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院应急演练总结

医院应急演练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14 02:28:02

医院应急演练总结

医院应急演练总结第1篇

一、新冠病毒肺炎防控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总指挥:院长

副总指挥:陈* 赵**

参演部门:院感科、护理部、检验科、放射科、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药械科、总务科、120司机。

1.负责新冠病毒疫情处理的组织指挥,组织协调演练的步骤与进度,结束后点评。

2.负责组织开展院内感染控制、消毒以及疫情上报工作。

3.负责应急演练器械、设备、防护物资、消杀用品、转运车辆的准备。

二、演练目的

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依法、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传染病预防和救治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新型冠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等法律法规、指南及方案,我院于9月26日在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进行了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防控演练。通过现场追踪方式的演练活动,检验我院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接诊、隔离、疫情登记、报告、转运、接触环境消毒及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等工作的落实情况。举行此次新冠病毒疫情应急演练。

演练的预期目的:

1.医院及各部门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预检分诊应急预案的响应;

2.新冠肺炎疫情预检分诊工作流程落实;

3.各部门、各岗位职业防护指引及落实;

4.各部门、各岗位防控措施指引;

5.发热、疑似、接触史、来自疫区、个人红码等患者隔离、转运流程;

6.相关环境、场所、物品、交通工具消杀责任及流程;

7.科室区域划分、科室清洁消毒责任及流程;

8.员工培训情况(包括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效果);

三、演练的时间及地点

2020年9月26日下午14:25-15:30,一楼大厅预检分诊及发热门诊。

第二部分演练脚本

一、背景设置

患者何某,男,31岁,山东青岛户籍,10天前由原籍来玉门打工,住玉门镇河西村。三天前开始发冷、咽痛,无喷嚏及流涕,自服“抗病毒药、消炎药”无明显好转。来我院经预检分诊测体温38.2℃,扫描健康出行码为“红码”。预检分诊值班人员立即疏散就诊患者,并报告感染管理科。

二、演练流程

应急响应启动情景

14:25:患者进入医院一楼大门口,在预检分诊处要求就医,额温枪测体温38℃,健康码扫描为红码。(测体温、手机扫描)

14:30:告知发热门诊做好准备,并水银体温计复查体温。(打电话照片)

14:32:预检分诊告知发热门诊工作人员将患者送至发热门诊(患者通道),间隔5米。

【14:35-14:50】处置情景

14:35:经首诊医师询问流行病学线索,该患者有青岛的居住史,给患者拍胸片、做血常规,并进行咽拭子采样,将患者转移至发热留观病房,胸片及血常规结果显示,该患者初步判断诊断为新冠肺炎。(医师查体照片)

水银体温计复查体温38.2℃。(查看水银体温计照片)

14:50:发热门诊医生上报院感科、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打电话照片)

14:55:王院长上报市疾控中心、玉门市卫健局(打电话照片)

15:00:经专家会诊,高度怀疑该患者为新冠肺炎患者,决定立即转运患者至中医院传染病区。

15:10:120司机启动车辆,负压担架将患者抬至120车。(司机二级防护驾车,患者上车照片)

15:20:到达中医院传染病区,患者经通道进入传染病区大门。(患者进入传染病区照片)

【15:25-15:30】终末消毒情景

1.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空气、地面、物表、物品全面消毒。(喷洒、桌面擦拭、拖地面照片)

2.车辆返回,汽车内、外消毒。(擦拭汽车室内照片)

三、应急响应终止

【15:30】预案响应终止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事件隐患及危险因素被消除,医院医护人员及职工应急处置意识得到提高,突发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得到了锻炼,环境及场所充分消毒,新冠病毒肺炎防控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终止本次应急响应。责成感染管理科等相关部门对本次演练进行评估和总结。

第四部分演练总结

一、亮点:

参与新冠肺炎防控预检分诊医护人员工作流程熟悉,个人防护意识较强。

二、不足:

1.额温枪有时因为环境温度原因测体温不很准确;

2.对个别不配合筛查患者沟通不够;

三、改进措施:

医院应急演练总结第2篇

一、2016年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2016年6月,修订了《市卫生系统防涝应急预案》,6月制定下发了《市卫生系统反恐怖卫生应急及医疗保障应急预案》。目前,市卫生局共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预案4个,专项预案15个。3月,卫生局制定了《2016年市卫生系统应急演练工作计划》,拟定了《市鼠疫疫情应急处置演练脚本》。6月12日,市卫生局组织卫生执法监督所、市疾控中心、市人民医院、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庙尔沟乡鼠疫防治点开展了鼠疫爆发疫情应急处置模拟演练,参加演练17人,市卫生局、疾控中心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24人对演练进行了现场观摩。各市直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了以地震逃生、消防安全为背景的应急演练。初步统计,卫生系统各单位共开展应急演练23次。

(二)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各医疗卫生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卫生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市卫生局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局医政科,兼职人员2名负责卫生系统应急管理工作。各市直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成立了本单位应急管理组织机构,设分管领导1名,应急兼干1名负责本单位应急管理工作。

(三)应急管理机制建设

为进一步做好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时间预警监测工作,市卫生局进一步完善以市疾控中心为龙头,市直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网络。市直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配备直报专用电脑和网络设备,为进一步加强卫生系统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规范卫生系统突发公共事件消息报告和处置程序,确保卫生系统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反应迅速、处置及时,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制度的通知》和《市卫生系统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制度》的要求,各单位认真坚持24小时值班制,做好日常值守应急和信息汇总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报告的效率和质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网络直报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开通疫情电话,随时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上报。卫生局机关及卫生系统各医疗卫生单位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及领导带班制,及时处理各类卫生应急事件。卫生局按照市应急办的要求,认真落实突发事件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坚持每日定时报送,无延误报送现象发生。

(四)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2016年,市卫生局组建了卫生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业队伍,医疗救援队伍158人,其中骨干力量78人,辅助力量19人,后备力量45人,联络员16人,为迅速、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有力的人员保障。

(五)应急管理宣教和培训体系建设情况

2016年,市卫生局将民营医院、个体医疗机构负责人纳入应急管理培训范畴,继续采取举办培训班的形式提高非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应急处置工作水平。2016年3月20日、6月20日,卫生局邀请市消防局、自治区卫生厅医疗技术鉴定办公室、自治区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专家、市卫生执法监督所组织民营医院、个体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负责人举办了消防安全知识、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突发事件应对法培训班,培训760余人次。为有效应对甲型H7N9疫情,今年4月,市卫生局集中组织市直医疗机构、社区中心、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举办了卫生系统甲型H7N9流感防控知识培训班,并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在本单位开展分级培训,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培训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负责培训村卫生室,共培训市、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人员1600人次。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卫生局应急办工作人员2名均为兼职工作人员,其中1名为乡镇卫生院抽调人员,日常业务工作任务繁重,且均未接受过高层次应急管理工作培训,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医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应急处置能力较薄弱、部门间信息沟通较滞后,未将《突发事件事件应对法》的学习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存在学习形式较单一,学习内容较肤浅等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加大物资储备投入,不断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

医院应急演练总结第3篇

【摘要】按照国家新一轮医院评审的要求,通过运用PDCA循环,查找分析现阶段医院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灾害脆弱性分析、应急体系完善、应急培训开展和实践演练4个方面进行改进,最后评估改进取得的成效。其改进思路和方法为医疗机构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PDCA ;医院应急管理;改进

Application of the PDCA Cycle on Hospital Emergency Management Improvement/MA Xin,MAO Huiping,ZHANG Zeyue,et al./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5,22(1):130-132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new national hospital evaluation, by using the method of PDCA, the problems at present stage in hospital emergency management were analyzed. Furthermore, it was improved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the disaster vulnerability analysis, the improvement of emergency system, emergency training and practice exercises, and finally the effect was evaluated. The idea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provided an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hospitals.

Key wordsPDCA;Hospital Emergency Management;Improv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Medical College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1, China

医院应急管理是应急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就将医院应急工作作为核心条款并提出明确要求[1],JCI的评审标准中也有相关内容[2]。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医院评审标准制定过程和评审实施均遵循PDCA 循环原理[3]。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2012年~2013年间应用PDCA循环原理,对医院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梳理和整改,取得了一定成效,医院的应急能力得到提升。

1计划阶段(P)

在改进之初,医院召开应急工作专题会议,对应急工作现状进行评估。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医院应急工作体系不够健全。按突发事件类别,现有应急工作分别由医务部、总务部、保卫部等部门负责。例如公共卫生事件由医务部负责,火灾由保卫部负责等。现有的应急工作体系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工作统一规划和协调性不强等问题。(2)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判断和制定应急工作重点,未应用科学方法确定应急工作的重点环节。(3)培训工作的计划性不够,实际演练较少,各种资源未整合等。

针对这些问题,医院计划在2013年完成以下工作:明确组织机构,有统一管理部门;开展脆弱性分析,完成应急预案;培训统一规划,有重点地开展应急演练。

2执行阶段(D)

2.1灾害脆弱性分析

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根据医院实际展开,对曾发生过或可能发生的灾害风险事件,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医疗纠纷、医院感染、火灾、地震,供电、供水、供氧、信息通讯等,从发生概率、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服务影响、应急准备、内部反应、外部支持7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对风险事件进行分析排序。

医院采用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推荐使用的HVA分析工具开展工作。按要求设计《医院灾害脆弱性调查表》,召开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会议,解读脆弱性分析概念、集体讨论各打分项目,分别填写调查表。最后将调查表数据填入KAISER模型[4]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灾害的风险度(0%~100%),并对各灾害的风险度进行排序[5]。见表1。

2.2应急体系

通过调研及筹备,医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院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6]。成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组长由院长、书记同时担任,工作职责包括年度应急工作计划审核,应急预案修订的审批、总结协调等。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医院应急工作办公室,负责医院应急日常管理工作,督导落实应急领导工作小组决定事项。同时规定了突发事件中医务部、护理部、门诊部、网络信息部、保卫部、总务部等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

根据脆弱性分析结果,重新修订《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从应急办到各职能部门,分别对自己负责的应急工作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最终整理完成的应急预案包括院级层面47个,科级层面82个,重新修订后的《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简短、清晰、易懂,实际操作性强。

2.3培训工作

培训工作是应急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应急办成立后,对全院应急培训工作进行统一安排。每年年底由各职能部门上报下一年度培训工作安排,应急办将这些培训进行整理和整合,分为院级层面和科级层面培训。2013年医院开展了覆盖4 000名职工,为期20场的应急培训专场,培训内容包括脆弱性分析、灭火器使用、洗手方法、心肺复苏等。随后各部门针对自己的业务内容开展了一系列专项培训。培训后采取考试方式评估培训结果。

2.4实践演练活动

医院日常的各种突发事件本身就是对实战的考验。医院根据各阶段工作重点,结合脆弱性分析的结果,重点组织了医院消防演练、成批伤员收治演练、食物中毒演练等。对每次演练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做好应急准备。灭火器、消防栓等设施定期检查并做记录;救护车定期维护;应急物资设备设有清单,并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

3检查阶段(C)

通过一系列应急措施,医院应急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从组织体系上,明确了专门负责部门;从制度上,修订后的《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更有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从培训上,做到全员培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演练整改,提高了实战能力。

另外,我们分别访谈了院办、医务部、保卫部、总务部、网络信息部、护理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具体工作人员共18人,对改进后的应急工作效果进行访谈。基本意见如下:(1)应急体系的完善使得应急工作的推动更加有力,各环节更加顺畅;(2)全院职工通过培训和演练,应急意识明显增强,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知晓度更高;(3)应急的各种设备实施也更加完善,保障了及时开展工作的效果。

4持续改进阶段(A)

在开展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召开应急工作总结会,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找出新的改进目标。其中包括适时修订应急预案,使之对实际工作更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加强人员培训,改进课程和授课方式,提高培训效果;继续有目的地开展不同规模的应急演练,比如火灾、食物中毒等。

5小结

医院按照PDCA循环的各个步骤,找问题、求改进,并将PDCA 循环融入到应急管理工作中[7]。实践证明,PDCA 循环在医院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了应急处置各项程序与职责分工等,还能够创新应急管理的内容和思路,拓宽应急管理的范围。在应急工作的持续改进中,应逐步把医院人员培训与应急、应急设施维护、应急制度建设、应急体系完善等提高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Z].2011.

[2]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著.王羽,庄一强,孙阳译.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M].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

[3]阚全程.PDCA 循环在医院战略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医院管理, 2009, 29(8):47-49.

[4]陈晋,桂鸿斌,闫若玉,等.基于Kaiser模型的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3):40-43.

[5]张宗久.中国医院评审实务[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321-327.

[6]王飞,邱海鸥,王乐民.新医改形势下医院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评估[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4 ,3 (1):74-78.

[7]李明宝,高华斌,黄洁,等.PDCA循环在医院等级评审中的应用浅析[J].中国医疗保险,2013,55(4):55-56.

通信作者:

马欣: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办公室副主任

E-mail:maxin2003@126.com

收稿日期:2014-06-10

修回日期:2014-07-27

责任编辑:张盼盼

Int J Qual Health Care Table of Contents for December, 2014; Vol. 26, No. 6

《国际卫生质量》目录 2014年12月 第26卷第6期

Yoshinori Ohta,Mio Sakuma,Kaoru Koike,et al

Editor’s choice: Influence of adverse drug events o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theJADE study (编辑的选择:药物负性事件对急症监护中心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JADE研究)

Milisa Manojlovich,Mickey Kerr,Barbara Davies,et al

Editor’s choice: Achieving a climate for patient safety by focusing on relationships (编辑的选择:建立针对关系的病人安全文化)

Natasha J. Verbakel,Marije Van Melle,Maaike Langelaan,et al

Exploring patient safety culture in primary care (探索初级保健中的病人安全文化)

Mona Haugum,Kirsten Danielsen,Hilde Hestad Iversen,et al

The use of data from national and other large-scale user experience surveys in local quality work: asystematic review (在局部的质量改善工作中使用部级和其他大型使用者体验调查数据:系统回顾研究)

Russell Mannion,Carl Thompson

Systematic biases in group decision-making: implications for patient safety (集体决策的系统偏差:对病人安全的蕴意 )

J. Bardfield,B. Agins,M. Palumbo,et al

Improving rates of cotrimoxazole prophylaxis in resource-limited settings: implementation of a qualityimprovement approach (在资源缺乏的场所改善复方新诺明预防性用药使用率:某质量改进方案的实施 )

医院应急演练总结第4篇

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应急演练方案

一、演练时间:2015年6月3日14:00—15:00

二、参加演练人员:

胸痛中心:毛镇伟、张国辉、尹春阳、王成华、姚永伟、俞捷、

姜大鹏、王莹莹、夏芸、顾仁春、武文俊

院前急救:丁传明、吴敏、张恒

三、演练预案:

(一)现场设计:

1、【14:00】120急救中心接到胸痛患者报警电话:王某,男性,65岁(实习同学扮演),诉胸痛胸闷10分钟,持续无缓解,无咳嗽、咳痰,无咯血,无呼吸困难,无晕厥,目前神志清楚,未服用任何药物,请求救治。地点在市区华都名城,从救护车出发地到达事发地点约20分钟,从事发地点到胸痛中心约20分钟。

2、【14:02】由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120救护中心派急救车前往现场。急救车携带18导联有心电图机,车载心电监护远程传输系统。

3、【14:20】120急救医师到达事发现场。观察病情:患者老年男性,65岁,诉胸痛胸闷持续无缓解,无咳嗽、咳痰,无咯血,无呼吸困难,无晕厥,未服用任何药物。查体:T37.0℃,P94次/分,R24次/分,BP125/85mmHg,神志清楚,呼吸急促,平卧位,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充盈,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无杂音,腹部、四肢及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4、【14:25】将患者抬上救护车,固定。

5、【14:30】吸氧,给患者作18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将心电图通过微信和远程传输系统上传至胸痛中心,持续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心率、SPO2并通过远程传输系统上传胸痛中心,电话通知胸痛中心值班人员,建立静脉通道。

6、【14:35】胸痛中心值班人员王成华医师收到上传心电图,V1~V6胸前导联广泛ST段抬高,判定为STEMI,一键启动导管室,导管室相关人员(尹春阳、夏云、武文俊)到位,准备手术。王成华电话联系救护车急救人员询问患者病史,既往史,在家服药情况,指导术前用药,阿司匹林300mg、替格瑞洛300mg嚼服,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可能需要介入手术,家属同意手术,王成华医师立即至急诊门口等待患者。

7、【14:50】救护车进入医院到达急诊门口,记录患者到院时间,急救人员将患者抬下救护车,在王成华医师带领下沿胸痛中心指引标志至导管室,系统自动采集进导管室时间。王成华医师从接触患者及家属开始即进行术前谈话,到达导管室签署术前同意书,抽血查心梗三项,

8、【15:00】模拟手术开始,预计球囊扩张时间15:30

(二)应急演练总结

1、院前急救系统对急性胸痛患者救治流程掌握熟练,达到了检验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急救系统无缝连接真实性的目的。

2、实现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绕行急诊的流程,提高了胸痛中心对STEMI患者救治的成功率。

3、院前急救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较少,患者及家属对行介入治疗无心理准备。

4、胸痛中心对微信传送的心电图反应延迟。

医院应急演练总结第5篇

急诊科抢救室接收的患者大多病情危急且病情较不稳定,能否在接受最短时间内的抢救是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抢救室的治疗需分秒必争[1]。医务人员通过如何通过相互配合提高抢救及时率和抢救成功率是急诊科医务人员所关注的重要问题[2]。在医患矛盾较为突出的今天,医院常常将患方的“零投诉”作为医院的发展目标,而急诊室医务人员熟练的抢救技术能够减少患方的投诉,由此,本院急诊科建立了定位抢救模式,并进行模拟操作演练,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具体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院急诊科共12 名急救护士,最小年龄21 岁,最大年龄39 岁,其中护师5名,护士7 名;急诊专科护士2名,在急诊科工作时间最短1 年,最长19 年。急诊室护理人员在2016 年1 月~9月期间固定无变化。

1.2 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 9月本院抢救室模拟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的模拟操作演练共41次,对照组进行模拟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的操作21次,采用2位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操作演练,但2位护士未进行具体分工。观察组进行模拟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的操作20次,采用2位护士配合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演练,2位护士进行具体分工,具体如下。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心肺复苏模式,由2位护士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演练,内容包括:呼叫抢救人员,负责管理患者的呼吸复苏,具体包括开放气道,清理口鼻腔内的异物,面罩加压给氧两次,完成气管插管的准备工作,连接呼吸机器械通气,为模拟人戴上冰帽保护患者脑细胞的工作,进行心脏复苏,电击除颤,观察并记录急救措施落实时间,2位护士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演练未进行具w分工。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定位抢救模式,将急救护理人员按资历A 级和B级,A 级和B级护士进行具体分工,其中A 级护士为能够熟练操作气管插管的,参与急救工作10 年以上(含)或为急诊急救专科毕业护士或为带教老师;其余护士为B级护士。利用上海博友公司生产型号为BLS890 高级功能急救训练模拟人,A 级护士立于患者头侧,负责管理患者的呼吸复苏,具体包括开放气道,清理口鼻腔内的异物,面罩加压给氧两次,完成气管插管的准备工作,连接呼吸机器械通气,为模拟人戴上冰帽保护患者脑细胞的工作,B级护士立于模拟人左侧,呼叫抢救人员,进行心脏复苏,电击除颤,观察并记录急救措施落实时间。

1.3 观察指标

在模拟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中,记录并通过录像计算急救措施落实总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 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

2.结果

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操作演练,相比于对照组操作模式,定位抢救模式在急救措施落实总时间分别为299.31±38.17S,149.61±11.39S,缩短了5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保证患者及家属知情权的情况下,患者及家属的自我保护意义也不断增强,愿作为医院“试验品”的患者也越来越少,更希望能够保护自己的隐私权、选择以医院操作熟练的模式或质量方法,以保障其自身的生命安全[3]。而应用模拟操作法则可真实模拟相应场景应用于各类教学,尤其在医疗教学或试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4]。试验中使用的急救场所、急救用品和药品均为实际工作中应用的真实用品,且应用了上海博友公司生产型号为BLS890高级功能急救训练模拟人,从而全方面的真实模拟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过程[5]。模拟操作无风险、可重复操作等优点,在不对患者造成潜在伤害的前提下准确记录并研究试验数据,实现了患者和院方的双赢[6]。

秦春凤[7]所做的研究“定位抢救模式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把抢救室护士分为3级,每组包含A 级、B 级、C 级护士各一名。其中A 级护士为能够熟练操作气管插管的,参与急救工作10 年以上(含)或为急诊急救专科毕业护士或为带教老师;B 级护士为参与急救工作4 年以上(含)或为急救责任护士;C 级护士为参与急救工作4 年以下的护士。利用上海博友公司生产型号为BLS890 高级功能急救训练模拟人,由一组护士和一位医生协作模拟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三名护士的站位依照能力搭配原则自行分配。例如可由A 级护士立于患者头侧,负责管理患者的呼吸复苏和脑部物理降温。 B 级护士立于患者右侧,负责协助医师管理患者的心脏复苏。C 级护士立于患者左侧,呼叫抢救人员,负责管理患者的药物复苏。然而,在本院急诊抢救护理人员较少,夜间值班人员仅仅有2人,因此,护士长根据护理人员具体情况制定出由2位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的操作演练,并对2为护士进行具体分工,以便夜间遇到心跳骤停的患者能够熟练的对患者进行抢救。于此同时,和对照组的心肺复苏操作相比,由于观察组进行了具体分工,2位护士各司其职,配合有条不紊,避免了原来心肺复苏操作的忙乱现象,因此,本次研究的定位抢救模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操作演练中,应用由2位护士进行定位抢救模式的抢救急救措施落实总时间与对照组模式相比均有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黎东眉.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分工程序[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4):109-110.

[2] 兰永怀,郑冰,新强等.心跳呼吸骤停19例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5(19):96-96,97.

[3] 张茂,叶立刚,周光居,等.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分流的特征和影响因素[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10):1032-1036.

[4] 姚元章,孙士锦,谭浩,等.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的时效性探讨[J].创伤外科杂志,2011,13(2):103-106.

[5] 谢文芳.定位抢救模式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20(24):744-744.

医院应急演练总结第6篇

【关键词】护士 卫生应急 灾害救援 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 5(2010)03-028-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merg ency rescue medical care of the nurses in how to play a role in disaster respons e.Methods By summing up emergency rescue training and exercise me thods, content and importance of the health emergency equipment reserves managem ent, health emergency of the content and methods to clarify the emergency rescuenurse's role in disaster response.Results The hospital as a seis mic area is located within the edge of Aba and the largest and best-equipped, mo st technical force general 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teams as a well-trained t eam,In the snow, floods, earthquakes and other disasters for help in an organize d and the level of excellent job done.Conclusion After a long-ter m training and exercise emergency rescue medical care nurse, plus health emergen cy equipment and drugs, long-term strategic reserves can be effectively carriedout disaster relief, good with the doctors and other professional rescue personn el.

【Key words】nurse health emergency disaster relief role of

本世纪初,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国际减灾日文告中说过:我们的世界比任何时候更容 易受到灾害和伤害。美国“911”恐怖袭击、印度洋海啸、绚甸的飓风暴、2003年的“SARS ”、及随后的“禽流感”、2007年华东水灾、雪灾、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2009年4月 墨西哥、美国及世界各地的“甲型H1N1流感”等灾害以其强大的破坏力向人类袭来,无不在 考验我们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作为一名护士以能参加应急救援医疗队为荣,参加灾害救援, 进行专业医疗救护是我们的工作及义务。特别是护士,发挥在灾害事故中医疗救护应急救援 中的作用尤显重要。本文对多次突发灾害应急救援的经验进行总结,探讨在灾害救援时应急 救援医疗救护队员中护士应起的作用。

1 医疗救护应急救援护士的参与条件

有全科医学背景,具有急救技能的急诊或ICU有抢救经验的护士,有良好体魄与坚强意 志,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安慰他人,调适自己,多次参加应急救援的各种演习、演练,并接 受过正规卫生应急培训并合格的有执业资格的高年资护士,与医生及救护人员能默契配合的 专业护士。

2 卫生应急人员(包括护士)的培训与演练

灾后瞬间可能出现大批伤员,拯救生命,分秒必争。这就要求参与应急救援的医务人员 平时训练有素,除有精湛的医疗救护技术以外,还应懂得灾害医学知识和急救护理和灾害心 理相关知识,以便适应灾区的紧张工作。而未经训练的求援人员是相当危险的,比如脊柱受 伤的伤员未经固定而被搬动可能会导致截瘫,一个不懂防护的求援人员可能会身陷险境并染 病。因而应急救援专业人员应进行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鉴于灾害情况的多样性,突发事件 的多变性,所接受的培训必须要全面,应包括:检伤分类、徒手心肺复苏、骨折固定包扎、 止血、转运、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清创、缝合、饮用水消毒、防护技术及防核、生、化恐 怖袭击等卫生应急等技能。所有接受培训的人员都必须以严谨及负责任的态度去完成培训和 演练,在实际的求援中每一个细小的错误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这些培训都应该由权威 的机构组织,以确保培训内容的正规、专业。如:急诊等专业学会举办的学习班、各种内容 的练习坊、政府部门组织的灾害应急救援演习等。为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及培训人员的熟练程 度,培训还应定期有计划地反复多次进行并考核。应急护士应加强培训团队合作、协同作战 方面的医疗救护,还应培训救援器械的使用与保养。

3 卫生应急器材储备与管理

灾害发生常伴有大量人员伤亡,因而药物器材需要战略性储备,可按省、市、区卫生局 应急办要求的目录做常备和共享储备。涉及的器材储备主要为甲、乙、丙三类。甲类为固定 器材,包括:各种小型设备、仪器等;乙类为药材,包括:急救药材、消毒药品、各系统疾 病用药,针对“核、化、生”恐怖袭击而准备的特异性解毒剂和预防用药;丙类为消耗性器 材。乙类与丙类器材与甲类固定装备进行随时组合,保证在不同的灾害救援时各项医疗救护 操作能顺利进行。管理上药物定期检查,设备、器材定期检测,定位放置,防护用品足量储 存,应急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和指导演练工作。

3.1 现场救援行动的实施 (1)现场救治检伤分类:由先期到达现场,有经验的医疗应急 队员进行,在大批伤员中快速展开,以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救援效率。按国际受害通用标志检 伤分类细则:Ⅰ类(红色):危重症,第一优先抢救;Ⅱ类(黄色):重症,第二优先抢救 ;Ⅲ类(绿色),轻症,第三优先;Ⅳ类(黑色):死亡。由两人以上应急救援医疗队员共 同判断,确定后交由救援现场尸体队处理。V类(白色):无受伤或有受伤但不用处理的。 小量伤员时,救援行动在红区进行,对危重患者就气道保护,循环支持,创伤止血包扎固定 并及早转运到最近的“三甲”医院;大量伤员时,救援从黄区开展,有利于更多伤者获救。 原则:先救命,后治疗,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在红黄两区,你的角色是ICU、急诊抢救室 及手术室护士,生命支持,体液复苏,协助医生止血、包扎、复位、固定胸腔引流,留置胃 管、尿管等。在绿区,你可能要做门、急诊全科护士,你的病人网罗了所有常见创伤、多发 病、头晕、腹痛、流泪、皮肤擦伤感染、皮疹、感冒、发热、咳嗽、水电解决缺失甚至惊恐 发作等。在分流区,危重症病人经过必须的医学处置后转运,如脊柱受到保护,开放性伤口 经过止血包扎,骨折部位经已固定,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扩容条件下才可进行转运。(2) 转运途中的监护和院中救治:监测生命体征,维持生理功能,延续现场救护,保证伤者安全 。当患者出现心跳呼吸停止时,需展开基础生命支持,转运途中随时与接收医院联系,报告 伤情及通知多学科协作会诊,回院后快速展开治疗。大型医院的专科病房、ICU是危重创伤 病人救治基地,也需要接收“核、化、生”恐怖袭击的轻症患者,由于院中救护是伤员完成 整个治疗过程的场所,因而参与救援医护人员也应根据灾害性质进行即时针对性的培训。

3.2 发放药物及防护用品 在灾难现场,护士通常也兼任药剂师,负责发放药物和防护用 品,发放过程严格遵守相关制度,三查七对及按说明书辅导用药,对防护用品、消毒用品要 注意使用时的安全。

3.3 心理支持 针对与应激相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表现为持续的呆滞、哀伤、抑郁状态、 紧张性头痛等。在灾害现场开始,在治疗伤情的同时护士就要前期展开心理干预,调动伤员 心理自卫和调节机制。严重者在精神医师的指导下给予药物调节,如失眠者给予镇静催眠药 物。

3.4 卫生宣教 针对灾害本身性质进行,灾后灾区食物及饮水短缺,环境严重污染,媒介 昆虫大量孳生,卫生条件差,灾民个体免疫力降低,容易引发相关传染病的发生和繁衍。应 急救援护士重点是教育灾民注重饮用水和食物卫生,如何对垃圾和粪便进行卫生学处理,对 腹泻、发热患者进行排查,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4 讨论

我院在2003年成立了应急救援院前、院内急救小组,设立四川省阿坝州人民医院处置突 发灾害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根据灾害应急设备要求,装备卫生应急器材。 医生根据灾害性质而选派,而护士大部分由急诊科、内科、外科、ICU护士组成,经过培训 与演习、演练,应急能力与水平全面提升,我院应急救援医疗队出色完成了“5.12”汶川地 震的特大灾难应急救援任务。当2008年“5•12”大地震后,我们医院立即启动了地震紧急 医疗救援预案,随即派出以外科医生为主的19人医疗救援队,第一个到达震中汶川县城,迅 速开展救援。遇到特殊情况灵活调整方案:阿坝州人民医院应急救援队及时灵活地分散成多 个4人小分队,徒步向汶川挺进,并沿途视情况留下部分人员对当地群众进行救治,随后跟 进,此举实现了更为理想的紧急医疗救援效率,挽救了更多的生命。为了抢救生命和减少伤 残,有效利用医疗资源使之发挥最大效能,切实作好紧急医疗救援的协调管理和组织领导工 作成为重中之重。科学合理配置救援人员:地震救灾对医疗人员的首要要求就是要有良好的 身体和充沛的体力,其次要业务素质过硬,每名医疗救援人员都必须非常熟悉各种创伤的急 救处理。其次,人员配比要合理、互补,在地震初期,应注意以外科、急诊科为主,以解决 抢救地震伤员为主,兼顾其他科疾病的救援治疗;在救援的后期阶段,随着内科、皮肤科疾 病患者数量明显增多,对医疗救援人员应作相应调整。做好后勤保障:首先要保障灾区药品 和医疗物资供应,阿坝州人民医院在震后,立即组织了近10万元的创伤所需的医用物资,及 时缓解了灾区的燃眉之急。同时,医院在第一时间在成都组织药品和医用物资,送达药品等 紧缺的县医院,有力地保证了救援工作;其次,医疗救援队在准备物资时要注重保障帐篷、 被褥、水、食品等生活物资,以保证医务人员不致病倒,有充沛的精力参加救援。衔接好院 内外急救:阿坝州人民医院地处震区边缘,又最先与震区恢复交通和通讯,因而陆续接受了 大量伤员。全院实施最高级别的应急预案,24小时待命,随时保持与震区指挥部和各医院联 系,了解相关情况,做好接诊准备,由医生、护士、志愿者组成4人小组,负责对每一个伤 员从接诊、辅助检查、住院全程陪同服务。通过对“5.12”汶川地震的急救,充分检验了我 国卫生应急能力,也表现出很多不足,具体表现在灾区防护物品、急救药物、抗生素等药物 ,以及消毒物品紧急调配困难和缺乏。专业救援人员,应急救援医疗队员,未经卫生应急正 规专业培训,大部分由各科医护人员拼凑,面对大量而复杂的伤情,缺乏应急救治能力,因 而削弱了灾害救援的战斗力和效率。因此,培训医务人员特别是卫生应急护士的应急救援能 力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谷运麒,启动救援预案灵活开展自救,四川省阿坝州人民医院院长.

[2]欧景才,综合医院应对群发性灾害事故的策略,现代医院,2007.(10):7.

[3]刘昕,胡役兰,刘淑红,等,灾害救援中救护药材与卫生装备的配备对伤病救治的影 响.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4):225.

医院应急演练总结第7篇

一、建立健全了应急工作组织体系

2017年,我院以三甲医院复审暨大型医院巡查为契机,再次调整了应急领导组织,由院领导担任组长,负责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领导和决策、审定医院应急预案、确定安全生产的应急处置指导方案、统一协调应急状态下的各种资源等工作。应急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部,指定专人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此外,还调整了卫生应急领导组织及专家组职责分工,做到职责清晰。

二、建立应急联动机制

我院建立了应急工作队伍成员基本资料档案,及时更新信息,并根据应急处置情况对应急管理、治疗专家组进行及时调整。能快速实现信息共享、协调联动、形成应对合力,规范应急处置工作。

三、开展卫生应急相关培训

为进一步提升我院医务人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结合往年传染病等疫情特点,我院针对各类传染病开展了专项培训达7次,采取专题培训,辅以情景模拟、预案演练、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做到集中培训与在岗自学相结合,现场处置培训与理论学习相结合,采取多种灵活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参与培训的医务及工勤人员约千余人次,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应急意识,提高全院应急处置能力与水平。

四、开展卫生应急演练

2017年度,我院根据年度卫生应急工作计划,开展了4

次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通过演练,强化了医务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识,增强了紧急医疗救援队伍实战能力。

五、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建立物资储备台账

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院参照《国家卫生应急队伍装备目录》,结合我院卫生应急工作实际需要做好必要的装备配置和一定数量的物资储备,根据物资归口管理,责任到科室,提升医院整体应急能力。

六、按时落实、反馈应急管理工作文件、通知精神

我院按照市应急工作统一部署,按时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各项应急管理文件精神。2017年,我院参与了多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患者应急救治等,做到了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汇报救治经过与病人情况,反应迅速、处置及时。此外,全年未接到一起关于卫生应急工作的群众投诉。

2017年,我院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目标,但仍存在部分问题:

一、 全院认识不到位,对卫生应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危机和忧患意识;

二、 预案体系还不完备,一些已制定的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还不强;

三、 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亟待提高,应急人员素质需要加强。

医院应急演练总结第8篇

专项应急预案演练计划

起重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计划

为验证公司突发事件人员疏散撤离应急机制,提高员工的应急疏散撤离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协调作战能力,增强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起重伤害现场处置方案》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经公司领导同意,决定组织开展起重伤害事故专项应急演练,现将相关事项明确如下:

一、时间:xx年5月20日(星期六)早上10:00——10:30

二、地点:码头xx年处

三、参加人员:全体维修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

四、组织机构及分工

总指挥:

副总指挥:、

现场指挥:

1、抢险救援组:负责沉着冷静分析事故范畴,类别,采取将煤斗移走等措施进行补救。

组长:

组员:、

2、医疗救护组:负责对现场人员进行救护,仔细查看现场,采取紧急救护,后送医。

组长:

组员:、

3、警戒保卫组:负责保护现场,维护现场秩序,防止人为破坏现场和其它

突发事故。

组长:

组员:

、、保安队员1名

4、综合协调组:负责对外、对内通讯,负责上传下达,上报主管单位并将上级部门的指令及时反馈给应急领导。及其他接应引导。做好现场录像、摄影及收集有关资料工作。

组长:

组员:

5、资源保险组:负责调动救援人员所需装备物资,并在本次演练中提供运输支持。

组长:

组员:

6、疏散引导组:对各小组人员进行接应引导,以便最快时间赶至现场。

组长:

组员:

7、通讯联络组:负责联系附近的应急队伍,以及对通知其他人员紧急集合。

组长:

组员:

五、演练科目:

1、事故的应急处理和接报、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

2、起重伤害事故紧急救护;

3、事故现场的警戒、控制和管制;

4、人员的紧急疏散、撤离。

六、演练模拟事故概况:

由于日常检查、保养不当,1号门机在吊运煤斗时钢丝绳断裂,所吊煤斗砸下,砸到下方一名工作人员,导致该员工腿部受伤。周边同事听到煤

斗砸下所发出的一声巨响后发现此次事故,其中一名员工用手机向安全办主任报告事态情况。安全办主任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赶至现场,组织基本抢险,并按应急预案程序报至公司领导。经过现场的紧急救护,员工无生命危险。

七、基本做法和要求:演练按照应急预案的上报、疏散、自救等程序依次展开。

1、发现险情、上报

现场作业人员听到煤斗砸下的巨响,发现一名工作人员被压在煤斗下方,立即电话通知安全办主任。第一时间赶至现场,首先电话报告至公司领导。

2、下达启动预案指令

应急预案总指挥根据现场情况下达启动起重伤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如总指挥出差在外时,由副总指挥下达启动预案命令。

3、紧急处理

①现场工作人员不可过多的围在受伤人员旁边,由一两名人员拍醒、呼喊受伤人员,让其保持清醒,不能休克。注意此时由于员工肢体受伤位置不明,非医护人员不得搬动员工身体。

②疏散引导组由组长指派去各个港区内交通要点及各个引桥入口处,指引各应急小组最快时间到达现场。

4、应急小组到达现场

综合协调组成员将事态情况通知到各应急小组的组长,而后立即带好相机赶至现场,对现场进行拍照、存档。

医疗救护组立即赶至现场,急救人员带好药箱进行急救处理。对重物

致伤员工进行紧急处理,包括正确搬运、四肢固定措施,进行紧急处理后判定是否由公司送至医院或拨打急救电话120。

资源保障组开一辆叉车至码头前沿随时待命,并准备一辆小车停在引桥旁随时待命,以便及时送受伤人员至医院。

抢险救援组成员赶至现场,将重物煤斗运用附近的门机或其他方式从受伤人员身上移走,移走时注意听从医生意见,不要碰触受伤员工。

警戒保卫组带好警戒绳到现场拉好现场围护,防止其他人为事故发生。

通讯联络组立即通知其他班组负责人,由未参加救援的负责人将本班组人员集合至办公楼前空旷“应急集合点”,随时待命。

5、查明原因

在应急救援小组的统一指挥下,查明事故原因,立即做出补救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化。

6、其他人员

为防止事故扩大,其他班组成员在通讯联络组的通知下,集合至办公楼前空旷“应急集合点”,随时准备机动撤离港区。公司的应急避险场所设在办公楼前空旷地处(应急集合点)。相关员工在撤离至避难场所后,各班组立即组织本班组员工集合、清点人数,并在原地集中待命。

八、演练程序:

1、8:10

在办公楼前召集参演人员开会,由总指挥或副总指挥说明本次消防演练的目的、内容和要求;

2、各班组成员回各班组进行正常工作。

3、10:00码头前沿一名员工报告起重伤害事故至安全办主任。第一时间

赶至现场,并电话通知公司分管安全副经理,由副经理立即报至公司经理。(用时2分钟)

4、经理即总指挥宣布启动应急预案,演练开始。(用时1分钟)。

5、疏散引导组派人至各交通分叉点及港区大门口处,指引出事故发生点,各人员到达港区各门口的时间。(用时1分钟)

5、综合协调组通知应急小组各组长。(电话通知用时5分钟)

6、各应急小组到达现场。(从接到电话到现场用时8分钟——其中①医疗救护组到达现场用时5分钟、②抢险救援组到达现场用时5分钟)

7、组织对受伤人员急救。急救后进行送医院或拨打120电话。(用时5分钟)

8、抢险救援组组织救援将煤斗移走,设备维护(用时3分钟);警戒保卫组拉好警戒(用时3分钟);资源保险组开好一台叉车、一台小车至2号门岗处待命。(用时5分钟)

9、通讯联络组负责将其他班前的成员集合至“应急集合点”,随时待命。各班组整齐站队,由所在班组最高责任人员清点人数。(用时5分钟)

10、清理演练现场。所有演练人员集合。

11、10:30练结束:由现场总指挥小结,宣布演练结束。

演练程序流程细节见下表《演练程序流程表》

起重伤害专项应急演练程序流程表

序号

步骤

内容及要求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用时

责任人员

1

发现情况

一名员工听到巨响后发现一名员工被压在砸下的煤斗下,立即报告起重伤害事故至安全办主任

10:00

10:01

1

外务队指定一名受伤员工、一名报告员工

2

安全办主任至现场

安全办主任接到电话后立即赶至现场

10:01

10:02

1

3

报告

查看后,立即电话通知分管安全副经理

10:03

10:05

2

4

向经理报告

副经理立即报至公司经理

10:05

10:06

1

5

启动预案

经理即总指挥宣布启动应急预案,演练开始。(电话启动)

10:06

10:07

1

6

应急引导、接应

疏散引导组派人至各交通分叉点及港区大门口处,指引出事故发生点,各人员到达港区各门口的时候接应

10:07

10:08

1

7

通知各应急小组

综合协调组通知应急小组各组长。(电话通知,此处仅通知医疗救护组)

10:04

10:05

1

8

现场应急

一名员工在受伤员工旁边轻拍、轻喊,以保持他意识清醒(注意不要挪动员工,因为不知道伤害如何

,由医生判定后方可下步动作)

10:02

医生到场

/

9

各应急小组到达现场

各应急小组到达现场。(从接到电话到现场用时8分钟——其中①医疗救护组到达现场用时5分钟、②抢险救援组到达现场用时5分钟)

医疗救护组10:05

10:10

5

10

急救

组织对受伤人员急救。急救后进行送医院或拨打120电话

10:10

10:15

5

11

抢险救援

抢险救援组组织救援将煤斗移走,设备维护

10:10

10:13

3

12

车辆到

抢险救援组开好一台叉车和

10:

10:11

2

一台小车在2号门岗处随时待命

09

13

其他人员集合

负责将本班组其他成员集合至“应急集合点”,随时待命

10:11

10:15

4

14

清点人数

各班组整齐站队,由所在班组集合时最高责任人员清点人数

10:15

10:18

3

15

清理现场

完工班清理演练现场。所有演练人员集合

10:18

10:20

3

16

演练结束

由现场指挥宣布演练结束,回到各自岗位

10:20

10:30

10

九、要求:

1、所有人员应高度重视此次演练。

2、参训人员应严肃纪律、听从指挥、积极参与、严禁嬉笑。

3、当出现紧急情况时,员工应沉着应对、有序处置,及时传达并迅速组织救援,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熟练掌握逃生时的基本知识,最大限度地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4、参加人员全体保持通讯正常。

安全质量监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