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数控技术培训学习

数控技术培训学习赏析八篇

时间:2022-03-26 22:12:58

数控技术培训学习

数控技术培训学习第1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技能竞赛;竞争力

当今社会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增加值约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0%以上,而先进制造技术是振兴制造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数控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它的出现及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引起了各个国家的普遍重视。在企业数控岗位中占75%以上,是企业需求最大的数控技术人才,对于“蓝领”数控人才,必须以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制图、公差测量、机械制造工艺等)为基础,学习掌握“数控加工编程技术”和“数控机床原理”,还需要掌握机械设计及制造软件。然而,目前职校里每个学生每年的实训费用有限,实践机会少之又少,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虽具有初级或中级的技术等级,其实践能力往往与其技能等级不匹配,技能水平难以得到企业的认可,难以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这是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不适应的表现。下面探讨一下培养数控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途径。

一、加强教师技能培训

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教师要有一桶水。要想培养出具有较强技术的学生,首先要有一支理论扎实、技术高超的教师队伍。学校要非常重视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及相关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比赛以及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同时要多去了解企业情况,使专业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保持同步,要聘请合作企业的专家、高级技师定期到校授课,加快专业教师的知识更新,形成一支适应形势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通过生产实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产学研合作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保证教学的需要,是搞好中职学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途径。数控实践的校企合作虽已起步,但基本上还处于探索期,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尤其是数控技能教学在某些方面不能满足教学、生产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校内数控技能培训设备条件差。近年来,受数控人才需求增长的拉动,有相当一部分职业技术学校建有不同规模的数控实训基地,有的是规模大、设备种类多的实训中心,也有设备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的实验室。由于每台数控设备非常昂贵,学校购置的设备数量有限,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很少,实训效果并不好。

强化数控实训基地,建设良好的实验、实训基地,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做到:

1.建立实训基地

学校数控实训条件的好坏严重影响学生的技能水平,学校应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尽可能地建设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数控实训基地,主要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和线切割等数控设备及数控仿真加工软件等,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应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状况,选用一些市场上应用较多的数控设备和数控系统,让学生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很快地适应工作。

2.开展实践教学

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解决师资的问题,聘请理论水平和实操水平等综合能力水平较高的老师参与到实训教学当中,在实训中,应以工厂的标准和要求对学生进行管理,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通过岗前培训,毕业时能独立操作,做到“零距离”上岗。

三、开展技能竞赛,提升学生竞争力

实训课教师在上课时,可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实习基地参观,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还通过展示往届学生技能训练的成果,让学生对技能训练项目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发挥技能骨干的作用,让他们在技能与职业道德方面成为学生中的模范,带动技能训练活动的开展。组织形式多样的数控专业技能竞赛,有利于发现和培养数控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有利于因材施教。通过数控技能竞赛活动,不断引进新的数控技术,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数控技术,让学校的数控专业与目前最新的数控加工技术接轨。

数控技能竞赛与学生的技能培养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1)技能竞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敏锐性。(2)通过技能竞赛可以使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明显高于其他同学。(3)参加技能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技能竞赛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满足感,提高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数控技术培训学习第2篇

实施教师培训工程,促进初等层次“双师型”教师成长

按照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分别对应助教、讲师和副教授以上三个层面。初等层次的“双师型”教师,主要以讲授专业基础课为主,在实践应用方面,他们一般不够全面和深入,但对所授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有整体的了解。他们必须通过学校实验、实训和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技能。

为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数控技术专业对年轻教师实施了教师培训工程,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定期对新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实训的培训指导,提高新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学院严格执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每年选派经验丰富的副教授以上的老教师指导1~2名新教师,从制度上保障了对新教师的培养。培训结束后,由学校教学考核小组评定新进教师的教学能力,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二是企业顶岗实习。按照学院规定,凡是新录用的高校毕业生一律安排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原济南第六机床厂)顶岗实习一年,经考核合格方能担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近年来,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有7名新进教师到校内实习工厂不同岗位顶岗实习,其中5名教师经考核转入教学岗位。

三是暑期实践锻炼。为兼顾教学与实践锻炼之间的矛盾,学院拨出专项经费,安排年轻教师利用暑假期间到校企合作企业(济南第二机床厂、山东齐鲁电机厂、济南法因数控有限公司等)进行实践锻炼,并安排企业指导教师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与当年的评聘挂钩。

四是完善教师培训制度。近年来,学院先后安排教师参加教师岗前培训、高校教师资格培训、教育部的高职教育师资培养、青年教师在职学历学位的进修等多种培训项目,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

实施教师成长工程,培养中等层次“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等层次的“双师型”教师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又有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从事专业课教学;二是有从事本专业实践工作经历,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专业实践教师。中等层次“双师型”教师能参与专业建设,并对本专业课程建设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数控技术专业实施教师成长工程的主要措施有:

选拔生产一线技能骨干担任实践性课程教学。依托60多年的办学经验,学院依托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形成了工学结合、产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技能训练。例如,依靠“校中厂”独特的办学优势,在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39人中,20名担任实践性课程教学的教师全部是从生产一线选拔的,他们具有多年的实际生产经历,有较高的技能水平,能够按照企业管理理念和生产要求指导学生,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利用校内职业技能鉴定所具备的专项技能操作项目鉴定资格,我系数控技术专业具备初等层次的“双师型”教师,利用周六、周日时间,经过半年的专项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实践技能,考核合格后在数控车、数控铣及加工中心项目的技能鉴定中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安排教师参加技能大赛。本着珍惜机会、重在培训的原则,近年来,学院每年都安排1~2名高学历年轻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层次的数控技能大赛,通过集中时间强化训练,大幅度提高了年轻教师的技能水平。在2008年的全国数控大赛山东省选拔赛中,3名硕士学历的年轻教师在老教师的指导下,经过6个月集中培训,在数控车、数控铣及加工中心等三个项目的比赛中分别获得优秀奖,达到了高级技工的职业技能,成为“高学历+高技能”型的“双师”教师。

实施教学名师工程,促使高层次“双师型”教师脱颖而出

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应具备扎实、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拥有技师职业资格的技能水平,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能掌握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带领教学团队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对专业的社会适用性、专业的变化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为高职专业开发和建设作出较大的贡献。

拓展培训项目,提升职业教育理念。学院定期邀请知名职业教育专家举办讲座,每年选派骨干教师参加部级教学年会,学习并掌握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项目化课程建设等先进职教理念。例如,数控技术教学团队有多名教师赴德国参加了数控专业师资培训、国内访问学者培训和国内骨干教师的项目培训,提升了职业教育理念、理论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

以赛促练,以赛促学。数控技术教学团队51%的教师是生产一线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具有多年的生产经验和较高的技能水平。通过参加全国及山东省数控技能大赛,系统地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深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企业学习先进加工技术和关键技术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近年来,学院先后派出了14名专业教师参加了全国及山东省数控技能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有2名教师获得“山东省特殊贡献技师”称号,8名教师获得“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

校企合作,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实践中,学院工作室教学团队不断将行业最新技术引入专业教学,以保证学生及时了解、掌握行业的关键技术技能,帮助他们完成企业岗位实训。同时,企业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合作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参与全国数控大赛参赛师生的赛前辅导。例如,学院成立了由泰安航空航天特种车制造公司的数控车技师李强领衔的“数控技能大师”工作室,掌握了国际国内前沿数控加工技术,承担着企业技术加工疑难问题的解决、处理和攻关任务,为企业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数控技能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

数控技术培训学习第3篇

摘要:数控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学科,数控技术课程是数控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学生能掌握数控原理、插补原理、伺服系统、检测原理等基本知识,掌握典型的数控系统的应用与操作,以及数控机床的编程知识;熟悉相关的仿真软件和CAM软件的应用。本文根据数控技术应用课程的特点,指出当前数控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和解决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数控技术应用;职业教育;课程特点;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3.04

目前,随着数控技术教育的普及,职业院校数控技术课程教学面临着种种问题。这种情况严重制约着职业院校中数控专业的发展,有必要予以高度重视,进行深入研究。

现根据数控技术课程的特点,从数控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一、数控技术应用课程的特点

1、数控技术涉及面广。数控技术涉及到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机床及机床夹具方面的知识、刀具及刀具材料的知识、金属切削原理、工件材料、机电技术方面的知识、数字控制和计算机技术、CAD/CAM一体化技术、FMS、CIMS软件技术、信息流管理与控制等等。

2、软件技术更新快。目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技术更新,从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现代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已经实现了小型化、薄型化,而且综合了计算机、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

3、课程实践性强。数控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数控技术教学中每一个环节,如数控机床伺服系统分析,机械结构分析、加工工艺分析、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以及数控编程与操作等,都必须用相应的实训教学来加深加强理论教学的效果,通过实操来验证理论教学。离开实践,既不能培养学生的数控编程能力、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也不能培养数控系统的维护能力

二、当前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适合的书籍太少。目前,适合职业院校使用的数控技术课程的书籍还是太少,教学上所使用的书籍从内容上还比较肤浅,大都比较重视理论,真正适合实训教学的还比较少,在实训教学操作中碰到的难题和集中问题在教材中基本没有体现。而且深入反映科技前沿技术的教材缺乏,适应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教材更少。数控技术的特点是更新快,很多教材知识体系还停留在十年前。另外没有与本校实训设备的数控系统配套的教材。市场上相关的教材对每一种数控系统都是泛泛而谈,没有针对性。

2、专业师资技术不过硬。很多职业院校从事数控教学的教师都是高校毕业直接从事数控教学,或者从其他机械基础专业转数控方向。在理论教学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这些老师普遍存在一个问题,他们自己本身对于机械加工都极其欠缺生产实践经验,在数控技术教学中根本不能很好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导致教学过程按照概念照本宣科,枯燥无味,学生学不到真正有用的东西。

3、忽视传统实习项目。很多职业院校不怎么重视传统实训项目,由于师资和场地的原因,传统实训简单走过场。传统的实习项目车工、钳工、铣工、磨工等工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作用很大,在实训过程中不容忽视。只有通过这些传统项目的实训,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加工参数的重要性,从而掌握刀具的磨削和使用,才能体会材料与刀具、刀具与加工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数控编程时选择加工参数才会更合理。数控专业学生不通过普通机床实习直接去操作数控机床是不合理的。

4、教学内容不太规范。很多职业院校安排课程,数控编程前期安排的课程对于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伺服控制系统、刀具及数控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相对安排较少。数控技术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许多实质性技术和最新技术讲授得不够深入,往往停留在书本概念上,新功能、新技术的讲授也跟不上技术发展的理论,理论联系实践探讨的深度不够,课程教学内容不够深入和前沿,导致学生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

5、实训教学环节条件较差。一部分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训教学远远达不到要求,实训内容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实训时间安排不够,实训课题脱离生产实际,没有系统性,学生对数控机床的认识还有相当的距离,对于数控机床的了解也仅停留在熟练使用操作面板上,对于操作过程当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还不能应对。

三、提高和解决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数控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针对现在市场上合适的教材少的问题,结合本校实训设备的数控系统,加大校本教材的开发,将学生实训操作中碰到的难题在教材中一一解决,并且邀请生产企业技术岗位的人员参与编写,结合企业产品加工中出现的问题,以企业产品实例为课题,多编写实例。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2、加强数控师资培养。数控技术课程的师资和那些专业基础课教师相比,所需要接受的专业训练和从教资历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既需要有扎实的理论,更需要有相当的生产实践经验。在师资培训方面,不仅要邀请不同领域的数控技术专家来学校定期讲座培训,了解最先进的前沿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更要有计划的选派一部分任课教师深入到生产实训基地参与数控技能培训,也可以深入工厂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弥补我们的教学、实验、实训中存在的缺陷。

3、重视传统实训项目。数控专业的学生在操作数控车床之前必须进行普通车床的实习,掌握切削用量对加工的影响,掌握常规零件加工工艺。在操作数控铣床、加工中心之前必须进行普通铣床的实习。因为传统普通机床的实训,直接决定着数控水平的高低,所以机加工基础的强化,是数控实习的重点。职业院校根据本校数控技术专业学生人数建设数控实训、实验基地的同时,也要配套建设传统实训基地。

4、改善教学实训环节。因为数控技术课程不但具有理论知识面宽,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所以需从系统出发,安排学生更多的实验、实训时间,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教学安排中要注意实践教学所占比例,并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叉进行。为使学生对已有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在设计实训课题时要注重循序渐进,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5、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数控技术课程部分章节的内容很抽象,刚开始学习数控技术的学生仅凭文字很难理解数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含义和功能,也无法理解数控装置到底是个什么设备,很难理解检测信号反馈的意义在哪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仅仅只采用课堂讲述的方法是无法达到很好的效果的。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比如在编程坐标系的教学中,展示机床坐标系与主轴卡盘关系,加入工件后,描绘出编程坐标系所在位置,用不同颜色亮点显示机器零点、换刀点,让主轴卡盘动画闪烁,在视觉上产生一种转动感觉,对于理解直径编程起到重要作用。

采取比较法教学,比如,在介绍数控车床时,采用比较法。采取比较法,使整个教学内容清晰有序,使学生在比较、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加深对数控机床的认识。

采用分组讨论法。在实训后期,可以结合学校产品或者企业产品,将学生分成几个团队,每个团队针对产品拿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工艺方案、加工方案。给定时间让他们自己完成整个零件,老师再比较优劣,引导分析原因。还学生主动思维的空间,避免了教师是主角,大部分学生是听众的教学模式。

采用仿真实训辅助教学,在数控实训中,适当的教学辅助手段是必需的,在编程教学中适当利用仿真软件,可以满足学生们检验编程的程序的正确性,也可以部分的代替数控机床进行实践操作学习,增加工位。为了弥补仿真软件的不足,可以让学生们通过仿真软件和实际机床轮流实训,这样能充分理解切削用量概念,掌握获得工件加工质量的方法。

6、培养学生兴趣。在进入数控技术课程学习时,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柔性加工系统、柔性加工单元、柔性自动化装配线和数控机床概述等录像带,到工厂参观数控车、数控铣、数控线切割、加工中心等设备和现场生产,使他们对数控加工有一定的认识。通过直观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容易被激发起来,才会充满兴趣地投入数控专业学习。如果还是采取老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黑板上板书开机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很难引起学生对数控技术课程的兴趣。

7、合理节省实训材料。部分职业院校为了降低实训成本,有意识的减少教学环节、减少实训时间等。其实可以通过合理节省实训材料达到降低实训成本的目的。数控实训实习实训材料全部采用钢料加工不太现实。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安全系数,在实训初期可先不用钢,而用其它材料进行加工。初期可以采用石蜡,塑料棒等材料制成的产品,减少实训初期学生对机床操作不熟练造成的失误,但是,在用其它材料代替钢件加工过程中,切削用量是无法体会的,因此,在实习最后采用铝及钢进行加工。更换材料的时间安排应视不同学生的情况灵活决定。

数控技术培训学习第4篇

一、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专业定位不准。传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按既懂机又会电来定位,往往造成机不太懂、电也不太通的尴尬局面,失去了该专业应有的特色,更不能满足重庆市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资源加工、高新技术四大支柱产业和沿海地区对人才的需求。

2.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企业需求。近几年来,重庆市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虽有所改进,但教学内容仍较陈旧,课程与教材内容重复较多,缺乏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例如,数控加工工艺和刀具、CAD/CAM与数控自动编程、数控机床的维护与维修等教学还较薄弱。

3.体现工业发展水平的专业教材急待更新。目前高职院校所采用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方向)教材大多没有充分体现出行业的发展水平,形态单一,内容陈旧,实践性差。适合数控系统原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维修和数控人才实训等课程的教材非常有限,且与生产实际相脱离。

4.实践教学方式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近几年,笔者所在的万州市一些职业院校在实训硬件选型上逐步趋向采用工业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由于数控设备价格昂贵,学校购置设备数量有限,只能给学生作演示实验,每个学生实际操作机会较少,而数控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综合技术,不通过实践的体验,很难学到操作技能,就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目前在重庆市的职业院校中,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师资数量严重不足,由于一些职业院校固有的体制和政策规定上的限制,从社会上引进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来充实教师,在职称、工资、福利等方面得不到公正待遇,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应注意的问题

1.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成立由学校、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本专业方向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专业定位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应立足库区,面向西部和沿海地区,以满足三峡库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对机电人才的需求。

2.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要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特别在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中体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进行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技术发展与劳动活动的关系,认识职业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

3.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教学计划。为了确保培养质量,突出职业能力,专业教学计划要随市场需要进行修改。将培养过程分为职业技术课程学习和职业岗位实训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围绕专业核心技术的学习,建立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组合,精选课程内容,突出实用性,将理论课与实践课融为一体,课堂教学与动手操作有机结合。第二阶段主要进行综合实践训练,使学生积累岗位工作经验。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的比例大于1:1。同时加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工具类课程的教学,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4.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专业课程设置要随企业的需用而增减,随时进行调节,教学方式也要灵活。我校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数控方向)专业开设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任课教师,上课不照搬教材,每次课以不同的课题形式进行现场教学,培养了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以技能性综合实训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代替传统的闭卷考试,成绩评定以学习过程为主。

5.重视两个基础实习环节。重视传统金工实习。现代制造技术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动化的数控机床,离不开传统的车、铣、刨、磨等加工技术,一个数控加工人员,如果不懂得刀具角度、切削用量和制造工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数控人员。因此在教学计划中必须设置金工实习,一般在第二学期开设,时间至少1个月。

重视生产实习。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减少演示和验证性实验。在实践教学别要注重生产实习这个环节,学生到企业不仅是学习职业技能,而且还要学习企业文化,因此生产实习的时间和何时设置都应该全面考虑,时间不能少于一个月。

6.开展多渠道的实践教学方式。学校应走产学结合的道路,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增加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成立职业院校共享的实验中心、实训中心等,提供公共的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开放式实验室等措施。以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也提高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7.推行职业资格证书。根据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大模块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做到三年不断线:一年级主要进行基本技能实训;二年级主要进行专业技能实训;三年级主要进行综合技能实训,让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职业资格零培训。

8.改革传统的毕业设计。可以将传统的毕业设计改为毕业综合实训,内容为设计、加工生产实用型零件。因为毕业综合实训是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与以往的毕业设计(论文)相比,实践教学的范围更广,意义更大,它不仅是学习和掌握岗位操作技能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应用所获知识、技能和技术的一次综合训练。

9.加强教材体系建设。采用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与推荐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体系。教师根据现场调研、所任课程的发展现状编写讲义,力求贴近实际,使学生掌握较新的理论、技术、工艺,形成一套较为适用的教材体系。

10.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职业院校的教师应继续通过学历教育深造,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对在职专业教师进行再培训,更新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对缺乏实际经验的年轻教师有计划地送到企业或培训基地进行实践和学习,重点放在工艺技术、故障诊断和排除等方面;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有目的地招聘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给予他们各方面公正合理的待遇,以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加强机电复合型的教师培养。

数控技术培训学习第5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就业能力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mproving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in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construct practical training bases

Chen Wei, Fan Jun, Xia Xianming

The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of Jiangsu, Nanjing, 210036, China

Abstract: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constructed practical training bases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the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It can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curriculum reform. It can well solve the problem that college lock of practical training equipment. It can realize zero distance docking in the talents training and the demand of the enterprises. It can cultivate students' employment competition ability.

Key words: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construction; practical training bases outside; employment ability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建了许多校内外实训基地。这些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优势日益凸显,已形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实训基地建设是促进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关键,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1]。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发挥基地功能,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高,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的有效途径。

所谓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必要的技能,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2]。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可以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2)解决学校实训设备的不足。

(3)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4)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1 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是因为,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与专业建设关系很大,也与学生所学课程和掌握的技能有关。因此,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能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是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知识保证。

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学校通过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可共同探讨专业课程的开发,制定与企业需求和特点相适合的课程培养目标[3];在企业参与下,可构建适合企业、社会发展的各种课程模块,形成围绕职业能力设计的模块课程体系;可不断听取企业人士的意见,采纳合理的建议,改进具体专业课程的结构,促进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持续提高。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学校能够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操作技能提升为切入点,构建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

我校在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构建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制订新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其具体的课程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结构体系

根据社会需要,我校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分为3个方向,即数控设备方向、工业控制方向、数控技术方向。这3个方向,除了专业方向选修课模块不同外,其余的公共基础平台课模块、专业群通用技术平台课模块和专业方向必修课模块都是相同的,体现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共性和不同方向的差异性。

现在,许多机电产品都采用可编程控制技术对工作过程进行控制,因此我校采纳了西门子(上海)工业自动化与驱动技术集团的建议,在专业方向必修课模块中,开设了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的课程。该课程的教材系与西门子合作开发,为我校的精品课程。另外,为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专业方向必修课模块中,开设了机电控制实训课程和数控加工实训课程。

对于数控设备方向,考虑到变频技术在机电产品中的应用很普遍,在专业方向必修课模块中,采纳了西门子(北京)有限公司的建议,开设了数控设备伺服与变频应用的课程。

对于工业控制方向,在专业方向必修课模块中,采纳了康尼机电有限公司的建议,开设了基于LOGO!的变频控制技术、组态技术应用、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等课程。

对于数控技术方向,在专业方向必修课模块中,采纳了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和南京华兴数控技术有限公司的建议,开设了UG造型与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以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实训等课程。

所有课程的制订与实施都是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成果,这些课程很好地满足了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2 解决学校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

学校实训设备的不足,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也将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能够很好地解决学校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是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物质保证。

仍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主要面向信息产品制造业、机电一体化设备运用企业和机电设备安装公司等,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数控加工技术、数控设备调试与维护、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等技能,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使用、维护管理等工作。购买齐全的数控加工设备和生产线控制设备能达到最佳的实训效果,但投资过于巨大,且日常维护费用很高,设备利用率低,对于一般的学校而言很难实现。因此,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或将企业引进学校,建立“校中厂”,利用企业带入的设备进行实习实训,或将学生直接送到企业学习锻炼,建立“厂中校”,利用企业的设备提高学生的技能,或帮助企业宣传产品,获得企业的设备赞助等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方式,能够解决学校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

我校引进了南京浩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中厂”,引进设备价值一百多万元。我校数控机床及应用技术、UG造型与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等课程均在“校中厂”进行,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又进行了实训,技能提高得很快。

我校还在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中,建立了“厂中校”。该企业资产达2亿元,其中机床设备总值1亿元以上,可满足学生所有机床实训的要求。我校学生的数控机床安装、数控机床诊断与维护课程的实训均在“厂中校”进行,所有学生都获得了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颁发的证书。

我校与上海西门子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SIAS)合作,在校内建立了数控技术实训室、机电控制及PLC实训室、工业控制及MPS实训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室、CAD/CAM实训室和液压气动实训室共6个实训室,西门子公司捐赠设备价值近二百万元[4]。

可以说,我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很好地解决了学院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也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 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企业可以为高校培养人才提供真实的平台,让学生更早地了解企业的需求,更好地提高和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掌握生产的工艺与流程,掌握产品的设计与加工方法,掌握设备的操作与使用。如此便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的对接,既使企业能源源不断地直接从学校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直接保证。

我校已与西门子(上海)工业自动化与驱动技术集团、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苏州东昱精机有限公司、南京浩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华兴数控技术有限公司、康尼机电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协议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相关实训基地现已初具规模。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到这些企业中顶岗实习实训,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在企业技术人员(企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很快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此外,实训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利于学生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快速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还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让企业能有更多的时间考查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预选优秀人才,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零距离对接[3]。同时实习的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学校能够节省大量的实训资金,企业短期用工的困难也能得到缓解,由此可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学校、学生和企业互惠互利的良好效果。

4 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还体现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上。要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就必须强化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能够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是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实践保证。

就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学生所选专业及其专业方向上,体现在学生是否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上,还体现在学生是否具有娴熟的工作能力上。实践表明,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满足学生专业方向的选择,丰富学生的工作经验,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提高就业率。

4.1 满足学生专业方向的选择

高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是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紧扣市场经济需要进行人才培养。

信息产品制造业是江苏工业的主要支柱产业,与之相关的企业有机电一体化设备运用企业和机电设备安装公司等。我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即瞄准这一市场而设,其专业方向也是根据市场的变化动态设置的。

我校与西门子(上海)工业自动化与驱动技术集团、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苏州东昱精机有限公司等合作,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设置了数控设备方向;与西门子(上海)工业自动化与驱动技术集团、康尼机电技术有限公司等合作,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设置了工业控制方向;与南京浩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华兴数控技术有限公司等合作,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设置了数控技术方向。这3个方向,基本适应了江苏相关市场的需求。

同时,这些专业方向也满足了学生的专业方向选择。学生在这3个共建实训基地实习,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练就基本的实践技能。

4.2 丰富学生的工作经验

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可以让学生在企业实训中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我校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进入实训基地进行实际锻炼。对于学生来说,这样一种工作经历,既积累了工作经验,也培养了职业素质,更重要的是通过接触社会更清晰地认识了自己,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我校与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共建实训基地,在基地中建立了“宁庆班”,选择20名学生进入“宁庆班”学习、工作、锻炼,为期一学期。公司提供8个技术岗位对“宁庆班”全体学员进行轮岗培训,全权负责相关的学业考核,为考核合格者发放培训结业证书。通过一学期的实训,每位学员都在8个技术岗位上进行了实习,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有些学生能独立进行数控系统的接线、调试工作,有的学生参加了出口数控机床的整机安装、调试工作。

我校与苏州东昱精机有限公司共建实训基地,选派了7名学员参加顶岗实习,所实训的岗位是机床组装(根据机床大小分为720系列和850系列)、部件组装、电气装配、业技课。这些学生在师傅的指导下,积累了工作经验,可以独立完成生产任务。

我校与南京浩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实训基地,选派5名学员进行顶岗实习。在实训期间,学生完成了数控实训台的布线、安装和调试,完成了自动生产线的安装和调试,到相关企业对数控设备进行维护和改造等。所有这些,都丰富了学生的工作经验。

4.3 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能使学生在企业的实训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非常注重受聘人员的工作能力。如果高职学生在毕业前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将会提高自身的录用率。

在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宁庆班”接受过培训的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实训锻炼,具备了相当的工作能力,基本掌握了数控机床的安装和调试、学会了数控系统的编程,其中不少学生直接被该公司录用。其他学生也被相关的企业录用。

而在苏州东昱精机有限公司实习的学生,工作能力普遍获得了提高。有的学生掌握了720和850系列机床的线轨、螺杠的安装和校准,机床工作台的水平度测量,磨床的基本使用(打磨垫片),3轴精度(机床各轴垂直度)的认知,机床零点设置;有的学生学会了轴承的安装,轴承盖的切削,气动装置(用于自动换刀、自动门等)的组装,水槽、油压部件的安装以及各类小部件的安装;有的学生学会了电气柜电气部件的布局、电气的连接,能正确美观地接出两类系统的线路,能正确安装各类电器部件;还有的学生已了解了机床的基本信息(工作台大小、最大刀具直径、最大刀具重量等)、机床配件(切削运输机、水槽等)的认知、电气部件的认知和部分部件的基本信息(性能、厂家等)。目前,这些学生已全部被该企业录用,并已独立承担工作。

在与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中,选派的顶岗实习学生参与了半高站台门导轨的设计,获得了很好的实践锻炼,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这些学生被该公司录用,并被破例安排在设计岗位。

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由于工作能力强,在毕业后的3年内,绝大多数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有的担任了部门经理的职务,有的当上了部门的主管,还有的在外资企业当上了经理助理兼翻译。

5 结束语

实践表明,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推动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很好地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解决了学校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丰富了学生的工作经验,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培养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海燕.试论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7(3):76-79.

[2] 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21):91-92.

数控技术培训学习第6篇

一、职业教育下的数控技术教学概述

(一)数控专业的定位。数控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有:普通机床及数控机床操作人员、数控设备维修人员、数控编程工艺人员、数控设备营销人员。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机械设备制造、维修及理论知识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能够熟练操纵、维护、保养数控机床,具备基本的数控编程能力。数控专业的理论课程主要有《电子技术》、《电工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专业课程包含《数控编程及操作》、《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控加工设备》、《数控应用软件》、《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护》等。

(二)数控加工实训的作用。数控技术是理论与实践要求较高的专业,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可以掌握数控机床基本操作、维修技能,了解数控机床的结构原理,熟悉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等的应用方法和流程。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二、现阶段职业教育中数控技术的教学现状

(一)数控实训设备数量不足。目前职业院校中的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线切割机及数控仿真等设备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数控实践教学的基本需要。由于设备数量较少,通常会数人或十几人共用一台机床,致使教学质量和效率下降,还增加了车间管理难度。在该现状下,学生对数控操作以及数控编程的掌握也不够扎实,进而影响了学生考试的通过率,不利于学生毕业后就业。

(二)缺乏有效的实践技能训练。职业院校的数控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加上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致使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对数控编程知识以及数控机床缺乏全面的了解。受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限制,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只能掌握一些数控机床方面的简单的操作,而对于数控自动编程、刀具的选择与刃磨、工装的选择和调试以及切削用量的具体选用等各个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则极其缺乏,这就使学生的操作水平只是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很难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三、提高职业教育中数控技术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加大对数控实践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职业院校要重视对数控教学设备的投入,合理增加数控实践教学场地。引进先进的数控教学设备,保证数控设备的数量能够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另外学校要对数控教学的设备配置进行及时更新,淘汰技术比较落后的数控设备,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社会新型数控技术,避免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符。

(二)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计划。始终把技术的应用性作为培养目标,把职业的针对性作为培养的方向,重视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依据数控专业所规定的目标来培养学生,尤其需要把握基础理论知识、机电职业的技能等,以便在以后工作中能较快顺应本岗位的工作现状。

针对数控专业的学生,在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时,以能力为培养目标,均需要多方仔细分析论证之后决定,了解国内外的最新现状与发展趋势,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深入,并积极开展数控实践教学,比如金工实习、工厂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数控机床编程操作、毕业实践环节等。

(三)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职业院校在加大对设备引进力度的基础上,需要扩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规模,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等级,为学生创造良好、逼真的实训环境,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控操作技能。另外,学校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增强与校外企业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学校可以与校外企业签订学生岗位实习合同,让学生到企业的实际生产中去学习,真正体验数控机床加工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合理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在分析数控专业的培养目标,预测学生的就业形势、就业市场的基础上,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在设计时考虑技能训练、机械操作,同时考虑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比如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养成学生具有技术应用、技术创新的能力。设置类似或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其中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和效益意识,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数控技术培训学习第7篇

【关键词】中职 数控 措施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52-02

就目前看来,我国中职教育发展迅速,规模日渐扩大。培育技术实用型能人为主,向生产前线供给技术实用型能人是中职教育的一大特点。现社会制造业欠缺大量把握数控技术的能人,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理应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加速培养数控能人。本人笔者针对数控专业教学凸显的各种阻碍因素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分析。

一、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所存在的阻碍因素

在我国,中职数控专业在教学过程当中,凸显的教学问题需要我们的教育界给予重视并进行相应的改革。当前,中职数控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有:教学过分强调理论而忽视实用;教学中欠缺对数控设备检修、调试的实用能力培养和数控加工当场解决难题的技能培训。

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体现在:第一,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深,欠缺工艺知识,仅限在理论上;第二、学生对所学的数控专业不精,在操作上还不能做到灵活应用;第三,教学实训设备不完善;第四,教学的实训基地建设有限;第五,教学环境不够理想。

针对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所存在的阻碍因素,我们应该从主观方面思考进而从客观实际出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也要在原本的教育教学基础上去突破限制,提高教学的质与量。

二、解决阻碍教学因素的具体措施

1.对数控专业教学课程进行科学安排

我们的中职学校是以培育技术实用型能人为主要目标,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注重对相关技能课程的安排。要合理地对理论教学课程进行重组,比如把一些基础课和文化课进行合并减缩,腾出时间来加入一些数控专业课。为了使学生尽快接触数控专业课程,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适当增加教学实践的时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激情,提高学习效率,优化教学质量。

2.联系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对数控专业的学习

数控专业的胜势表现在具有直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因此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以实践技能培育为核心来进行教学。支持并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而不是讲授理论为核心。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个错误的意识,就是以为只要理论知识学好了,实践能力也会做得好。这个错误意识让教师们对理论课的讲授进一步的加深,从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教学,耽误了学生对数控专业的学习,也影响了数控专业技能人才的发展。比如在学习机械识图第二章《机件的表达方法》的时候,教师在讲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视图的投影关系应结和实物来进行教学。首先用PPT投影结构图,然后对应所讲解的知识点提供相应的实物给学生,让学生对实物进行摸索认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数控知识的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完善教学实训设备,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身为领先的自动一体化设备,数控机床操作系统显得及其容易。而通晓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等)、熟练CAD/CAM与数控自动编程、精晓模具设计、掌握数控机床机电设计与联调技术、熟悉数控机床的维护和维修等专业知识是现代化企业需求的人才。而如何获得这些专业知识,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实地操作培训。由于各校的实训设备不完善,从而使得校内的学生跟不上企业需求的的脚步。因此完善教学实训设备迫在眉睫,要求我们加大相关经费的投入,增强师资力量,强化实训条件。培养出技术能人进而输送到生产前线,如此一来,即增强了学生的数控技能,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4.加大教学的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数控专业的实训基地对对数控专业学生来讲实行实践操作与培训的重要场地,在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对自身欠缺的相关数控技能进行训练,进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认识现阶段相关的数控技术,对以后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数控车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加工中心等都属于数控专业的范畴。我们对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就是务必基于教学与实践和数控系统筛选要得当,这样可以有利于学生对数控专业知识的运用与把握。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而且还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更显质与量。实训基地的建设促使我们的教学与企业相关联,有利于我们了解到企业对相关技能需求,从而规划好实践技能的培训方向,有利于数控专业的学生以后能更好更快的适应企业。学生经过实训基地的培训,也能更充分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成就自己。

5.优化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数控专业技术的学生来讲,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和其实训实验效果有很大的关联。这要求我们对数控专业学习环境进行优化。比如:在我们教到《电火花加工技术》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环境,因为电火花加工技术要求我们的学生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进行仔细的观察观摩,在实训的时候也需要学生非常小心的的进行实践操作,所以打造良好教学环境能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更快的掌握知识。

本文就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所存在一系列的阻碍因素和解决问题的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经过了分析与探讨这些阻碍中职数控专业教学的因素,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了数控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数控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培养了企业所需的中职数控专业人才。从而推进我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参考文献:

数控技术培训学习第8篇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 数控技术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1

数控技术专业是五年制高职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积聚几十所分院的力量,采用专业协作组的形式对五年制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进行了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从三角度、五对接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

1 从三角度彰显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1.1 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设置课程体系

五年制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打破了原高职院校沿用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新课程体系分为公共文化课、专业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选修课、顶岗实习四个模块。

1.2 从应用的角度实施课程开发

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突破传统的学科界限,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将相关联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实践内容进行综合,构建模块化的课程。

顶岗实习是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故五年制高职数控技术专业采用了“4+1”的模式,前四年采用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培训形式,最后一年采用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顶岗实习培训形式。

1.3 从质量角度建立和完善教学保障体系

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课件(教件、学件)、实验实训环境、教学评估、师资培训以及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不断完备教学保障系统,以保证人才培养计划的完整实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1)不断深化“1123”质量监控工程(3本生存技能证书,2本专业技能中级证书,1本技能高级证书,1本毕业证书)的实施。(2)技能实训采用两种质量评价制:配分检测制;企业质量评价制;建立阶段性考核、综合考核等技能训练质量评估体系。(3)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及学生学科成绩考评的方法。①引用企业招聘人才的考核方式。由较多考核对书本知识记忆的“闭卷”考试,改变为开放的考核综合能力的“大作业”结合学习态度、劳动纪律、团队合作等表现进行综合评分,全面考核和评价学生。②强调过程考核。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丰富多样的评价形式,促使学生开放性个性和创新意识的形成。(4)全面实行学分制管理,鼓励学生通过自选课程、参加职业资格认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和人文活动等途径获取相应的操行学分、课程学分等。(5)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保证实验实训的开出效率。(6)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打造“订单”教育与培训的模式。

2 从五对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2.1 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

五年制数控技术专业的开设,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行业、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结合岗位需求,按5年制“4+1”模式而设置的。专业建设的过程:(1)打破现行的单科独进式专业课程体系,实行专业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按文化基础课、专业核心教学课程及训练项目、任选课三块,遵循学生“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立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加大人文素养类基本素质课程(如创新与创业、公共关系、文学欣赏、音乐、应用文写作、普通话、书法、环境保护、心理健康等)和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发展需要的知识拓展类课程(以“四新”技术和社会紧缺的技能技术课程为主,如模具装配技术、电器测量技术、三坐标测量机操作技术、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加工技术、数控线切割机床加工技术、设备数控化改造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和维修技术、自动编程技术等)比例;(2)学生在校四年的总学时按3:3:4的比例设置文化课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根据实训条件还可加大技能课比例);(3)第五学年到企业顶岗生产实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加快学生向工厂技术员及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用人间“零距离”接口。

2.2 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根据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将从事的职业岗位(群)要求,按企业要求毕业生必须了解哪些知识、掌握什么技术、具备哪些能力,结合劳动部门的相关中、高级职业标准,删除原教学内容中难、繁、深、旧的部分,增加“四新”内容,按“简洁实用、够用,兼顾发展”的原则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2.3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技术类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技能训练类课程实施项目化的教学模式。精选一系列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训练项目,选择企业一些典型加工零件,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消化和提升理论知识水平。教学过程模仿企业的真实环境。实现 “做、学、教合一”。而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安排不同的教学进度,鼓励少数学生脱颖而出。

2.4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课程设置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学生不仅要完成理论学习任务,还要取得2门职业技能工种中级职业资格和1门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社会实践活动也要纳入考核范围,使学生具备创造、创新能力。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强调工作岗位的真实性,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以六周为限,毕业实习以一学年为限。实践课程体系要求学生达到三个目标:一是通过实践,学生能巩固理论知识;二是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三是通过实际上岗工作实践,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达到高级工水平最后通过劳动部门组织的高级工技能考核。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新课程体系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

能力。

2.5 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

(1)除开设必修课外,开设选修课,要求达到总学时的15%左右,精减专业课,加强和拓宽专业基础课。(2)课程设置采用两种结构:一是模块结构。专业设置一个共同的教学计划,学生通过选修某一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例如,数控技术专业可设置两个专业方向:制造方向、控制方向。 总之,五年制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进一步增强了各分院的办学活力,提升了教学水平,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使得江苏数控技术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短缺状况得到缓解。数控技术专业已形成良性互动、校企双赢的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