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个人网络研修总结

个人网络研修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2-17 10:16:10

个人网络研修总结

个人网络研修总结第1篇

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理念和理论知识更新能力,促进自己专业化发展,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新时期教研的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网络研修为主要平台,立足我校实际和真实学情,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促进我个人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研修目标: 

1、通过网络研修平台的自主学习,努力学习每个阶段的课程知识,促使自己专业理论不断跟进,多动脑思考,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写好心得与反思,做好总结,把所学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自己专业化发展水平,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和业务素质。 

2、 积极参与各项讨论交流活动,博采众长,同伴互助,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珍惜学习的机会,及时完成作业。 

三、研修内容

1、学习网络研修平台的相关课程,写好心得、反思与总结。

2、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及报刊,认真研究英语新课程标准,利用平台积极与同事交流,力争在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

四、保证措施: 

1、认真研究《英语新课程标准》,进一步熟悉教材,写好学习心得。

2、认真执行和落实研修学习计划,保证高质量的完成研修学习任务。 

3、每天坚持网络研修学习不少于半小时,认真做好笔记,学完每个研修专题后,及时写出学习体会。 

4、在认真学习研修的基础上,写出个人校本研修总结、网络研修总结,写研修日志。 

5、依托网络研修平台,进行同行间的网络研讨交流。

个人网络研修总结第2篇

【关键词】 因特网;行为,成瘾;问卷调查;统计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161 R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7-0613-03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1]。但与此同时,“网络成瘾”也逐渐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2-4]。各种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者,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5-7]。因此,开发适合中国特点的网络成瘾诊断与鉴别工具势在必行。

但综观以往的研究,基本都依据DSM-IV的成瘾标准编制(Young,1996)[8],采用两分法的结论。但网络成瘾者确实存在中间状态,简单两分既不科学也不利于研究者对网瘾程度与特征的深入分析。同时,西方的网络成瘾问卷直接应用于国人,显然也会遇到一定的文化困扰。而台湾学者陈淑惠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及其修订版[9-11]正是针对这2个问题而编制的。目前,该量表虽已在国内应用,但相关作者却未进行修订,这显然会使其研究成果受到一定程度上的质疑。

鉴于此,本研究拟通过引进陈淑惠2003年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进行初步的应用,以检验其对于中国大学生的适用性,并修订出适合中国文化环境的大学生常模。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浙江大学、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4所浙江高校内随机抽取大学生1 106人,删除无效问卷后,实得有效问卷933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4.36%。样本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及专业、学历分布情况见表1~3。

大学生的每天平均上网时间为(1.83±1.24) h。上网场所:宿舍内宽带网57.88%,网吧33.87%,学校实验室6.32%,其他1.93%。上网目的(多选):聊天为83.32%,多媒体娱乐为68.68%,查阅学习资料为68.11%,浏览新闻为66.42%,其他6.73%。

1.2 工具

1.2.1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 由台湾学者陈淑惠等人2003年以台湾大学生为样本,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基础上修订而成。该量表共有26个项目,分为“网络成瘾核心症状”及“网络成瘾相关问题”2因素。“网络成瘾核心症状”分量表包括强迫性上网、戒断成瘾、耐受性3个因素。“网络成瘾相关问题”分量表包括人际与健康问题和时间管理问题2个因素。

全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为0.93。网络成瘾核心症状及网络成瘾相关问题2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0和0.88。采用4点计分,各维度分数为所包含题项分数之和。陈淑惠认为,得分在前5%者为高危险人群,总得分越高,表示网络成瘾可能性越高。

1.2.2 网络成瘾诊断问卷 由国外学者Young根据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IV;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中病态的诊断标准修编而成。此问卷共8个项目,目前被心理学界广泛应用。各题目要求以“是”“否”作答,每个肯定答案计1分,得分≥5分被诊断为成瘾者。

1.3 程序 选取浙江省的4所不同类别高校进行抽样,包括重点高校、非重点高校及民办高校,同时在高校的专业侧重上包括理工科高校、师范类高校、艺术类高校及综合性高校。随机抽样方式采用将问卷发放到学校各宿舍楼内以及自习教室中,请不同系别、性别和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填写并回收。

1.4 统计分析 数据回收后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CIAS-R单项评定结果 对933名被试在CIAS-R量表各条目的得分进行了统计,计算平均数和标准差以及每一条目得分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各条目得分与该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均在0.40以上,相关均达到了0.001水平的显著性,说明26个项目都具有良好的鉴别力,可以对网络成瘾者进行有效鉴别。见表4。

2.2 信度分析 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为α=0.944 6。使用奇偶分半法,将CIAS-R条目组分为两半,分别求出每一被试在两半条目组上的得分和,然后计算Pearson相关。结果表明,分半相关系数:r=0.914 6。用Spearman-Brown公式校正后为r=0.916 6。

2.3 效度分析 参照陈淑惠CIAS-R的编制过程,采用迭代主轴因素分析法最优斜交转轴方式对所有条目进行分析。首先,对CIAS-R问卷的26个条目进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著(X2=11 900.65,P

其次,对CIAS-R的26个条目作主轴因素分析。经过9次迭代,共抽取出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共有4个,可以解释总变异的49.142%,经检验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见表5。

再次,26个条目经过最优斜交转轴之后,可以分别归属4个主因素,其中第7,10,17,26题均在2个因素中负荷相近,可能导致最终因素归类上的误差。通过分析项目与因素的对应关系,依次将4个因素分别命名为:因素1(强迫性与人际健康)、因素2(时间问题)、因素3(戒断成瘾)与因素4(耐受性)。

此外,将所有被试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中的得分作为效标分数,与其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中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两者的相关r=0.55。经统计检验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

2.4 被试在量表上的得分情况 各年级组男女被试在CIAS-R中得分比较见表6。经过ANOVA检验,男女间CIAS-R得分有极其显著差异(F(1,932)=26.872,P

各年级之间CIAS-R得分经统计检验发现差异极其显著(F(3,929)=6.512,P

不同专业之间在CIAS-R得分上的差异也被发现(F(2,925)=6.956,P

3 讨论

3.1 CIAS-R具有较高的信度 对CIAS-R在浙江省4所大学部分学生的测查表明,该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同质性系数Alpha值为0.944 6,分半信度为0.916 6。根据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信度系数在0.70以上时可以用于团体间的比较,在0.85以上可以用于鉴别个人。鉴于取样特点,此量表可以用于鉴别网络成瘾者的主要特征。当然,由于调查是采用匿名方式进行,因此无法进行有效地重测,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进行。

3.2 CIAS-R有较好的效度 首先,该量表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因素分析所抽取出的4个因素,一共可以解释总变异的49.142%。并且通过事后50名大学生主观判别的结果来看,条目对网络成瘾与否的两个群体的区分度比较高(r=0.93)。

其次,该量表也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因素分析表明CIAS-R具有4个特征最大的因素(与量表编制时所设想的5个因素有比较高的一致性),是量表的主要成份,每一个条目与总分的相关都达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均在0.40以上)。

第三,在抽取因素中发现,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就高达41.076 %,远远大于20 % ,且远远大于第二因素所解释的变异;它的特征值为11.172,也远远大于第二个因素的1.382。根据心理测量学理论,在一个测验或量表中,如果第一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大于测验总特征值的20 %,或者最大特征值与第二特征值之比接近或超过5,就可以认为该测验或量表具有单维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也可以选择单因素解释,即强迫性与人际健康问题可能是判断网络成瘾的最主要的特征。卡特尔最大特征值分布图(即碎石图)也表明取一个因素是合适的。当然,造成这种因素分析的结果也可能是由于取样上的偏差或者中国大陆学生与台湾地区学生在某些语言理解上的偏差所致,例如,研究中所发现的第7,10,17,26题均在2个因素中负荷相近,从而导致因素之间的混淆。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加以确定。

第四,结果表明该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也较好,与以往的类似量表结果有一定的符合性。当然,中度相关的结果可能是由于Young的量表题量少且两分计分,导致其对于网络成瘾程度的辨别力不高所致。而这恰恰是CIAS-R编制的初衷和优势所在。

3.3 大学生CIAS-R结果与同类研究比较 CIAS-R在大学生中的性别和专业上的差异与国内外研究的一般结论相吻合[9-12]。这一结果同样表明,CIAS-R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使用价值。但是,研究者也发现年级上表现出的逐级增加的趋势与以往研究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例如,陈侠[13]发现,网络成瘾最高的是一、二年级,而高年级比低年级要低。对于这一结果,有以下几种可能:(1)本研究中四年级的学生取样比较少,其代表性可能不够理想;(2)由于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具备上网的经验,其一旦网络成瘾就具有连贯性,因此,的确存在着随着网络使用年限的增加(表现为年级的提高)而表现出网络成瘾倾向的增加。

总之,本研究对CIAS-R所做的修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量表特性具备了良好测验的基本要求,可以为进一步开展网络成瘾者的主要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一种有效、方便的测查工具。

4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08-12-9].2007:.

[3] Grohol JM. Internet Addiction Guide. 2005[EB/OL].[2008-12-9].省略/netaddiction/.

[4] 王智弘.谁来解救网络中的沉迷灵魂:政府与产业应负的责任.网护情报,2008,25:A.

[5] 蓝燕.6.4%的大学生有网络成瘾倾向.中国青年报,2001-7-10(5).

[6] 顾海根.上海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中国心理学会.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上海,2005,上海:中国心理学会,2005.

[7] 梁祝平.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及其团体咨询.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6):101-105.

[8] YOUNG K. 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 The 104th Annual Convention of American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Canada,1996.

[9] 陈淑惠.我国学生计算机网络沉迷现象之整合研究-子计划一:网络沉迷现象的心理病因之初探(2/2).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专题研究计划成果报告,1999.

[10]陈淑惠.网络沉迷现象的心理需求与适应观点研究(二):网络沉迷学生之心理治疗研究.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专题研究计划成果报告,2002.

[11]陈淑惠.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之编制与心理计量特性研究.中华心理学刊, 2003,45(3):279-294.

[12]MORAHAN-MARTIN J,SCHUMACHER P. Incidence and correlates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 Computer in Human Behav,2000,16(1):13-29.

个人网络研修总结第3篇

一、国内网络研修的现状

网络研修是一种以网络为基础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它借助网络,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内容丰富、理念新颖、技术先进、实用便捷的优秀课程资源,创设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业人员及时交流、平等探讨的活动平台和环境。目前国内的网络研修主要有网络学习和网络教研两种形式。我这里仅谈谈远程培训、网络研讨和教师博客。

远程培训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总的要求,委托相关单位组织实施的。由业内知名专家牵头组成课程专家团队,制订课程计划,录制课程,建立辅导团队、管理团队等督促学员完成教学任务,并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如国培计划、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主任培训、校长培训等。其特点是课程设置科学,讲课专业层次高,准备充分,实效性强,深受老师们欢迎。网络研讨是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育教学交流的一种方式。常见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区域领导的干预下进行的,有专家的引领、纪律的约束,活动在周密的计划下有序地进行。教师博客也称教学日志,其具有发表、分享和交流的特点,主要呈现形式有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利用博客等进行教学反思,写教学案例,可以做到图文并茂、声情并茂,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特点和个人爱好积累资源。

二、网络研修的若干建议

建立区域教育资源中心。在本区域的教育网站上开辟资源中心,将上传资源权限下放给基层学校。区域资源中心分学科由专人负责整理并推荐资源,定期对原创资源进行评比,评比结果纳入各学校和个人的业绩考核。

个人网络研修总结第4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核心技能

引言

企业用人与学生就业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一道难解的社会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各高校也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尤其是高职院校,通过加大教学中实践环节的比例,与企业深度合作,采用2+1的教学模式、顶岗实习与预就业等措施,尽量让学生走出校园即能满足企业需要。本着解决企业用人与学生就业难题的初衷,课题组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企业进行深度调研,聘请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同时不断完善,力求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对接,让学生在毕业时即能满足企业上岗的需求。课题组根据企业人才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规格,从专业课程整合、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实施、实践技能训练、专业核心技能评价等几个方面研究如何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高职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经过几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目前已制定出基本符合行业标准的方案与课程标准。

一、课题研究基础

学院于2007年开始开办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2008年该专业被确定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自2010年,该专业与安博集团进行专业共建,使专业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学院投资建设了网络设备实训室、网站建设与管理实训室专门用于网络专业的实践教学。2009年与思科公司合作,成立了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加入思科网络学院理事会,参加了网院的师资培训,教师成为思科网院认证讲师;2012年与H3C公司合作,成立了H3C网络学院,参加H3C网络学院认证讲师培训,教师获得了H3CNE证书和H3C认证讲师资格;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和网络学院教学资源,使人才培养过程更贴近企业实际生产过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是学院优秀教学团队,几年来一直与哈市多家网络公司和知名网络设备生成厂商驻哈机构密切合作,根据企业专业岗位人才需求不断地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一直在进行着教学改革研究探索,不断完善各门专业课的课程标准。几年来一直组织该专业的学生参加全省举办的网络方面的技能大赛,并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认证考试,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该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有的毕业生已经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

二、专业核心课程整合与核心技能培养

1.专业核心课程整合,加大实践教学环节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本着对准岗位设置课程的原则进行的,根据职业岗位分析归纳得出知识要求及能力要求,根据知识和能力要求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课程分为三个方向,即网络组建、网站设计与维护和网络管理与维护,围绕这三个方向进行了课程体系的设置。2014年,围绕专业核心技能培养,课题组通过大量地深入企业调研,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年修订)》重新进行了研究,分析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各专业课程标准、课程实践项目设置认真研究、修订,对每个专业岗位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整合,在2014级和2015级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中采用了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课程设置见图1。课题组制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注重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通过对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总结出对应的能力需求,从而对核心课程进行整合,将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校期间就得到了很好地锻炼。根据对毕业生的追踪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此种方式使学生能很快地进入企业员工状态。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共12门,实践安排见表1(部分体现)。

2.企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修订完善课程标准

为了更好地与企业对接,学生在校期间需取得行业认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就业意识,更加重视实践环节。同时,为了让学生在校期间更接近企业环境,专业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与思科公司、H3C公司合作,将企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和网络学院教学资源,采集实际场景的工作任务并进行分解,转化为课堂教学中的实验及实训,让学生在课堂中就接触并进行工作演练,为顶岗实习及就业做好准备。加强与H3C公司、思科公司合作伙伴企业的合作,在顶岗实习期间,将学生送入这些企业进行岗前培训和预就业。通过顶岗实习,学生技能得到很大提高,有的毕业后选择继续留在企业,有的选择了更好的企业去发展。与企业共同制定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地修订与完善。通过两年的时间,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12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了较大幅度地改动,增加了实践比例的同时,还将企业典型任务分解归纳,融入课程。以“动态网站设计与维护”和“路由交换技术”为例,在修订之前,“动态网站设计与维护”课程以PHP语言为中心,主要讲解语法与程序语句,课堂教学案例也多是从教材中选取一些孤立零散的练习;修订之后,将典型的企业案例融入课程,将网站中的高频应用如留言板、论坛等作为学生的课程实训,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使用PHP+MySQL制作动态网站,并对动态网站进行维护;“路由交换技术”课程改革前主要讲授交换原理及路由协议,在修订后实践及实训比例占总学时比例超过50%,教师将企业案例带进课堂,学生利用模拟器及实际设备进行配置,并利用所学知识对配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排查和调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专业技能大赛

为了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使每名教师能够了解企业专业岗位技能需求,胜任专业岗位工作,能够承担一个岗位方向的所有课程教学和实践指导,专业团队教师利用假期参加专业课程培训,到思科和H3C的合作伙伴企业参加企业实践。为加强学生技能培养,几年来,学院组织学生参加省计算机专业指导委员会与企业联合举办的网络技能大赛,以赛促学,同时,通过参赛找出在技能培养方面与企业要求存在的差距,也作为实践教学改革的依据。

结束语

个人网络研修总结第5篇

关键词:视频案例库 网络研修 教师专业素质

网络研修是一种以网络为基础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它借助网络为教师提供了内容丰富、理念新颖的优秀课程资源,和及时交流、平等探讨的活动平台和环境。它能发挥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城镇和农村学校教师能够平等获取信息资源和对话交流,弥补传统教研模式的不足。而视频案例教学法在很早就已经被某些专业领域应用,因为它直观,易入情入境,容易上手。如今,视频案例教学法在教育领域也已被广泛应用,也为教师利用网络环境,通过分析教学视频案例进行网络研修活动提供了依据。开展基于视频案例分析的网络研修,是创新教研形式,拓宽教学研究途径,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异,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拓展教师的成长空间的有效途径。

一、平台建设,基础保障

建设基于视频案例库的网络研修平台,从教学视频案例入手。在教务、教科、课改办与信息中心的通力合作下,经过信息中心技术人员的努力工作,建设完成了基于视频案例库的网络研修平台服务器。紧接着是收集视频案例,充实到服务器中。我校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渠道收集视频案例:一是将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学案例视频切片后导入到视频案例库服务器中;二是将上级部门发放的教育教学视频光盘和学校自主购买的视频光盘资料切片后拷贝到视频案例库服务器中;三是将信息中心录制的各种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及区级、校级赛课的视频资源编辑切片后拷贝到服务器中;四是将互联网上能下载的教学视频资料下载后拷贝到视频案例库服务器中。通过这四种途径,我校视频案例库中的资源不断地丰富起来,为教师进行基于视频案例库的网络教研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

二、健全机制,严格管理

学校成立了网络研修领导小组,分管校长亲自抓,教务、教科、课改办、信息中心协同管理,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考核机制: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观看教学视频案例切片不少于2个,并且要写不低于300字的视频案例观后评价;每月在研修平台发表或转载文章不少于5篇;每月参与网络集体教研不少于一次。信息中心定期公布各教研组教师网上活动情况,并把对视频案例的评价和上传文章的数量及质量作为考核该项工作的主要内容,期末公布各教研组教师观看视频案例、论坛发帖、跟帖情况,同时将此项工作纳入到对教研组的考核评比中,成为评为优秀教研组的重要依据。

三、网络研修,模式探讨

1.分散学习任务

通过学校数字校园办公平台,各教研组针对本组实际,统一制订基于视频案例研究的网络研修平台的学习任务。教研组成员接收到任务后,自己抽出空余时间,从教学视频案例库服务器中观看指定视频案例,看完该视频案例后,写不低于300字的评价该视频案例的优缺点的评价文章,形成个人反思或观后感,然后通过视频案例下面的评价系统以实名制教师的个人反思和感受。

2.集中讨论

我校将各学科教研组固定了集中教研的时间,每个教研组均有半天时间进行集体教研,集体教研的时候,也是集中讨论的时间,每一位教师将自己观看的视频案例的观后感或个人反思讲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通过大家在一起谈感受,讲观点,分析视频案例的优缺点,最后形成共识,从而内化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3.网络交流,共享反思,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集中讨论,教研组中的每一位教师均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同的看法总分存在分歧,这些分析往往会引发大讨论,而讨论中的焦点又可以通过网络研修平台,再一次将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网络中去,让更多的人能看到自己的观点,从而进行网络交流,共享自己的感受和建议,同时,教师也可以看到别人的观点和建议。这样,在不断更新的网络中,教师自己的专业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

四、活动支持,推进研修

为了推进和展示校本教研及网络研修成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我们在工作中结合学校教学、教研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究活动和竞赛活动。

1.针对近三年的新教师,学校开展传帮带活动的同时,每期分学科教研组开展新教师培训和赛课活动,通过此活动不但可以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岗位,也能提升其专业素质。在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中,建议教师建立个人博客,撰写网络日志。这是促使教师自由进行教学写作的非常有效的途径。因为教师的学习心得、教学叙事等都可以发到网络博客上面,供人们阅读和评论,这样也能充分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同时,将凝聚教师智慧与心血的文章,上传到网络,与广大同行一起分享和交流,实现教学资源最大化。又可以得到更多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很有帮助。

2.结合计算机培训,开展了教师课件制作比赛,激发了教师的创作和学习热情,充分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

3.开展高级教师、骨干教师献课活动,教师的听课与评课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研修中的评价量表,通过高级教师献课活动,促进和带动中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个人网络研修总结第6篇

《鬼吹灯外传》是一款由盛大委托麦石信息研发的大型横版过关格斗网络游戏,改编自网络人气古墓探险小说《鬼吹灯》。也许是看到了诛仙的成功,盛大作为起点文学这个国内最大网络文学网站的实际拥有者,自然也不会放过由网络文学向网络游戏迈进的尝试,作为盛大对于网络文学与网络游戏相结合的初次尝试,鬼吹灯的表现只能称得上差强人意。

《佣兵天下》是由说不得大师撰写的西方奇幻网络小说巨著,拥有3600万忠实粉丝。蓝港在线经过四年的研发,近20个月的测试,终于将这款大型奇幻战争小说搬上了互联网。《佣兵天下》于2007年启动研发,由蓝港在线旗下三栖人工作室负责制作,项目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由蓝港在线旗下三栖人工作室负责制作,项目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

将于2011年9月开放测试。

《凡人修仙传online》是百游的第二款网络由文学改编而成的网络游戏,与其第一款《兽血沸腾》相比较,《凡人修仙传》获得的成功不可同日而语,尽管是一款网页游戏。凡人修仙传的一大特点是,其网络文学版本仍然没有完本,作者忘语仍然在每天更新新的内容。因此,相比其他由网络文学改编而成的网络游戏而言,因为凡人修仙传仍然没有完结,所以游戏的受关注度能够得以持续保持。

将网络文学与网络游戏的结合确是各大游戏公司近两年才开始做出的尝试,这之中自然少不了盛大旗下起点文学的推动作用,但有趣的是,就目前来看,盛大自己将网络文学改变成网络游戏的作品却并非最成功的。

《兽血沸腾》是静官在起点上发表的人气网络小说,后来由百游汇通公司根据同名人气网络小说改编的一款大型种族战争网游,于2010年1月开始测试。《兽血沸腾》强调种族间的冲突和战争。作为百游第一部由网络文学改编而成的网游,《兽血沸腾》的成绩与它的版权费一样少的可怜。

个人网络研修总结第7篇

摘要:文章将大学生数字阅读动机分为社会交往、情感抒发、信息获取、个人修养和阅读兴趣等5个维度,通过调查广东省4所高校的514名大学生,发现大学生的整体数字阅读动机较高,阅读动机受阅读者的性别、年级、与老师交流、奖学金等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7-0069-04

1 背景

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表明,数字阅读率已经超过传统阅读率。数字阅读动机是当前数字阅读的研究热点,也是数字阅读的重要影响因素。

图书馆界对数字阅读动机的内涵及维度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一般认为,个体的数字阅读动机是指由阅读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数字阅读活动的动机。数字阅读动机是多维的,但具体维度数目尚有争议。如:李武等人基于微信阅读,将数字阅读动机分为信息获取、情感抒发、兴趣爱好、个人发展、社会交往、他人认同等6个维度;罗昕和丛挺认为大学生进行手机阅读出于5类动机,即媒介特性类动机、信息类动机、社交类动机、娱乐类动机和自我类动机,且是在多个动机的共同作用下进行阅读的;王佑镁分析了未成年人数字化阅读行为特征,指出高达80%的受调查者进行数字化阅读是以“娱乐休闲”为主要目的的,“获取知识”“提高学习”仅占53%,而其他动机还包括资讯目的、社交目的、休闲目的;张芳指出大学生数字阅读动机大致分为学习型、功利性、消遣型三类;蔡少辉通过实地调查指出,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包括社会交往、情感抒发、信息获取、个人修养和阅读兴趣等5个维度,并编制了网络阅读动机问卷。

笔者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广泛被认可的蔡少辉所划分的维度,进一步探索了大学生数字阅读动机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在引导大学生数字阅读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笔者在广东4所高校中向在校大学生累计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45份,回收率为90.8%,实际有效问卷514份,有效率为85.7%。调查对象年龄为17―23岁,其中男生306人,女生208人;大一学生214人,大二学生177人,大三学生123人。从恋爱的情况来看,有异性朋友的为148人,无异性朋友的为366人;从与老师交流的情况来看,经常交流的有178人,偶尔交流的有336人;从获取奖学金的情况来看,获取过奖学金的有165人,没有获取过的有349人;从阅读内容来看,获取朋友信息的为254人,获取娱乐资讯的为182人,获取学习资料的为78人。

2.2 研究方法

笔者选取的是张进辅、蔡少辉编制的《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问卷》,共列举了39项问题;采用的是likert五点自评量表法(“非常不符合”记1分,“比较不符合”记2分,“不确定”记3分,“比较符合”记4分,“非常符合”记5分);分为社会交往、情感抒发、信息获取、个人修养、阅读偏好5个维度。总问卷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Cronbacha系数为0.91,各分维度信度系数为0.74~0.88。同时,笔者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测试,由主试者统一指导,被试者按要求自主完成测试,并当场回收问卷。所有数据均被录入电脑,应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描述统计、方差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总体特征

本研究以网络阅读动机问卷总分、各个分维度得分为指标,对大学生数字阅读动机总体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见表1、图1)。由表1可知,在网络阅读动机上,大学生的整个问卷总分在5点计分中平均数为3.48,高于中间数。在分维度中,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阅读兴趣(M=3.75)、信息获取(M=3.72)、个人修养(M=3.41)、情感抒发(M=3.28)、社会交往(M=3.27)。由图1可知,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总分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3.2 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各维度差异调查状况

3.2.1 个人修养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分析。笔者对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的个人修养维度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见表2),由结果可知,在个人修养维度上,性别、年级的主效应不显著:F(1,508)=0.446,p>0.01;F(2,508)=1.955,p>0.01。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对个人修养维度产生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效应:F(2,508)=0.446,p

个人网络研修总结第8篇

【关键词】教师网络研修 管理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引言

教育的全球化和信息化,知识获取途径的多样化、简便性及知识爆炸式增长,使中小学教师在知识权威性、角色定位、专业性和教育技术等方面都受到严峻挑战。教师的常态化学习和教育教学能力的重构是应对这种挑战的必由之路。因此,一种借助于互联网、学习平台和多媒体技术,在学习方式上更加灵活,在学习空间和时间上给教师带来更大自由度的学习形式――网络研修则应需而生。这种数字化学习方式是将学习资源、学习策略、学习技术和学习评价整合,使教师的常态化学习成为可能。目前,以中国教师研修网等平台提供的教师研修活动正席卷全国。

如何科学地开展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教师研修,完善教师研修的质态,提高网络研修的效能,构建有效的技术支撑和运维机制,成为当前教师网络研修管理的聚焦点。

二、教师网络研修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网络研修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正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有必要认真分析和研究相关对策。笔者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主题,在本地区采集了500多位中小学教师对网络研修的认识、态度、评价、期望等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供应需求不对称

“成人教育的规则之一就在于,你不能教会成人那些他们不感兴趣或觉得没有意义的事。”教师反映较多的是学习内容相对陈旧,偏重理论研究,实践指导意义不大;有的课程技术要求较高,通过网络研修达不到现场培训的效果。由于对教师网络研修的需求调查不充分,导致了供需不对称。因为这样的“不对称”,网络研修的实际情形往往是“剃头挑子一头热”,造成了研修的“投入”与“产出”不对称。

(二)平台功能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教师网络研修平台以开放的社区平台为主,也有使用内容管理系统CMS(即网站系统)等作为研修平台。这些平台以个人空间为中心,具备个人内容、组建班级、BBS讨论区等功能模块。这些平台在功能和技术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平台功能模块不足,不支持协同工具、移动学习、组卷、测试等功能;二是个人空间公开化,容易导致完成作业时的相互抄袭;三是内容与技术的耦合性不强,无法在学习过程中嵌入协同和测试工具;四是技术架构不坚固,特别是应对大规模并发请求的能力不够。

(三)课程设计不合理

网络研修使用的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受教学支撑环境限制,许多课程结构不完整,只有教学内容(相关数字资源),以及简单的文章跟帖和BBS讨论的交互活动;不支持学习流程控制;内容呈现方式以文字和视频课为主,难以深度阅读;没有协作学习模块,无法实施协作式、探究式教学策略。

(四)研修方式较单一

网络研修方式一般以教师在线自主学习为主,是被动的行政任务驱动。单一方式容易产生审美疲劳,难以维持学习兴趣,相对现场式的传统研修方式,网络研修缺少相互协作和交流,不易产生学习者的“社会互赖”和价值认同,也失去了大部分的“学习群体动力”。

(五)学习共同体作用难发挥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由教师以及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社群就共同感兴趣的各种话题自主自愿结合而成的学习型组织。目前,一些共同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行政部门的要求,由于不是兴趣驱使和自愿组织的,所以难以取得持久的效果,不能激发教师学习的能动性。甚至由于管理不到位,一些共同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形同虚设。

(六)学习评价不科学

对教师的研修活动进行评价,目前的一般做法是通过提交学习心得,及统计点击率、发帖量、在线时长、资源上传量等方式进行。教师普遍认为,这样的学习评价作用甚微,尤其是重复发帖、抄袭学习心得等不良现象难以避免。

三、教师网络研修管理策略

笔者认为,教师网络研修管理的关键要素有六个方面:

(一)需求管理

1.开展调查分析。通过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和建立QQ群,了解一线教师对研修的目标任务、课程内容、学习方式、时间安排、指导教师等方面的需求。调查发现,教师最需要的是提高教学技能和技巧、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培训,如教学案例和分析、优秀教学设计解读、课件开发和新技术应用等内容,而对教育技术理论则显得不够热心。

2.掌握政策要求。近两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等文件。开展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教师网络研修,必须围绕这些文件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要求,有计划、分层次、分批次组织实施。

3.符合发展趋势。网络研修要紧跟时展步伐,尽可能使用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手段,如建构主义理论新发展、脑科学与记忆科学新进展、数字化学习与翻转课堂、office 2013的新功能、微课制作工具等新理论、新产品。

(二)技术管理

1.完善技术架构。要综合考虑网络研修平台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网络环境的技术架构。理想的状态是Web服务、应用服务、协调服务、文件传输服务、数据库服务等的服务器相对独立,配备专用存储以应对大量的资源上载,用户数较多时则要使用负载均衡部署;服务器虚拟化则能更加灵活地应对需求的剧增或骤减;使用linux操作系统能让平台运行更加安全和稳定。

2.选择优秀平台。优秀的网络平台是确保网络研修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不仅功能全面,而且技术耦合性强,有丰富的应用案例。如blackboard learn系统,包括课程建设、协同学习工具、测试评价等管理模块,具备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线教学功能,是以课程为中心集成“教”与“学”的网络教学环境,也是实施教师网络研修的利器。

3.强化部署测试。教师网络研修平台部署涉及网络服务、负载均衡、软件兼容性等诸多技术问题,部署完成后必须经过强化测试,完成每一个工作流程和功能模块的校验,还要使用不同网络和终端环境测试平台的稳定性和兼容性,并将测试结果及时反馈用户。

(三)课程管理

1.精心设计课程。网络课程是研修取得成效的基石,不仅要符合教师的普遍需求,更应具备引领、示范网络学习的作用。如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课程设计时,可设计工具软件使用、课件制作、网络学习系统、微课与翻转课堂研究等课程,围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这根主线,做到从实践到理论的梯度进阶。

2.精细制作内容。课程内容要完整、有序,课程内容从简单到复杂,让研修老师渐进学习。根据网络教学特点,除了内容材料外,还可以通过制作各个章节学习指导,比如学习建议、学习方法、学习导图等内容,让学员一目了然,形成整体概念;内容呈现方式的丰富性将给教师学习带来较好体验,制作精美的图片、动画和微视频,让学习更为轻松和愉悦。

3.制定学习策略。网络研修的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虚拟课堂、在线直播等。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合理安排资源阅读、交流互动、作业测试的顺序,科学制定相关的学习策略,并提供相应的协同和测评工具。

(四)教学管理

1.分配学习任务。以平台公告、内部通知、课程消息等多种形式,让每一位参与网络研修的教师都知晓自己的学习任务。根据实际情况按学习进度安排的时间节点自动、统一分配学习任务,或者按学员的需求选择性学习任务,开展个性化网络研修。

2.创新混合式学习。混合式学习就是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综合应用传统学习方式和网络学习方式的多种信息传递过程。例如,将基于视频会议系统(虚拟课堂)的同步学习、基于学习平台和课程的异步学习、基于移动终端的泛在学习、基于协同工具的协作学习,及现场演讲、研讨等学习形式进行适当组合,各种学习方式的优势互补,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混合式学习方式的有效应用和创新,是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运作的核心内容。

3.管理作业测试。管理好学习过程中的作业和测试,是保证研修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作业和测试的时间限制,有效管理学习进度;通过标准化测试,开展自主测评和自动反馈;通过平台的成绩中心管理,及时批阅作业并反馈给研修学员。

(五)共同体管理

1.建立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是构成现代教师继续教育的新型细胞单位,它以联合发展的方式取代孤立的个体发展,实现教师向自主的专业学习者和实践者转变。实践证明,组建一个信息技术应用沙龙式的、教师完全自愿参与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对其中的观点容易产生共鸣,共同体的内聚力更容易形成。

2.开展协作交流。管理者通过公共QQ群、课程内嵌的BBS、即时通讯、虚拟课堂、Blog等多种网络协同工具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主题交流,鼓励教师发表个人观点,在线交流学习心得,切磋专业话题,解决实际问题,共享网络研修的成果。

3.引导达成共同目标。共同体成员具有共同的愿景,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让共同体成员从不同视角获得帮助,有利于共同体成长。通过积极引导,提倡尊重他人不同意见,构建宽松、和谐、民主的合作共同体,集思广益,才能开展有意义的合作,达成共同的目标。

(六)评估管理

1.完善考核机制

制定一套较为科学的网络研修的考核指标,综合考量研修学员的社区活跃度、学习参与度、作业完成度、测试成绩和作业作品水平等多个指标。利用学习平台的技术优势,采取自动分析和人工批阅的方式,重点放在测试和作业这些学习结果上。

2.嵌入式学习测评

与学习测试这种终结性评价不同,嵌入式测评是一种形成性评价,通过将评价嵌入持续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犯错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3.强调即学即用

注重“学以致用”,强调即学即知,即知即用。只有把学习的新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才是真正的有效学习,也才能真正提高应用能力。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