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资金管理论文

企业资金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20 13:23:26

企业资金管理论文

企业资金管理论文第1篇

货币资金是企业中流动性最强的,是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中最活跃的,是企业实现增值收益的关键因素,是保障企业运转的保证,是参与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因此,货币资金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货币资金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流动性的那部分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形式的货币资金,其他形式的货币资产主要有银行本票、银行汇票、信用卡、信用保证金以及存出投资款等。

二、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正经历快速发展的阶段,急需货币资金的保驾护航,但是中小企业因自身发展有限、规模小、处于起步阶段等不利因素,导致中小企业在市场的融资很困难,所以中小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内部已有的货币资金,提高货币资金管理。就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3个问题:

(一)货币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货币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主要包括财务制度、审核制度、人员岗位职责、现金管理等方面。中小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并未实行财务、会计、出纳等人员分离,为减少成本,中小企业在货币资金管理过程中会出现一人多岗、管理混乱等现象,且并未制定相应的财务制度。

(二)外部政策少,融资难度高

从整体来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相较于大型企业来说,融资更为困难,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处于发展时期,资金有限,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对外部资金的需求更大;另一方面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等原因造成金融机构不愿意将资金融通给中小企业。与此同时,政策扶持多向国企、上市公司等大企业倾斜,对中小企业融资多为限制,因此中小企业很难从正规渠道获得货币资金,因而转向高风险、高利率的其他融资渠道,极大的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三)中小企业人员素质低,货币资金管理混乱

中小企业因其处于发展的特殊时期,很难招得到高素质人才,再加之创业者多为家族企业的模式,导致整个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从领导者的管理能力来看,领导者水平有限,对财务管理了解不多,甚至忽略了货币资金管理重要性,对财务风险规避不够;从企业财务财会人员来看,中小企业中甚至出现一人多职的现象,甚至由领导兼任,完全缺乏专业的财会培训,记账不规范,职业道德缺乏。

三、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对策建议

(一)中小企业自身层面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之所以出现种种难题,最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自身内因造成的,因此为改变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问题,中小企业应从自身层面开始转变:

1、加强中小企业人员管理,提升员工素质

人员是中小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保障,因此加强企业人员管理是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问题的内部关键。企业应制定合理的人员管理制度,创新人员引入方式,改善员工待遇,要招得进人,留的住人,对企业急需的高端专业人才采用特殊的人才引进策略,改善员工工作环境,解决生活难题,为员工工作解决后顾之忧。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必须将企业内部控制布局到整个财会程序控制过程中,包括审批、复核、收付、记账、对账、清点、盘点等所有点,其中以审批和复核为关键点。多层级地审批制度,专业复核人对用款手续、单证、支付方式等多方进行复核。制定专人不定期对财会工作进行抽查,对不规范存在漏洞的地方进行整改。

(二)政府层面

1、设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官方专门机构

政府应成立官方专门机构,增设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成立中小企业基金会,在地方财政支出中设置中小企业科目,安排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人才引进、企业联盟等服务体系建设。具体可设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互助基金等基金,来补给中小企业外部货币资金需求。

2、制定向中小企业倾斜的货币融制度

国家在出台相关融资政策的时候,应多为中小企业考虑,将融资申请条件更多的向中小企业倾斜,减少中小企业的申请限制,扩大中小企业经营的范围,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在各方面给予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同的平等的融资地位。

(三)金融机构层面

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制度。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的货币资金管理形式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在市场金融机构融资困难造成的,因此从金融机构层面来讲,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制度至关重要。金融机构建立有利于小型企业融资的渠道,保障融资的顺利实施,开辟平台,弥补融资缺失,较少信息不对称,加强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合作。

四、结束语

企业资金管理论文第2篇

由于当前经济高速发展,此时国企也在积极的变革,规模在不断扩张。已经从之前的一体模式发展为目前的集团公司,而且开始和世界接轨。不过资金管理工作并没有和企业的这种快速发展保持统一的步调,管理水平较为低下,而且制度也不是很先进。接下来具体分析当前管理工作中面对的不利点。

1.1没有控制好信息,导致账面和具体情况之间有较大差异

信息不真实,无法为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很多单位在进行年末的总结工作的时候,其账面反馈出的运作情况很好,利润很多,不过真实情况并非如此,有的不但没有获取较高的利润,反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亏空现象,导致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控制好信息。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一个单位如果无法掌握好自身的运作情况,控制好资金的流转力度的话,就无法制定正确的决定。我们国家目前很多单位都存在着信息虚假的现象。这种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企业的各个机构只考虑到本机构的利益,没有为单位的长远发展谋划,导致高层人员无法获取真实的信息,最终使得决策有误。

1.2没有形成正确的资金管理思想

虽说单位的高层人员比较关注资金管理工作,不过大部分人员还没有生成良好的管理理念,没有正确的认识现金流量等,没有制定正确的资金运用计划,导致资金无法有效运转,有时候还会发生资金断链的情况。最终给单位的管理工作的开展增加难度,导致资源得不到合理的使用,导致利润变低。比如,一些单位只注重了资金进出,没有关注成本。不论是何种项目我们在分析它的利润的时候,都要分析它的成本,因此只有掌控好成本才能够保证管理工作开展到位。

1.3没有完善的监控系统

单位的资金周转面对很多问题,比如没有在前期做好预算,在后期没有合理的控制。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我们投入的资金无法获取相应的回报。而导致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监督工作开展不到位。监督不到位导致资金无法有效循环,监督机构没有真正的开展好工作。员工的自律意识太差,一些高层人员借助自身的权利胡乱投资,导致资金得不到合理的使用。除此之外,因为单位的制度制定的不当,无法及时反馈问题,最终使得问题频发。

1.4没有合理的利用资金

我们都知道资金对于单位来讲,就好比是人的血液一样重要。只有合理的使用资金,才可以确保单位的发展有序。不过当前很多单位都没有将资金合理的利用。比如在决定之前没有认真分析,随便投资导致资金流向无法掌控。一些单位在制定规划的时候非常随意,花费了非常多的资金,导致后续资金非常紧缺,无法维持运作。单位内部随意的设置账户,因为目前很多企业都设有分公司,这些分支单位都有独立的账簿,我们无法全面地了解这些分支机构的运作情况,一些机构想要发展,就向总部申请调款,而有的则面对困难,随时都会倒闭。因为这些分支机构的运作情况千差万别,导致资金网络非常混乱,无法开展好资金的流动方向。

2完善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信息控制不严格、账面与事实不符、缺乏资金管理意识、缺乏严格的监督与控制体系、资金的利用率低这几点问题。作者提出了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应用统一的财务软件、推进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强化财务的监督与控制这几点建议。

2.1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

(1)优化资金的使用结构。

要先优化资金的占用结构,企业要严格规定流动资金的比例,按照自身企业的经营特点,设置合理的比率。还要制订详细的计划,确定流动资金内部项目的比例。

(2)优化资金筹措结构。

资金筹措有两种方式。一是科学预测资金需求量,二是合理选择筹资方式。企业资金需求量预测方法有很多,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理的方式。企业作为独立经营的主体,可以选择多种筹资方式,无论企业采取哪种方式,都应该保持信誉,明确筹集资金的使用,同时结合内部环境,做好事前控制,科学的筹资计划。

(3)强化资金管理意识。

企业应注重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注重时间价值观念,使企业的资金运动与市场变化相适应。有效地规避风险。

(4)优化盈余分配结构。

2.2实施资金的统一管理

企业的资金管理可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资金的统一管理。有效的预算是一种控制机制和有效规避风险的方式,是实施资金管理的有效模式。建立完备的预算体系是企业生产经营有序进行的保证,是企业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依据。其次,针对现在企业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效率低下、使用分散等问题,要从资金集中管理入手,建立完善企业资金结算中心制度,还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最后要明确现金流量的核心地位。加强对现金流量的监管与控制。

2.3应用统一的财务软件,推进财务与业务一体化

由于经济在不断的发展,此时很多新技术开始出现并得到大范围的使用。对于资金管理工作来讲,也应该积极的使用新技术,比如合理的应用电脑,此举能够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管理,加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单位可结合本身的资金情况,选取合理的财务软件,实现资金的高校监督,节约时间,提升效率。

2.4强化财务的监督与控制

当前很多单位都面临着治理不当,所有权不统一,监督工作开展不到位之类督促问题。对于此类现象,要切实的结合单位的具体情况开展好管控活动。除此之外还要完善审计体系。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是严格监督、考核企业财务能力的重要措施,是强化监督,使预算有所保障的机制。因此要完善审计制度。确定其部门和专职人员,确定其地位,明确其职能。建立完善的制度,保证企业的财务信息真实可靠。

3结束语

企业资金管理论文第3篇

关键词:新常态;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价值

新常态经济是一种与传统的以GDP为中心指标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所不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这种模式更加注重发展而不是增长,用价值观的市场机制取代以价格观为核心的机制,总得来说,这种模式更加强调的是价值、社会人民幸福、政府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经济的完善以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在这一经济模式下,企业在运营方面会将价值管理和风险控制作为重点关注的内容,强调建立一套规范和灵活的内部控制制度以适应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其中,资金是内部控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部分,因为资金对任何企业而言都是一个敏感话题,如果企业缺乏现金或现金的掌控出现问题,可能会直接危及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企业的资金具有流动性强、变化最快的特点,它可以大体上反映出企业面临的价值和风险的总体情况,因此在新常态经济环境下如何围绕资金管理采取相应的内部控制策略,成为每个发展中的企业所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重要话题。

一、新常态下企业资金管理的特点

在新常态经济的背景下,企业资金管理呈现出如下的一些特点。首先,资金结算方式的多样化,应收账款和远期结算等方式增加。以往的资金结算方式通常是现金、银行存款或者应收账款的方式,较少的采用其他的结算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缓冲企业间资金的压力,现在的企业间结算方式也逐渐变得多样化,比如银行承兑汇票、国内信用证结算以及电子汇票结算等远期的结算方式,这些结算方式的结算有效期通常是3个月、半年或者1年的有效期,能够获得较长时间拖欠货款的目的和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这些方式中发展最快的是电子汇票的方式,因为该方式可以进行背书转让、再背书、贴现等方式,因此加快了资金周转的效率和结算的效率,成为远期结算中的一种最受欢迎的结算方式,并得到了膨胀式的增长,相对而言,现金的计算方式得到进一步的降低。其次,市场需求不振可能导致部分企业可能存在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的资金流入的不足和资金缺乏。当前的新常态经济有一个特点就是产能过剩,当某一产品和技术变得成熟、前景好、利润高的时候,就必然会促使源源不断地风险资本的进入,从而在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的融合下汇聚成巨大的产能,从而可能会使得原本稀缺的资本最终变成产能过剩,原本的超额盈利变成微利,甚至亏损,从而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下去。虽然我国目前采取一些措施在不断地加大创新和促进社会的消费需求,这些政策毕竟导致需求增加的速度毕竟是缓慢的,因此在资金的使用方面就存在一种去产能的趋势。在这一趋势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实现资金管理的同步变动。再次,经济大环境的低迷,与之存在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或者中小企业本身可能存在财务和资金的困难。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支撑,其数量是最多的,同时也是成败风险很大的一群主体。近几年,我国不断有听到某某企业倒闭、某某老板卷款外逃的新闻或事件。当然,造成中小企业运营困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竞争压力的加剧、中国劳力成本的增加、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以及资金的紧张等原因,无论是哪一种原因,中小企业的最后失败总是会表现在资金链的断裂上。这一现象在中小企业中表现的最为明显。虽然我国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减轻税负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但是中小企业在资金方面仍然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由于金融机构担心形成不良资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通常会设置一些条件,比如要求中小企业提供抵押或第三方担保等。如果一家企业对面的下游企业中涉及到一些中小企业,就需要加强相关资金的安全性管理了,对于中小企业客户的信用政策要相应的严格一些,防止出现应收账款较多且无法收回这样的情况的发生。最后,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世界经济的快速变化导致了汇率、利率等也在不断的快速变化,这一变化是与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的发展紧密相连的。汇率方面的变动,一个反映就是2007年-201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兑换价每个交易日由0.3%的浮动差异扩大到1%-2%的浮动差异。利率的变动,一个明显地反映就是国家一年期的贷款利率不断地小调,从2012年的6.31%下降到2015年的4.35%。由于每段时间的长短期利率、与各种的汇率都可能会存在一些较大的变化,所以处于新常态经济形势下的企业要关注市场的一些变化,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二、新常态下企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的发展策略

面对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应当如何做好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呢?要做好资金的内部控制工作,应当与时俱进,采取合适的发展对策。结合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内控活动、监督、控制环境以及风险评估的五大要素,本文认为着重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建立资金预算管理和监督考核的相关制度。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的实质就是对企业的所有现金流入流出、资金筹集、资金运用等的内控制度设计、执行以及监督。资金的预算管理机制是有效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模式,既是企业经营和业务运作的资金保障,又是企业进行资金监控和员工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资金预算管理和监督考核的相关制度,主要的目的在于对企业资金流进行动态的监控和支出费用的控制。一方面是需要防止资金被挪用,需要根据资金的预算和计划来使用资金,对于额外的资金需求需要建立相应的审批流程,并严格该流程来执行。对于企业用处不大的资金花费,则应当遵循在限制的额度范围内使用,确保不浪费和适当使用。目前的财务和会计的内部制度都采用信息网络技术来操作和实现,投融资的决策审批和预算,都可以设置一些访问和审批权限来实现,同时也可以设置严格的考核和监督制度,来实现资金的有效调度,减少资金管理中的贪污、挪用等舞弊行为的发生,以确保资金的安全。其次,建立有效的资金全面风险管理内控体系的建设。针对当前市场经济中需求不振可能导致部分企业可能存在产能过剩、市场利率汇率变动快以及下游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等的特点和情况,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企业应当建立有效的资金全面风险管理内控体系。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主要体现在对企业资金风险管理方面的信息的收集以及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应对、监督等方面的建设。在实践中应当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确定企业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正确的认识和权衡收益和风险的关系。当前,对于公路工程公司而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在于收款和融资的风险,由于公路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来自于本单位、国家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此资金管理内控的核心应当是集中在对收款和融资渠道流程的设计和实施方面。最后,企业还应当盘活各项资金和提供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都具有它的使用价值,长期闲置而未被使用的资金,实际就是会处于一种贬值的状态。比如,盘活沉淀资金要求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加紧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另一方面是闲置的存货和固定资金,需要加紧报废等的处理,以回收其残余资金。

作者:黄碧 单位:重庆市荣昌区奥通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企业资金管理论文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在考虑机会成本的情况下,作为风险企业家与有限合伙人的风险资本家.-j-~E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对风险资本家管理支持力度的合理分配,达到可行的帕累托边界,并最终实现风险企业家和有限合伙人的利润最大化。

一、问题的提出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兴的投资与融资方式,其主要目的不是取得风险企业的经营权和控制权,而是期望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效运行,以实现增值并通过股份转让来获取高额的资本回报,是一种高风险与高回报并存的投资。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导致了一系列道德问题的出现,并在一定程度上对风险投资主体各方利益产生了不良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道德风险问题,减少风险投资主体各方的利益损害,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萨尔曼(Sahlman,1990)指出,可转换证券可以有效地解决风险资本家和风险企业家之间的激励问题,从而减少道德风险问题的产生;Bigus从风险企业家的角度出发,分析解决风险企业家道德风险问题的多阶段融资契约,研究结果显示这样可能会促使投资方产生道德风险;Bergemann和Hege构造了风险投资中的动态道德模型来研究风险投资问题,指出最优的投资契约应该是债券与股票的混合体;Cornell&Yosha针对风险投资阶段性融资进行研究时,认为风险企业家为获得下一阶段的进一步融资,有动力操纵短期项目信号,这显然对项目的长期发展不利,建议使用可转换债券减少这种信号操纵现象;马克斯(Max,1998)认为将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结合或通过一个可转换优先股能使风险资本家实行有效的干预:即在企业经营不善时实施对控制权(如清算权)进行干预,而当企业发展顺利时,放弃干涉则更为有利;Aghion和Bohon首先将不完全合同理论用于创业融资领域,认为存在利益冲突时(EN不仅关心企业增值带来的货币收益而且还关心私人的非货币收益)可通过控制权的有效分配来加以解决。

从以上文献分析可以发现,现有研究成果都是侧重于研究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如何控制风险企业家的道德风险问题,而对风险资本家道德风险问题研究的情况较少。事实上,风险资本家作为投资人不仅为风险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而且为风险企业提供管理支持,并且这种管理支持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风险企业的生存发展。但这种包括风险资本家对风险企业进行监控与注资的管理支持都是有成本的。这些成本包括风险资本家和风险企业家制作报告的机会成本、订约成本、花费的时间成本,风险企业家的资源成本以及签订协议时律师费和相关成本。这些成本数额有时可能相当大,并且在风险投资合约中是得不到补偿的。为了节约这些成本,增加收益,风险资本家在风险投资过程中反而会比风险企业家更有可能产生机会主义行为,这样就形成了风险资本家道德风险问题;另一方面,风险资本家作为风险投资基金的受资方和管理方,其投资基金的主要来源于民间资金,其与投资人之间的关系是普通合伙人(GP)与有限合伙人(LP)的关系,作为GP的风险资本家作为LP的人,虽然其收益与风险投资基金的收益直接相关,但当其努力程度的机会成本超过其收益时,也可能导致风险资本家放弃努力,选择偷懒行为,从而产生道德风险问题。所以,在信息不对称以及环境不确定和行为不可验证的情况下,负有双重身份的风险资本家极有可能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形成道德风险问题。

二、投资人风险资本家的道德风险

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通过谈判选定一家风险企业后,除了要向风险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外,还要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供管理支持。由于风险资本家的收益直接与所筹集的风险基金规模以及所投资的风险企业的增值能力有关,所以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风险资本家除了要向现有的风险企业提供管理支持以实现所投资的风险企业最大程度增值外,还要尽量地扩大风险投资基金规模来增加能够投资的风险企业的数量。在风险资本家的精力和时间数量一定的情况下,需要在这两者之间进行平衡以实现收益最大化。风险资本家在向风险企业提供管理支持时,我们假设:第一,风险资本家给单个风险企业提供管理支持的时间间隔为c;第二,两次管理支持之间风险企业实现的单期最大价值增值为g>0;第三,两次管理支持之间风险企业产生的单期最小投资损失为b>0;第四,两次管理支持之间风险企业的单期利润以的速度递减。这样,如果用ri=γg-b表示风险企业某一阶段i的单期非贴现利润,。那么,就可以表示提供管理支持时间间隔为c的单期非贴现总利润。我们将风险资本家的时间和精力分解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可以用来给现有风险企业提供管理支持,从而保证现有风险企业能够以p<0o(0

0<1)新风险企业。现有的风险企业每隔时间c被风险资本家评估一次并受到t轮管理支持,从而在tc时间内通过上市产生了一个市场价值(β代表每期贴现率,0<β<1),那么风险资本家能够通过现有风险企业获得的市场价值就为(α代表风险资本家在风险企业中所占的股份比例)。由于风险资本家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度的,所以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只能在向现有的风险企业提供管理支持和评估新型的风险企业两者之间进行分配。这样风险资本家做其中任何一件事都会存在机会成本,即风险资本家对现有风险企业提供管理支持的机会成本,就是风险资本家通过评估新的风险企业所带来的收益。反之,风险资本家评估新的风险企业的机会成本就是现有的风险企业因缺乏管理支持而减少的市场价值,即现有风险企业成功上市后的市场价值部分。

假设新风险企业从风险资本注资到顺利上市增值共要接受风险资本家s次管理支持,用ps-1表示经过s-1次管理支持后的存活概率、(t)表示风险资本家新接受一家风险企业经过管理支持后的市场价值贴现增加值(α''''代表风险资本家占有的新风险企业股份比例),即风险资本家给现有风险企业提供管理支持的机会成本的净值。如果在对风险企业提供管理支持时考虑机会成本,那么,风险资本家在一家风险企业投资并提供管理支持所能得到的净值αwc(t)就是:

假设为了实现风险企业的价值最大化,风险资本家必然会对投资收益与潜在的成本和监控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以决定对风险企业提供管理支持的力度和提供资本的频率。当风险资本家认为与风险企业家的利益可能发生冲突时,投资的存续期就会下降,提供管理支持的力度就会加大;再者风险企业资产的性质也对预期的成本和分阶段风险资本投资的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一般来说,有形资产越多,风险资本家能够通过清算形式获得的投资补偿也越多,这将降低进行严密监控的必要性,增加投资的存续期限。现假设风险资本家能够提供的最优管理支持次数为tv。由于风险资本家提供管理支持的机会成本不能得到有效补偿,如果考虑这种机会成本的话,那么风险资本家的实际报酬就会小于名义报酬。因此,风险资本家向风险企业提供的管理支持数量总是少于风险企业家所要求的数量,所以,风险企业家所需要的风险资本家提供管理支持的最优时间周期ce总是短于风险资本家实际提供管理支持的时间周期cv。除此而外,风险资本家提供管理支持的次数还可能随着获得新的投资机会能力的增加,及其风险资本家在风险企业中所占股份份额的减少而减少、随着风险企业盈利下降速度的加快而增加、随着风险企业单期利润的增加而下降。但不管出现何种情况,风险资本家提供的管理支持次数都是不足的,并且总是少于最优次数。这里我们对风险资本家和风险企业家所要求的管理支持次数进行比较分析。风险资本家所需要提供的管理支持最优次数tv就是能够满足在时间周期cv既定的情况下实现αWcv(t)值最大化;风险企业家所需要管理支持次数就是能够满足在ce既定的情况下实现值最大化。由于风险资本家在提供管理支持时存在着机会成本,并且风险企业家在计算利润并没有考虑机会成本,所以,风险资本家和风险企业家存在着因利益冲突而产生的管理支持次数非最优的状态,并且这种状态还会随着新加入的风险企业中风险资本家的股份份额增加和优惠措施的提高而日益加重。

为了风险投资能够生存并沿续下去,各风险资本机构必须周期性地筹集风险投资基金,这类基金存续期限一般为10年,并可以展期,通常采用有限合伙制的组织形式。在有限合伙制组织形式中,风险资本家是普通合伙人,负责管理基金的运营;外部出资人是有限合伙人,能够监控基金的运行并参加基金的年会。但只要其承担有限责任,就无权直接参与基金的日常管理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出资数量较大的有限合伙人相对于风险资本家来说就成了风险投资基金的外部人,而出资额度较小的风险资本家反而成了风险投资基金的内部人。由于风险资本家获得基金规模的固定费用报酬与基金投资利润,所以,风险资本家有通过发起大规模的后续基金以增大公司管理的资本额的动机,因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加其报酬收入;另一方面由于规模经济使然可以大幅度降低固定管理成本,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而风险资本家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必然带来对所筹集的投资基金管理支持力度不足的问题,这必将引起作为普通合伙人(GP)的风险资本家与作为有限合伙人(LP)的外部投资人的利益冲突,产生风险资本家作为内部人的道德风险,出现损害有限合伙人利益现象的发生。

风险资本家为了增加收益并实现利益最大化,会先后筹集并管理多只风险投资基金,而风险资本家由于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会分散其对单个风险投资基金的注意力,影响到对单只风险投资基金提供管理支持的力度,降低了单只风险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人的收益。

用i代表风险资本家管理基金的数量、cG表示风险资本家提供管理支持的最优频率、CL有限合伙人要求提供管理支持的最优频率、tG代表风险资本家提供管理支持的最优数量、tL代表有限合伙人要求提供管理支持的最优数量。根据上面的模型可以得出结论:由于风险资本家在提供管理支持时,必然会考虑其机会成本,导致风险资本家提供的管理支持力度总是少于有限合伙人所要求的最优管理支持力度,并且这一个管理支持力度会随着风险资本家获得新的风险投资基金的能力的提高而减少,引起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和投资的潜在问题随风险投资基金规模的扩大而增加。除此之外,在既定的时间约束下,作为普通合伙人的风险资本家,为了缓解管理支持力度与所管理的风险投资基金幅度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采取投资于风险企业发展晚期的办法来加以解决。这是因为:一是随着风险企业的逐步成长,风险企业就能够提供越来越多的信息供风险资本家进行评估,这样信息不对称程度就会越低,风险资本家就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监控风险企业,从而可以大幅度降低和监控成本;二是在风险企业的后期阶段,风险企业的管理及发展已逐步走向正轨,需要风险资本家投入的管理支持力度就可以大幅度降低,这样风险资本家就可以分配更多时间和精力来管理更多的基金;三是风险企业的有形资产逐步增多,而有形资产不必通过正式评估就很容易监控,这样风险资本家就可以选择较长的融资轮次而减少所提供的管理支持力度,从而可以加大基金管理规模。这种事情尤其会发生在是当风险资本家监控风险企业的机会成本非常高的情况下。

我们用模型来分析风险资本家的投资阶段偏好:用表示风险投资基金清算时预期市场价值的贴现值,那么作为有普通合伙人的风险资本家的份额就为;作为有限合伙人的外部投资者的份额为其花费时间的机会成本时,作为普通合伙人的风险资本家就会偏好于投资风险企业的后期阶段,并且机会成本越高,风险资本家的这种偏好就会越强烈。这一结论可以通过一组数据得到验证,据VentureEconomics数据库中统计资料显示,1985-1989年五年间美国风险基金投资于后期阶段的比例依次为:52.3%、56.9%、60.3%、60.0%、65.5%,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

企业资金管理论文第5篇

1.资金筹集风险较大。众所周知,电力在我国社会中的作用不可或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对供电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有资料显示,近十年来,我国电网建设的速度日渐加快,电网建设所需资金逐年增加,由于供电企业资金供给能力有限,无法满足电网建设资金的需求,因而供电企业主要通过外部债务筹资的方式满足电网建设的需要。但外部债务筹资的成本较高,偿还压力较大,可能会导致供电企业的流动性资金不足,使企业负债率上升,从而增大其财务风险。

2.资金流动性较差,投资回收期较长。供电企业具有固定资产分布广、数量多等特点,其电网建设项目涉及多地区、多地质状况,地质条件复杂且难以预测,对电网建设的要求很高,电网建设项目所占资金比例较大,导致其资金流动性较差,资金的投资回收期较长。

3.资金集中化程度较高。得益于我国电网建设项目的快速发展,为集中资金,开展电网建设,各供电企业普遍采取了“横向集中、纵向归集、自下而上、逐级递归集”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使大部分资金集中到电网建设项目中,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资金集中化程度。

4.经济效益难以预测。电能的半公共性特点和供电企业的半公益性特点导致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难以预测。供电企业的售电电价受国家政府部门的管控,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受到地方政府的不当干预,企业无法正确运用相关政策措施,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不能完整实现。此外,供电企业的特点决定其还需承担很大一部分社会公益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大了其经济效益的不确定性。

二、我国供电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供电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

供电企业的业务范围较广,这决定了其资金管理的范围也非常广。电网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较大,提高了企业的资金需求与融资规模。由于业务范围较广,供电企业资金账户较为分散,企业对资金的掌控能力不强,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导致资金成本较高。供电企业在其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应对资金集中管理与内部资金相对分散的矛盾。一直以来,由于缺乏统一的资金管理手段,企业内部多头开户的现象突出,资金流动不顺畅,导致部分资金处于闲置状态。此外,由于部分企业追逐短期利润,战略目标不明确,增加了资金投资成本和投资失败的几率。由于部分供电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强,资金管理的随意性较大,影响了资金的周转效率。例如,由于企业过分关注营业收入,对应收款项的关注程度不足,导致应收账款的回收能力不足,现金流入流出不匹配。

(二)供电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执行效果较差,资金管理混乱。预算在资金运用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目前,部分供电企业在预算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预算的执行效果较差,随意改变预算的现象严重,可能会造成企业收支不平衡、资金链断裂等问题。

2.监控机制不健全,内控体制缺失。对于供电企业来说,设置监控机制不可或缺,监控机制应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始终。但是,通过分析经营决策、生产等环节,发现许多供电企业的监控机制并不完善。例如,许多供电企业的资金审批制度存在问题,或者并没有严格执行相关审批制度,造成资金错批、漏批、多次重复批等问题,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此外,有些供电企业的内控体制缺失,导致资金支付依据不充分、审批权限不对应、资金调配随意等,进而引发资金管理风险,造成许多不安定因素。

3.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资金流动性较低。应收账款的回收是供电企业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通过分析供电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现状,发现许多供电企业存在着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的问题,并由此产生了负面的连锁反应,造成账款积压、账目不清、核算不准等资金管理问题,严重影响着资金的正常流通,降低了资金的流动能力和收益能力。

4.行政干预明显,资金周转难度较大。一些地方政府对供电企业的行政干预已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地方政府为实现其经济增长目标,要求供电企业实施不合理的资金担保、权利质押等,从而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不畅、资金管理风险加大、生产效益降低等后果,给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和不良后果。

三、构建供电企业资金管理新模式

(一)供电企业资金管理模式

供电企业主要有统收统支和内部银行两种资金管理模式。其中,统收统支模式主要是指通过集团总部的财务部门汇总成员单位的资金收付,成员单位不独立开展资金管理工作。内部银行模式主要实施企业内部资金往来结算及资金运筹与调拨工作,承担企业的资金收付及结算工作,开展资金融通并实施结算管理工作,进而节约资金流通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内部银行模式的业务范围很广,主要包括资金应用管控、融资管理、信用管理、资金收支管理、资金监控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等。除了上述两种资金管理模式之外,供电企业内部还设有财务公司,其业务性质属于经营银行业务的非金融机构,为供电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资金管理措施。

(二)改进供电企业资金管理措施的思路

1.将资金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中。供电企业在资金管理活动中,更关注资金核算工作,对其他各项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供电企业应注重管理效果,做好资金管理工作,积极发挥资金管理功能,将资金管理活动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在不断增强企业业务活动规范性的同时进一步降低风险性。2.增强资金核算的科学性,提高资金管理的决策效果。供电企业在开展资金核算时,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认真贯彻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保证资金核算的合法性;其次,实现资金核算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保证资金核算的经济性,实现资金核算成本的最低化。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工作,管理人员能及时从资金管理中获取有利于企业决策的各项信息,有效提高资金管理活动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支持作用。3.发挥资金预算效用,实现预算控制业务的目标。与资金核算一样,资金预算也有助于企业规划业务流程,进一步健康发展。因此,供电企业应认真总结分析,积极发挥资金预算效用。但供电企业在实施资金预算时,应有的放矢地将资金预算集中在主要业务上。只有这样,供电企业才能不断提高资金的预算效率,实现预算控制业务的目标,从而避免资金的闲置浪费。

(三)构建供电企业的资金管理新模式

通过上述对供电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本文认为供电企业应以资金结算中心为核心,以预算为导向,以控制为保障,以业绩评价考核为激励与约束,以信息化平台为手段,构建连续的、一体化的资金管理新模式,具体如图3所示:1.以资金结算中心为核心。供电企业应设立内部的资金结算中心,负责办理各下属单位的资金收付业务。结算中心设立统一的账户,实行收支两条线,各下属单位的所有收入均存入结算中心,所有支出均通过结算中心账户支付。该中心的建立能有效避免下属单位随意开户,资金无法入账等现象,有利于加强资金监控,从而降低资金管理风险,保障安全。2.以财务预算为导向。财务预算是企业的制度性安排,是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全面地整合企业的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等。科学有效的预算活动有利于企业整合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供电企业的资产规模较大,资金收支业务频繁且金额巨大,预算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供电企业在实施资金管理活动时,应以财务预算为导向,防范财务风险,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损失概率,从而实现高效的资金管理目标。3.以控制活动为保障。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是供电企业实施资金管理的前提,为保证预算功能的发挥,供电企业应监督、控制预算的执行情况,具体来说,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应实时监控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与预算标准比较,发现并进行差异分析,进而采取适当相应的改进措施,保障财务预算活动在资金管理活动中的正常运行。4.以业绩评价考核为激励与惩罚。预算不仅能量化分析企业的经营活动成果,同时也有助于企业评价其经营业绩。供电企业应对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分析,以考核结果为标准对企业管理人员实施激励与惩罚,以此对企业员工的资金管理行为产生正确的引导作用。5.以信息化平台为辅助手段。供电企业在实施资金管理的活动中,应建立相应的信息化平台,以此来整合企业的业务系统、财务系统与预算系统,便于资金结算中心实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和问题,从而便于企业编制预算,监督预算执行情况以及预算考核与评价。

(四)供电企业实施资金管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上述对供电企业资金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分析,本文认为供电企业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科学编制预算。供电企业应基于平衡计分卡(BSC)来实施预算编制工作。平衡计分卡(BSC)可分为四个子维度:(1)财务预算。主要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状况实施的预算。(2)顾客预算。主要指企业在维持顾客关系方面的预算,内容包括广告费用支出预算、售后服务支出预算及道德资本预算等。(3)学习与成长预算。主要指企业的成长与员工培训锻炼方面的预算,包括研发支出预算、培训费用支出预算、人才招聘支出预算及社会关系支出预算等。(4)内部业务流程预算。主要指企业在改善其业务流程方面的预算,包括固定资产支出预算、新技术开发支出预算、业务流程再造预算等。

2.统筹规划,实施资金管理新模式。实行“据实申报、统筹计划、序位支付”的资金管理新模式,具体流程如下:(1)减轻业务部门工作压力,无需业务部门申报资金计划,供电企业各部门根据业务进度及条件,填制规范的资金审批单,送财务部门按资金审批权限完成审批。(2)财务部门审核纸质审批资料和电子审批资料,按资金审批权限的流程流转完成审批;并按时统计全部完成审批流程的单据,按项目类别纳入下月资金计划。(3)财务部门按时汇总编制全局资金计划并完成整套资金计划报表,组织召开资金计划平衡会,经审批后上报省公司。(4)财务部门将已审批完成的单据,按照资金支付序位策略,形成合理的资金开支排序,统筹全局资金调度,有序安排资金支付。(5)根据资金支付性质和金额,结合资金流量确定支付频率和付款序位,对非项目性零星支出当月完成审批当月支付,对项目性大额支出纳入下月计划,有序安排资金支付,重点保证安全生产及重点工程所必须支付的生产性支出。

企业资金管理论文第6篇

1.监控为主的管理模式。在该种模式下,下属各部门拥有相对自由的资金经营权限,可自行调动使用以下放分存形式存在于各职能部门的资金,而总部仅仅以专用的资金监控平台和定期上报的资金报表对资金活动进行监督管理。该模式有助于下属各单位发挥其能动性,但由于资金分散,会带来难以集中投资和整体运转效率低下等财务问题。

2.自由管理模式。自由管理模式体现了一种相对彻底的分权性质,管理层仅掌握整体资金的战略指导权,而下属专有财务部门分批分管资金的日常运转。日常管理、经营权限分批下放到专有财务部门分管,能在较大程度上调动各部门工作积极性。然而总部难以对资金整体加以控制,不利于总量规划和监管。

二、结合企业实际的模式选择研究—以南京FY公司为例

1.背景资料。河南ZY公司于2013年受让南京FY公司49.16%股权,共计2099.04万股股权。该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不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在该合并交易完成后,由ZY公司委派多位高层管理人员进入FY公司董事会,经理层,从而在企业管理的诸多方面进行改革。

2.南京FY公司被合并前后资金管理模式变化。在合并之前,南京FY的资金管理模式相当于是一种分权性质的自由管理模式,下属各部门各生产单位在每月月初,根据订单和产量将所需材料耗费上报采购部采购,月末最终汇总到公司财务总部,再上报审批。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在较大程度上调动下属各单位的生产积极性,而且在实行上较为容易。但由于公司管理层大幅度下放了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权限,使得资金从整体上的控制难度加大,企业无法从整体上对资金总量实施监管。同时公司财务部没有详细明了的资金规划,不清楚每个时期企业的营运资金总额与预算支出,无法对闲置的自有资金进行详细规划与投资,造成资金上的无形损失。在被河南ZY内配收购后,南京FY积极配合并且调整了资金管理模式,强化了“量入为出”的概念,在资金运用上更有规划性。具体表现为月初,公司分管生产经理同各部门一起根据订单和预算确定下属生产单位的产量,经审批确定各部门本月的预算支出,同时根据月末上报实际数据进行事后控制,若实际耗费大于预算则将差额再次报经审批,整改调整;若实际小于预算则将差额补贴部门奖励,能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基层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这种以总量为控制目标的方法下,通过对既定期间内所安排的资金使用项目进行汇总,从而对资金使用情况作出整体审核,最终固定一个预算的总量指标,可以方便财务部清楚每月大致收入支出,从而能合理安排资金,可增加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同时方便各项投资计划的实施。

3.建议FY公司推行资金预算控制管理模式。但到目前为止,该套资金管理模式并未完全成型,相关管理政策也未配套实施,对此提出使用“资金预算控制管理”模式。资金预算是指在企业的一定预算期内,对资金的收入,支出等使用情况预先进行计划安排的模式。首先由下属各部门按照实际计划提交资金申请,企业进行审批,然后在整体预算标准下下拨款项。该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3.1总量控制。在计划期期初由公司财务部会同管理层对下属各部门上报的资金申请项目及金额进行整体审批,汇总确定一定预算期内资金使用项目及总量指标;期中进行监控;期末根据资金的实际使用数量进行核对。当实际超出原先预定的总量指标时再上报管理层决定。

3.2定额拨款。在该种模式下,在预定期间内,由通过审批项目的下属部门拥有定额内资金的使用处置权,但总体决策和战略规划权仍然保留在企业高层。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各生产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又在制度上明确资金使用项目,能使企业从整体规划入手盘活资金存量,提高财务效率。

三、相关管理政策完善

1.加强与资金相配套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1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种控制标准及控制程度,从加强成本预算管理入手,严格控制预算外成本费用。

1.2加强对采购制度的控制力度,避免违规采购及资源良妃情况的出现。

1.3定期核算企业往来款项,及时进行清收和支付活动。

2.建立完善的资金信息反馈制度,做好资金的年度,季度,月度计划及资金周报,日报工作,及时准确完整的将预算支出,实际耗用情况进行上报。同时实行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协助管理层从严把控整体计划,以确保资金运行的安全有效。

3.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建立健全相关奖惩机制,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针对管理制度的现状,应鼓励管理层转变企业经营管理观念,从长远利益角度考虑全盘企业经营规划,开发国内外市场资源,将资金投向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与人才培养的长期计划上来。

四、结语

企业资金管理论文第7篇

一、资金管理概述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展开对国营企业资金的具体来源及使用情况等问题进行监督与考核,其中,也包含对资金使用计划的规范与统筹管理。资金管理主要目的是组织资金供求,保证生产经营活动连续地进行;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节约资金,使资金更加合理的使用;提出合理化使用资金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促进生产、经营、技术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钢铁企业强化资金管理的策略

世界产能过剩问题的延续使得国际钢铁企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的钢铁企业逐步进入了微利或负利润时代,部分企业的发展甚至到了举步维艰的程度。在钢铁企业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机遇,加强管理,延长产业链条。而在此背景下,钢铁企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资金链条跨越范围也越广,企业资金也逐渐分散,对企业的资金流通效率与资金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企业应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资金周转,及时监控规避风险,以提高资金整体利用效率。(一)细化资金管理制度。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推动着钢铁企业自身的优化升级与转型。在不断兼并重组中,企业集团规模不断扩大,大型企业集团对资金管控采取资金统管模式以达到资金流动的均衡性和有效性。但不同分支结构对于资金的利用范围与利用效率不尽相同,高度统管资金将钢铁企业的财力最大程度地集中到一起,如果不实行严格的市场化和银行化管理势必造成资金回流速度慢,一定程度影响资金运营速度。因此,确立与完善细化资金管理制度十分必要。细化资金管理制度,首先需要分别设立收支账户,将钢铁企业集团公司内部的各分支机构的整体资金进行余额控制。资金余额控制管理实质上就是对钢铁企业资金的库存余额进行明确规定,一旦发生超额,则严格按照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审查与控制。钢铁企业总公司与子公司、分支结构对于资金的决策权直接决定着企业资金流向与资金使用计划。结算中心的设立,能够将钢铁企业整体的资金运转情况信息进行统一收集、整理与分析。而对分支结构的余额控制能够有效的防止支付危机,使库存余额能够及时填补资金使用空白,同时也能有效的均衡钢铁企业各分支机构的资金流动,有利于高效的促进企业资金管理。(二)加强财务监管。钢铁企业强化资金管理,首先依赖于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细化资金管理制度有利于各分支机构明确企业对于资金流向、资金应用的规划,而必要的财务监管,则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资金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如成立核心的资金管理小组团队,制定合理的现金管理规定,将钢铁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收入与支出进行分项,并确立现金预算额度,再由企业的结算中心进行统计与监控管理。其次,加强内部审计是健全监督、完善考核的一个可行策略。如设立财务监管审计小组,对于企业及各分支机构的各项重大决策的执行坚持过程性审计与监督。再次,坚持实时全过程监督。就要充分考虑钢铁企业当前发展运营中的实际状况,均衡企业集团与各分支机构的资金预算,从每一个项目的融资过程、资金流向、财务变动等进行全过程监督。坚决避免传统的事后监督方案,以避免资金数据的流失。这种实时的监督与审计有效保障了资金流动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并能够在资金流动出现问题时及时解决,有效防范与规避风险。2004年,为了加强内部资金的统一计划、统一调度、统一结算和统一借贷,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资金监管的方式,集中监控各类资金业务进展和运行状况,统一对企业资金进行分析与预测,控制财务风险。并统一制定了全公司的资金预算、计划和信用额度,控制债务规模。这些方案实现了对资金的统一预算、统一筹措、统一结算、统一控制的全流程管理,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效果显著。钢铁企业也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并结合企业实际,强化资金管理。(三)借助智能资金平台。国际钢铁生产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外部经济环境的严峻以及转型升级之路的艰难局势,使得钢铁企业的发展尤其是资金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资金管理的强化要求钢铁企业尤其注重对资金管理效率与风险管控的把握,尤其是大型钢铁企业的资金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之路。资金管理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较高,专业财务、高级管理、资金风险预警、金融服务以及市场观念等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单纯依靠人力则不利于企业的资金管控。因此,可以借助智能资金平台,以全面掌握企业集团的资金动向。如成员单位服务平台,是企业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基础上成立的专门服务平台。支持集团资金管理统一管理,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服务。企业各分支机构的网上资金结算、预算管理、票据管理等都可以通过网上资金结算管理软件实现。票据作为企业资金使用与流向的直接证据,其材料信息的存档管理直接关系着资金监控。而企业各分支机构在结算过程中收到或开出的承兑汇票,都能通过智能网络将票据进行背书、贴现、转贴等处理,帮助企业控制到期承兑的风险。如某软件将信息通知功能处理的极为高效,开发了系统邮件、手机短信的信息提醒功能,使得使用者能够及时的了解资金流动汇总的关键数据与预警信息,并及时的反馈信息解决问题。智能资金平台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结合信息时代的高薪技术,充分提高了资金管理的效率。(四)多元化融资。资金管理,重在开源节流。细化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管、借助智能资金平台等管理策略的重点都是管理控制企业现存资金的使用,是“节流”的一种体现。而“开源”则重在对企业融资的高效管理。新时期下,企业融资形式愈加多元化,而融资渠道也更加宽泛。钢铁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国家、政府对钢铁行业领域内调额最新政策导向、优惠福利等,积极争取相关资金支持。此外,也需要创新融资方式,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择优选择股权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新型模式,多渠道拓宽融资范围,为企业争取丰富资金来源。企业集团内部相互融资也是一个可行方式。内部融资不需要对外支付财务利息、股息,不会减少企业集团的利润,融资的成本远远低于外部融资,企业内部集资方案要写明集资目的、范围、金额、期限、利率、预计经济效益、方式、购券人的权利和义务、企业偿还集资款的资金来源等内容。

三、小结

企业资金管理论文第8篇

关键词:商业企业;资金管理;资金短缺

目前,资金短缺是商业企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试图对商业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资金短缺的原因分析

企业在经营中出现资金短缺的原因多种多样。商业企业处于流通的中间环节,积压了大量的资金,经营中有很大的风险。商业企业资金短缺从内部因素来看,一是企业原始资金投入不足,主要靠贷款维持,再加上企业快速扩张,抽出过多的流动资金而引起资金流转困难。二是经营中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某个环节资金周转受阻。三是企业经营发生亏损,尤其是亏损额大于企业的折旧提取额时,企业的流动资金逐渐减少,引起资金短缺。

除了企业自身的原因外,商业企业的资金短缺还与市场的季节性变化、经济的波动导致消费能力的变化、通货膨胀及同一地区竞争对手的强弱等因素有关。一是资本不足及盲目投资造成资金紧张。二是经营不善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第一,库存商品粗放管理。商业企业的经营过程是购进商品、销售商品、实现货币积累,商品是商业企业正常经营后占用资金最大的一项资产,对于企业经营目的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现阶段我国企业面临两个问题:首先是不能及时、准确、科学预测进货量。如果一次进货量大,极易引起库存积压,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存货的管理成本,同时其毁损的可能性也会加大,承担着很大的跌价风险。其次是难以详细掌握库存商品情况,影响商品的定价决策。由于商品日渐增多,一个大型的商业企业品种多达数万种。如此庞大的数据靠手工管理,日常的核算只能估算,这就增加了用工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因无法掌握详细的库存量和存储期,很难及时进行商品价格调整,致使有的商品仍处在销售的成熟期却做了削价处理,而有的商品却早已超出保本期,仍在库存积压。第二,赊销政策不当。合理运用赊销政策有助于稳定销售渠道,开拓市场。但由于赊销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销售,它会直接产生应收账款,对赊销控制不当和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严,都会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正常周转。应收账款增加不仅占用了大量资金,降低了资金周转速度,而且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坏账,导致资金彻底损失。第三,费用无预算或预算执行不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货费用无预算。科学的进货不仅要对商品的价格进行比较,还应该对进货费用严格控制。二是日常经费支出无预算。目前多数商业企业的费用管理如日常维修费、对外采购费等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采购由于缺乏控制出现舍近求远、质次价高等现象。三是重大支出无预算。目前一些重大支出项目由于事前缺乏科学预测安排,事中缺乏严格控制,事后没有严密评价审计,造成项目资金浪费、中途追加投资、事后没有明确责任等现象。四是由于管理体制不当造成资金紧张。目前多数商业企业由于管理体制的限制,实行二级核算,无法严格执行预算。核算单位之间资金不能互通有无,造成旱涝不均。

二、资金短缺处理方法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一旦出现贫血必须及时加以解决。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办法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从外部筹资。从外部筹资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方式,主要有发行新股、发行债券等。二是从内部寻找所需要的资金,如加快存货的周转,加速收回应收账款,合理利用信用资金等。要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企业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优化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合理的资本结构就是每股盈余最大的负债与权益结构。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一是在保持现有资本结构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二是在保持企业息税前利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调整资本结构来实现结构优化。而资产结构管理的重点是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进货周转等经营活动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更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发展新店前不仅要考虑前期固定投入,也应关注流动资金的充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