务状况上有所反映。企业文化建设确实能够实现提升经济效益的积极作用,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效益还应包括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的效益,而不能仅仅局限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经济效益。

(二)文化效益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本身就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精神财富创造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需要注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文化效益。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不仅仅能为企业所享有,同时也是全社会的精神财富。

(二)社会效益

国有企业是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主体,国企应在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等方面起到积极带头作用,并形成相应的责任文化,引导社会公众和其他企业也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等事业中。可见,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还能够起到良好的社会效益,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因此,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摒弃仅仅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而是将企业文化建设看作一项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的事业。

三、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效益的科学评价

(一)平衡计分卡法的基本原理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效益追究如何,应以科学的工具、标准和规则进行评价。建议以“平衡计分卡法”作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效益评价工具。“平衡计分卡法”(Balanced Score Card)的原理和理念最早于1992年由哈佛大学名师罗伯・卡普兰及大卫・诺顿(David Norton)首度提出,是企业营运策略的管理工具。具体来说,该法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平衡计分卡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实现战略制导”的绩效管理系统,从而保证企业战略得到有效的执行。因此,人们通常称平衡计分卡是加强企业战略执行力的最有效的战略管理工具。

(二)国企文化建设效益评价维度

根据“平衡计分卡法”的原理,结合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实际状况,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效益评价应从如下维度进行:

1、财务维度

财务维度所体现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经济效益。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财务状况的观察获得企业文化建设经济效益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并以此衡量企业文化建设的经济效益。财务维度的评价可以为国企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调整思路、优化策略,提供直观的依据。

2、对象维度

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对象维度评价是指从职工层面评价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振奋人心、提振士气,国企可以从职工的工作态度、积极性、团队合作精神、凝聚力等多个层面考察职工在企业文化熏陶下所具备的特质。

3、内部运营维度

国有企业也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实现管理优化,促进管理科学化。例如,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注重细节、完善制度,并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国有企业可以从企业的内部运行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关联性,评价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内部运营机制的作用与效果。

4、综合发展维度

企业效益论文第5篇

关键词:严格管理;采取措施;制定办法;提高效益

1概述

目前交通部门的施工企业已由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无情的、残酷的、竞争激烈的经济体系。如何在这种环境中生存?每个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树立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为目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思想意识。改革是当今中国社会的形势,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是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凝聚力的动力;质量是企业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每个职工都要树立高质量的观念,树立起以企业为家的思想,使工程质量不断登上新台阶;效益是企业也是每个职工生存的根本,必须严格管理,精打细算,提高效益。

2严格管理好材料和机械的使用

材料和机械两种费用约占工程总投资的70%以上,是节约潜力最大、提高经济效益最突出的关键所在,企业领导必须充分重视,抓好管理。

(1)对施工项目所需的各种材料和机械充分分析、进行市场调查,确定备料和机械租用方式及价格,做到心中有数。材料使用上有办法、有制度,做到物尽其用。

(2)材料采购时考虑材料的充分利用,减少浪费。

(3)依据预算情况,按照以往经验,初步确定材料和机械用混凝土量,计算出大致的资金数额,然后层层分解到人,并有与个人收入挂钩的办法,以调动其积极性。

(4)充分做好旧料、废料的回收利用。例如路拌后的二灰土、石灰土,用平地机推到路肩上,收集起来做平交道口使用。修桥拆下来的模板、顶柱、顶杆等都要回收利用。

3提高职工素质,解决施工中的通病,保证质量,加快进度,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职工的全面素质高低,充分反映到整个工程的效益中。每个职工的思想素质提高了。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就能适应各种环境,想尽各种办法,出色完成各项任务;技术素质提高了,就能解决各种技术难题,改进施工工艺,提高工程质量。在每项工程中要明确施工难度大的几个关键工序,重点抓好关键工序的管理,尤其对施工人员,要制定相关措施,关键工序的关键施工人员要与奖惩挂钩,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很快掌握关键的技术工作。做到不返工、不窝工,使工程按时完成或提前完成,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1沥青路面

(1)灰土,石灰土的通病较多,往往影响工程进度。土质是一个重要因素,衡水地区都是极细粒土,90%以上粒径小于0。05mm,且有的是低液限的粉砂土。控制好含水量最佳,掌握均匀度,就可大大减少石灰土的起皮、翻浆、松散等。塑性指数小于6的粉砂土,可用盖素土压实的办法。

(2)路面平整度的优劣能反映一个施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路面面层平整度与每层的平整度都有一定的关系,路面验收时几个层次的平整度都有所要求。如高速公路的沥青路面的底面层α≤1.5mm,中面层α≤1.0mm,表面层α≤0.7—0.6mm。为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应从路床开始,层层达到指标要求,使竣工后的沥青混凝土面层在厚度和平整度上都能满足要求,减少返工是最大的节约。

(3)沥青路面表面层的质量控制。表面层的粗、细、粉料均匀—致,沥青配比必须符合要求。表面层外露于大气层中,路面的几个主要技术指标由表面层体现出来。如表面层的各项指标都符合质量要求,不返工,不出废料,也是一定的效益。

3.2桥涵工程

桥涵工程有大有小,有难有易。我们只谈平时接触到的桥涵工程,提高混凝土的效益问题。

(1)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易性是新拌混凝土的一项重要性能,和易性确定混凝土的浇筑、运输、捣实和终饰抹面的难易程度。和易性好的混凝土,既要易于运输、浇筑与捣实,又要不发生有害的离析。如果浇筑与捣实困难,不仅会增加施工困难与费用,也会对强度、耐久性和外观产生有害影响。同样,易于离析和泌水的混凝土拌和物,终饰抹面比较困难,容易产生缺陷,混凝土强度也不耐久,所以混凝土的和易性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造价。

确定混凝土的和易性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选择和易性时要考虑混凝土的浇筑、捣实和终饰抹面的需要。

②需用大流动混凝土时,应考虑用减水剂而不要增加用水量。

③塌落度要求的用水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集料性能,当需改善混凝土的粘性和终饰抹面性能时,不要增加砂中细颗粒含量,而是增加砂率。

(2)混凝土中掺加减水剂,如果保持混凝土性能不变,则可节省水泥用量,降低成本。如:掺加木质素黄酸钙可以节省水泥5%一10%,因木钙减水剂价格较低,掺量较小,故掺加减水剂可以降低混凝土成本。

(3)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替代一部分水泥,降低成本。

据有关资料介绍,不同的构件可加入10%一65%的粉煤灰。衡水电厂的粉煤灰质量较好,细度8.54%,烧矢量4.68%,有效含量91%,同时加入粉煤灰后能提高混凝土的抗碱、抗酸、抗磨能力,还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提高混凝土砂石料的级配质量,减少水泥用量。从价格、和易性、强度和耐久性方面考虑,可认为混凝土集料最小的空隙需要最少的水泥,因此最大容重的集料将是最经济的。条件许可时(如无筋或钢筋稀疏的混凝土),应尽量选用最大粒径较大的集料,集料最大粒料愈大,混凝土用水量愈少,水泥用量也愈少。做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可用三种石料(如0.5一lm、1-2m、2—4cm等)级配,不但可以减少水泥用量,同时也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既减少了投资,又提高了质量。

4提高科技含量,推广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方面发动和鼓励广大职工参与科学研究,另一方面,充分应用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5推广运用IS09002质量体系条款,提高企业效益

ISO9002是一个全面的、科学的管理系统。为全面运用IS09002体系,首先要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在熟悉掌握的基础上,彻底取代旧的质量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工程质量,为企业创出明显的经济效益。

6结束语

企业效益论文第6篇

1、自然状况

哈尔滨**乳业公司位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境内,企业的前身为松花江第二乳品厂,始建于1982年,占地面积121公顷,由政府财政部门投资建设,总投资额为1600万元。公司现有职工965人,其中管理人员占9.8%,主营业务为乳粉生产,公司所属的乳品饮料厂生产鲜奶饮料及系列酸奶等。公司共设四个基本生产车间及动力车间、化验、质检、鲜奶收购部门、总经理工作部、销售部、财务部、劳动人事部、企管部等十五个部门。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壮大,企业净资产达到三千多万元,作为较早的乳品生产企业,**乳业凭借优质的奶源和高品质的产品,较早地跨入了全国十大名牌乳粉的行列。产品覆盖了除新疆和海南外的全国各省市,有着很广阔的市场。经过公司科研人员的不断地开发和研制新产品,目前已经拥有集营养与保健为一体的特色产品,如:**中老年奶粉、**女士奶粉、**婴幼儿奶粉等几个系列30余个品种产品,年生产能力达9000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公司于1998年完成了企业的公司制改组,使企业的发展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公司相继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绿色无公害食品企业的认证,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也使“**”这一全国十大名牌乳粉的品牌更加夺目。

2、财务状况

**乳业公司凭借市场优势,企业自建立以来连续盈利,但受市场、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自1995年以来,盈利额连年下降,如继续下去,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为此,公司经营者制定了使盈利额保证持续增长的经营目标。经过努力,公司2002年实现净利润1,855万元,比公司预算增加160万元;

较2001年增加188.84万元。

2002年公司生产乳制品8000吨,实现销售收入15,328.5万元,生产成本10,400万元,上缴税金1,374万元,实现利润1,855万元,利润总额2,769万元。2002年企业的财务状况较2001年有所改善,但由于企业建厂较早,在经营管理上存在许多弊端,由此引发的企业生产成本逐年升高,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特别是营业费用都有很大幅度的增加。

第二章企业效益测评

随着乳品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面对资源日益短缺的经济社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企业必须把握好,生产经营的全部过程。运用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1、企业效益测评的理论基础

管理会计是以现代化管理科学为基础,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向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提供与管理决策有关信息的会计学分支。它使会计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提供会计信息和单纯的核算(记录、反映),而是进一步利用会计信息进行财务、预测、决策,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分析及业绩评价。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的简称,是研究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变量关系的一种专门方法,其核心是确定“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点”指企业在这一点上正好处于不盈不亏的状态,即“所得”等于“所费”,收入等于成本,亦称为保本点。对于企业来讲,可以利用本—量—利分析测算企业的盈亏平衡点,即收入达到多少时,刚好收支相抵;

超过盈亏平衡点的收入就可以给企业带来利润。

企业效益测评主要运用本—量—利分析,对企业的盈亏平衡点,预测利润等指标进行测算,为合理规划安排企业的整体经营、客观评价企业效益,科学决策企业生产,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

2、企业效益测评方法及分析

财务会计通常对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予以核算和反映,要求信息客观、真实、力求准确。管理会计的工作重点着眼于未来,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故其所提供的数据不要求绝对精确,只要做到尽量合理即可。对企业的一定时间内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状况和产品状况,有利于加强企业的管理,为企业的管理提供重要信息,有利于企业长足发展。

**乳业的产品分为几个大系列的品种,每个系列产品对不同的消费市场都有不同的需求量,其生产成本也不同,所获取的利润也不同,要想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达到成本最低,获利最大,企业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不断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指导本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做到心中有

数。

我们采用综合边际贡献率法对企业进行本—量—利分析。

该法不要求分配固定成本,而将各品种所创造的边际贡献视为补偿全部固定成本的收益来源。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多品种保本额=全厂固定成本÷综合边际贡献率

多品种保利额=(全厂固定成本利+目标利润)÷综合边际贡献率

某产品的销售额比重=该产品销售额÷全厂销售收入总额×100%

综合边际贡献率=Σ(某产品的边际贡献率×该产品的销售额比重)

每种产品的销售比重:

a产品的销售比重=3500÷7000×100%=50%

b产品的销售比重=2500÷7000×100%=35.71%

c产品的销售比重=1000÷7000×100%=14.29%

全厂综合边际贡献率=27.03%×50%+21.82%×35.71%

全厂综合保本额=2500÷22.79%=10,969.72

a产品保本额=10,969.72×50%=5,484.86

b产品保本额=10.969.7235.71%=3,917.29

c产品保本额=10,969.72×14.29%=1,567.57

a产品保本量=5,484.86÷1.85=2964.79吨

b产品保本量=3,917.29÷2.75=1424.47吨

c产品保本量=1,567.57÷3.85=407.16吨

**乳业计划资料

表2-1单位:万元

项目

品种

销量

单价

单位变

动成本

固定

成本

销 售

收 入

边 际

贡 献

边 际

贡献率

甲(栏)

⑤=①×②

⑥=①×②-③

⑦=⑥÷⑤

a产品

3500

1.85

1.35

6,475

1,750

27.03%

b产品

2500

2.75

2.15

6,875

1,500

21.82%

c产品

1000

3.85

3.45

3,850

400

10.39%

合 计

7000

2,500

17,200

3,650

21.22%

通过以上计算分析,品种结构因素的构成是影响多品种本—量—利关系的一个要素。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提高边际贡献率水平较高的a产品的销售比重,降低边际贡献率水平较低的c产品的销售比重,从而提高本企业的综合边际贡献水平,达到降低全厂保本额和保利额的目的。

第三章结论

企业产品的销售情况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对产品的产量及销售量的效益测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产品的新品种开发、旧产品产量的增减方案的提供、可行性投入产出分析、使企业对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不适应市场需求产品的产量调整,以及企业未来的投资等决策,建立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促进企业决策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

2、优化产品结构,着眼于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实现企业在生产中从量的扩张转为追求质的提高。

企业效益论文第7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效益;理论流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社会责任日益成为影响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效益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企业界及相关管理部门的广泛关注。西方学者早在20世纪初期就开始对该领域进行研究,目前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我国学者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从20世纪中期才开始在该领域进行相关研究,由于起步较晚,至今仍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在应用方面也处于初级阶段。现阶段仍有不少企业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对企业效益产生不利影响,因为承担社会责任就要投入,而这种投入表面上看是没有回报的。其实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但不会对企业效益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从长期看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

纵观国内外相关文献,目前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效益关系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社会责任是否会提高(降低)企业效益;二是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对公司效益的影响大小;三是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效益关系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在对国内外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对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探析,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

企业社会责任(简称csr)的概念最早是由oliver sheldon(1924)提出的。从此,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就风靡了西方国家。此后,诸多中西方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博文于1953年在其著作《商人的社会责任》中给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商人有义务按照社会所期望的目标和价值,来制定政策、进行决策或采取某些行动”。戴维斯认为,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回避将导致社会所赋予权力的逐步丧失”,因此他认为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考虑或回应超出狭窄的经济、技术和立法要求之外的议题,实现企业追求的传统经济目标和社会利益”。弗雷德里克强调,社会责任意味着商人应该监督经济体制的运行以满足社会的期望,促进社会的进步。他强调生产的经济意义在于,生产和分配应以提高总体社会经济福利为目标,公众期望社会的经济、人力资源能通过企业被运用于广泛的社会目的,而不是单纯为了个人和企业狭隘的有限利益。麦克奎尔(1963)明确地将csr概念延伸出经济和法律范围之外,他认为,“社会责任的观点假定企业不仅有经济和法律责任,同时有超越这些义务的社会责任”。卡罗尔于1979年提出了一个至今仍被广为引用的概念,即“企业社会责任包含了在特定时期内,社会对经济组织经济上的、法律上的、伦理上的和自行裁量的期望”。s.p.robbins(1991)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超过法律和经济要求的、企业为谋求对社会有利的长远目标所承担的责任。”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1998)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针对社会(既包括股东也包括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乎道德的行为。”a.b.carroll(1999)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对企业提出的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期望。”

综合诸多中西方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具有两个共同的特点:(1)为了满足某些人员某些方面的期望;(2)超出了经济和法律范围。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可以界定为:在一定时期内,企业为了达成有利的长远目标,自愿承担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提出的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等各方面期望的责任。或企业的行为、思想与他们对企业的预期、期望相一致。

二、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效益关系的主要理论流派

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可以提高公司利润吗?这是很多学者和管理者都非常关注的问题。近几十年来,对公司社会责任和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研究有很多,也得出了很多不同的结论。有些学者认为,利润最大化就是公司的社会责任,而有些学者认为公司社会责任和利润是相互联系的,共同发展的。很多学者认为前一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公司的社会责任不仅仅包括经济责任,还包括其他很多内容。而后一种观点也得不到实践的证明。社会调查显示,公司社会责任和利润不一定总是一致的、协调发展的。他们之间有时候是协调的,有时候却是相背离的,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断。笔者根据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效益的关系将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归纳,把它们分为两个主要的理论流派: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效益的正相关关系理论流派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效益负相关关系理论流派。

(一)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效益的正向相关理论。正向相关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效益之间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提高企业的长期效益。

1、理论研究方面。在初期,对于大多数的实践管理者来说,组织效益是企业的核心目标(posner and schmidt,1984),也有理论学者在研究中提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增加自己的利润。(friedman,197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发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很多理论研究者也认为企业的动机是复杂的,公司目标、策略和结构都与公司社会责任有关。社会责任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它影响不同的组织特性,也被不同的组织特性所影响。(tuleja,1985;kraft and hage,1989)zahra and latour(1987)曾经通过由410名大学生和研究生收集来的信息来检验公司社会责任和组织效益的关系。在因素分析中,涉及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八个尺度(政府监管企业的义务、公众舆论、企业和社会的物质贪婪、乐观的经济前景和企业的社会参与、慈善事业的重要性、生态政策的需要、道德/伦理标准的需要和宗教意识)和组织效益的三个组成部分。他的研究结果支持了特定的公司社会责任实践会影响组织效益的假设,表明了公司社会责任是一个多元的结构,它与组织效益有关系。

在回顾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isaiah yeshayahu marom通过设定几个具体的假设条件,总结出了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收益之间的一个统一理论,即从满意的利益相关者那里获得的财务回报和用于社会产出的成本是可以平衡的,而且获得的总收益会超过成本。由于他的研究包括了与公司社会责任有关的收益和成本这两个相互矛盾的东西,所以可以用来解释所有公司社会责任和公司财务收益可能产生的关系。catherine j.m.paul donald s.siegel也认为与增加投入成本一样,公司社会责任活动会影响生产效率、技术创新和规模经济。这些影响依赖于企业的特性,例如企业采取社会责任活动的动机、税法、位置场所和创新活动等。moses l.pava joshua.krausz则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收益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微妙的。他的研究结果表明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企业一般都提高了自己的财务绩效,如果不比其他的公司好,至少也是可以相提并论、旗鼓相当的。

2、实证研究方面。大量的实证分析也证实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着确定的正相关关系。jeff frooman(1997)分析了与不负社会责任和存在非法行为的企业相关的实证文献,他的分析结果表明股市对那些不负社会责任和违法的企业持否定态度,证明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与财务绩效的正向关系。greig a.mill通过对英国部分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投资与收益关系的实证研究,指出长期的社会责任投资对企业收益是有作用的,他们之间有着正向积极的联系。lee e1 preston和douglas p1obannon(1997)比较了1982~1992年美国大企业的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也发现二者的积极关系。w1 gary simp son和theodor kohers (2002)对美国国有银行1993~1994 年的企业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以企业社会再投资行为排序作为企业社会绩效评价,用总资产利润和贷款损失率评价财务绩效,也发现二者间存在积极关系。

(二)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效益的负向相关及无关理论。负向相关及无关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效益之间是无关的或是负相关的,企业社会责任不但不会提高企业的效益,甚至有可能会损害企业的效益。

并不是所有的学者都像前面提到的学者一样,认为企业除了创造利润外,还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相反,他们认为利润最大化和企业社会责任是相背离的。企业社会责任不能提高企业的利润,也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因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乃至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成本,增加企业的负担,从而损害企业利益。例如,弗里德曼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批判中就暗示着这一思想。他认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会增加成本,从而会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带来损失,比如股东的红利可能会减少、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可能会降低、商品的价格可能会上涨,等等。在弗里德曼和哈耶克的理论中,他们指出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带来的一系列损害,并且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不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的,相反,它还会降低企业的效益。从而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效益之间是存在着负向相关关系的。

    kenneth e.aupperle i and deane van pham t的研究认为,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公司社会责任变量和财务测量方法,公司效益(不管是市场收益还是账户收益)和公司社会责任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公司社会责任行为不能为公司带来收益。s1 pasari2bu hadi(2003)对印度尼西亚的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无关; robertw1 ingram 和kat herine b1 frazier(1980)的研究也发现企业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呈负相关。他们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需要付出相应成本,这一成本就使得企业在与不承担或较少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状况。

三、对我国研究的启示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比较,我们发现,承认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效益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的文献还是占大多数的。大部分的学者和管理者都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促进企业绩效的增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当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其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笔者认为,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不仅应追求企业的短期利润,更应关注企业长期获得利润的能力。而从长远角度来看,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与追求企业收益之间是不矛盾的。例如,杜邦公司之所以能从一个总资产为36,000美元的火药小作坊,成长为年销售收入超过240亿美元的跨国巨头,这与公司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有着很大直接关系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践和众多的研究成果充分说明,在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企业完全可以将社会责任转化为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们的结论是:只要我们能够正确理解效益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及衡量标准,企业社会责任是有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的,不会损害企业的效益。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立的竞争力,它与其他的企业竞争力优势一样重要。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投资,不会减少企业的效益,相反,它会对企业的效益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的长期利益。如果企业要追求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承担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及慈善等方面的责任。

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效益关系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仍需要大量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虽然国内部分学者已经做了一定的研究,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由于社会环境背景、经济发展阶段、企业管理要求等各方面的不同,我们必须在吸收、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我国的特殊情况展开深入研究,以建立起符合我国特殊国情要求的、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体系和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oliver sheldon.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m].sir isaac pitmanand sons ltd,1924.24.

[2]bowen,h.r.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usinessman[m].new york:harpor & row,1953.

[3]davis,k.can business afford to ignor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i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3)[j].1960.

[4]frederick,w.c.the growing concern over business responsibility i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j].1960.

[5]mcguire,j.w.business and society[m].new york,mcgraw-hill,1963.

[6]carroll,a.b.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in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4)[j].1979.

[7]carroll,a.b.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evolution of a definitional construct in business and society[j].1999,sept.

[8]friedman m.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j].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1970.13.

[9]shaker a.zahra michael x latou 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a multivariate approach[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6,1987.

[10]isaiah yeshayahu marom.toward a unified theory of the cspcfp link[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6.67.

[11]catherine j.m.paul donald s. siegel.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j].j prod anal,2006.26.

[12]moses l.pava joshua krausz.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ilit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the paradox of social cost[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5.

[13]frooman1j1.socially irresponsible and illegal behavior and shareholder wealth:a meta-analysis of event studies[j].business & society,1997.36.

[14]greig a.mill.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a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 over time and a possible link with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6.63.

企业效益论文第8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益相关理论;指标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6-0064-02

1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界定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一个新生事物,是在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类特殊的企业群体。所谓“龙头”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意在强调其对龙身和龙尾的带动性,因此,在一个行业或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发挥重要作用的企业或组织都被称为“龙头”。那么究竟何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呢?对此学术界仍未达成统一的、权威的认知。吴润(1999)认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专指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的企业,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在生产形式上实行专业化;二是在经营体制上实行贸工农一体化;三是具有一定的联系和带动作用。农业部等八部委(2001)认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业,通过各种利益连接机制与农户相联系,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集合、相互促进,在规模和经营指标上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认定的企业。朱有志,汪金敖(2002)认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般是对主导产业具有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服务基地、开拓市场等综合功能较强、规模较大、辐射带动农户的加工和流通企业。本文所研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立足农业领域,以追求自身利润、价值最大化为动机,具有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服务基地、开拓市场等综合功能较强、规模较大,并致力于带动农户,使农民增收,促进地区发展的各类组织。

2 基于利益相关理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绩效评定理论基础

2.1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绩效评定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组织载体,其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更多地集中在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以及对农业发展和农户增收的带动作用。因此,为了对其绩效进行有效的评价,很有必要结合研究目标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性对其绩效进行界定。本文认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绩效是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充分利用其占有资源从事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成果,综合反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标的实现程度,在实践中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一方面它以总产值、净产值、销售收入、净收入、产量、投资报酬率、销售利润率等财务指标来体现;另一方面又以市场占有率、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社会贡献能力等非财务指标来反映。基于上述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绩效评价的内涵就比较清晰了,本文认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套规范的程序和方法,对龙头企业生存、发展和服务于社会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经营效果、资源利用与配置等方面的绩效水平的评价。

2.2 基于利益相关理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绩效评定

(1)利益相关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是由各个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契约联合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与参与,由于这些利益相关者都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投入并参与,因此,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不仅要为股东利益服务,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同时也要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由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时要关注其利益相关者,因此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反映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可以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它是否能够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要。这要求在构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根据特定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特点设计专门或综合的绩效评价指标。

(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取向分析

①投资者的利益要求和取向。股东是企业最为关键的利益相关者,是企业法律上的所有者,为企业提供资金并承担企业经营的风险。因此,从股东角度评价企业绩效的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发展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更新水平等。

作为企业资金的主要提供者之一,企业债权人为企业扩大再生产、提高竞争力提供必需的资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债权人角度评价企业绩效时的指标有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企业信用状况(如还贷即时性)等。

②农户的利益要求和取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之一就是通过稳定契约带动广大农户,在实践中理论界和学术界都会强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农户带动性,并且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作为关注焦点。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中,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连接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即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通过采取签约形式建立固定供销关系的经营模式。在这一模式引导下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连接机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即买断式利益联结机制、合同式利益联结机制、企业化利益联结机制、股份式或股份合作式利益联结机制。

③政府的利益要求和取向。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之一的政府,它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处理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关系过程中追求双重利益:一方面,作为一个地区整体利益的代表,政府期望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解决三农问题,从而带动地区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还会追求自身利益,如税收、政绩等。

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绩效评定指标体系构建

3.1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潜力绩效指标

潜力绩效指标是为了评价龙头企业所具有的潜在绩效水平而设置的,包括龙头企业的人力、物力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它是龙头企业获得整体较高绩效水平的前提和基础。其中人力主要通过人力资源状况指标来反映,人力资源状况表明了龙头企业员工的素质和领导班子的团队建设,这是龙头企业高绩效的基础和关键。在龙头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状况,特别是公司员工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高层领导的综合素质状况是制约其管理绩效最重要的潜在因素。因此,本文选择员工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高层领导的综合素质状况从人力资源状况的角度来衡量龙头企业内部管理情况。物力主要反映的龙头企业资产状况,是在对龙头企业所拥有的资产状况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得出,具体评价指标包括人均总资产和人均固定资产两项指标。创新能力是通过科技创新投入状况和科技创新产出状况两个方面来反映。其中创新投入能力是指企业投入创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主要从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两个方面来衡量。

3.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财务绩效指标

财务评价指标是反映企业财务效益的指标,是全部指标体系的核心部分,其他各方面指标体系都应同财务绩效指标相联系。企业财务评价一般是从赢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通过对龙头企业进行赢利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投资是否全部得到合理的回报,评价企业管理的业绩,帮助投资者做出相关的决策。收益水平的高低是企业财务结构、经营活动好坏的综合表现,而反映企业收益状况最直接、最便于理解和计量的就是利润。因此,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赢利能力可以用以下三类指标来衡量,即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营运能力一般指企业资产的周转状况,可以反映企业资产管理的质量和利用效率,它是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营运能力是通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及应收账款周转率三类相对指标来表示;偿债能力是企业安全性的重要体现。虽然负债经营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营者为出资人牟取财务杠杆利益的一种手段,但负债经营必然要伴随着一定的财务风险。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则主要体现在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资产结构的平衡性及保持长期债务的支付能力和持续收益能力三类指标方面。因此本文用企业的流动比率、速度比率和资产负债率三个具体相对值指标来表示。

3.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社会绩效指标

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有着同其他企业社会责任的共性,它既要承担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也要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和政府强制的政策义务,本研究将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分为三个方面,即社会贡献、“三农”贡献、商业道德。首先,企业以自身的总资产通过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除提供有效用的产品外,在价值上体现了扣除原材料消耗之外的劳动剩余,包含劳动者工资、银行的利息、税金及附加。因此,企业社会层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主要用缴纳各项税金额、企业职工人数、企业增加值指标来表示。其次“三农”贡献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社会绩效的延伸,集中反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农、哺农及带农的义务和贡献。本文选定对基地产值、农产品收购额、农户带动数三个指标来表示。最后龙头企业的商业道德指标主要包括企业诚实守信状况、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和企业环境保护状况三个方面的指标,主要用龙头企业信用等级、产品质量安全及企业“三废”排放率是否达标三个指标来表示。

4 结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