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钢琴学期个人总结

钢琴学期个人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9-01 04:11:31

钢琴学期个人总结

钢琴学期个人总结第1篇

关键词:高职音乐教育;钢琴理论课;钢琴技巧课;艺术教育;音乐艺术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9)07-0220-02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是对我国高职学生乃至全社会艺术教育有效的、迫切的、必要的补缺式教育。音乐教育专业中钢琴课又是一门重要必修基础课程和技巧课,在教学整体安排上占有重要地位。因为钢琴课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学习工具,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必备的教学工具。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钢琴弹奏基础,而且要具备一定的钢琴教学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中国的钢琴教育体系自20世纪初由俄罗斯钢琴家、教育家把俄罗斯学派的钢琴教学风格带到中国后,特别是建国50多年来,又受“欧洲音乐中心论”的广泛影响,使中国的钢琴教育无论是专业音乐院校,还是各综合类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都基本上沿袭欧美、前苏联钢琴教学模式。这种教学体系一方面使中国钢琴教育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培养了一批具有玄妙技术,激情四射的钢琴演奏人才,使国际赛事上频频出现“中国”的名字;同时也培养了大批多方面的音乐优秀人才,推动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然而,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无论是培养目标、学生来源、课程设置还是教学任务方面都有别于专业音乐学院,若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也采用音乐学院的教学方式,过多强调技术而忽视多元、全方面,势必造成了学生技不如人,同时又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两难局面。因此,为适应就业形势的需要,应从扩大学生音乐视野与提高实践能力为教育中心、使高职院校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在音乐教育的作用下,成为当代社会需要的、高尚的、全面的知识型人才。因此,我们应努力开拓出有特点的教学之路。钢琴教学中理论课的开设对培养全面的知识型人才尤显迫切和重要。

一、钢琴理论课开设的重要性

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素质发展的工作,“音乐教育”又以其独特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途径渗透于人的健全发展过程中,成为“素质教育”不可替代、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从音乐教育的长远目标来看,我们在发展音乐能力的过程中,更应当重视和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如今全国各学校纷纷扩大招生,实施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得各校钢琴教师承受着繁重的教学工作。就我院来说钢琴课由原本“一对二”的授课形式变为“一对四”,从高职院校钢琴课教学目标出发,如何使学生在较有限的学习过程中对钢琴技巧和钢琴艺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开设“钢琴理论课”是解决这一现状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理论课”与“钢琴技巧课”并行不悖。这样学生不仅在“钢琴技巧课”上能学到钢琴技巧的实际操作,而且可以在“理论课”上学到如何教学的理论知识,使教与学、知与行互为补充,互为完善,为毕业后完满胜任工作而奠定理论方面与技巧方面的基础。

“钢琴理论课”改“钢琴技巧课”纯技术操作的枯燥形式而成为多媒体、图文并茂形式,再加上妙趣横生的音乐故事以及波澜壮阔的钢琴音乐篇章,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高职院校学生进校时虽然大多对钢琴知之甚少,但是对钢琴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兴趣,然而面对钢琴抽象的触键感觉,不同的技巧手法以及浩繁的作品文献,仅在“钢琴技巧课”上解决这些问题是缺乏系统性的,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起钢琴很容易失去自我把握的准确性,失去认识对实践的正确指导,逐渐产生对钢琴既喜欢又害怕的心理。通过在我系开设“钢琴理论课”的实践,解决这一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逐渐找到了学习钢琴的学习方法,并能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同时也能用实践验证理论。因此,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出发,开设“钢琴理论课”是可行的。

理论课的开设不仅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钢琴弹奏技巧,而且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使学生站在一个较高的基点上,全局地、统一地把握钢琴弹奏的概念与观念,使知识更全面、多元化地发展。

学生在校学习钢琴一般只有三年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博采众访近四百年来西方音乐史五个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主要作曲家有代表性的钢琴作品以及我国的优秀钢琴曲。21世纪的音乐工作者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又要具备宽泛的知识结构,因此钢琴课的教学结构和进度必须兼顾必要的打基础与较快地提高程度这两个方面,教师为每个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授课计划应包括一定数量的精弹曲和浏览曲,精弹与浏览相结合是钢琴训练中解决质与量,深度与广度这两对矛盾的有效方法,精弹曲可以在“钢琴技巧课”上解决,浏览曲可以在“钢琴理论课”上解决,教师可以教授以规律性的知识,即将学习钢琴的主要课题从理论上加以归纳,引导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钢琴技巧课”与“钢琴理论课”相结合是解决学生知识精深与博大的有效措施。

文化知识较薄弱而造成理解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欠缺这一现象在高职院校学生中较普遍,传统的口耳相传的教学方式仅有感性的认识,使学生不易把握一些较抽象的概念,而学生往往只能一周见钢琴教师一次,课下学生练琴时很可能会难以自我把握准确性,难以找到一个可以评价的标准,常常事倍功半。因此,钢琴教学很需要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弹奏练习有个理性的指导,这才会使他们的专业学习形成自觉。

开设“钢琴理论课”,授予学生规律性的知识,可使他们从整体、全局上把握钢琴弹奏技术,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鉴赏力,增加学习钢琴的兴趣。通过在我系实验性地开设“钢琴理论课”,这一特点尤为明显。

二、“钢琴理论课”涉及的内容

“钢琴技巧课”主要是教师教授、训练学生并使学生正确掌握各种钢琴弹奏基本技巧,最终达到正确理解处理音乐的目的,其最大特点是技术性。“钢琴理论课”则是钢琴学习方法的理论研究与探索,最大特点是理论性与指导性。其教学内容如下所述。

1、中外钢琴艺术发展史的学习

对于一位高职学生来说,三年的学习所能接触的钢琴作品是极有限的,更谈不上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外钢琴艺术的历史。只有通过开设理论课,介绍中外钢琴艺术发展史,才能使学生了解钢琴自其前身古钢琴到18世纪初现代钢琴诞生、完善,经历巴洛克时期、维也纳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以及后来发展到以印象主义为先声的20世纪现代音乐。。通过对理论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各个时期的音乐风格有更详细的了解,还可以使学生对各个国家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有一总体地把握,以及各个乐派音乐大师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审美情趣与哲学思想进行完整地了解,并对在这种 审美情趣、哲学思想笼罩下完成的音乐典籍进行系统、理性地接触;另外通过中外钢琴艺术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钢琴发展的状况。钢琴自鸦片战争后流入中国,赵元任创作第一首中国钢琴曲以来,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和各个时期不同特色的作品,从而拓宽学生的音乐观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全面地了解钢琴在中国的发展盛况,聆听到赋予了中国哲学思想的钢琴音乐的演奏风格,另一方面更能使学生领略到中西方音乐文化交融、碰撞出的奇异光彩,并感受到中国几千年来丰厚的文化底蕴。

2、“钢琴教学法”的学习

钢琴教学法是研究钢琴教学的一门科学,它是研究教与学以及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关系的学科。它主要涉及的内容:钢琴教学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钢琴技术训练的基本要领与方法步骤、各类作品弹奏的技术运用与艺术处理原则,以及教学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纠正处理,特殊技巧与疑难问题的研究,教材的选择与教材教法,心理素质的培养等等。学习这些理论教法可以使学生面对今后的实际教学时有章可依、有序可循,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

钢琴教学法还应从拓宽文化基础知识与音乐视野人手,在教学实践中巧妙地运用一些体现中国传统美学,体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解释,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丝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酷似钢琴明亮、颗粒、均匀的音色;“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刻画出钢琴圆润、飘逸、饱满、结实的音质;用南北朝诗人王籍的诗《入若邪溪》中的佳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揭示出音乐中“动”与“静”的微妙关系。音乐所表现的比其他艺术更为飘忽、更为空灵、更加难以捉摸,弦外之音更是神秘难测。用淮南子所谓的“听无音之音者聪”,启迪学生去体会乐曲中潜藏的意境,并把它准确的表达在琴上……

另外,还应该给学生开设钢琴教材的介绍。许多钢琴教育家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教材宝库。通过对著名的、常用的钢琴教材及其特点的介绍与浏览,可以给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选择面和参考资料。

3、钢琴歌曲伴奏理论课的学习

高职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钢琴伴奏是非常必要的,钢琴伴奏的实用技术要在理论课中作为一个独立课题适时予以结合。理论课中应抓好以下内容:各种调式、调式音阶构成的指法应用;各级各类和弦结构及其转位、分解;钢琴的表现方法与钢琴技巧的发挥应用;歌曲内容、情绪、风格的分析;和声织体的选择应用。除此之外,还有带谱伴奏的视奏能力;即兴伴奏的适应能力;艺术处理中的构思与想象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合作协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以及自弹自唱与移调弹奏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应和即兴伴奏相关的知识点点滴滴渗透到钢琴技能课的学习过程中,还要靠听觉积累、自我摸索以及大量的伴奏实践并不断总结,由简到繁、由浅入深逐步提高。我们一定不能轻视钢琴伴奏的教学,要把它作为培养应用能力的重点,将理论课所学知识熟练地运用实践,这即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学习目的之所在。

三、“钢琴理论课”课程安排

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是三年制。学生刚入校时,对钢琴的认识和知识的掌握是零散的。因此,“钢琴理论课”最好在第一学年开设,两周授一次课,每次两学时,一年结业。以每学期十六周为例,“钢琴理论课”每学期实际授课时间为八周十六学时。

钢琴学期个人总结第2篇

现代音乐教学所培养的人才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工作者,而且也是音乐文化的传承人。在钢琴音乐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理所应当有其相应的位置。中国的钢琴音乐,从民族性的音韵提炼,到钢琴的音响的发挥,要大量创作出中国人所接受所欢迎的好作品来,形成中国自己的钢琴学派。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环境越来越好,中国的钢琴教育者要以继承和发扬中国钢琴音乐为己任,秉承教学相长、踏实苦干的精神。经过努力,使中国钢琴音乐演奏和教学乃至整个钢琴艺术事业蓬勃发展。

一、培养钢琴教学中民族音乐的意识

我们不应拒绝任何先进的文化,但在吸收西方钢琴音乐的精华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我们自己民族的特点,做到“洋为中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影响着整个世界。反过来,世界文化的发展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作为钢琴音乐,起源于欧洲,那里有积淀深厚的钢琴音乐底蕴,当然被视为是“正宗”。我们没有理由闭门造车,相反要以谦逊的态度认真研究它。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钢琴热象雨后春笋迅猛发展,我们自己民族的创作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钢琴创作作品也多了起来。然而,所谓“正宗”的,绝大部分都是国外作品,就连专业院校的课本中国作品也很少,这是我们的现状。作为一名钢琴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呼吁民族钢琴音乐的觉醒。我们完全可以把一系列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列入教育课程中,加强学生民族音乐意识的培养。

二、中国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借鉴西洋钢琴教学体系的成功经验,在教学中把中国钢琴作品纳入教学课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中国作品,更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提高整体文化意识。学习和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有助于学生继承我国优秀音乐传统,并使之发扬光大。各高师院校要定期举办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和比赛,举办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专场音乐会”,更要鼓励教师个人举办“中国作品独奏会”,展现和推广中国钢琴曲,弘扬中国钢琴音乐成果。钢琴音乐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需要用心钻研这个课题,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其中的主导作用。高师音乐教师是中国作品的传授者,应注意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加强对多元化的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特征及作品要领的分析,中国钢琴音乐文化需要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得以继承和巩固。

三、多元化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空前活跃,在题材的开拓和技法的创新诸方面,思路越来越宽。很多作曲家一直坚持在中国调式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民族和声的革新与试验;上世纪80年代后,更多的作曲家则立足于新风格的大胆探索,追求新的音响结构:还有一些作曲家选择性地使用各种无调性变体手法——或者直接运用12音技法写作,或者变化使用12音技法;更有一些人则自己独创技法体系,使理性的思考与创作实践同步进行,产生了不少风格狂放不羁的钢琴音乐作品。音乐艺术哲学观和钢琴曲风格开始摆脱了单一模式而进入了多元化的年代,一批批颇具新意的钢琴作品问世。可以说基本反映出中国钢琴作曲家的创作趋势——不同于以前任何时期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创作现状。

中国钢琴的作曲界,在打破了“民歌加和声”的创作思维框框之后,又越过了热衷写作单纯改编曲阶段,开始走上了独立创作的钢琴音乐发展历程。使作品在现代音响的基础上不仅体现出浓厚的民族韵味,还显示出表达多样民族韵味的优越性。但在总体上,它们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对于时代性和民族性相融合的一种追求,体现出技术性与标题性相结合的一种创作立意,体现出朝着音乐创作的“可听”、“可用”性方面贴近的趋向。从此,中国钢琴音乐的新作品,已开始了量与质的升华。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创作方面比钢琴教育和钢琴演奏取得的显著成绩较显薄弱,应努力改善创作钢琴音乐的环境和条件,认真演奏和推广。只有这样,发展中国钢琴艺术的大道才能畅通。作为中国钢琴教育者要努力弘扬自己民族的优秀钢琴曲,做一个中国钢琴音乐坚定不移的宣传者。要繁荣中华钢琴音乐,创作、演奏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形成钢琴表演艺术的统一体。

四、新世纪以来钢琴教学研究的总结和思考

近年来,通过对高师钢琴教学研究的简要梳理,我们发现,这一时期的研究有如下特点:在研究内容上,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相对集中在教学改革、学科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集体课形式等课题,紧贴时代信息和教育改革的步伐,对于促进高师的钢琴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中国作品在教学中的研究以及基础教学的研究等方面,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都远远不够。在研究方向上,这一时期的研究已经开始倾向基础音乐教育、社会基础音乐教育的方向,但结合得还不够紧密。在研究的方法上。较多采用经验总结法,实用可行,但是较少运用实证方法,有的研究缺乏可信的数据,论据不够充分,说服力不够强。在研究视角上,缺少研究国外高师钢琴教学的对比研究。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新的视角对高师钢琴教学的研究比较薄弱,而从美学、哲学以及文化学角度来进行的研究更少,学术深度有待加强。

对未来的高师钢琴教学研究,笔者作出如下思考与建议:改革教学研究观念,强化高师钢琴教学研究,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为社会钢琴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关注基础音乐教育和社会基础钢琴教育的发展,开放研究的领域。强化高师钢琴教材教法的理论研究,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对现代突飞猛进变化发展中的高师钢琴教学法作出理论解释。研究应有前瞻性,避免停留在经验性介绍式研究的层面。

重视本民族音乐文化已成为近年来国际音乐教育研究的趋势。加强高师钢琴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教学的研究和总结,为新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高师钢琴教材的编写奠定理论基础,为钢琴教学提供实践依据。高师钢琴教学研究要树立多元文化音乐观,拓展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比如拓展国外高师钢琴教学的对比研究,联系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的交叉研究,从而使钢琴教学研究在更深的层面上获得新的价值取向。相信不久的将来,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高师钢琴教学研究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将更加有力地推进高师钢琴教学向前发展。

钢琴学期个人总结第3篇

关键词:钢琴伴奏 即兴伴奏 教学方法

一、目的明确法

为什么要学习钢琴伴奏与钢琴即兴伴奏

二、吸引注意法

怎么样使学生对这门课程形成浓厚的兴趣

三、聆听归纳法

对著名作品欣赏的同时进行归纳与总结

四、互联法

钢琴伴奏与钢琴即兴伴奏和相关其他学科的学习

五、发散思维与创新法

通过小组合作使集体力量最大化并进行创新

六、实践法

将理论学习投入到实践中去,并不断积累经验

《钢琴伴奏与钢琴即兴伴奏中教学与学习法》

一、目的明确法

为什么要学习钢琴伴奏与钢琴即兴伴奏?

钢琴伴奏与钢琴即兴伴奏为学习音乐的学生在大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它是一门综合的学科,使我们掌握了一门新的技能,并锻炼了我们合作,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在现实中,也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学习钢琴伴奏与钢琴即兴伴奏不仅可以提高你的钢琴与声乐的水平,也可以锻炼综合运用曲式分析、和声、中西音乐史等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你可以为声乐的同学伴奏,可以即兴的表演,或者可以自弹自唱,也为自己的原创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很多同学对于为什么学习不了解,以至于对这门课程不重视。所以,正确的目标对我们的学习与教学工作中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想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必须让他们明白为什么学,学了有什么用。

二、吸引注意法

怎么样使学生对这门课程形成浓厚的兴趣?

案例:记得我在教大约7.8岁的小朋友的时候,小朋友问我:“老师老师,你弹个厉害的曲子给我们听!!”我心里觉得这简单啊,于是就弹了一首中国作品《春舞》,天真的小朋友的话触动了我的心,使我产生了思考:“老师老师,这个不好听,你可不可以给我们弹《喜洋洋与灰太狼》啊?”于是我就弹给他们听,他们幸福的笑着,“老师真厉害!”所以,因材施教与吸引注意力法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很重要的,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曲子亲自弹给他们听,或者准备一些视频资料,不同类型的,无论是现代派,古典或是浪漫时期、让他们对这些作品,甚至与他们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都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对于教学是非常有益的。对于喜欢的事情我们都会自觉的、竭尽全力的去努力。

三、聆听归纳法

对著名作品欣赏的同时进行归纳与总结

要想独立完成一首即兴伴奏要在一定的积累中才可以实现。所以对于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需要让同学们有所了解,不仅仅只是欣赏,我们需要做的是把他们归纳,把速度慢的与速度快的分类,把织体相同的分类,把和声以及终止式的运用进行分析分类,把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不同风格的作品的钢琴伴奏进行分类等等。接下来我们需要带领同学进行总结并形成规律,这对他们的学习或者对他们课下的自学都是一种很大的帮助。一位著名的老师曾经说过:能力的培养要比具体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正是如此,当你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正是为他们更好的学习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武器。例如一些艺术歌曲的左手伴奏织体经常运用分解和弦,和声简练,清晰,与旋律声部协调进行,使歌曲更为优美、动人:而一些进行曲风格的作品则以柱式和弦凸显作品的气势与力量。在浪漫后期的一些著名中外作曲家之所以把艺术歌曲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不只是把钢琴伴奏作为次要的位置,而是把它作为一首作品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觉有划时代意义的。

四、互联法

钢琴学期个人总结第4篇

【关键词】钢琴学习;动机;特点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065-02

钢琴作为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共有88个琴键,还包含金属弦音板等其他一些列复杂的机构,这才构成了其独特的音色。在钢琴刚刚产生的时候,只有古代欧洲的一些贵族、王室才有机会接触并学习,不过因为钢琴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其在欧洲还是得到飞速发展,成为社会各个阶层所能欣赏和学习的一种乐器。早在十九世纪中期,钢琴就传入了中国,只不过局限于我国当时的社会形态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不同,才没有得到发展。进入二十世纪,我国步入战火硝烟的年代,然而令人欣喜的是,钢琴在我国并未灭绝,反而在上海广州等地扎根,真正开始发展。直到最近二十年,国人的审美趋于多元,钢琴在我国的发展才真正迎来了热潮。面对着钢琴学习的热潮,很多人好奇,为什么相对于很多中国传统乐器和西方特色乐器,会有更多的人趋向于学习钢琴?笔者将从下面三个角度简要分析钢琴学习动机的特点及相应的成因。

一、历史的角度――历史的积淀和人文的底蕴

(一)历史的积淀

笔者在前文已经提到了钢琴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可以说,现代钢琴的最终形成就是历史积淀的结果。早在1709年意大利人Bartolomeo Cristofori就发明了钢琴,然而在钢琴刚刚出现时,并不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样子,早期钢琴是一种琴键拉动琴槌敲动琴弦的乐器。而现代钢琴则是以拨弦发音的大键琴和以撞弦发音的小健琴演变而来。钢琴由产生到最终形成人们所熟知的样子,经历了数百年时间的积累,本身就是历史沉淀的产物,最终才形成了认为所熟悉的、传统的现代钢琴。

(二)人文的底蕴

钢琴之所以能够在西方发展起来,并最终传入中国,在中国引发学习钢琴的热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钢琴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钢琴的流行是一种人文选择的结果。在17初期,拨弦古钢琴只有当时的贵族王室或者身份显赫的音乐家才能够使用,这对于乐器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钢琴的制作工艺被人们逐渐传播开来,到17世纪中后期至18世纪早期,钢琴在当时欧洲的音乐生活中已经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同时,随着一系列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作曲家对钢琴的痴爱,诸如贝多芬、莫扎特、李斯特等人,更是在国际上掀起了一阵钢琴演奏的浪潮,最终使得钢琴在西方古典音乐演奏史上的地位。而我国早在两百年前也开始了钢琴的制作,到了20年代末期,上海就已经出现了七家正规的钢琴制造厂,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国音乐审美对于钢琴的认可,开启了钢琴在我国的学习热潮。总结钢琴在西方的出现和发展,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可以说,钢琴这种乐器能够存在至今,本身就是历史的积淀和人文的底蕴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类审美进步下的必然选择。

二、价值观的角度――钢琴学习的背后包含着众多价值因素和复杂的动机

如果说人们选择学习钢琴仅仅是因为钢琴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西方乐器的代表,那么这种说法在我国显然不成立,因为论乐器的悠久程度,古筝、琵琶等乐器有着更加久远的历史,而且同样是我国古典乐器的代表,然而这些乐器的学习并没有钢琴那么火爆。同样的,如果从欣赏的角度来看,钢琴在我国的传播并不具备成熟的条件。因为,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只有在东南沿海城市,有着同西方国家相提并论的资格,而内陆城市相对要闭塞一点,很多人的音乐审美还没有上升到可以欣赏西方乐器的程度。因此,笔者认为,钢琴之所以在我国能够真正流行起来,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国人看中了钢琴学习背后所包含的种种价值因素,尤其是在幼儿学习钢琴中能够得到体现。

(一)学习钢琴能够调理情绪,雕琢人的性格

在学习钢琴之类的乐器时,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情感通过演奏传达出来,如果学生的心情较为急躁,演奏出来的乐曲自然会偏离其正常的音准,传递给观众一种负面的情绪,因此,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学习者要逐渐学会平复自己的心情,将心境做到一种空山鸟语的境界。出于这种目的,很多家长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将他们送去学钢琴,不管学生是不是出于自愿,当他们接触钢琴一到两年之后,自己的性格会慢慢地受到钢琴的影响,磨去原本的棱角,变得温婉。同时,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陶冶情操,学会调剂自己的内心情绪。在孩子年幼地时候学习钢琴,也能够锤炼孩子的耐心,让他们更容易专注于某一件事,对于孩子日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帮助。

(二)学习钢琴能够对孩子的智力进行初步的开发

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众多科学研究表明,学习音乐确实可以适当地提高孩子的智商和其他影响智力的因素。练习钢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孩子听力的提高,在学琴的过程中,孩子需要对音调和音色进行一定的辨别,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对于声音的敏锐程度,从而达到锻炼听力的效果。其次,在初步掌握琴键的位置后,学生就要开始学习基本的乐谱,钢琴学部分用的是五线谱,对于一般人来说,五线谱较为复杂,而钢琴演奏者则需要记背大量的乐谱,并且熟悉到一种终身难忘的地步。孩子在学习钢琴的初期,很难做到分毫不差,但是在不断记背的过程中,就能够最终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已经有研究表明,经常听音乐能够促进大脑产生某种化学物质,促进人的智力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孕妇会在孕期用音乐进行胎教。同样的,孩子年龄尚小,如果每天都在练习钢琴,在这种音乐环境下,孩子的智商也会慢慢地得到提高。最后一点,弹钢琴的人手指一般都比较灵活,这种对于手指的频繁使用,能够促进人的左右大脑均衡发育,使左右脑的功能都能得到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的同步发展。

(三)成功人士给钢琴赋予的金钱诱惑

近些年,诸如郎朗、李云迪这些著名钢琴演奏家越来越被国人熟知,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弹奏钢琴让他们名利双收。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出色的钢琴演奏者都需要从小进行练习,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可能成为郎朗、李云迪之类的人物,很多父母从小就鼓励甚至强迫自己的孩子学习钢琴,尽管笔者不提倡这种方式,但是毫无疑问,钢琴被赋予的金钱诱惑,是钢琴学习热潮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

三、审美角度――音乐是人的审美需要

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受,在听惯了流行音乐之后,偶尔听一听纯音乐,会带来一种不同的享受,不论是精神还是心理上都能得到一定的满足,这就是所谓的审美需要。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因此,其对于音乐的审美不可能仅限于歌声,一定要包含纯音乐。而在各种乐器演奏的纯音乐中,钢琴有着更独特和浑厚的音色,能够扣穿人的心灵,因此,更多的人倾向于听钢琴曲,正是这种人们的这种审美需求,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钢琴学习热潮的出现。

四、结语

总体来说,我国钢琴学习热潮的出现并不是偶然,总结以上钢琴学习动机的特点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学习钢琴既是审美上的一种需求,也是因为钢琴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美的享受,这二者相辅相成,最终形成了现今钢琴学习的热潮。

参考文献:

[1]张春兴.现代心理学――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

[2]张厚粲,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

作者简介:

钢琴学期个人总结第5篇

一、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当前,我们面对的困难之一就是师生比严重失衡。短期内解决钢琴、教师等硬件设施是有可能的,但是,教师的数量不是一时能上来的。因此,我必须要采取有别于传统“一对一”教学模式进行施教。现在比较流行的就是钢琴集体课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有明显优势:(1)从教师角度看,采用集体授课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与传统的“一对一”教学相比,集体课教学可同时给数十个学生上课,缓解了教师不足的压力不谈,在教学中一些基础知识可以集中讲授,甚至内容可拓展到乐理、和声、视唱等方面,大幅度降低了教学成本。同时,在教学手段方面,集体课教学一般都是采用电钢琴教学,电钢琴有软硬件配制和相应功能,既可互不干扰哪个独立学习,也可通过主控系统使教师和学生及时互动。另外,还可通过投影仪、课件设计为教师展示乐谱、文字等信息提供有效途径。数字化的MIDI功能可以让学生即时欣赏、查验自己的练习效果,甚至可通过乐谱软件进行即兴演奏和作曲。显然,这是传统课堂和教师想也不敢想的事。从学生角度看,集体课教学有利于产生竞争与合作意识,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我们知道,当前社会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快,是否具有竞争与合作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不仅对个人而言,对整个国家的发展也是大力弘扬的。集体课显然能为这样的能力提供培养情境。具体到个人层面上看,人都有要比别人强的愿望,也都有想受到别人表扬肯定的期许。在集体课教学的情境下,看到别人比自己认真、有进步,进而产生追赶的愿望是人的基本心态。对自己不会的地方,很容易就能寻求帮助解决,进而产生合作愿望是人的基本生存本能。对不如自己的同学指指点点既容易满足自己的爱心愿望,也促成了有益交往行为。

但是,我们也发现集体教学也有一些令人困惑的地方:钢琴集体课教学效率如何保证?电钢琴毕竟与传统钢琴在手感方面有一些差异,因此,习惯于传统钢琴弹奏的教师,尽管对电钢琴的基本知识很容易掌握,但是,很难建立心理自信,仍然存在对传统钢琴的依恋。随之而来的还有对集体课教学效果的怀疑,担心这样不够专业,处理作品不够精细,不能教学个体差异问题。

显然,解决学生人数多的问题,采用集体课教学是必须的。集体课的优势是解决普遍性问题,“一对一”因材施教的优势是解决个别性问题。不容置疑,钢琴集体课与因材施教是有矛盾的。要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就要使钢琴集体课教学强调合零为整、节省时空的方式,与因材施教强调的根据每个人或每个小群体的不同条件的教学的化整为零的方式统一起来。让每一个人都有收获,使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树立了信心,才能保障钢琴集体课健康有效地发展下去。

二、处理好师范性与实用性的关系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因此,对学生的师范性要求是一项基本规定。但是,究竟什么是师范性?曾有过不同的理解,有的主张“一专多能”“多能一转”,有的强调“全面综合素质”。不管怎么理解,师范生要求学习一些实用性的知识是基本内涵。也就是说,师范生将来从事的是传播知识的工作。对于钢琴学习来说,强调实用性往往被理解为加强即兴伴奏教学。所谓即兴弹奏,就是在新作品(包括各种歌曲、乐曲等)、各种作品的移调演奏、各种舞蹈音乐中进行即兴弹奏。这样就在师范性、实用性与即兴伴奏之间无形中画了一个等号。诚然,师范音乐教育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的,所以,在选拔生源的时候,在标准上已经放宽了许多,大多数学生入学时的钢琴水平几乎是零。就是在校学习四年钢琴都是必修课,其水平的提高也是可想而知。因此,除了个别钢琴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在两年的打基础学习后,必须进行即兴伴奏的综合训练。其基本内容大致包括,基本和声链接音型化的弹奏训练,中小学音乐课本中歌曲的简易编配训练,即兴伴唱训练,常用曲目的规整伴奏练习。显然,这就少了一些钢琴专业的手指练习、复调乐曲、中大型乐曲的曲目练习。通过有针对性的即兴伴奏训练,确实能给学生在中小学实习带来现实的效果。但是,这种理解实用性在实践中也会带来一些弊端。由于钢琴教学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活动,一定程度的钢琴艺术性训练是必须的,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要求弹奏相当数量的钢琴作品是十分重要的。对此,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钢琴学习问题。作为钢琴教师,要注意有计划、有目的的为学生增加一些符合其实际演奏程度的中外经典钢琴作品的曲目,因为这些经典曲目是历代音乐家的宝贵经验的结晶,是经过历史检验过的,通过学习这些经典曲目,必然能够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为将来的专业发展提供后劲。事实上,我们以往尽管注重实用性的培养,但是,由于学生长期形成的依赖教师的惯性思维,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上仍然缺乏独立分析与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经常让学生紧密结合自己的钢琴弹奏体验,加强对作品进行分析、认识、总结和归纳的学习,对钢琴的基本技巧与音乐语言的关系,不同音乐表现与处理的基本手段,音乐的曲式与调式调性的分析、各种音乐风格的特点等等的学习,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通过这样立体的、全方位的训练,最终使学生在钢琴音乐整体上形成一个根本的认识并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也就是说,在高师钢琴教学中,钢琴即兴弹奏的学习内容实用化,但不能简单化,它的内容究竟应该包括哪些还需要深入研究。在对伴奏音型、和声、音型、织体、调式、调性、作品风格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多听、多练、多看、多了解、多体验、多积累,在相应的钢琴教材、钢琴曲目上多动脑筋,尽量涉及一些风格和形态多样的音乐作品,如爵士乐、各种民族民间音乐、舞蹈音乐、现代音乐等等,以此来丰富学生们在钢琴即兴弹奏上的范围和全面性,最终逐步使他们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即兴弹奏能力。

此外,我们对师范的态度也应该跟上形势。以前是计划经济时代,师范都是定向分配,必须当老师的。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学生的前途很大程度上由市场来决定。因此,我们也要淡化一些师范性的概念。从这个角度上说,强调实用性的即兴伴奏也不能“过了”,也要为将来的其他就业渠道多考虑一些。总之,处理好师范性与实用性的问题是时代的命题,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做出思考。

参考文献:

[1]孙岩.对离师钢琴裸徽学一般问题的认识乐府新声(沈阳音

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钢琴学期个人总结第6篇

关键词:钢琴教学 音乐素养 综合素质 培养途径

钢琴艺术的完美表达需要演奏者拥有精湛的钢琴演奏技能以及高超的曲谱理解能力,同时也需要钢琴演奏者热爱钢琴艺术,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情感,可见,钢琴艺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极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对钢琴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将会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职业生涯以及我国钢琴文化艺术市场的发展。也正因如此,高校进行钢琴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模式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力求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文化艺术市场繁荣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修钢琴专业,高校钢琴专业也由此得到了进步和发展,但是从目前的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来看,钢琴教育过于强调钢琴知识的理论性和专业性,甚至教师在以学生的钢琴水平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种人才培养理念与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钢琴专业学生除了要具备深厚的钢琴专业素养,也要了解一定的钢琴人文艺术知识并具备钢琴音乐的审美情趣。总之钢琴音乐素养的培养与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均是目前我国高校钢琴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坚持这种人才培养理念才能实现学生钢琴专业技能与高尚情操的统一,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那么,钢琴专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又该具体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笔者结合教学工作经验,将相关建议和教学策略总结如下。

一、制定正确的钢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现阶段内,想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钢琴专业素养,就要督促并监督学生进行钢琴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钢琴理解和领悟能力。而培养钢琴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则需要教学人员充分明确当前文化市场的人才需求形式,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钢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大量教学工作经验表明,钢琴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认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钢琴专业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浓郁的钢琴艺术氛围。教师在选择钢琴教学曲目的过程中,不仅要考察曲目的专业性和教学难度,还要考虑钢琴曲目中所蕴含的艺术美感和情绪渲染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需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努力发掘钢琴曲目中蕴含的审美价值,并通过自己的加工和表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钢琴音乐曲目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价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钢琴音乐的艺术魅力,被钢琴曲目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情感所打动。学生选择进修钢琴的原因多样,部分学生并不是出于主观层面的热爱。而且在当前的高校钢琴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刻板,过于重视技巧的训练,导致很多学生在长期枯燥单一的训练过程中失去了学习钢琴的耐心,在钢琴技艺层面也出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而通过对审美情趣的培养,教师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不同学生对钢琴音乐的偏好,在钢琴技巧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情感教学,实现因材施教,更大程度的挖掘和激发学生的才能。钢琴审美情趣的培养需要教师充分利用钢琴教学中的每一个因素,不同节拍、旋律、调性均表达着不同的含义和情感,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音乐曲目的创作背景,准确的把握每一个音乐细节所蕴含的情感和功能,对学生的思想加以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的钢琴音乐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为进一步提高对钢琴音乐的鉴赏和审美能力,高校可以在目前允许的范围和条件之内开设一些与钢琴音乐在专业上相关的音乐鉴赏课程,借以全面的培养学生的钢琴音乐审美能力。

其次,钢琴专业需要注重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人文认知能力。很多进修钢琴专业的学生虽然专业能力较强,但是长期的专业训练忽略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因此大部分钢琴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相对薄弱。虽然表面来看,文化课知识与钢琴专业知识不存在直接关联,但是钢琴训练过程中所需掌握的一些思维和方法与文化课程中的思维方式是相互联系的,而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也能够对钢琴专业的学习起到启发和创新的作用,因此在现阶段的钢琴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钢琴专业能力的培养,更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文化课学习,提高文化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钢琴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其表现程度的好坏可以被视为是演奏者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因此想要培养一名优秀的钢琴专业人才,除了要培养其钢琴技能和钢琴情感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虽然大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事物做出判断,但是大学生的人生阅历并不丰富,面对一些复杂的事物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很有可能会走入误区。因此,高校钢琴教学一定要担负起为人师者的责任和义务,将自身的钢琴技艺与丰富的人生经验相结合,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不仅做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更要做学生人生路途中的精神导师。

二、创新钢琴专业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

高校钢琴想要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就一定要充分重视当前教学模式和理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可知,高校钢琴专业教学过于重视理论教育,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性,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很多学生因此逐渐失去了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导致钢琴教学质量难以提升。也有很多教师过于重视钢琴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钢琴实践的教学,导致很多学生缺少实际演出的经验,难以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这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十分不利。因此高校钢琴教育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性,注重根据不同阶段内学生的特点,对理论、实践以及其他相关课程的比例进行合理的调节与安排。大部分进修钢琴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钢琴基础,但是可能尚未形成独特的钢琴演奏体系,对于很多知识的掌握也尚不全面,因此在这个阶段的钢琴教学中,教师应主要培养学生的音感,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并区分不同类型、不同情感的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将钢琴知识与其他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融合,实现各学科知识、学科思维的融会贯通,培养起学生们对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综合鉴赏能力,让学生从生活和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当中。对于更高年级的学生,教师需要将学生的专业优势与其兴趣爱好相互结合起来,开展具有钢琴专业特色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也可以对现在普遍流行的理论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改进与创新,更多的开设一些实践活动类型的课程,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音乐,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相互融合,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表现风格。而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教师需要根据钢琴文化市场的人才需求,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舞台实践机会。

除了舞台表演能力之外,高校钢琴专业也需要注重对学生钢琴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钢琴艺术创作性思维。在高校钢琴教育的这个阶段内,教师需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去接触到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启发学生的音乐思维,使学生形成自己的音乐风格,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钢琴创作能力。

三、打造高水平的高校钢琴教育团队

在高校钢琴教育阶段内,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要充分的利用好课堂时间,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发挥更大的价值。作为钢琴专业教师,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为己任,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水平的督促,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把握时间和利用时间。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对钢琴练习的过程感觉到厌烦,想要放弃钢琴音乐时,教师一定要积极的做好思想引导工作,使学生能够以正确和积极的心态面对今后的钢琴学习和练习,保持对钢琴的热情。

与此同时,高校钢琴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钢琴知识以及其他文化课程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每一个学生特点和差异,在此基础上,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每个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误区和盲点,帮助学生们充分的认识在练习和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扎实、牢固的音乐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钢琴专业在目前的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中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对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我国文化艺术事业不断繁荣发展的新时期,需要钢琴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转变钢琴教学只注重理论忽略实践的不利局面,积极营造浓郁的校园艺术氛围,提高学生的钢琴综合素质能力,使之真正意义上成为符合我国钢琴文化艺术市场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璐璐.浅析钢琴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新西部(下旬刊),2011,(05).

[2]敖欣,肖杨新.高师数码钢琴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4).

[3]孙静.谈高师钢琴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4]包慧琴.大学钢琴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途径探究[J].神州(下旬刊),2014,(03).

[5] 倪静.浅谈高师钢琴教学中对学生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J].音乐大观,2013,(19).

[6]赛欢欢.关于大学钢琴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思考[J].雪莲,2015,(08).

钢琴学期个人总结第7篇

关键词:音乐专业;钢琴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233-01

一、钢琴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目标盲目性

如今高等院校大面积扩招,很多高等院校都设有音乐专业,一些零基础的学生投机取巧,通过临考前几个月的集中音乐学习,大量的涌入高校的音乐专业。因此就导致,入学后学生钢琴的学习程度层次不齐。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对学生缺乏针对性的了解,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因此,需要制定出系统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钢琴教学,以达到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从哈农到拜尔,到车尔尼599、299、740,再到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等作品,这是每一个学习钢琴的学生必走的一道轨迹。如今,在钢琴曲目的选择上,学生弹奏曲目大都停留在莫扎特、贝多芬、肖邦这些古典和浪漫时期的经典音乐作品,比如肖邦的夜曲、贝多芬的奏鸣曲都是学生们再熟悉不过的曲目,却甚少分析与演奏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曲目。这样就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乐曲接触面过于狭窄,学习内容过于局限性。

(三)教学方式缺乏综合性

在目前的音乐专业钢琴课的教学中,一些教师盲目的追求学生钢琴曲目的程度,过分的追求高难度技巧的传授,让学生弹奏一些能力之外的曲子参加考试或者比赛,却忽略了钢琴艺术的实际意义,学生不能领悟作品中的思想,倾入内心的感情去演奏作品,而只是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二、钢琴教学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

为了抑制钢琴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盲目性,学校需要制定一套针对性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了新入校钢琴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学计划。可将学生划分为无钢琴基础、有基本钢琴基础及有一定钢琴程度或技能水平的学生三种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开展不同的课程,提出相对应的规范要求,因材施教,让所有学生在短时间内能掌握一定的钢琴技能,从而构建更完善的钢琴教学体系。

(二)拓宽钢琴教学的基本内容

在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中,钢琴教学曲目的选择过于单一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钢琴教学中,应该拓展除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之外的音乐作品。在西方音乐史中,钢琴的起源于巴洛克时期,在这一时期的重要作曲家有如巴赫、拉莫、亨德尔等人,巴洛克时期的作品音乐旋律富有表现力,追求的是雄伟、庄重、辉煌的效果。在20世纪开始,产生了与古典主义、浪漫派不同风格的新音乐,现在音乐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形成的印象派音乐起始,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音乐家、作曲家,例如德彪西、拉威尔、格什温等等,也产生了大量优秀的音乐成。其次还有近现代中国作品如《黄河》、《春江花月夜》等以及一些爵士、布鲁斯等风格的流行钢琴音乐作品,都是钢琴教学所必要探索研究的方向。

(三)开展综合性的教学方式

音乐教学专业的钢琴不能光追求高程度的技巧,而应该在打好扎实功夫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与钢琴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是音乐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功课,比如说钢琴艺术史、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等等。另外还需要开展如钢琴音乐欣赏方面的课程或讲座,学会鉴赏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乐曲音乐,使学生对各种风格的钢琴音乐有比较全面的听觉感受,扩展学生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钢琴音乐艺术更广泛的认识。让学生在学习钢琴的同时,不但掌握钢琴演奏的技能,更能感受音乐的美感,融入音乐的情感,学会运用所学的技巧去表现音乐,认识美是音乐的本质。逐渐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结论

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钢琴教学时一门艺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重要学科,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是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重要目标。钢琴教学需要不断的总结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与规范,引导学生通过钢琴教育学习,增强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与认识、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为日后实现音乐教学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廷格著.钢琴学习指南答钢琴学习388问[M].人民音乐出版社.

[2]赵晓生著.钢琴演奏之道[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3][波]约・霍夫曼著.论钢琴演奏[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钢琴学期个人总结第8篇

一、幼儿钢琴学习兴趣的现状调查

兴趣作为一种心理倾向,对幼儿钢琴学习活动不仅起着激发动力产生圆、推动情感投入的作用,而且还有效地培养幼儿注意力形成、促进智力方面的发展。

基于兴趣在幼儿钢琴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笔者对幼儿钢琴学习兴趣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幼儿在学习钢琴之前表示喜欢音乐,占总数的82%,一般的仅为16%,没有幼儿表示不喜欢。这说明幼儿对音乐有着“原始兴趣”,这种“兴趣”是在未经刻意引导和培养的情况下,对音乐自然萌发出的一种关注、体验的倾向,它符合人类对美的需求的天性。若家长、教师不尽力呵护,就会导致这种“原始兴趣”的衰减、丧失或者转移、变迁。因而,进一步诱导幼儿学习钢琴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显得极为重要。

关于练琴过程中是否经常去厕所、喝水等问题,幼儿回答经常的占42%,偶尔的占37%,不去的占21%。在平时与家长的交谈中,家长经常抱怨说“不练琴什么事儿都没有,一练琴什么事儿都来了”,有些幼儿确实有上厕所或喝水的需要,但其中主要是因为练琴时缺乏兴趣所致。

对钢琴教师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幼儿对钢琴学习有兴趣的占32%,一般的占56%,没兴趣的占12%,说明大多数幼儿钢琴学习者对钢琴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和敌视的情绪。在对幼儿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幼儿在学习钢琴前和学习钢琴后有较大比例的兴趣减弱的现象。还有的教师在访谈中提到,学生中幼儿学习者流失率较高,有的中途不学了,有的找其他老师教。虽然造成上述现象的因素有很多,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因素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

二、影响幼儿钢琴学习兴趣的教师因素分析

“只有不好的老师,没有不好的学生”,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些偏颇,但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实不容小觑。经过对教师问卷调查和访谈内容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从教师角度来讲,影响幼儿钢琴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素质

关于幼儿钢琴教师素质的调查情况,主要是通过对一些资深教师所进行访谈而获得的。当问及“您对现今我国幼儿钢琴师资情况是否满意?”时,教师普遍回答“不满意。在当前庞大的钢琴教师队伍中,有许多人没有受过正规专业音乐训练。即使受过正规专业音乐训练的钢琴教师,也未必每人都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无私的敬业精神。现今钢琴教师普遍文化素养较低,缺乏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知识。钢琴教学是一门技巧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不仅需要扎实的钢琴技术水平,还需拥有文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等各种与艺术教育息息相关的广博知识。只有钢琴教学建立在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习特点的基础之上,才能让孩子在充满情趣的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音乐的本质,从而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人格与品质。”从以上的访谈结果可以看出,现在的幼儿钢琴教师师资队伍良莠不齐,部分教师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的状况让人担忧,教师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 教育目的

关子教师教育目的的调查情况显示,以培养全人为目的的占47%,开发智力的占30%,掌握一门技能和其他目的的分别占20%和3%。从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教师教育目的是端正的。让我们再来看另外一项统计数据,教师认为手型训练对于幼儿启蒙者来说更重要的占67%,而回答音色更重要的占33%,这种状况与当前幼儿钢琴教学实际情况相吻合,反映出钢琴教师“重技轻艺”、“重技轻美”的错误理念。前后两项调查结果似乎有较大出入,教师的教育初衷是通过钢琴学习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但落实到实际教学时却偏重子技能的训练,把艺术修养和审美教育放在次要地位,音乐教育的手段与目的倒置。这种情况不但不会培养幼儿钢琴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偏离幼儿音乐教育的正确轨道,结果误入歧途。

3 教学内容

有关练习曲在学生作业中所占比例的调查中,练习曲比重占20%的为多数(67%),比重占50%的(26%)和80%的(7%)只是少数。说明教师能够认识到枯燥的手指练习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对教师选用教材情况作了访谈,大多数教师主要选用《哈农练指法》、《汤普森钢琴教程》、《拜厄钢琴基本教程》、《天天练》及车尔尼教程等。这些教材大多从国外引进,在我国延续几十年,至今仍被广泛使用。这反映了教师在幼儿启蒙教材的选用范围上仍很狭窄,许多国外引进的新教材和国内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材未被普遍使用,从而使教师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严重制约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和全面音乐修养的提高。

4 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方面,仅8%的教师上课过程中经常同孩子做音乐游戏,65%选择不做游戏,27%选择偶尔做。在访谈中我们得知,一些教师并不赞同以音乐游戏形式进行授课,他们说上课应当是很严肃的教学活动,怎么会允许孩子随随便便、又蹦又跳的呢?但有一位从德国学习归来的老师却说,国外的孩子学钢琴太轻松了,音符、技巧的学习经常是以做游戏的形式来进行,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的过程中愉悦地感受音乐。可见,我国与国外幼儿钢琴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确实有着一定差异,是否应该借鉴国外教学方法,如何借鉴等问题将是音乐教育者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内容。除此以外,当孩子音符或节奏有错误时,教师立即指出的占78%,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的占13%,其它方式的占9%。这个结果反映出教师过于注重教育结果的呈现,而忽视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教育过程比教育结果更重要。

5 教学态度

我们对一些幼儿钢琴学习者进行了调查和访谈。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幼儿与钢琴教师沟通方面。被调查的幼儿中,29%回答经常与教师谈起幼儿园或小朋友的事,40%回答只是偶尔谈起,而31%回答不提起。这说明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略显欠缺,教师对于幼儿来讲缺少亲近感。在对一些幼儿的访谈中,我们听到有的孩子说“我害怕去上钢琴课,老师总是板着脸,凶巴巴的”;也有的孩子说“我喜欢我的钢琴老师,我 希望每天都能和他(她)在一起”。显然,教师的音容笑貌和态度举止直接影响着幼儿钢琴学习的兴趣。二是幼儿上课压力方面。根据调查的结果,55%的幼儿表示钢琴课没有弹好会感觉紧张,45%的幼儿作了否定的回答。这说明大多数幼儿学习者上课时有一定压力,这种压力或许来自家长,或许来自老师。有些教师本着“严师出高徒”的教育观念,上课时总是板着脸,对学生的错误轻则加以粗暴指责,重则实施体罚。殊不知,这种来自教师的高压政策只能使幼儿钢琴学习兴趣之门逐渐关闭。

三、培养幼儿钢琴学习兴趣的对策研究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培养幼儿钢琴学习兴趣,除了教育目的明确、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态度端正之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归纳如下内容:

1 运用“模糊教学法”

所谓“模糊教学法”,是针对幼儿钢琴教学中实施精确性教学而造成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不同程度失落而提出的,这主要是由音乐本身的特质决定,其依据是幼儿模糊思维能力和音乐中大量模糊信息的存在。音乐不同于语言和绘画艺术,它是没有任何明确的语义和形状的,即使是有标题的乐曲,也只是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幼儿年龄较小,生活阅历不丰富,思维没有严密的逻辑性,表现出活跃而跳动的特征,但模糊思维能力却相当强,经常对音乐有着自己独到而又深刻的理解,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如果教师一味追求刻板的教学方法,让幼儿“精确”地按照谱面的标记来演奏,描绘出乐曲“唯一”的情境,使学生在音乐处理上达成“共识”,幼儿钢琴学习过程就变成了按谱寻音的标准化复制模式,压抑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这显然与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相悖。而教师运用模糊教学法,即在充分尊重幼儿主观、个体的理解和想象基础上,进一步鼓励他们去主动探索、勇于创造,才能够使幼儿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 遵循及时反馈教学原则

及时反馈是指学生及时接受有关自己各种表现的信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能不能进行及时反馈导致的学习效果是不同的。尤其是幼儿,大都很难执着于一种没有及时、经常反馈效果的活动。然而,不同的及时反馈信息(奖励和惩罚)对幼儿钢琴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大影响。比如,幼儿在学习跳音这一技巧时,总是达不到理想的规格,有的教师就会变得不耐烦,甚至喊叫、训斥。这种不良的情绪、态度及反馈方式使孩子在情感上引起一定程度的压抑、焦虑和沮丧,从而产生失败体验,甚至会对整个钢琴学习活动产生厌恶和回避的心理。从教学展开过程中实施的评价情况来看,60%的教师表示当幼儿取得一点儿进步时,能够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而40%则表示不能。可以看出,半数以上的教师能够对孩子取得的点滴成功给予及时地肯定,使幼儿心理上获得更多的愉快体验,从而激励他们通过努力进一步取得好成绩。但我们应该看到,仍有一部分教师做不到这一点。在访谈中了解到,一些教师认为孩子不应该总表扬,这样会产生骄傲的情绪,弹的好是应该的,弹不好就要受到批评。教师希望孩子取得更大进步,这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在于孩子经常得到否定性评价,心理上难免产生长期的失败体验,这种体验不仅彻底破坏了孩子的学琴积极性,而且对孩子全面的心理发育极为不利。

3 提倡钢琴教学游戏化、目标化

幼儿期的孩子无论是身体还是大脑发育都很不成熟,注意力不稳定、易分散、自控能力弱。如果让幼儿死板板地坐在琴凳上进行钢琴学习,长时间面对单调的音符,枯燥地训练手型、技巧,幼儿很容易疲倦甚至厌烦。游戏是与幼儿相伴相生的一种主要方式,符合这一时期的孩子好玩、好动、好奇的特点。用游戏化、活动化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钢琴教学,巧妙地将识谱、钢琴弹奏方法等基本知识与游戏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而且可以激发他们学习钢琴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