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师年度考核总结

医师年度考核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29 10:16:41

医师年度考核总结

医师年度考核总结第1篇

关键词:医师 定期 考核 实践 体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内卫发[2011]43号)、《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呼卫字[2012]44号)文件精神,呼和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如期圆满完成了第一周期的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一、组织学习沟通,奠定基础

实施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对于医疗、预防、保健等机构加强对医师执业的管理,规范医师的执业行为,提高医师素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中心首先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文件内容、吃透政策、领会实质、提高认识,为顺利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由于第一次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面临诸多实际问题。在文件内容把握不准、单位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中心经常与呼和浩特市卫生局、中国医师协会等上级主管部门沟通,使得一些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同时,中心组织一名工作人员到上海参加全国医师定期考核业务干部培训班,组织两名工作人员到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等兄弟单位学习,借鉴其先进经验,为顺利做好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从而推动中心医师定期考核工作顺利进行。

二、建立组织结构,明确职责

中心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医师定期考核委员会,由中心主任亲自担任委员会主任,负责中心医师定期考核的组织领导和考核结果的审定工作。委员会下设医师定期考核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科,由人事科、党委办公室、科教科的负责人和考核专家组成,负责制定中心医师定期考核工作方案和考核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考核工作完成后负责将考核结果上报和存档。人事科负责医师考核资料的收集、汇总、上报及建档;党委办公室负责本中心医师职业道德评定的组织实施,并将评定结果报人事科;科教科负责医师业务水平测评的组织实施,并将测评结果报人事科;中心各科室成立医师定期考核小组,负责本科室医师工作成绩考核评定,并将考核结果汇总报人事科进行复核。

三、制订方案制度,确定步骤

根据有关文件要求,结合中心工作实际,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了一套详尽的实施方案和考核工作制度;并组织相关人员对初稿进行分析讨论,确保方案、制度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经反复讨论研究后,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印发《中心医师定期考核实施方案》、《中心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制度》等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医师定期考核的各项程序、实施步骤等,有效地推动了工作进程。在考核工作中从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抓起,在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程序及上报的各项表格等方面都逐一进行分析研究,以探求最便捷、实用的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在短时间内高质量、高成效地完成医师定期考核工作任务。

四、按照考核规定,落实考核

中心领导高度重视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次提高执业医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标准来衡量。中心医师考核委员会,要求中心各科室组织有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认真学习《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心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制度》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本周期医师定期考核时段为2009年8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中心参加本周期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核共有88人,由本中心负责考核。按照文件要求,参加简易程序考核的有55人,参加一般程序考核的有33人。简易程序考核为本人书写述职报告,包括考核周期内工作成绩、职业道德、业务水平等;对参加一般程序的人员进行了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考核和业务水平考核。考核结果均为合格。与此同时,完成了《医师定期考核信息管理系统》网上录入工作。

五、规范考核管理,提升素质

这次医师定期考核,是对中心所有具备执业资格的公共卫生医师一次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考核和业务水平的检查。考核委员会严格执行考核程序的有关规定,做到了客观、科学、公正、公平、公开。通过此次考核,积累了一些经验,促使各级医务人员增强了责任意识,敬业理念,为更好地从事公共卫生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执业医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是卫生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今后的定期考核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统领,以人为本,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总结经验,不断改进,确保医师执业管理达到实效。

参考文献:

医师年度考核总结第2篇

1.研究背景

甘肃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自从2001年开设并招生以来,学生毕业前一直采用毕业论文答辩的考核方式。通过对近5届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及答辩成绩总结和分析,发现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部分是理论探讨性文章,部分是简单病例的分析或诊疗体会,论文答辩偏重于对毕业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不能全面反映毕业生对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也不能很好地反映临床实践教学的成果,同时,这种考核方式比较简单,毕业班学生重视程度不够。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实习期间对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我们从2010年起,对毕业生毕业考核方式进行尝试性改革,具体方式是在原有毕业论文答辩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临床技能考核,以检验学生对临床技能的掌握及应用情况,以探求更加符合我院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特点的毕业考核模式。

2.考核内容及方法

结合医学教育模式,以及学生毕业后参加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现实需要,为进一步巩固临床实践教学成果,课题组加强了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前临床实践技能的考核工作,在现有毕业论文答辩的基础上,对2010—2011届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学生相续进行了临床技能考核。

2.1 动员宣传和组织管理

分别在2届毕业生进入实习基地之前,进行毕业前临床技能考核的动员与宣传,使学生带着任务走向实习岗位,重视临床技能的学习和知识储备。学生毕业实习结束时,中西医结合系统一组织部署临床技能考核事宜,包括制定考核方案、遴选主考成员、组织考前培训会、监督考核过程及考核成绩分析等。同时,根据国家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发动全系中、西医副高以上职称教师组织考核题库,系部主任亲自把关,保证题库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适用性。

2.2 考核学生范围

中西医结合系2010—2011届全体毕业生,共计434人。包括: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2005级154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科起点本科2008级82人,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2006级134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科起点本科2009级64人。

2.3 考核内容和方式

本次考核参考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多站点考核方式。因本专业学生毕业时要进行论文答辩,同时上交20份不同病种的大病例,因此,我们不再组织临床答辩和病历书写环节。结合我系学生的实际状况,经过专家对考核方式多次分析、论证,最终决定采取最能反映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际能力的2站式考试。第1站考试为基本操作考试,考查学生西医临床技能操作能力和规范程度,学生现场任意抽取2道试题,每道试题思考时间不超过5分钟,现场演示或作答,监考教师当场给分,满分50分。第2站考试为辨证论治考试,考查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要求考生依据中医四诊等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析(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完成中医诊断、鉴别诊断、治法、方剂名称、具体的药物处方(药物,剂量、煎服法等),针对病情,提出中医预防、调护方面的措施与注意事项等,考试结束后由中医教师根据评分标准评分,满分50分。技能考核总分为100分,达到60分为考试合格。

3.考核结果及分析

2005级本科、2008级专升本、2006级本科、2009级专升本第1站考试平均成绩分别为40.91、42.78、42.62和43.17分。第2站考试平均成绩分别为31.73、30.35、31.46和32.00分。总评成绩分别为72.64、73.13、74.08和75.17分。

以上考核成绩显示,2011届总评成绩高于2010届。2011届普通本科生平均成绩较2010届提高了1.44分,2011届专升本平均成绩较2010届提高了2.04分。同届毕业生专升本学生考核成绩高于普通本科生。4个班共同特点为:第1站考核成绩较高,平均成绩达到良好(40分),而第2站考核成绩偏低,平均成绩只达到及格(30分)。

4.讨论

4.1 学生重视考核程度有待加强

2010届毕业生第一次进行临床技能考核,学生重视程度不够高,2011届毕业生考试前准备相对较充分,部分学生向往届学生探听有关技能考核的方式和内容,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所以,考核成绩总体上升。但是,总评成绩上升幅度不大,则说明2届毕业生临床技能的掌握程度基本持平。此外,专升本的总评成绩高于同届普通本科班成绩,原因在于,专升本的同学已经经历过一次毕业和就业以及专升本考试的历练,他们更加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能认真对待毕业前临床技能考核,这一点在我系学生论文答辩时也有所体现,即专升本的同学对待论文答辩比普通本科班学生认真,论文书写质量较好。所以,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动员工作,引起学生对毕业前临床技能考核的足够重视。

4.2 学生中医辨证思维能力亟待加强

从考核结果看,学生对于西医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掌握较扎实,对常规的检体操作都能应付自如,考核平均成绩良好。但是,中医辨证论治平均成绩只达到合格,说明学生已基本具备中医辨证思维能力,但是,传统中医辨证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考核结果也提醒我们,对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应根据专业实际继续进行调整,适当加强中医经典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扎实的中医辨证思维能力。

4.3 考核达到了以考促学的目的

以往我系毕业生只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大多数学生的论文书写比较规范,认真,但也有少部分学生随便摘抄一些文章内容,甚至从网络上东拼西凑应付了事,只要论文答辩过关,就能毕业。我系组织的除论文答辩之外的临床技能考核,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也增加了学习的动力,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临床技能的热情,达到了以考促学的目的。

4.4 为参加国家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核做好铺垫

目前,国家已推行执业医师考试、注册制度,这是医科类毕业生从业的必经之路。我们目前所采用的方案可以看作学生毕业后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的提前预演,学生切身体会考核的方式和难度,对其今后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考试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只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临床技能基本功,首先要重视临床实践教学过程,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其次,还应该对考核方法进行探索性的改革,多层面挖掘学生的潜力,较为全面、客观地对学生毕业前的临床技能进行评价。

医师年度考核总结第3篇

1中医外科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与分析

    中医外科学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自西医外科学进入中国以来,中医外科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目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5年以来培养了约100名中医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我们调査发现,在理论学习中,部分研究生对中医外科学的投入学习时间不够,将过多时间投入西医外科学的学习中,普遍存在中医外科基础理论知识薄弱、兴趣不足问题。在临床轮转实习方面,多数研究生存在中医理论知识与中医思维能力不足、实践能力差、独立解决与处理问题能力不足、不能够独立值班、缺乏主动学习及临床经验总结的习惯、科研能力薄弱等诸多问。

造成以上现象的出现,除了与学生自身问题相关以外,更重要的还是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问题。第一,对中医外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理论课程设置课时过少,尤其是中医外科学基础知识课程设置过少,造成很多研究生的中医外科基础理论知识不足。第二,对研究生的临床实习重视程度不够。医院科室对研究生临床轮转实习的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第三,对研究生的日常与出科考核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第四,对研究生的中医临床思维培养不够重视。第五,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训过少。第六,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不足。

2对策与建议

2.1加强中医外科理论知识水平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中医外科理论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临床实训的效果。当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临床实习前,中医外科教研室可以安排相关科室有经验的高年资中医师讲解中医外科学的相关课程,如周围血管疾病、皮肤疾病与性病、男性疾病、乳腺疾病、肛管直肠疾病。另外,当研究生临床实习时,各临床科室可以每周安排时间作科室讲课,由科室高年资医师讲解中外基础知识及相关疾病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当科室进行临床疑难病例讨论、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以及临床专题讲座等业务学习与讨论时,要求研究生参加,并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科室每1-2周必须组织研究生进行病例讨论,提前给学生要讨论的病历内容,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然后进行讨论,最后带教老师进行总结。

2.2加强对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医院可以安排实习前岗前培训,经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后方可安排进入医院实习。培训内容包括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常见临床操作技能(内科四大穿刺、外科无菌操作)、全身体格检査、医德医风和医患沟通及医疗卫生法规等。通过实习前岗前培训,有利于加强专业型研究生临床能力意识的培养,使其逐渐适应临床实习工作。当研究生开始实习时,建立导师与实习科室带教老师联合培养的方式,按照一对一原则,即一位高年资医师负责一位研究生的方式,提高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实习开始时,每科室要求轮转至少3个月以上,刚开始要求研究生适应1-2周时间,按照住院医师的要求,每位研究生主管3-5名病人,髙年资医师可指定低年资医师负责该研究生的日常培训工作。根据研究生的实际能力,安排研究生参与临床值班交班工作、单独接诊病人与处理病人工作、医嘱处理、病历书写与整理工作等,锻炼研究生的临床处理常见病与危急重症的能力。

安排研究生跟师出诊,尤其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名老中医、广西名中医以及有多年临床经验的高年资中医医师,并要求研究生积极总结带教老师的中医临床经验,发表相关临床文章,同时完成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工作登记表。在病房实习时,要求研究生能够完成收集病史资料及病历书写,带教老师及高年资医师认真把关、认真指导研究生完成病历,并对病历进行修改。按照三级医师制度,每天査房时要求研究生汇报病人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病人最新病情改变、下一步的初步诊疗方案以及新接诊病人的病史等。带教老师可以在平时的临床工作中对研究生进行临床技能的培训与指导工作,例如外科的无菌操作,带教老师可以亲自为学生做示范,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指导学生进行操作。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院内组织的相关技能培训及中医学术讲座,以提高临床技能,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能力。

2.3重视考核工作  合理的考核机制有利于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建立统一的考核工作,即科室的日常培训考核及出科考核工作、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毕业技能考核工作,建立医院、科室、导师共同参与的机制,这样既有利于教学管理部门的研究生培训工作,也可使研究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加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亦可使导师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进而提高临床能力培训的效果。考核内容包括中医外科学基础理论,病历书写,临床实际能力考核,临床思维能力考核等主要内容。带教老师现场要求学生对病人进行病史收集,详细的体格检査,包括病人舌苔脉象等资料。完成病史资料收集以后,要求学生按照我院中医住院病历书写要求完成病历书写,带教老师可根据书写病历实际情况进行评分。门诊科室要求学生书写中医门诊病历,包括中医诊断、治法、具体方药等。对于临床实际能力的考核,各科室根据实际情况,要求研究生完成科室常见临床技能的操作。另外,所有科室均应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考试,目前,我院每个科室均有自己的题库,出科考试试题应包括一定分值的主观题。同时,医院教学部定期进行教学査房,各临床相关教研室协助并参加考核工作。考核人员由主管教学的医院领导、具有高年资职称、有丰富临床带教经验的中医医师担任,教学部主要对研究生日常培训工作进行考核,包括教学査房、病史汇报、临床病历资料的讨论、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教研室做好记录,作为学生日常考核的一部分。日常教学查房时,各科室选取典型病例资料。另外,在教学査房之前,学生要提前熟悉病例,教学査房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碰到疑难问题时,可以当场提出,也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带教老师现场解答,以培养学生应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力。

目前,我院已经对专业型研究生实行中期考核,即研二第二学期进行中期考核。我院研究生中期考核大致参照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内容大致包括外科技能操作(无菌操作,缝合打结,换药,穿脱隔离衣,急救处理等),心电图与X片的判读,科室的临床技能考核,中医外科学理论知识的考核,同时要求技能考核不合格者再次进行培训。对于科室技能考核,教研室安排专人对研究生进行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典型病例分析与答辩,侧重考核研究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

2.4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训和导师的指导工作  我院专业型研究生多在临近毕业时候才发表相应科研文章,而且发表的杂志多为国内省级普通杂志。经调查发现,多数研究生反映自己的科研能力较差,部分导师无科研课题,学生无法参与科研研究,还有一部分研究生存在抄袭的现象。在我们的临床实际工作中,进行临床试验观察、临床药物研究、临床经验总结等工作时,均要求临床医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以胜任科研任务。因此,加强对专业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研究生进行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的基础课程,同时教研室及导师也应重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在研究生进行开题报告会时候,教研室及导师应严格要求研究生。研究生选题应有一定的深度,尤其是中医外科领域的疑难疾病、热点问题、经验总结推广的临床研究,同时选题要新颖,具有实用性。当研究生进行临床试验时,导师应指导与关注研究生的科研工作。通过毕业论文的书写,要求研究生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为以后的临床科研打下基础。另外,医院与教研室应提高对导师的要求,积极鼓励导师申请科研课题,并积极开展科研试验,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3总结

医师年度考核总结第4篇

[关键词] 社区;口腔医师;临床技能;背景;培训

[中图分类号] R78[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a)-135-03

Effects of background of examinee on scores of clinical skill examination for the community dentist in Beijing

ZENG Dong, NIU Guangliang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Beiji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Western Medicine, Beijing10003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220 examinee background on scores of clinical skill examination for the community dentists in Beijing. Methods: The examine contain oral medicine, oral surgery, prosthodontics and analysis of condition, and the method were practice and oral test. The scores of the examinees whose background were different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Higher of diploma, the higher of scores(F=9.13, P

[Key words] Community; Dentist; Clinical still; Background; Training

自2007年起,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口腔等9个专业人员的岗位培训考核项目。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被指定为口腔专业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基地,一直承担着培训和考核工作。笔者对参加考核的220名考生资料和考核成绩进行总结,发现考生的背景不同,考核成绩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本文就考生背景对考核成绩的影响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如何针对不同背景的考生展开培训进行探索。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北京市14个区县的社区口腔医师共220名,均已通过理论考试。其中,男85名,女135名;年龄最小25岁,最大60岁;职称最低为医师,最高为副主任医师。

1.2 考试内容

分为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和病例分析四个考站。全部考题都是根据社区口腔医师岗位职责和培训教材而定,每题附有详细的评分标准。口腔内科和口腔修复的考核要求在离体牙上进行实际操作,口腔外科要求在仿头模上[1]模拟操作,病例分析为口试。每位考生必须依次参加四站考核。

1.3 考试方法

考场安排在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考生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确定每站考核内容,共四站考核。本次考核由北京市卫生局统一组织,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北京口腔医院等13家医院的32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担任考官。考官在考前对考试内容、评分标准进行短期培训,统一标准。每个考站共8名考官,分4组进行监考。每站考核总分为100分,四站成绩取平均值为最后考核成绩,≥60分为及格。每站的考核时间为15 min。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对考核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

2 结果

220名考生参加考核,其中1名考生考完一站后自动放弃考试,以219名考生为统计对象对不同背景的考生(包括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从业年限、不同级别医院、不同区县)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考生的学历越高,成绩越好(F=9.13,P

表1 不同学历考生的考核成绩比较(x±s,分)

表2 不同级别医院考生的考核成绩比较(x±s,分)

表3 不同职称考生的考核成绩比较(x±s,分)

3 讨论

3.1北京市社区口腔医师队伍情况

所有考生中,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26岁,有较大的年龄差距。在文化程度上,以大专为主,占45.7%,其次是本科,占32.4%。在职称方面,以初级职称(医师)最多,占45.7%,其次是中级职称(主治医师),占35.6%。考生的工作单位以一级医院最多,占69.4%。从业时间最短1年,最长38年。以往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调查,得出的结果是中专学历者占83.7%,大专以上学历者占2.8%,初级职称占89.6%,且人员变动频繁[2,3]。相比较发现,目前北京市社区口腔医师队伍的构成情况令人满意。

3.2 考生背景对考核成绩的影响

学历对考生考核成绩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表现为:学历越高成绩越好。原因可能是硕士和本科考生接受过系统的相关理论学习,且均经过正规的临床实习,有较好的基础,并且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大专学历的考生则较差;而中专学历的考生不仅所受教育程度偏低,进一步学习提高的能力也较差。

不同职称考生的成绩相比较,并没有完全表现为职称越高,成绩越好的规律,而是主治医师成绩最好,副主任医师考生的成绩和医师成绩没有区别。分析原因可能是,近几年来口腔医学发展迅速,社区中具有副主任医师职称的考生一般年龄大,知识陈旧,不能及时更新,且动手能力也有所下降。而主治医师的考生既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又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也容易取得好成绩。

一般情况下,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积累的临床经验愈多,临床操作应该更熟练和规范。但是,这个规律并没有体现在社区口腔医师临床技能考核中。可能是受社区的工作条件和病源等多种因素[4-6]的影响,社区口腔医师在工作实践中获得提升的空间很小。所以,应该积极地进行外出学习,接受培训方可达到提高临床业务能力的目的。

二级医院考生的成绩比一级医院考生好,可能是因为二级医院的管理更正规,临床技术水平更高,有较多的参加培训的机会,在医学新信息和知识更新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三级医院考生的成绩和一级医院考生的成绩没有差别,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也可能是由于三级医院考生的人数仅有4名,不具有代表性。

2010年,社区口腔临床技能的培训是由各区卫生局组织在本区完成,海淀区和崇文区的考生在北京市社区口腔临床技能培训考核基地――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完成培训。统计发现,不同区县考生的成绩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海淀区和崇文区的考生,在我基地接受了严格规范的培训,成绩较好。西城区社区医疗工作开展较好,社区医疗队伍整体水平也较高,所以也取得了较好成绩。其他区考生的成绩稍差,可能对本次培训考核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等因素有关。另外在考试中还发现有些区县的考生普遍犯相同的错误,检查发现是指导老师教学失误。

3.3对培训工作的探索

鉴于考生背景不同,导致临床实践技能能力存在差别,为了更好地提高整体水平,笔者建议在培训方式上要有所改进。可以考虑将北京市所有当年考生集中培训,而不再分区县进行。如果集中培训存在困难,可以组成一个北京市讲师团到各区巡回培训,而不是各区有各自的师资。培训内容和时间要考虑到考生背景的差异,可以组成高、低难度的两组讲师团,分别开展培训。对本科以上学历、二级医院等临床技能较好的考生进行短期的加强培训,对专科以下学历,一级医院等临床技能较差的考生进行较长期和较全面的基础培训。

另外,考虑到社区口腔医师临床技能培训虽然对提高考生的能力有一定帮助,但是医学知识不断更新,所以在培训中应该适当增加一些指导考生如何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的课程,使培训具有更加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刚,牛光良,曾东.仿真头颅模型在口腔固定修复临床技能考核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1):128-130.

[2]牛光良,曾东,蒋保季,等.北京市海淀区社区口腔医生临床技能考试浅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7:431-432.

[3]张伟燕,李士雪.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主要模式[J].中国全科医学,2005,3:243-245.

[4]黄燕,王倩,李昌琪.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14):2795-2800.

[5]彭迎春,詹媛麟.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新型模式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1,9(3):432-434.

医师年度考核总结第5篇

意义。

关键词:管理会计;目标考核;绩效工资;控制医疗费用

控制不合理的医疗费用增长,是当前医改的重点,医务人员的参与是关键。探索出一条既适合医院发展又能开展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是当前医院管理者面对的现实问题。奖励性绩效工资应是根据职工工作成绩和劳动效率来衡量发放的。但在大部分医院奖励性绩效工资管理实践中,由于对绩效的定量不易操作,往往医院发放的所谓奖励性绩效工资多是指为职工增发的奖励性工资。这种奖励性工资的发放带有一定经验性和平均性,与职工的工作量水平基本上不挂钩,其价值水平与职工的实际工作强度往往是不匹配的。在医院绩效工资的管理中,理论上虽然可以从职工的工作量、工作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考核评价其绩效工资。但除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等软性指标外,实际操作起来却很难对一个职工的工作进行定量。怎样才能在理论和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既适合医院发展需求又能体现按劳取酬的分配模式是当前医院绩效工资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当前医改环境下医院绩效工资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管理会计的方法理念引入医院管理中,调整收入结构,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并与绩效工资改革相结合,摸索出了一套以成本控制、工作量及规范治疗为基础,以绩效考评为辅的绩效工资的分配模式。利用管理会计目标分析控制的方法,将管理的对象逐一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责任,使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使每一个问题都有专人负责。把抽象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分解转化为具体的、可计量、可操作的工作量指标及费用控制量化指标,用以作为衡量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把医院提供的各项服务项目借助系统的办法对其加以分类、计量,转化为可以衡量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的数字指标,以此作为职工绩效工资分配的基础。为此2013年本院建立了“分类目标考核法”,对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增长起了重要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一、建立医院工作指标体系

将医院复杂的业务工作分解成量化指标,建立医院工作指标体系。量化考核分十一大类(47个项目指标)如下:(1)医疗工作量: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2)工作效率和费用控制:平均住院日、病区(或门诊)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科室业务收入增长率,职工人均收入,门(急)诊均次费用,出院病人均次费用,住院病人欠费管理。(3)医疗质量:甲级病历率、单病种及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年度总评。(4)医疗安全:医疗纠纷数、门诊或住院病人赔款额。(5)科研与新技术开展:论文及著作、科研获奖、科题立项、重点学科、新技术开展。(6)院感管理:医疗用品规范处置合格率、感染病人标本送检率、手卫生依从率、院感培训率。(7)药事管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门诊或住院病人抗菌药物占比、临床药物合理使用。(8)输血管理:自体输血比例、异体输血增长率、输血记录规范完整情况。(9)门诊管理:门诊有效投诉、门诊处方合格率、按时出诊率、预约诊疗、双向转诊。(10)教学管理:研究生教育、科室教学实绩考核、教学课题和论文、教学评优及获奖、住院医师培训合格率、继教项目。(11)病人满意度、参加周会情况、科室职工满意度、健康教育考核达标率。

二、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与医院奖励性绩效工资相结合的指标(见表1)

三、分类考核奖励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公立医院改革是一项综合性改革,除考虑医疗费用控制因素,还需考虑医院工作的多方面因素。只有平衡好多方利益,才能有利于医院发展同时将医疗费用控制在合理区间增长。为此,仍需坚持以德医风、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及工作数量考核为基础,并实施量化标准管理;遵循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调动广大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科学合理诊疗,进一步减轻病人负担,缓解看病难问题,促进医院稳定持续发展。

励性绩效工资分配不与药品收入挂钩,但向临床一线倾斜,向业务科室和业务骨干倾斜,向高技术、高风险及高责任的岗位和个人倾斜,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元化分配制度。病种绩效分析、病种和手术难度评价、诊治急位重症数量、社会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费用控制、医疗护理质量、平均住院日等等指标每月考核、分析、通报并实施奖励。持续改进医院的管理,确保公立医院的公

益性。

四、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分类目标考核法”模式

1. 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相结合的模型

目标指标执行奖励性绩效工资目标

过程中间需要对各科室各项指标的执行情况反复分析与沟通以及反复循环,并持续改进。

绩效管理处负责按月、季度、年度对各科室的医疗费用收入、成本支出、平均住院日、病区(或门诊)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科室业务收入增长率,职工人均收入,门(急)诊均次费用,出院病人均次费用,住院病人欠费管理等等指标的归集、分析,供医院、科室领导决策参考。

2.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管理体系

其体系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每月综合奖励性绩效工资(简称为奖金)的精细化管理(含医疗和行政后勤)。

(2)年度综合奖励性绩效工资(简称为年终奖)的精细化管理(含医师、护士和职能部门)。

(3)单项奖励性绩效工资(简称为单项奖及补贴)的精细化管理(含年度安全医疗奖、年度科研奖、年度其他奖及每月的各项补贴)。

以上各部分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管理体系都有各自的具体考核内容和分级考核分配办法

3.奖金分配的技术方案。

(1)医疗部门奖金的分配管理。

在科室成本控制的基础上,调整收入结构,统筹考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考核医德医风、技术能力、服务质量及工作数量,是院部对科室进行综合目标管理而设立的一项奖励性绩效工资,每月考核,按月发放,实行院、科二级分配

管理。

①年初制订考核指标及每月综合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实施细则。

②奖金的一级分配计算方法:

医疗科室奖金=成本控制指标奖金+医疗费用控制目标考核指标奖金+医疗服务质量指标奖金+工作数量指标奖金

成本控制指标奖金:控制科室成本,减轻病人负担,对各科室每月收入、支出及收支结余等指标进行核算,根据各科室每月收支指标完成情况计算绩效工资。

医疗费用控制目标考核指标奖金: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考核要求,年初对各科室下达平均住院日、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每门诊(住院)均次费用、手术材料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科室百元耗材、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自体或异体输血量等10个指标的目标数,每月根据各科室的指标实际完成情况来计算政府目标考核指标奖金。

医疗服务质量指标奖金:各相关职能科室每月、每季、每半年或每年对各科室病人满意度、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等方面实行全面或部分项目单项考核。每月对各科室各指标考核结果来计算医疗服务质量效率指标奖金。

工作数量指标奖金:每月对各科室入院或转入病人数,门急诊就诊人次等13个指标的数量进行计算奖励性绩效工资。

工作量指标的奖金 = 入院或转入等病人数×每入院或转入人次补贴标准 + 门急诊就诊人次×每人次补贴标准

出院或转出病人数的奖励发放对象有:科室、个人(写病历的医师、护士,科主任、护士长)都有规定的奖励。

科室一级奖金的内部分配:

根据各科室奖金总额按一定的考核规则,将各科室奖金总额分配给科主任、护士长、医师和护士四个部分独立考核发放。对科主任、护士长考核内容是科室核定床位数、职务、职称、学历、平均住院日、药品比例(指主任)以及床位使用率等14个考核指标来确定病区科主任与护士长奖金分配系数,其个人奖金系数一般在本科室医师或护士人均奖的1.3~2.0之间浮动。医师和护士奖奖金分开发放的比例确定:本科室的护士实发人均奖一般医师实发人均数的70%左右。

制定了一级综合奖励性绩效工资科室间的平衡举措:外科手术室收入分配的平衡措施:外科手术材料收入不作病区收入;手术费收入需减手术费支出后方能按比例分配到病区作提奖。确定人均奖超额累进递减额的基数、幅度和比率。

③医疗科室奖金的二级分配。

在科室一级分配的基础上,科主任和护士长根据单位相关考核规定对本科室人员的职务、职称、学历、工龄、工作量、技术含量、医德医风和服务态度、岗位风险等8个指标进行考核发放。

(2)行政后勤奖金的分配管理。

制订行政后勤综合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方案实施细则,根据职工人数、人均奖、岗位系数及工作质量考核测评等考核指标计算各科室行政后勤人员奖金,科内又根据职务、职称、学历、工龄、工作能力等指标进行考核发放。

4.年终奖的分配技术方案。

年初院部与科主任或护士长签订目标责任制。明确各科室主任控制医疗费用的量化考核指标、各项指标的年度目标数及考核细则。量化考核分医生、护士和职能部门三大部门:①医生考核指标分个性和共性考核指标,个性指标临床44项考核指标、麻醉和医技各15项考核指标,共性30项考核指标;②护士53项考核指标;③职能部门24项考核指标。年终考核每项指标达标得基础分、比目标数增减相应加或扣分,科室管理工作的好坏决定着主任总得分率的高低,科室的年终奖与其总得分率的情况来发放。这样进一步强化了主任科室指标管理意识,同时也明确了科室全年的工作任务,以及努力的

方向。

5. 单项奖及补贴的技术方案。

制订年度医疗安全奖励制度、科研业绩及项目奖励办法、各项补贴的暂行规定及上报流程和管理办法。

(1)年度医疗安全考核奖。

根据医疗安全风险程度高低对科室进行分级考核,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分ABC三级,根据不同等级给予不同的奖励。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年终依据全年各科室医疗安全指标完成的情况决定各科室奖励的额度。

(2)年度科研业绩考核奖。

对科研成果、学术论文、学术专著等根据所得奖项的级别及起的作用大小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

(3)年度的其他奖。

对突出贡献人才、各级年度先进工作、竞赛和质控优秀案例、合理化建议等指标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4)每月的各项补贴。

各项补贴的暂行规定及上报流程和管理办法,对每月节假夜间来院抢救病人的加班费各项补贴进行考核计算并发放。

五、建立医院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分类目标考核法”与奖励性绩效工资相结合的监控机制

“分类目标考核法”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管理制度的监控机制,见流程图1。

为有效持续的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增长,必须建立监控机制,同时也有利于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中的持续改进,尽量减少因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不公引起的负面效应,持续推进医院的收入结构调整、成本控制、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增长。

六、“分类目标考核法”实施的效果

1.医疗费用控制目标管理指标对比

分析。

2015年平均住院日同比缩短了0.72天;医疗费用增长逐步下降,由2013的21.82%降到2015年的10.4%;控制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为32.08%;每住院人次收入同比增长控制在5%以内;每门诊人次收入同比增长0.1 %以内;百元医疗收入卫生材料消耗控制在18元以内;医保目录外费用比例控制在7%以内;10典型单病种例均费用维持在较低水平,费用没有增长;住院的人次人头比控制在3.6%以内;手术类型构成比Ⅲ、Ⅳ类手术占44%;管理费用率控制在7.5%以内;检查和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控制在21.0%以内;卫生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控制在15%以内;挂号、诊察、床位、治疗、手术和护理收入总和占医疗收入比重逐步提高,2015年达27.42%;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和强度,用血量等均符合相关规定;异体血用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0%,有效地加强了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合理用血,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

遏制。

2.成本控制考核对比分析。

2015年医疗收入10.4%,医疗成本支出增长10.0%,收入增长速度大于支出增长速度,收支结余增长8.0 %,收支结余率10.0%,净资产同比增加增长13.5%。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总额同比增长率为20.0%,人均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总额增长率为10.0%。

3.工作数量指标对比分析。

2015年医院开放床位数增加到1579张;出院病人同比增长10.0 %;手术台次同比增长16.0%。门急诊人次同比增

长7.0%。

利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建立的“分类目标考核法”实施,有力助推了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更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优化医疗流程,加强精细化管理,控制医疗费用,调整收入结构,减少医疗成本,以及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及医疗质量,进一步减轻病人负担,缓解看病难问题,都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总之,我们所建立的“分类目标考核法”,对医院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增长、收入结构的调整、提高医疗成本的效益、业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是医改深入推进的有效方法,是医院实施管理会计的有益实践。

参考文献:

[1] 高红海. 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N]. 中国会计报, 2014-08-08(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Z].财会[2014]27号.

[3] 方霞波.在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中实施管理会计[J].中国卫生经济,2015,34(6):92-94.

[4] 李俊磊.深化管理会计制度完善医院管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8): 129-130.

医师年度考核总结第6篇

[关键词]多站式考试;毕业考核;考试改革

[中图号]R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593(2016)04-0254-04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clini-calexamination,OSCE考核)是由R.Harden(1975)提出[1],以客观方式评估临床技能,通过模拟临床场景来测试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同时也是一种知识、技能和态度并重的临床能力评估方法,为在校期间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2-3]。由于OSCE是一种需要采用标准化患者(SP)的规范化多站式考试,面临考期较长、人力物力投入较大,而且只能满足小批量学生应考等问题,因此一些学院和大学常采用简易的“多站式考试”方法。相关研究表明,简易化多站式考试方法是一种具有现实可行性的临床能力评价方法[4]。随着口腔医学专业认证标准的出台,以及我军口腔医学专业岗位基层化的推进,为保证向军队和社会输送合格的口腔医学人才,使之毕业后能尽快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我们改革了传统的单纯理论考核方法,并结合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大纲和我军口腔医学专业岗位要求,修订了口腔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考核方法和评估标准;其中临床实践技能采用了多站式考试模式,为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和岗位工作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1教学对象和方法

1.1教学对象制

选择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专业2010级五年、2009级八年制毕业生44人为考核对象,其中五年制34人,八年制10人。

1.2方法

1.2.1组织方式与成绩评定根据我校口腔专业医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实施改良毕业考核,设置临床接诊、技能操作和理论考核,分别占总分的30%、20%和50%,其中临床接诊与实践技能采用多站式考试模式(表1)。临床接诊在本院门诊综合科进行,由科室根据病种指标提前预约患者;颌面肿瘤、创伤、整形等疾病为预约住院的术前患者。考生只进行病史采集、口腔检查考核,所有预约患者的后续治疗由预约医生负责完成。考核分4场进行,每场设置4个组(n=11),每组设1名主考、2名监考和1名辅考(专业分别为口内、颌外、修复)。各组每场按流水作业,负责3名考生的考试工作,每组具体流程和总体考试安排见表2~3。实践技能操作在教学中心的仿真头颅模型进行,参照执医考试大纲技能考核标准设置考试科目,考生在考试当天现场抽签确定考核项目,主要考查学员对口腔执业医师技能考核科目的掌握程度和操作水平。抽选职称为主治医师(含)以上的进行监考。理论考核为考试中心从医院执业医师模拟试题库中抽选一套试题(4个单元,每单元150题,共计600题),分4场组织笔试,主要考查学员对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要求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相关学科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理论考核由教务科人员负责监考,并进行全程录像;由计算机进行阅卷,总分为600分,低于360分视为考核不合格。临床接诊考核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由各监考教师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最后按照各50%的权重,计算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总成绩,总分为100分,低于60分为考核不合格。临床实践技能考核与理论考核若有1项不合格,视为考生毕业考核不合格。1.2.2评价形式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然后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临床实践技能和理论考核成绩的关系。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参加多站式考试的师生反馈意见;其中学生问卷内容为“采用多站式考试模式的学生感知度调查”,教师问卷内容为“毕业考核改革意见调查”。

2结果

2.1成绩分析

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2010级五年制和2009级八年制口腔专业毕业生多站式考试成绩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表4)。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多站式与理论考核成绩存在正的线性相关关系(r=0.244)(图1),但其相关性不大。

2.2多站式考试模式问卷调查结果

发放学生调查问卷共计44人,最终收回有效问卷44份,回收率100%;其中开放性问题选填人数为5人(表5)。发放参与毕业考核模式改革的教师调查问卷共计20人,最终收回有效问卷20份,回收率。

3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对临床实践技能与理论考核成绩的总体分析得出二者相关性不大,理论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理论基础功底。学生把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苦读书本、应付考试中,考前突击就能考好成绩;而临床实践能力是不能靠临时突击就能得到好成绩,需要在实习阶段增加临床实践操作机会,才能提高临床综合能力。因此,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并不能同一而论,建议在毕业考核中应纳入临床实习工作量完成情况及出科考试成绩,才是检验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好的校标[4]。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反映出以下问题:①部分学生仍不能适应当前考核模式。此问题与考试难度上升有一定的关联,尤其针对临床接诊考核中的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学生因缺乏临床经验而不会答题[5]。同时也反映出现有的教学模式并未与多站式考试进行很好的衔接,也提示教师在教学内容设置与临床示教过程中应向学生进行相关知识讲解与渗透[6];②多数学生认为考核中较难的环节为临床综合素质的考核。由于现行的执业医师法的颁布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动手机会减少,以致于学生对基本技能操作部分十分重视,却也忽视了对病例分析、病史采集以及辅助检查结果判读等知识的掌握,从而影响了学生临床思辨能力的发展和临床综合素质的提高[7];③多数学生认为在临床接诊考核中应该采用模拟患者考核。由于本次临床接诊考核的患者均为提前预约,部分病种的病例问题可能不具有针对性,而且每名考生面对的患者和问题可能不尽相同,降低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教师的调查问卷中对于改革毕业考核模式的倾向性与学生反馈意见较为相似,在开放性问题中教师们提出多站式考试中存在患者实际临床问题不标准,考核结果也很难规范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采用模拟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接诊考核效果;同时,他们也提到将实习考核成绩纳入毕业考核指标中。在组织本次毕业考核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其他问题:①临床接诊考核标准略显机械。临床接诊考核目的是考核学员对不同病种患者的个性化诊疗能力,而设计的评分标准并未体现这一要素,所有患者按1个标准进行,也无考官提问环节,反映不出学员的真实临床接诊能力。另外,对于专科患者的诊疗计划制定要求较为笼统、不够细致,如牙列缺损患者应当让学员做出义齿修复设计,并说明设计的依据。②学生表现不够灵活。学生在考核的过程中只知道按照标准进行操作,每一项都做,但做得不彻底,如询问病史,问到了患者牙痛之后,就不再深入的问什么时候痛,什么样的痛法等,不利于进行鉴别诊断。评分标准将一些口内和口外的检查揉到了一起,学生却不知道先做口内检查,再做口外检查,以致来更回换手套,影响诊疗效率。③教师重视不到位。医院要求科室在考前要对预约的患者进行包括辅助检查在内的全面检查,提交1份病历资料和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部分科室预约的患者却是医院的研究生或护士,口腔情况较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核难度,不能达到本次毕业考核的目的。通过此次毕业考核的改革,使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临床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多站式考试模式可全面评估毕业生的临床实践技能水平及存在问题,从而为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提供有效依据。针对反映出的问题,医院将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强化模块化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临床应用;进一步规范实习过程中的临床技能操作标准,对科室和带教教员采取责任制教学,强化过程管理;最后不断完善多站式考试模式,使毕业考核更加科学化、客观化、规范化,为培养符合第一任职能力为需求的全能型口腔医学人才打好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HardenRM,StevensonM,DownieWW,etal.Assessmentofclinicalcompetenceusingobjectivestructuredexamination[J].BrMedJ,1975,221(5955):447-451.

[2]CarraccioC,EnglanderR.The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astepinthedirectionofcompetency-basedevalua-tion[J].ArchPediatrAdolescMed,2000,154(7):736-741.

[4]吴末生,殷朝阳,彭红,等.从多站式考试的成绩分析探讨临床能力评价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2):6-8.

[5]张玮,徐艳,严斌,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口腔医学,2015,35(12):1069-1071.

[6]杨群,马金凤,尼春萍,等.临床真实环境中和OSCE相结合考核模式在护理本科毕业生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9):109-110.

医师年度考核总结第7篇

[关键词] 医疗质量;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人的健康为目的,家庭为单位,需求为导向,合理和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和适宜技术,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为重点(包括外来人口),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基层的工作性质是实施全97135418科医疗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虽然是一种初级卫生保健,但并非是一种低水平的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同样需要高质量的服务。在现阶段,医疗质量更是医院参与市场竞争的生存之本,也是医院提高两个效益的前提。医疗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医院的命运:医疗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死存亡,新形势下医院的竞争,就是医疗质量水平的竞争。本文调查了某区基层医疗质量管理的现状,以此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我们的思考和建议。

1 医疗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1.1医疗质量管理的概念

狭义的医院质量管理概念:医院的传统质量管理即医疗质量管理,是以临床医疗科室作为主要的质量管理单位,主要由医生通过执行医疗制度、常规和自我评价进行医疗质量控制,以传统的医疗指标作为医疗终末质量统计评价指标;仅局限于医疗技术和医疗效果的质量管理,基本不涉及服务质量及医疗费用管理。广义的医院质量管理概念:广义的质量管理是包含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未质量,以及医疗技术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全方位系统化的质量管理概念。本文所讨论的是狭义的医疗质量管理。

1.2医疗质量管理相关理论

1.2.1戴明循环戴明博士最早提出了PDCA循环的概念,故又称”戴明环”。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do):执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action):行动或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1.2.2“结构-过程-结果”三维理论[1]由美国医疗系统质量研究领域最具权威的学者之一多那比地安医生创立。其著作《质量评估与监测研究》被公认为是医疗质量研究领域的圣经。结构描述的是医疗机构中各类资源的静态配置关系与效率,如床位数、设备与人力配置、服务项目及范围、服务量等;过程指的是医疗机构动态运行的质量与效率,如临床治疗和处理的路径、各项活动的检测与评鉴、员工的培训与教育等。结果是对医疗机构结构与运行最终质量的测定,包括病人满意度测定、再住院率、发病率、死亡率等。

1.2.3持续质量改进(2)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Shewhart就提出了CQI的概念。50年代,开始正式运用于工业,到了80年代初,才被应用于医疗服务质量管理。CQI要求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以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的需求为动力,改变传统事后管理的回顾性个案分析方式,而采用持续的针对具体过程问题的资料收集、质量评估方法进行质量改进,从而提高质量。同时,它强调医生、管理者、病人及其家属乃至社会均应共同参与质量控制活动。国内已开始了医疗质量管理的持续性改进探索。如将CQI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科室质量管理。

1.2.4质量认证[1]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制定和颁布的质量管理体系通用要求和指南。迄今为止,已有80多个国家采用了此标准,被视为是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通过引入企业的这种先进管理思想和方式,建立医疗质量保证体系,推动医院医疗行为以及医院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以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目前,国内已有10余家医院相继通过了认证。有人预言,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已成为未来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

1.2.5循证医学[2]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ncine,EBM)是近年来国际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兴起的新趋势。其中心思想是负责、明确、明智的利用已有最好证据来决定每个病人的诊治,其目的是要把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它强调以国际公认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SR)结果作为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的最基本依据,促进了临床医疗决策的科学化,并成为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EBM对医疗质量管理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一方面可提供可靠的科学信息,促进决策科学化。另一方面,“循证”思想的应用也将促进循证管理的产生,加快医院管理的科学化进程。医院管理不能局限在局部的、现象的、经验的层面上,而应引入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在全面的调查研究、借鉴、总结、充分证明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可操作的、效果显著的方案。如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

1.2.6临床路径[4]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的医疗费用急速上涨,政府的医疗系统和国家财政面临相当大压力,临床路径的概念由此产生。为了降低失控的医疗费用的增长,美国政府实施了“预先支付系统”等多种策略和措施,历经了20多年的临床实践逐步完善,是医院为服务对象降低花费和有效保证医疗质量的一种科学方法。由于施行临床路径确实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及改善医疗品质,所以在最近5年中得到西方国家普及应用,在美国约有60%的医院已有应用。1998年以后,北京、天津、重庆、青岛、成都等国内一些城市的大医院相断开展了部分病种临床路径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北京协和医院于2001年开始实施临床路径,在保证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1.2.7差距模型[5]差距模型是由美国服务学者V.A.zeithaml等三人在1985年提出,旨在细致分析服务质量,包括七种差距,即:认知差距、标准差距、执行差距、内部沟通差距、概念差距、理解差距以及服务差距。差距模型提供了服务质量管理的可控点和考核的量化标准,强调了服务提供者与接受者互动,要求医护人员提高人际沟通技巧,构建医患沟通的渠道。在建立技术标准的同时,还要有服务态度和行为的软标准,使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1.2.8全息理论[6]医疗质量全息管理就是对形成医疗质量的人(医务人员和病人)、财、物、时间、信息、过程等等因素,实施科学严密地全项监控全面管理。实施医疗质量全息管理可有效地防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因人为干扰、条件所限等因素造成的“管理不平”(部分项目、人员、岗位不被管理)、“不连”(时管时不管,有的环节管有的环节不管)、“不严”(不实行严密监控、严明奖惩)、“不规范”(管理组织不健全、措施不完善、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对医疗质量管理效果的负作用。医疗质量全息管理遵循“设计一实施一监控、评价一总结提高”的持续改进、螺旋上升原则。经过不间断地全面严格管理,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2现状

2.1管理网络

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卫生局、卫生工作者协会层面的管理,医疗质量由卫生局分管局长负责,医管科落实,卫协具体操作;一般一年两次病史质量检查,年终一次对医务科管理进行考核;二是医院内部的管理,医务科和各个科室按照区卫生局质量管理的考核要求,进行院科两级考核。

2.2管理内容

卫生局按照《基层医疗业务考核要求》内容展开。卫生局层面的考核内容包括医疗质量和医技质量的考核。医疗质量由两部分组成:终末质量考核和环节质量,医技质量涵盖各个医技科室,主要有检验,B超、心电图、放射等。

2.3考核方式

一年两次的检查方式是:出院病史10份和检查在床病史10份,卫协抽取各医院出院病史10份汇总后,请上级医院的专家根据病史质量要求进行检查和评分;各医院医务科科长对在床病史10份进行对口检查以及检查医院病房的环节质量包括三级查房率、疑难病例讨论率、死亡病人讨论率以及危重病人书面交班率等。年终的考核由医管科委托区卫协组织进行,内容针对医务科的管理工作包括基础质量管理终末质量管理,以及对科室的考核,门诊和病房病史的督察和反馈记录情况。检验质控已纳入全市临床检验中心的质控范围多年,今年我区成立了21个区质控中心,已对放射科开展了质控检查。但其他辅助医技质量考核尚未正式展开。

3存在问题

3.1规章制度较为滞后

严格、严密的医疗规章制度在医疗质量管理中起着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医疗质量、防止差错事故的重要作用;它对规范医疗行为具有严格的约束力,能促使广大医务人员有章必循,规范操作,保证医疗活动顺利进行。而目前基层仍沿用1997年医院上等达标期间的规章制度,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病人法制意识的逐步增强,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规范医疗活动提供管理依据。

3.2制度落实有待加强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附件“病史书写的规定”中明确规定了病房必须要实行三级查房制度,并按时间节点按时完成病历的书写,如病人入院后需在2小时内开出医嘱,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录的书写,24小时内写完大病史,48小时主治医师进行查房,一周内主任医师进行查房。但在基层中因为医务人员人员相对较少,一般主治医师查房相互交叉进行,有些病历并未按时间节点完成,三级查房制度执行不严,总之在床病史的管理中制度落实不够。

3.3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强化

监管力度的薄弱体现在:一是卫生局卫协的检查次数较少,一年仅有两次,偶然性强,专家的检查仅限于抽取的10份出院病史,如果医院花些精力重点写好这10份病史,那么这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分数会很高。二是医院医管科的医疗质量管理流于形式比较多,如三基考核发下试卷自行答题,几天后上交,几乎是开卷完成。因而不能如实反映社区医师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

3.4质量管理存在盲区

医技科室的质控近年来有弱化趋势,目前除检验科的质量检查已纳入全市临检中心质控范畴内外,其他临床辅助科室如B超、心电图、放射等的质量管理均未纳入,成为管理盲区,对医院的医疗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今年区卫生局成立了20个质控中心,相信对区域内一级医疗机构的质量将会起到监管和促进作用。

3.5医疗质量管理的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目前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质量评价体系尚不能准确反映基层之间的差异,医院之间的分数差异很小,有时仅差零点几。考核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以期能准确、客观、公正、综合地反映基层医疗质量的水平。

4对策探讨

医疗质量管理的理论来源于实践,最终还应应用与管理实践中,众多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目的是为了促进医疗质量的不断持续改进与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的超严标准和零缺陷管理是今后医疗质量管理的方向。以下试图从卫生局卫协以及基层两个层面分别进行探讨。

4.1卫生局卫协层面

4.1.1强化区域质控中心的功能区域质控中心已经启动。但对其如何管理和运作值得探讨。质控中心除了对区域范围的基层实施质量监控和督察外,还应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使基层人员基础知识扎实、知识不断更新,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考核内容进行修正,以设定合格线取代原有的排序,考核结束后将结果进行公示,对不合格者进行警告,提出整改期限,甚至予以罚款。

4.1.2加大监管力度卫生局卫协加大考核监管力度,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建议增加检查次数,不定期的随机检查着重考核在床病史,真正关注环节质量。注重环节质量,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在床病史,根据《病例书写规范》开展检查,加大检查力度,平时的考核纳入总分,从而规范医师书写病例的行为,杜绝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4.1.3建立客观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合理客观的考核评价体系目的是为了促使基层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真实反映出医院之间的医疗质量差异,应兼顾平时和年终,理论和病史的考核,力求公正、客观评价和反映医院的质量,减少偶然性。建议增加理论考核的内容,因为基层面对着大量的社区慢性病病人,需要医师有较强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知识更新水平,所以很有必要对医师进行理论知识的测试和考核,以强化对慢性病知识的掌握和领会。可罗列考核项目,分配权重,结合平时和年终考核,得出相对公正的分数。

4.1.4大力宣传,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一级医疗机构作为基层,与医疗中心并列成为卫生改革后主体框架下的两个中心,实施以全科医疗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与医疗中心建立双向转诊关系,同样需要良好的医疗技术,医疗质量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效果和自身对社区居民的信誉度的大小。在区域范围营造讲质量,求信誉的氛围,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4.2基层内部

4.2.1实行标准化管理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如各级医师工作职责、值班医师工作职责,规范医院医务人员的行为,使他们的活动有章可循。制定病史质控要点,将病史书写的各项要求分解量化,实行标准化管理,使完整病史、病程录能按时间节点完成,真正将制度落实,改善环节质量。

4.2.2强化医务科二级考核医务科要加大考核监督的力度,细化考核方式,改变以往只抽查出院病史的做法,因为出院病史已装订成册,再则修改必定违反《条例》的规定,所以必须要对病史进行实时的督察,力求督察操作性强、反馈及时、效果明显,使医疗事故的隐患扼杀在萌芽中。

4.2.3配备必要的人员,实行主治医师[7]负责制病房管理中应配备必要的医务人员,实行主治医师负责制和真正内意义上的三级查房制度。要求主治医师以上有规范的查房,查房有分析、有讲解。不断提高主治医师的带教水平。同时进行查房效果评定,方法:建立三级医师查房登记册,查阅查房活动内容;检查病案核实查房质量;实地考察医师对病人病情、诊疗情况的了解、掌握程度;评价总体效果;调查病人对查房的意见。综合各项结果评分,确定查房效果。

4.2.4完善激励机制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需要有完善的激励机制作保证。激励有正激励和负激励。对那些优秀病史、处方应给予正激励,即表扬或物质奖励;对不合格的病史、不规范的处方应予批评或经济处罚。使每次好的行为能得到正面强化、巩固和肯定,每次不合规范的行为得到鞭策。

4.2.5加强医院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人的因素是决定医疗质量的关键。建议,一是卫生局制定政策“移花接木”,将上级医院高级职称和高年资主治医师定期到基层轮岗带教,输出技术,快速提高基层专业技术水平。二是及时补充专业技术人员,某些医技临床科室人员退休前,应预先及时定向进行招蓦培训,培养后备力量,保证质量的连续性。三是加强人员的培训,鼓励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四是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新分配人员的学历水平。

4.2.6建立病房托管机制鉴于基层目前医师的总体素质,建议建立病房托管机制。由区域二级综合性医院的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到基层轮岗,一方面使二级医院的富余人员借此分流,同时能促使基层病房质量得到提高,使年轻医师不出院门能得到上级医师的指导,不断使业务水平得到提升。这样一来,既盘活了社会存量医疗资源,又能实现医院、病患双赢。”能进一步提高病的抢救成功率,也为基层危重病人向上级医院的转诊建立了更快捷、通畅的“绿色通道”。

参考文献:

[1]李岩.美国医疗质量管理之父多那比第安,中国医院,2003,7(5):26.

[2]朱士俊.医疗质量管理发展现状及展望,医院管理杂志,2003,10(3):204-206.

[3]王政,黄殿忠,崔亮,等.ISO90000族标准与医院管理,医院管理杂志,2003,10(6):545-546.

[4]陆栋定,连斌,吴雁鸣,等.临床路径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探讨,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3,11(2):17-20.

[5]徐洪斌,陈斌,杨松涛,等.运用差距模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中国医院管理,2004,24(7):50-51.

医师年度考核总结第8篇

    1高校社区护理岗位绩效考核KPI体系的建立

    1.1KPI的设计

    根据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岗位绩效考核指导方案》及《社区卫生服务岗位绩效考核手册》中,对社区医院绩校考核岗位指标的设计及相应分值的设定,结合《高校职工考核办法》,对高校社区医院绩校考核指标进行不同岗位指标设计及相应分值的确定。构建以高校社区护理岗为一级指标,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为二级指标,包含肌内注射、皮下注射、氧气吸入等19项三级指标的KPI体系(表1)。

    1.2KPI权重及二级指标值计算

    参照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岗位绩效考核指导方案》中对服务数量(A)、服务质量(B)及综合满意度(C)所占比例分别为50%、30%及20%的比例,确定高校社区护理岗中各二级指标,即服务数量(A)、服务质量(B)及综合满意度(C)所占比例。其中,个人服务数量(A)等于个人服务数量所属各三级指标的数值乘以其对应的分值之和;个人服务质量(B)等于个人服务质量所属各三级指标的分值减去其对应的扣分项分值之和;个人综合满意度(C)等于个人综合满意度所属各三级指标的数值减去其对应的扣分项分值之和。

    1.3个人绩效值(X)计算方法

    个人总绩效计算公式:X=AZ×50+B100×30+C100×201.4个人绩效工资(M)计算通过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及综合满意度考核结果,计算出个人总绩效值,个人总绩效值累加可得部门总绩效值。其中,1个绩效值额度=部门绩效工资总额÷部门总绩效值,个人绩效工资总额=1个绩效值额度×个人总绩效值(X)。2绩效考核体系的应用采用某高校医院护理部6月份的绩效考核数据进行验证,护理部6月份15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总额为20000元,服务数量最大者的服务数量值为1076,护理部15名工作人员总绩效值为1244.1,计算可得1个绩效值额度为16.08元。抽取其中5名人员6月份的绩效考核手册记录值为例,计算6月份护理部5名人员个人总绩效值、个人绩效工资(表2)。

    3启示和建议

    某高校医院护理部6月份15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总额为20000元,平均绩效工资为1333.3元。以KPI绩效考核体系对个人绩效工资的考核为例,护理部6月份15名人员绩效工资最高者为1562.6元,最低者为1001.5元。考核结果客观、公正、透明。因此,要想建立以KPI体系为基础的高校社区医院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行以服务数量为核心,以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最终实现促进高校社区医院的发展和满足广大师生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需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3.1建立与KPI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是医院绩效评价内容的载体,也是绩效评价内容的外在表现,是医院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指标的筛选上不能脱离实际而盲目地自行制订,应以“影响大、看得见、摸得着、努力能实现”,即以SMART原则[5]为基础来选取。评价指标的选取不仅要能够衡量科室的总体绩效差异、个人的绩效差异,同时还可以考核单项指标绩效[6]。

    3.2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鼓励职工了解、参与绩效考核、管理工作,通过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及综合满意度考核结果,职工可以计算出个人绩效值、部门总绩效值及个人绩效工资,个人绩效工资客观、公正、透明。打破原有的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提高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了医院整体业绩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