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有线电视技术

有线电视技术赏析八篇

时间:2022-02-18 22:23:06

有线电视技术

有线电视技术第1篇

关键词:线电视网络 同轴电缆混合网络 HFC 双向传输

l 有线电视系统技术发展的阶段性

中国有线电视开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今天,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广播电视领域一支新兴产业。中国有线电视技术从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到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系统技术水平发展很快。从VHF频段、全频道共用天线系统到750MHz、860MHz有线电视城域网系统,从同轴电缆传输到光缆、电缆、MMDS等多种传输技术的混合应用,从只传输模拟信号到模拟、数字信号的混合传输,从单向广播网到双向交互网络。同时,先进的数据传输设备、数字传输系统以及计算机技术在有线电视系统中的成功运用,中国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日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今天已经确立了它在国家信息化结构框架“三网一平台”的基础网络地位。有线电视技术先进,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我国有线电视的发展历程,总体上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小型共用天线系统、大型共用天线系统和有线电视系统。

1.1小型共用天线系统阶段(1975—1985年)

1、生长的自发性

2、经费的自筹性

3、企业的主动性

4、系统的分散性

5、节目源的局限性

1.2大型共用天线系统阶段(1985—1995年)

1.3有线电视系统阶段(1996-现在)

有线电视系统的发展阶段。充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因地制宜地采用光纤、电缆、MMDS微波等传输技术,在省、市、县各行政区域范围内建设有线电视网。目前.正朝着大容量、数字化、双向多功能等方向发展。

经过几年的网络实践,一个以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为主的A平台和一个以传输数据为主的B平台已经取得成功。既保证了千家万户收看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又为数据通信和各种信息的传输提供高速率、大容量、低资费、安全可靠的传输手段。

目前,我国大多数省市己开通采用数字技术的光缆干线,实现了全省、全市范围内的联网。同时,全国骨干网采用先进的数字传输技术,为开展数字、数据传输业务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平台。我国有线电视进人了实现数字化、交互式高速多媒体信息网的实验阶段。

2 有线电视系统性能指标及相关标准

2.1基本概念

1、有线电视Cable televition(CATV):用射频电缆、光缆、多路微波或其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及数据信号的电视系统。

2、付费电视Pay-TV:采用加、解扰技术,用户需额外付费方可收看的电视节目。

3、双向有线电视Two-way:具有上、下行传输的有线电视系统

4、前端Bead end:在有线电视系统中,用以处理需要传输的由天线接收的各种无线信号和自办节目信号的设备。

5、分前端hub headend:系统辅助前端,通常设置在服务区中心。其向下传输模拟和数字电视信号,同时接收源于服务区内所有用户上行传输的信号。

6、干线系统Trunk feeder system:在有线电视广播系统中,用于各类前端之间或前端与各分配点或各光节点之间传输信号的链路。

7、光链路optical link:利用光纤通信技术传输声音、图像和数据信号的链路。一般由光发送机(电/光转换器)、光纤、光接收机(光/电转换器)及其它必需的光器件(如光放大器、光连接器、光分路器和光衰减器等)组成。

8、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qhybrid fibercoaxial以光纤为干线、同轴电缆为分配网的接入网。

9、光节点fiber node:为HFC网络中完成光、电或电、光转换的节点,以光纤与前端(分前端)相连,以同轴电缆与分配网络相连。

10、下行传输通道downstream transmiwssion path:HFC网络的一部分,其信号在下行方向从前端或任何其它中心节点分配到用户的网络部分。

11、上行传输通道upstream transmissionpath:HFC网络的一部分,其信号在上行方向从连接到网络的用户到前端或任何其它中心节点的网络部分。

12、系统输出口System outlet:连通用户线和接收机引入线的接口装置。

13、双向用户端口two-way subscrider port:用户室内的可向下传输信号和向上传输信号的双工接入端口。

2.2性能定义

1、图象载波电平:在75Q终端上调制包络峰处(同步头)的图像载波电压的有效值,以dBuv表示。

2、伴音载波电平:在75欧姆终端上无调制声音载波电压的有效值,以dBuv表示。

3、载噪比(c/N):图像载波电平有效值与规定带宽内系统噪声电平均方根值之比,用dB表示。

4、交扰调制比(CM):在系统指定点,指定载波上有用调制信号峰一峰值对交扰调制成分峰一峰值之比,用dB表示。

5、载波互调比:在系统指定点,载波电平对规定的互调产物的电平之比,用dB表示。

6、载波复合二次差拍比(C/CSO):在系统指定点,图像载波电平与在带内成簇集聚的二次差拍产物的复合电平之比,用dB表示。

7、载波复合三次差拍比(C/CTB):在系统指定点,图像载波电平与围绕在图像载波中心附近群集的复合三次差拍产物的峰值电平之比(多簇产物时应取叠加功率),用dB表示。

8、交流声调制比(HM):基准调制与峰一峰值交流声调制之比,用dB表示。

9相互隔离:在待测系统的频率范围内,任意频率上系统某个输出口与另一个输出口之间的衰减,对任何特定的设施,总是取其频率范围内所测得的最差值做为相互隔离,用dB表示。

10、色度/亮度时延差:电视信号中色度和亮度分量通过被测系统之后,它们的延时不等称为色度/亮度时延差,用m表示。

11、回波值:在规定测试条件下,测得的系统中由于反射而产生的滞后于原信号并与原信号内容相同的干扰信号的值。

12、上行汇集噪声:源自于用户端、电缆和无源传输设备引入的干扰,以及光纤和有源设备自身产生的噪声在前端或分前端汇集形成的噪声。

13、上行最大过载电平:保证链路中上行光发射机和放大器不造成严重过载失真条件下,在用户端可以注入的最大上行电平值。

14、上行通道群延时:在规定频段内不同频率信号从用户端到前端接收端产生的传输时间差。

15、上行通道传输延时:信号从最远路由用户端至双向通信设备上行射频接收端传输的总延时。

16、窄带数据频段:适应于传输窄带低速数据的信道频段

17、宽带数据频段:适应于传输宽带高速数据的信道频段

18、通道串扰抑制比:在双向系统运营时,上行信号(满负载时)对下行电视信号产生干扰导致传输技术指标劣化。下行图象载频电平与因此产生的寄生产物电平的比值。

19、上行通道的载波/汇集噪声比(C/N):用于在规定上行测量信号源电平值为标称值条件下,对上行物理通道作广义性的传输质量判别。C/N=上行信号电平(双向通信设备上行射频接收端口)一上行汇集噪声电平(双向通信设备上行射频接收端口)

20、用户端口保护隔离能力:当某用户端引入强干扰时,可能导致某信号频段(信道)停止服务。系统对其引入干扰抑制的分贝值。

21、用户电视端口噪声抑制能力:在同一用户室内,规定其用户电视端口(或电视传输物理通道)相对于该用户的双向数据端口(或数据物理通道)对上行传输公共通道具有的抑制(隔离)能力。

22、上行电平:上行信号功率(P1)与基准功率(P0)比的分贝值,即101gPl/P0。通常用dBuv表示。以在75欧姆负载电阻上产生luv电压的功率(0.0133uuW)为基准。

23、上行传输增益:在双向用户端口注入电平为A1的信号,经过上行传输通道,在前端或分前端双向通信设备上行射频接收端口处测量到的电平为A2,上行传输增益G=A2-A1以dB值表示。

2.3系统性能指标

1、下行传输系统主要技术参数要求

(1)系统输出口电平(dBuv)60-80

(2)载噪比(dB)≥43(B=5.75MHz)

(3)载波互调比(dB)

≥57(对电视频道的单频干扰)

≥54(电视频道内单频互调干扰)

(4)载波复合三次差拍比(dB)≥54

(5)载波复合二次差拍比(dB)≥54

(6)交扰调制比(dB)≥46+10Lg(N一1)(N为电视频道数)

(7)载波交流声比(%)≤3

(8)色亮度时延差(ns)100

(9)回波值(%)≤7

(10)微分增益(%)≤10

(11)微分相位(度)≤10

(12)系统输出口相互隔离度(dB)330(VHF)≥22(其它)

(13)特性阻抗75欧姆

2、上行传输通道主要技术要求:

(1)特性阻抗75欧姆

(2)频率范围(MHz)5-65(基本信道)

(3)标称上行端口输人电平(dB,V)100(设计标称值)

(4)上行传输路由增益差(dB)≤10(任意用户端口上行)

(5)上行通道频率响应(dB)≤10 9.4—61.8MHz)≤1.5(32MHz范围内)

(6)上行最大过载电平(dBuv)≥112(三路载波输人,当二次或三次非线性产物为-40dBc时测量)

(7)载波/汇集噪声比(dB)≥20(Ra波段) ≥26(Rb、Rc波段)

(电磁环境最恶劣时间段测量,一般为18点--22点,注入上行载波电平为l00dBuv,波段划分见附表)

(8)上行通道传输延时(us)≤800

(9)回波值(%)≤10

(10)上行通道群延时(回≤30(任意3.2MHz范围内)

(11)信号交流声调制比㈤≤7

(12)用户电视端口噪声抑制能力㈣≥40

(13)通道串扰抑制比(dB)≥54

附表:上行传输通道波段划分

波段

频率范围(MHz)

业务内容

传输媒质条件

Ra

5.0-20.2

上行窄带数据业务、网络管理(上行)

共缆

Rb

20.2—58_6

上行竟带数据业务

共缆

Rc

58.6-65.0

上行窄带数据业务、网络管理(上行)

共缆

2.4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1、GB/T6510-1996

2、GY/T106-1999

3、GY/T121-1995

4、GY/T131-1997

5、GY/T132-1998

6、GY/T180-2001

7、GY/T135-1998《有线电视系统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同轴电缆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

8、GY/T130-1998

9、GB/T11318-1996

10、GB50200-1994

11、GBJ42-81

12、GBJ79-85

13、GB57-83

14、GBJl20-88

15、GB7393-87

16、SJ2708-86

3 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

有线电视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前端系统、传输系统和电缆分配系统。

3.1前端

位于信号源和传输系统之间,对传输信号进行各种技术处理的设备组合。它是系统信号处理的中枢。前端设备的性能,对整个系统的信号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2传输系统

对于超大型或大型CATV系统而言,传输系统指远距离传输的超干线或干线。它位于前端系统和电缆分配系统之间。对于干线系统的技术要求是将前端信号传送到各个干线分配点所连接的电缆分配系统。同时必须达到载噪比和非线性失真指标要求。传输系统一般分别采用电缆、光纤或微波多路MMDS三种方式。

3.3电缆分配系统

位于传输系统和用户终端设备之间,把前端经干线系统传输的信号进行放大和分配。将信号均匀地分配给各用户,并使各用户终端得到规定的电平。同时,各用户终端之间具有良好的相互隔离作用互不干扰。对于双向有线电视系统还必须符合反向回传通道的技术要求。

4 有线电视系统传输技术

4.1电缆传输技术

1,电缆传输系统的构成

电缆传输系统采用同轴电缆做传输线,构成CATV网的干线或超干线。电缆传输系统主要由同轴电缆和干线放大器间隔配置、级连构成,附属设备有过电型分支器、分配器,用于干线分路。供电器和电源插入器用于干线放大器的电缆芯线供电。

2,电缆的传输特性及其补偿

(1)同轴电缆的结构:

同轴电缆由内导体、外导体和中间的绝缘介质组成。常用的有:藕芯型、封闭竹节型和物理发泡型。

(2)同轴电缆的传输特性:

A、特性阻抗:75欧姆

B、衰减特性:高频衰减大于低频衰减。细芯径电缆衰减大于粗芯径电缆衰减。衰减与电缆长度成正比。

C、温度特性:随温度的升高,电缆的衰减量增大。一般电缆的温度系数约为0.2%/度。

D、屏蔽特性:优质的电缆外导体有良好的屏蔽作用,传输信号不受外界干扰,也不会向外幅射、干扰其它信号。同轴电缆的屏蔽特性用屏蔽衰减表示,单位为dB。

E、机械特性:包括抗弯曲性能、防潮抗腐蚀性能和结构稳定性。

(3)电缆传输特性的均衡和补偿:

由于同轴电缆的衰减与电缆的长度成正比,干线要远距离传输,必须对电缆的传输特性进行补偿。干线放大器用来补偿电缆对信号电平的衰减,均衡电缆的频率特性和温度特性。干线放大器使用特性相同的放大器,各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电平值相同。采用“单位增益法”设计。

3,对远距离传输的限制

同轴电缆传输系统采用干线放大器级联的方法实现对电视信号的远距离传输,传输距离越远,需要放大器的级连N越大,系统指标下降越多。

随着区域性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发展,干线传输系统的传输距离越来越大,而放大器级联增多导致噪声、频率失真和非线性失真的积累,使得信号指标下降。而且电缆的温度特性增加了系统设备的复杂度,远距离传输时,可靠性差。系统的维护管理任务繁重,服务水平难以提高。

4.2微波多路MMDS传输技术

1,MMDS的技术特征

(1)多路微波分配系统MMDS的定义:用微波频率以一点发射,多点接收的方式把电视、声音广播及数据信号传输到各有线电视站、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前端或直接到各用户的微波系统。

(2)频率范围:空间传输2500-2700MHz

接收分配111-750MHz

(3)传输方式:多路微波信号采用空间传输方式。发射与接收应在视距范围内进行。

2,MMDS传输系统的构成:由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组成,发射系统的设备包括发射机、合成器、馈缆和发射天线;接收系统的设备包括接收天线、下变频器和供电器。

3,受无线传输缺陷的局限性

MMDS传输系统属于无线传输,带有无线传输的通用缺点,如信号怕遮挡、反射出重影、易受干扰。这种方式不适用于人口稠密、高层建筑林立的大中城市。

4.3光纤传输技术

1,光纤传输技术的特征

(1)光纤传输损耗小,可实现电视信号的远距离干线传输,保证电视信号的技术指标。

CATV系统中用于干线的同轴电缆,即使很粗(例如美国MC750电缆),在750MHz的损耗,也要40dB/km左右。而采用波长1310nm的光信号,其损耗约为40dB/100km。光纤的损耗比同轴电缆降低100倍。显然,用光纤替代每隔几百米必须设置一台放大器的同轴电缆干线,可以实现跨越几十公里的直传。彻底解决了干线放大器级联造成传输信号技术指标下降的问题。

(2)光纤频带宽,可以保证多路有线电视信号均衡地传输到各光节点。

(3)光纤无中继传输距离长,且抗干扰能力强,系统可靠性高。

(4)光纤传输技术不仅仅局限于传输有线电视信号,它为开展宽带综合业务传输提供一个开放平台,是宽带综合业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光纤传输系统的构成

最基本的光纤传输系统由电光变换器(E/o)、光纤和光电变换器(O/E)组成。也称之为光链路。光纤传输系统具有很大的传输容量,在系统中实行着多工传输。

(1)空分多工:(SDM)。(上下各一光纤)

(2)时分多工:(TDM)。

(3)波分多工:(WDM)。

(4)副载波多工:(SCM)。

3,为开展宽带综合业务传输提供开放平台

光纤有线电视网不仅仅局限于有线电视业务,它可以为开展宽带综合业务传输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是宽带综合业务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光缆构成广域的包括电视业务在内的多媒体网络具有广阔的前景。

4.4光纤同轴混合网--HFC宽带接入网的拓扑结构

HFC有线电视网由光纤作干线、同轴电缆作分配网,构成光纤同轴混合网。它充分发挥了光纤和电缆所具有的优良特性,有机地结合而完成了有线电视信号的高质量传输与分配。从而构成了这一独特的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络结构。HFC是一个以前端为中心、光纤延伸到小区并以光节点为终点的光纤星形布局,同时,以一个星树型同轴电缆网络从光节点延伸覆盖用户。因而,HFC有线电视网络拓扑是一个星一树形结构。

在HFC宽带接入网中,模拟电视和数字电视、综合数据业务信号在前端或分前端进行综合,合用一台下行光发射机,将下行信号用一根光纤传输至相应的光节点。在光节点,将下行信号变换成射频信号。每个光节点通过同轴电缆,以星树形拓扑结构覆盖用户。从用户来的上行信号在光节点变换为上行光信号,通过上行光发射机和上行回传光纤传回前端或分前端。上下行信号在光传输中采用的是空分复用,在电缆传输中采用的是频分复用。

HFC网采用频分复用技术,将5-1000MHz的频段分割为上行和下行通道。5-65MHz为上行通道,87-1000MHz为下行通道。上行通道为非广播业务,主要传输包括状态监控信号、视频点播信号以及数据通信业务等。下行通道将87-550MHz为普通广播电视业务,该频段全部用于模拟电视广播时,除调频广播业务外,可安排约54个频道的模拟电视节目。550-750MHz为下行数字通信信道,用于传输数字广播电视、VOD数字视频以及数字电话下行信号和数据,上行数据一般利用5-65MHz频段,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采用QPSK(或16QAM)调制。

有线电视HFC网上综合多种数字业务是依靠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和机顶盒Set-top-Box。Cable modem系统由置于用户端的Cable modem(CM)和设置于前端的CMTS(电缆调制解调端接系统)组成。用户端CM的基本功能是将上行的数字信号调制成RF信号,将下行的RF信号解调为数字信号。HFC接入网的主要优势为:巨大的接入带宽,可提供各种模拟和数字业务;Cable modem系统的下行速率高是显著的优势,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具有永久在线、无须拨号的优点。

有线电视接入网络的主要业务可分为两大类,即广播电视业务和交互业务。广播电视业务包括目前的模拟电视节目的传输和正在逐步发展的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等其它广播业务。交互业务包括INTERNET接入、视频点播VOD、可视电话、会议电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

转贴于 5 有线电视电缆传输网络

有线电视电缆传输网络,作为有线电视城域网的一部分,其规划设计,从规划思路、设计标准、技术指标、施工工艺规范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线电视电缆传输网络已不再象以往那样:每个小区都自成体系,具有接收电视信号的前端、传输外线和楼内分配网络,属于封闭的、小型独立的共用天线系统。今天的电缆传输网络不需要前端,要建成双向传输宽带网络,它不但要符合达到相关的国家标准,还必须执行所在地域有线电视网的总体技术要求。

5.1双向传输的实现方式:

在HFC接入网中,为了实现信号的双向传输,同时采用了空分复用、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技术。从光节点至前端(或骨干网的分前端)的光纤传输链路中,上下行信号采用空分复用:从光节点到用户的电缆网中,上下行信号采用频分复用,数据传输采用时分复用方式,

5.2回传通道的噪声

在HFC网络中,反向通道的汇集噪声是影响双向数据传输的主要问题。由于反向噪声大,数据传输链路的C/N大大降低。因此,解决反向回传通道的噪声问题,是Ⅲc网络顺利开展双向业务的关键。

上行通道中汇集的噪声来源于多种形式。其中,影响上行信号传输的主要是信号的削波失真、网络结构噪声和侵入噪声。

(1)削波失真主要由系统中的反向回传光发射机和双向放大器等传输设备的非线性失真造成。

(2)结构噪声主要来源于系统中的有源设备的器件自身产生的基础热噪声。同时,由于放大器的级联以及各支路回传信号的汇集,造成噪声的功率叠加,形成“漏斗效应”。

(3)侵入噪声主要由外界电磁波的侵入造成。是一种随机的、不规则的射频干扰。它是HFC网络开展双向数据通信需要努力克服的技术难题。系统中的侵人噪声主要有两种,即:A窄带短波信号的干扰:B冲击脉冲干扰:主要包括雷电、电动机、发动机,以及家用电器设备产生的脉冲干扰。

5.3电缆分配网络的组成

1、传输系统

包括光节点中的正、反向RF放大模快、双向延长放大器、线路分支器、分配器、供电器、同轴电缆等。光节点中的正向光接收机将下行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经置于光节点内的RF宽带放大器放大至较高电平,再由延长线上的延长放大器、同轴电缆和线路分支、分配器,将信号下行信号分路传送给各分配系统。来自分配,系统的反向回传上行信号,从分配放大器的输入端口沿着正向传输的途径进行反向回转,经同轴电缆、线路分支器、分配器、延长放大器,进入光节点,送人回传激光器。

2、分配系统

包括双向分配放大器(即楼头放大器),分支器分配器,双向用户终端和同轴电缆等。

延长线路将下行信号传送到各分配放大器的输入端。分配放大器将信号放大至所需电平后,经过同轴电缆、分配器、分支器,传送给每个用户终端。来自用户的反向回传上行信号,从用户应用设备的回传发射机,通过用户电缆回送人用户终端,经过分支器、分配器和同轴电缆,送到分配放大器的输出端,经分配放大器放大到合适的电平,从分配放大器的输入端送入传输系统。

5.4电缆分配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由于住宅小区的网络规划受土建规划的制约,各种形式风格住宅小区的土建设计千差万别,建筑物大小、高低、形状各异。特别是各小区内建筑群体布局各不相同。因此,住宅小区的网络规划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只能因地制宜。

1光节点的位置

光节点应设置在服务区的中心建筑物内,以达到尽量减少延长线电缆传输的最远距离,并减少延长放大器的级联的目的。进而降低传输信号的噪声和非线性失真。

2光节点服务区的划分

应按照各建筑物内的用户数量,将相近的建筑物组成500左右的服务区。由于不同结构的建筑物中的用户数量差别较大,因此不宜按照建筑物数量划分服务区。

3、器材选用

(1)同轴电缆的选用

系统内所有电缆均选用物理发泡电缆。延长线的电缆,应选用外导体为铝管结构的一12电缆。所有外线电缆均采用稳定的聚乙烯外护套。

(2)延长放大器

由于光接点服务区都不太大,采用手动增益控制放大器(MGC)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延长放大器按使用的模块不同,有推挽放大器和功率倍增放大器延长放大器一般应选用双模块功率倍增放大器。

4、双向放大器上下行通道结构

双向放大器总体上由正向放大通道、反向放大通道、分波器、混合器、稳压电源组成。

正向放大通道由前置衰减器和均衡器、一级放大模块、级间衰减器和均衡器、二级放大模块组成。

反向放大通道由反向放大模块、衰减器和均衡器组成。

5、设计计算公式

(1)放大器输出信号的载噪比与噪声系数的关系:

C/N=Si-NF-2.4

式中:Si为放大器输入电平

NF为放大器的噪声系数

(2)放大器级联后的载噪比(各级放大器工作状态相同)

(C/N)n=(C/N)1-10Lgn式中:n为级联数

(3)放大器的C/CTB取决于放大器的输出

电平,输出电平增加ldB时,C/CTB下降2dB。

(4)放大器级联后的C/CTB(各级放大器工作状态相同)

(C/CTB)n=(C/CTB)1-20Lgn

式中:n为级联数

5.5用户分配网络

1住宅建筑(楼房)用户分配网的组成作为住宅小区网中的分配系统,主要包括用户分配放大器(即楼头放大器)、同轴电缆、分支分配器、用户终端。

2用户分配网使用的设备

(1)双向用户分配放大器

采用双模块功率倍增型或双模块推挽型。

(2)分配器和分支器

分配器和分支器都是无源网络设备,其主要功能为既对下行信号进行功率分配,对上行信号进行汇集。

分配器是将下行信号均匀分成几路,在下行通道中起分路作用。常用的有二分配器(分两路)、三分配器(分三路)、四分配器(分四路)、六分配器(分六路)。

分支器是将下行信号不均匀分成几路,输出信号有主路输出和分支输出。主路输出衰减小,可持续进行再分配。分支输出有一系列的衰减量,供信号分配时选用。同时,将主路输出端和分支输出端的反向回传信号进行汇集。常用的有一分支器、二分支器、三分支器、四分支器、六分支器。

分配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A、分配衰减:指分配器的输人端的输入电平与输出端的输出电平的差值。分路越多的分配器,分配衰减越大。

B、相互隔离:指分配器的各输出端之间的隔离度。相互隔离表征了分配器各输出端相互影响的程度。相互隔离数值越大,相互影响越小。

C、端口阻抗与反射损耗

有线电视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均采用75欧姆端口阻抗。反射损耗是表征各种设备的端口阻抗匹配的程度。反射损耗的数值越大,表示阻抗匹配越好。

分支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A、分支衰减:是指分支器的输入端输入电平与分支输出端输出电平的差值。

B、反向隔离:是指分支器的分支输出端与主输出端之间的隔离度。反向隔离表征了分支器的分支输出端与主输出端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反向隔离越大,相互影响越小。

C、插入损耗:是指分支器输入端的输人电平与主输出端输出电平的差值。分支器的分支衰减越小,其插入损耗越大。

D、端口阻抗与反射损耗:同分配器。

有线电视技术第2篇

通过模拟信号技术发展而来的有线电视网络中的数字电视技术。是把之前的信号进行复制,随后输送到有线电视中。数字电视技术是把之前的信号分开,并且进行转变,这些被分开的信号再通过传输后,进行传播,随后当通过有线电视接收时,还把这些信号进行重新组合。这样就不会损坏有钱电视中之前的信号,有线电视上的数字电视技术使播放时的效果更加清楚,使电视中的画面更加真实。数字电视技术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中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数字有线电视所传输出来的画面效果更加的清楚。数字电视信号是把之前的信号进行转变,不是简单的复制信号,对于原来的信号不会发生损坏,可以使有线电视的信号更加地完整性,可以使电视传输出来的画面不会出现失真现象,使画面更加地流畅。第二,信号进行传输时,所采用的是光纤传输。利用光纤传输信号信息不仅可以拓展数据信息的荷载量,可以使数字电视的有更多的频道进行选择,传输的电视内容可以多种多样。第三,基于互联网。互联网技术的先进性与现今数字电视的融合可以使有线电视网络多样化,可以使有线电视通过网络浏览视频、音频,还可以使有线电视利用视频通话,实现远程操作等相关功能。

2.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

数字电视技术在我国的传媒业普遍采用,其中最关键的技术就是数字电视机顶盒。它主要的作用就是将数字电视技术与有线电视网络中心进行连接,其实即是一种可以起到转换作用的设备。数字电视信号通过电视机顶盒将模拟信号转变成数字电视信号,将各种图像以及声音通过压缩的方式置换成数字流,机顶盒还可以把这些数字流进行解码处理再还原成之前的模拟信号,随后再利用其它的音响设施以及显示器提供图像和声音给使用客户,这样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广播电视节目。通过数字机顶盒可以将之前模拟有线电视信号技术置换成现代的数字有线电视信号技术。数字机顶盒是数字电视技术所产生的一种产物,机顶盒具有以下几种功能:第一,机顶盒可以向电视用户提供图像和声音,供客户使用。第二,数字电视技术是基于机顶盒服务的。第三,机顶盒可以提供一些广播数据信号,在进行传输信号的时候是利用电缆进行传输的,部分信号是通过同轴混合网传输的。此外,机顶盒可以在交互式多媒体中应用,用户可以选择很多种网络服务功能,比如说,软件更新,升级,接收邮件,上网,各种电台的点播等,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功能越来越多。数字电视技术不管在网络公司中还是广播电视台中都有着很深远的影响。我国目前在许多地域都采用了数字化电视技术和双向网络有线电视技术的改造工程,主要从三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第一,客户端;第二,双向网络;第三,前一部分系统。用户通过数字电视技术可以看到多个地方的卫视台,以及中央卫视,所收到的信号十分的清晰化,接收信号时也更加地稳定、安全。数字信号电视技术还可以使一些个性化服务的用户满足自己的需求,自己喜欢的游戏、想看的电影、电视都可以进行点播,享受多种交互式点对点的娱乐和信息等服务

3.数字电视信号的有线电视网络传输

和之前的模拟信号传输所不同的是,数字电视技术在传输中所利用的是HFC方式,利用的是AM-VSB频分复用方式,利用了不一样的频率将各个节目进行区分,主要可以使之前的数字信号符合现在的HFC网络的标准要求,将传输信道进行编码处理,其中包括了码的流动量;R-S编码;卷积交织;字节到字符的映射;差分编码;基带成型滤波和QAM调制,相容与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各个信号之间的可以进行乱码的调解,利用分解把流码进行分开,可以有效预防各种信号之间的干扰。从高频载波形式上,MPEG-2与HFC在高频段进行网络传输时的模拟信号是相同的,采用混合传输,电缆传输、以及被光链路传输。数字电视技术方面SDL可以在调整的状态下进行传输,PDU,IP/IPX,ATM信元等都可以适用于复杂多变的歼敌数据传送过程,SDL不依靠SONET/SDH结构,在DWDM层的上面位置,兼容性能非常好。它使数据信号传送过程中更加的安全、可靠。SDL干扰频器所接收到的信号遭到损坏的可能性大大减少。它在数字电视信息中的传输过程中以其高质量的传输效果,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4.数字电视的环节组成

4.1信源编码

它的主要功能作用是把图像以及声音转变成数字化,达到模拟信号转变数字信号的目的。

4.2复用

分复图像、视频以及各种数据合为一体的,以包为单位的数字信号源,再进行分割和区分,最后就组合而成了一套节目流或者多套节目流。

4.3信道编码与调制

信道适配其实就是信道编码。实现信道编码主要是依据各种数据流处理编码,为此达到减少错误。还可以将一些基带数据流存放于高频波段中,由此转变成频带信号。

4.4传输信道其中有HFC、卫星、数字干线、无线等。

4.5SDL技术

SDL在数字电视技术中的传输过程中不仅兼容性能比较好,而且在调整传送过程中,还可以有效克服复杂的数据,尤其是对PDU,IP/IPX。ATM信元等多数类型的效果非常明显。如果从本质上看待SDL技术,它是不受限于SONET/SDH结构的,通过自身就可以连接达到实现于DWDM层中,兼容性能非常好,可以保证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更加地安全、可靠,与此同时还可以使数字电视中的数字流转化以及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得以提升,主要是由于SDL干扰频器可以从很大程度中减少各种损坏。在进行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中SDL矩形高速流可以进行传输数据信息的叙述,SDL贞中的L1可以同步于传输中的各种性能,大大减少出错率。在进行传输过程中,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可以有效被制止。

5.总结

有线电视技术第3篇

【关键词】有线电视技术;宽带技术;融合

1前言

伴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其运用范围和使用程度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有线电视造成了冲击,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视频行业想要实现长久稳定发展就必须将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进行有机融合,而这也同样是同步发展经济与文化的必要选择。因此本文将在对两种技术相互融合的具体发展情况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之上,以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为例,针对如何将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进行融合提出几点相关意见。

2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的融合发展情况

电视行业在近些年来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并且在现阶段点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当中已经逐步涉及到提升增值业务服务能力的内容[1]。当前已经出现了一部分需要通过点播付费才能收看的电视节目,因此笔者认为在未来,增值服务的发展方向主要会集中在内容增值、业务增值以及性能和功能的增值方面。而无论何种增值服务都与宽带业务中的数字媒体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并且面对广大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将会使用超宽带的数字转化方式进行有效解决。譬如说目前运用比较广泛的超宽带技术就是传统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相互融合下形成的产物,超宽带技术不同于以往的窄带无线传输技术和扩频宽带技术,在没有载波的情况下能够直接调制脉冲信号,并且具有超越当前任何一种商业无线通信技术占用的带宽,因此也被人们称之为“超带宽”。超宽带技术拥有较宽的频谱宽以及较大的系统容量,功耗比较低,同时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和安全性,加之其具备多径分辨能力,因而也被广泛运用在商业多媒体设备、个人网络以及家庭当中。

3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的具体策略

3.1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

有线电视HFC网络主要借助CM的方式完成传输宽带数字信号的工作,通常情况下,会在用户端位置处安装CM,而在有线电视系统中的前端位置处安装CMTS。在CMTS当中主要有两种调制方式,分别为256QAM以及64QAM,数据将被调制在有线电视HFC网络当中的某个或是多个下行频道上,使用前种调制方式则最高速率可以达到36Mbps,而使用后一种调制方式时最高速率则为27Mbps.用户端CM主要负责解调下行的RF信号,并将其转换成数据信号之后直接传输至PC机当中。一般情况下,PC机中的上行数据信号以QP-SK调制方式为主,同样由用户端CM负责解调RF频谱信号,之后再通过HFC网络完成CMTS的上行传送,其最高速率能够达到10Mbps[2]。人们在使用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时,首先需要出示能够拥有合法使用网络权利的证明,同时需要开通双向回传功能。之后用户需要前往相关部门办理业务并填写宽带网申请登记表,用于对申请方与接收方的责任、义务及使用费用等进行明确,最后由专业人员负责上门安装,用户便可享受有线电视宽带入户服务。

3.2对技术规范进行统一要求

考虑到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一直以来双方均处于各自独立发展的状态,因此导致两者在进行有机融合的过程当中,由于存在不同的技术标准而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在融合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的过程当中,需要坚持从两种技术的实际特点出发,综合考量多方因素,进而制定出统一的技术标准以扫清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道路上的障碍。譬如说在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过程当中,受到互联网等影响下,媒介渠道愈来愈多,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网络整合的重要性,因此我国近些年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有线电视网络的措施及发展规划,而这也为两种技术的有机融合开创了有利条件。

3.3政府部门需加强引导作用

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的融合,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强大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在理念方面的引导,带领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能够走向健康良好的发展道路。首先,需要为两种技术的有机融合制定出一套科学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用于作为必要的法律基础,同时严谨的法律条约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的融合起到积极的监督与约束作用。而在实际的融合过程当中,考虑到媒体资源的数量以及种类越来越多,极有可能引发一定的负面影响和其他相关问题,因此还需要不断完善技术,确保其能够有效筛选出优质的媒体资源,保障媒体信息的高质量[3]。

3.4建立起多项模式合作共赢

建立多项合作模式同样也是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实现融合的重要举措之一,比方说可以建立一种能够同时兼容使用两种技术的网络设施,进而有效控制用户使用单一技术的成本,同时也能够在维护固定用户的基础之上吸引更多的新用户,在将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相互融合下,使得技术网络资源得以大大优化,实现业务与技术上的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而在融合业务与技术的过程当中,同样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量,以便有效提升融合的综合性和全面性。

4结语

总而言之,将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相互融合在一起,能够实现资源的多项充分运用,在全面展现两种技术中的资源优势的同时,也能有效实现彼此之间的优势互补。在相互融合之下,有线电视技术能够进一步推动业务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宽带技术的基础设施以及宽带扩容也得以有效完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下促进视频行业实现长久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干运仙,景来丰.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的融合发展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9):38~41.

[2]陈志远,伍一鸣,杨坚.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地融合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6(06):244~246.

有线电视技术第4篇

关键词:有线电视技术;宽带技术;融合发展

1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概况

1.1发展现状

刚开始的时候有线电视技术出现在美国,并且依靠大楼内部共享天线进行信号的传播,之后产生了信号分配器,奠定了有线电视在大范围的应用奠定了基础。1974年中国人有了第一台有线电视,也安装了首个共用天线电视系统。

1.2发展趋势

1)扩大媒介渠道。现如今的有线电视技术拥有包括无线、卫星、互联网等在内的各种媒介渠道,这些渠道应用之间也产生了极其激烈的市场竞争,最终也为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为了对客户有一定的吸引力,各自渠道都尝试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如此便使得有线电视技术开始有更多的资源,以尽量去满足客户的要求,因此,有线电视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2)网络整合。有线电视技术已经成长多年,技术纯熟,在这块领域上的地位是无人能及的,相比其他新兴技术,潜力是巨大的。国家也对有线电视技术采取了扶持政策,针对网络这块给有线电视技术量身定做了发展规划,给有限网络和宽带网络的融合增加了砝码。3)业务融合。开展有线电视技术的业务较为单一,同时紧跟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各个行业同样也都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如此以往传统的单一化业务已经不能再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与此同时,有线电视技术也发生了较大方向的改革,逐步衍生出了比如语音、数据等各种新的业务[1]。

2宽带技术

2.1接入网技术

很早在电话时代人们就已经萌生了接入网技术的概念,如此说来,接入网技术并不是和宽带技术直接性相关产生的,伴随着宽带技术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对于接入网的应用范围愈加增大,其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接入网可以将设备与网络服务之间的任何一个节点或客户端有效连接起来,促使客户终端可以获取到及时有效地数据信息。然而,它作为宽带网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输效率直接性影响着宽带技术的应用效率,但如果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析,在我国的接入网技术方面依然存在各种不足,不仅技术含量低,而且还缺乏对应健全的运行机制,技术水平也比较落后,直接影响着接入网的技术应用价值。

2.2主干网技术

主干网技术可以包括数据服务和ATM技术还有虚拟电路服务技术等等,工作人员需要将宽带技术的应用和各种服务技术的特征充分结合起来,进行合理化主干网技术的应用研究工作。另外数据报技术的传输速度比较快,而且传输效率也高,但其服务质量却比较差,没有办法使其信号稳定性得到保障。除此之外,ATM技术协议比较复杂,设备也很昂贵,同时它的运行成本又很高,也就没有办法实现大范围地应用在普通的网络系统当中。相较而言,虚拟电路服务比其他两种技术性价比更高,也更加可靠[2]。

3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的融合发展

3.1发展的背景

因为网络电视发展的缘故,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开始脱离了有线电视的观看,并且几乎他们的生活空间都被视频和媒体所占据,这样网络电视便开始步入了他们的生活,也因此加快了互联网技术以及宽带技术的融合发展。

3.2历史发展状况

在中国有线电视发展了已经有很多年,但面对网络在它的发展前期却只是停留于商业发展或是科技文化方面,民用的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极其缓慢,而且在前期和有效技术相结合的机会也少之又少,此外由于早期宽带速度没有办法或不足以支撑起视频的播放速度的缘故,宽带走的都是流量费用,该环节也使得有线电视与宽带技术的有效融合变得更加缓慢且滞后。

3.3两者的相互融合

随之电视行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紧跟着目前点播电视行业发展广泛地涉及增值业务服务能力的提高,也有部分专项电视节目只有付费才能观看,对此,增值服务的方向主要包含3个方面:第一是内容的增值;第二是业务的增值;第三则是性能以及功能的增值,而这些业务均需要将其与宽带业务当中的数字媒体技术相互联系起来,而且也都是以超出宽带的数字化来最终实现观众多元的需求的转化提升。例如超宽带技术的运用,相比较来说,超宽带技术和以往传统的窄带无线传输或者3G蜂窝通信中的扩频宽带技术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它不需要载波便可以直接性对脉冲信号进行调制,而且它的宽带也远远地超出了当下所有的商业无线通信技术占用的所有宽带。超宽带技术频谱比较宽,功耗也低,同时隐蔽性能练好,安全系数还比较高,与此同时,它还具备多径分辨的能力以及较大的系统容量,目前超宽带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多个商业多媒体设备、个人网络和家庭中,而且对于它的应用也受到了大众的一致认可和肯定[3]。

4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对策

4.1统一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的技术规范

一般来说,宽带技术和有线电视技术的融合具备比较强的融合趋势以及业务融合度,也伴随两种技术不断进步提升,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了技术融合的趋势,同时可行性也进一步增强。而就在这时,构建起统一的科学性技术规范毫无疑问成了进一步促进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网络有效融合的主要前提条件,此二者无论是谁都有其深厚的发展历史,而且各自在发展过程中也都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技术标准,那么他们之间势必会存在各种偏差,致使此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受到影响。对此,我们必须要构建起一整套完善的统一化技术规范,统一化标准以及统一的技术参数,而且还要求此二者的融合必须要依照相关的技术规范来具体执行,找寻到相较来说比较折中而且平衡的方案,促使他们真正发挥出各自的优势,成功地解决掉融合问题,并且保证并提升融合的效率。

4.2有效引导两种技术之间的融合

说得笼统一些,此二者之间的融合势必会受到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制约,而在实际他们有效融合的过程中,第一步就要将此两种技术各自的目标及差异进行明确,同时要对影响他们融合的内外部因素予以明确,另外特别注意到内外引对其融合产生的促进作用。结合宽带网络技术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政府的干预,政府方面必须要在技术引导的过程中针对其所采取的融合措施究竟属于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及时予以明确,并且还要通过系统的考察研究保证所做出的引导活动究竟属于是正面的科学的,以此来为两种技术的融合提供技术支持。此外,政府方面还应该尽量避免使此二者之间的融合受到干扰,从而为技术的融合创造出开放的环境。引导过程中又需要充分考虑到两种技术各自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尽可能地实现技术之间的双赢和共同发展。不仅如此,还要有针对性地建立起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体系,以避免因为一些不良因素干扰到两种技术的融合,促使其能够在法律法规作用的保护下加速融合,将其技术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4.3多种技术合作

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事实上为很大一批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奠定了条件,而就在这时,互联网企业持续性拓展至电视产品。这使得以往较之传统的电视行业极大程度上受到了互联网公司的冲击,并且面临各种发展困境。例如小米和华为这些企业作为实力极其雄厚的手机厂商毅然决然地开始进军电视领域,同时其也在该领域收获了较大的成就。然而,这些实力雄厚的厂商在加入到这两项技术融合的同时,又将电视服务的范围不断拓展,并且不断的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此同时又在不断丰富电视的应用以及性能的提升,以便于更好的满足用户在娱乐方面的具体需求[4]。

有线电视技术第5篇

【关键词】数字电视;技术;有线电视网络;运用

引言

数字电视包含演播室、发射、传输和接受信号的全部过程,它是一个已经受到广泛关注的且正处于蓬勃发展的行业,数字电视,就是指采用数字技术把活动的声音和图像等电子信息通过对压缩、编码等环节的处理,在经由存储或实时广播后,以供用户接受和播放的电视系统。从演播室到发射、传输、接收的各个环节中使用的数字电视信号和对该系统所有的信号进行的传播均是经由0、1数字串所构成的数字流传播过来的。

1.数字电视技术的优点

数字设备能够输出稳定性和可靠性非常高的信号。因为采取的是数字技术,所以数字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间的配合实现了数字电视设备的自动调整和控制。

数字电视技术能够排除系统的非线性失真的不好的影响。数字电视技术能够实现对信号的存储,存储的时间和数字信号的特征没有任何关系。数字电视技术实现了时分多路,通过信道容量和数字电视信号场的消隐时间,实现对文字多工的广播。

数字信号的杂波比和数字信号百日连续处理的次数没有任何关系。具有可扩展性、可分级性以及互操作性,能够方便在各类通信信道尤其是显示在异步转移模式(ATM)的网络的传输中,同时也方便和计算机网络的联通。在同步转移模式(STM)的通信网络中实现了多种业务的动态组合。

2.当前数字电视技术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数字电视最大的特征是在支持传统的视音频业务的同时,也可以为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带来增值的业务。

比如说,远程教育的发展、电子电视商务、视频的点播、Internet三网的统一数据的广播等服务,扩展了数字电视的服务面与业务层面。

国际上关于数字电视的标准,大约分成三种:日本关于数字电视的标准是ISDB-T标准;美国关于数字电视的标准是ATSC标准;欧洲关于数字电视的标准是DVB-T标准。而我国的数字电视标准是DMB-TH标准,这是将上海交通大学为主要成员的国家HDTV组的高级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与清华大学的电视广播系统与地面数字多媒体相结合而成的数字电视标准。

DMB-TH标准通常适用于以下形式:

一是信道编码与调制系统;

二是数字多路电视;

三是高清晰度电视固定的帧结构,这些方式主要体现的是《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中的规定。

3.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组成与应用

(1)有线电视应用数字电视的组成

数字电视的组成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信源编码,同时通过系统转换器把原始模拟电视信号转换成数据编码,即进行图像、广播信息数字化。数字信号源有三项组成:音频数据流、视频数据流、辅助数据流。第二是复用部分,是将上述三项数据流合成一路,分复方式以“包”为单位,对数据流进行一定长度切割,并做好标识以便区分。最后把多段流汇合后成为一套节目流,然后多套节目流合成传输流进入转化系统。第三部分为信道编码和调制,信道编码也叫信道适配,主要目的是对数据流进行在编码处理,实现在传输过程中减少差错,对误码检错和纠错,把基带数据流放置于高频波上,实现基带信号转变为频带信号。第四部分为传输信道,包括了HFC、卫星、数字干线、无线等。第五部分为接受机,即数字机顶盒。

(2)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运用

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体现在数字电视机顶盒的运用上。数字电视机顶盒是将数字电视信号转化成模拟信号的一种变换设备,它通过数字化压缩的声音以及图像信号进行解码和还原,以产生模拟的声音和与视频信号,经由音响设备与电视显示器提供高质量的电视节目给用户,它属于模拟电视时以及数字电视时期过度期的产物。

数字电视机顶盒的主要功能包含下面几点:第一是机顶盒支持图文电视的运用。第二是机顶盒支持数字电视广播的运用。第三是机顶盒对广播数据的支持。其信号的传输中介为有线电视采用的全电缆网络亦或是同轴混合网,它支持有线电视网络中任何交互式多媒体的应用。所以,用户在进行软件在线升级、发送或接收电子邮件、使用IP电话等时,就扩展了有线电视网络的功能。

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在有线电视网络中,是对当前网络公司或者广播电台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现阶段,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域都已开始对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的改造工程,这工程主要包含下面三个部分:网络部分、用户端的部分和前段系统部分。通过机顶盒,用户收看央视、地方卫视等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其特性是信号清晰且稳定性高。

4.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发展

近几年来,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是有线电视发展的主流毋庸置疑。数字有线电视系统的节目源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卫星电视接收机直接输出的数字视频流;二是VCD,DVD等原有的模片源经过采样、编码、旅缩数字化处理;另一类是处理节目源的摄、录、编设备处理的数字视频流,以上三类输出的数字流均送入到复川器,QAM调制器,以射频方式在有线电视网络,传输的网络都是透明的有线电视物理网。

通过对节目源、传输网络和条件接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数字电视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发展主要包括:改造承载网络,将单向的、低质的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成能够管理和可营运的优质双向HFC网络,与此同时还要提供有条件接收管理的平台和发展数字电视机顶盒的技术。

比如MPEG-2数码的压缩技术,同步数字体系(SDH)与异步传输(ATM)模式光缆,都是想通过对实现有线电视的“网络化带动数字化”。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使用得到规范化与普及化,与此同时用户对于数字电视节目所提供的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信道编码、数字机顶盒等信息资源的使用,让数字电视在信息传输和接受等方面的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成熟,提高了图文信息的质量。当前,数字电视技术正在进一步的提高其数据在压缩传输过程中的准确率,以提高传输速度,让数字流向图文信息流的转换的更加快速和准确,让各家各户看到高品质且数量更多内容更丰富的电视节目,当前数字电视技术已成为国家数字化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有线电视网络的市场化和信息化。

5.结语

数字电视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电视技术,它利用了先进的信道资源,拥有了传统电视技术所不具备的优点。比如,数字信号的接收无误差的,数字信号具有很高的清晰度。但由于当前的模拟电视机还没有方法高效地接收数字电视的视音频信号,还需要数字机顶盒当作其中一种信号作为传递中介,才能够实现模拟电视机收看数字电视节目的目标。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且艰巨的任务对数字电视技术的深入研究和生产。

参考文献

有线电视技术第6篇

关键词:有线;电视;新技术;应用

1在有线电视工程设计过程中新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1.1通过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发挥较强的抗干扰作用

随着有线电视技术的不断应用,有线电视技术自身也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和完善。通过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对电视信号进行存储,同时还能够起到非常强的抗干扰作用。这是因为,现阶段的有线电视技术大多采用二进制的方式进行编码,这种编码方式不但能够对信号进行有效的传输,还能够为有线电视的设备运行和技术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通过这种二进制进行编码的技术还能够提供更多信号检测和测试的方式,能够避免在信号的传输和处理过程中出现重大的错误,从而对有线电视的管理系统进行保护。

1.2能够对信道的容量进行扩大

在新阶段的有线电视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能够在结合数字压缩技术的前提下,对信道荣来能够进行有效的看哟大,从而能够对数字信息进行有效的压缩,从而为信息的存储和处理提供更多的空间。除此之外,新技术的应用还能够为增值服务的开展提供可能,通过信息传播技术的应用,能够为用户提供视频点播、可视电话等增值服务,从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娱乐方式,同时也能够为电视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为电视行业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有线电视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2.1数字化、双向化、规模化的发展方向

从现阶段有线电视新技术的应用现状不难看出,数字化、双向化以及规模化将会是今后有线电视发展的三个主要的方向。数字化发展主要是指,在有线电视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加强对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扩展,提升数据处理的水平,进一步减少数据处理存在的错误情况,避免系统由于数据处理存在错误而造成损坏。双向化发展主要是指,将传统的有线电视一地一网的形式转变为全国一网的形式,通过这样的转变不但能够降低有线电视建设环境的复杂性,还能够进一步推动网络渠道和电视渠道的通畅性,同时还能够为更加便捷的有线电视管理系统的出现提供可能。规模化主要是在现有有线电视工程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扩展,将有线电视技术应用到更多的相关领域,推动其他领域的发展,只有与更多的领域和机构进行结合,才能够推动有线电视技术的完善和发展,为我国电视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光纤化、网络化、功能化的发展方向

光纤化主要是指通过光纤的方式来提升信息传播的速度以及有线电视系统的运行效率,从而为更好更快的传播媒介的出现提供可能。网络化发展趋势主要是指,在今后的技术发展过程中,将会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从而对有线电视系统中现有的信息传播功能和运转功能进行完善和优化。另外,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将各种技术进行连接和整合,从而发挥出更大的信息传播和处理功能,推动有线电视综合全面的向前发展。功能化的发展方向主要是指,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用户的实际需求,来对有线电视工程的功能部件进行制定,从而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升有线电视的推广力度,满足更多人对有线电视的需求,从而为我国电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3总结

从现阶段有线电视技术应用的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来看,数字化、双向化以及规模化将会成为有线电视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在今后的有线电视建设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新技术的应用,把握新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结合有线电视发展的实际特点,来对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同时,有线电视的设计和建设还要具备长远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信息的传播,更要将有线电视建设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推动社会和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包春霞.有线电视工程维护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5(04):168.

[2]蔡阳.关于有线电视工程中的设计与维护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1):155.

[3]张文建.数字有线电视光缆工程的设计与施工[J].西部广播电视,2013(11):144-145.

有线电视技术第7篇

【关键词】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技术选择

【中图分类号】TN9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2016)04-0055-02

我国现在国内有线电视网络市场很大一部分的网络都是单向网络,但是随着信息化网络的发展,有线电视单向网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双向网络逐渐走进有线电视网络中,能够满足人们生活水平的需求。因此,将双向改造技术引入到电视网、互联网和通信网中,更加有利于这三者的有效结合,进行网络和资源管理,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使电视网络迅猛发展,加快用户接收和上传数据的速度。

1有线网络电视双向改造技术的重要性

对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技术的目的是增强网络的价值,有效的提升网络电视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提升网络电视的经济效益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①增加用户数量。但由于此方面的趋势正在逐渐减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户的数量基本处在一个范围之内,想要其增长非常的困难;②完善服务的方式和方法,增加相应的服务内容,打破单一的服务方式,使电视网络有更广阔的空间;③减少维修和管理的成本费用,采用先进的网络管理模式,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网络管理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对电视网络进行管理、维护,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开拓业务需求,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给用户增加一种全新的感觉和定位。

2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现状

我国有线电视网络需要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交互式网络电视的快速发展,使有线电视网络的生存空间变小。随着交互式网络电视的快速发展,很多大型城市都在逐渐实现交互式网络电视的商业应用,这种商业模式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交互式网络电视,逐渐形成规划化的产业模式。还有很多电视广播企业已经和交互式网络电视相结合,大力推动了交互式网络电视产业化的发展,缩短了有线电视的生存空间[1]。

(2)卫星网络的快速发展,遍及的范围远远的超过了有线网络的用户。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卫星网络的用户远远的超过了有线电视网络的用户。还有很多城乡结合的地区,很多用户也在使用卫星网络,卫星网络的接收信号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信号,这样就又缩短了一部分有线电视网络的用户,冲击着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

(3)用户家庭的信息终端在发生着改变,这种改变直接影响着有线电视运营商对家庭电视的垄断。在很久以前,家庭电视节目的播放由有线运营商提供,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机已经逐渐成为家庭信息终端中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接收、播放有线运营商提供的节目,还可以接收、播放互联网中的节目,打破了有线电视运营商的垄断地位,冲击着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

(4)在以前有线电视都是数字有线电视,数字有线电视在当时是发展最快的有线电视产业,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单向网络的数字有线电视已经不符合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潮流,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逐渐被市场所淘汰。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都会普遍选择互动式的有线电视网络,也就是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技术,这项技术必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

3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技术

3.1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的目标

对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的目标是为了提升运营有线电视网络的收入和增强有线网络的竞争实力。要想提高有线网络电视的运营收入,有线电视运营商需要在对网络进行改造的同时,提高服务范围和质量,使用户享受到专业和贴心的服务,从而使其用户数量增加。有线网络电视运营商要考虑如何降低网络运营投入成本和降低网络维护、管理的成本,提高网络运营管理水平,从而减少网络的投入金额,提高网络运行的收入。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正在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尤其是和卫星网络、交互式网络之间的竞争。在运营的过程中,只有优化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的网络结构和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及时的更新网络技术、设备,降低网络故障发生的频率;提高网络对新业务的适应能力,给用户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综合性的提高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的市场竞争能力。

3.2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的技术选择

根据我国关于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规定,有线电视网络在利用合理的网络资源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选择适合的改造技术和方法,从多个角度、多方面的业务进行综合性的双向改造,使有线电视网络可以承载得更多。有线电视的双向改造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CMTS技术,也可以称之为电缆调制解调器终端系统改造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数字调制向用户端输送数据和信号,这种技术可以给用户提供多个IP服务,使其应用更加的广泛。CMTS技术应用到有线网络双向改造技术的优势是只要有线网络的线路布局达到规定的标准,其性能非常的安全,用户在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CMTS技术可以与以前的有线电视网络相融合,在应用的过程中,大大减少了网络改造的成本,对于技术的推广起到了很大的助力,同时可以帮助有线网络运营商快速的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CMTS技术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在应用这项技术的时候,非常不利于有线电视网络的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宽带速度的要求也非常的严格,在一些偏远的地区,使用的效果不是很好,甚至会影响到用户正常使用有线电视网络。CMTS改造技术与传统有线电视网络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需要花费的成本非常大,不利于大范围的应用,市场前景值得考察[3]。

(2)Eoc技术,也可以称之为同轴电缆传输技术,这项技术的理论是依据同轴电缆可以向用户传输各种数据和信息,从而满足用户对于有线电视网络的需求。这项Eoc技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带的Eoc技术,另一部分是调制Eoc技术,基带的Eoc技术适合于小区有线电视网络集中的改造,基带传输Eoc网络结构图如图1所示;调试Eoc技术能够实现远距离的传输,技术相对比较先进。这项新的技术相对于CMTS技术来说,成本投资方面明显降低和有线网络管理方面更加方便。但是这项技术才刚刚兴起,很多地方还存在着缺陷,不能马上应用在市场当中。

(3)点对点光以太网技术。这项技术以先进的技术作为基础,可以通过光电信号作为转化模式,实现长距离的数据传输。这项技术相对于以上两种技术来说,减少了改造的成本,同时可以有效的提高网络运营的管理,对于局域网连接有很大的益处。在进行有线电视网络改造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改造的方法,但每种技术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在选择改造技术的时候,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技术。

4结语

综上所述,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在进行双向改造的过程中,需要选择最佳的改造技术,才能使其有线电视网络屹立于激烈的市场当中。

参考文献

[1]刘旭芳.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的技术选择探讨[J].中国外资,2013(21):278~279.

[2]赵振华,杨海.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的技术选择[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4):73.

有线电视技术第8篇

关键词 有线数字电视;电视系统;超宽带技术;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1-0054-02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方便着人们的生活与生产。计算机超宽带技术与有线电视的结合无异于新时期通信服务领域的新技术尝试。超宽带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种在有线数字电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其造价低,计算方便、传输速度快等一系列优势都使得其成为新的关注热点。大量的研究实践表明,当前形势下,超宽带技术已经与有线电视融为一体,相互作用,服务着人们的电视消费。

1 超宽带技术分析介绍

超宽带技术顾名思义,是指占用带的宽度大于中心频率的25%,或宽度在500MHz的新型无线发展技术,在宽带的支持下形成较高的传输速率。其应用广泛,不单单在有线数字行业,在军事领域也占据一席之地。区别于以往的信号传输,其在传输的过程中摆脱了载波的限制,自动产生脉冲信号,利用脉冲信号进行调制,最终形成几兆赫兹的脉冲信号波形,是传统模式宽带所无法企及的。

2 超宽带技术的优势分析

超宽带技术之所以得到广泛应用是基于其自身强大的优势。与传统的数字电视系统相比,其首先是频谱宽度较大,不会消耗过多的功率。其次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接着其具有超强的多晶分辨能力,填补了数字电视这方面的空白。最后其具有强大的系统容量,可以对更多的资源与信息进行存储。

3 有线数字电视中超宽带技术的应用分析

3.1超宽带信号在有线电视中的传输应用

目前我国有线数字电视采用三种方式进行信号传输,时间分割方式、频率分割方式及空间分割方式,三者各有优劣,使用比较广泛是前两种。超宽带技术能借助传播媒介以近似于噪音的信号形式进行传播,功率较低,对其他同频的信号干扰影响比较微弱。新型的超宽带技术,其信号在进行有线电视传输中,功率低,耗能小,无噪音,实现了声音与图像的高品质传输。此外,超宽带技术帮助信号在较宽的无线电频谱中传输,功率消耗低,几乎不具有干扰性。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同轴电缆宽带使用中,采取的都是超宽带技术。目前我国还有部分地区使用CATV的传统电视系统,针对这种情况,超宽带技术也显示出强大的优势,在确保不会干扰其他电视基本信号的基础下,其能够使用噪音更小的信号对同轴电缆范围内的电视节目信号进行有效传输,不会过多占用其他的信号道资源。在目前通行的超宽带技术中有一项技术比较先进,使用效果明显,这就是超宽带技术中的应用码分多址技术。这项技术中包含大量的电视用户,即使在封闭的电缆环境中,其可以完成对信号的传输,不涉及对其他信号道的干扰,更不用考虑其他信号道对其产生的干扰,具有极强的独立与对抗性。

3.2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超宽带无线个人局域网应用分析

目前,网络的使用更多的是得益于局域网(WPAN),新型的局域网往往是小范围内的数据网络,又被称为LAN无线个人区域、个人局域网、家庭或小型办公室网络。其最大的优势是实现短距离的无线通信,这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一项技术新突破。在与现有的有线互联网技术竞争中,其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摆脱网络线的束缚,其使用更方便,更随心所欲。通过取代现有的有线互联网技术,其可以实现信息的终端网络智能化,组建成小型的办公网络或者家庭网络。在WPAN中竞争最为激烈的是UWB技术。目前我们广泛使用的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就可以实现对无线个人区域网络的网络接入提供渠道,实现多媒体数据服务于传统的电视传输。机顶盒与WPAN的联网使用,使得增值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市场应用更加广泛。

作为便携式的短距离互联设备,WPAN通信设备的覆盖半径一般在10米以内,对于传统的无线局域网来说其信号覆盖率较低。作为短距离的互联设备其能够对QoS提供特殊性的连接多媒体服务,使得其进入与离开现有网络十分简单、方便。其具有的先进电源管理功能,节省大量的电池电量,耗能低。独特的物理层设计使得短距离的通信性能更加优越,其还兼具低成本与低复杂度的优势,对于55MBs的数据传输速度也能高度支持,并最终输出高品质的音频与视频资源。

目前高速度的WPAN应用程序有两大分类,一种为高品质的实时视频数据,另一种为涉及大量文字数据的WPAN应用程序。数字电视、数码产品、录音设备、打印机、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急需特殊的连接设备,最终保证达到20MBs以上的数据传输速率,保证客户对数字电视的需求满足。

利用超宽带技术改良后的有线电视系统实现双向传输,形成最具潜力的WPAN内容供应商,及超宽带技术的应用使得电视可以获取众多的数字电视节目、专业视频点播、网络资源自由选择等一系列衍生功能。基于超宽带技术的WPAN网络拥有覆盖面积小、安全性能好的诸多优势,进而使得有线电视本身的网络安全也得到了充分保障。

4结论

通过本文有线电视中超宽带技术的综合应用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超宽带技术的诞生与应用大大拓宽了有线电视的服务领域,使得其安全性能也得到进一步保障,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便利。超宽带技术在有线电视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摆脱对其他无限通信频道的干扰保证电视节目信号的稳定,提高电视通信整体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有线电视中引入超宽带技术,其不占资源的频道特点实现了并发用户的开发利用,拓宽网络使用范围,使得自由接入宽带技术成为可能。本文针对有线电视中的超宽带技术进行分析,系统阐述超宽带技术的应用优势,为下一步的电视消费提供了性能优化的前提与可能。

参考文献

[1]干运仙,景来丰.有线数字电视系统中超宽带技术的应用[J].中国有线电视,2005,18:1770-1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