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青少年网络调查报告

青少年网络调查报告赏析八篇

时间:2022-06-03 22:34:03

青少年网络调查报告

青少年网络调查报告第1篇

【关键词】 精神卫生;行为,成瘾;;色情作品;学生;城市

【中图分类号】 R 395.6 R 1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6-0674-03

Epidemiological Study on Psychological Addiction Behavior Among Urba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Henan Province/LIANG Zhen-shan, HE Jian, YANG Bian-sheng, et al. Henan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 Zhengzhou (450016) ,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rate of psychological addiction behavior among the urba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prevention measures.MethodsAn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for investigation of psychological addiction behavior among 12 710 urba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from Henan province by using stratified an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Results The addiction rate of playing video games was 4.9% , and it was 7.9% for male and 2.1% for female. The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rate was 2.4% , and it was 3.8% for male and 1.1% for female.The rate of playing gamble was 13.5% , and it was 20.5% for male and 7.1% for female. The rate of watching sexual information was 15.2%, and it was 25.4% for male and 5.8% for female(P

【Key words】 Mental health;Behavior,addictive;Cambling;Erotica;Students;Cities

青少年精神成瘾行为正在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主要包括玩电子游戏成瘾、网络成瘾、、黄色书刊成瘾等[1]。精神成瘾行为有以下共同的症状和表现形式:(1)有一个时间相对较长的、慢性的形成过程。(2)会产生各种生理性的、心理性的依赖。心理性依赖表现为一上网就会感觉愉快和满足,一下网就感到不快;强烈否认过度上网会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前途产生危害。生理性依赖表现为自主神经紊乱现象,如胸闷、心跳加快、头晕等。(3)一旦该行为被中断,可产生戒断症状,强烈渴望立即回复到原来的行为状态。随着科技进步,电子游戏的技术、设施越来越新颖,不仅有大型游戏厅,而且还渗透到手机、网络游戏等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受“黄、赌、毒”诱惑和影响,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甚至引发青少年暴力事件。为了解河南省城市中学生精神成瘾行为状况,引导青少年培养健康、良好的行为,笔者开展了此次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河南省4个省辖市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首先将各省辖市市区内中学按照类型分为普通中学(含初中、高中)、重点中学(含初中、高中)、职业高中,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学校,然后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每个年级随机选取2~3个班,所选班级的所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调查学生12 860名,获得有效问卷12 71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8%,其中男生6 107名,女生6 603名。调查对象年龄在13~19岁之间。

1.2 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影响青少年健康的行为和不良生活方式,青少年精神成瘾行为是其中一部分调查内容。由经过培训的各省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在学校保健教师的配合下,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班级教师不在现场,允许学生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予填写,并声明对学生填写资料进行保密,整个调查过程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应用Young[2]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其判定标准为:(1)过去7 d内,平均每天上网超过4 h;(2)不上网时仍在想网上的内容;(3)因不能上网而感到无聊、焦虑;(4)期望上网时间比目前更长;(5)上网时间经常超过预期;(6)想不上网,但无法自控;(7)因上网不能完成作业或干脆逃学;(8)向家长、同学、教师隐瞒上网事实;(9)因上网与老师或家长发生冲突;(10)借上网以摆脱困境、抑郁、无助或焦虑情绪。 根据Young 使用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结合本次调查实际情况,将(2)~(10)指标中出现4项及4项以上者定为网络成瘾行为倾向,将出现(1)和至少(2)~(10)指标中的4项者,称为网络成瘾[1]。

1.3 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录入,并采用双录入法对录入数据进行核查,以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可靠,运用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电子游戏行为 被调查的城市中学生在过去7 d内,每天玩电子游戏(包括游戏机、掌上游戏机、手机、计算机/上网游戏等)的报告率为47.0%,其中男生报告率为59.0%,女生报告率为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632,P

城市中学生在过去7 d内,平均每天玩游戏时间为1h的报告率为8.6%,2 h的报告率为6.4%,3 h的报告率为3.0%,≥4 h的报告率为4.9%。城市中学生玩电子游戏成瘾行为的报告率为4.9%,其中男生报告率为7.9%,女生为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066,P

2.2 网络成瘾行为 被调查的城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12.2%,男生为18.8%,女生为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395,P

网络成瘾行为中,最高的前3项依次为“期望上网时间比目前更长”、“上网的时间经常超过预期”、“不上网时,仍在想网上的内容”,分别占 34.9%,24.7%和23.6%。见表1。

2.3 娱乐性行为 被调查的城市中学生曾参加过以金钱、代币或其他物品为赌注的娱乐性活动报告率为13.5%,其中男生为20.5%,女生为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437,P

2.4 观看色情信息行为 被调查的城市中学生在过去的12个月里,看过色情书籍、音像制品(包括电影、录像、VCD、图片等)的报告率为15.2%,其中男生为25.4%,女生为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377,P

3 讨论

调查发现,河南省城市中学生玩电子游戏成瘾行为的报告率为4.9%,低于广东佛山市(11.4%)[3]和全国(8.3%)的平均水平[1]。适度玩电子游戏对青少年开发智力、缓冲学习竞争压力、丰富课余生活有着积极的作用,而过度迷恋则会对青少年心理、个性、情绪、行为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故玩电子游戏成瘾又被称为“电子海洛因”。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成瘾倾向和网络成瘾2项指标来描述网络成瘾,能更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中学生群体网络成瘾行为的特征。网络成瘾报告率虽然仅为2.4%,但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高达12.2%,说明网络成瘾行为作为精神成瘾行为之一,对河南省城市中学生的危害还是相当高的,值得重视。

河南省城市中学生曾有娱乐性行为的报告率为13.5%,与辽宁省中学生14.4%的报告率相接近[4],明显低于四川省42.7%的报告率[5]。自青少年阶段就沾染恶习,使人形成欲行又止、欲罢不能的强迫性成瘾行为,会严重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社会价值观的形成。

研究结果显示,15.2%的中学生曾经看过色情信息,低于深圳市中学生39.2%的比例[6]。在现代社会,青少年生理性性成熟与社会性性成熟之间存在一个漫长的“性等待期”,这个时期青少年性的自然性与性的社会性存在矛盾,青少年观看色情信息正是这一状况的反应,也是我国青少年性知识的主要来源[7-9]。

研究显示,性别是影响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玩电子游戏成瘾、网络成瘾、、观览色情信息等精神性成瘾行为男生报告率均明显高于女生。男、女生成瘾行为差异可能与气质、性格、能力等心理特征不同有关。男生是精神性成瘾行为的高危人群,是精神性成瘾行为的主要干预对象[10-12]。

精神成瘾行为对青少年心理、个性、情绪、行为等不良影响隐蔽而深远,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对孩子迷恋电子游戏、网络成瘾、荒废学业、出现品行问题等深感忧虑。由于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状态上正处于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可塑性强,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采取干预措施,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4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主编.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2005).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32-144.

[2] YOUNG KS. Addition to the Internet: A case that breaks the stereotype. Psychol Rep,1996,79(3 Pt 1): 899-902.

[3] 粱筱健,黄祖星,张珊珊,等. 佛山市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研究(三):电子游戏网络成瘾和等成瘾.中国校医,2008,22(3):245-248.

[4] 解学魁,宇广华,范会弟,等. 辽宁省高中学生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5):407-408,411.

[5] 孙莉,朱鸿斌,张成云,等. 四川省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1069-1072.

[6] 孙江平,马迎华,陈虹,等. 中国5省市中学生危险行为现状(一):艾滋病及的知识态度行为.中国学校卫生,2001,22(3):202-204.

[7] 杨再励. 影响学生性健康的心理因素.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0):926-927.

[8] 王瑛,吴擢春. 青少年的现状、问题与健康教育对策.中国健康教育,2002,18(9):568-570.

[9] 张忠勤. 加强青少年性道德教育的思考.中国健康教育,2004,20(4):356-357.

[10]谢雯,方东玲,李晓驷,等.合肥市男女高中生上网情况调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3):205-207.

[11]江光荣,胡姝婧, 韦霞霞.武汉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21-122.

青少年网络调查报告第2篇

【关键词】 行为,成瘾;物质相关;对比研究;青少年;城市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10-0930-03

吸烟、饮酒、吸毒是物质成瘾行为,游戏机成瘾、网络成瘾、是精神成瘾行为。这些行为不但影响青少年的学习,而且也将影响到成年时期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并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为了解贺州市城区青少年成瘾行为现状,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根据《2008年广西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方案》的规定和要求,于2008年4月对贺州市城区11所学校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贺州市城区的4所初中、4所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大学共11所学校进行随机抽样抽取班级,共调查71个班级3727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3688份,有效问卷率为98.95%。其中男生1586名,女生2102名;初中生1183名,高中生1289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603名,大学生 613名。被调查学生的年龄分布在11~26岁,平均16.95岁。汉族占85.51%,壮族占7.96%,其他民族占6.53%;母亲文化程度以小学(31.80%)和初中(36.76%)较多,其次为高中/中专(20.12%),大专占4.22%,大学及以上占2.28%;以核心家庭(48.83%)为主,其次为大家庭(29.40%),单亲家庭占4.86%,重组家庭占1.79%,隔代家庭占4.10%。

1.2 方法 统一使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广西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不良生活方式、故意和非故意伤害行为、吸烟、饮酒、吸毒、网络成瘾、和性传播疾病等相关危险行为,其中初中卷有83个调查项目,高中和大学卷有89个调查项目。尝试吸烟指曾吸过一两口烟,目前吸烟指在过去30 d里至少有1 d吸过烟,经常吸烟指6~20支/d。尝试饮酒指曾饮过1杯酒,目前饮酒指在过去30 d里至少喝过1杯酒,重度饮酒指在过去30 d里,至少有1 d在1~2 h内喝5杯酒或更多,醉酒指在过去12个月里至少有1次曾因喝酒太多而出现头昏、头疼、嗜睡等症状。吸毒指曾使用过冰毒、、大麻、可卡因、海洛因或鸦片等。包括曾参加过以金钱、代币、其他物品为赌注的类似的娱乐性活动。游戏机成瘾指最近7 d内平均每天玩电子游戏时间≥4 h;网络成瘾指出现以下10项中①和②~⑩指标中至少4项:①过去7 d内平均每天上网≥4 h;②不上网时,仍在想网上的内容;③因不能上网而感到无聊、焦虑;④期望上网时间比目前更长;⑤上网时间经常超出预期;⑥想不上网,但无法自控;⑦因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⑧向家长、同学和教师隐瞒上网事实;⑨因上网而与教师或家长发生冲突;⑩借上网以摆脱困境、抑郁、无助或焦虑情绪[1]。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在学校班主任的配合下,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无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在调查员统一指导语下,统一发放问卷,统一收回,调查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回避。

1.3 统计分析 将收回的有效问卷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并用χ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校类型的差异。

2 结果 见表1~3。

2.1 吸烟 男生各种吸烟行为报告率均明显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2.2 饮酒 各种饮酒行为报告率男生均明显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2.3 吸毒 吸毒报告率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2.4 男生报告率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2.5 游戏机成瘾 男生游戏机成瘾报告率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2.6 网络成瘾 男生网络成瘾报告率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贺州市城区青少年吸烟、饮酒、吸毒、、游戏机和网络成瘾等成瘾行为报告率男生均高于女生,可能与男生好奇心比较强、性格和家庭教育、社会传统观念有关,男生面临新环境、新人际关系带来的挑战,更难适应。家庭是青少年的主要生活环境,父母的态度、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态度,因此,家庭背景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普通中学生高于重点中学生,提示重点中学的学校环境、校风和纪律要求等都对学生成瘾行为有明显抑制作用。在今后开展青少年戒烟、控酒、禁毒、禁赌干预活动中,可以针对不同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教育,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

调查结果还显示,现在吸烟率和现在饮酒率从初一的6.60%和20.72%上升到大二的18.27%和48.71%,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上升。可能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渴望交往的心理增强,但受到交往能力和社会经验等局限,常错误地采用以烟酒行为作为交往的方式,或者因为学习压力加大,造成心理压力增加,一些学生以吸烟、饮酒寻求心理慰藉或借酒消愁。因此,无论学校还是家庭,无论教师还是家长,对于学生的学习压力、心理压力、社会交往都应该及时给予关心,帮助排遣[2]。在吸烟和喝酒的学生中,≥13岁开始吸烟和饮酒的占77.98%和50.98%。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容易对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产生好奇,继而模仿和尝试;13岁前吸烟、饮酒行为与以后其他多种成瘾行为有着密切关联,早期吸烟、饮酒行为可能是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一种表现,可能同时还伴随着多种成瘾行为的存在。因此,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成瘾行为应从早期开始。吸烟、饮酒对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来说,生理和心理影响都很大,而且因酒后滋事的青少年犯罪率也不断上升,应引起人们乃至社会足够的重视。

初中生的游戏机成瘾和网络成瘾报告率最高,分别为13.85%和6.60%;其次为大学生。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由于网络交往的自由性、虚拟性、广泛性,迎合了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因此,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更容易网络成瘾[3]。网络成瘾虽不象那样会危及生命,但会对成瘾者生活、学习等产生负面影响,容易造成精神紊乱和焦虑、抑郁症状,成瘾者性格多偏内向,不善交际,与他人缺少交流,在现实生活中较少得到社会支持,而且易于使人格发生偏离,出现厌学、逃学、离家出走、不服从家人和学校管束等逆反心理,对人的身心健康和家庭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害社会和家庭。因此,对于易于游戏机和网络成瘾的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早期行为干预,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4]。

吸烟、饮酒、吸毒对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是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而网络成瘾已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根据贺州市城区青少年成瘾行为现状,应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学生中开展戒烟、控酒、禁毒、禁赌的健康促进活动,让网络成为学生学习、交流、丰富个体生活的有益媒介和增长知识、拓宽视野的工具,在网络面前学会选择、自律;给予他们健康行为指导,不断提高青少年卫生知识水平,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心理辅导和生活技能教育,使他们能正确对待学习、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心理压力,坚定信心,去迎接挑战和克服困难[5]。

4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主编.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2007:40-43.

[2] 钟娅,杨汴生,何健,等.河南省城市初中学生吸烟饮酒及易成瘾药物使用情况.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748-750.

[3] 聂少萍,马文军,李海康,等.广东省城市青少年成瘾行为流行状况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2008,29(7):598-600.

[4] 康延海,盛莉,叶兰仙,等.兰州市中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因素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2008,29(9):805-806.

青少年网络调查报告第3篇

【关键词】无锡市青少年;网络应用;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6--035-04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网络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中,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最近几年出现了“网络世代”(NetGeneration)、“数字原住民”(DigitalNative)、“G世代”(Google Generation)等词汇,用来形容那些出生在互联网诞生之后,对于信息技术非常熟悉,同时又十分依赖于这些新技术的年轻人。在我国,青少年网民(指年龄在25周岁以下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体网民人数的比例的46.3%;其中,12-18岁之间的网民最为集中,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比例达到近五成。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行为以及互联网本身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工具、文化载体和社会交往媒介对青少年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已成为多学科共同研究和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 相关研究综述

网络与青少年的研究是一个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领域。早在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刚刚出现之时,就有学者敏锐地意识到网络将会对青少年生活方式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

“美国在线”与Roper Starch调查公司合作从1998年开始通过电话对美国网络用户进行追踪调查,在1999年还专门针对9-17岁青少年的网络使用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青少年的上网频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交流是青少年最喜欢的网上活动;在9-11岁的孩子中,网络游戏最受欢迎;对于网络的作用,有44%的青少年认为网络增加了他们对事物的兴趣,39%的人说网络增进了朋友间的友谊,39%的人说网络提高了其写作和语言水平,33%的人说网络帮助他们在学校表现得更好。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者在2001年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人日记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对加州一所公立学校261名中学生(7年纪和10年级)的网络应用活动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者发现:有90%的青少年回家后会经常上网,其中有40%-65%的中学生几乎每天回家后都上网;有59%的7年级学生拥有2年的网龄;男女生之间在上网时间和网上活动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交流(尤其是借助于即时通讯的交流)是中学生上网的主要活动,且多任务同时工作是青少年网上行为的主要特性之一;另外,在被调查的中学生中,有5%的学生(大部分是男生)存在较为严重的网络游戏行为。

就国内而言,中国社会科学院曾连续公布了《2000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的调查报告》和《2003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西宁、呼和浩特少年互联网采用、使用及其影响的调查报告》,第一个报告显示:有76.6%的青少年家里有电脑;上过网的青少年占37.7%;58.8%的青少年用户在家里上网,在学校上网的占10.8%;青少年用户大都通过向同伴或父母亲戚学习或依靠书籍自学来获得互联网知识的,只有不到17%的用户依靠课程和老师;约40%左右的青少年用户几乎不常使用电子邮件;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三个主要功能为:打游戏、聊天和电子邮件。2003年的数据表明,七个城市青少年的平均上网比例为63.3%(比2000年的37.7%有很大提高),但各城市间差异显著;在家上网的青少年用户比例最高,为78.6%。家庭是否拥有上网资源与上网吧呈负相关,即家庭拥有上网资源的青少年,越不经常使用网吧;青少年不采用互联网的原因中,“家里没有电脑”的比例为44.2%,其次是“学习太紧张,没有时间上网”(22.1%),“家长不让我上网”被列为第三位原因(18.8%);青少年选择互联网,比例最高的是“满流的需要”(65%),其次是满足学校学习功课的需要(50%)、满足有人做伴的需要(45%)和满足摆脱孤独的需要(41%)、满足娱乐的需要(40%)。

2002年,上海师范大学的研究者对上海市七所中学612名中学生的网络信息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该研究表明:41%的中学生家里配备了电脑:中学生最主要的上网地点是学校,有19%选择了“家里”(学生的家庭上网条件并不理想,而蓬勃发展的校园网建设为学生上网提供了便利的机会);浏览网页、下载资料和收发电子邮件是中学生最频繁实施的网上行为;只有45%的中学生经常使用搜索引擎查找网络资料,有13%的学生不使用搜索引擎,7%的学生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搜索引擎。

2006年北京大学研究者对北京市中小学生的“网络文化”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已成为当前北京中小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调查者平均家庭计算机拥有率已达到83.1%,其中82.5%的计算机能够上网,北京中小学生的家庭计算机拥有率及联网率远远超过国内平均水平,甚至已达到美国2003年的平均水平;北京中小学生去网吧的情况并不像有些媒体所宣传的那样严重,对于在家庭里拥有上机和上网条件的北京中小学生来说,网吧对于其吸引力并不大;学生们在家里使用计算机时,居前三位的最常做事情分别是:查资料、听音乐和玩游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C)自2008年开始《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2011年4月的《2010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10年12月中国的青少年网民(年龄在25岁以下)已占据了整体网民的半壁江山(46.3%),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普及率达到60.1%。在家上网的青少年网民比例显著增加(86.5%),在学校上网的青少年网民也有所增加,达到42.9%。在网吧上网的比例小幅下降,为48.1%;另外,中小学生网民网络应用的娱乐化特点比较突出(中学生网民网络游戏使用率为76.4%);青少年网民在网络沟通交流上表现得更为活跃,有62%的青少年网民使用社交网站,74.1%的青少年网民使用博客;青少年网民对搜索引擎有较强的使用需求,使用率达84.7%(中学生为85.6%)。

江苏作为经济和教育大省,同时也是互联网发达地区,一直就非常重视青少年的网络应用问题。自2008年开始,江苏省通信管理局、江苏省互联网行业管理服务中心、江苏省互联网协会联合组织江苏省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以及《江苏省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报告》的编撰工作。2008年的首次调查显示江苏青少年学生属于高互联网普及人群,但互联网依赖性并不高,互联网的发展已经高度渗透到江苏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之中;2010年度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省7—18岁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达95%,是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群体;半数青少年在10岁之前已经开始接触互联网,青少年群体接触互联网正逐渐呈现低龄化的趋势;江苏省青少年网民对互联网的依赖性总体状况良好,大部分青少年能合36理安排上网时间,每周上网总时长主要是以3小时以内和3-10小时为主。但仍有部分青少年未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有3.2%的青少年每周上网总时长在30小时以上,有33.2%的青少年经常玩网络游戏,有8.5%的青少年玩网络游戏的时长在3小时以上。

二 研究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如下:

(1)以无锡市的中学生为对象,研究青少年群体在网络应用行为方面有哪些基本特征?

(2)在网络应用行为方面,初中生和高中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男生和女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学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为无锡市初二(14-15岁)和高二(16-17岁)的青少年群体,研究者以方便抽样与分层抽样结合的方式,选取了无锡市2所初中、2所高中进行调查,其中一所为重点学校,另一所为普通学校,每个学校抽取2-3个班级不等,其中包括重点班和平行班。问卷发放时间为2011年3月,研究者到班级当成方法、填写,并当场回收,共收到有效问卷405份。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信息技术(含网络)应用的总体状况、网络学习现状和网络娱乐与网络交往现状。

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如下:

(1)初二学生占56.3%,高二学生占43.7%。

(2)男生为55.1%,女生为44.9%。

(3)重点中学学生占56.3%,普通中学学生为43.7%。

(4)互联网的普及率己达到100%。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1.青少年网络应用的基本情况

(1)电脑拥有率及网络接入率

1)94.3%的中学生家里至少拥有1台电脑,有20.7%的学生家里有三台及以上的电脑。

2)87.7%的同学在家里有上网的条件(与CNNIC2011年的青少年数据86.5%相近);虽然50.6%的同学表示所在学校也可以上网,但在学校上网的比例只有9.1%(远远低于全国青少年42.9%的比例),去网吧上网的频率很低(4%)。与北京青少年的研究结果相似,中学生去网吧的情况并不严重。

3)青少年主要通过台式电脑(77.1%)、笔记本电脑(53.6%)和手机(39.3%)三大方式接入网络,还有个别同学拥有itouch、ipad、psp等可以连接网络的电子产品。大部分同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上网,由此可见被调查青少年的网络接入条件已十分完善和便利。

(2)青少年网络使用时间

从调查所在学期的上网情况来看,有30%的同学会经常上网(包含每天上网),有14.1%的同学极少上网;青少年每周的上网时间并不长,90%的学生每周上网不超过15个小时,63.2%的学生每周上网小于5个小时,平均每天不到1小时;但有4.7%的青少年每周的上网时间会超过25小时(其中有2.7%会超过35小时),存在上网过度的现象(与江苏省2010年的相关数据一致)。

(3)青少年网络活动

搜索引擎(71.2%,略低于全国青少年85.6%的数据)和社交网站(69.3)是青少年访问最多的网站,音乐网站(57%)和游戏类网站次之(49.4%),教育、学习类网站为21%;青少年上网经常从事的三项活动为信息搜索/查询信息、收听/下载音乐和看视频,如表1所示。

(4)青少对自身信息技术(包括网络使用)能力的自我评价

总体而言,有65%的青少年认为自己信息技术能力处于中等及偏上水平,有8.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信息技术高手,还有8.9%的同学认为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较差;多数学生对于word、excel、ppt等office基本操作都比较熟练,但中学生自认为最熟练的是网络搜索技能;青少年最熟悉的几大网络新事物分别为是SNS(例如开心网、人人网),视频分享网站(例如优酷、土豆),Wiki(例如百度百科),淘宝,微博以及web2.0,而对于和学习相关的一些网络新事物都相对不熟,例如脑图软件、m-learning、e-learning等等。

(5)信息技术对学习的作用和影响

在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方面,有26.6%的青少年比较消极(有3.2%会拒绝信息技术);关于信息技术对学习的作用方面,大部分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包括网络)对于学校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8.2%认为非常有帮助),但有23.4%的同学认为没有什么帮助,另有11.3%认为说不清;信息技术(包括网络)对学习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扩大知识面(84.7%)、开阔视野(81.3%)、提供学习辅导材料(67.3%)和解决学习中的一些疑难问题(65.4%)。

(6)对信息技术课程及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满意度

有20.3%的中学生对学校开始的信息技术课程表示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并且认为所在学校有54.3%的教师的信息技术处于中等偏下和很差的水平。

2 性别与青少年网络应用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性别与青少年每周上网时间、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信息技术技能的自我评价几个方面都显著相关。

(1)性别与每周上网时间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女生的上网时间比男生要少。

(2)性别与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女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比男生要消极。

(3)性别与信息技术技能的自我评价也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即女生对自身信息技术技能的自我评价要低于男生;就具体的信息技术技能而言,男女生在视频编辑、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维护技能方面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男生的技能要高于女生。

此外,在性别和网络活动的关系方面,性别与搜索/查询信息、网络学习、玩游戏及网络社区活动都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除网络游戏外,女生在网络搜索/查询信息、网络学习和网络社区活动的频率上都有高于男生。

3 年级与青少年网络应用

(1)高中生和初中生在家庭拥有电脑情况(初中生明显优于高中生)、第一次上网时间(初中生明显早于高中生)及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满意度(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满意度更高)方面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但在信息技术技能水平的自我评价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初中生的整体评价甚至比高中生要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提高。

(2)在具体的网络活动方面,年级因素和看新闻、收发电子邮件、网络社区活动三方面在0.01水平显著相关,高二学生的活动频率都远远高于初二学生。

4 学校性质与青少年网络应用

(1)与普通中学学生相比,重点中学学生家里拥有更多的电脑,家里能够上网的比率更高,第一次上网的时间更早(P

(2)在具体的网络活动方面,两类学校的学生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重点中学学生在信息搜索/查询(P

四 研究结论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的研究结论:

(1)无锡市青少年的网络接入条件和设备都已具备且非常便捷,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分开的重要部分,但青少年网络应用的娱乐、社交特点较为突出,在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社交方面应用较广,可见互联网的娱乐性是目前吸引他们使用网络的重要动力之一。

(2)无锡市青少年(尤其是女生)对于搜索引擎的使用需求非常高,与全国青少年互联网应用的特性相一致,可见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群体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另外,在互联网的应用方面,男女生及初高中生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群体特征:男生更喜欢网络游戏,而女生更趋向于从事网络搜索/查询信息、网络学习和网络社区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在看新闻、收发电子邮件和网络社区活动方面会表现得更活跃。而且,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学生在网络应用行为特征方面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普通中学学生更多地将网络用于游戏和聊天,而重点中学学生则更趋向于用网络来进行信息搜索/查询、网络学习和收发电子邮件,这种网络应用行为的差异是否是导致学习差异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青少年网络调查报告第4篇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苏南地区南京、无锡、苏州、常州和镇江五个城市中初二和高二的1376名中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对其网络应用行为的基本特征、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表明:苏南地区中学生的网络拥有、接入条件及设备都已具备且非常便捷,互联网已成为中学生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中学生去网吧的比率比较小;中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比较积极,且对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的评价较高;中学生具有多任务、多通道的工作特性;娱乐性是目前吸引中学生使用互联网的重要动力之一;绝大部分中学生都能够适度上网,但仍有3~4%的学生在过度使用网络;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是苏南地区中学生信息技术技能获得的首要途径;网络在学校(学习)中的深度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相比于高中生,初中生更符合“数字原著民”的特征;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学生在网络应用行为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 苏南地区;中学生;网络应用行为;调查;数字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10—0025—07

一、相关研究综述

早在互联网刚刚出现不久,具有“数字未来学家”之称的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在其所著的《数字化成长——网络世代的崛起》一书中就提出了“网络世代”(Net Generation,简称“N世代”)的概念[1]。十年之后的2009年,泰普斯科特在《数字化成长(3.0版)》一书中认为真正的“N世代”已经到来[2]。“N世代”的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和认可——美国著名教育信息化专业协会EDUCAUSE在2005年出版了《教育“网络世代”》一书[3],澳大利亚学习和教学委员会也于2009年发表了《教育“网络世代”:实践和政策手册》的研究报告[4]。

美国教育与学习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和游戏化学习的倡导及推动者普伦斯基(Marc Prensky)认为,无论是“网络世代”还是“数字世代”这样的称呼都难以对今天的青少年群体进行准确描述和界定,他于2001年提出了“数字原著民”(Digital Natives)和“数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s)这一对术语[5],2006年普伦斯基再次强调:今天的学生已与过去截然不同,他们属于数字技术的一代新人,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6]。

2007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下属的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CERI)的相关研究指出:据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03年的数据显示,欧洲国家15岁的青少年已100%使用过计算机,80%的青少年家里有计算机,60%可以在家中上网(这些青少年很少在学校使用计算机);OECD2004年的数据表明,打游戏、搜索信息、用电子邮件或即时通讯工具(IM)交流是青少年在家中使用计算机的三项主要活动。除了网络之外,手机在青少年中的普及也非常迅速,2005年美国高中生的手机持有率为62%,英国14至21岁青少年的手机持有率为96%。基于以上数据,研究者用“新千年的学习者(NML)”这一术语来描述这些网络世代新人的新特征——他们从小就生长在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环境之中,善于创造性地使用各类技术,更为关键的是他们擅长于多通道、多任务工作。他们每天的生活被即时通信、手机通话或文字交流所包围,社会性软件、博客、维基百科、网络书签、即时通信等已大大改变了他们的学习、交往、娱乐及知识管理等方式,甚至于他们的个性和社会价值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研究者认为“NML”已是OECD国家青少年的普遍现象,并且正在不断扩大。[7]

相比于“N世代”或“NML”而言,“Google世代”(Google Generation)则特指那些更为年轻的青少年一代。大英图书馆和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 JISC)在2008年的研究报告《未来研究者的信息行为》中将“Google世代”界定为那些1993年之后出生的,并且在互联网世界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相较于其他世代而言,“Google世代”更习惯于用键盘写作(而不再是传统的练习簿),更愿意阅读电脑屏幕(而不再是纸质材料),他们还养成了随时互联的习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家人或朋友保持联系。维基百科将这些青少年的特征描述为:“与其他世代倾向于从图书或传统图书馆获得知识相比,这些青少年更喜欢借助于互联网或搜索引擎(特别是Google)来寻求知识。”研究者认为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充足的、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Google世代”的确已成为了目前青少年群体的主流,但应该对之引起足够的关注,通过更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来澄清关于“Google世代”的许多流行但还没有被科学研究证实的观点。[8]

就国内而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自2008年开始《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至2012年已连续了五个研究报 告[9],2012年8月的《2011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12 月,青少年网民已占据了整体网民的半壁江山(45.1%),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普及率达到64.4%;在家上网的青少年网民比例显著增加(85.8%),在网吧上网的比例继续下降(39.3%);青少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6.5小时;中小学生网民网络应用的娱乐化特点比较突出;青少年网民在网络沟通交流上的表现更为活跃,有 57.7%的青少年网民使用社交网站,71.9%的青少年网民使用博客/个人空间;青少年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80%——有87.3%的青少年手机网民使用手机在线聊天服务,使用手机搜索和手机音乐的青少年手机网民达到了68%和52.4%;青少年网民对搜索引擎有较强的使用需求,使用率为82.3%;在所有商务类网络应用上,青少年的活跃性都相对较差。[10]

江苏作为经济和教育大省,同时也是互联网发达地区,一直非常重视青少年的网络应用问题。自2008年开始,江苏省通信管理局、江苏省互联网行业管理服务中心、江苏省互联网协会联合组织开展了江苏省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以及《江苏省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报告》的编撰工作。2010年度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省7~18岁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达95%,是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群体;江苏青少年上网场所仍以家庭为主,在学校上网比例明显提高;互联网向低龄青少年的渗透加深,10岁之前就开始接触互联网的青少年为57.2%;对互联网的依赖性总体状况良好,大部分青少年能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每周上网总时长主要以3小时以内和3~10小时为主;有部分青少年未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3.2%的青少年每周上网总时长在30小时以上,33.2%的青少年经常玩网络游戏,8.5%的青少年玩网络游戏的时长在3小时以上。[11]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中的“苏南地区”指江苏境内长江以南长江三角洲及太湖流域的大部分地区。研究的主要问题如下:

(1)苏南地区中学生群体在网络应用行为方面有哪些基本特征?

(2)在网络应用行为方面,初中生和高中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男生和女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学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3)影响中学生网络应用行为/态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基于以上问题,调查问卷共分为五个部分: ① 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年级、性别、家庭拥有电脑情况、学习成绩、对信息技术所持的态度等); ② 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状况(第一次上网时间、经常上网的地点、上网的主要活动、经常访问的网站、每周上网时间、对自己信息技术水平的自我评价等);③ 网络学习(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满意度、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评价、信息技术技能的获得途径、参加网络课程的学习情况、信息技术对学习的作用等);④ 网络娱乐及交往(网络游戏、社交网站、博客、微博等的应用状况,网络依赖等);⑤ 手机应用(手机拥有情况,是否经常带手机到学校,父母的态度、班主任的态度、自己的态度,手机上网的主要活动等)。

本研究采用了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南京、无锡、苏州、常州和镇江五个城市中初二和高二的中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在上述每个城市中选取两所初中(一所重点初中和一所普通初中)和两所高中(一所重点高中和一所普通高中)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的时间为2011年3月至6月,考虑到中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特点,选择了研究者到班级集中发放、回收问卷的方法,对问卷数据采用了手工输入的方式。共回收问卷1390份,其中有效问卷数为1376份(注:可能由于问卷的题目较多,受教师留出的问卷填写时间所限,部分学生没有完成第五部分的问题,因此关于手机应用部分问题的缺失值比较多)。

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初中生占51.8%,高中生为48.2%;男生占54.4%,女生为45.6%;重点中学学生占53.5%,普通中学学生为46.5%;有99.6%的被调查者使用过互联网。

三、苏南地区中学生网络应用

行为的总体特征

1. 苏南地区中学生的网络拥有、接入条件及设备都已具备且非常便捷,互联网已成为中学生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1)中学生中互联网普及率为99.6%,高于全国60.1%(注:CNNIC2012年的最新数据。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1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EB/OL]. http:///hlwfzyj/hlwxzbg/qsnbg/201208/P02012081640347721609 4.pdf,下同)和全省95%的对应数 据。

(2)中学生中有93.4%的学生家里有电脑,有半数多(51.8%)的学生家里有2台及2台以上的电脑,且88.5%的学生家里可以上网,67%的学生在学校可以上网。

(3)中学生的手机拥有率为81.6%,其中有60.3%可以上网。

(4)家庭经济原因已成为影响中学生上网的次要因素。

2. 苏南地区中学生去网吧的比率较小

苏南地区中学生绝大多数都选择在家里上网(91.8%),高于全国青少年网民的在家上网比率(86.5%);只有极少数中学生(3.6%)会去网吧上网,远远低于全国青少年网民48.1%的比率。

3. 苏南地区中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比较积极,且对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的评价较高

(1)5.3%的中学生认为自己属于信息技术发烧友,有八成学生对信息技术持较为积极的态度。

(2)80%的中学生认为其信息技术水平在中等及以上,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较差。

(3)在各项具体信息技术技能的自我评价方面,“网络搜索”得分最高,“编程语言”得分最低。

(4)在各类网络新事物中,中学生最熟悉的有社会网络(开心网、人人网等)、视频分享网站(优酷等)、淘宝、微博、几何画板等,最不熟悉的有脑图软件、Skype、“绿坝”等。

4. 苏南地区中学生具有多任务、多通道的工作特性

(1)半数中学生具有多通道、多任务工作的习惯(这一结论与西方学者的相关研究结果比较一致);85.3%的父母会反对孩子的这种行为。

(2)这种多通道的工作(学习)习惯是否会影响学习、将会对学习产生怎样的影响等目前尚未定论,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5. 娱乐性是目前吸引中学生使用互联网的重要动力之一

尽管苏南地区中学生的互联网应用已非常普及,并且绝大多数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但青少年群体在生活、娱乐和社交方面对网络的依赖要远远高于在学习上对网络的依赖,娱乐性是目前吸引中学生使用互联网的重要动力之一。

(1)中学生上网最常做的三件事情为:信息搜索查询、收听或下载音乐和看视频。

(2)中学生手机上网常做的三件事依次为:信息搜索查询、聊天和收听或下载音乐。

表3 中学生用手机上网的主要活动

(3)虽然青少年使用搜索引擎的频率较高(与CNNIC2012年的最新数据一致),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群体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他们使用搜索引擎的具体目的还需要进一步了解。

6. 绝大部分中学生能够适度上网,但仍有3~4%的学生过度使用网络

本次调查表明,绝大部分中学生都将上网时间安排在节假日,6.7%的学生只要有时间就上网;超过半数的学生极少或偶尔上网,不到7%的学生每天都要上网;半数中学生每周无论是使用计算机的时间还是上网的时间都控制在5小时之内,但有3~4%的学生每周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时间超过35小时(与《江苏省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报告》2010年的调查结果相一致),即每周每天的上网时间在5小时左右。

7. 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是苏南地区中学生信息技术技能获得的首要途径

(1)中学生信息技术技能获得的首要途径是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73.5%)。可见,“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对于青少年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满意度较高,超过70%。

(3)中学生对所在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评价比较高。中学生认为所在学校有六成的教师其信息技术水平属中上,10.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较差。

8. 网络在学校(学习)中的深度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1)虽然调查显示有67%的中学生在学校可以上网,但实际上在学校使用网络的比率只有14.6%(远远低于全国青少年网民42.9%的比率)。这可能是由于苏南地区家庭电脑拥有率较高,但同时也反映出信息技术(网络)在学校教学中应用的深度和普及率都有所欠缺,信息技术(网络)的有效利用率不高。

(2)在信息技术(包含网络)对学校学习的作用方面,绝大多数中学生持肯定态度,其中有11.7%的中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对学校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3)在信息技术对学校学习的具体作用方面,扩大知识面排在第一位,而在“增加了向老师请教的机会”一项上的认同度最低。

可见,信息技术在支持中学生课堂学习(尤其是个性化学习、提高课堂的参与性和互动性等)及促进师生交流方面发挥的作用还非常有限。

四、苏南地区中学生网络

应用行为的差异分析

1. 男生和女生在网络应用行为方面的差异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

(1)男生比女生每周使用计算机的时间要多;男生在游戏行为方面高于女生,女生的网络搜索行为、网络学习行为、音乐收听/下载行为、网络社区活动等行为频率明显高于男生。

(2)男生对自己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评价明显高于女生;女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满意度及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评价明显高于男生;在具体的信息技术自我评价方面,男女生存在较大差异——男生在音频编辑、视频编辑、编程语言、flas、操作系统方面的自我评价远远高于女生,女生在word、PPT和网络搜索方面的自我评价高于男生;在对网络新事物的了解方面,男生和女生也存在一定差别——女生更熟悉百度百科、SNS、优酷、微博、照片分享网站和淘宝,男生更熟悉Skype、second life、脑图软件和“绿坝”软件。

(3)男生和女生在网络娱乐/交往方面基本没有什么显著性差异,只是女生更新博客的行为要高于男生,男生在网络游戏行为方面要明显高于女生。

2. 初中生和高中生在网络应用行为方面的差异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

(1)初中生在家庭电脑拥有方面要优于高中生,第一次上网时间要早于高中生,在网络游戏行为方面要高于高中生;高中生在网络搜索查询、看新闻、收发电子邮件和网络购物行为方面要高于初中生。

(2)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对自己信息技术技能的评价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初中生比高中生略高);初中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满意度、对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评价明显高于高中生;在具体信息技术技能的自我评价方面,高中生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初中生和高中生各有所长——高中生在word、excel和网页制作方面优于初中生,初中生在音频编辑、视频编辑、图片处理、flas和计算机维护技能方面高于高中生;在对网络新事物的了解方面,初中生各选项的得分都高于高中生。

(3)初中生第一次用QQ的时间早于高中生;初中生更新博客和微博的频率高于高中生。

(4)相比于高中生而言,初中生更符合“数字原著民”的特征: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更积极,应用更活跃,对网络新事物的了解更多。这同时提出了一个令教育者深思的问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种现象将给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

3. 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学生在网络应用行为方面的差异

(1)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学生在网络应用行为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而言,重点中学学生在家庭电脑拥有方面明显优于普通中学学生,在第一次上网时间方面明显早于普通中学学生;重点中学学生的网络搜索行为、看新闻行为、网络学习行为、收发电子邮件行为明显高于普通中学的学生;普通中学学生在网络游戏、网络聊天和每周计算机使用时间上明显高于重点中学学生。

(2)普通中学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满意度略高于重点中学;重点中学学生对word、ppt和excel更熟悉,更擅长于网络搜索(与前面的网络搜索行为频率较高相一致);普通中学学生在编程语言和flas方面得分较高。另外,重点中学学生更熟悉几何画板、淘宝和微博,普通中学学生更熟悉SNS(与前面的聊天行为得分较高相一致)和second life。

(3)总体而言,普通中学的学生在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社交方面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重点中学的学生将上网时间更多地花在了网络搜索、看新闻和网络学习等方面。这一现象也应引起广大教育者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五、改进青少年数字化

学习现状的建议

1. 教育系统的管理者、决策者需要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有一个系统、全面、正确的认识

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在2010年底的《2010美国教育技术规划》中指出:“在过去的40年里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迈进。在今天的美国,对于大部分学生和教师而言,都可以很容易地获取价格低廉的互联网设施和简单易用的数字著作工具,可以通过万维网很方便地获得各类信息和多媒体学习内容,还可以借助于网络上的多种工具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与协作。然而过去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应用基本上还停留在细枝末节式的修修补补上,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巨大潜力和作用。信息技术在其他行业应用和实践的经验已充分证明:只有当信息技术引发了组织在结构、流程等层面的深层次、系统化、整体性变革时,才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和成效。”[12]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最终改变的是教育、教学的结构和模式,改变的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绝不是简单地在现有的教育系统、结构和模式中加入信息技术的硬件、软件而已。青少年数字化学习行为和习惯的养成,数字化学习能力的提高需要新的学习理念、新的学习环境及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支持。

2. 进一步改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和日益普及为中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获得和信息素养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途径;中小学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的建设也为青少年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越来越便利的基础和条件。对于苏南地区的中学生而言,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满意度及对其所在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评价还是比较高的,但中学生在学校应用信息技术(包括网络)的普及率还不高,这与欧盟国家遇到的情况类似:“技术无处不在,但学校却是个例外。”“欧盟国家有50%的中小学生表示在近一年内他们从未在教室内使用过计算机,而大部分的教师表示他们只是在讲授教学内容时才使用计算机。”[13]

“信息技术”课程的存在,为推动和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青少年的数字化学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应该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效果和水平,提高青少年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养,并促进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

3.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数字化学习,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数字化学习在我国中小学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苏南地区大部分学校都已在硬件、软件方面加大投入,但教师们是否接受和认可网络教学,是否愿意从事网络教学,是否熟悉和掌握网络教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是否得到所在学校的支持和激励,是否能够成功地开展网络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网络教学(数字化学习)的顺利进行,对于网络教学(数字化学习)的实施和推广至关重要。

要想改变目前青少年对网络娱乐/交往的依赖远远高于对网络学习的依赖的现状,使青少年将更多的上网时间用于学习,教师及课堂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应该设法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作用和价值的认可度,提高其信息技术技能,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各类网络学习活动,有效引导和吸引青少年开展网络学习,才能使信息技术由学生的“娱乐工具”变成“学习工具”。

为了促进教师开展网络教学,需要从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制订相应的政策。

4. 将更多的数字化学习工具引入课堂,为青少年的数字化学习提供支持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各种适合青少年数字化学习的软件/工具越来越多,且有很多是免费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应该有计划地为青少年筛选、推荐一些简单、便利的数字化学习工具,将这些工具整合进课程的学习和教学中,加强青少年的数字化学习体验,改变其数字化学习理念,培养其数字化学习的习惯和技能。

5. 充分利用智能手机开展移动学习

国际新媒体联盟(NMC)2009~2011年连续三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一直强调移动技术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问题,研究者认为:“大量移动设备的出现,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MP3 播放器、PDA、车载 GPS、移动视频播放器、游戏机等,以及价格的下降,给了用户更多的选择权……通过移动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人们能够非常便捷地获得信息,也可以建立社交网络,掌握特定的学习和生产工具……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将不断渗入到基础教育之中。”[14]虽然本研究的调查表明苏南地区青少年智能手机的拥有率为42.6%,但可以预测近年内青少年智能手机的拥有率将会迅速增长,随着中国高校(区域)智能校园建设的如火如荼开展,移动学习的条件将会日益成熟。

[参考文献]

[1] 泰普斯科特. 数字化成长:网络世代的崛起[M].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McGraw-Hill出版公司,1999.

[2] 泰普斯科特. 数字化成长(3.0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Oblinger,D .G., Oblinger J.L..Educating the Net Generation[EB/OL].http://net.educause.edu/ir/library/pdf/pub7101.pdf.

[4] Australian Learning and Teaching Council.Educating the Net Generation: A Handbook of Findings for Practice and Policy[EB/OL].http: // netgen. unimelb. edu. au / downloads/handbook/NetGen HandbookAll.pdf.

[5] Prensky,M..Digital Natives, Digital Immigrants[EB/OL]. http:///writing/Prensky%20-%20Digital%20Natives,%20Digital%20Immigrants%20-%20Part1.pdf.

[6] Prensky,M..Listen to the Natives[J].Educational Leadership,2005,63(4):8-13.

[7][13] Pedró, F..The New Millennium Learners: Challenging our Views on 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Learning[J].Nordic Journal of Digital Literacy, 2007,2(4): 244-264.

[8] British Library, JISC.information behaviour of the researcher of the future[EB/OL]. http://bl.uk/news/pdf/googlegen.pdf

[9] http:///research/bgxz/qsnbg/

[1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1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EB/OL]. http: ///hlwfzyj/hlwxzbg/qsnbg/201208/P0201 20816403477216094.pdf

[11] 江苏省通讯管理局. 2010年度《江苏省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报告》[EB/OL].http://:8082/was40/detail?record=1&primarykeyvalue=DOCID2%3D37190&channelid=12659 &searchword=doctitle+%3D+%27%25%E9%9D%92%E5%B0%91%E5%B9%B4%25%27

[12] 梁林梅.改变美国教育:技术使学习更强大——《2010教育技术规划》解读[J]. 开放教育研究,2010,(4):35-41.

[14] 赵呈领 李 青 闫莎莎. 地平线报告(K- 12)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J]. 远程教育杂志,2012,(1):68-73.

收稿日期: 2012-08-30

青少年网络调查报告第5篇

 

现在青少年中,网络成瘾的现象日趋严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瘾”,很多同学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习和正常生活。那什么是网瘾呢?我特地查了一下相关资料:“网瘾”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为IAD。基本症状是上网时间失控,欲罢不能,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是不能不上网。有“网瘾”的同学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仍无法自控。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

我所查到的相关资料显示:中国互联网络咨询中心(CNNIC)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为止,中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人,年增长率为28.9%;网络普及率达到28.9%。年青人为主体网民,其中相当多的网瘾青少年患有“网瘾症”。在每天不断增长的人群中,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自然也不是个小数目,因此关于“网瘾”的话题越来越多,关注人群也越来越多,甚至已升级成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在许多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报道上我们经常能听见这种声音——毒害青少年的,是网络游戏。而在一些人眼里,网络游戏犹如洪水猛兽一般,甚至被称做是“电子海洛因”。

笔者就青少年网络成瘾开展了调查:

一、青少年上网都在做什么:青少年们上网的确是有一部分青少年是会成瘾的,但不一定是玩游戏。一部分青少年是出于好奇和好玩的心理,只要是新鲜有趣的,便有人会去追求它。互联网仿佛就像一个花花世界,有许多青少年在刚刚接触网络的时候,会被互联网所带来的新鲜体验所深深吸引,曾经沉迷或轻度沉迷过网络。每天上网聊聊天、看看网页同样会给青少年们带来快乐和充实感,那些自制力差者更可以沉迷其中。

二、青少年们对媒体的说法存有疑义:青少年们认为,数字不能说明一切,只能反映一些问题。有很多人沉迷网络的确不假,但把问题都归于游戏是有失偏颇的。沉迷游戏比起沉迷网络的人确实是要陷得深一些,但媒体“夸大化”的说法,将网络游戏视为洪水猛兽,甚至被称做是“电子海洛因”也是不妥的。网络游戏是洪水猛兽,青少年沉迷网络就是因为网络游戏的毒害。以至于我们现在只要听到“青少年上网”这个词,在潜意识里就觉得它不是褒义的。青少年们的说法也很激动:譬如我国每年因烟酒而导致死亡的有多少,能一下就把烟酒给禁了吗?有多少青少年因迷恋娱乐明星而荒废学业甚至不要性命,能一下就把娱乐文化禁了吗?又有多少青少年看了一些带有暴力色情的影视作品而犯罪的,能一下把影视行业禁了吗?

三、我地区青少年上网率大大低于全国的统计数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于2010年2月2日在京了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本次数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市青少年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4.1%,人数约为2404.2万人,这一比例与2005年基本持平,较高于2007年。但由于网民人数的增长,网瘾青少年人数是2005年、2007年的近两倍。值得注意的是,网瘾青少年在年龄分布上呈现上升趋势,年龄在18-23岁的青少年网瘾比例最高,其次是24-29岁。与2005年相比,13-17岁年龄段的网瘾青少年比例有所下降,但18-23岁年龄段的网瘾青少年比例有所上升。我在本地区对近百名青少年的调查显示,我地区有网瘾青少年占调查青少年总数的8%。

四、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分析与对策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分析

青少年上网成瘾与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有关。首先青少年有着天然的、自发的和积极的探索外部世界的愿望。网络是体现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它的科技性、时尚性和自由性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网络的高科技特征易造成青少年的对技术崇拜,他们渴望成为信息时代的英雄,在互联网上呼风唤雨,做冲浪的弄潮儿;网络的时尚性符合青少年追逐时尚的心理,青少年如果不上网,就会被视为老土,跟不上时代;网络的自由性为青少年创造出自我实现的新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满足实现自我的理想。

第二、网络游戏吻合了青少年崇拜英雄,好当英雄,张扬个性的心理需求。网络游戏使青少年能够在虚拟的世界里成为他们心中的英雄。他们不仅想像而且是确实感受到自己在一个个神奇的世界战斗中取得胜利,实现了做回英雄的情结。

第三、网上交友是目前青少年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青少年获得理解的最好方式。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他们渴望友谊、理解和交流,但是由于性格、文化背景及教育制度等原因,和亲人、朋友及老师之间的交流并不顺畅,在网络上,青少年在匿名的状态下,可以自由选择交流的对象,可以无所顾忌地吐露心声,在彼此倾诉成长中的烦恼、困惑、孤独和痛苦中,找到共鸣和理解。

第四、青少年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不强,没有正确的网络态度。那些在生活学习中遭遇挫折的,家庭不和睦的,成绩不理想,心情压抑的学生,上网令他们忘掉现实生活的各种烦恼,感受虚拟的成功和快乐,同时还可以带给他们心理上的群体归属感,于是渐渐对网络产生心理上的依赖感,混淆虚拟世界和现实,造成网络成瘾。

青少年上网成瘾还与家庭和学校教育力度不够教育方法简单有关。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家长是孩子最早接触的人,也是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因此,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奠基的一环。目前许多家长较重视孩子智力开发和投资,忽略意志品质教育和培养。忽略对孩子进行网络知识的教育和引导。一些父母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和电脑网络知识有限,不能给与孩子及时和必要的指导;另有许多家长管理上缺少有效的方法,只是一味限制子女上网,而不懂得如何转移子女对上网的注意力,不注重培养子女正确的爱好。学校教育也存在一定问题,重智育轻德育现象较为普遍,对网络出现可能会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没有引起必要的重视,没及时进行相关的教育;另外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存在着偏差,把分数作为衡量评价学生唯一标准,许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客观的评价,他们饱尝失败的痛楚,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而沉湎网络世界。这些都是造成青少年上网成瘾的重要因素。

青少年上网成瘾还与网吧违规经营、现行政策不到位有密切联系。有些网吧为了牟取私利,违规经营操作,接纳未成年人进入,有的甚至用色情内容吸引青少年,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一些政策的制定也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如“离学校周围200米以内不许经营网吧”的规定就失之偏颇,那201米距离怎能捆住青少年的脚?拢住青少年的心?

青少年网络调查报告第6篇

北京时间5月2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皮尤研究所近期2012年美国青少年(12岁-17岁间)社交网络及隐私状报告,报告显示:95%的青少年使用互联网,而81%的青少年使用社交网络。

1、受欢迎度前三名为: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在使用社交网络青少年中,Facebook受欢迎度最高,94%的青少年表示他们拥有Facebook 账号,跟随其后的是Twitter 和 Instagram 。2011年,使用Twitter的青少年占比为12%,2012 年,这一数字翻倍增加至26%。2011年,Instagram 没有参与调查,2012 年使用Instagram的青少年占比为11%。

1

青少年网络调查报告第7篇

尽管信息产业发展得轰轰烈烈,大小机构办公到处都已离不开电脑和网络,但对于上面三个问题,许多单位的政治和业务学习不会涉及,公务员规范也不提及,各政府部门的办事要求无此内容,大中小学的课程设制没有相关的课程,甚至连选修和课外辅导都基本没有。各种各样社会群团组织,也没有象样的讨论和指导。而许多单位和部门的电脑,更像一个高级打字机和游戏机,某省公务员八条禁令中就明示:严禁上班时间利用计算机玩电子游戏云云。

《人民日报》2007年6月3日报道:2006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应用状况调查报告在京正式。报告显示,相对于上网比率高达85.21%的未成年人,他们的父母上网率却只有66.53%。四成未成年人认为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有帮助,四成家长和教师认为未成年人上网弊大于利。七成未成年人希望给予他们必要的上网指导,家长、教师和未成年人都建议设立一些专门的未成年人网站。在网络功能使用上,45.05%被调查者表示上网主要目的是娱乐消遣,其次是交友沟通(17.89%),第三是学习求知(15.65%)。受调查未成年人中,66.01%的人玩过网络游戏,没玩过的人中还有32.63%的人表示想玩。74.9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没有出现过迷恋网络难以自我控制的现象,但四成多(40.81%)的受访者认为所在学校存在网络成瘾者。

调查表明,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未成年人中的新生网民在不断涌现并呈增长趋势。未成年人对网络的娱乐、交流、搜索和信息供给功能的使用率较高,最喜欢在线收听和下载音乐、网络聊天、网络游戏和浏览新闻。

个人以为,为什么上网?在网上干什么?这才应该是从事意识形态、文化教育、新闻传播、娱乐服务、商业咨信、电子政务的经营者,从业者、管理者们经常思考的基本问题。但很少有人对此进行专门研究。一些文化学者有过一些评论,发表过一些论文,但以我之见,这些文章许多属于“隔靴搔痒”,与大学生和青少年网民在网络世界现实相隔太远。

有机会参加了网民自发组织的一些活动,与大学生朋友,网民和网站经营者有了一些广泛的联系,特别是与年轻的网民朋友直接面对面交谈,让我对网络的利用和引导基本问题有了部分思考。

对于这些现象,老师、学校、家长以至于整个社会,缺少真正的帮助教育,缺乏有效和积极的引导,青少年在网上的娱乐,弥漫着一种颓靡消极。许多“大人们”,要么痛心疾首,一味批判声讨,上书政府领导,动不动就要求取缔网吧,要求学校老师如何如何,好像互联网和网吧就是万恶之源。

网络世界浩如烟海,为什么上网,上什么网,实际上是一个十分具体和迫切的问题。可是,很少有媒体能负责任地回答网民和大众。

青少年网络调查报告第8篇

学校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方案》和中央网信办《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配合办好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根据平度市委宣传部要求,结合正在组织开展的青岛市中小学“共筑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安全教育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时间和主题

时间:9月19日至25日

主题: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宣传周活动重点内容是,深入学习贯彻xx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和总体国家安全观,通过网站、电视、电台、报刊杂志、会议、展览等多种渠道和形式,通过全体网民的广泛参与,大力宣传倡导依法文明上网,增强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普及网络安全知识,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维护网络安全。

二、主要活动安排

(一)主题日活动

根据中央网信办统一部署,宣传周活动期间,分别组织开展主题日活动:9月20日教育日、9月21日电信日、9月22日法制日、9月23日金融日、9月24日青少年日、9月25日公益宣传日。

(二)具体活动要求

各中小学校要结合青岛市“共筑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安全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通过组织主题班会、家长会、教师会等形式,通过学校网站、学校教师和班级家长微信群等途径,利用学校的班班通设施结合微机课等方面,在广大学生、家长、教师中开展网络安全知识专题教育。加强与网信、公安等部门协作,探索建立网络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完善网络安全教育工作体系。

1.各学校和教体局机关要在9月16日之前完成网络安全宣传周主形象海报的制作,并在学校宣传栏、微机教室等特殊场地醒目位置进行张贴宣传,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2.各学校要认真组织部署工作要求,通过组织主题班会等形式,教体局通过办公室组织机关工作会议,利用学校班班通设备、多媒体、网站等,广泛宣传网络安全口号标语、卡通漫画,播放收看附件中的安全教育视频和平度市“共筑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安全教育活动推进会报告。

3.各学校要与已经开展的青岛市“共筑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活动融合在一起,通过已经组建完成的各类宣传渠道以及通过公安微博、微信群等形式积极转发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推送公益广告、发送宣传教育材料等,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多形式充分发挥团委、少先队的作用,广泛组织集中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4.结合2019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安排,各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教师观看科普视频、研讨交流、争当网络安全宣传员监督员以及开展新媒体主题宣传等活动,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

5.各校要了解省级部门活动安排的时间节点,积极组织学习并参与。9月19日至25日,在山东共青团官方微博开设话题#青少年与网络安全#,加强与青少年网民互动。积极组织全省高中学生参加网络安全知识竞赛,选拔优秀人才赴湖北武汉参加全国中学生网络安全夏令营暨知识竞赛全国复赛。联合大众网、齐鲁网开展网络安全公益广告有奖征集活动。9月24日,组织全省青少年在线观看湖北武汉市“青少年日”主场活动直播、与演讲嘉宾远程互动等。9月19日至25日宣传周期间,省重点新闻网站在PC端首页显著位置和移动端首屏统一开设“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专题,对我省各有关部门活动情况和现场宣传进行采访报道,转发中央新闻网站关于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武汉开幕式相关报道和现场视频,集纳展示网络安全宣传公益广告、图片、动漫等各类相关作品,在论坛、微博等平台主动设置“网络安全”相关议题、话题,利用手机报推送有关稿件、视频和H5作品。大众网联合山东艺术学院制作动漫作品;9月1日至9月30日开展网络公益广告征集活动;9月12日至9月25日开展网络安全在线答题活动;邀请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开展视频访谈。齐鲁网推出“一图教你如何安全上网”漫画;制作“文明上网”系列公益广告;组织小记者探营网络安全公益活动。舜网组织《新闻调查——网络暴力离我有多远》系列视频街访等采访报道;携手17市网媒联动倡议建立“反对网络暴力”网媒接力联盟。中华泰山网开设网络安全课堂,邀请教育、公安、团委、通讯等部门单位的专家授课。水母网开设网络金融安全知识在线答题栏目。

三、组织协调

教体局信息中心负责组织协调我市中小学校和教体局机关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宣传办协助做好宣传周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