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市政工程专业

市政工程专业赏析八篇

时间:2022-12-10 12:38:53

市政工程专业

市政工程专业第1篇

您好!

我是XX船证交通职业学院20XX级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XX。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信,给我毛遂自荐的机会。

我来自农民家庭,从小受环境影响养成了朴素、能吃苦的生活习惯。我从小就性格开朗活波,乐意迎接新的环境,十几年的求学生涯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尤其在进入大学之后,以社会准人才的标准塑造自己,十几年的寒窗就是能让自己成为社会的一份子。即使我现在只是一名普通的专科生,但是,我相信学历只能代表过去,只有不断的学习力才能代表未来。年轻就是我的本钱,我喜欢挑战自我,努力的完善自我,我坚信,只要给我一个平台我就会努力去奋斗。

三年的大学生活,在面对未来事业的选择,我渴望并准备了已久。大学不仅给了我学习的平台还很大程度提高了我的交往能力。两年中,我的学习成绩均名列前茅,曾获得过学院奖学金。在大学两年中,我也练就了较好的我实验操做技能,能够独立的运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完成道路桥梁工程相关的测量,能够熟练的运用CAD来绘制道路桥梁中的各种施工图。为了能更好适应日后的工作,我不断地充实自己。因此暑假期间我都到社会中去锻炼自己,在基层中不断完善自己。这样不仅让我习惯了艰苦的生活,也让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同时也可以让我懂得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伴着青春的激情与求知的欲望,我即将走完三年的大学之旅,大学生活造就了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而社会实践则使我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造出更多的突破。

明天,我可能踏出这个校园,我将要面对的是更具挑战的未来。一个人惟有把所擅长的投入到社会中才能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别人不愿做的,我会义不容辞的做好;别人能做到的,我会尽最大努力做到更好!

尊敬的领导,给我们年轻人一个平台,我们会用实力来证明你的目光,相信我的加入定会给贵公司增添一股新的力量。

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不管我是否得到您的欣赏,但请您能给我一个答复,期待您的佳音!

此致

敬礼!

市政工程专业第2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电气专业设计;问题研究

1.关于电气节能设计的问题

1.1在建筑物照明设计及道路照明设计中,照明功率密度值超过规范要求,因为该条款为强制性条款,在设计中必须严格执行。

1.2照明光源选择方面,荧光灯未按规范要求选用节能型灯管;选用工厂灯、防水灯具时光源选用大于100W的白炽灯;光源仍采用自镇流式汞灯;不满足国标《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第3.2.3条规定。

1.3荧光灯未按要求配用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未配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不满足国标《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第3.3.5条规定。

1.4电缆截面的选择仅考虑电缆的工作电流、温度等客观条件,未考虑电缆的经济电流截面,不满足国标《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第5.7.1条第4款的相关要求。第4款明确要求“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截面除应符合上述1~3款的要求外,尚宜按电缆的初始投资与使用寿命期间的运行费用综合经济的原则选择”。

1.5办公建筑照明及动力回路应分别设计量装置,由于《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第18条“公共建筑应当安装用电分项计量装置”的规定较笼统,不好掌握,可参照2008年6月建设部颁布的《楼宇分项计量设计安装技术导则》第4.2条相关规定执行,由于该导则时间不长,设计人员尤其应该重视。

2.电信管道的施工图设计

通信线路的通道的电信管道通常采用的是全线埋管的方式进行设计,在施工图设计中电信管道纵断面的绘制是比较现实的问题。以前在对市政设计软件没有进行使用市售的时候,手工绘制是绘制纵断面图的主要方式,不仅有很大的工作量,而且道路专业提供的图纸一旦出现改动,就会造成通信纵断面图的工作大部分重新来过,也有大量重复性的工作存在着。通过一点时间的工作,会在电信管道中发现一定的规律性,对纵断面图的绘制可以用程序进行完成,从而对电信管道纵断面绘制的工作量有了很大的减轻。

电信管道的高程难以衔接的问题是会出现在电信管道施工的时候。如某工程的通信管道敷设在桥面人行道下。而桥的人行道底标高不过-0.3m(设人行道表面标高为0m),而过桥以后的电信管束埋在人行道下面,管顶覆土为0.7m,如果桥上管子为双排布置,则桥上管束的顶标高为-0.07m,过桥后管束的顶标高为-0.7m,也就是说桥上桥下的电信管束有约60cm的高程差,而因为桥比较长约70米,所以在桥梁的两端应该设置拉线井。对于这种情况我的原则是尽量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进行设计,具体分两种情况处理:对于路桥分界线处如果有位置做一个电信手孔井,则推荐做电信手孔,而不是人孔,因为从电信人孔的结构上来看,从井盖到电信人孔上覆板底的距离已经超过了30cm,所以电信管不可能在不弯曲的情况下接到电信人孔井里。而手井的情况会好很多,结构上手井只有一个4cm厚的铁盖,通信管束可以直接接到手井里,而手井作为过渡井可以方便的与人孔井相连,从而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路桥分界线处没有位置设置一个手井的情况则建议将镀锌钢管(涂沥青防腐)弯成“ ”形,这样钢管一端接桥面人行道下的通信管,一端接人行道下面的通信管,也就完成了高程的转换,解决了问题。

3.电力电缆通道

电力电缆的通道在实际使用中就是电缆沟,电缆沟也可以是电力电缆的最外层、最基本得保护,在市政工程设计中它占有比价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施工场地、道路设计等方面,电缆沟有时候经常放置的平面空间是没有的,或者电缆沟超出人行道的宽度,但是电力部门又恰好有一回110kV的电缆通过,这是就遇到如何保证在狭窄的空间也能让电缆顺利通过的问题。比如某工程人行道3.5米宽。内有1.0mx1.0m电缆沟一条,前方因为有港湾式停车站导致人行道变窄,如果电缆沟也依照人行道变窄,因为电缆沟内有一回110kV的电缆则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我们在这个工程实际中采用了变24墙为12墙的方法,在电缆沟外轮廓变窄的条件下尽量保证电缆沟的内部空间。为了保证电缆沟的两面墙能承受外侧土压力,我们在电缆敷设施工完成后在电缆沟的薄弱段填沙,以强化局部电缆沟的12墙的抗侧压力的能力。

电缆沟穿过路口的时候,为了保证路面的完整、美观。电缆沟过路一般采用过路管。以前的设计中我们一般采用镀锌钢管,但在工程实践中发现深圳市为滨海城市,所以土壤的盐分比较大对金属的腐蚀性比较强,虽然镀锌钢管有一定的防腐作用。但是几年下来钢管锈蚀已经比较严重了,如果在这种被腐蚀过的电力排管下面开挖,使得排管受到上面荷载的压力,则极有可能使排管弯曲变形甚至折断,进而可能刮伤电缆酿成事故。在发现了这个问题后在后续工程中我们采用了新材料―无碱玻璃纤维管。这种管子的化学性质稳定,机械强度高,并获得了电力检测部门的检测合格证。

4.照明工程

出现时间相同的是市政照明以及一字儿建筑的泛光照明用电的最大负荷和电力系统的夜间负荷曲线峰值。如果想解决供电紧张的问题应该是优先选用单位光功率高的、易于维护的光源,并在供电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关闭景观照明的电源。

对无功补偿进行加大,变集中补偿为分散补偿。气体放电灯通常是市政照明的光源,比如高压钠灯、高压汞灯。气体放电灯因为配有镇流器另外气体弧光放电也是感性负荷,所以其功率因数比较低。为了增加线路中电流的有功分量,减少无功分量,降低线损,应加大无功补偿的力度并分散补偿,分散补偿的好处就是感性电流与容性电流在每盏路灯接入回路前就已经综合,减少线路上的无功交流,这样也就减小了线损。

参考文献:

市政工程专业第3篇

市政工程属于土木工程类,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 市政工程是指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在我国,市政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城市生活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比如常见的城市道路,桥梁,地铁,比如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管线:雨水,污水,上水,中水,电力,电信,热力,燃气等,还有广场,城市绿化等的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市政工程专业第4篇

针对“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平台的构建,结合安全工程高等教育“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发展为例,阐述了其“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机制的模式和内涵、初步的实践。该模式所取得的良好成效,为安全工程同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

政产学研用;安全工程;人才培养;协同创新

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对现代企业工作流程和文化的了解、上岗适应慢、缺乏团队工作经验、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高等工程教育刻不容缓的使命[1]。高校、研究所虽然拥有较强的科研优势,但由于产学脱节,使得高校、研究所处于科研成果脱离产业需求和有市场需求的也难以产生经济效益的尴尬境地[2]。“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很多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始关注这一创新模式,从以前的“产学研”过渡到“政产学研用”。“政产学研用”协同合作,代表了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所和市场五方面为了共同整体利益联合起来,按照市场经济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所进行的政策服务、科研开发、生产营销、咨询服务等经济合作活动,是政府、生产、教育、科研、市场不同分工系统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游、中游、下游的对接与耦合,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模式[1-4]。安全工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运用安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工程实践,它既与安全理论息息相关,又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因此,对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4-5]。如何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提高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高等工程教育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初步探析近6年来重庆科技学院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的安监部门、安全产业、安全工程学院、重庆安科院和企业集团五位一体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机制,阐述了该机制的模式和内容,以及其实践成效,为我国工程高等教育及其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意义。

一、“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机制的初步实践及成效

(一)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发展情况

1.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专业教育概况

我校安全工程学院始建于2006年,由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重庆科技学院管理和建设,是集人才培养教育、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于一体的安全工程人才培养基地、安全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中心。安全工程本科专业于2007年开始招生第一届学生,已经毕业三届学生,共180多人。学院及安全工程专业在重庆市安监局的大力支持下,安全技术及工程于2011年被列为重庆市“十二五”重点建设二级学科,安全工程2012年成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专业之一。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专业学位研究生100余人。拥有一支专业背景、学历、年龄、职称等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学院拥有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认定的国家安全评价甲级资质和安全技术培训二级资质。2008年重庆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安科院重庆分院)在学院挂牌成立。2010年,国家安监总局批准的国家职业危害实验基地、中国科学院批准的重庆安全工程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发中心落户学院。学院拥有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2个省级中心实验室———重庆市非矿山安全与重大危险源监控实验室、重庆市职业危害检测鉴定实验室;已建成安全工程和消防工程等6个专业实验室。学院坚持政产学研合作,搭建多层次的政校企协同办学平台、应用技术研发平台,服务石油与冶金两大行业以及重庆市区域经济与安全生产领域。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同时,为石油、冶金、化工、建筑、矿山等高危行业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安全技术服务和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近年来学院在安全生产政策与规划、非矿山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危害检测与鉴定、安全风险控制等安全生产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力的支撑了安全学科的发展,大幅度提高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工程本科办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实施困难

安全工程本科实践教学实施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实践基地建设难。安全工程专业作为新办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难度较大;作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应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安全工程专业校内外的实习环境和条件较差,学生的实习不能有效结合生产实际,可操作性差,实习实训效果不好。(2)实验室建设经费筹措难。仅仅满足本科教学的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经费非常有限,而且短时间内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实验室难度较大,不利于安全工程实验室向更高层次的发展。(3)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就业难。安全工程专业为新办专业,社会对安全工程专业的认识缺乏,对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质量还没有得到完全认可,同行业企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就业渠道,就业品味较低。

2)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难以提升

安全工程专业教师大部分是近5年的新进教师,缺乏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经验,理论难于在实践中得到深化,课堂教学不能有效结合工程实际,案例教学难以实施,有碍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科专业特色和方向不明确,亟待凝练

一方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办学历史较短,在全国及区域内的影响力较小,人才培养体系和质量还未得到社会的全面认可;另一方面,安全工程专业特色和学科方向也尚未形成,需要进一步凝练;再次,专业建设和办学层次也尚待提高,应根据社会及行业对相关人才的要求,建立动态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运行机制,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对安全生产的需求。

3.采取的措施及解决途径

针对安全工程专业存在的系列问题及面临的困境,结合实际,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1)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协同办学。

行业主管部门的协同办学和大力支持,在招生就业、科研项目申报、实验室建设方面采取政策倾斜;行业协会推荐专兼职教师队伍,采取柔性引进办法,充实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和师资。

2)科技企业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政府主管的国家甲级资质安全评价所、安全生产协会等,结合人才培养要求,开展“项目式”工程教育,学生结合实习实训和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全程参与安全评价和标准化评审,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深化,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发挥安全技术服务机构和企业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政府监管、技术服务和教学的有机融合。

安监部门作为纽带,搭建了行业企业和学校办学的桥梁,使教师和学生深入安全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合作,便于掌握安全学科发展前沿信息,并理论联系实践,更好地服务于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做到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4)实验室建设与行业需求、科技服务紧密结合。实验室建设不仅仅满足于现有本科教学体系的需要,更紧密联系行业需求和科技服务,实施动态发展。一方面,根据行业内最新技术需求、发展动向以及科技服务实时增加功能。另一方面,根据行业需要建设科技服务反哺实验室,不断充实和完善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适应性。

(二)安全工程专业“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机制的内涵

1.“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机制的形成

安全工程学院是由重庆科技学院与重庆市安监局于2006年共同组建,双方成立办学协调组,由重庆市安监局局长任协调组组长。安监局作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发挥引导作用,从政策倾斜与导向、科技机构设置、实验室建设及资金投入等方面大力扶持安全工程学院办学,引导、推进安全工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企业则围绕安全工程人才能力需求,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教学工作,并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学院作为安全工程人才培养的主体,负责全面探索“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的实施途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介入安全生产领域,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开展高危企业的安全监管、安全培训、安全评价、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工作,提供智力支撑。另外,依托学院,还组建了重庆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重庆分院)、中国科学院重庆安全工程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发中心、重庆市交通安全研究所,启动了国家职业危害实验基地建设(国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致力于学生“对路”、成果“管用”的教学思路,全面推动教学和科研深度融合。

2.较完备的安全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目前,学院构建了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函授学历教育和安全生产培训非学历教育有机结合的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安全工程成为了重庆市重点建设学科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拥有国家安监总局认定的安全技术培训“二级资质”。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设有油气生产安全、化工生产安全、矿山生产安全、建筑生产安全等4个专业方向。以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能力要求构建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教学体系,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依托学院的安全评价所(国家甲级资质)和职业危害检验检测中心,围绕安全评价、职业危害检测检验开展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改革,着力打造学生在安全评价和检验检测方面的培养特色。

3.“政产学研用”有机融合的实践教学平台搭建

学院全面拓展安全检测检验、安全生产科学研究、安全评价领域和校外实习基地内涵,在市安监局的支持下,建立了“重庆市非矿山安全与重大危险源监控实验室”和“重庆市职业危险检测与鉴定实验室”等2个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省级重点实验室,建成了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安全人机工程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训练实验室、安全风险预测与评价实验室、安全工程实验室等4个专业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000万元,实验室面积4000m2,构建了高水平的安全工程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平台。该实践教学平台不仅满足了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要求,也是重庆市安监局对高危企业开展安全监管、执法检查和检测鉴定不可缺少的技术支撑。依托重庆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重庆分院)、中国科学院重庆安全工程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发中心、重庆市交通安全研究所、国家职业危害实验基地,形成了完善的安全科研新平台,提升学生科研创新的新能力;依托学院国家安全评价甲级机构,提高学生安全风险评估的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能力。另外,在市安监局的协调支持下,还建立了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长寿化工园区等10余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行企业导师责任制,推进学生顶岗实习到位,全面促进学生与岗位的深度融合。

4.具备协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的打造

学院通过实施“四大计划”,培养造就了一支学术水平高、专业背景深厚、学历、年龄、职称等结构合理、具有协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兼职师资队伍。一是实施“高水平师资引进计划”。引进20名高水平中青年教师;二是实施“团队培育计划”。打造了安全生产专家教授和中国安科院、中国科学院兼职教授担纲的4个教学及科研团队;三是实施“特聘教授计划”。聘请了国务院安全生产专家组、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市安监局等一大批学术造诣很高的兼职教师;四是实施“能力提升计划”。每年选派2名优秀青年教师出国深造、2名到国内知名高校访问进修;举办“中国-加拿大职业卫生国际论坛”和“安全大讲堂”,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根据青年教师专业特点或岗位特点,选派部分教师到市安监局相关职能处室挂职锻炼,全面参与安全监管和科技服务工作;落实与区县安监局和相关企业的产学合作协议,选派专人与之对接。目前,学院有31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9人,占29%;副教授10人,占32%。部级安全生产专家3名、安全检测检验专家2名,重庆市安全生产专家10名,12名教师具有国家安全评价资质。在国家安监总局、重庆市安监局和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帮助下,近4年承担了各类安全工程相关项目3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4项,省部级科技项目、教研项目20项,承担横向合作项目300多项,完成科研合同金额达1200多万元。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发表科研、教研论文100多篇,其中国际论文30多篇,SCI、EI、ISTP等收录和检索50多篇。

二、“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机制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一)“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

1.构建适应安全工程专业发展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机制

“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机制是以服务安全工程专业建设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重庆市安监局为主要政府依托,安全工程学院为主要载体,整合重庆市安监局和主管行业的政策、行政资源,联合高危行业企业,构建联合办学协作体系,共同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实现了政校企优势互补、互动双赢的运行格局。目前,产学合作、联合育人的机制已步入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

2.依托“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机制,打造独具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平台

学院先后与国家安监总局、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开展合作办学,成立了重庆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安科院重庆分院、中国科学院重庆安全工程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发中心、重庆市交通安全研究所、正在建设部级职业危害实验基地等科研机构;建有国家二级安全培训基地、国家甲级安全评价机构、重庆市安全标准化评审组织机构,注册安全工程师协会、安全文化协会、爆破协会也挂靠在学院。集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政府决策咨询为一体的特色人才培养平台,不仅为行业企业提供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为政府安全决策咨询提供智力支持,同时还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实习实训基地,为安全工程专业教师提供了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的良好平台。

(二)“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的应用成效

1.为重庆建设全国首个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09年,国务院、国家安监总局决定在重庆建设全国首个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进行推进。实施“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打造高素质安全生产人才队伍,是建设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的重要内容。近几年,通过安全工程专业“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人才,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工作,有力地推动了重庆市全国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建设和“平安重庆”建设。

2.有力地推动了安全工程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依托重庆市安监局等政府部门和企业,走“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的道路,形成了完备的安全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在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科建设、师资建设、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建成了2个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成立了重庆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等3个科研机构,启动了国家职业危害实验基地建设,拥有国家安全评价甲级资质和安全培训二级资质。安全工程学科已成为重庆科技学院乃至重庆市高等学校最具发展潜力和实力的特色学科。

3.为提高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

通过协同办学,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更趋合理,人才培养过程更加优化、有效;通过建立政校企互动机制,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教学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多渠道投入机制,实验、实习及工程训练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为鼓励学生成长成才,市安监局和市教委在学院设立了300万元的“安全工程奖助学金”,部分企业在学校设立了多种奖学金;为推进学生就业,市安监局专门发文,向监管企业和单位推介应届大学毕业生。近年来,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多次参加省级以上的各类竞赛活动,40余人次获得国家、省部级奖;5个校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获学校资助;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和计算机二级通过率均在85%以上,升研率达11%;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8%,就业单位涉及安监部门、企事业单位、工程设计、安全技术服务机构;学院的生源质量也逐年提高,历届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报到率达到100%,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4.为其他专业的建设与教改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发展途径

安全工程学院作为组建6年的新学院,牢牢把握了安全生产上升为国家战略和重庆市建设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等新机遇,探索和实践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的新机制,形成了政校企优势互补、互动双赢的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了安全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的新跨越。经过6年多的不断发展和内涵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的新机制不仅为我校应用型的消防工程专业、安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及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办学模式借鉴,还为重庆市同类高校如重庆交通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重庆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和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定期指导办学。

三、展望

实施“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机制,有效地改变了当前工程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实践证明,依托政府和企业,“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是安全工程专业建设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保证和最明显的特色,也是高质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的成功实践,为国内同类高校以及我校进一步开展相关专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作者:王文和 邹碧海 徐茂 刘春 单位:重庆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安国.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2(4).

[2]张瑾.工程教育“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2(11).

[3]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学术年会委员会.第23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市政工程专业第5篇

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是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的《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精神,按照天津市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市委、市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天津市电子政务实施意见》(津党办发[2003]5号)要求建设的,是天津市信息化建设的重大项目。

专网建设主要任务:一是建立统一的物理隔离的全市党政机关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覆盖全市副局级以上单位的宽带网络平台,为全市政务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提供高效服务,实现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机关的高速互联和各部委办区县局的宽带接入;二是构建各个政务业务系统的虚拟业务专网能力,能够满足各单位纵向联网要求,实现不同政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三是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提供信息资源共享、目录服务与数据交换功能,实现政务部门之间网上办公。

自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开通以来,在网络建设、业务应用以及安全保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基础网络建设基本完成

2004年12月28日,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一期工程和党政专用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建设完成,为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奠定了坚实基础。电子政务专网基础网络层按分层方式搭建,包括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目前,核心层包括4个核心节点(分别设在市委、市政府、政务中心和滨海新区),处于整网的核心位置;汇聚层包括27个汇聚节点,处于网络的重点位置,起承上启下作用;接入层包括约200个接入节点,主要为用户接入服务。专网未来规模将达到5个核心节点、30个汇聚节点、400余个接入节点,光缆总长约300km,且均采用4芯光纤。

(二)业务应用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党政系统依托专网开展了一系列办公业务。市政府办公厅依托专网开展了政府系统应用平台,建立了政府各部门间的电子邮政和内部办文平台:建立了政府系统资源平台;建立了市属委办与区(县)委办的电子邮政和办文平台。市委办公厅依托专网开展党办系统综合业务专用网建设,规模将覆盖300多个党政机关,现已做好了前期技术准备工作,并给相关单位发文通知,现已具体展开实施。

二是重要业务单位在专网上进行了跨部门的数据交换业务。市工商局、市地税局、市统计局、市劳动社保局以及市国税局已形成了五局联网进行数据传输,为企业信息交换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行业纵向网试点依托专网开展了应用系统建设业务。市统计系统纵向网建设已实现了统计系统市区两级的互联互通,为专网应用提供了模式;市委组织部利用专网平台搭建组织系统纵向网,已经初步实现包括市委组织部、区县委组织部和13个相关工委互联互通;医保系统实现了与210家医院的联网,基本覆盖了全市住院医保结算业务;远程电子纳税系统的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市地税局在全市范围内搭建统一的电子报税基础平台,方便纳税人随时随地缴税;天津口岸信息平台一期工程完成;第二代身份证和户籍管理系统投入使用;网上售房管理系统全面投入使用等。

(三)专网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展开

一是相关办法和规范相继出台,为我市电子政务专网安全提供了政策保障。颁布实施了《天津市电子政务管理办法》、《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管理办法》、《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安全管理办法》、《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网络安全管理技术规范》和《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接入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办法,其中《天津市电子政务管理办法》是全国第一部综合性的电子政务建设政府规章。

二是天津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为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安全提供了内容保障。2005年11月,国信办了《关于开展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试点的通知》 (国信办[2005]30号),将天津市列入第二批国家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试点地区。在试点工作中对各试点电子政务系统依据定级规范进行了系统定级,对系统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确定了各试点系统需要新增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并通过工程实施予以实现。

三是电子政务专网安全系统建设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为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安全提供了物质保障。2006年4月7日,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安全系统建设一期工程按照试运行预案,各安全系统与市电子政务专网进行了顺利的割接,使各安全系统正式运行于市电子政务专网之上,并实现各安全系统对市电子政务专网的安全保护功能。通过为期1个月的监测,结果证明各安全系统没有影响专网的正常运行,各安全系统进行相应的安全配置与策略部署得以实现。

二、专网总体安全策略

根据电子政务专网系统内部单位的业务特点和安全需求,专网总体安全策略按照“分业务防护、按等级保护”的原则,在各个业务系统中划分不同的安全域和业务保护对象,制定与之适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机制,集成相关的安全技术和服务,努力构建多层防御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具体安全策略包括:

――依法建设。安全保障体系的设计、建设与运行都遵守国家和政府部门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制度、标准和技术指南。

――分业务防护。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确定业务系统的物理和逻辑边界,各自负责主管业务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按等级保护。整体网络的安全防护依照电子政务专网系统中所需的网络防护最高等级实施,而业务安全保护依据具体业务所需,分等级实施。

――相对独立。电子政务专网与互联网物理隔离,专网内各业务系统通过MPLS VPN等技术措施实现相对独立,专网中的公共服务区面向各业务系统提供必要的管理和服务。

――认证授权。面向专网中各业务系统提供统一认证网关服务,按最少特权原则授予合适权限,并对其访问和操作进行唯一性识别,确保业务操作的不可否认性。

――跟踪服务。从网络、系统、应用三个层面对每一项事务创建详细的日志记录,保证事务完全可以被追踪。同时建立有效的安全服务体系,以适应系统运行的动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特点。

――应急恢复。建立完备的容灾备份和应急响应机制,关键网络设备、系统信息和数据均有备份和恢复机制。

三、专网安全管理和运行组织体系

电子政务专网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统一协调。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安全管理在天津市人民政府信息化办公室的领导下,由天津市电子政务信息与网络中心(以下简称“市电子政务中心”)具体负责。

天津市信息化办公室主要负责管理、监督与指导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整体安全工作。天津市电子政务中心负责制定专网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和工作流程;负责专网各项安全管理 工作的贯彻和实施;负责市电子政务专网的安全测评工作;指导各接入单位完成本单位专网安全工程建设的方案论证,提出相应的安全建议;评测各接入单位接入专网系统的网络安全状况;负责组织市电子政务专网管理人员的相关技术培训工作等。

四、专网安全技术和管理保障体系

天津电子政务专网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规划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建立全市电子政务专网的安全保障体系,保障专网安全、高效、可靠运行;二是针对具体的基于专网开展的业务系统,从物理、网络、系统、信息和应用等方面保障各业务系统的安全使用。

基于此,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安全保障体系框架主要由专网安全基础技术系统、应用系统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保障体系三方面构成。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提供鉴别访问控制、抗抵赖、数据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等项安全服务,形成集防护、检测、响应、恢复于一体的安全防护体系,实现实体安全、应用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管理安全,以满足专网目前最根本的安全需求。天津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见图1。

(一)安全基础技术系统

安全基础技术系统是专网安全框架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各级业务应用安全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安全管理保障的主要对象和实体。它包括:

安全平台系统:搭建网络安全监管平台,对整个电子政务专网的安全设备进行统一的监控和管理。

边界访问控制系统: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市电子政务专网与互联网的物理隔离。根据市电子政务专网中各业务系统的具体安全防护策略,实现各业务系统的边界保护。

设备AAA认证管理系统:保障市电子政务专网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设备安全,访问这些设备都必须统一用户认证(A)、授权(A)和详细审计(A)。

监控检测系统:对市电子政务专网中发生的各种入侵和破坏行为进行实时检测和及时响应预警。包括检测、防范病毒入侵传播和网络脆弱性检查,发现和修补网络安全漏洞等。

容灾备份系统:对市电子政务专网的网管中心、市级信息交换中心的数据进行容灾和备份。

VPN系统:在市电子政务专网中提供MPLS VPN,用于隔离各个运行于专网中的业务系统,此外,各业务系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建设lP SEC VPN,用于自身的加密传输需要。

(二)应用系统安全措施

安全基础技术系统建成之后,最主要的是考虑建设全市统一的应用系统安全规划。目前,规划的应用系统安全措施主要包括统一身份认证、授权管理系统和可信时间戳服务等。

统一身份认证:为整个专网中的各业务系统提供身份鉴别服务,建立可信的安全基础环境。

PMI授权管理系统:提供授权管理服务,实现对信息资源和服务的有效管理和控制。考虑采用PMI技术、证书扩展等形式,实现对系统中所有用户的授权管理。

可信时间戳服务:可信时间戳服务是为市电子政务专网上电子政务应用建立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基础之一。

(三)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安全管理保障体系是电子政务专网正常管理和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通过建立安全管理组织、安全标准规范体系、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服务体系以及安全管理手段,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技术设施和技术功能的有效实现,最大程度地维护整个专网的建设和运行安全。

安全管理组织团队:形成一个统一领导、分工负责,能够有效管理市电子政务专网安全工作的组织体系。

安全标准规范体系:指导整个市电子政务专网建设的一系列安全标准规范体系。

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实体管理、网络安全管理、软件管理、信息管理、敏感信息介质管理、人员管理、安全产品管理、场地设施安全管理、维修管理及奖惩等。

安全服务体系:实现系统运行后的安全培训、安全咨询、安全评估、安全加固、紧急响应等项安全服务。

五、各有关接入单位协同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管理手段:利用先进成熟的安全管理技术,逐步建立整个专网的安全管理系统。

为降低因各有关单位业务系统接入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引入的风险,规范各单位电子政务系统的接入操作,特制定了《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接入规范》,对要求接入专网的电子政务业务系统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运行管理方面,要求各接入单位应明确安全工作职责,定期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安全技术和安全意识培训。要加强对本单位网络安全运行工作的检查,定期对涉及专网的系统与设备进行自评估并整改。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系统运行维护计划,详细记录维护日志,并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

要求接入单位的使用用户不得泄漏专网中的敏感信息,不得利用专网传播和散布与工作无关的文章和评论,不得在专网上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不得进行扫描、渗透测试等黑客行为等。根据各节点单位实际情况,天津市电子政务中心也将不定期地统一组织进行对各单位的网络信息安全检查评估等。

在技术管理方面,要求各接入单位不得随意变更网络系统的结构、设备及重要参数,不得擅自增加、删除专网节点及修改网络参数,不得擅自将电子政务专网跨接至互联网或其他网络,严格确保电子政务专网与其他网络的物理隔离等。应及时将网络拓扑结构图、网络通信设备的配置参数、网络地址等资料归档,并由专人保管。定期监视与分析本系统的网络安全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市电子政务中心。新建电子政务系统接入专网,应严格按照《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接入规范》标准执行。

同时,对接人单位加入电子政务专网的流程进行明确规范,具体流程可见图2。

六、专网应急机制

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关于应对安全事件的应急机制主要包括应急事件的确定,应急响应计划的制定,应急响应的培训、测试及执行等方面内容。

(一)应急事件的确定

专网应急指导规范中明确规定,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应视为应急事件,工作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当硬件受到破坏性攻击不能正常发挥其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时;

当软件受到破坏性攻击不能正常发挥其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时;

当软件受到计算机病毒的侵害,局部或全部数据和功能受到损坏,使系统不能工作或工作效率急剧下降时;

当物理设备被人为毁坏,无法正常工作时;

当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如地震、水灾、火灾、雷电等时;

当出现意外停电而又无后备供电措施时;

当重要的关键岗位人员不能上岗时。

(二)应急响应计划的制定

《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安全管理办法》、《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网络安全管理技术规范》等都明确规定,专网内部各责任人应及时制定应急响应计划,计划基本要求及内容包括:

条理清楚、语言简洁、步骤分明、具有强可操作性;

有多种备用方案,每种方案均可独立实施,应有各种方案的优先排序;

有明确的负责人与各级责任人的职责;

便于培训和实施演习;

应急响应计划简单流程图应公布在显著和方便的位置,以便发生事故时,能迅速、方便地执行;

应急响应计划内容包括应急措施、资源备用、恢复过程、演习和应急响应计划关键信息等。应急措施是指制定对各种紧急事件的响应规程、抢救计划、救护计划和撤离计划,以保护人员生命安全,降低财产损失。资源备用是指对每一个信息资源需要有足够的备份,并将备份存放在攻击和灾害不能及的地方。如在工作现场应有主板、硬盘、光驱等备件及备用的外部设备,应配置不间断电源和备用交流稳压电源,重要或大型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和信息安全产品应采用双机热备份。关键要害部门应采取异地系统备份,并确保自动接管等。应急响应计划关键信息包括火警电话、报警电话、应急负责人电话和住址等。

市政工程专业第6篇

一、抓住试点契机,推进专利管理体系的完善和专利工作协调机制的建立

(一)健全制度,加大专利保护力度

制度、体系、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专利法律制度有效实施的组织保证,是专利工作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城市专利试点工作的启动对专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委、市政府从健全制度入手,出台了一系列涉及专利管理的行政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职能、强化专利保护。20__年6月15日,市政府以市长令的形式颁布了《宜昌市专利管理办法》,对专利产权管理、专利技术产业化、专利保护、专利扶持与奖励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市知识产权局分别与市科技局、外经贸局、海关、工商局等部门联合制订了《宜昌市科技发展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宜昌市对外贸易专利管理暂行办法》等6部规范性文件,将我市历年出台的专利工作规章制度汇编成《宜昌市专利工作规范性文件汇编》,发放到相关部门和企业,充实加强经济、科技、外贸等领域的知识产权管理。

(二)完善体系,夯实专利管理基础

市委、市政府极为重视专利管理体系的建设,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科技、经贸、海关、工商、版权、知识产权等部门为成员的全市专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专利管理与经济、科技和外贸管理的衔接融合;市长办公会多次专题研究专利试点工作的目标和实施方案,制定了符合宜昌市情,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专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__年,市委、市政府首次把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及专利成果转化等指标列入所辖县市区党政一把手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各县市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设立了负责专利工作的机构,落实人员和经费,秭归、兴山、宜都、长阳等县市出台了发明创造奖励办法,专利申请大幅增长,各县市区20__年专利申请量达到506件,占全市专利申请总量的64.7。全市逐步形成了结构合理、效能显著、基础扎实的专利管理体系。

(三)建立机制,加强协调合作

加强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是保证专利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城市专利试点工作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了市知识产权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市知识产权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市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以及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组织协调工作;建立了知识产权协调领导小组办公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办公会,加强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联系协调;将知识产权工作列入城市科技与经济发展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完善了知识产权管理与经济、科技、外贸管理相互融合、协调的工作机制。近年来,知识产权协调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经常联合开展宣传咨询、执法检查、打击假冒侵权、集中销毁盗版制品等活动,有效遏制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发生,积累了协调合作开展工作的许多成功经验,取得了较好效果;20__年4月,工商和版权部门的代表首次出席全市专利工作会议,介绍了全市商标和著作权保护状况。

二、分类指导,重点扶持,发挥企业的创新主导作用

(一)政策先行,加大扶持力度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城市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我市逐步加大对企业专利申请和实施的扶持力度,20__年,在全省市州率先设立每年20万元的专利奖励资金,20__年变更为专利发展资金固定设立,20__年又将其增加至30万元,用于专利申请资助和扶持专利技术产业化,激励企业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及时申请专利并积极实施合法获得的专利技术,加快专利技术产业化进程。市知识产权局制订了专利申请资助办法,着重加大对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申请的扶持力度,市政府颁布的《宜昌市专利管理办法》还提高了专利报酬标准。一系列鼓励技术创新主体发明创造和依法获得

自主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二)对口服务,提高企业专利保护意识

我们把提高企业创造、利用专利的能力和水平作为专利工作成败的衡量标准,实现角色转换,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变坐守等候为上门服务,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指导。我们根据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管理模式的不同对全市企业实施分类指导、重点扶持。以我市优先发展的水电能源、化工、食品医药、新型建材、载电体等优势产业为重点,选择了葛洲坝集团、安琪集团、宜化集团、三峡新型建材公司等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技术先进性、市场主导性的上市公司,给予政策、资金、信息利用、专利保护和运用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派专人实施对口服务,指导、帮助他们建立完善的专利管理制度,制定实施专利战略,有效运用专利制度保护创新成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安琪集团是亚洲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酵母研发生产中心,目前已拥有近300件专利,从生产工艺、配方到产品包装,所有产品都已申请专利。三峡新型建材公司是省内玻璃制造业中唯一的上市公司,该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研究开发的二氧化钛薄膜自洁净玻璃项目,是国内玻璃制造业唯一由我国自行研制开发并拥有专利的特种玻璃制造技术,在市知识产权局的帮助下,该项目已获得2项发明专利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又申请3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对制造方法、生产设备、检测方法进行全方位的专利保护,该项目曾在20__年大连国际专利技术产品交易会上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王景川局长的高度评价。宜化集团是湖北省最大的化工企业,其核心技术全部为专利所覆盖,其中“用气柜稳定变压吸附真空泵出口压力的方法”获得第八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该集团被列入第二批全国专利试点企业。

(三)实施和申请并重,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发展迅猛,民营企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大幅增加。我们根据民营企业的现状,采取以实施促申请,以申请促创新的各种有效措施,加强民营企业的专利保护意识,提高其创造和利用专利的能力。市知识产权局制定了专利实施奖励办法,对科技含量高,技术水平领先同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的中小型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政策、资金、服务的多重扶持,加快其专利产业化进程。市知识产权局多次举办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培训班,为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举办讲座;组织民营企业携优秀专利项目参加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专利技术产品博览会和交易会;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4集介绍我市优秀专利项目的电视片,该片在中央电视台《科技之光》栏目播出后,引起较大反响,全国各地的厂商纷纷来电表达合作意向。在各种加快专利技术产业化进程的措施促进下,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规模效益、市场竞争力强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脱颖而出,这些企业专利技术实施率达100%,专利技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22.6亿元,利税3.8亿元。同时,实施专利技术带来的可观效益极大地激发了民营企业申请专利的积极性。永固科技开发公司研制的具有极佳密封性能、可常温迅速固化的“液体橡胶”获得发明专利,成为该公司的主导产品,在国家重点工程清江隔河岩水电站垂直提升机的永久渡槽的施工中采用,得到施工方好评。燕狮科技开发公司从事气动开铁口机的开发生产,系列产品申请了20多项专利,完备的专利保护有效避免了仿造、假冒等侵权行为的发生,维护了该产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三、构建水电专利产业化平台,使专利工作与产业优势紧密结合

(一)立足资源优势,打造优势产业

宜昌市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的水电资源,水能蕴藏量3000万千瓦达以上,到20__年,境内的三峡大坝、葛洲坝、隔河岩、高坝洲等大型水电站以及星罗棋布的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可达到2720万千瓦,年发电量1300亿千瓦时。围绕水电资源优势,全市形成了具有独特优势的包括水电施工、机组安装、配套设备生产、载电体工业、电力产品制造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工业的水电产业链。这些属于水电产业的企业创造和利用了众多涉及水电的专利技术,仅三峡工程建设者在工程施工中创造的专利技术就有96项,三峡工程已经和正在利用的专利技术达到700多项。

(二)依托产业优势,构建水电专利产业化平台

为了发挥宜昌独特的水电产业优势,使专利工作与优势产业紧密结合,20__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了宜昌市政府和湖北省知识产权局的申请,在我市建立了国家专利产业化(宜昌水电)试点基地,该试点基地以三峡开发总公司为支持单位,以红旗电工集团、能达电气集团等水电企业为依托。目前,试点工作已全面启动,试点工作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奋斗目标,遵循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工业强市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宜昌独特的水电资源和优势,依靠和运用专利制度,积极探索行业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机制和路子,在试点基地内逐步形成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产业,幅射和带动全市的技术创新,构建水电专利技术产业化平台。我们也将通过成功构建水电专利技术产业化平台,加快水电专利技术产业化进程,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水电专利技术落户宜昌,培育和发展宜昌独特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电产业,使我市专利工作借助与水电产业优势的成功结合,逐渐由城市经济发展的插曲上升为主旋律。

四、严格依法行政,加大专利行政执法力度

(一)完善监督机制,提高执法水平

为了提高专利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严格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执法手段,市知识产权局制定完善了专利执法责任制、专利执法公示制度、错案和执法追究责任制、专利执法督察制度,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行政执法保护的水平和效率有了较大提高。市知识产权局注重案例的收集和分析,建立案例档案,总结侵权行为发生规律,实行打击与防范相结合,20__-20__年共受理专利纠纷案件27件,结案26件,查处冒充专利案件7件。我们坚持日常行政执法和专项整治相结合,依法严格查处和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大力维护和整顿市场秩序。20__年9月起,我市开展了专利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对大型商场、商品批发市场及食品、医药领域等重点环节进行联合执法检查,市知识产权局共出动执法人员30人次,查处冒充专利商品2件,调处专利侵权纠纷5起。

(二)加强沟通协作,提高执法效能

市政府主持建立了由知识产权、技术监督、工商、版权、外贸、海关、

公安等部门组成的全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严格执行案件移送制度,统筹协调,扩大跨部门联合执法的范围和效能,从源头上切断侵权产品进入流通领域的途径。针对宜昌中小企业多,企业普遍缺乏合理利用专利制度规避风险、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能力的现状,由知识产权局牵头,联合技术监督、工商、版权、外贸、海关、公安等部门共同建立了专利行政执法联动快速反应系统。系统对首批5家专利保护重点企业(安琪集团、宜化集团、三峡新材公司、稻花香集团、枝江酒业集团)实施专利保护跟踪服务,及时通报情况,使信息交流渠道畅通,各协作单位分工合作,实施快速高效的联合执法,较大程度地遏制了专利侵权行为的发生,有效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20__年10月,我市工商部门受理了一项涉及“变压式排风道”专利技术的侵犯商业秘密案,市知识产权局应工商部门的请求,根据快速反应系统的工作流程,立即指派执法人员进行现场勘查、调查取证,依法做出侵权鉴定,使工商部门得以及时结案。

20__年9月,全国人大《专利法》执法检查组充分肯定了我市建立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和专利行政执法联动快速反应系统的尝试。

五、着眼未来,加强青少年创新思维和专利保护意识的培养

我市鼓励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起步较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市知识产权局多次组织专家走进校园为青少年学生讲授专利法律知识,对学生申请专利进行大力扶持,20__年宜昌一中就因学生获得123项专利而被业内人士称为“专利第一校”。城市专利试点工作的开展,更是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登上了新台阶,使其不再停留在单纯追求专利数量上,而是从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创新管理模式等方面入手引导青少年科技创新向富有创意,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实践能力方面发展,培养他们的专利保护意识,提高青少年科技发明创造的水平。我市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因此在部级大赛中频频获奖,近两年,我市青少年获得全国性奖励24项,省级奖励400余项。

市政工程专业第7篇

在市政建筑施工中,给排水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给排水专业是给排水工程中的关键性工艺专业,不仅对给排水工程产生总要影响,同时也对建筑施工中的成本预算、结算等方面产生影响。在市政项目的建设前期,需要对给排水专业的提出的工艺条条件,对工程建设项目作出初步规划,并要控制建筑施工的高度,准备好相关机械设备。建筑设计与给排水专业相互协调,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要对市政建筑平面进行合理设计。为了使市政建筑施工设计与给排水专业的协调性更加明显,需要对建筑平面设计给予高度重视。当市政建筑设计专业得到施工工艺的图纸以后,应该对图纸中与建筑设计相关的部分进行认真分析,在图纸预读过程中,要进行仔细观察,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反馈,并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解决。通过对建筑工艺了图纸进行分析以后,需要对建筑的外部尺寸进行精准确定,并结合实际建筑情况,对功能性房间进行调整与拼接,在此基础上,绘制出建筑施工的平面图。之后,站在建筑设计角度,对轴网间距与隔墙布置等进行再次调整,使其得到完善。

其次,要科学选择与布置建筑门窗位置。对建筑门窗的选择与布置也体现出了给排水专业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同样需要对建筑工艺图纸进行认真分析,建筑项目的房门、门窗等一定要满足设计标准要求,长宽高要符合实际应用要求。一般情况下,门外还需要设置一个坡道,以方便机械设备等进入。而对于人行疏散门,则一定要按照防火标准进行设计。窗户的位置则需要进行合理调整,防止屋外建筑挡住窗口的视线。在设计规划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于一些具有功能的房间,则需要进行特殊化处理。例如对于储存高锰酸钾的实验室,由于这种化学物品具有其特殊性,即不可见光性,因而在设计时,要对避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而对于机械生产的鼓风机房间,则需要进行排风窗的设置。总之,在对建筑的门窗设计时,需要对建筑的安全等级进行分析,并根据安全等级,选择合适的门窗,使其防火和防爆功能符合建筑施工要求。

最后,要精准确定建筑物的高度。通常强情况下,在对建筑物啊高度进行确定时,需要分两种情况来分析。一种情况是建筑物内部有吊车存在,此时要根据工字钢底部高度来确定,并根据柱网间的跨度来估算出梁柱的高度,进而将整个建筑的高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另外,如果建筑物内部不存在吊车,则需要保证建筑内部工艺设备高度的精准性,满足各个机械设备的工作需求,当估算出整个建筑物的高度以后,进而精准的绘制出市政建筑的平面、立体及剖面图。

二、建筑设计与结构专业相互协调

在对市政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与多个专业进行协调,这样才能保证市政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当市政建筑设计与电气专业、排供水等专业协调好以后,就会将建筑物的平面、立体及剖面图确定了下来,此时就可以把设计图纸提交建筑结构专业的手中。建筑结构专业需要对工艺图纸进行仔细分析与研究,进而提出改进意见。市政建筑设计需要对结构专业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对设计工艺图纸进一步进行优化。当建筑设计专业与结构专业的反馈意见达成一致时,就要及时对设计工艺图纸进行完善,对其进行科学化的修改与调整。在正常情况下,此时设计工艺图纸就已可以满足了到施工标准要求,也不会存在较大的问题。为了保正图纸设计工艺的科学性,提高建筑施工质量,需要再次将修改后的图纸反馈给电气与排给水专业,按照实际施工标准要求,他们能够对其进行相应的细化处理,使其更具合理性。最后在专业会签时,应该对各个专业的图纸进行核实对比,保证图纸的准确性。

三、结论与展望

市政工程专业第8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国家、省和我市关于促进技术创新的一系列部署,将专利工作纳入技术创新的全过程。积极探索和开拓专利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新领域,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在推进技术创新和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中的作用,推进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开展试点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以专利保护为核心,以专利管理为基础,以体系建设为保障,以专利宣传为先导,以促进技术创新、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为重点,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努力探索,加快发展,全面推进专利管理体系、机制和环境三大建设。

二、发展目标

(一)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取得明显增长。试点期间,全市年均专利申请量增长率达到20%以上,年均专利授权量增长率达到15%以上。到*年,授权专利总量比*年翻一番,发明专利申请量比*年翻两番。

(二)加快专利技术产业化步伐。积极引导、推动、扶持一批靠专利技术产业化实现发展的企业。进一步加大推进本市专利技术产业化的力度,专利技术实施率达到60%。全市5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开展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和企事业单位专利试点工作,建立市级示范工程项目8个、专利试点单位18个,其中国家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3项,国家企事业专利工作试点单位2个。

(三)建立、完善专利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认真贯彻实施新专利法和实施细则,紧紧围绕促进技术创新、保护专利知识产权这一主旨,制定指导全市专利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各县(市)、区应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相应政策。积极开展调研,研究制订地方专利管理法规。全市专利法规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形成促进技术创新、扩大对外开放的良好软环境。

(四)专利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依法公正、高效地调处专利纠纷案件,严肃查处冒充专利和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市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对立案的专利案件,年结案率达到85%以上,平均结案周期在6个月以内。制定具体专利行政执法程序,使专利行政执法程序化、规范化。

三、工作重点

(一)引导和推动企事业单位把专利工作纳入技术创新的全过程

1、要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追求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及企业经营者的知识产权意识。

2、企事业单位在研究开发立项时,应对专利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对于研究开发所取得的成果,应及时取得专利保护,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在市场营销中,既要重视对自身专利权的保护,又要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3、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企业要加强建立专利产权管理制度,对专利的申请和专利权的维护、运用进行全面管理。建立企事业单位内部合理的专利利益分配与奖励制度,落实有关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把专利申请量、拥有量和实施效益作为科技人员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等方面的重要衡量标准。

4、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企业专利工作,支持和帮助企业实施专利战略,制定具体的专利工作措施,提高企事业单位运用专利的能力和水平。结合专利示范企业和企业专利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引导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二)广泛深入地开展专利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普及工作

1、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专利宣传教育,普及专利法和专利知识,使专利工作更好地为科教兴市“一号工程”服务。

2、将《专利法》及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列入全市普法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普及教育工作。加强对行政机关干部和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专利宣传与培训,把专利知识列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我市大专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应设立知识产权方面的课程或讲座,普及专利知识。

3、各级新闻单位应开设专栏或专题节目,宣传报道运用专利制度,促进技术创新方面好的典型,以案说法,进一步加大宣传普及力度。

4、积极开展群众性发明创造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专利法》,鼓励广大群众发明创新的热情,形成全社会尊重知识、乐于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三)积极开展调研,制定完善符合我市实际的专利工作政策法规

1、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专利工作,促进技术创新的意见》。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出台*市《关于加强专利工作促进技术创新的若干意见》。

2、积极开展地方专利立法的前期调研活动,结合新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争取制订《*市专利管理条例》。

3、加强专利管理法规的建设和政策制定。研究制定《科技计划中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市专利申请及实施资助办法》、《*市实施“一奖两酬”办法》、《重大发明奖励办法》以及《科研立项,科技成果鉴定中专利文献检索制度》等规章、政策。

4、开展专利战略研究。重点研究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区域经济发展、区域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战略问题,为本市支柱产业及关键技术项目的开发提供决策参考。同时,引导大中型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进行有利于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专利战略研究。

(四)完善专利工作体系,加强专利机构建设

1、完善专利工作体系,提高宏观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浙江省专利保护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专利工作促进技术创新的意见》(浙政发[*]45号)、《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市委[*]25号)的要求,加强专利机构建设,理顺关系,强化职能,充实力量,以适应加入WTO后全市专利知识产权工作的需要。专利授权量较多的县(市)、区应设立具有独立执法主体资格的知识产权(专利)管理机构。其他县(市)、区科技局要有专职人员管理专利工作,以确保各县(市)、区行政区域内的专利及整个知识产权工作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2、鼓励、引导和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评估、咨询等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同时,市专利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专利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监督、检查和指导,推动专利中介服务机构的健康有序发展。

3、引导和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专利工作的主体。有条件的企业应配备专职专利工作人员,建立专门机构。其他企业可根据工作需要,明确承担专利工作的机构和兼职人员。

(五)积极推进信息化进程,充分发挥专利信息资源的作用

1、建立专利信息运用机制。凡申请列入国家、省、市各类计划的科研和新产品开发项目,需向有关部门提供专利文献检索报告;凡申请成果鉴定的项目,应提供专利文献查新报告。

2、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建立中国专利信息网*站。推动专利信息的利用,为研究开发、生产和市场营销提供技术、法律信息。

3、加强数据库建设。逐步建立我市重点发展领域及支柱行业专利数据库,提供为经济、科技、产业部门制定政策以及企事业单位技术创新进行查询的专利信息查询系统。

(六)进一步加大专利保护力度,塑造*城市形象,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1、认真贯彻实施新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浙江省专利保护条例》等法规。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健全行政执法机构和有关制度,及时调处专利纠纷案件,维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2、进一步规范专利纠纷处理和查处假冒专利的工作程序,确保规范执法、准确执法、廉洁执法、公开执法。

3、严厉查处打击各种冒充专利和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重点抓好生产制造、商品流通、技术贸易等领域的专利保护工作。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

4、加强专利执法的综合协调。专利管理机关要加强与*、工商、质量监督、海关等部门的执法协作,对知识产权严重违法案件,要及时移交*部门处理。

5、具备条件的县(市)、区要积极开展专利行政执法工作,探索县(市)、区级专利保护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

6、坚持以人民法院为后盾,司法审判与行政执法“两条途径、协调运作”的专利保护制度。积极争取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专利案件的管辖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力量,提高司法效率。

四、保障措施

1、为加强对专利试点工作的领导,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要求,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分管副秘书长、市科技局主任任副组长,市有关部门和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领导参加的*市专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见附件)。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统筹全市专利试点工作,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专利管理处,办公室主任由市专利管理处负责人兼任。

2、把专利试点工作与全市技术创新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继续把专利的申请量、授权量作为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和创建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活动的重要内容。市政府将把试点工作的任务指标纳入对各有关单位的考核内容,进行年度考核。

3、为保证各项试点任务的完成,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试点工作的开展。同时,积极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在经费上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