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记叙文写作论文

记叙文写作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6-02 14:20:44

记叙文写作论文

记叙文写作论文第1篇

语文是初中教学中的主要学科之一,它在初中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导性位置,而记叙文和议论文一直以来均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也是难点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围绕现代记叙文以及议论文,粗略研究相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现代记叙文 议论文 教学方法

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清晰指出,阅读与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应着重做好相关的教学工作。因记叙文和议论文存在多种文体,所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记叙文的教学方法

(一)阅读教学

初中是增强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然而,当前初中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并不理想,阅读涉及面狭窄。语文教师纷纷将精力转移到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并加大了在此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力度。其中,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主要采用下述方法:

1.目标递进法

首先,实现搜集信息、归纳整理、形成初步认识。明确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掌控记叙线索,确定记叙顺序。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依托英子的毕业典礼,借助插叙追忆过往,讨论眼前的事,主要讲述六件事,相互交织;其次,达到方法应用、大胆想象、协作探究。通过精读、略读等不同种方法来阅读文章内容,仔细揣摩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感受。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例,依托反复朗读,然后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开展精读训练,共同探讨父亲的严厉教育;最后,感悟情感,达到共鸣。从课文中确立作者的态度,找到观点,明确思想感情,感受中华文化,提升品德素质。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可透过父亲的严厉教育,感受沉甸甸的父爱。

2.彰显人性法

人类拥有复杂的感情,所写文章中也蕴藏着浓厚的感情。记叙文通常围绕人和事物进行描述,其所蕴藏的情感更加丰富。语文教师可从人文性特点着手,以此来增强情感意识[1]。例如,《我的母亲》一文赞扬伟大、无私的母爱,《斑羚飞渡》一文呼吁善待生命,《紫藤萝瀑布》彰显顽强不屈、无所畏惧的人生态度。

(二)写作教学

1.实践法

为增加情感体验,刺激创作激情,塑造更多经典、真实、具体的形象,则一定离不开实践经验。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走进课外,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与实践机会,冲破书本的枷锁,融入现实生活,回归生活,仔细观察。

2.仿写改编法

在记叙文教学中,可通过模仿开展练习活动。旨在通过仿写学会更多的表达方式,进而灵活应用在记叙文中。例如,完成《春》的教学任务后,可让学生参照《春》来叙述其余的季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二、议论文的教学方法

(一)阅读教学

1.注重衔接法

初中生主要处于13岁左右,其逻辑思维尚不成熟,处在过渡时期,其作品中仍然保留了儿童特点,外加初中生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通常不喜欢议论文,认为议论文晦涩难懂,且与议论文的接触较少。针对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应从初一便着手议论文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有效衔接,进而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2.直白教学法

议论文教学一定要直白、简单,在阅读教学中应过滤掉无法直接、简明论证中心论点,刨除润色和修饰的文字,让学生明确议论文的组成结构,通常由论点、论据与结论这三部分组成。

(二)写作教学

1.创设氛围法

首先,强化日常观察,重视积累。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周边生活,认识到大多数议论都源自日常对话,做一个有心人;其次,聆听和阅读优秀文章。为学生创设特定的写作氛围,引导学生虚心聆听优美、精炼语言,认真阅读优秀作品,以此来引导学生形成标准的语言习惯。

2.逐步推进法

议论文的写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推进,待具备一定基础后,提取论点,丰富素材,清晰表达,进而增强写作能力。

三、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整合策略

(一)阅读的整合

1.深化记叙基础

对于初中生而言,记叙文不仅是接触最多,也是接触时间最早的一种文体,教师可借助当前积累的记叙文基础,通过引导,不断提升学生的议论平台,进而从记叙文顺利过渡到议论文。

2.比较教学

教师不应在学生接触议论文后,便反复强调冗杂和反复的名词术语,则应借助比较法,让学生慢慢习惯和掌握议论文。因记叙文中存在议论,同样在议论文中也包含记叙,教师可借助比较让学生正确辨别这两种认识,加深理性认识,巩固深化[2]。

(二)写作的整合

1.叙述事物,正确判断

初中生比较擅长和喜欢写记叙文,则语文教师应借助记叙文让学生喜欢和适应议论文创作。在讲授记叙文写作时,应突显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多多思考、正确判断。所选命题应贴近现实生活,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创作热情。同时,针对这两种文体开展写作训练时,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具象慢慢过渡到抽象。

2.科学区分,增加认识

因初中生自身倾向于记叙文,所以,记叙文会制约议论文的创作,无法充分发挥,使得问题中包含着大量的记叙成分,比例不合理,混淆这两种文体。因此,讲授记叙文时,语文教师可依托记叙文材料,设计论述性问题,以此来锻炼概括总结能力与论述能力;也可参照记叙性材料,自主设定题目进行写作。而讲授议论文时,应穿插过度训练,引导学生清晰认识议论文,合理辨别这两种文体。

【结 语】

综上可知,记叙文教学包含多种方法,例如,巩固基本知识法、突显课外实践法等。同时,在阅读记叙文时,还应有效结合人文精神,切实增强学生的基本能力,不断提升写作水平。而议论文则注重基础的巩固和逻辑思维的增强。当前,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仍需进一步探究记叙文和议论文,有机整合,灵活应用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而增强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记叙文写作论文第2篇

一、删繁就简――议论文中的叙事要简明扼要。

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相比,议论文中的记叙更为简洁明了。这是由二者的作用决定的。记叙文就是通过完整的叙事、生动的描写来传达主题,所以其记叙务求完整,描写务求详尽。而议论文中记叙主要是为议论服务的,而且议论文是以议论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所以议论文中的记叙不要求完整,可以是一个场面;不要求详尽,可以只言片语。

请看一位同学在议论文《克制》中的一段话:

初中时,有一天我穿了一件新连衣裙去上学,浅蓝色的,很漂亮。走到楼梯转弯处,我不小心绊了一下,向前冲了两步,不偏不倚与迎面一个端水盆的同学撞了个满怀,尽管那同学使劲端稳水盆,水还是晃了出来,漂亮的新裙子一下子淋上了污水。我顿时气愤难平,升起一股无名之火,泼口就嚷:“怎么走路的,你有毛病啊!”那同学诚惶诚恐,端着水盆不知所措。看到他尴尬的样子,我的心中却一阵快慰,于是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自顾自地走了。我事后也没怎么留意.想不到那同学课后专门向我道歉,那份小心却着实让我愧疚、不安。可以说,这本是我的错,自己绊了一下撞上去的,却怪在别人身上,还责骂他。如果这点磕磕碰碰当时不发脾气,克制一下。不愉快的事就根本不会发生。速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不懂得克制,不学会忍让,不仅会伤害别人,而且也会伤害自己。

作者为了论证“如果不懂得克制,不学会忍让,不仅会伤害别人,而且也会伤害自己”这个观点,举了自己的新连衣裙被同学不慎泼上污水,忍不住恶语相向的例子。应该说这个例子很有说服力。然而由于记叙得很不精简,使叙述和描写占了主导地位,淹没了结论,淡化了议论文文体特征。

那么,怎样修改呢?可以改成:

一次,由于我撞翻了一位同学端的水,我的新裙子被弄脏了,我不但不赔礼,反而责骂他,弄得那位同学反过来向我道歉,这使我有些不安。现在想想,如果我当时懂得克制、忍让,就不会伤害别人,也就不会伤害自己了。

二、切中肯綮――议论文中的记叙要有所侧重。

这个“侧重”,就是要通过记叙体现对结论的支撑和论证。―个事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指向多个结论,可以印证多个论点。我们在记叙时,就要选择能够证明自己论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有侧重点地进行记叙,这样才能和后面的议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正当司马迁专心著述《史记》之时,不料遭李陵之祸,被汉武帝下狱,受宫刑,蒙受极大耻辱。四年后出狱任中书令一职。他以刚毅的意志顶住了来自朝廷上下的讥讽,全力以赴地从事著述。经过十年的努力,完成了巨著《史记》。

从司马迁的这个事例至少可以提炼出两个观点:“只有生存,才有发展。”“逆境创造成就。”而如果分别围绕这两个观点展开记叙,应该怎样记叙呢?

只有生存,才有发展。正当司马迁专心著述《史记》之时,不料遭遇李陵之祸,被汉武帝下狱,处以宫刑。面对飞来横祸,面对奇耻大辱,司马迁也曾想过以死解脱。但转而想到自己未竞之事业,只有坚强地活下来,才能完成自己的心愿、父亲的遗愿啊!于是他选择屈辱地活下来,忍受着心灵的煎熬和痛苦,全力以赴从事著述。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

逆境创造成就。司马迁专心著述《史记》之时,不料遭李陵之祸,被汉武帝下狱,处以宫刑,蒙受了奇耻大辱。这样沉重的打击,这样悲惨的境遇,不但没有打垮司马迁。反而激发起他更为强烈的进取精神。他不甘于鄙陋没世,而要让自己的文学才华流传于千秋万代。逆境没有使他丧失信心,反而使他变得更加坚韧刚强。他发愤著书,经过十年努力,终于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

不难看出,在围绕“只有生存,才有发展”这个观点展开叙述时,紧紧围绕“生存”这个核心,更侧重于突出司马迁对于屈辱地活着还是痛快地死去的艰难抉择,以此突出生存对于发展的首要意义和价值。而在围绕“逆境创造成就”这个观点展开叙事时,我们更侧重于突出司马迁被汉武帝下狱、处以宫刑、蒙受了奇耻大辱的“逆境”,并强调了逆境对于司马迁取得巨大成就的作用。

三、形象生动――议论文中的记叙要准确生动。

议论文中的记叙虽然不及记叙文中的记叙完整详尽,但也不能因陋就简。议论文中的记叙也要力求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论点服务。

请看下面两段文字。

事业的成功在于勤奋。许多人也许不知道《辍耕录》是怎样写成的吧?元末有个叫陶宗仪的人,他在松江时一面从事耕作,一面写作,有所感悟就记录在树叶上。后来经过整理,写成《辍耕录》这部书。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事业的成功在于勤奋。如果陶宗仪不是坚持不懈、勤勤恳恳地进行业余创作,哪里会有《辍耕录》的问世呢?

事业的成功在于勤奋。许多人也许不知道《辍耕录》是怎样写成的吧?元末陶宗仪种田空暇之时,在树荫下歇息。凡有所感悟就记录在树叶上,七年如一日,辛勤积存的树叶有十余瓮。后来经过整理而成书,共三十卷,题为《辍耕录》。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事业的成功在于勤奋。如果陶宗仪不坚持不懈、勤勤恳恳地进行业余创作,哪里会有《辍耕录》的问世呢?

两段文字相比,第一段文字只是泛泛而谈,笼统概述。而第二段文字则把空泛的概述准确细致地表达成“种田空暇之时,在树荫下歇息。凡有所感悟就记录在树叶上。七年如一日,辛勤积存的树叶有十余瓮。后来经过整理而成书,共三十卷,题为《辍耕录》”。从而更具体地突出了陶宗仪的勤奋,使得这个事例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多管齐下――议论文中的记叙常常结合描写、议论、抒情。

需要注意的是,议论文的文段中,常常兼用各种表达方式。记叙常常和描写、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增强表达作用。请看下面的文段。

生无所息,是一份坚韧一份执着。我看见苏武,比大漠还要古老的汉使,守望着他的高原。大漠的风雕刻出手掌的龟裂,大漠的霜雪染白了他的双鬓,草原上的树孤独地守望着自由,鹰群年复一年地画出亘古的弧线。我听不见他的哀叹,只看见光滑而秃的汉节。是的,它在诉说着尊严、自由与气节。于是我懂得,生无所息,不仅是生活态度,更是生命流淌的血液。

记叙文写作论文第3篇

【关键词】如何巧答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

由于记叙文阅读一直占主导地位,相对而言所占分值也较多。记叙文阅读试题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要求设计,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阅读材料来自课外,材料内容文质兼美,人文内涵丰富,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性,体现了时代特色和精神。阅读材料更多的选择主要反映亲情、友情的内容,因此能够给予我们人生启迪。试题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

考查角度灵活,题型多样。设计的试题紧扣“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重点,试题设置难易适中,并进一步强化了联系生活,整体感知,注重理解,关注语言品味,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心灵对话的意识。同时突出了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强调了情感体验,鼓励创新能力,注重自主、探究等理念的渗透。

由于记叙文阅读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因此难度大,大多数学生此项内容丢分较多。可见记叙文阅读练习在复习备考中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作为中考考生,必须掌握记叙文的相关知识以及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和基本格式。

一、记叙文的分类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记叙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二、记叙文的知识点

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对于记叙文要素的交代,既可具体也可概括,既可直接也可间接。因此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记叙文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⑴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楚,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⑵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⑶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照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3、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常以时间、地点、事物、人物情感或话语等为线索。线索贯穿全文,增强表达效果。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找线索的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4、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⑴记叙:要注意叙述的人称和内容的详略。人称,可以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用第一人称的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便于抒情。用第二人称的好处是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交流。用第三人称的好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详写与略写,取决于文章中心的需要。⑵描写:①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②环境描写。其作用有、烘托气氛b、烘托任务心理c、推动情节发展⑶议论:包括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三种基本方式。⑷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5、划分记叙文的段落的方法。⑴按时间的顺序划分;⑵按地点的变换划分;⑶按事件情节的发展划分;⑷按任务活动的场面划分;⑸按材料的性质划分;⑹按总──分──总的形式划分;⑺按作者的思路或感情变化划分。

6、提炼文章中心的方法。⑴通读全文,把握要点;⑵分析题目;⑶分析开头、结尾;⑷借助中心句、议论句、抒情句和过渡句等;⑸分析事件背景,写作背景。归纳中心的小技巧:①写人: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记叙了……歌颂了(批评了)……表现了……;③写景:采用……手法,借助……描写,赞扬……;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7、记叙文结尾的作用。⑴总结上文;⑵深化主题;⑶照应开头(或标题)⑷含蓄委婉,发人深思。

记叙文写作论文第4篇

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在写完“小事”经过后,接着议论:这件小事,“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强调这件小事对“我”的影响,显示这件小事的本质和意义。

那么,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一、议论要缘事而发。记叙文中,“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所以,首先要把记叙材料写好,而后再考虑穿插议论,把所记人物和事件的本质意义准确揭示出来,切忌脱离记叙而空发议论。

二、议论要精练、概括。最好是一语道破,简洁、明确,给人以鲜明印象。如,《记一辆纺车》文末的议论:“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虽然只有一句,但全文所记纺线劳动的普遍意义都集中于这十个字之中了,真是言简意赅。

三、议论要贴切自然。这就是说,议论时既不能故作深奥或矫揉造作、令人不懂,也不能离开记叙的人或事,节外生枝,凭空外加。有的同学议论时脱离了所记的人或事,这样不但起不到议论的作用,反而成为文章的“蛇足”。如,曾有一名同学在《植树》一文中,竟然撇开植树劳动本身,大谈什么“今后在学习上要努力,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之类的道理,让人感到牵强附会,生拉硬扯。

四、穿插议论要灵活适当。记叙文中的议论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的需要来安排。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先叙后议。即先记叙人、物或事件,最后进行议论。这样就在结构上总结了全文,在内容上提升或深化了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作者叙述完一件珍贵衬衫的来历后,在文末议论道:“这件事已经过去四年多了……从这件小事上,我们看到的是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

这段议论揭示了“一件珍贵的衬衫”的深刻含义,对的伟大品格作了赞颂,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2.先议后叙。即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议论,用以表达观点,统率要写的人、物或事件。这种写法带有评论是非曲直或叙述的意味。如,《白杨礼赞》的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既是议论,也是抒情。再如,《济南的冬天》的开头也是议论,但带有叙述的意味。

3.夹叙夹议。即在文章中一边叙述人和事,一边发表议论。这种情况常借助于议论来组织记叙的材料,其作用是:既有助于揭示记叙内容的含义,又可以使文章脉络更清楚,结构更严谨。

4.与抒情相结合。记叙文中的议论常与抒情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与抒情相结合的议论,往往不受严密的逻辑所约束,而是以表现作者的情怀、感染读者为主旨。

记叙文写作论文第5篇

记叙文的写作,是通过对一件事情的描述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看法。目前,我国高中记叙文的写作存在着感情虚假、中心不突出和结构不严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缺少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另一方面是缺少对作文的整篇掌控和一些记叙文写作技巧的掌握。

其实,高中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记叙文,但高中语文教学侧重于“文章赏析”,着重于对阅读材料的题材、结构、语言以及写作风格进行分析。虽然这类赏析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没有将之运用于写作训练当中,使得教学中的读与写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结合起来。

高中记叙文的教学,不应该只是强调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还应该进行思考,还应该教会学生记叙文写作的技巧,让学生在对事情进行描述时,能够抓住事件的特征。只有通过对教材中优美的记叙文进行认真阅读、分析,辅以适当的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技巧。

本文通过高中教材中一些记叙文的分析,来研究通过阅读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的方法。

二、高中教材中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分析

记叙文就是利用对一件事情的描述来表达作者对事件的看法,抒发作者的情感。因此,描写是记叙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的写作方式,甚至可以说:没有对事情的描写,就算不上是记叙文。对于高中记叙文的作文教学,也应该重点加强学生对描写的训练。目前高中的一些记叙文都很经典,在写作技巧、描述手法、语言表达以及文章结构上都有其独到之处,为了让学生明白如何才能实现对事物的生动、形象、具体的描写,教师应该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对学生实行以下具体的指导:

1.正与变相对比,抑与扬相映衬

事件的矛盾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作文在对这些事情进行描述时,就应该体现出这种曲折变化,才能写出事情发展的本质。

正与变相对比就是逆反用笔,通过对一些异常事情的描述来反映事情的真相。比如,要突出老师的辛劳,可以写每天准时上课的老师突然迟到了几分钟,而这个反常的现象下却隐藏了老师带病上课的事实,从而体现老师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

抑与扬相映衬是为了使文章跌宕起伏,给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比如高中选修教材中的《〈三国演义〉节选》里有关曹操性格的塑造,作者就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曹操刺董卓不成,逃出京城长安;被县令陈宫捕获,县令陈宫却“今感公忠义,愿弃一官,从公而逃”,为什么呢?因为曹操的一席话让陈宫感到他的英雄志气:“吾祖宗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吾屈身事卓者,欲乘间图之,为国除害耳”、“燕雀安知鸿鹄志哉!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但是后来曹操杀了吕伯奢家人后,在明知杀错人的情况下,又杀了吕伯奢,“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陈宫的默然道出了他心中对曹操的印象已发生了逆转,原来曹操的本性是多疑、狡诈、残忍、自私的。这样抑扬结合的叙述,制造了文章的波澜。

2.总结描写步骤,使描写具体形象

郑桂华老师认为事物具体形象的描写分成三个步骤“叙述――形容――比喻”①,通过这三个步骤就可以对事物进行清楚、具体、形象的描写。其中:叙述是对事物的背景进行叙述,如事物的方位、时间、数量等进行具体情况的描述,从客观的角度来描述事物;形容比叙述更进一步,描述事物的基本特征,让人们能够更进一步地了解它;比喻是将事物与另外的事物进行比较,让人更直观、更形象的认识事物。

“叙述――形容――比喻”三个步骤在具体的写作中,并不需要拘泥于固定的格式。这种描写方法在高中教材《林黛玉进贾府》中就有具体的案例:“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视而有情。”这里的“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就是对“贾宝玉”的具体描述,属于三个步骤中的叙述;“虽怒时而若笑”、“即视而有情”,就是“林黛玉”在对“贾宝玉”进行观察后进行的形容;“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就是对贾宝玉外貌进行的比喻。虽然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但是关于贾宝玉穿着打扮和具体肖像的描述,我们就可以感觉出贾宝玉在贾府殊的尊贵,可以体会到贾宝玉的倜傥和多情。作者刻画了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

3.调动多种感觉,使描写细致入微

人们都是通过感觉来认识事物。因此,对一个事物从感觉上进行描述,就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

如高中教程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从:①视觉:“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②听觉:“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③嗅觉:“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等方面对“荷塘月色”进行了描述,从而使人感受到荷塘月色的气氛。学生也可以对生活进行细心的观察,通过描写对事物的感觉来突出作文的中心。

4.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使人物栩栩如生

记叙文中通过对人物多方面的描写,可以构建自己的艺术天地,使得整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对蔺相如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描写:①神态:“相如持其璧睨柱”;②心理:“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③细节:“倚柱,怒发上冲冠”。通过对蔺相如、秦王和群臣的语言,神态、心理描写,使得一个智慧、勇敢、热爱祖国的使节形象跃然纸上,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

5.适当议论,画龙点睛

记叙文是通过对一件事情的描述来反映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它不同于议论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记叙文中就不能进行议论,适当的议论,可以突出作文的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史记・淮阴侯列传》:在刘邦因为韩信以藏匿钟离昧为理由,准备以谋反的罪名谋害韩信时,韩信的一句:“钟离昧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显露了整个事件的本质,因此突出了整文的中心。

三、结束语

高中记叙文写作最大的问题在于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脱节,高中教材重阅读而轻写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引导学生将阅读材料中的写作技巧应用于自己的写作之中。高中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记叙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在进行阅读训练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思考,从而使得学生在写作时,能借鉴这种写作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郑桂华.新专题教程高中语文写作新视点[M].辽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记叙文写作论文第6篇

高中作文教学记叙文文体回归意义分析作文写作训练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将来的深造、工作等成长的角度看,写作能力是其人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写作的目的主要是将自己的思想与别人交流,因此,写作训练的中心就是能够恰当的表达。各种文体就是恰当表达的各种形式。高中作文教学从何种文体入手才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才更符合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与现实背景?这值得高中语文教师深思熟虑。

一、从面向两个实际(高考和现阶段高中校园生活实际)的意义上,作文教学训练必须回归记叙文为主

由于激烈的升学竞争,高考成为了高中教学的一根指挥棒。新课标实施以来,高考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作文命题也逐年贴近生活,贴近高中语文教学实际。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主要是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议论文。尽管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两种文体都会写,尽管两种文体的写作难度大致相当,但是经过实践的检验,议论文写作从来都是高考学生的弱项。因为,议论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事物的内部构造和内部矛盾、外部联系和外部矛盾,并做出自己总体上的判断。这是需要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的。甚至可以这样说,不在人生的道路上尝过许多酸甜苦辣,摔过几次大筋斗,是难以讲出多么深刻的道理来的!高三学生的年纪都在18岁上下,如今又基本上被“圈”在学校里,“茅庐”还没有“初出”,要他们发表人生的见解,分析事物的“内里”和“外在”,委实是难为他们了!说明白一点,这是“赶鸭子上架”!从这些年来的作文答卷情况看,选择记叙文写作的学生作文整体情况比写议论文相对较好。

二、回归记叙文为主,高中作文教学训练的具体做法的教学意义探究

明确了高中作文教学训练回归到以记叙文写作训练为主,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接下来就要思考,在作文教学的训练中,在实施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解决“怎样训练,训练的指标与内涵”的问题。笔者认为,多年来,许多教师先后总结出的一些经验值得借鉴。笔者经过教学实践与思考,抛砖引玉,粗议于下,以就教于方家。

1.在作文的文体形式上要训练学生写好“完整记叙文”

所谓“完整记叙文”,是相对“单项描述为主”的“小作文”而言的,即一般意义上的有头有尾、记人叙事比较完整的记叙文。高中作文教学必须努力挣脱。当然,要想写好“完整记叙文”,教师必须训练学生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要认真审题。由于命题往往是一个词,如《雨后》《眼睛》《寻找》《手》等,所以,显得有虚、有实,既确定又不完全确定。这就要求考生在下笔前吃透这个词的含意。譬如《尝试》,就一定要抓住两个要点来写:第一次作为;主动作为。否则就走题了。

文体感要强。通篇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不得大发议论。为了防止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不妨“断其后路”:通篇不发议论,只靠记叙、描写和适当的抒情。

要以情动人。所选的生活题材,必须是能让作者自己十分感动的。就是说,在高考考场上,一想起这个人、这件事,作者就十分动情。自己都不感动,怎么能打动阅卷教师呢?

2.在作文写作技巧中要训练学生练好记叙文写作的“常见功夫”,不要盲目追求“新、奇、怪”

高中语文教学还是强调训练学生练好记叙文写作的“常见功夫”,不要盲目追求“新、奇、怪”。不排除学生作文出现“新”、“奇”、“怪”,但是,这得建立在练好记叙文写作的“常见功夫”的基础上,否则,只能是弄巧成拙。

记人记事要顺乎自然。有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小学生的记叙文写得比初中生有味,初中生的记叙文写得比高中生有味。这里所说的“味”,非指词汇量和文字基本功,而是指文章给读者带来的真实感、亲切感和生活美感。中学生大哥哥、大姐姐就会比小学生小弟弟、小妹妹更会“做人”、“做文”,更会“摆平”各种人际关系,更容易说“套话”,更容易“拔高”和“贬低”,于是,他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之中犯了作文的一大忌:做作,不自然。貌似平平常常的记叙,纯然是家常话语,但它有时能把亲情、爱情、友情,把当代世俗生活中活泼可爱的各种感情的“浪花”,天然无邪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原汁原味,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清水出芙蓉”,这就是“天然去雕饰”。

要用“小石子”激起“大波澜”。记叙文的感情力度要大,但激起感情“波澜”的“石子”要小;还是那句老话:要以小见大,一以当十。激起感情“波澜”的“小石子”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它常常是一个动作,一样东西,一种眼神,一两句话……这些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生活细节一旦冒出来,就能够诱发我们的思路,叩响我们的心弦,只要投放得当,击中生活的漩涡,其写作效果是颇为理想的。

总之,高中作文教学向记叙文的回归既有现实的需要,也有实际的行为操作可能。高中语文教师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记叙文写作训练,切实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为学生终身能力构建最基础的能力保障,这就是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真正实现新课标的理念。

参考文献:

记叙文写作论文第7篇

“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选入的文本文质兼美,《新课标》要求语文老师不仅要深入地挖掘理解文本,更要巧妙地运用文本,让学生从中淘金,以读带写,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写中思读,亦读亦写,联读悟写。

从文本出发,逐级学写记叙文,可谓是“作文快餐”,简单而且实用。在这方面,我做了几点尝试,具体为:

第一阶段,写清楚一件事。

重点是结合文本学习,培养学生完整叙写一件事的能力。

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学者余秋雨则认为,质朴叙事是写作的主干,孩子们“应该用干净朴实的语言把心情、事情说明白,形成个人写作的特征。”

将七年级作文教学目标的首要关键词确定为“叙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

记叙文是初中作文训练重点,叙事能力又是重中之重。叙事能力的核心表现在如何呈现一个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而叙事能力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事件发生的这段时间过程中,将人物的动作、所说的话语和事件发生的经过叙述出来,挑出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精彩内容,构成故事的情节,呈现整件事情发展的经过。

针对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好活动、好表现、富于想象力的心理特点,利用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说”,说”为“写”铺设平台,以降低写的难度,为“乐写”打下基础。接着,顺势让学生写一写。结合《童趣》学习,要求学生课堂上说说“文中孩子可爱之处在哪里?你是否有相似的经历”?“说说你的童年趣事”。结果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场面十分热烈。“童年趣事”虽然不是新颖的题目,但因为是追忆美好往事,学生自然倍感亲切,因而写得意趣盎然,许多学生把自己童年的乐事、傻事、丑事一股脑儿搬了出来,虽然稚拙,却斑斓成趣,这才叫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综合性学习活动《成长的烦恼》后写作《少年心事》,也可以衍生出相类似一些题目,如《我的快乐时光》、《给爷爷……》,因为触及学生内心世界,他们的情感被唤醒,他们的思维被激活,他们的写作过程变得愉快而有效,写作的积极性也得以最大化。学生的作文要求尽量写他们熟悉的题材,如关照自我,从“我”字作文入手,也可从身边人和事写起。

解决了无内容可写的问题,接下去要写清框架。我的训练办法是给文本写内容提要。《走一步,再走一步》《变色龙》《羚羊木雕》《社戏》等叙事性较强的课文,比较适合学生概括,或口头概括,或书面概括,依据学生的喜好而定,老师特别要求写清记叙的六要素,突出重点。

经过几次训练,大多数学生都能写清文本的框架,有了这些准备,学生再写作文,写出完整而有重点的一件事,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第二阶段,写生动一件事。

重点是结合文本学习,着意培养学生细致生动的叙事能力。

经过第一阶段的作文实践,学生叙写完整一件事的能力基本形成,但是写作中有两个普遍性的问题,一是写作粗略、文字干巴缺少文彩,二是文章平铺直叙,一览无余。

针对问题一,我的措施有常规片断训练和随文练笔两种。学生怕作文,特别怕整篇的作文,我让他们写片断,降低了写作的难度,缓解了学生作文恐惧心理。片断训练循序渐进, “相聚” 、“看电视(电影)”、 “离别”、“太好吃了”、“课堂上”、“放学” 、“精彩瞬间”、 “在食堂”、“劳动”、“街景系列”、“在野外”……从家庭写到学校,写到社会;从单个人写到多个人,写到场面,每次训练,特别强调细致生动的要求,而且要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

“随文练笔”,就是结合文本进行的短平快练笔方式,即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元素,把写的训练有机有度适时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使读写相得益彰。这样的练笔就要寻找到适宜的落脚点,可以从文本的重点内容落脚,可以从模仿文本语句落脚,从空白处的补白落脚,从文本引发的联想落脚,从改变叙述角度落脚,找准落脚点,选准能牵动“全身”的那“一发”,以期达成阅读教学中“练笔”的最优化。

针对问题二,我的方法是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学习插叙、悬念等方法。教材《羚羊木雕》、《爸爸的花儿落了》等的插叙运用非常得宜,要让学生通过找插叙的语言标志,明确哪些是插叙的内容,通过运用和不用插叙的比对,明白插叙使文章波澜起伏的作用,明白插叙中联想式、转述式、直述式这三种类型。悬念在《猫》、《爸爸的花儿落了》都可以找到例证,学生运用插叙悬念方法写作,也就学会了尺水兴波,文章就会曲折多姿,有张有弛了。

第三阶段,写深刻一件事。

着重点是结合文本学习,培养叙议结合的能力。

简单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但也少不了精当的议论和饱满的抒情。议论抒情可以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认识与感悟,在凸显文章中心,体现作者的审美取向,甚至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与记叙要三位一体,水融,做到情缘事而发,议由感而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理、事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自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收到文字含情,即事见理的效果。

我在教学实践中,分两步走。首先,找到范例。文本《我的母亲》、《阿长与山海经》、《春酒》结尾处三言两语的抒情议论彰显主旨,抒发感情,可以借鉴。其次,给课文或学生自己的习作加议论抒情,有的是散见于文本中间的,有的是在文本结尾的,要求抒情议论尽量精要,紧贴文本,特别强调要得宜,否则就会有蛇足之嫌。

有一个学生在《我的叔叔于勒》结尾后这样加:“我站在孤零零的船尾,眼望着无际的大海,心里一直在念叨:叔叔,我的亲叔叔,如果你知道你的亲人正在想方设法躲避你,你会作何感想?……可是,我是多么希望能够将叔叔你带回我的家,告诉你从此不必再流浪,我的家就是你的家啊!”

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学生的记叙文写得深刻了。

记叙文写作论文第8篇

【关键词】引导议论性散文记叙性散文课改

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至真至纯的语言艺术。散文必须以新颖的立意、独特的见解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美感享受。散文是四大文学的体裁之一。它往往通过对某人某事的叙述,或对某种事物的描绘,来抒发某种感情、表达某种思想,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启迪。

如这几年,散文写作在中考中大行其道。

一议论性散文写作

1.议论性散文的特点: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融情感、哲理、形象于一体。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

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的,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总之,形式灵活、语言精美、渗透作者的感情,这是议论性散文与规范性议论文最明显的区别。WWw.133229.cOm

2.如何写好议论性散文

要写好议论性散文,就必须找准该类文体写作的成功支点,那么,哪些因素是其成功的支点呢?(1)要有明确的观点贯穿全文。有人认为,既然是议论性散文,就可以随意写,不必顾忌论点、论据、论证等。其实,议论性散文是用散文的笔法写成的议论文,同样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只是写法上比规范的议论文要更灵活些,文笔、形式更随意一些。(2)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形式。议论性散文,有些像随笔,从表面上看,信马由缰,形式多样,而实际上,好的议论性散文也要开合有度,有一个合理、完美的结构形式。(3)要体现出议论的逻辑性。优秀的议论性散文,既能够使叙和议各展风采,又能使叙和议密切联系。议论性散文,属于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其内容层次之间应有内在逻辑性。

3.目前中考议论性散文存在的问题

从内容上看,或回到古代,或罗列名人,贪多求全,臃肿庞杂,看不到鲜活的现实,闻不到时代的气息。从感情看,或缺乏真情,或矫揉造作,用成人的体验代替自己的心声,用美丽的词句掩饰自己的浅薄。从语言看,堆砌辞藻,追求虚美,用名言警句撑门面。

二记叙性散文的写作

记叙性散文分写人、记物、叙事等。记叙性散文写作要注意如下几点:

1.感情浓郁,以情动人

散文是情感的载体,应十分重视个性化的体验,以叩击心弦的强烈感情打动人心。

2.联想丰富

散文篇幅短小,容量有限,要想写出有新意的东西,就得提出一种新思想,立意有深度,就得多方开掘。这就要用到联想,没有恰当的联想,文章就放不开。联想的方式很多,由此及彼的横向联想是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其类型有相似联想(由此事物想到性质不同的彼事物)、相关联想(由此事物想到与它相关的彼事物)和相反联想。

3.形散神聚,线索连缀

形散,是形式不拘,写法多样,生动灵活。要做到神聚,就得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就像放风筝,不管它飞得多高多远,风筝线始终在手里拽着,随时可以把它收回来。线索的主要类型有:(1)以具有象征意义或有深刻含义的某个物件为线索。(2)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3)以某句深刻意义的话为线索。(4)以人物某方面的特点(如:勤劳、勇敢、谦和、豪爽等)为线索。

4.文字清新,拒绝造作

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是非常正确的。但令人深感遗憾的是,缺乏真情实感、徒有丽词佳句的所谓美文,往往受到包括阅卷教师在内的各方人士的青睐,于是许多考生竞相仿效,以求高分。此类毫无实际意义的内容,只求表面华丽之作的泛滥,实在是语文教育的大话题。

5.几种散文的写作模式

第一,写人散文模式。开头: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中间: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的叙述和描写;几件事。每件事即每个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结尾:重申特质,照应开头;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