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银行零售部工作总结

银行零售部工作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2-15 03:43:22

银行零售部工作总结

银行零售部工作总结第1篇

全球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概况

面临的机遇

经济复苏为零售业务发展提供新契机。2014年全球银行业迎来了危机后的第一个暖春。据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全球银行1000强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银行业盈利9200亿美元,较2007年的7800亿增长23%;全球银行1000强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最低一级资本额均呈现上升态势,2014年增幅尤其显著。在经济回暖和银行盈利持续增长的背景下,零售业务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见图1)

产品、渠道、品牌和管理成为零售业务发展新生产力。与以往重定价、重人力的投入模式不同,全球零售银行业务发展重心正逐渐转移,新产品、多渠道、多品牌和动态管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生产力;同时,客户细分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见图2)

社交网络兴起为零售业务发展开辟新渠道。近年来,社交网络迅速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据统计,Facebook仅用9年时间便拥有120亿账户,它同Twittter、Flicker、LinkedIn等一起构造了庞大的社交网络。这种新媒介的出现也为银行零售业务拓展开辟了新渠道。图2显示,银行在通过社交网络提供信息、与客户互动业务方面覆盖率较高,而在客户认为比较重要的交易、服务和提供账户信息方面还有较大业务增长空间。

面临的挑战

消费者需求不断提高。凯捷咨询最新公布的《2014年全球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报告》显示,零售银行消费者体验指数(Customer Experience Index, CEI)较2013年出现下滑,由2013年的73.5下降到72.9。造成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需求不断提高,多样化的产品、便捷的渠道和专业化服务更受青睐,这对传统零售业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生代消费者行为偏好改变。当前占据全球零售业务市场的一个重要群体是“Y”一代,即在1980~2000年出生的人群。与其他年龄段群体相比,该群体典型的消费习惯是依赖高科技,他们多数对银行传统零售渠道满意度较低,更倾向于使用移动银行。消费群体行为偏好的改变促使银行对传统零售渠道进行变革,发展移动科技成为必然。

非银行机构迅速渗透。与银行相比,更擅长数字化科技的各类非银行机构(如零售商、P2P、第三方支付等)以其透明的价格、低廉的成本和一流的服务成为零售银行新一代竞争对手,从而导致过去被银行奉为主要利润来源的高净值客户,在金融脱媒的大潮下对银行的依赖度和贡献度越来越低。

金融监管愈发严格。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金融监管当局都试图通过调控各个地区的业务,向新加入者开放市场,鼓励行业竞争,激烈的竞争将导致零售业务盈利空间大大缩减;与此同时,金融危机的屡次爆发又进一步加大了监管机构对银行业的限制,这些都使零售业务成本不断攀升。

国际先进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动向

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2014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美国银行一级资本位列第四,以总资产21049亿美元位居美国银行业第二。

战略新动向。2010年的《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强化了银行资本金管理机制,并严格限制银行从事的业务范围,对美国银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适应新的监管环境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美国银行在坚持零售业务先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战略细化为“三类客群、六项准则”。

组织架构调整。单独设立消费者不动产服务部。为了规避房地产带来的风险,美国银行重新调整业务架构,将消费者不动产服务部从零售银行业务中分离出来,独立运营与监管。目前,美国银行业务单元主要包含五大板块:消费者与小企业银行部、消费者不动产服务部、全球财富与投资管理部、全球银行部和全球市场部。其中,消费者与小企业部和消费者不动产服务部是美国银行零售业务的核心板块。(见图3)

零售业务特色。美国银行零售业务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与其不断求新、“不走寻常路”的创新理念息息相关。

首先,银行不断吸引小众客群。与其他银行只关注大企业不同,美国银行把普通大众及中小企业作为最重要的客户,甚至推出最少仅为25美元的小额贷款。银行还特别注重服务其他族裔移民,美国银行也是当地最早为移民提供服务的银行之一。其次,银行重视客户满意度变化。美国银行用“客户快乐”调查衡量顾客满意度,认为这是反映客户是否愿意忠于银行、是否愿意向朋友推荐银行的关键指标。为此,银行专门构建“客户忠诚度”、“关系客户净收入增长率”等指标预测企业未来发展。第三,银行时刻保持产品和服务创新。为了让客户继续开立新的支票、储蓄账户,银行开创了一项堪称革命性的银行业务Keep the Change(保存零头):当客户使用美国银行VISA卡消费时,银行将支付给客户每次刷卡的消费零头。比如,花费23.3美元,银行将取整24美元,将0.7美元差额支付到客户在该行的储蓄账户。这一业务为银行吸引了大批新客户;美国银行还是网上银行服务的领先者,其网上银行服务栏目相当丰富,提供的在线金融产品也基本包括了传统个人金融的大部分业务,极大地方便了客户使用。

风险管理架构调整。美国银行风险管理架构的三个层级分别为董事会公司治理层级,管理层公司治理层级和管理层附属层级。董事会下设五个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协助董事会对企业整体风险、财务状况进行监督管理;第二层级以管理层为核心,主要协助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相关业务进行监督;第三层级则是管理层下设的多类执行委员会,负责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各项风险的管控。

经营业绩。零售和小企业银行对总收入贡献度最高。尽管经济危机后,美国经济的重创严重影响该国零售银行业务发展,但经过改造的美国银行零售业务依然取得一定成绩。从收入结构看,零售和小企业银行总收入最高,集中体现了银行一直坚持走零售条线的战略思路。

巴克莱银行(Barclays)

巴克莱银行是英国最古老的银行,在2014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一级资本排名第12位;该行2013年底总资产21619亿美元,位居英国第二,仅次于汇丰控股。

战略新动向。受困于欧洲的经济衰退和涉嫌操控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丑闻,2012年巴克莱银行经历了较大变动,不仅业绩和声誉严重受损,两位高管也相继辞职。同年,为了挽回股东和消费者的信任,银行宣布重新部署发展战略。

提出“三步走”战略。“三步走”战略包括扭转局势、回归稳态和保持增长。扭转局势的目标主要是稳定企业业务,包括积极评估和处理处罚事件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护投资者关系和与监管机构重新建立透明化的对话机制;回归稳态是在继承巴克莱银行规模经营和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和稀缺资源重新配置,包括渠道优化、鼓励创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保持增长则是关注银行的长期发展,通过企业文化、激励设计、成本与控制的创新实现未来较长时间的可持续经营。

组织架构调整。重新组建零售业务条线。巴克莱银行单独组建零售条线,将零售业务集中在环球零售及小企业集团,提供个人及小企业零售服务。巴克莱环球零售及小企业集团主要包括零售及小企业银行和巴克莱卡业务。零售及小企业银行采取“区域化经营”,即依据区域特色锁定目标客群,进行差异化经营。出售非核心资产,关注本土及高盈利地区零售业务。金融危机后,巴克莱银行也通过削减非核心业务实现零售业务架构调整。主要包括退出大部分欧洲零售业务;将重心调整至英国和非洲地区;大力发展英国和美国的信用卡业务。

零售业务特色。银行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零售理念重新构建零售业务体系和激励机制。以多元化产品和渠道服务客户。针对不同客户需求,巴克莱银行提供了多元化的产品和交易渠道。以“客户满意度”为主要业绩评价指标。银行摒弃了以往只关注“产品销量”的激励机制,转而以“客户满意度”作为衡量业绩的主要指标。包括了解客户需求、帮助客户使用电子服务、简化服务流程、遵循地区文化习惯等。目的是“让客户的生活更简单”。

风险管理架构调整。为了应对欧洲经济下行对银行业可能造成的风险及降低操纵丑闻带来的负面影响,巴克莱银行全面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2013年,银行引入“企业风险管理框架”,除了薪酬委员会、操作及声誉和运营风险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财务风险委员会四大传统委员会外,新增全企业风险委员会(见图4),主要负责向董事会提议企业整体风险偏好和评估、汇报风险轮廓,同时独立地监督和审查全企业风险管理工作。

经营业绩。零售业务经营转好但各板块发展不均,卡业务贡献度最高,欧洲市场疲软。2013年四大零售业务板块经调整后税前盈利分化较明显,卡业务和英国本土零售业务发展较好,对零售总盈利贡献度分居前两位,这也是巴克莱银行此次战略调整中重点关注的两个板块;欧洲业务明显疲软,始终处于亏损状态,2013年第三季度亏损最为严重。为此,巴克莱银行于2013年下半年出售了其在欧洲的部分零售业务。

西太平洋银行(Westpac Bank)

西太平洋银行是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的银行。通过数次收购,该行目前以总资产7708亿美元位居澳洲第四大银行;2014年全球银行1000强一级资本排名第53位。

战略新动向。“区域集中化、品牌多元化”。西太平洋银行一直秉承的战略特色是“区域集中化、品牌多元化”。“区域集中化”是指银行将战略集中在核心市场,主要是澳大利亚本土、新西兰和近太平洋地区。利用自身地理优势,西太平洋银行为上述区域将近1300万客户提供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亚洲目前已成为该行重点发展领域;“品牌多元化”则有助于银行通过一揽子金融品牌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客群范围和提高服务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组织架构调整。西太平洋银行业务组织架构主要由四大板块组成,零售业务主要集中在西太平洋零售与小企业银行部和圣乔治银行集团两大板块。通过多品牌经营,西太平洋零售业务充分实现了产能共享和规模经济。(见图5)

零售业务特色。通过外部收购实现多元化经营和多品牌运作。西太平洋银行战略特色之一是多品牌运作。银行通过几次外部收购逐步积累了多元化的业务与品牌组合。其澳大利亚境内金融服务除自身的零售与小企业银行品牌外,吸纳了圣乔治银行、墨尔本银行及BT金融集团等子品牌;机构银行和新西兰境内银行也有各自的品牌标识。这样不仅可以保留原有客户及其品牌忠诚度,多元化的产品服务更有利于拓展市场影响。除此,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小企业发展,西太平洋银行建立“Mobile PayWay”即时支付系统,方便企业的支付业务;

风险管理架构调整。为了强化风险管理,西太平洋银行调整构建了“全行风险监管体系”的概念,自下而上汇报风险管理工作。董事会主要负责全行风险管理策略审批和风险偏好的审核;中间层政策执行委员会包括执行风险委员会、集团风险单元和部门风险单元。执行风险委员会负责统筹风险管理架构、政策,并保证银行风险轮廓符合风险偏好;集团风险单元独立于业务部门,单独向首席风险官汇报;部门风险单元则对某一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负责。每一部门有独立的风险官直接向首席风险官汇报;第一层由业务单元组成,负责各部门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但必须在既定的风险管理框架内进行(见图6)。

经营业绩。收入结构不断优化,零售业务发展良好。2012~2014年收入结构显示,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双双逐年攀升,且非利息收入占比不断提高,收入结构不断优化;零售业务中,西太平洋零售和小企业部对盈利贡献最大,占到零售业务总利润的60%以上;两大业务板块从税前盈利额和资产总量上均呈现上升态势。

启示

通过对全球零售业务发展研究和三家代表性先进银行零售业务比较,我们得到以下启示:

零售银行业务更加注重“以客户为中心”和“客户体验”。金融消费者行为的改变,深刻地影响着传统零售银行的发展模式。各大银行纷纷将“以客户为中心”、“提高客户体验”等作为战略转型的重点。

零售银行业务更加注重渠道网络化和信息化。为了应对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对传统零售业务的冲击,各大银行纷纷对网点和渠道进行改造,投入大量资金引进智能科技,开发网上银行和移动科技。

银行零售部工作总结第2篇

关键词:烟草, 电子商务, 网上结算

Abstract: with the tobacco industr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the traditional settlement pattern has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gradually become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in tobacco bottleneck.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tobacco commercial enterprise electronic commerce environment online ordering system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analysis model of the traditional settlement problem defects, and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line settlement" platform of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solutions.

Keywords: tobacco, e-commerce, online and settlement

中图分类号:F768.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伴随着“数字烟草”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烟草电子商务成为了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改革与创新,目前电子商务已经深入到烟草行业的各个领域,正在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逐渐改变着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商业行为习惯。

一、基于烟草电子商务环境下网上订货的发展现状

2009年全国卷烟销售网络建设现场会上,国家烟草专卖局明确提出:“要推进以网上订货为主要形式的电子商务建设,提升现代营销水平。”同年12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又印发文件《关于积极稳妥推进网上订货工作的意见》,要求行业各单位按照“客户自愿、统一规范、稳妥推进”的原则稳步推进网上订货工作。

烟草行业采用的网上订货模式为新商盟网上订货系统,它是一个电子商务交易和网上虚拟交互平台,运用虚拟描述的手段,展现了现实世界的场景,用户可以通过对场景和栏目的走访与体验,进行在线或离线交互,从而实现卷烟交易、内容体验等各种功能,其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通过建设行业统一的面向零售客户的电子商务网站,进一步促进行业商业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进一步促进商业企业客户服务、品牌培育上水平。截至2011年底,新商盟网上订烟已经在32个省(市、区)进行推广实施,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所采用,网上订货率达到73.68%,同比提高45.5个百分点。

二、传统结算模式存在的问题缺陷

新商盟网上订货系统目前正在大力推广应用,由于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受到了广大卷烟零售客户的肯定和赞扬。但是该系统缺乏资金在线支付模块,卷烟销售货款结算主要采用电子结算批量代扣、转账支票结算等方式,传统的结算方式日益暴露出较多的问题,已不能满足烟草商业企业、卷烟零售客户的客观需要。

1.电子结算批量代扣存在的问题

电子结算批量代扣是目前卷烟销售货款结算的主要方式,由烟草公司、银行、零售客户签订三方协议,在零售客户订货后,烟草公司委托合作银行进行统一批量代扣,扣款成功后生成订单。对于此种方式,零售客户是被动付款,不是自主发起付款,不能亲眼看到每次扣款的多少,对扣款金额是否正确存有疑虑,害怕被多扣款,因此对自己银行卡的预留存款有所限制,这样就造成在代扣中由于存款额度不足致使扣款不能一次顺利完成,往往需要多次才能成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算的效率。另外,由于各家银行在扣款中的误操作、停电或系统升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确实存在有时多扣、少扣或重扣的现象,需要财务人员及时与合作银行和商户查明情况,并进行沟通说明,影响正常业务的顺利开展。

2.转账支票结算存在的问题

转账支票目前还在部分烟草公司和卷烟零售客户货款结算中使用,有的采取转账支票款项到账后生成订单、发货;有的先生成订单、发货,再收取转账支票。前种方式在生成订单前就已经转账结算,不便于零售客户随时对卷烟订单的品种进行调换、变更;后种方式在送货员送货时收取支票,由于零售客户签发转账支票需要内部审批流程,耗时较长,影响了送货员送货效率。同时,转账支票还容易出现日期、金额、密码等信息填错、空头、印鉴不符以致发生退票的情况,造成销售货款不能及时结算入账,给企业资金安全管理带来很大的风险。

3.订单和结算不同步存在的缺陷

当前,烟草商业企业正在全力打造现代卷烟流通企业,其主要特征就是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要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三流”合一。但新商盟网上订货系统仅提供了网上订货功能,没有资金支付系统的支持,不能形成完整的网上交易平台。在前述两种传统结算方式下,订单和结算不同步,均需要两次才能完成。可以说,目前“资金流”成为了制约烟草商业企业实现现代卷烟流通“三流”合一的瓶颈。因此,创新结算模式,改革传统落后结算方式,打造和推进现代卷烟流通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下“网上结算”势在必行。

三、研究开发“网上结算”平台的现实意义

在新商盟网上订货系统中,研究开发“网上结算”平台,实现零售客户跨行自主电子支付,对于卷烟零售客户和烟草商业企业都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的现实意义。

1.有效提升对零售客户的服务质量

“网上结算”平台的研究开发,能够补充完善新商盟网上订货系统的资金支付功能,零售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将卷烟订货和资金支付一次完成,有效解决电子结算批量代扣、转账支票结算过程中出现的零售客户对扣款不信任以及多扣、少扣、重扣、支票填错退回等诸多问题,切实满足零售客户的自主支付需求,增加客户体验,有效提升对零售客户的服务质量。

2.切实提高烟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网上结算”平台的研究开发,标志着多年来传统卷烟销售货款结算方式的终结,使烟草商业企业具有了自主特色的网上结算平台系统,实现零售客户在线支付、实时到账和烟草商业企业销售货款的自动对账,使销售收款人员从手工、繁琐的货款记账、对账中解脱出来,优化结算流程,提升工作效率,进一步降低企业货币资金结算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3.真正实现现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

“网上结算”平台的研究开发,有助于烟草商业企业卷烟销售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解决长期存在的三者不衔接、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确保卷烟销售订单、收款、配货、送货等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真正实现现代意义上的烟草商业企业电子商务。

四、实现“网上结算”的解决方案

“网上结算”平台应由烟草商业企业发起,联合合作银行、软件公司共同研究设计、开发完成。

1.设计总体思路

建立“网上结算”跨行电子支付平台,即:建立一个横跨不同银行之间,零售商户使用不同结算工具的卷烟销售结算平台,为烟草商业企业和零售客户双方创造彼此信任的交易环境,提供快捷方便的结算手段,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

2.设计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客户网上订货、自主发起支付、资金及时到账、方便客户使用、维持结算习惯、确保资金安全。

其中客户网上订货,是指本系统只适用于新商盟网上订货系统的注册认证客户;自主发起支付,是指由客户自己发起订单并支付货款,改变目前由银行代扣款、支票或现金的传统结算方式;资金及时到账,是指客户订单支付成功,货款会及时到达烟草商业企业在银行开立的账户上;方便客户使用,是指操作画面简便适用,方便零售客户操作,并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维持结算习惯,是指零售客户无论使用哪家银行卡或银行账户均可进行结算,现在使用的银行卡或单位银行账户尽可能保持不变,无需另办新卡或新开立银行账户;确保资金安全,是指新商盟网上订货系统与银行所有的交互信息,均采用安全可靠的技术进行加密和电子签名,确保可靠、准确,具有法律效应。

3.零售客户分类

根据烟草商业企业卷烟销售的实际情况,可以将零售客户分为三大类。

一是个体卷烟零售客户,即使用银行卡结算的个体客户,这里所称银行卡是指具有中国银联标志的借记卡或贷记卡。

二是单位卷烟零售客户,即使用银行账户结算的一般企业事业单位。

三是集团卷烟零售客户,即实行总分店经营的集团企业,这样的企业一般由分店分散订烟,总部统一支付货款。

零售客户的类别不同,导致卷烟销售货款结算使用的工具和方式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有的是个人名义办理的银行卡,有的是单位名义开立的银行账户,有的是独立进行结算,有的是统一进行结算。这就需要在研究开发“网上结算”平台时,要切实站在服务零售客户、方便零售客户的高度,尽可能维持零售客户的结算习惯,为零售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和最大限度的结算便利。

4.结算平台开发

按照目前零售客户的分类情况,要建立三种结算模式,并开发配套的结算系统进行支持,以满足各种类型零售客户结算的需要。

一是开发个人跨行电子支付系统。针对使用银行卡结算的个体卷烟零售客户,由合作银行、中国银联对“银联在线支付”系统进行升级和改造,对接新商盟网上订货系统,同时由软件公司开发支付结算接口,并与物流系统对接,建立个人跨行电子支付系统。其中,“银联在线支付”系统是中国银联在依托现有银行卡交易清算系统的基础上,建成的具有银联特色、行业领先、高效安全、开放式的无卡交易处理平台,能够满足零售客户对网上支付服务的需求,对于强化零售客户网上支付信心、优化支付体验、改善商业服务质量等具有积极意义。零售客户加入新商盟网上订货系统后,要在系统中签订电子协议,自行选择具有银联标志的银行卡进行注册,遵守结算规则,即可实现个体卷烟零售客户卷烟货款支付“网上结算”。

二是开发对公跨行电子支付系统。对于使用单位银行账户结算的一般企事业单位,由合作银行、中国银联对“对公网上银行支付清算”系统进行升级和改造,对接新商盟网上订货系统,进而建立对公跨行电子支付系统。目前,银联该系统支持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14家银行,是国内支持企业账户网上支付银行数量较多的一家支付平台。作为烟草商业企业,新商盟网上订货系统中对公跨行电子支付系统开发成功后,无需开通多个银行账户,也无需连接多家银行网关,单位卷烟零售客户即可从不同银行的企业账户进行卷烟货款跨行支付。

三是开发集团客户电子支付平台。由于个别大型集团类零售客户经营和管理模式不尽相同,结算交易相对复杂,不能直接使用对公跨行支付平台。为切实满足集团类零售客户的结算需要,应该根据集团客户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逐个开发系统以支持不同集团类零售客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健.网上订货:新模式的冷思考 [J].中国烟草,2011(19).

[2] 赵斌,朱晓文.浅谈杭州烟草电子商务探索与应用 [J].科技与生活,2010(5).

[3] 朱锦茂.网上银行的发展及其主要法律问题[J].金融法苑,1998(3).

银行零售部工作总结第3篇

零售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现代经营理念,依托高科技手段,向个人、家庭和中小企业提供的综合性、一体化的金融服务。零售银行业务不是某一项业务的简称,而是许多项业务的总称,涵盖存取款、贷款、结算、汇兑、投资理财等多项业务领域。

零售银行业务是零售银行业务中的一个小分支,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委托人的委托,以人的身份代表委托人办理双方约定的经济事项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零售银行业务包括证券业务、基金业务、保险业务、贵金属业务、代收代付业务等,其中证券、基金、保险、贵金属等产品销售业务是零售银行业务最为重要的利润来源,也是本文讨论的核心。

零售银行业务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发展较为成熟,合作模式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松散模式:双方通过合作协议建立业务关系。优点是可以促进不同公司的竞争,提高手续费收入;缺点是成本较高,产品创新和客户服务存在不足。

2 战略联盟模式:双方使用同一品牌、共同开发产品。优势在于产品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3 金融集团模式,包括通过收购、兼并或参股,将合作机构纳入同一集团名下,这是最高级别的合作模式。

从目前来看,国内零售银行业务的合作模式大多仍为“松散模式”,即银行接受相关机构的委托,如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或黄金公司的委托,在签订书面代销协议后,代为销售相关产品,受理投资者相关交易申请,同时提供配套服务并依法收取相关手续费。

举例来说,代销基金、保险产品的经营主体分别为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因此,在银行代销基金/保险业务中,基金/保险产品的设计、投资、管理等均由基金公司或保险公司全权负责。银行作为销售机构,有责任做好销售环节的各项事宜,包括销售人员培训、持证上岗、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合规销售、避免销售误导、配合基金/保险公司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后续服务等。

二、银行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的优势与收益

(一)银行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的优势

银行具有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的天然优势,正是由于这些优势,合作机构才对银行渠道青睐有加。

1 品牌优势。银行信誉对客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般来说,银行信誉要高于基金、保险、证券等同业机构的信誉。银行销售这些机构的金融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也为这些产品提供了银行信誉的支持。因此,在银行渠道销售此类产品更易为客户所接受。

2 客户优势。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也积累了广泛的个人客户资源,比如工资客户、存款客户等。这些客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也有强烈的理财需求,正是销售业务的潜在客户资源。银行可以通过对客户的资金流、产品购买历史的分析,定位出特定产品的细分客户群体,进行针对性营销,可以大大提高营销成功率。

3 网点优势。银行拥有丰富的网点资源,能够将销售触角延伸至城镇的各个角落,极大地拉近了客户与代销产品之间的距离。同时,银行新增业务所带来的运营成本的增长相对较小,节省了合作机构铺设销售渠道的支出。

4 人员优势。银行具有一支高素质的个人金融产品销售团队,通过培训,较易掌握相关产品的原理和营销技巧,同时结合客户自身需求从资产配置的角度出发,向客户推荐银行自身产品与产品的组合,更易为客户信任并接受。

(二)银行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的收益

1 获取丰厚的中间业务收入。银行按照协议的约定按业务量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近年来,随着零售银行业务品种及规模的不断增加和扩大,业务手续费收入在零售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 丰富零售银行产品线。由于银行资金的运作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限制,银行自身能够为客户提供的个人金融产品仅限于有限的几种,如各种类型的定期存款、定活两便存款、类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少数信托理财产品等,其收益率与产品结构不能满足客户多方面的理财需要。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恰好弥补了这方面的欠缺,通过基金、保险、证券集合理财、贵金属等多样化的产品,银行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金融超市。

3 提高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零售银行产品线的丰富既能够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同时也提升了银行在家庭理财规划、资产配置管理方面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客户更加依赖银行客户经理的服务,忠诚度有极大的提高。通过交叉销售,客户持有多种银行个人金融产品,银行流失客户的可能性大幅减少。

4 带动对公存款、托管及同业业务的发展。通过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银行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关系日益深化,衍生出一些其他的业务需求,如同业存款、票据贴现、转贴现、资金托管等。同时,随着银行在零售银行业务中的地位日益提升,银行可凭借优势地位争揽合作单位的对公存款、工资等资源,带动双方的全方位合作。

三、银行发展零售银行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信誉风险

零售银行业务通常都会有风险外溢的隐患。以销售保险业务为例,《保险兼业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保险兼业人在保险人授权范围内保险业务的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由保险人承担。”商业银行作为保险兼业人仅负责保险产品的前期销售对于保险后续服务,其他如保全、核赔、理赔等环节应由保险公司负责。但对于在银行投保的投保人而言,往往忽略保险产品的实际设计者和管理者。所有的后续服务都倾向于向销售银行追索。尤其是在保险公司拒赔的情形下更对银行的信誉产生质疑。如果保险公司经营不善,偿付能力不足,导致分红型保险产品到期无法兑现当初承诺的分红收益,被保险人对保险公司产生怀疑,同时也会对销售此保险产品的商业银行产生质疑,对银行信誉造成不利影响。

(二)法律风险

目前零售银行业务合作多数停留在“松散模式”,与合作机构联系较为松散,不同的利益诉求导致合作行为短期化,合作机构过度重视短期销量的冲刺,而忽视了销售过程、客户需求和客户体验。银行由于代销业务种类繁多,在完成产品销售后,也很难对合作机构的资金运作是否符合合同约定、合作机构的偿付能力有无问题进行追踪。一旦合作机构出现违规经营行为,导致产品本金及收益的兑付出现问题,产生法律纠纷或法律诉讼,银行也无法独善其身。

(三)政策风险

由于我国金融行业监管采取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银行、证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分别归属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管理。银行与证券/基金公司以及保险公司在业务合作中相互交叉的领域存在着监管的盲区,没有明确的监管责任人。因此,合作双方为追求业务发展、利润最大化很可能出现打政策球的行为。但随着零售银行业务的规模日益增长,监管部门对相关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监管责任日益明确,联合监管及执行力度的强化将对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就是政策风险。举例来说,2011年3月银监会与保监会联合《商业银行保险业务监管指引》对银行保险业务进行了规范。在监管政策的影响下,2011年银保业务受到极大冲击,业务量显著下滑,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2012年。

(四)资金流失风险

尽管客户购买基金、保险、贵金属等产品的资产仍计算在客户银行总资产中,但实际上这部分资金已通过银行划转到各合作机构账户。与银行存款相比,客户的这部分资金不再在银行体内循环,而转至银行体外,这就产生了资金流失的风险。银行在经营零售银行业务过程中通过协议约定、完善流程等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资金流失的风险。但尽管如此,这部分资金流转的过程仍然不是闭合的,仍存在资金流失的漏洞。

(五)误导销售风险

零售银行业务的销售主体是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客户经理(以下简称个金客户经理),他们肩负着为名下存量客户及网点流量客户提供个人金融产品及服务的职责。随着银行个人金融产品种类和数量的丰富,个金客户经理需要掌握的产品信息、金融知识不断膨胀,更新频率也日益加快。因此,对于一些复杂产品,如保险、股票基金、收藏贵金属等,个金客户经理接受的培训时间与培训内容无法使他们达到“专业化”的水平,在向客户进行产品介绍时往往只能突出产品亮点,而对产品本身存在的风险、合约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解释无法一一讲解清楚,由此可能导致误导销售。

四、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及建议

综上所述,由于银行具备开展零售银行业务的天然优势,这一业务的发展前景是不容置疑的。欧美发达国家银行业的发展历程给了我们很好的参考和启示。伴随着国内金融业的开放和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国内银行目前的主要利润来源息差收入将受到极大的冲击,中间业务收入最终将取代息差收入成为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而从目前的零售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结构来看,基金、证券集合理财、保险、贵金属等业务收入构成了零售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银行发展零售银行代销业务除获取中间业务收入外还能丰富零售银行产品线,更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忠诚度,同时对其他业务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协同效应。因此,在目前的形势下,重视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抢占业务发展先机,刻不容缓。

如何充分发挥银行优势,推动零售银行业务发展,降低零售银行业务风险,实现综合收益最大化,是目前银行业发展零售银行业务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深化合作模式,降低信誉风险与资金流失风险

在“松散模式”下,多数银行与合作机构的合作是基于阶段性协议的多对多合作。这造成三个显著的后果:一是合作行为短期化,合作机构为追求短期销量最大化委托多家银行同时销售同款产品,银行间产品同质化严重;二是合作层次多停留在产品销售阶段,产品研发、产品追踪、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不够深化;三是由于利益诉求不同,银行与合作机构在销售节奏和销售策略上很难达成一致。

“松散模式”使银行容易失去对销售策略、销售节奏的把控,客户被推荐不适合自身需求的个人金融产品,同时又无法获得满意的后续产品服务,对银行的信誉造成不利影响。同时,短期化、浅层次的合作使得合作机构没有动力协助银行做好资金回流工作,甚至有的合作机构会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引导客户将资金转出银行。因此,深化合作模式,将合作模式提升至“战略联盟模式”或“金融集团模式”,是从根源上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可以大大降低银行的信誉风险和客户资金流失风险。具体建议包括:一是审慎引入合作机构,提高合作门槛,明确重点公司重点合作;二是提升合作层次,从单一的销售层面的合作扩展为联合开发产品、共同定位客户、联合宣传营销、统一销售策略、共同进行售后服务和到期兑付服务等覆盖整个产品流程的合作;三是从长远来看,可以尝试建立合作保证金制度,统一零售银行产品相关投诉的解决及赔付机制,采取有责投诉先行赔付,有效降低合作机构短期行为,维护银行信誉风险。

(二)创新销售模式,避免误导销售与激励不足

合作模式的提升解决的是信誉风险及资金流失风险这两项外部风险,有利于零售银行业务自上而下的推动。但这项业务发展最终还要落实于每一位银行基层销售人员,销售团队的组织和管理至关重要。

目前银行零售银行业务的销售主体为个金客户经理,正如上文所述由于个金客户经理既要服务客户又要背负所有个金产品的销售指标,管理部门很难要求个金客户经理细致掌握所有产品信息和风险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个金客户经理很容易出现“弃难从易”的行为,即倾向于销售风险小、结构简单、自己熟悉的产品,而对结构复杂、风险较高、销售流程繁杂的产品敬而远之。这一方面导致客户在本行资产结构单一、客户流失风险加大;另一方面,客户经理没有挖掘和满足客户对复杂产品的需求,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最终该需求被其他行挖掘。此外,简单产品的手续费率一般要远低于风险较高、结构复杂的产品,因此造成资金占用大但收入增长缓慢。

银行零售部工作总结第4篇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 零售银行业务 市场结构 国际活跃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770(2006)12-042-04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际活跃银行经营中的一个重要趋向就是零售业务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英国《银行家》杂志每年公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保持强劲优势的银行集团大多依托零售银行业务提升公司收入和利润,如花旗集团、美洲银行、富国银行、汇丰控股、标准渣打等大型银行集团的零售业务收入对总收入的贡献率都在60% 以上。

零售银行业务对收入和盈利的重要性日益为国内商业银行所重视,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均将零售银行业务作为当前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战略转型方向,导致零售银行业务领域的竞争显得非常激烈,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发生悄然变化。

一、我国商业银行零售市场的竞争态势

(一)人民币储蓄存款市场

在人民币存款市场,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体制隐含的国家信誉,历来具有高度垄断的特征。从人民币储蓄存款业务来看,2005年上半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为86.66%;到2006年6月份,集中度进一步攀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达到89.41%。按照市场结构理论,人民币存款市场的竞争属于典型的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在第二集团,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是主要的追随者和竞争者。交行的这一期间,市场份额从3.57%增加到3.87%,增长了8.4%;处于同一竞争集团的招商银行,由于在零售银行业务领域定位清晰,市场份额从1.98%增加到2.34%,增长了18.2%。

(二)外币储蓄存款市场

由于政策性因素的延续,中行在外币存款市场享有绝对的优势,占到半壁江山。2005年6月末,中行的市场份额为51.93%,2006年6月末稍有下降,为50.75%;排名第二的为工商银行,位于第三集团的包括建行、农行、交行和招商银行等。

(三)个人信贷市场

个人信贷业务,主要包括个人按揭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消费贷款等业务,是商业银行零售资产业务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零售业务主要的收入来源,理所当然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竞争的主战场。

在个人信贷市场,2006年初,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占到了全部市场份额的79.9%;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位于第二梯队。到6月份末,四大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下降为77.9%,下降了2个百分点;而处于第二梯队的招商银行和交通银行市场份额都在稳步上升,其中,招商银行市场份额从3.58%增加到4.11%,增加了0.53个百分点,增幅达14.8%。交行的市场份额也在增加,增加了0.36个百分点,增幅为10.2%。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集中度的下降和第二集团市场份额的上升,充分揭示了零售业务市场竞争激励程度的加剧。

二、国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商业银行的强势地位受到严重的威胁。除了国内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有力挑战,外资银行的虎视眈眈更不容小觑。然而,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在对公业务方面积陷过深,向零售业务的战略转型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

(一)客户资源和渠道建设方面

1.客户信息资源开发落后

国有商业银行对现有客户资源的信息管理方面还存在明显缺陷,缺乏完备的个人客户档案和数据库,客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处于较低层次。

目前,各大商业银行虽然实行了数据的大集中,但相当比重的客户资料不全面,仅显示帐号信息,缺乏关于客户价值的重要信息;更有相当比重的“睡眠”帐户,使得客户资源价值大打折扣。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使得根据完备信息进行的市场细分缺乏基础,对客户价值的评价缺乏科学的依据。

2.客户结构不合理

由于历史原因,和招商、民生等零售业务发展较为迅猛的中小商业银行相比,国有商业银行低端客户的比重较高,客户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低端客户不仅挤占宝贵的柜面资源,贡献度较差,更为重要的是,低端客户的众多往往造成网点的嘈杂、吵闹、拥挤和长队等候,影响网点环境和服务形象,对高端客户产生较强的“挤出效应”。

出于社会责任和企业形象的考虑,对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强行设置门槛排挤低端客户,存在较大的声誉风险。如何通过渠道建设实现客户的分流,是业务模式转型的艰巨任务。

3.渠道建设比较落后

第一,网点布局不合理。表现为网点总体水平不高,低产网点占相当比重,且网点位置“冷、背、偏、差"的状况较严重。除了地段位置外,网点的落后还表现为功能和管理的落后,即资源利用率低,功能不齐全、管理不到位。这种状况在国有商业银行中较为普遍。

第二,网点的工作效率较低。一是网点的营业时间安排不合理,比如中午一般是客流的高峰期,而银行往往因柜台服务人员轮流就餐,减少了营业窗口。其二,由于系统频频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业务操作的难度,柜面人员操作不熟练,导致柜面服务效率难以令人满意。

第三,自助渠道未能有效分流网点客户。据调查统计,客户虽然对自助银行的利用率较高,但并未有效分流营业网点的存取款业务。在营业网点受理的业务中,依然有近一半为存取款业务,自助银行有相当大的比重为查询业务。

(二)人力资源方面

一是零售业务从业人员总量不够。零售业务面对众多分散的个人客户和家庭,对营销和后续服务的要求较高,相对于对公业务而言,属于劳动密集型服务。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目前已形成了庞大的营销团队,以项目经理的形式专攻零售目标客户的营销,并具有有效的业绩跟踪与管理机制。相比之下,国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营销力量明显薄弱,人员配备不足已构成零售业务发展的瓶颈。

二是专业人员较为缺乏。银行零售产品功能和现代技术紧密结合,渗透了很强的金融专业知识,营销战略能否有效实施取决于营销人员的素质。目前,国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客户经理、产品经理的队伍还未充分建立,基层营业网点大堂经理配备严重不足。

三是人力资源的激励措施不清晰。从微观上看,销售业绩的提升和对销售队伍的激励与考核管理密切相关。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以对公为主,对公业务人员有良好的职位晋升通道,但零售板块的客户经理管理缺乏明确的薪酬激励和晋升阶梯,导致零售业务人员的职业发展受阻。

四是专业化的培训不到位。专业化的培训,是弥补现有专业人员稀缺的重要渠道。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虽然也在培训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但专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没有实现系统性、规范性。从培训内容看,重业务培训(即产品的运用和开发)轻服务培训(即服务标准、服务核心和服务技巧)的倾向明显。

(三)品牌特征不鲜明

从国际活跃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经验看,树立统一的强势品牌形象,对目标顾客的影响力度较大,是零售业务发展的重要策略。目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零售业务的宣传和营销方面,一般以分行为主体,没有形成统一的影响策略。而各地庞大的分支机构往往由于人力资源、营销能力和财务能力的制约,营销力度和可持续性不够,使得品牌效应远未形成。

在国内竞争对手中,招商银行的品牌管理策略值得借鉴。招商银行不仅在各地展开强大、统一的宣传攻势,而且在品牌建设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贯性。招商银行2002年推出针对理财客户的“金葵花”品牌,延续至今,并编制了国内第一套反映都市高收入群体特征与理财投资倾向的指数――金葵花理财指数,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该品牌荣获了“中国首届杰出营销奖”银奖,并被媒体评选为国内银行业最知名理财品牌。

(四)业务结构不合理

整体上来讲,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的任务还比较艰巨,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结构还不尽合理,缺乏收入增长的亮点。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高度依赖个贷业务,中间业务占比较低,个贷业务的规模和质量直接影响到零售板块的整体发展情况。随着政府宏观调控的升级,上海、北京等城市的个人贷款业务受到很大的冲击。据上海银监局和央行上海总部2006年第三季度的信贷统计数据显示,本应是“放款高峰”的10月,上海房贷余额在第二轮负增长中减少3.77亿元。加之提前还贷压力的加大,贷款余额持续增长难以为继,导致国有商业银行零售板块增长乏力。

(五)风险控制不完善

从保险公司叫停车贷险,到央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121号文件),零售贷款的风险已引起各方关注。

以上海为例。2004年,上海中资银行房贷的平均不良率仅为0.1%,是各商业银行的最优资产。2006年第一季度以来,政府对房市进行密集性的宏观调控,使得投资房产的风险骤增,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呈上升趋势。根据上海银监局的最新统计,2006年9月末上海房贷违约客户超过10000人,中资银行个人房贷的平均不良率已经上升到0.86%,比年初上升0.28%。这即意味着,两年多的时间,上海房贷的不良率上升了7倍多。

同时,为了促进个人消费贷款的快速增长,各银行都加强了对信用卡业务的营销力度。但在我国信用体系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下,信用卡业务的超常规发展则蕴含着巨大的风险。韩国多家信用卡公司濒临破产的事例也为国内商业银行敲响了信用卡风险防范的警钟。

因此,在当前个人征信系统不健全、房地产泡沫现象屡禁不止、新车价格持续快速下调的情况下,零售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将是银行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个人贷款市场的集中度较高,进而对其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国际活跃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经验借鉴

(一)精细的客户信息和客户资源管理

西方商业银行个人金融领域一个突出方面就在于完备的个人客户档案和数据库。这种记录整合了银行各部门的个人客户资料并进行大规模集中的统一管理。通常具备年龄、生活(工作)地区、客户持有帐户类型、交易频率、交易金额等信息,用来分析和了解客户的生命周期、生活需求、社会阶层、偏好、消费习惯、资金运用习惯,并作为衡量客户价值、进行市场细分的重要标准。

比如,结合年龄和工作信息,汇丰将客户细分为类:初出茅庐,刚参加工作;事业刚起步;事业小有成就;中年富有;退休富有;退休不富有;学生;家庭主妇,并将其主要服务对象定位于事业小有成就和中年富有人群,次要对象定位于事业刚起步人群,对退休富有人群也提供一定服务。同时,针对交易特征和资产规模,又分别采取柜面咨询购买简单产品和由客户关系经理及财务策划经理专门服务两种营销模式。

(二)渠道的更新和功能创新

美国三大主流银行――花旗集团、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中,只要是涉及零售银行的数据,美国银行都名列前茅。正因如此,美国银行屡屡获得英国《银行家》杂志等全球主流金融媒体的零售银行类奖项,被一致认为是当代全球最优秀的零售银行。

美国银行零售业务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其渠道建设具有直接联系。从2004年开始,美国银行回归国内市场,实施了一项叫做“金融中心(Banking Center)”战略的举措,全面改组国内的分支机构。具体包括下列措施:

扩大营业面积。将过去典型的分行面积扩大1.5倍以上,给客户提供更加宽敞舒适的环境;增加服务设施。金融中心拥有可以接入金融新闻网络的电视机、允许即时登录互联网查询账户的电脑、宽敞的空间和门旁的“迎送者”,给客户提供“超值”服务;改变员工形象。将过去仅仅坐在柜台内办公而难以与客户直接沟通的“行员”转变成“金融服务助理”,增强与客户的接触,提高亲和力;延长营业时间,给客户提供更多的便利。

在实行金融中心战略后,到2004年年底,美国银行在国内的分支机构涉及29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经营网点即金融中心达到5885 家,且网络银行业务最为完善,拥有全美16771台ATM机和1240万网络用户,交易规模和利润均实现大幅度增长,效果非常显著。

(三)强大的技术支撑

在美国本土市场,花旗银行渠道建设的力度虽然逊于美国银行,但在技术创新方面,花旗银行却是无可争议的市场领先者。

花旗银行最早认识到技术创新在金融零售业中的关键作用。当花旗首次引入“顾客自动存取终端机”(CAT)时,整个银行业还普遍认为顾客是绝不会放弃热情周到、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或业务服务。然而,不久公众便发现,机器比银行里绝大多数的出纳员更友好、更便捷,甚至在发生恶劣的自然灾害情况下也不耽误工作。1978年袭击纽约的特大暴风雪将整个城市陷入瘫痪,所有的银行分支机构都被迫停业,但花旗银行的CAT仍在工作。花旗银行提出的“花旗永不休息”的口号在上百万的纽约人面前变成了现实。

当其他银行开始全面采用ATM时,花旗银行又通过使机器拥有帮助顾客进行各种财务管理的附加服务,如CDS、共同基金、打印支付帐单和信用卡明细,甚至购买股票等,使自己始终在同业中保持领先水平。花旗银行最新的顾客终端设备甚至可以帮助顾客制定财务计划。

如今,花旗银行在41个国家通过1200个分支机构为2000万客户提供服务,CAT在28个国家实现了全球联网,同时还可以经由电话银行经办业务,且所有业务都可以用多种语言办理。花旗银行的顾客可以在全球任一时间、任一地点办理业务。市场营销策略与新技术的有机结合使得花旗银行成为唯一的全球性消费者银行。

(四)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

在零售业务领域,产品营销能力居于核心地位,对营销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汇丰银行对营销人员的培训制度和激励制度值得借鉴:

为了提高零售领域相关人员的技能,汇丰有一套系统化的培训课程。除了销售技能培训外,汇丰特别重视理财能力、财富管理能力的培养,这和其为客户定位及综合金融服务战略是一致的。除了内部培训外,汇丰还通过外部进修鼓励更多的人获得各种国际性的专业资格证书,提高业务人员素质。

同时,汇丰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激励考核系统,包括:

明确晋升通道:使每个销售人员都有明确的职业奋斗目标,从而乐于为公司服务,提升忠诚度;多种奖励计划:如营销奖典礼,表现最优秀的营销员及团队有机会获得奖励、参加国际性的营销会议及进行海外交流等;激励性的报酬机制:销售人员实行底薪+销售提成的报酬制度,且销售提出的评估基础包括销售数量、销售品质、服务水平和销售活动成功比率四个方面。评估数量与质量的并重,避免了纯业绩导向下的业务品质问题。

(五)智能化的风险管理

荷兰银行的风险管理比较创新,有两点值得借鉴:

第一,设计、开发较为完善的个人信贷信息评估系统,建立违约数据库,为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了系统保障;第二,经营数据能及时转化为管理数据。荷兰银行的零售风险管理系统中有一套比较开放的前、中、后台的处理程序。前台信贷业务操作人员所关心的三个数据是“信贷限额”、“违约率”、“已发生的违约率”。这些数据通过嵌入到相关的信贷操作软件,及时给分布在全球各地的中、后台业务管理人员提供相关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一旦发现有风险苗头,系统就能自动做出风险预警,前台工作人员可以利用预警信息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四、推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营销战略和服务标准,加大品牌营销力度

在当前各银行抢占市场份额的情况下,营销力度的薄弱往往导致市场份额的丧失。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比较庞大,建议总行层面建立统一的营销战略,确定一定时期内的营销重点,并建立一支专业的营销队伍,分派到各分行,协助分行在当地进行营销和宣传。在营销战略的设计和规划方面,要考虑到全行品牌和服务的延续性。另外,从提升品牌形象、提高服务质量的角度看,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对推进零售业务的发展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加大对零售业务的资源投入

在转型初期,零售业务拓展是一项高投入、高成本的战略计划,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因此,国有商业银行需要从战略高度加快对零售业务的资源倾斜。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的投入

人力资源的投入,包括人员总量和人员结构的调整两方面。

一方面需要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计划,建立规范的职业发展通道,进行愿景激励,留住高素质人才;

另外,要加大对营销队伍的人员投入,充实一线营销队伍。总行层面,为了配合统一的营销战略,需要建立专业化的营销队伍。

同时,针对现有人员总量和人员结构方面的矛盾,需要汲取世界先进的培训经验和培训模式,建立专业化的培训制度,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尤其是客户经理、大堂经理等基础培训工作,迫在眉睫。

2.财务资源的倾斜

借鉴国外零售业务发展的经验,对现有渠道进行改造,需要大量的财力投入。财务资源倾斜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网点的改造和自助设备的投入。在国内银行中,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零售业务迅猛的发展趋势和其投入是分不开的。民生银行零售业务的资产,在2003年上半年只占3%,到2005年底已增至11.5%,资产比率猛增,意味着一年多以来民生银行对零售业务的巨大投入。截止2006 年3月底,民生银行在全国增设了390家自助银行,以每家成本150万元计,已是5.85亿元。2004年招商银行仅在一个省会城市分行,一年内就设立了二十余家自助银行,在该城市金融业内曾掀起了一股冲击波,其成效也非常卓著。如今,招商银行零售业务的收入已占到其全部收入的40%,是国内唯一一家名副其实的零售银行。

另外,实施统一的营销战略,需要配套的营销费用、广告费用和人员推广费的投入。

3.信息资源的管理

银行的信息资源包括客户信息、产品信息和市场信息。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对产品创新和市场策略的推广非常重要。

第一,建立完备的客户信息和客户档案。远程渠道的兴起,对客户信息的综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客户信息的全面、完整,并要求各渠道的信息资源可以集中调度。比如,客户在分支行咨询,银行就可以在网上提出信用授予。甚至,当一个客户通过银行网站搜索或拨入呼叫中心询问抵押贷款利率信息时,分支行就可得到通知,调用相应的客户信息给出其适用的利率信息。

第二,设立有效的产品和市场信息传递机制。分支机构位于消费者终端,是信息搜集的主体。应通过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分行发现信息,提供信息,定期向总行传递产品和市场方面的信息,由总行再向各分行进行介绍和推广,降低创新的成本。

第三,建立常规性的晨会制度,加强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内部的信息交流,不仅是内部工作人员的一种相互培训,而且构成一种隐性激励,对员工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三)优化网点布局和功能

具体来讲,对网点的调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对现有网点的布局进行重新调整。撤迁低效益的网点,按照市场态势合理选设新的网点。

第二,大力发展零售网点。零售网点可分为两类:一类在社区,以自助银行为主。在初期可根据社区情况配备1-2个工作人员,提供自助服务的引导和帮助。另一类为带理财服务区的零售网点。该类功能齐全的零售网点,对于服务高端客户,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第三,人员培训。网点改造会带来柜面人员的节约,需要对人员的岗位进行重新调整和设计,抽调人员充实到大堂经理、客户经理位置,可以有效缓解现有人手严重不足的状况。

(四)IT技术的开发和运用

从世界范围看,远程电子渠道的兴起是一个趋势。渠道建设的落后将直接导致我国银行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失去应有的地位。加强IT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创立有竞争力的远程销售和服务系统,向特定消费者群体提供独特而协调的多渠道体验,是国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的重要利器。

同时,针对电子网络服务还没有普遍被顾客接受的情况,需要采取相应手段对顾客进行引导、帮助,并积极回应顾客的要求,根据客户的反馈意见改进系统操作的细节,以增强远程服务系统的竞争力。

(五)加大和战略投资者的合作

从国有银行的上市过程来看,提升品牌形象,提高零售业务领域的竞争力,是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初衷。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和战略投资者的合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在零售业务领域,和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可以从以下层面展开:

1.合作开发新的零售产品。外资银行产品创新能力强,可以在QDII产品、外汇产品、信用卡产品、汽车金融项目等方面开展合作。

2.借鉴外资银行的风险管理经验。由于我国零售业务起步晚,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研究还处于原始阶段,战略投资者在零售业务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是加强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

3.培训项目的开发。外资银行一般在内训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国有商业银行面临人员结构和人员总量的双重制约,通过培训解决人员的瓶颈,需要系统化的培训。合作双方可以互换员工进行业务交流和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素质。

银行零售部工作总结第5篇

关键词:光大银行;零售业务;现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115-02

一、零售业务概述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又称为零售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个人、家庭、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金融业务,主要包括存取款、贷款、结算、汇兑等。严格来说,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伴随着商业银行而诞生,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相对批发业务而言,它具有数量庞大、业务分散、类型多样化等特点。

中国零售银行业在过去的十年中经历了飞速的发展。从2000—2010年,零售存款和贷款规模分别增长了4.5倍和17倍。零售客户人均持有产品数从起初的仅略高于1个增加到4个,并且仍在提高。十年间,零售银行的产品体系、人才团队、销售渠道和基础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尽管增长迅速,目前中国零售银行的盈利能力相对较低。除四大国有银行得益于其巨大的规模效益,其他大部分中国零售银行成本收入比大多在75%以上,相较于国际上其他零售银行不到50%的平均水平高出许多。

二、光大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现状

光大银行于1992年8月在北京成立,1997年1月完成股份制改造,2012 年8月18日成功完成IPO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全行在对公业、投行、理财、按揭等业务方面占据了比较竞争优势。光大银行的零售业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业务,对私存款业务、个人贷款业务、理财业务、私人银行业务以及银行卡业务。

在个人贷款业务上,光大银行通过加大对市场及重点行业的研究,优化资产结构,节约资本消耗,提升个贷收入。其中,小微金融业务发力明显,年内按照“强抵押、强担保、强结算、弱周期”的总体原则,先后推出快贷系列、互助金贷款等标准化创新产品,结合个人现金管理平台的应用,小微金融业务向专业化、标准化、电子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在理财业务上,光大银行努力推进理财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围绕理财业务发展模式、产品模式、投资模式和销售模式四个方面的转型开展工作,同时积极推进系统建设,上线了代客资产组合分级管理系统,实现了理财产品独立核算、科学管理、信息充分披露和资产管理业务专业化、标准化。在私人银行业务上光大银行形成了高端理财、理财定制、高端贷款、同业代销、高端保险、另类投资产品体系,满足客户资产保值增值、受托管理等金融服务需求。相继在北京、上海、杭州、太原设立私人银行中心,业务发展基础日益牢固。建立了金阳光俱乐部,为中小企业主、企业家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三、光大银行零售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从2012年光大银行零售业务指标来看,不仅在业务范围上有所扩展,产品结构也更加合理。但与国外同行比较,光大银行零售业务盈利状况并不乐观,与批发银行业务相比收入占比较低,创新品种太少,占据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的信贷业务。此外,还存在着零售银行中间业务比重低、盈利较差、客户信息管理滞后以及员工服务水平较低等诸多问题。

(一)零售业务收入占比不高

以2012年为例,光大银行2012年营业总收入为599.16亿元,零售业务收入159.89亿,占营业总收入的26.69%,利润总额为315.9亿元,零售银行业务利润总额为63.87亿元,占比仅约20.22%。2012年国内主要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收入情况(如下页表1所示):

由下页表1可知,光大银行的零售业务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营业收入占比方面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就营业规模来看,光大银行仅相当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1/10;在营业收入占比方面,光大银行的营收占比表现要稍好一些,但仍明显低于四大国有银行和招商银行。此外,整个美国银行业的零售业务占比均已超过50%,对公业务所占比率已减少到一半以下。

(二)业务品种创新不足,同质化竞争加剧

光大银行零售业务同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同质化和传统化特点仍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经营模式较为传统,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缺乏复合型产品和综合性个人金融服务,难以体现个性化、差别化。2012年财报显示,受“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政策制约,光大银行目前只能提供常规的银行理财产品,目前无法提供客户进行证券投资和房地产买卖等证券经纪、信托业务,这样制约了光大银行对理财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和创新。此外,原有的优势产品受到了挤压,市场份额也被抢占。以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例,人民币理财产品是光大银行在2004年首次推出的,是理财产品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与同行业竞争的优势产品。但是,随着各家银行陆续进入个人理财市场,光大银行人民币理财业务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再加上各银行理财产品由于受到政策限制导致收益率基本保持一致,光大银行的理财产品更加受到限制,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三)未形成科学、系统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客户关系管理水平低下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而言,客户细分非常重要。因为客户对象不仅数量庞大,在经济收入、消费习惯、消费偏好以及地理属性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同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一样,光大银行的客户经理主要的工作内容仍然停留在“拉存款,跑贷款”的层次,并没有担当起一个优秀的金融服务方案的提供者。此外,虽然近几年光大银行加大了对客户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统一客户信息管理系统(ECIF)、统一客户信息分析系统(ESIC)于2011年投产并正式开始运行,但是客户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限制依然是制约光大银行客户关系管理一大障碍。尽管目前光大银行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的客户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只存在多个部门业务系统中,并未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客户信息没有实现统一管理,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客户关系管理还未形成。

(四)柜台业务仍是服务的主渠道,自助及电子渠道发展距目标仍有不小差距

在光大银行各网点,现在客户虽然对自助银行的利用率较高,但仍未有效分流各营业网点的存取款业务。在营业网点受理的业务中,有近一半为存取款业务。自助终端的数量、易用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建设仍需要加强。

2013年上半年,招商银行零售电子渠道综合柜面替代率达到91.85%,公司电子渠道综合柜面替代率达到 57.49%,网上企业银行交易替代率达到90.27%。因此,在电子渠道方面,光大银行还需要不断构建零售业务领域的电子渠道与物理网点的有机整合,推出“大堂易”IPAD版、自助终端视频客服、物理网点布设WiFi等举措,促进网点智能化转型;进一步拓宽开放式网络缴费平台的缴费种类和分行数量,使得客户服务更加便捷。

参考文献:

[1] 张萍.中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3-8.

[2] 郭锋.中国光大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17-20.

银行零售部工作总结第6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趋势

银行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战略的集中体现,已成为商业银行提供差异化零距离服务的主要途径,成为打造知名品牌的主要工具,成为创造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是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及动力。国际经验充分表明,随着商业银行业务重心向零售业务的转移,零售业务在银行的利润来源中已经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进一步加速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金融界的现实课题。本文试从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其发展趋势。

一、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

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零售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上升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国外银行零售业务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无论大中小商业银行,无论全国性银行还是地区性银行,无论分业性银行还是混业性银行,没有一家商业银行不开展零售业务。比如美国的银行业,其零售业务的增长不仅表现在资产运用方面,在收益构成上也表现得相当突出。如美国花旗银行2004年的利润中就有72%来自于零售业务,汇丰银行2004年税前利润中个人业务利润占比为40%,美洲银行占比为41%①。但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近年刚刚兴起,零售银行、个人业务、贵宾理财、私人银行、零售经纪人、流程再造等新概念、新词汇正不断被人们大量引用,信用卡、汽车贷款等发展多年的老产品也被赋予更多的新意,网点柜台、ATM、电话等服务渠道的作用也在发生重大变革。据统计,2005年上半年全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利润仅占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25%左右。虽然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以下特征:

1.零售客户的数量众多,总体业务量巨大,但对客户缺乏分类。四大商业银行几乎每家在国内都有1亿以上的客户,每天都有超过千万笔的个人业务。同数百万的法人客户的业务量相比,它的业务量是非常巨大的。一般来说,每个客户享受的任何服务都是一样的。当然,从道德层面来看,对客户的服务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客户,他对服务的需求和产品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一视同仁、一模一样为不同的客户服务,就无法让客户特别是优质客户真正满意。如果对客户进行分析,细分客户市场,通过一些渠道的改革,进行低成本、集约化服务,为客户提供有差异的服务,才能保证零售业务完成巨额的业务量、满足庞大客户的需求。

2.零售客户尚未形成规模经济,仅有较小的单体贡献。相对公司和机构客户,个人客户的数量大、单体贡献小,所以它需要规模经济,达到了一定的量才有收益。零售业务不能向批发业务一样计算单笔业务收入,一笔笔地计算盈利水平,应该对利润贡献大的群体进行分析。根据客户的贡献进行市场细分,然后根据细分的市场来做经营发展的规划和重点,来提高整体的盈利水平。

3.零售业务各自为战,忽视流程观念。国内商业银行不太重视流程。它的业务常常是按照部门来分割,所有的零售业务都被分离。例如,客户一般都有某一银行的几张卡(如:贷记卡、国际卡、准信用卡),这几张卡在不同时候刷卡之后,就会收到好几张对账单。这既浪费成本,又会给客户造成不好的印象。试想,当一个客户收到三四张对账单,他会觉得这个银行的服务很好吗?这样对客户就不大容易提供全面的、一站式的服务,客户的服务需求就得不到一个及时的、便捷的满足。但如果在整合方面做得好的话,就能提供不可估量的竞争优势。

4.单渠道经营为主,尚未全面形成多渠道的经营模式。渠道是银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要素。简单地说,从单渠道到多渠道,就是从现金交易到转账交易,从柜台服务到离柜服务,从人人对话到人机对话。离柜业务,它跳开了渠道的前台的过程,没有纸质凭证,直接同网络或者主机联系进入到中后台,一下子就办完业务了。国外的商业银行对渠道的成本都做了非常多的研究。渠道中的物理网点的成本很高,它包括不同的区位、价格、规模,而且标准也不同。离柜渠道的特点就是成本非常低。从目前渠道反映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离柜交易量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逐年缓慢上升。而电子银行是未来竞争中的一个利器。国内较大的商业银行现在已经非常明显地在电子银行方面享有优势,占到百分之三十至七八十的市场份额。西方的商业银行到我国来,不可能在物理渠道方面投资这么多,因为这样的投资成本非常高昂,但是它会运用电子银行这样的方式。如果国内商业银行在电子银行方面的优势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就能把客户囊括到电子银行的服务中去,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5.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产品单一、服务单一。存款成为客户的一个主要选择,而国债、基金的占比却比较小。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差异呢?主要是对客户的宣传、服务不够,包括柜台和其他渠道的,如电子银行渠道方面。此外,商业银行内部的引导方向也有问题。长期以来,商业银行都以存款为主导,尽管这个口号近年已逐渐改变,但是这在一代人的情结中非常难改变。商业银行一方面是垒存款,一方面是垒贷款,两头都在往上垒。如果贷款利差进一步收缩,资金的价格将不断趋低,存款的收益也将越来越低。

二、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趋势

国内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占领先机,一定要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及客户需求的变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能,全面推进零售业务的升级。加快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统一思想认识,转变营销观念。零售业务具有客户数量多、风险低、业务分散等特点,可以很好地规避系统性风险。如果经营得当,零售业务将是一种常青树业务,可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持续增长。而且零售业务的盈利能力高、业务成本低、风险低,因而必将成为持续发展的主要盈利业务之一。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零售业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及时转换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战略,真正把零售业务当作主要业务来抓,将信贷投放由支持生产为主转变为支持生产与消费并重,把服务对象由企业为主转变为企业与个人消费者并重,树立以个人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和服务意识,科学设计零售业务的运作模式及所采用的手段,使零售业务朝着健康、高效的轨道发展。

2.做好市场细分和品牌的规划,真正树立起客户导向的理念。要重点关注潜力客户群。潜力客户主要是在校大学生、青年职业人员等一些有较强增长潜力的客户。这些年轻人都会用电脑,他们对应的品牌是电子产品,应该作为电子银行重点发展的一类客户群,对他们的品牌规划将来应该成为代表科技与时尚、充满进取精神的象征。而中高端客户对应的品牌是理财产品,要为他们提供各种优惠的待遇和综合的理财服务,成为代表成功与财富、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个人理财的品牌。对非常富有的客户和最高端的客户,要为他们提供高层次的尊贵理财服务,包括尝试着在国内率先推出私人银行业务,提供各种资产管理、财产信托、税务咨询等服务。总的来说,对不同的客户要有不同的经营策略。因为优质的客户,能提高银行服务的效率,也能给银行带来很高的收益,同时还能够降低银行成本。只有真正树立起客户导向的理念,并以此理念为核心提升客户服务,才能催动零售业务的发展壮大。

3.加强零售业务产品研究和开发,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经验表明,凡是在单一银行使用的金融产品越多的客户,其对该银行的忠诚度就越高。商业银行要紧跟市场发展变化,及时完善零售产品研发体系,真正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创新机制,不断挖掘新的赢利机会和业务增长点,强化产品创新形成的持续市场竞争力。一是改进现有服务品种,完善功能,使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如以银行卡为载体,借助多功能银行卡对已有的零售业务品种、功能进行整合、完善。二是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长期的支持。在研究竞争对手及国际先进银行的零售业务产品类型的基础上,结合本行实际,积极开发有市场潜力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此外,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重视打造品牌,努力推出能代表各行特色的“精品业务”,树立安全、稳健、优质的名牌形象,增强吸引力和亲和力,以获得真正忠实的客户群。

4.整合业务流程,大力发展电子银行,提高多渠道服务能力。从国外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设施来看,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个人财务管理软件和可视电话大有取代传统银行分支机构之势,银行已经大大改变了以往以机构网点为中心的个人服务形态,不仅实现了不受时间、地理等限制的一天24小时、全年365天的全天候服务,而且大大降低了原来固定场所的运营成本,提高了自身的竞争能力。虽然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迅速,但是这种渠道结构和同业比较还有较大差距,大量的客户还没有实现渠道迁移,电子银行业务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如美州银行2004年全年电子银行(ATM、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交易笔数为21.6亿,而营业网点交易笔数为10亿,仅占全部交易笔数的31.6%,远低于国内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要与外资银行相抗衡,也应尽快推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设备的全面发展,加快促进银行卡和理财产品及电子银行业务的整合营销,着力发展个人网上银行,为优质客户提供更高更安全的网上银行服务,从而不断降低业务成本,分流柜台压力,将电子银行渠道发展成为与营业网点同等重要的服务渠道,真正为个人优质客户提供高效、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务。

银行零售部工作总结第7篇

关键词:卷烟货款 规范 管理

卷烟销售货款是烟草商业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烟草行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是烟草行业经济运行的命脉和血液。烟草行业由于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卷烟业务交易量大,相应的卷烟货款资金流量高,货款资金管理潜在风险较高,因而加强卷烟销售货款管理,保证批零交易中的钱货两讫、保证商业系统内部货款管理中的日清日结,既是烟草行业资产安全管理的责任所在,也是从货款资金管理方面力促“规范经营一步到位”的保障措施。近年来,该地级市烟草商业企业在卷烟货款管理方面,积极实施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改进措施,并使之固化成卷烟货款管理机制。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改进措施主要有:

一、卷烟货款管理措施

(一)理清管理职责,实施责任追究

制度是规范个体行为的有效法宝。为规范卷烟货款日常管理,确保卷烟销售货款资金及时回笼,消除资金安全隐患。该地级市烟草商业企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了《xx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规范卷烟货款管理办法》,明确了卷烟货款回收流程以及回收过程中各部门、各环节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制定奖惩措施。

(二)实行OA办公平台公示制度

由市局(公司)财务科指派专人,每日详细统计各基层单位货款缴存情况,整理后在内部网站进行公示。同时每旬根据货款缴存情况,分析卷烟货款未及时缴清的原因,按照未及时缴清货款的金额占卷烟销售金额的比例进行排名计分,计分结果与全员绩效薪酬挂钩。

(三)梳理工作流程

市局(公司)根据ISO9000质量贯标的要求,梳理卷烟货款管理的工作流程、明确流程各环节的责任岗位以及完成标准,并通过专项考核促使工作流程落地生效。

(四)提升电子结算管理能力

市局(公司)通过明确责任、广泛宣传、银企沟通、专项考核等综合性手段,促使零售户电子结算率和电子结算成功率提升。

(五)加大卷烟货款资金回收监管力度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对当日卷烟货款逐一核对,填写《销售货款回收情况表》,由送货员签字后经主要负责人审批后报市局(公司)财务科,确保资金回收无误。

二、卷烟货款技术改进措施

(一)实施电子结算技术的改进

从原来烟草商业企业指定结算银行,到目前零售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确定结算银行,企业负责协调,提升了电子结算率。

(二)实施零售户退货机制

对客观原因未成功结算的卷烟实施退货,并研究了退货机制下电访、配送、仓储、财务等各个环节的配套性工作流程和完成标准,解决零售户因退货而产生的货款管理问题。

(三)创建虚拟账户结算模式

虚拟账户是指无实体账户,未与银行签订代扣协议,用于模拟电子结算流程,产生结算信息,用于卷烟结算分销系统判定是否形成客户订单的一种虚拟结算方式。近年来,部分总分店模式的集团客户(如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XX市分公司)不断规范资金管理和银行账户管理工作,撤销了卷烟货款结算专用账户,实行分店自主订货、总部统一预付货款的方式,由总部通过预估各分店卷烟订货量,将卷烟货款提前存入烟草公司账户,由烟草公司财务人员手工对账后再进行货款结算、分拣配送。因为总部无法及时掌握各分店订单情况,当出现预存金额不足时,就会带来结算失败、卷烟退货、资金风险以及人力、物料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创建虚拟账户电子结算模式,达到了提高结算成功率和物流效率、消除资金风险和资源浪费的目的,也大大提高了此类集团客户的满意度。

三、卷烟货款规范管理的探索

(一)继续做好电子结算的推进工作

目前,电子结算是烟草商业企业和卷烟零售户结算卷烟货款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卷烟货款安全、快捷结算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该地级市烟草商业企业继续做好电子结算的推进工作。一是继续以真诚的服务打动零售户,要想卷烟零售户之所想,急零售户之所急,并针对老、弱、病、残、偏远郊区和离银行结算网点距离较远的零售户,客户经理及时提醒他们按时足额存好卷烟货款。二是加强与银行等部门的合作力度,给卷烟零售客户提供绿色通道。对偏远地区零售户,要拓展与农村信用社的合作,使零售户可以就近存款,为广大卷烟零售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三是对电子结算代扣款过程中的特殊情况,要积极正确处理,与零售客户结成和谐、互信的伙伴关系,最终实现共赢。

(二)扩大虚拟账户结算模式零售户

目前,该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已成功对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XX市分公司实行虚拟账户结算。该市尚有更多的集团客户,因为集团客户的财务制度等问题,尚未采用该种结算模式。该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销售部门正在与信息部门、财务部门加强沟通与联系,着手解决技术等问题,将更多的集团客户纳入虚拟账户结算模式。

银行零售部工作总结第8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对比

零售银行(retailbank),是指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运用现代经营理念,依托高科技手段,向个人、家庭和中小企业提供的综合性、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包括存取款、贷款、结算、汇兑、投资理财等业务。[1]零售银行业务的内容和范围相当广泛,它涉及到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国外已有数百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而对比国内外零售银行业务现状,借鉴国外发展银行零售业务的先进经验,可使我国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少走弯路,对我们有很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一、国内外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对比

中国银行业的零售金融服务在短短几年时间即告别了短缺状态,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但就总体而言,与发达国家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经营范围和业务品种对比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呈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开始重视个人业务,加大建设力度,向客户提供的个人金融产品不仅在数量上增长较快,而且在品种和质量上日益向多样化和多层次发展。目前各商业银行都开办和拓展了个人消费信贷、个人银行卡、各种代收代付及个人理财等多种个人金融业务,改变了过去以个人储蓄业务为主的单一的个人金融产品结构。但是,各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同质化和传统化的特点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传统经营模式,产品技术含量较低,难以进行增值组合,缺乏复合型产品或综合性个人金融服务,难以体现个性化、差别化,创新不足。国内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从负债业务看,主要是人民币储蓄存款和外汇储蓄存款;从资产业务看,主要集中在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贷款、个人助学贷款等,信用卡透支数量较少;从中间业务看,主要有个人汇兑结算、信用卡、支付、个人咨询及理财业务、个人外汇买卖及外币兑换业务等;从电子业务来看,主要集中在电子查询、转账及缴费等业务上。

相比之下,国外商业银行经营的零售业务种类繁多,尤其是在各国纷纷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实行混业经营以来,为满足客户各种需求,商业银行的零售金融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总体来看,国外零售银行产品大都由类构成,除最简单和对银行利润贡献最小的基本账户以外,还有储蓄、保险、直接投资(股票、债券等)、消费者贷款、信用卡、长期储蓄(人寿、养老、共同基金)和抵押贷款,基本覆盖了各金融领域的零售产品。[2]这是国外零售银行产品与服务综合化、多样化的体现。如美国花旗银行,现今已是世界上开展个人金融业务规模最大的银行,它在全球一百个国家为一亿客户服务,从消费银行服务到信贷、投资银行服务以至经纪、保险和资产管理,非常全面。

(二)业务规模和收入水平对比

2005年,国内各大银行纷纷提出向零售银行转型的经营战略,中国银行业对零售业务的重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原因在于大家都发现零售银行业务是一项稳定、低风险、高收益的业务。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历程已证明个人金融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上升是大趋势。然而,有调查表明,目前国内零售银行的盈利性情况不容乐观。各行目前在零售业务发展上的重点往往都放在消费信贷与信用卡,而消费信贷中又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几乎占了整个消费信贷业务近80%。但是,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由于利差很薄、效率低、费用高、缺乏科学量化风险和科学定价的能力等原因,并不能给商业银行带来高利润;信用卡业务由于前期建设成本高、超免息期透支使用率低及推广期免年费政策等,盈利情况也不容乐观。以零售银行业务竞争优势较明显的中国银行为例,中行2005年个人银行业务产生的营业利润为188亿元,还只占到公司营业利润的35%。

对比来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就逐步改变经营策略,业务拓展转向以个人为主的金融服务。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的收入结构中,零售银行的业务份额和利润贡献率通常都在50%以上,零售银行业务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调整结构、分散风险、稳定收入、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美国银行业的收入和利润增长主要来源于零售银行业务,2002年,花旗集团、JP摩根大通、美洲银行、第一银行、华盛顿互助等大型银行集团零售业务收入对总收入的贡献率都在60%以上,华盛顿互助更是高达90%。2004年,花旗集团、德意志银行零售业务所创收入分别占利润总额的69%和54.4%。[3]

(三)科技和服务手段对比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银行业的竞争,与其说是资金业务的竞争,不如说是服务技术的竞争。我国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科技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缺乏高效、快捷的结算、支付系统,缺乏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讯网络、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应用软件配套能力差。虽然近几年ATM、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有所发展,但数量相当有限,效率不高,功能也不尽完善。很多地区还没有实现系统间、同业间的联网,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流动相对较慢,不能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便捷性的要求。如许多银行推出的以“便民”为宗旨的收费业务,往往因银行系统故障,而使顾客奔波于银行网点和电信、税务等服务大厅之间,造成“便民”举措“不便民”。

相比之下,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服务手段科技化程度很高,软硬件设备、支付应用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先进,网络信息技术发达,家庭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应有尽有。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拓展了银行的服务时间和空间,大大降低了成本,改变了传统银行的经营方式,银行正逐渐从传统的实体经营发展模式向虚拟的网络经营发展模式转变。

(四)经营观念对比

多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对于企业资产业务能够给银行带来更多的存款和更大的贷款利差的观念根深蒂固,忽视了发展潜力巨大的零售银行业务。直到最近,许多商业银行才真正开始思考究竟如何给零售银行业务定位、如何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等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是在外部环境的逼迫、市场需求加大、未来得及周密准备的情况下快速发展起来的,缺乏充足的理论准备与科学论证。所以,以零售银行业务为发展重点的经营理念还须逐步深入,管理创新能力还有待大力提高。

对比来看,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外大多数商业银行就纷纷转移目光,提出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战略,国际银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向是零售业务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在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中,零售业务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根据欧洲中央银行的报告,2000~2003年欧盟银行业在普遍的经济衰退、股票市场价格大幅度下挫、公司财务丑闻频传以及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等众多逆向冲击下,仍然能保持比较稳定的收入增长与盈利水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抵押贷款、消费者贷款等零售银行业务的稳步增长。

二、国外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目前,我国银行业掀起了向零售银行转型的高潮,但现仍处于起步阶段。然而,2006年12月外资银行将正式全面开办人民币业务,零售银行业务作为一个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必将成为他们角逐的对象。外资银行在零售银行业务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经营模式,将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严峻的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在挑战中抓住机遇,拓展零售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一大重要任务。通过前面的对比发现,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拓展可以给我国商业银行不少的启示。

(一)加速产品创新,拓宽业务领域

国外商业银行经营的零售业务种类繁多,新的金融产品不断涌现,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商业银行必须致力于金融产品的创新,才能增强竞争力。但也不能盲目照搬,必须结合国内市场的特点和顾客需求来进行创新。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产品创新的方向应主要是致力于产品的高科技含量,进行整合性、前瞻性产品的研发。银行要建立优质客户服务管理体系和产品研发机制,明确负责产品管理的机构和人员;在产品推广过程中要逐个品种、逐个项目的开展市场分析,制定分类营销方案。要按照客户需求来设计、研发金融产品加强核心产品与辅助产品的分类管理,重点发展关联性大、综合服务功能强和附加值高的、理财及信息咨询等业务,提高产品的综合创利能力,以丰富的金融产品满足客户需求。[4]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应继续把消费信贷作为重点,在巩固现有个人储蓄存款业务的基础上,积极申请开办个人支票账户业务,还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开办个人养老金账户以及其他个人资金账户。同时,恢复和扩大大额存单、金融债券发行业务。此外,发展潜力较大的零售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重点,包括:业务保险、代收付等、信用卡及银行卡业务、信息和资产评估、金融保证、贷款承诺等;积极开展咨询、基金保管、个人保管箱、私人理财等业务。根据国外商业银行的做法和我国现阶段情况,可以增开个人家庭理财业务、个人信托业务、组建投资基金、开办个人租赁业务等。

(二)注重客户细分,实行差别化服务

国外先进商业银行在经营零售银行业务过程中,非常注重客户分层和产品市场定位,向优质客户提供更完善、周全的服务,因为他们透彻理解,银行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大客户。比如荷兰银行的零售业务,根据客户的资产规模和在银行的资金流动情况,将客户分为三个层次:净资产在5万欧元以下是一般的零售客户,只能到一般营业所接受服务;净资产在5万欧元或每月收入5000欧元以上的客户是优惠客户,可以到银行的顾问机构享受到由客户经理提供的投资及理财服务;而净资产在100万欧元以上的客户就享受私人银行的固定的客户经理提供的贴身服务。

目前,我国消费层次已经出现分化,家庭收入在中等水平以上(以月薪5000元人民币划分)大约有3000多万户,这其中家庭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中高层富裕家庭占4%。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商业银行应通过对客户心理账户的调查与研究,根据客户的不同投资收益期望和风险承受能力,对客户进行分类与界定;针对客户不同的心理需求,进行金融产品的体系设计、产品开发、营销方式与金融服务的创新等。然后,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识别、挖掘优质客户和管理、维护优质客户的流程,推动差别化服务走向系统化和规范化,从简单的分层服务进入到以优质客户为重点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服务再造。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私人银行业务部,把对大客户的服务从理财服务发展到私人财富管理。在此过程中,应搭建好信息沟通平台,加强前后台和各专业部门间纵向和横向的客户信息共享,建立起一个既能完整、准确、迅速地反映客户信息,又能进行定性、定

量分析的强大的基础信息数据库。

(三)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的好坏和服务水平的高低是影响银行品牌形象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大多数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服务手段科技化程度较高。国内商业银行要搞好零售银行业务,也应走科技创新之路,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在网络金融时代,零售银行产品必须有强大的信息技术和金融技术支持,才能满足客户对方便、快捷、全能化银行服务的要求。特别是要加强银行网络化建设,尽快完善网上银行业务,为推广网上个人银行业务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此外,要建立统一标准的信息中心,形成大型的信息网络,并运用数据挖掘等技术发现客户需求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产品方案。银行应该对每位客户的情况了如指掌,了解客户人生阶段的重大事件、特殊需求,为其提供咨询方案,开发个性化产品,成为客户的理财顾问,最终达到客户与银行合作共赢的目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