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教室岗位实习工作总结

教室岗位实习工作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12-07 15:12:47

教室岗位实习工作总结

教室岗位实习工作总结第1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宠物疾病诊治》是根据畜牧兽医专业都市型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动物疾病诊断和治疗两大核心能力培养而设置的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的设置以专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应用性强,课程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高职特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深入学习,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与素质。

针对宠物医院的化验室、X线诊断室、B型超声波诊断室、心电图诊断室、内窥镜诊断室、处置室、手术室、住院部、门诊室等主要技术岗位对毕业生所要求的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将课程有机溶合为对应的岗位化技术模块,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需求就是学习、实训内容(见岗位学习目标表),教学是在生产岗位上,按照岗位职责任务要求,将知识和敬业精神融入岗位化教学之中,针对性和适应性较强。在岗位上实践教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能力架构较为完善合理。课程的岗位化教学,将知识技能、素质培养融为一体,体现对宠物疾病的诊治工作基本规律和教学规律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塑造。

在教学实践中,课程组非常重视教学法研究,大家定期进行教研活动并与学生开展交流,在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体会,形成了具有一定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并且注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因材施教,现将我们运用的教学法和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项目驱动教学法

主要用于校内教学。在校内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来我院就诊的病例或教师从宠物医院带回来的动物主人放弃病例,教师指定学生负责整个诊治过程,在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过程中,学生常会遇到理论和操作的难题,产生知识需求,教师针对这些具体的情况引入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要求,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们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积极性并逐渐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学生通过这样的方法,逐渐了解、掌握了疾病的诊治流程。

2.“边讲、边学、边练”的工作过程导向法

在校内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采用“边讲、边学、边练”的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主要用于基本操作能力的学习和训练。例如在影像学诊断的学习中,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后,教师让学生小组自行操作,包括动物的摆位、投照条件的设定、洗片、读片等过程,完成一个完整的影像学诊断操作过程,让学生建立起影像学诊断的概念和操作流程,教师也是根据工作过程提出相应的指导,并根据操作产生的知识需求引入必需的理论知识,教学做结合,避免了理论知识的枯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典型病例分析”、“启发式”、“提问式”教学方法

主要用于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导入岗位学习,主要用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在各系统疾病的讲授过程中,为了避免理论知识单纯讲授的枯燥,教师先举出相关的具体病例,在教师的“启发”、“提问”下,让学生集体分析后提出诊断、治疗方案,由教师对学生的方案提出质疑,由此产生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教师再对有关知识进行讲授。

4.角色体验教学法

主要用于校内教学实训。将学生分为小组,分别担任动物主人、临床检查、实验室化验、仪器诊断、治疗、护理等角色,让学生掌握动物医院治疗流程,了解各工作岗位的岗位能力需求,将枯燥的介绍转变为课堂游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加深了对工作岗位的了解。

5.“真实环境”教学法

教室岗位实习工作总结第2篇

一、顶岗实习基本情况介绍

我院学生本学期实习单位有200多个,分布在不同的地区。主要在建筑公司、监理公司、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公司、检测公司、造价咨询公司、招投标公司,装饰公司等单位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办公室、辅导员以及各组指导老师采取电话、短信、飞信、QQ、邮件等多种方式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联系、检查并指导,同时各指导老师每周书面形式上报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表。

顶岗实习学生有27%被实习单位录用,顶岗实习使学生提前就业,顺利找到满意的就业单位。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率为92%,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就业率95%,城镇规划专业就业率95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就业率为96%。

我院顶岗实习实习工作流程是:各组指导老师负责联系指导学生顶岗实习,每周统计本组顶岗实习学生信息表以及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上报院顶岗实习办公室,顶岗实习办公室分专业汇总学生顶岗实习信息表,院顶岗实习办公室主任签字并加盖我院公章后,及时上报学校顶岗实习办公室。

二、顶岗实习的具体做法

(一)完善顶岗实习规章制度

我院顶岗实习工作从2005年开始,至今已进行了5年,积累了一些经验。为确保我院顶岗实习工作顺利的进行,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了补充完善。完善后的规章制度主要有:

①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顶岗实习实施细则;

②顶岗实习办公室信息管理工作规程;

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顶岗实习职责分工;

④实习实训安全制度;

⑤学院与实习指导老师签订目标责任书;学院与实习单位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学院与家长签订协议;指导教师与学生签订安全教育协议、安全协议;学生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

⑥学生顶岗实习手册;

⑦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城镇规划专业学生“2+1”顶岗实习大纲

⑧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3+2”学生顶岗实习大纲;

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大纲。

(二)所有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必须买意外伤害保险

我院学生大部分在工程一线实习,危险性较大,要求所有参加顶岗实习学生必须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入学时已购买了三年的意外伤害保险的学生,可以直接参加顶刚实习;入学时没有购买保险的学生,必须购买一年的意外伤害保险,否则,不得参加顶岗实习。

(三)实行“自愿报岗,岗前培训、顶岗培训、穿插讲座、定期汇报、校企共管”

顶岗实习以能力培养为主,知识传授为辅。结合学生就业意向,采用“分流制”培养方式,实行 “自愿报岗,岗前培训、顶岗培训、穿插讲座、定期汇报、校企共管”。

(四)召开实习动员大会

2009年2月19日,我院召开三场顶岗实习学生动员会。上午9:00在崇学楼508教室召开06级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学生动员大会,

院长代学灵、书记林海,顶岗实习办公室人员以及指导老师教师出席会议。会上讲到:本学期,全校所有毕业生全部进入顶岗实习阶段,为使顶岗实习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对顶岗实习工作的非常重视,专门成立学校顶岗实习办公室,各学院也成立顶岗实习办公室,负责对顶岗实习工作的管理;

会上还讲到:顶岗实习的规章制度、实习实训安全制度、注意事项、实施细则、实习成果的要求,要求学生每周都与指导教师、辅导员联系一次,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学生填写顶岗实习申请书,各指导老师与顶岗实习学生签订安全教育协议、安全协议。

(五)采取各种措施积极联系顶岗实习单位

由于我院学生顶岗实习单位比较分散,为使顶岗实习工作顺利开展,我院采取以下六种措施联系顶岗实习单位:

①利用已建立的12个实习基地

②积极联系并建立新的实习单位。本学期,新增实习基地3个,有焦作宏程工程建设公司、焦作市方圆工程监理公司、北京中安万通建筑技术有限公司。其中,北京中安万通建筑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连续4年接受我院学生顶岗实习达60多名。累计录用顶岗实习毕业生25名,占顶岗实习学生人数的41.7%。

③指导教师积极联系实习单位。

④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

⑤收集网上用人信息,及时向学生。

⑥往届毕业生推荐实习单位。今年,我院实行06级、07级顶岗实习学生传、帮、带活动,06级的同学主动走上讲台,介绍自己顶岗实习经验和感受,并详细介绍各自实习单位的用人情况、实习单位负责人及其联系方式,06级、07级同学进行了现场交流。07级即将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50%以上在“顶岗实习见面会”上落实了顶岗实习单位,其中代学灵和贾宏伟老师指导的07级学生有77%学生落实了顶岗实习单位;赵华玮和王敏老师指导的07级学生有73%落实了顶岗实习单位。

(六)顶岗实习情况的检查落实

为及时了解、掌握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各指导老师多次深入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学生实习,我院指导老师到施工现场检查顶岗实习学生共33次,并及时填写教师实地检查记录单。

(七)建立顶岗实习学生档案

顶岗实习学生档案包括11个方面的内容。

①学生顶岗实习申请书(包括学生、家长、辅导员及学院负责人签字);

②安全协议;

③安全教育协议;

④学生与实习单位签订的实习协议;

⑤顶岗实习考核表(含单位鉴定意见);

⑥教师实地检查指导顶岗实习记录单;

⑦顶岗实习调查问卷;

⑧实习单位回访表;

⑨顶岗实习联系指导记录表;

⑩联系方式、实习单位变更记录,并及时上报顶岗实习办公室;

11学生顶岗实习手册(顶岗实习管理规定、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制度、顶岗实习日志和顶岗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顶岗实习报告、顶岗实习考核表)

(八)认真批改顶岗实习成果

我院顶岗实习成果有实习日记、实习报告以及工程相关资料。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都按时、按质、按量提交了实习成果,各组指导老师认真批阅每一分实习日记、实习报告。

(九)制定顶岗实习成果清单

我院顶岗实习各种表格较多,为保证指导老师收集学生实习成果不至于漏项,特制定顶岗实习成果清单,清单中包括实习成果、各种表格。各组指导老师按照清单验收实习成果,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最后,将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相关资料按照班级分类存档。

(十)总结表彰顶岗实习优秀学生

在本学期开始的顶岗实习动员会上,对06级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城镇规划专业上学期顶岗实习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在公开毕业答辩会上,对本学期顶岗实习、毕业实习设计优秀的学生再次进行了表彰。

(十一)07级顶岗实习工作安排

我院在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城镇规划专业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顶岗实习工作的连续性,在06级毕业答辩前,我院已经开展07级顶岗实习的工作,将07级顶岗实习学生分组,并指定了各组指导老师。给顶岗实习新老生传、帮、带带来极大方便。

三、我院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我院顶岗实习各种表格较多,指导老师在验收学生成果时,给老师指导工作带来不便,增加指导老师的工作量。另外,学生实习日记本不统一,给后期的保管存档带来一定困难。为减轻指导老师的的担,我院计划统一印刷顶岗实习学生手册,从07级顶岗实习学生开始实行。

顶岗实习学生手册中包括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实施细则、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申请书、安全协议、安全教育协议、联系方式实习单位变更记录、学生与实习单位签订的实习协议、教师实地检查指导顶岗实习记录单、顶岗实习调查问卷、实习单位回访表、顶岗实习联系指导记录表、顶岗实习日志和顶岗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实习日记、实习报告、顶岗实习考核表等。实习结束,学生只需交一本顶岗实习手册,即全面、整齐、统一,又便于保管。

实习经费较少,给指导老师开展顶岗实习的检查、指导带来不便,建议学校加大对顶岗实习工作资金的投入。

教室岗位实习工作总结第3篇

近年来,我院积极探索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平台人才培养模式,并实践证明 “工作室”制教学平台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实效性。本文在总结多家有代表性高职院校做法的基础上,对“工作室”制教学平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找到高职“工作室”制教学平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及规律。

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由于办学时间短,积累经验少,人才培养基本沿袭本科院校的模式,重学科体系,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严重脱节,学生动手能力差,很难适应艺术设计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目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没落到实处。二是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没有凸现。三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不够。四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因此如何尽快建立较为完善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专业特色、加大实践环节比例,使学生毕业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滨州职业学院近年来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建立起“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 “工作室” 制教学平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构建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艺术行业人才为目标,创新基于任务引领的“工作室” 制教学平台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室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小型公司,教师以工作室承接行业真实项目为平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快速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学生成果可以高效地传播社会并服务社会,这样才能把教学切实地融入到实际的操作中去。将在校生的学习过程分解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一学年,主要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课程学习。第二阶段为第二学年,主要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学习。第三阶段为第三学年,主要是基于行业工作岗位的实践性实训,进行校外“工作室”的顶岗实习。

2.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为主线,与行业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工作室建立以艺术设计行业的岗位群作为依托,每个项目工作室就是一个岗位点,将整个设计工作流程分解成不同的岗位点,并按照其岗位点的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内容的标准,最终形成适应岗位能力的课程,再将各岗位课程重新构建成为整个工作室的课程体系。我院艺术设计专业构建了多个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室,比如平面设计工作室、室内设计工作室,民俗工艺产品设计工作室等。每个工作室各自建立具有其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以真实项目作为课程载体,真实项目的储备成为课程开发的重点,完善项目工作室的课程体系。

3.构建以实战型教师为主干,建成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对于专任教师而言,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对专任教师的培养是整个体系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兼职教师是学校与企业沟通的良好通道,我院每学期都要大量聘请企业的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与聘任,理顺与专职教师的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同时与行业专家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进行专业课程的讲授。

4.构建以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化为基础,建成设施先进、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项目开发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成为面向市场、面向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室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平台。从专业建设的实际出发,建立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实训基地,比如我院同时也开设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画室等,为学生了创造良好的基础实训教学环境。

5.构建以服务滨州区域经济为根本,积极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技能培训,为相关院校与地区提供对口支援。为了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力量和先进实训设备的资源优势,艺术设计类专业将向行业与社会提供培训,资格认证等各种社会服务,切实发挥专业的辐射功能。为相关院校和地区提供对口支援。一是加强与区域内中职学校的交流合作。通过对口招生、教学合作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帮助提升中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二是为周边区域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充分发挥专业的优势,为周边地区的中小企业提供员工培训,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服务,将本区域的先进技术成果推广到周边地区。

三、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 制教学平台人才培养模式运行

1.教学安排与评价考核方法。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以“工作室”制教学平台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分解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一学年,主要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课程学习,在工作室通过行业典型案例,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基础素质与专业素质的学习,并由校企共建考核标准评价学生专业基础技能的掌握程度。第二阶段为第二学年,主要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学习,在工作室中进行真实项目任务的实战训练,学生在行业指导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指导下,完成项目与课程的对接,并由专任教师和行业技术人员结合企业要求对设计方案进行考核评价,由此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岗位技能。第三阶段为第三学年,开展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主要是基于行业岗位实训,通过校外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根据学生工作期间的表现及被企业应用采纳设计方案的数量和质量作出考核评价。在“工作室” 实训教学中,实训指导教师以行业设计师身份参与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实践过程,定期轮岗,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特点。同时,大量引入一些有针对性的设计竞赛,因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课程组织形式及实施方法。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平台课程的组织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将教学活动与工作活动整合起来,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在项目学习准备阶段采用学校提供工作场所,设置与行业任务相同的工作步骤及要求,包括项目任务要求、项目教学过程、设计制作等。教师根据行业情况分配任务,在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阶段采用分组学习,建立项目组,明确责任人。在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共同指导,由学生担任助理设计师,组建项目设计团队,项目结束由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共同评价。

教室岗位实习工作总结第4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 学习情境 学习任务 成本会计岗位操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152-02

针对如何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各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得可谓轰轰烈烈,风生水起,各有特色。会计专业作为一个传统经典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也颇丰,笔者就会计专业《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的教学改革作出探讨,希望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贡献微薄之力。

一、《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开发的模式

课程改革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核心任务。课程在教育体系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苏教高(2008)15号文件《省教育厅关于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课程改革要以工作本位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课程开发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内容要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课程实施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过程,创设真实工作环境,融“教、学、做”为一体。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课程方案设计的步骤包括:分析职业工作过程描述职业行动领域转换配置学习领域扩展描述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其中,“分析职业工作过程描述职业行动领域转换配置学习领域”这个阶段为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宏观设计过程,设计出专业课程体系;“扩展描述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这个阶段为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微观设计过程。《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开发为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的微观设计过程,它是建立在会计专业(职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宏观设计已完成的基础上的,首先从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学习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将典型工作任务目标转化为学习情境,然后针对各学习情境,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完成“资讯、计划与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价”的学习任务,在整个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岗位操作学习领域运用的显性知识、默会知识,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的开发

(一)《成本会计岗位操作》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实践,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能呈现出该职业的典型的工作内容。以制造业企业为例,《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成本会计岗位的工作过程,成本会计岗位的工作过程体现为成本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而成本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又可以分解为若干个成本会计的具体职能,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七大常见职能,但不是所有的常见职能都可以形成成本会计岗位操作的典型工作任务,因此,成本会计岗位操作的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应该经过企业调研,充分听取企业一线人员的意见,根据成本会计岗位的职能进行分析,形成《成本会计岗位操作》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而形成典型工作任务目标,如表1所示:

(二)《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的微观设计

“扩展描述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这个阶段为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微观设计过程。学习情境是一个项目化、案例化的学习单元,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学习情境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载体,这是学习情境有效实施的前提,同时要求基于行动导向设计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设计应该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1.课程学习情境设计的能力目标。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要着力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做到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并重。专业能力体现为以下方面:认知生产企业的不同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成本计算方法选择的影响,不同成本计算方法核算的基本流程,各项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能编制成本报表,制定成本计划,确定成本控制的流程,并用会计的方法和载体,形成成本会计资料,为管理当局提供各项成本信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主要为团队合作的能力、与成员和老师沟通的能力、小组间协调的能力、遇到问题如何合理运用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主要表现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利用以往所学专业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等。

2.课程学习情境的转化。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课程进行知识与技能传授的纽带,学习情境的编排也需要考虑能力培养的过程性。成本会计岗位操作学习情境可以选用成本会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及其目标转化为相应的学习情境,并合理分配每个学习情境的课时,如表2所示。

3.课程学习情境的细化设计。《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根据其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相应的学习情境后,接下来根据学习情境形成具体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分为“资讯、计划与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价”四个环节,体现在任务中应用到的相关知识点,并对每个环节合理分配课时,做到在具体的教与学的实施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相关联的显性知识,体会默会知识,理解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现以成本会计岗位操作中“生产企业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这一学习情境为例,说明如何将学习情境细分为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又如何实施、知识点的穿插、课时的分配等方面的详细内容设计。如表3所示。

4.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

(1)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教学素材与教学场所的准备。教学需要准备的素材有成本会计教材、成本会计实训教程、成本会计案例、各项要素生产费用发生的原始凭证、各项生产费用分配及汇总表、空白记账凭证、各成本核算账户的总账和明细账账页等。学习任务的完成要求提供的教学场所应包括多媒体教室、会计岗位实训室等。

(2)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提问引导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资讯环节,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对学习情境中学习的重点与难点进行讲解、点拨,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采用演示法,让学生走进会计岗位实验室,加强学生对成本会计岗位的直观了解。在计划与决策环节,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辅以小组讨论法、提问引导法。在实施环节,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可以根据学生实施的进展情况,采用讲授法对学生的实施过程加以指导。在检查与评价环节,利用会计实训室,对各小组案例分析、实施成果进行检查,各小组应将实施结果进行演示,教师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进行总结,并将内容进行提升和扩展,同时加强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5.课程的考核方法设计。传统的学科教学以期末笔试为主要考核方式,但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强调以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课程学习情境;强调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增强学生各方面的关键能力;因此,与传统的学科考核方法不同,在课程考核方法设计时,也应考虑“实践”与“以学生为主体”这两方面,强调知识与技能并重,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并重。因此,《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的考核方式应以表现性评价为主,辅以期末笔试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表现性评价是指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具体任务时的一系列尝试。依托真实的或模拟的任务、过程和作品是评价的重点、评价标准的多重性,是表现性评价的三大特点。《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在考核学生各方面能力时,应以学习任务过程为评价的重点,对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表现,作出综合评价,同时在期末时辅以笔试。以过程评价为主,包括学生的自评、互评,教师的评价等方面;以笔试为辅,综合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

三、《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开发的保障

1.观念的转变。所有的改革,都需要方方面面的参与者转变旧观念,接受新观念。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也是一样,要求从高职学院的高层管理者开始,到专职教师到学生,彻底的转变观念,改变传统学科教学的思维和管理模式,为课程开发和由课程实施带来的教学改革创造条件,保障其顺利进行。

2.师资队伍。《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需要“既具有深厚的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岗位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具体实施。因此,学校不仅应看重教师的学历,更应注重教师的实践经验,鼓励教师去企业一线锻炼。

3.实施的硬件。高职院校的成本会计以普通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为主要教学场所,虽设有实训室,但与“强调实践”、“融教、学、做为一体”的高职课程实施的要求相比,显然在质和量上,都是远远不够的。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在学习情境设计时,要求基于“真实的工作环境,典型的工作任务”,并且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因此,在实训室的设置上,既要保证“够用”,又要保证“能用”,模拟成本会计岗位的真实工作情境,以期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课程的开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全院员工长期坚持、全心投入,由典型带动一般,并对课程改革实施的结果及时进行评价,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巩固教学改革的成果,真正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蒋庆斌,郝超.职教项目课程实施的瓶颈分析[J].职教论坛,2008(07)

2.龙芳.高职项目化教学考核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02)

3.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1)

教室岗位实习工作总结第5篇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按岗位轮训

“按岗位轮训”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关于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是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

1“按岗位轮训”的必要性

所谓的“按岗位轮训”是指以学生在毕业后可能会从事的职业为基础,在校内模拟响应的真实工作环境,然后让学生按照不同岗位来进行实际操作,通过亲身处理该岗位的工作内容等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我国目前高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实训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顶岗实习和认识实习,但是从认识实习直接跨越到顶岗实习难度很大,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能适应并且良好的完成顶岗实习的工作,导致很多学生对于顶岗实习中自己需要做的工作很迷茫。一些建筑类的高校对部分的建筑岗位开展了校内实训,例如监理员、造价员、施工员以及测量员等岗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学生工作经验的积累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来进行岗位实训室的建设、师资力量配置以及学生管理等。

2 建筑工技术专业实训岗位的确定

我们通过分析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同时结合了建筑行业目前的人才需求情况,根据学科特点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划分以便能更好的进行“分岗位实训”,同时说明了每个岗位所必需的知识以及技能,具体情况如表一所示。

3分岗位实训基地的具体建设情况

3.1建筑施工能力综合实训基地

根据施工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测量员等不同的岗位对于能力的要求,来模拟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保证岗位能力综合实训中的工程性以及仿真性,可以具体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实习基地、砌筑工程实训基地、砖混结构工程实习基地、钢结构工程实习基地、末班工程实训车间、钢筋加工实训车间、屋面工程实训基地以及基础工程实训场等八个是实训场所。学生在这些实训场所中掌握各种工程施工例如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屋面工程、抹灰工程等的具体流程以及质量方面的标准;掌握一些基础的施工工艺比如如何进行混过凝土浇筑振捣、脚手架如何搭拆、模板安装流程等;数量掌握控制垂直度、对建筑物进行定位以及抄平放线等的方法;了解如何进行建筑变形观测,对于钢网架、钢绗架等其他的钢结构构件的拆装技术有所掌握,真正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工艺操作能力和具体的专项技术能力。

3.2建筑材料综合检测实训基地

根据市场上对于材料员等岗位的要求来制定相应的生产性教学标准等,通过建筑材料综合检测实训基地在生产实训中来培养学生的材料检测能力,具体可分为水泥检测室、混凝土检测室、钢筋检测室、砂浆检测室以及块材检测室等几个部分。学生在这个实训基地可以更多地接触到那些常用的建筑,并且了解它们的性能、质量标准以及适用范围等,同时还可以培养建筑材料的存放保管能力,熟悉这些常见的建筑材料相应的技术指标,掌握建筑材料检验报告单审查技能等。

3.3建筑质量综合检验检测实训基地

这一方面的实训主要是针对于质检员等相关的岗位来进行的,根据其岗位能力要求来进行生产性教学,建立起完善的建筑质量检验检测实训基地,具体可以分为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测室、钢筋工程质量检测室、桩基础工程检测室、石材质量检测室、防水工程质量检测室以及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等。学生在这里可以对自身的建筑质量检测检验能力进行培养,了解到土建工程施工中相应的质量标准以及检测手段,熟悉主要的公众检验程序以及对于一般的质量缺陷如何处理,明白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表格怎么填写等。

3.4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基地

工程管理方面涉及的岗位比较广泛,造价员、测量员、施工员以及制图员等的岗位要求都需要考虑,然后建立起工程管理实训基地进行相应的生产实训以满足对外服务的标准。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基地包括工程管理实训室、模拟招投标实训室、制图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等,基地中的计算机上装有各项相关的辅助和造价软件等,例如鲁班造价软件、CASS测绘软件、神机妙算造价软件、PKPM建筑结构设计软件、建筑的CAD软件以及广年达造价软件等。通过这方面的岗位实训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图和竣工图的识读以及绘制技能,学会使用计算机来对施工管理工作进行辅助;熟练应用各种建筑CAD软件、工程造价团建和南方CASS软件数字绘图等来辅助工程的招投标工作。

4 “按岗位轮训”的开展

4.1将学生进行分组

将同学们按照30人一组进行分组模拟一个建筑公司,并进行详细的岗位分工,包括建筑技术方面(混凝土工人、钢筋工、砌筑工、模板工、抹灰工)、施工人员、测量人员、制图人员、材料人员、造价人员、质检人员,岗位之间每天进行轮换。

4.2实训项目实施

学生每天根据自身分配到的岗位进行实训,在单项的实训结束以后提交作品给老师,在实训的过程中监事可以在现场巡视并且指导学生操作。

4.3技术交流过程

在进行“按岗位轮训”实训期间,每天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一个交流会,通过大家彼此交流心得来更好地帮助学生吸取他人经验、取长补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实训行为进行点评,好的地方予以表扬和肯定,不足之处要指出来及时解决。对于每一个建筑小组在实训中遇到的困难可以挤出来大家一起进行解决,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掌握岗位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李占军.“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EB/OL].http://.cn/y- jyjs/sxjd/12320.shtml,2006- 10- 23.

[2]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教室岗位实习工作总结第6篇

关键词:顶岗实习 动态管理 B/S架构 总线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b)-0011-02

高等职业院校的顶岗实习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又称毕业实习、毕业实践、毕业综合实践等,是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和全面素质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从教育过程看,顶岗实习虽然没有主要发生在校园内,但是实习过程依然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16号文件中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为更好的推进顶岗实习力度,落实实践育人工作,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多次发文要求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我校自2007年开始探索顶岗实习全程动态管理模式,依托网络技术构建了顶岗实习动态管理系统,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 系统需求

1.1 现状调研

通过对近50所高职高专院校的调研,统计数据显示顶岗实习具有教学时数长、安排形式多样、实习单位分布广、单位落实时间差异大、实习单位变换频繁等特点,部分数据如以下几点。

在教学时数上,90%以上院校安排了半年以上,近80%院校从每年的11月份开始,近25%的院校安排一年及以上;在安排形式,79.5%的院校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融合进行,19.5%的院校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分时安排;在单位落实途径上,82%院校以学生为主分散落实,18%院校以学校为主集中安排;针对实习单位的变换,73%院校认为实习单位变换是属正常现象,27%院校允许少量学生的单位变换,无学校不允许变换实习单位。

1.2 需求分析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大多数院校学生最后一个学年中的顶岗实习,都是分散安排在数百个乃至上千个省内外企事业单位,传统的指导和管理方式面临过程管理难、质量监控难、安全掌握难、分类指导难、成果评价难、资料积累难等问题。针对这“六难”问题,顶岗实习动态管理系统需具备学生个人信息管理、实习和就业单位添加、实习情况汇报、教师指导、学校不同职能部门全程动态监控、顶岗实习过程评价及成果汇总、通知与查阅、信息分类显示和输出等功能,通过该系统构建学生、企业、家长和学校四者间信息直通的平台,如图1所示,相关部门或个人可以全方位掌握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

2 系统设计

2.1 总线模型

传统模式下的顶岗实习指导与管理信息流为双向串行,非相邻元素间信息不直通,达不到即时化、动态化,也即有出入的内容很难及时反映出来[2]。为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缩短传输的路径,可将信息流由串行改为并行,由此创建总线模型,如图2所示,网络是平台,顶岗实习是总线,学生、教师、教研室、系部、职能处室、校领导、企业和家长作为总线上的一个节点,学生可异地即时查看学校和院系的通知,并将实习单位变换和实习情况汇报通过连接点传至网络平台,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查看学生的实习状况并给予指导和评价,职能处室可以分类即时从总线上直接查看全校的顶岗实习状况。

2.2 角色权限

系统通过对不同角色的设置和权限过滤,达到统一管理、多级参与、信息互通、快速高效响应的效果,角色权限结构如图3所示:学校管理员负责设置校领导、职能处室和院系管理员的角色;院系管理员负责设置院系领导、教研室主任、辅导员、班主任、指导教师等角色,并建立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对应关系;指导教师负责设置企业和家长账号;通过权限过滤功能,不同院系同一角色可设置不同的信息查看范围。

3.3 运行流程

为拓展该系统的应用范围,实现分阶段顶岗实习管理,系统按模块化设计,实习模块由各院系管理员定义,分配学生由教研室操作,学生在线完成个人信息并及时汇报实习情况,教师在线布置学生作业并指导学生实习,学校各职能处室和院系各相关角色全程监控实习过程,系统运行流程如图4所示,学生和指导教师是数据源的主体。

3 功能实现

3.1 架构选择

考虑各节点使用者的方便性和终端的不固定性,系统采用了B/S(Browser/Server)架构,这种架构是随着Internet技术而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架构,基于B/S架构开发的系统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3],系统升级或维护时只需更新服务器端软件即可,特别是在JAVA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架构管理软件更是方便、快捷、高效。

3.2 开发环境

系统服务器采用 Windows Server 2003,Web服务器采用IIS6.0,数据库采用SqlServer 2000,开发工具用Dreamweaver 2008。为加快系统执行效率,开发中采用了成熟的ASP+SQL SERVER+动态链接库(DLL)技术,大量底层代码通过动态链接库(DLL)直接调用Windows操作系统资源,动态显示操作结果,系统运用大量Jquery+A jax局部刷新技术,以提供更友好的使用体验和更快的运行速度。

教室岗位实习工作总结第7篇

关键词:护生;职业核心能力;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研究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把“能力本位”课程建设作为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心。国内高职院校大多数在护生实习前安排了时间不等的综合实训课程,但很多院校仅局限于前期课程的单项操作重复练习[1],缺乏贴近临床的综合训练,护生顶岗实习时机械模仿多,不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培养护理核心能力,缩短学校与医院的距离,我院于2012年开始在护理专业第4学期开设护理综合实训课程,围绕典型岗位任务设计综合案例创设护理工作情境,以小组为学习单位,采用任务引领的模式来解决护理领域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院2013级护理专业(三年制)472名护生,其中男生22人,女生450人,年龄20岁~22岁,均已完成基础护理学、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健康评估等基础课程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救护理等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了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于第4学期(1周~10周)、护生实习前开设《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课程,共60学时。

1.2方法

1.2.1岗位分析序化高职“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决定了应首先从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入手,将工作岗位的职业需求整合到课程中去,通过职业能力分析,明确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职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我院通过广泛调研、邀请省内护理专家分析,将护理工作岗位序化为5大护理岗位群(门诊、病区、手术室、产科门诊及产房、急救中心及ICU护理岗位群)及28个护理岗位(导医台、输液室、注射室、换药室、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肾内科、内分泌科、烧伤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胸外科、骨科、泌尿外科、传染科、妇产科、儿科、器械护士、巡回护士、产科门诊、待产室、产房、母婴同室、急救中心、ICU)。1.2.2任务归纳目标设计根据调研及各岗位的护理工作特点,总结该岗位护士的主要工作任务及胜任岗位任务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目标。以儿科护理岗位为例。儿科护理岗位工作任务为:出入院患儿的评估、处理;儿科常见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运用医院信息系统处理医嘱;书写病室交班报告;无菌物品的使用及管理;对各类用物的终末处理。胜任岗位任务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儿科病房各班护士的主要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熟悉新生儿温箱、蓝光箱使用的目的、适应证、禁忌证;熟悉更换尿布的目的、注意事项、臀红的表现、预防及护理;熟悉小儿约束法的目的、注意事项;掌握小儿颈外静脉、股静脉穿刺目的、注射部位及注意事项;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掌握小儿心肺复苏术的目的、步骤、操作及复苏评价指标。②技能目标。准确采集患儿健康史,对儿科常见疾病体征进行评估;正确对儿科常见病实施护理和健康教育;正确更换尿布,及时正确处理臀红;正确实施小儿约束;准确执行小儿颈外静脉、股静脉穿刺采血法;正确给小儿实施温箱保温、蓝光疗法;能成功实施小儿心肺复苏、评价复苏效果。③素质目标。具备与不同年龄患儿的沟通技巧和能力;对患儿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同情心;具有评判性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病情观察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具备“慎独”的职业素质。1.2.3学习任务设计参考2010年1月国家卫生部下发的《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明确典型工作任务、各个岗位的实训项目。将一个护理工作岗位的多个实训项目综合为一个或多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如将采集健康史、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法、蓝光疗法、脐部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整合为新生儿败血症的评估、护理工作任务。课前通过综合案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任务引导,将岗位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的准备后,带着见习任务到医院(行业一线)课间见习。课堂实训采用角色扮演模拟临床情境,学生将解决工作任务的过程展现出来。1.2.4典型案例综合实训综合实训课程总课时60学时,实训场所为仿真模拟病房。实施时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单元,采用高职校院合作项目化教材《护理专业岗位能力综合实训》组织教学,综合使用任务驱动、项目引导、小组讨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以儿科护理工作岗位为例介绍如下。1.2.4.1课前任务准备以5人~7人(单数)组成1个小组,提前1周进行课前准备。①参考《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教材熟悉儿科护理岗位的岗位设置、工作任务;②按照教材提示,完成本岗位知识、技能、素质的准备;③复习本岗位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④回顾本岗位重点实训项目的职业标准及安全事项;⑤根据老师给出的见习任务在学习附属医院完成课前见习,比如用一段视频记录下儿科护士的一天,为婴儿更换一次尿布,制作一个儿科常见疾病临床路径的PPT汇报、完成一次对缺铁性贫血小儿家长的健康教育等。1.2.4.2课堂任务实训21人左右小班授课,授课地点为仿真模拟病房。具体实施:①各小组汇报见习情况,视频、护理方案呈现;②教师设计仿真工作过程的综合案例,案例包括一组工作任务,每组抽签决定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抽签后小组讨论决定解决问题方案,最后采用角色扮演法演示工作任务完成过程;③自我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引导学生思考上一步骤的不足,并调整;④分小组情境实训练习。1.2.4.3课后任务总结护生利用护理实训室仿真病房,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实训,完成解决典型工作任务的方案,并完成实训日志。1.2.4.4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占50%(出勤、学习态度、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语言交流、组织协调能力、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实训日志、课堂提问等),终结性评价占50%(完成典型案例为载体的工作任务,对其完成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

2结果(见表1、表2)

3讨论

3.1有助于高职教育理念的实现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选取、教学设计及实施的方法手段上,与传统的课程不同。我校前期广泛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将临床护理岗位序化,归纳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总结胜任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必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再以临床真实案例为背景设计工作任务,根据认知规律,设计由点到面、由单一模块到综合实训的若干学习性任务。该课程更能实现学校与行业的“无缝对接”,体现高职教育服务于行业发展的特色,更好更快地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3.2有助于提高护生的理论成绩和临床综合技能

传统实训授课中,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分开。学生在实训课上往往只关注操作本身,而不能理解在哪种情况下这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病情变化后又该采用哪种操作等,不能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改变以往理论和实训分开教学的方式,将理论内容与实训项目相结合,通过任务引领、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操作过程中要明确目的理解原理,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专科护理知识去理解、思考、分析,学生不再拘泥于教材的操作步骤,操作不是简单的模仿,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技能的应用[2]。

3.3有助于提高护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护理综合实训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更有助于培养护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评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精神、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沟通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其模拟临床工作的环境,充分地应用综合实训将理论与实训有机结合,贴近岗位,贴近临床,贴近学生,尽量缩小教学与临床的距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教学活动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在完成项目和任务的时候要以学生为主体,探索专业知识,实践专业技能,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及自我管理式的学习[3]。在未来的护理教学中,如何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应用软件、网络空间化、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另外,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护理核心能力将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因此,对护理核心能力的内涵我们要不断挖掘、探索。

参考文献:

[1]冯蓉,夏立平,许红,等.《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护理研究,2014,28(1B):108-110.

[2]周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儿童护理》课程教学设计及应用[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4:1.

教室岗位实习工作总结第8篇

[关键词]学工融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环艺专业;工作室;项目导向

根据我院目前正在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针对我专业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于“学工融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做出较客观的论证。

一、行业背景对环艺专业发展的影响

根据《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公共建筑装饰装修年总产值在2010年达到1.1万亿元,住宅装饰装修年总产值2010年达到9500亿元。预计到2015年,行业工程总产值将达到3.8亿元。行业规模的大幅度增长,表明行业仍然具有较强的增长性、持续性、稳定性。在黑龙江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又提出“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及哈尔滨“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经济发展战略,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建筑装饰行业蓬勃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建筑装饰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具有设计创作能力、施工管理能力的高端人才,需要25万人左右。一般人才中,从事设计人才需要50万人左右,从事工程项目管理人才需要50万人左右,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施工人员,需要500万左右。基于此,教育部在2004年重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中,确立了建筑装饰施工技术专业,从高职高专专业结构和培养人才类别的划分、统计和宏观调控,表明了国家对装饰行业现状的关注。目前装饰业从业人员缺乏高层次的专业培养。因此人员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的需要。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提供更多的建筑装饰设计、展示设计、装饰施工技术岗位的专业人员,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深入探索势在必行。

二、环艺专业的定位与目标

在这样的调研基础上,环艺专业本着立足哈尔滨市,面向黑龙江省,针对室内外装饰行业的宗旨,培养具有创意能力、独立设计与施工能力,熟练操作设计软件,熟悉施工工艺,具备设计员、绘图员、助理设计师职业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了实现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融合,校内项目课程与实际岗位对接;构建做中学、学中做,符合“项目导向”式特点的课程体系、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创新了“学工融合的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

三、“学工融合的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

“学工融合的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即以艺术设计中心、校内外实训基地为核心教学场所,教师围绕典型工作任务提出项目开展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完成项目为主;以教师辅导,中间穿插相关技术性教学内容为辅;其间融入专业理论教学、职业素养培养、创新与创业能力、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等,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一)模式内涵

以培养装饰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确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职业岗位群,并根据岗位群的分析,引入装饰企业实际项目,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出本专业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项目的实训教学放到模拟企业环境的实训室中进行,由专职教师和合作企业兼职教师联合实施教学。

(二)以“项目导向” 式课程体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对应的素质与能力要求,把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渗透到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专业综合技能训练过程中,构建“项目导向” 式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施

1.创新“学工融合的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一体化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特殊功能,教师在做中教设计、教工艺、教知识,学生在做中学知识、学设计、学工艺,充分发挥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按照模拟项目先行、实际项目相继、顶岗实习殿后的流程实施项目课程教学,同时,将文化素质教育和职业综合素质教育贯穿渗透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活动能力和健全人格;以校企联合考核、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并重考核为主,最终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搭建“学工融合的工作室”人才培养平台。依托行业、校内外实训基地,携手构建“学工融合的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的三年的学习生涯中,有1年的时间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1年的时间进行真实项目模拟实训;1年的时间在企业中顶岗实习,通过这3年与行业企业的共同培养,最终实现有“工作室化”特征,彰显专业理论、项目实训、顶岗实习有机衔接;分段递进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3.顶岗实习岗位化标准要求。(1)顶岗实习岗位的选择和实习内容遵循企业工作内容。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填写《顶岗实习手册》,撰写《实习报告》,参加实习答辩。(2)校企共管,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制定《顶岗实习企业指导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企业为学生选派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在企业内顶岗实习的学习部分。同时学院也选派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担任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定期对学生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于企业人员沟通,调研岗位工作的要求,适时调整教学计划。(3)“员工”式的考核评价,综合评定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以企业考核为主,学校考核为辅的方式,对顶岗实习进行综合评价。(4)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以融入到企业中,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中的先进事迹激励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 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

划纲要》.

[2] 《 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