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三支一扶教师工作总结

三支一扶教师工作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4-26 22:02:25

三支一扶教师工作总结

三支一扶教师工作总结第1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进一步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辅助作用,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总结范文一今年,我们两水学区继续结合区教育局关于帮扶活动计划的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进一步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辅助作用,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把开展帮扶结对子活动作为深化学区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帮扶工作为契机,不断丰富联合学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安排部署两水中心小学和马营中心小学的领导高度重视,共同组成了帮扶互助小组,明确了“结对帮扶”工作的目标任务,将此项工作专门安排部署,并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专人负责,具体安排,确保帮扶工作的顺利进行。

1.我校王文武校长本身是一位业务型的校长,他每学期都与结对学校负责人协商结对工作,并亲自带领骨干教师到马营学校送教或开展专题指导活动。

开学初,两校领导共同交流学校的发展规划,就学校的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等进行深入探讨,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制定帮扶实施方案。

2 凡我校举办的大型活动,都要马营小学负责人参加,如中国文联支教教师举办的文艺汇演,班主任经验交流、师德师风宣讲等,通过 一年的相互帮扶,两小在管理、教育教学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互相切磋, 周密实施 自我校与马营小学结对以后,本着以实现互动双赢、促进教育均衡为宗旨,始终立足双方学校的常规工作,着眼教师日常教学行为,努力打造“教学指导、教学互访、资源共享”三大结对途径。为提升双方学校教师业务素养、教学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做了很多有效的工作。、

1.结对伊始,我们就积极开展调研活动,通过教研时教师间的交流等方式,了解各校的信息及其教育教学情况。

结合教研实际,帮助其确立近期的教研工作目标。

2.搭建研修的平台。

研修以校本培训为主,努力做到: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自觉参与主动性强,主动提炼实用性强。让传统的培训方式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教师培训的主流方式,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3.帮助马营小学改变教研方式。

从示范到研究,研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指导到服务,更多地强调服务,为学校的课改服务,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从集中到分散,先确立学校的研究主题,再分散到各教研组及个人;从校外到校本,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解决问题。

4.帮助马营小学改变管理体制。

通过对办学模式的研讨,结对学校的领导开拓视野。办学目标更加清晰。

5.通过结对,双方学校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态度明显改变,乐于奉献的精神得到了发扬和升华。

三.多管齐下, 落实帮扶的责任

1、学校选派骨干教师跨校兼职、结对带徒。

2、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进行合作备课;

实行教改信息、科研信息、前沿教学动态每月交流制。

3、一学期举行了三次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切磋教艺,共同上好三门课,即开门课、推门课和出门课。

并且组织了帮扶学校校本培训和外出考察活动。

4.这学期9月、10月份马营学区教师和两水学区教师在两水中心小学进行了课例研讨交流,10月20日份选派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各一名教师到马营学校进行了示范课的展示,并开展了理论学习交流。

实现了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缩小了校际间教育的差距。

四、营造氛围,开展多彩教研活动

积极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一项难以操作的教育工程,为了大力推动和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我们积极营造氛围,升温加压,使教师互访,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理论学习交流为载体,来提高薄弱学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1.成立学科互动项目组,由两校各学科组长组成,并开展系列工作。

项目组在学校教务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项目组通过教学督导和专题调研活动对学科教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读书研讨、课例研究、诊断剖析、案例解读、主题研讨和课题引领等活动,组织一线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生成研究课题, 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以课题形式开展研究,并寻求解决方和和策略。

2.按照区教研室组织的期中、期末统一考试,两水中心小学与马营中心小学进行考前商讨、考后交流成绩,并进行详细的数字分析。

从分析结果看,马营小学的教学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很大提高,这极大地鼓舞了教师的士气,使他们更有信心迎接 新的挑战。

五、感受与启发

虽然校际结对帮扶薄弱学校的活动时间不长,但给我们的感受和启发很多。一是校际间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二是参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得到了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

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总结范文二为了积极响应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大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的力度的号召,我校与皇甫学校结对帮扶,我校是受助学校。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原则,诚恳学习,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结对帮扶工作。使得我校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缩短了城乡差距。现将此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严密部署。

城乡结对帮扶是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的重大举措,这对于提高我校教育就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学校领导十分重视结对帮扶工作,并把它作为向高质量学校学习的极好机会,使得此项活动自始至终始按照有序有效开展着。

二、开展各项活动开展,给我校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

在学校工作会议上,校长多次向老师们阐述结对帮扶工作的意义。因此,在受帮扶过程中,我们虚心学习,真诚面对,以心换心,以情促行。在工作中具体做到,主动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提高我校办学效益。

1、领导互访,更新办学理念。

学期开学初,两校领导共同交流学校的发展规划与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就学校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等进行深入的探讨。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共商学校发展大

计,确定工作重点,相互协调,制定帮扶实施方案,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2、教师互访,取长补短。

自开展活动以来我校曾先后派20名教师到对方参观学习,通过开展教研活动,专题讲座共同切磋教学技艺,提高了我校课堂教学效果。

3、教学展示,提高能力。

2011年12月20日和 2012年3月20日,校长2次带领我校语、数、外骨干教师到皇甫学校听示范课,合作交流,听取报告。皇甫学校简明新奇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我们的教师受益匪浅。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4、网络交流,友谊永存。

通过一年多的相互了解,使得我们两校之间、教师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并通过网络平台相互交流教学信息、教学方法、解疑释难,使得我校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师心理等方面得到了提高与发展。

三、加强学习,不断进步

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非常好的举措。通过结对帮扶,对我们受助学校而言,收效颇丰,领导有了新的办学理念,更加明确了办学目标,不仅提高了办学品位,而且提升了我校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为我校的进一步发展赢得了更广阔的空间。在结对帮扶工作中,皇甫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的付出令我校全体师生深受感动,并表示诚挚的感谢。而我们收获的却是爱心,是知识,是经验,是团结,是友谊,是理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借助帮扶活动的东风积极、虚心地向县

城先进学校学习,把他们的优秀办学方法与我校实际结合起来,为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做出努力。

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总结范文三近几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文件精神,我们按照县教育局统一制定的帮扶规划,结合本地教育的现状与实情,启动了学校对口帮扶乡村薄弱学校工作。2006年,我们继续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努力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

一、高度重视,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按照县教育局文件要求,我校迅速成立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工作领导组,制定计划,明确任务,确保结对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按照“2006年结对帮扶计划”的规定,我校负责结对帮扶学校为___中心学校和__乡___小学。

二、营造氛围,积极做好结对帮扶工作

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一项难以操作的教育工程。为了大力推动和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我们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召开校领导组会议和全校教职工会议,宣传结对帮扶工作的深远意义;二是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到结对帮扶学校的从事支教工作作,并将支教与职评、评优晋级挂钩;三是定期组织教师深入结对帮扶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交流活动。

三、资源共享,促进双方共同提高

作为山区两乡两镇中唯一一所完全中学,我校教学教研条件肯定优于兄弟学校。因此,我们及时成立了___片教学研究会,主动承担本片教研工作。乡镇教师培训,我们也积极支持,尽可能的提供场地及器材。由于我校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多,带回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或教学方法,我们总是主动的与帮扶学校交流、沟通。帮扶学校办公、试验有困难,我们也总会尽力帮助。通过结对帮扶,我们深感收获很多:一是双方都有了新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办学目标。二是支教教师在偏远学校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得到了发扬和升华。三是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渲染。四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促进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五是受援学校得到的教学上和物质上的资助,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强了发展后劲。

四、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

为加强联系,促使共同提高,我们还建立了稳定的互访机制。一是领导互访,及时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教师互访,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讲座课为载体,来提高帮扶学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三是学生互访。组织我校的学生与受援学校的学生建立“手拉手”互助互学活动。鼓励学生捐款、捐物,使受援学校贫困学生和学习困难生得到精神上、物质上和学习上的帮助。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之,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是教育改革中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使帮扶双方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为逐步改变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支一扶教师工作总结第2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提高教育精准扶贫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二、工作目标

按照精准识别、分类施策的原则,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构建覆盖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生的资助体系,保证其子女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通过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措施,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提高就业致富能力为重点,实现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机会全覆盖;通过构建关爱服务体系,实现建档立卡家庭留守儿童关爱全覆盖。

三、实施对象

所有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小学、初中、高中生、大学生和农村中小学校。

四、主要措施

(一)构建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

1.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学生资助政策,推进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资助全覆盖。

2.市、县两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结合市县扶贫办对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进行全面摸底,按学段分年级做好我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工作,并与市、县扶贫办的基础数据对接和系统互联互通,做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一个不少。按照定人定向原则,精准施策,跟踪救助,构建到户、到人精准资助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

3.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完善资助对象的评定办法,建立与民政部门和扶贫部门联动的学生资助监管体系,克服和杜绝扶强不扶弱的情况。注重发挥资助资金的效益,按资助对象家庭贫困程度区分资助档次,切实解决“济困不解困”的问题。

4.切实完善资助政策,建立健全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孤儿、残疾幼儿入园的学前教育资助体系,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加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实施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国家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积极推进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全面落实高校国家奖助学金政策,保障每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5.及时发放学前教育入园补助金、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中职国家助学金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学生免教科书费,对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实行免教科书费、教辅资料费。

6.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将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纳入各类国家奖学金、助学金资助范围。

7.切实加强对各县市区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市直各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幼儿园)、各民办学校(职业学校、幼儿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项目进展情况、政策落实情况等监督检查,并作为对县市区、学校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责任科室、单位: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基教科、学前科、职成科、督导室,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列前者牵头,下同)

(二)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1.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全面改薄”专项资金,2018年全市计划投入1.2亿资金,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00所。投入资金5000万元,改造建设62所义务教育标准化教学点,力争到2018年底全部达到“20条底线”要求。

2.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四改三化”(改食堂、改寝室、改旱厕、改澡堂,净化、亮化、绿化)工程,保证农村寄宿制学校住宿条件、生活设施、体育场所达标。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及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情况。县市重点建设的公办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省级示范校及以上标准。

3.结合省、市级“全面改薄”专项督导,继续巩固教育扶贫成果。建立健全公开公示、定期通报等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全面改薄”专项督导,确保按计划完成各项任务。

责任科室、单位:基础教育科、督导室,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三)推进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普及计划

1.加大贫困地区幼儿园建设力度。实现贫困地区公共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提高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入园率,2018年全市计划投入3000万元,改造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18所,确保每个乡镇有一所中心幼儿园,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0%以上。

2.开展贫困村幼儿园全面排查,消除危房和各种安全隐患。加强对贫困村幼儿园的指导,配足配齐幼儿园办公设备、室内外玩教具及图书等,改善办园条件,满足保教活动需求,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

3.规范办园行为,基本消除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责任科室、单位:学前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四)推进贫困地区教师培训计划

1.足额安排培训经费。按照不低于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工资总额(含绩效工资)的1.5%安排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农村学校应按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8%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确保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

2.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7-2020年),实施扶贫地区校长教师培训工程,有针对性地对扶贫重点村小学(教学点)校长(园长)、教师进行轮训。支持贫困村小学开展教师培训,对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开展教学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素质。

3.逐步扩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规模。要根据乡村学校教师“退员补员”的实际需要,制订好公费定向师范生中长期需求计划和年度培养计划。建立完善与国家免费师范生相衔接,各类型、各学段、各学科教师培养全覆盖的地方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体系,确保公费定向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有编有岗。

责任科室、单位:教师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五)构建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1.对全市农村留守儿童信息进行调查摸底,并充分利用基础教育信息管理平台,为每名留守儿童建立专门档案和联系卡。

2.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学校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着重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能力,积极回应留守儿童心理诉求,营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校园氛围。

3.建立家校定期交流沟通制度,依托家长委员会,开展家教宣传、家长走访、讲座咨询等活动,多方位、多渠道向留守儿童父母传播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指导其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确立正确的教育方法,履行好监护人的责任。

4.办好“留守儿童之家”。指导农村小学和教学点专门建设或结合现有功能室设立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室,配备图书和阅览设施、计算机、亲情电话等,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阅读、亲情联络等活动提供场所和条件。

5.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教育,继续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特别是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的辍学率。各地要以中心学校为单位,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即明确一名教师、一名村干部、一名家长或监护人帮扶一名辍学学生,逐一对辍学学生进行劝学。建立工作台帐,实行销号管理,劝返一个销号一个,推动落实各地各学校落实控辍保学任务。确保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6%以下,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8%以下,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1%以上。

责任科室、单位:基教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六)构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支持平台

1.根据扶贫攻坚工作需要,调整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确保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增加职业学校有效供给,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贫困家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2.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脱贫需要开展招生。征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就学意愿,引导他们合理选择就读学校、就读专业。以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实施“定向招生、订单培养、精准脱贫”。

3.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习就业档案,指定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任教师开展“一对一”个性化帮扶。加强就业创业教育,鼓励和扶持贫困家庭学生自主创业,优先推荐农村贫困毕业生就业。

责任科室、单位:职成科、基教科、计财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七)扎实推进“点对点”结对帮扶工程

继续推动实施“点对点”结对帮扶工程,进一步引导城镇中小学与农村贫困中小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已开展结对帮扶的市直中小学校要强化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结对帮扶效果。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要全力跟进,全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工作。

1.教育教学帮扶。实施联合教研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联合教研会议,统筹开展学科备课、教学研讨、听课观摩等活动,提高农村学校薄弱学科课程实施水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网络课堂,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学校管理帮扶。推进实施管理人员挂职交流活动,结对帮扶学校每年至少互派1人挂职。指导受援学校建立健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日常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3.办学条件帮扶。根据学校实际,尽力向受援学校捐赠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改善受援学校硬件设施;向受援学校学生开放图书馆、功能教室、运动场所、校内外实践活动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提供必要的教室指导,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责任科室、单位:机关各科室、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城镇以上中小学校

(八)建立贫困村教师补充、交流和帮扶机制

1.建立并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县域内重点推动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教学点交流轮岗。每年交流到贫困学校骨干教师比例不低于20%。

2.加大贫困地区特岗教师招聘力度。按照总量调控、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调整和使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满足招聘特岗教师需要。要保障特岗教师的工资及各项待遇的落实,为特岗教师提供相应的周转住房和必要的生活条件。特岗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方面与当地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对待。

3.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向农村教师倾斜,稳定和吸引优秀教师在边远贫困地区乡村小学和教学点任教;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足额发放乡村教师津贴,教师体检常态化,加快贫困地区教师周转房建设,改善贫困地区教师生活条件。实施教职员工扶贫工程,开展“千名教师扶持行动”,让教师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开展“乡村最美教师”评选表彰活动。

责任科室、单位:人事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市、县、校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汇聚合力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格局。市教育体育局成立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王德华同志任组长,喻玲玲同志任副组长,局班子其他同志为成员(具体名单见附件)。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幼儿园)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对教育扶贫工作的领导,确保完成各项任务。要切实加强与扶贫办的沟通联络,会同统战部、总工会、团委、妇联、人社、民政、工商联等部门,抓好教育助学扶贫工作,形成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主体责任。各地、各学校要根据教育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市教育体育局相关科室和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根据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改革举措、保障措施和责任分工,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帮扶对象落实到具体学生、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学校、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时间。真正做到教育精准扶贫在政策上重点支持、项目上重点安排、资金上重点帮扶、工作上重点推进。

(三)强化经费保障。坚持把教育扶贫摆在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先地位,积极争取省市财政支持,加大教育扶贫投入力度。市教育体育局2018年预算安排“点对点”结对帮扶专项资金100万元。加大教育经费统筹,重点向脱贫任务较重的薄弱学校倾斜。按照“精准扶贫”有关要求,加强教育扶贫项目与资金的管理,突出教育扶贫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足额预算扶贫所需经费,在财力上保障扶贫措施的落实。

三支一扶教师工作总结第3篇

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紧扣整村推进、劳务培训、产业扶贫三项重点,制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全力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五项工程,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述职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述职报告一

20xx年,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扶贫开发工作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为核心,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紧扣整村推进、劳务培训、产业扶贫三项重点,制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全力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五项工程,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扶贫村基本情况

我镇荆溪、排竹、信立、群观、文定、阳家等6个省定扶贫村均分布在山区,共有50个村民小组,723户3079

人,贫困人口2354人,占总人口的%。上述6个村境内交通不便,历史自然条件差,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贫难度大;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规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 20xx年,县委决定实施荆溪等6个村为期两年的扶贫整村推进工作,派县人大办、县民政局等17个单位进驻6个村开展扶贫整村推进工作。

二、扶贫整村推进主要工作情况

1、完善机构,建章立制,加强扶贫组织建设

扶贫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有了完整的领导组织机构,才能确保各项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我镇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加大了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将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主要领导作为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明确分

管领导,落实具体人员,确定工作目标,完善工作机制。同时,同时,各扶贫村也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聘请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有文化的年青人、妇女干部以及关心公益事业的农民群众参与扶贫开发、资金监督和项目实施。突出抓好了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增强了村支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公信力,为扶贫村脱贫致富、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健全了村规民约,建立了三会一课等制度。为保证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从规范管理与民主理财角度出发,我镇引导各扶贫村通过召开党员组长会议,民主产生了村理财小组,成立了村监督委员会,产生了纪检委员与村报帐员,重点项目的实施与招投标工作均通过组长、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按阶段公布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了扶贫资金使用公开、公正、透明。

2、明确重点,理清思路,狠抓扶贫项目建设。

年初,在确定扶贫项目时,经过了深入调研和周密考虑,广泛征求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让农民群众提出本村经济发展思路,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致富增收的想法,并将各种建议汇总,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愿望。在此基础上,我镇积极开展调查、规划、设计与项目实施等工作,结合各扶贫村实际情况和村民愿望,突出抓好了重点项目建设,改善了群众的生产条件,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贫困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万元建成了排竹、信立等村通畅工程,解决了16个组群众出行难问题;投入4万元实施了群观3组1km的通达工程;投入6万元新修文定村高标准渠道,解决了3个组近100亩水田的灌溉难题。二是修建村级活动场所。投入万元修建了排竹、信立、阳家、群观等4个村的村级活动中心,解决了村里无处办公、无地开会等问题。三是实施人畜饮水工程项目。投入10万元实施了荆溪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解决了11、14等4个个组的饮水难题。四是实施农网改造项目。投入万,实施荆溪、文定等村改造线路,其中高压,新装电表253块,投入5万元对排竹村低压线路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了三个村的群众照明质量。

3、群策群力,发挥特色,拓宽增收渠道。

一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20xx年,荆溪等6个扶贫村根据本村气候、土壤等特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已建成了金银花基地、中药材基地、油茶基地各一个,规模均达100亩以上,为群众增收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富余劳动力。首先组织富余劳动力前往县工业园、广州等地进厂务工增加收入;其次要求在本镇实施的扶贫开发、水利建设等项目,必须有10%的劳动力是雇佣本镇农民,通过参加工程建设,增加收入。20xx年我镇共转移富余劳动力1470

人,人均增收167元。三是加强对口帮扶单位的联系,多方争取资金,加快脱贫步伐。20xx年我镇17个帮扶单位,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阵地建设、技术培训等各方面积极开展扶贫工作,为帮扶村建起了村级活动场所,解决了修路的部分经费,组织技术人员修建水渠,累计投资达34万余元,促进了扶贫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4、以人为本,协调推进,突出民生保障。

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过程中,我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一是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今年荆溪等6个村实施危房改造十余座,解决了40余人住房难问题。通过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程序评议245人实施两项制度衔接,落实帮扶资金400元/人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达95%以上,新农保参保率达85%以上,截止目前,已有485

人享受了养老保险待遇,年内236人享受低保补助。二是计划生育、综治稳定与安全生产等工作稳步发展。年内妇检率达100%,上访户为零,安全事故为零。

二、存在的问题

我镇自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以来,在县、镇、村三级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贫困现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要巩固扶贫成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需建设项目多,且工程量大,项目资金总量大,各扶贫村经济基础薄弱,启动资金不足,无资金周转能力。二是年初部分计划项目还未完成。由于缺乏资金,年初计划实施的高标准渠道、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产业项目等还处在启动阶段,至今还未落实到位,欠任务较多。三是农民思想认识不高,对实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整村推进项目抵触情绪大,工作难度大。农民思想认识不高是影响扶贫开发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

在赶超求进思想不强,得过且过,缺乏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的思想认识,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依、靠思想严重,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对参与式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存在抵触心理,配合程度不高,导致部分扶贫项目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扶贫开发进程。

三、下步打算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镇将继续加大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帮助贫困村以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巩固扶贫成果,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一是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宣传力度,切实转变贫困户脱贫致富观念,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二是着力抓好以下重点项目建设,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三是紧紧围绕村集体增收和贫困户脱贫的中心任务,建立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述职报告二

20xx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关键年,按照省扶贫办的工作部署,提前谋划,自我加压,开拓进取,多措并举,有力地促进了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现将20xx年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近几年扶贫开发情况

围绕按照便民修道路,富民输劳务,发展引项目,落实抓干部的工作思路,以突出项目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突破点和切入口,加大基础设施、结构调整、基层组织等方面建设力度,取得扎实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抓整村推进,完善基础设施。近年来,集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财政支出85%以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工程,解决了行路难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基站、网络通讯,解决了通信难新建了镇卫生院,全面实行新农合,解决了看病难新建了中心校,镇中学宿舍,完成教学点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全免学杂费,义务教育入学率100%,解决了上学难完成了农电网改造,解决了用电难。全镇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二)抓资源开发,促农民增收。由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加快了果业、毛竹、林业等特色资源的开发,农产品得到升值,资源优势开始转变为经济优势。果业面积已达22800亩(其中密桔13600亩,脐橙9200),其中连片200亩以上的精品果园有8个;全镇共有林业面积32万亩,其中毛竹林基地面积万亩。

同时,扎实开展了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民技能培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了一技之长,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劳务收入明显增加。

(三)抓政策落实,完善社会保障。我们高度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惠农政策的落实,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镇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富民惠民政策;二是全面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是不断健全民政救助,及时安排发放救灾救济款物,加强低保规范化建设,扎实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四开展广泛的支持和扶助活动,让受灾群众、农村贫困人口、计划生育贫困户、贫困党员等普遍感受到党的恩情、政府的温暖,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四)抓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活条件。一是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先后完成了上坪集镇建设规划设计和69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投资400万元,以精品建设点为重点,以点带面推进了18个新农村建设点建设,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观;二是全力实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完成了654户农村危旧土坯房的改造,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三是加强民主管理。改革村级管理办法,对所有村级集体收入和转移支付经费一律实行村财镇管、镇管村用、民主理财,规范管理。对村级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奖得动心罚得心痛,实现村民自治与政府工作的对接,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五)抓基层组织,增强发展能力。建立了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度,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工,分解了任务,使责任落实到个人、落实到每个环节。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健全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完善了村组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先后有两名优秀村支部书记考录为乡镇事业干部,村级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提升。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不足,贫困人口较多。

镇地处高寒冷凉的山区,海拔在400米以上,属典型的立体气候,每年冷涝灾害频繁,对农作物生长极为不利。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果业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且黄龙病综合防控形势严重,耕地面积6019亩,人均可用耕地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结构单一,产值较低,竞争力较弱。虽然我镇拥有丰富的铁、铀、铅锌等矿产资源,但是目前铁矿只是小规模开采,铀矿、铅锌矿等优势矿产资源未被开发利用,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对镇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小。同时,由于全镇农民文化素质底,思想还比较保守,知识结构短缺,劳动技能不强,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全镇仍有贫困人口2930人占%(今年争取脱贫779人),五保户54人,低保户477人占%。农村居民居住条件较差,全镇仍有566户(20xx年改造186户,20xx年改造468户)居住在土坯房中。

二是财力不足,债务包袱沉重。

由于全镇经济缺乏支柱产业,企业培育和发展滞后,开辟和培植新的税源尤为艰难,财政税收也就逐年减少。由于财力有限,要保持机关正常运转都十分困难,更无多余资金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镇因公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负债近1000万元。由于债务缠身,镇政府在抓经济发展中往往感到压力重重,举步维艰,巨额债务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三是基础设施滞后,群众生产生活不便。

由于受地理位置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自身财力不足等影响,全镇基础设施水平较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待改善。一是农田水利设施亟待改造。基本农田建设、水利设施建设、机耕道路等建设滞后,多为改革开放以前修建,很难进行全面整修,抗灾能力差,水系配套不足,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二是通

电视覆盖率有待提高。全镇仍有3个行政村71个村民小组1530户不通有线电视。三是电网改造有待加快。由于电压不够,用电安全较难保障。四是公路等级低,群众出行难。全镇有公路60公里,其上坪至松山坳线21公里,高头至杀人坳线19公里,村村通20公里,但由于都是低等级公路,弯多路陡,受恶劣气候影响严重,管养困难,近期才开通1路客车,群众出行难,运输难的现象依然突出,整体效益发挥不足。

四是投入不足,公共事业滞后。

虽然长期以来我镇在文化、教育、卫生上的实行了高投入,但是总量较小,公共事业建设滞后。全镇现有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学,5所教学点,6所幼儿园,退休教师35名,在职教职员工86名,在校中学生266名,小学生662名,幼儿学生374名,校舍面积11400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仅10平方米,有D级危房3600平方米;有镇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9间,村医11名,医疗设备陈旧,医技水平偏低,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全镇综合文化场所和农村现代信息场所缺乏,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较贫乏,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

根据xx省教育厅《关于实施xx省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的通知》和《xx省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及市、县教育局相关文件的要求,我校积极落实开展中小学结对帮扶的文件精神,本着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原则,我校充分借鉴深圳沙溪小学的管理经验和资源优势,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虚心向沙溪小学学习,同时充分发挥了本校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现将一年来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首先,领导重视,规划有序。为了尽快缩小我校与城区学校办学水平的差距,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教育局 结对帮扶工作的布置安排,在深

圳松岗区沙溪小学的牵头带领下,两校行政领导召开了 结对帮扶工作会议,制定了相关工作计划。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具体明确了工作职责:

1、每学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宣传 结对帮扶工作的相关精神。

2、负责组织安排和抽派中层干部和教师到沙溪小学培训学习和安排布置沙溪小学老师到我校帮扶指导的相关事宜。

3、负责与沙溪小学建立对口联系,组织协调每学期结对帮扶的相关事宜。

4、负责督促、自查结对帮扶工作协议书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给予指导解决。

其次,我校领导及骨干教师赴沙溪小学学习交流先进经验。2009年12月6日至9日,我校彭涛校长、黄章财主任、张志浩老师一行赴沙溪小学参观学习,他们美丽的校容校貌、先进的教学理念、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激烈的竞争意识、热情的款待方式,无不给我们的代表留下深刻的印象!沙溪小学的骨干教师还认真听取并指导了张志浩老师如何用多媒体上数学课,他们把最先进的教学理念留给了我们前去学习的老师,使前往学习的老师满载而归。而后,张老师在学校上了观摩课,受到本校老师的一致好评,促使我校的教师教学业务水平不断的上升。

第三,沙溪小学给予我校以硬件援助。一年的结对帮扶活动中,沙溪小学向我校捐助电教平台2台,电脑7台,打印机2台,课桌100多套,黑板10块。有效地改善了我校的办学条件,激发我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第四,双方同时再次商定:

1、支教学校的学生与受援学校的学生建立手拉手互助互学活动。

2、双方学生加强合作交流,交流方式如通过书信、网络等,以增进两

校学生之间的友谊。

3、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一是领导互访,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教师互访,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讲座课为载体,来提高我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第五,感受与启发:一是我们有了新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办学目标。二是受援学校的教师的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得到了升华。三是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渲染。四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促进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五是受援学校得到的教学上和物质上的资助,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强了发展后劲。

总之,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支援学校为薄弱学校带来了诸多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使支教学校和受援学校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为逐步改变我们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懈地努力。

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述职报告三

201X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关键年,按照省扶贫办的工作部署,提前谋划,自我加压,开拓进取,多措并举,有力地促进了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现将201X年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近几年扶贫开发情况

围绕 按照 便民修道路,富民输劳务,发展引项目,落实抓干部 的工作思路,以 突出项目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为突破点和切入口,加大基础设施、结构调整、基层组织等方面建设力度,取得扎实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抓整村推进,完善基础设施。近年来,集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财政支出85%以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实现了 村村通 水泥路工程,解决了 行路难 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基站、网络通讯,解决了 通信难 新建了镇卫生院,全面实行新农合,解决了 看病难 新建了中心校,镇中学宿舍,完成教学点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全免学杂费,义务教育入学率100%,解决了 上学难 完成了农电网改造,解决了 用电难 。全镇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抓资源开发,促农民增收。由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加快了果业、毛竹、林业等特色资源的开发,农产品得到升值,资源优势开始转变为经济优势。果业面积已达22800亩,其中连片200亩以上的精品果园有8个;全镇共有林业面积32万亩,其中毛竹林基地面积6.5万亩。同时,扎实开展了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民技能培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了一技之长,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劳务收入明显增加。

抓政策落实,完善社会保障。我们高度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惠农政策的落实,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镇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富民惠民政策;二是全面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是不断健全民政救助,及时安排发放救灾救济款物,加强低保规范化建设,扎实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四开展广泛的支持和扶助活动,让受灾群众、农村贫困人口、计划生育贫困户、贫困党员等普遍感受到党的恩情、政府的温暖,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抓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活条件。一是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先后完成了上坪集镇建设规划设计和69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投资400万元,以精品建设点为重点,以点带面推进了18个新农村建设点建设,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观;二是全力实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完成了654户农村危旧土坯房的改造,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三是加强民主管理。改革村级管理办法,对所有村级集体收入和转移支付经费一律实行 村财镇管、镇管村用、民主理财,规范管理 。对村级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奖得动心罚得心痛,实现村民自治与政府工作的对接,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抓基层组织,增强发展能力。建立了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度,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工,分解了任务,使责任落实到个人、落实到每个环节。全面推行 四议两公开 工作法,建立健全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完善了村组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先后有两名优秀村支部书记考录为乡镇事业干部,村级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提升。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不足,贫困人口较多。镇地处高寒冷凉的山区,海拔在400米以上,属典型的立体气候,每年冷涝灾害频繁,对农作物生长极为不利。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果业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且黄龙病综合防控形势严重,耕地面积6019亩,人均可用耕地0.46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结构单一,产值较低,竞争力较弱。虽然我镇拥有丰富的铁、铀、铅锌等矿产资源,但是目前铁矿只是小规模开采,铀矿、铅锌矿等优势矿产资源未被开发利用,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对镇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小。同时,由于全镇农民文化素质底,思想还比较保守,知识结构短缺,劳动技能不强,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全镇仍有贫困人口2930人占2 4%,五保户54人,低保户477人占

4.2%。农村居民居住条件较差,全镇仍有566户居住在土坯房中。

二是财力不足,债务包袱沉重。由于全镇经济缺乏支柱产业,企业培育和发展滞后,开辟和培植新的税源尤为艰难,财政税收也就逐年减少。由于财力有限,要保持机关正常运转都十分困难,更无多余资金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镇因公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负债近1000万元。由于债务缠身,镇政府在抓经济发展中往往感到压力重重,举步维艰,巨额债务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道难以逾越的 坎 。

三是基础设施滞后,群众生产生活不便。由于受地理位置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自身财力不足等影响,全镇基础设施水平较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待改善。一是农田水利设施亟待改造。基本农田建设、水利设施建设、机耕道路等建设滞后,多为改革开放以前修建,很难进行全面整修,抗灾能力差,水系配套不足,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二是通电视覆盖率有待提高。全镇仍有3个行政村71个村民小组1530户不通有线电视。三是电网改造有待加快。由于电压不够,用电安全较难保障。四是公路等级低,群众出行难。全镇有公路60公里,其上坪至松山坳线21公里,高头至杀人坳线19公里,村村通20公里,但由于都是低等级公路,弯多路陡,受恶劣气候影响严重,管养困难,近期才开通1路客车,群众出行难,运输难的现象依然突出,整体效益发挥不足。

四是投入不足,公共事业滞后。虽然长期以来我镇在文化、教育、卫生上的实行了高投入,但是总量较小,公共事业建设滞后。全镇现有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学,5所教学点,6所幼儿园,退休教师35名,在职教职员工86名,在校中学生266名,小学生662名,幼儿学生374名,校舍面积11400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仅10平方米,有D级危房3600平方米;有镇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9间,村医11名,医疗设备陈旧,医技水平偏低,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全镇综合文化场所和农村现代信息场所缺乏,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较贫乏,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

根据xx省教育厅《关于实施xx省 千校扶千校 行动计划的通知》和《xx省 千校扶千校 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及市、县教育局相

关文件的要求,我校积极落实开展中小学 结对帮扶 的文件精神,本着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原则,我校充分借鉴深圳沙溪小学的管理经验和资源优势,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虚心向沙溪小学学习,同时充分发挥了本校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现将一年来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首先,领导重视,规划有序。为了尽快缩小我校与城区学校办学水平的差距,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教育局 结对帮扶 工作的布置安排,在深圳松岗区沙溪小学的牵头带领下,两校行政领导召开了 结对帮扶工作会议 ,制定了相关工作计划。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具体明确了工作职责:

1、每学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宣传 结对帮扶 工作的相关精神。

2、负责组织安排和抽派中层干部和教师到沙溪小学培训学习和安排布置沙溪小学老师到我校帮扶指导的相关事宜。

3、负责与沙溪小学建立对口联系,组织协调每学期 结对帮扶 的相关事宜。

4、负责督促、自查 结对帮扶 工作协议书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给予指导解决。

其次,我校领导及骨干教师赴沙溪小学学习交流先进经验。201X年12月6日至9日,我校彭涛校长、黄章财主任、张志浩老师一行赴沙溪小学参观学习,他们美丽的校容校貌、先进的教学理念、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激烈的竞争意识、热情的款待方式,无不给我们的代表留下深刻的印象!沙溪小学的骨干教师还认真听取并指导了张志浩老师如何用多媒体上数学课,他们把最先进的教学理念留给了我们前去学

习的老师,使前往学习的老师满载而归。而后,张老师在学校上了观摩课,受到本校老师的一致好评,促使我校的教师教学业务水平不断的上升。

三是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渲染。四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促进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五是受援学校得到的教学上和物质上的资助,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强了发展后劲。

总之,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支援学校为薄弱学校带来了诸多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使支教学校和受援学校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为逐步改变我们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懈地努力。

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述职报告四

201X年,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扶贫开发工作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为核心,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紧扣 整村推进、劳务培训、产业扶贫 三项重点,制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全力实施 基础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 五项工程,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扶贫村基本情况

我镇荆溪、排竹、信立、群观、文定、阳家等6个省定扶贫村均分布在山区,共有50个村民小组,723户3079人,贫困人口2354人,占总人口的7 6.4%。上述6个村境内交通不便,历史自然条件差,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贫难度大;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规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 201X年,县委决定实施荆溪等6个村为期

两年的扶贫整村推进工作,派县人大办、县民政局等17个单位进驻6个村开展扶贫整村推进工作。

二、扶贫整村推进主要工作情况

1、完善机构,建章立制,加强扶贫组织建设

扶贫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有了完整的领导组织机构,才能确保各项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我镇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加大了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将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主要领导作为帮扶工作的 实际出发提出致富增收的想法,并将各种建议汇总,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愿望。在此基础上,我镇积极开展调查、规划、设计与项目实施等工作,结合各扶贫村实际情况和村民愿望,突出抓好了重点项目建设,改善了群众的生产条件,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贫困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0 8.5万元建成了排竹、信立等村1 1.3km通畅工程,解决了16个组群众出行难问题;投入4万元实施了群观3组1km的通达工程;投入6万元新修文定村高标准渠道

1.01km,解决了3个组近100亩水田的灌溉难题。二是修建村级活动场所。投入7 5.3万元修建了排竹、信立、阳家、群观等4个村的村级活动中心,解决了村里无处办公、无地开会等问题。三是实施人畜饮水工程项目。投入10万元实施了荆溪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解决了1 1、14等4个个组的饮水难题。四是实施农网改造项目。投入140.2万,实施荆溪、文定等村改造线路1 5.5km,其中高压1.2km,新装电表253块,投入5万元对排竹村低压线路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了三个村的群众照明质量。

3、群策群力,发挥特色,拓宽增收渠道。

一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201X年,荆溪等6个扶贫村根据本村气候、土壤等特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已建成了金银花基地、中药材基地、油茶基地各一个,规模均达100亩以上,为群众增收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富余劳动力。首先组织富余劳动力前往县工业园、广州等地进厂务工增加

收入;其次要求在本镇实施的扶贫开发、水利建设等项目,必须有10%的劳动力是雇佣本镇农民,通过参加工程建设,增加收入。201X年我镇共转移富余劳动力1470人,人均增收167元。三是加强对口帮扶单位的联系,多方争取资金,加快脱贫步伐。201X年我镇17个帮扶单位,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阵地建设、技术培训等各方面积极开展扶贫工作,为帮扶村建起了村级活动场所,解决了修路的部分经费,组织技术人员修建水渠,累计投资达34万余元,促进了扶贫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4、以人为本,协调推进,突出民生保障。

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过程中,我镇牢固树立 以人为本 的服务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一是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今年荆溪等6个村实施危房改造十余座,解决了40余人住房难问题。通过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程序评议245人实施 两项制度 衔接,落实帮扶资金400元人 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达95%以上,新农保参保率达85%以上,截止目前,已有485人享受了养老保险待遇,年内236人享受低保补助。二是计划生育、综治稳定与安全生产等工作稳步发展。年内妇检率达100%,上访户为零,安全事故为零。

二、存在的问题

我镇自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以来,在县、镇、村三级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贫困现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要巩固扶贫成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需建设项目多,且工程量大,项目资金总量大,各扶贫村经济基础薄弱,启动资金不足,无资金周转能力。

       二是年初部分计划项目还未完成。由于缺乏资金,年初计划实施的高标准渠道、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产业项目等还处在启动阶段,至今还未落实到位,欠任务较多。三是农民思想认识不高,对实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整村推进项目抵触情绪大,工作难度大。农民思想认识不高是影响扶贫开发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赶超求进思想不强,得过且过,缺乏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的思想认识,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依、靠思想严重,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对参与式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存在抵触心理,配合程度不高,导致部分扶贫项目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扶贫开发进程。

三、下步打算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镇将继续加大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帮助贫困村以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巩固扶贫成果,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一是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宣传力度,切实转变贫困户脱贫致富观念,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二是着力抓好以下重点项目建设,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三是紧紧围绕村集体增收和贫困户脱贫的中心任务,建立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述职报告五

为扎实推进全县扶贫攻坚工作,根据6月18日贵州讲话精神,按照 精准扶贫 和深、细、准、实的总体要求,县政协调研组扎实开展全县扶贫调研工作,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扶贫开发项目,走访农牧户了解贫困现状,召集乡村干部、群众代表、产业大户、致富能人和特困群众开展座谈,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此调研报告,供参考。

一、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总体情况

近年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从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影响贫困地区发展最紧迫、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抓起,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十二五 期间,截至201X年底,共投入专项财政扶贫资金9987万元,先后在全县12个乡镇68个村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互助资金、雨露计划、金融扶贫等扶贫项目,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1X年底的3394元增加到201X年底的6325元;贫困村人均纯收入由201X年底的1107元增加到201X年底的2315元;贫困人口由201X年的5645户、25400人减少到201X年底的2995户、12859人。扶贫开发为全县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为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县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水平、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但是全县经济总量较小、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仍然是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

二、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分布状况、贫困成因及存在的问题 按照 精准扶贫 要求,分析贫困成因及存在的问题,区分因灾、因病、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等不同致贫原因,准确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需求。调研组发现重点亟需集中破解 五大难题 :

基础设施支撑不够背景下水电路困难,公共服务水平低,自我发展能力弱;人才技能欠缺背景下贫困代际传递,贫困程度深,增收渠道窄;驻村帮扶起步较晚、帮扶措施和项目落实困难,驻村帮扶参差不齐;因病因灾致贫现象突出;精准识别数据录入质量有待提升,如何精准打贫困 七寸 是关键等难题。目前,我县重点贫困村主要分布在交通信息闭塞、自然条件严酷、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的高寒牧区、干旱浅脑山区和地质灾害严重地区,201X年建档立卡乡村贫困户共12个乡镇29个村,总户数5799户、28675人,分解到村的贫困户为1717户、7615人,贫困人口分别占贫困村总人口和全县贫困人口的2 6.56%和59.22%。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分布如下:

曲库乎乡城中村 的发展缺乏后续产业支撑。在隆务镇调研时乡、村干部都反映,位于县城周边的隆务庄、加查么、霍尔加、铁吾、四合吉等村因城镇化建设的需要,赖以生存的土地基本征用完,群众增收缺乏后续产业支撑。同时,大部分村民已实现了 农转非 的转变,因而享受不了农村的各项优惠政策,如三江源助学补贴等,而四合吉社区享受不了任何农村扶贫项目。对此群众反映强烈,应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调整扶贫工作思路,对 城中村 给予更多关注。

如果这些问题不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务必会影响扶贫的效果,就难以彻底消除贫困人口。因此,提高扶贫的精准度是当前乃至今后做好扶贫工作的主抓手。

三、今后开展精准扶贫攻坚的几点建议

四有 以及草原 四配套 建设等方面专项资金投资扶持力度。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府信用担保平台建设,整合小额担保贷款、扶贫贴息、抵押贷款等金融扶持政策,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瓶颈难题,积极协调农村信用联社加大扶贫信贷资金的扶持力度,通过理顺体制关系、简化审批手续、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年限等措施,切实提高扶贫贷款的覆盖面和效益,为各类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一是交通建设:

贫困村村级道路硬化或油化1条以上;70%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化路;聚居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人行便道,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二是人畜饮水:

自然村或相对集中居住点农牧户饮用自来水率达到100%,基本解决人畜安全饮水问题。三是住房改善:

农村危房改造达到100%,有条件的贫困村有集中安置点1个以上,安置农牧户20户以上,其中贫困户30%以上;有兜底户的贫困村兜底搬迁安置达到100%。四是农网改造:

提高农网升级改造技术标准,切实推进 一户一表 升级改造,保障农牧区用电需求。

资金使用精准,扶贫资金到村到户,规划保障攻坚。对扶贫攻坚项目资金全程跟踪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建议把全县所有部门用于行业扶贫的资金整合起来,统一调配使用,发挥资金的倍增效

益、聚合效益。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在组织调研、科学论证、认真总结正反经验的基础上,科学编制 十三五 扶贫规划,明确主攻方向,科学谋划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并把 十三五 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年度计划中,保持规划实施的连贯性,确保总体规划通过年度计划的分解落实得以顺利实施。明确部门责任,将其列入政府考核目标。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规划评估修订机制和规划中期评估制度,并根据形势变化和规划实施进度,进行相关内容的滚动修订,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议成立由扶贫、财政、农牧、监察、财政、审计、建设、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和各乡政府共同参与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统筹规划、综合协调项目实施,为精准扶贫提供组织保障。

措施到户精准,多措并举,因户制宜因人施策。我县作为全国连片特困地区,目前仍有2 1.3%以上的农牧业人口属于贫困人口,要与国家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一是医疗救助一批。对大病慢病致贫、返贫等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及其他政策性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给予资助和实施医疗救助。实现贫困人口扶贫小额意外保险、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全覆盖。二是教育资助一批。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普惠性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普通高中每年给予一定生活费补助;对贫困子女上大学的学生进行资助。三是产业扶持一批。结合贫困户劳动力、土地资源、村级特色支柱产业,因户施策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合作社务工等产业,让每户贫困户拥有1项以上稳定收入项目。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到扶贫开发中,因地制宜抓好特色产业,隆务河流域继续抓好土地流转和集约经营这篇大文章,浅脑山区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牧区在发展有机畜牧业上做文章。四是培训就业一批。利用文化旅游等资源,深入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乡村旅游培训、资金互助业务培训、专业合作组织管理培训、手工艺技能培训、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等各类培训,项目用工以及县内部分公益性岗位优先招录贫困人口。建议政府部门积极与发达地区的对口帮扶政府协调,定向输出劳务,每年输送100名至200名初、高中毕业生到发达地区以打工的形式轮训一次,期间实行路费和生活费政府补贴,打工费自主,培训结束后去留自定的原则,使培训回来的打工人员带回先进的观念和技术,为建设家乡服务。五是民政兜底一批。将建卡贫困户家庭的残疾人、智障等丧失劳动能力的对象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推进农村低保线与扶贫标准线 两线合一 。六是扶贫搬迁一批。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搬迁,探索创新扶贫搬迁示范点、集中安置点持续发展机制,按照 三三布局 ,将牧区三分之一搬迁到县城定居,三分之一搬迁至各农牧业点小集镇,三分之一留居原草场,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完善县级领导、科级部门兜底帮扶深度贫困户搬迁机制,实现贫困人口应搬尽搬。

三支一扶教师工作总结第4篇

一、高度重视,制定工作计划

二、营造氛围,积极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一项难以操作的教育工程,为了大力推动和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我们积极营造氛围,升温加压,早在2001年11月12日上午,镇区办事处教辅组门前彩旗飘扬,鼓乐阵阵。文教局和镇区办事处选派14名小学教师赴孙岗乡小学支教的欢送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文教局负责同志、镇区办事处领导及镇区教辅组成员、镇区办各小学校长和镇区中心小学学生参加了欢送会。镇区办分管领导首先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代表镇区办党委政府对踊跃报名、主动申请赴孙岗乡薄弱学校支教的老师表示谢意,要求支教老师要发扬特别能吃苦的精神,把镇区办严明的校风、严谨的教风、严格的学风带到孙岗乡学校。支教教师代表在会上作了表态发言。镇区办主要领导在讲话中希望选派支教的教师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后,要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勤奋学习、扎实工作、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为加强两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孙岗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欢迎会结束后,14名支教教师在师生的热烈欢迎下,乘坐支教专车开赴孙岗乡,沿途所经学校,受到师生的夹道欢迎。中午,孙岗乡党委、政府对新到任的支教教师给予热情接待。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代表孙岗乡党委政府对镇区办顾全大局,关心支持孙岗乡薄弱学校教育的行动表示感谢,对支教教师舍弃城区优越环境,到艰苦地方工作的精神表示敬意。并表示,孙岗乡将会尽其所能地解决这些支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问题,为大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了优化支教措施,收到帮扶实效,促进全区支教帮扶工作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开展,我们每年都要举行这样的欢送活动。此举促进了全区教育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打破过去那种乡镇之间教师派不动、调不出、分不进的局面,为今后的教师合理有序流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尝试,必将对全区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文教局始终把结对帮扶农村薄弱学校的支教工作作为新时期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来抓。我们多次召开了全区支教工作动员会及支援、受援学校协调会,出台了相关政策,提出了有关规定和具体要求,积极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并把支教与职评、评优晋级挂钩,要求城区学校教师参加中级和高级职称的评聘必须有一年以上的农村薄弱学校工作的经历,否则,一票否决。通过广泛宣传,政策导向,广大中青年教师能够理解支持,各校教师都能按计划安排如期到受援学校支教。开展结对帮扶的各校非常重视和关心支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待遇问题,如**中学在本校高中教师紧缺的情况下,采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教学工作量加一点,对相关专业的教师压一点,支教教师兼一点的办法,为支教教师提供方便。2003年秋期一次性派出7名高中骨干教师赴三元中学支教,并把教师在受援学校承担的工作量和在本校承担的工作量实行累加计算,来确定超课时奖的发放标准,另外还给予一定的生活和交通费补助,保证了支教教师能安心踏实地工作。实验学校支教教师在活工资分配上,将受援学校工作量作为本校实际工作量计算,所需经费由本校支付,其他方面的津贴也仍然正常发放。三、共同提高,达到优质资源共享**中学与受援学校三元中学开展结对帮扶,除师资教学支援外还为三元中学争示创办市级综合示范高中提供软件设施帮助;镇区办选派省级“教坛新星”焦健同志到孙岗乡竹园小学为师生上示范课,简明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他们受益匪浅。尽管我区人口少,面积小,但据不完全统计,在近4年来的结对帮扶活动中,支教学校向受援学校捐助帮扶资金达29万余元,还有衣物、文具、图书、教学仪器、电教设备、文体器材、树木花卉等,总价值达17万余元,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美化了校园环境,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三支一扶教师工作总结第5篇

学生:7月4日至9月5日暑假放假。9月6日晚7:00前报到。9月7日起上课。

教师:7月6日—10日,按教务处和所在系(部)安排做好期末考试的阅卷、登分、总结工作;完成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动员、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教学与科研工作研讨。在确保安全稳定的前提下,7月11日进入暑假。9月6日正式报到上班。

干部、职工:暑假期间不休息,坚持在岗工作。同时,处级以上干部要根据省委、省高校工委和院党委的安排,按照“院党字〔2015〕28号”文件要求,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完成前两个专题的学习研讨、撰写心得体会等工作,具体按照所在中层党组织的安排执行。在确保学院安全稳定,按要求做好有关工作的前提下,各单位可统筹协调安排本单位干部、工人轮休,9月6日起全部正式上班。

参加下学期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的师生:按扶贫实习支教管理处、教务处要求,做好交接、动员、专题教育培训等各项工作后,进入暑假。开学报到时间按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县(市、区)中小学开学时间安排和院扶贫实习支教管理处要求执行。

参加非师范专业岗位实习实践师生:按扶贫实习支教管理处、教务处和当地实习实践岗位具体要求执行。

1、各中层党组织要按照学院党委安排,认真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学习研讨,于7月15日和9月30日前分别完成前两个专题的学习讨论。同时,组织本单位处级以上干部撰写心得体会,在本单位专题学习会议上交流。

2、各单位要高度负责地做好安全稳定工作,认真执行值班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于7月2日上午11:00前以电子邮件形式报送党(院)办(__)和武装保卫处(部)(__)各一份;各系值班表须同时向学生处(__)报送。

3、武装保卫处(部)全面负责统筹安排、指导和检查全院暑假假期的安全保卫工作,特别注意做好防火、防盗、夜间巡逻、值班等工作。各单位要认真自查并配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暑假期间,各单位党政负责人务必保持通讯畅通。

4、各系、院团委、学生处共同负责,图书馆、总务处等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做好留校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管理和服务工作。

5、院团委、院学生会牵头负责,积极帮助外省籍学生购买返乡火车票。

6、教务处、各系和职能部门要组织清理所负责区域的卫生,特别是校管教室和系管教室的卫生。需调整学生公寓的学生,要按学院要求在规定时间把自有物品带走。各系书记、主任等领导和辅导员要亲自组织,安排系管教室存放并保管好学生物品。

7、各系由系书记、主任负责,进一步做好欠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督促欠费学生于7月2日前交清所欠费用。下学期开学时,对未缴应缴费用的学生,各系均暂不予注册,并将欠费学生名单于9月11日下午5:00前书面报送计财处和学生处各一份。9月17日起,学院将就欠费情况进行通报,并按规定进行处理。

8、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单位都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 “五十二个不准”、“五不准”、省委“四个实施办法”和“晋纪发[2014]4号”、 “晋办发电[2015]18号”、“晋办发电[2015]20号”等文件以及学院各项纪律、作风要求,严禁各种奢侈浪费等违纪违规行为。

三支一扶教师工作总结第6篇

一、全面规划农村中小学布局。进一步加强农村寄宿制和完全小学建设,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步伐。采取扩建改造、以弱带强等措施加大薄弱学校建设力度。按照《全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实施规划》部署和工作要求,20*年,农村成建制公办小学由20*年的2400所调整为2150所;农村公办初中由20*年的240所调整为230所。到2010年,农村保留成建制公办小学1500所。加强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到2010年,各县区要新建小学5-8所,新建初中2-3所。

二、继续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积极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及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县区政府切实承担义务教育法定责任,依法控辍保学。全面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推动中小学招生制度、考试制度、课程改革及学校评价制度改革,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加强青少年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挖掘潜能,发挥特长,逐步实现从应试教育向全面育人教育的转变。

三、切实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行中小学校长县、乡内异地交流任职,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公开选拔、竞聘上岗、择优使用的制度。落实校长任职资格制度,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依法聘任并归口管理。建立正常的教师补充机制,到2010年,基本实现小学教师专科化,初中教师本科化。完善教师教育对口支援制度和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农村到城镇学校跟岗学习制度。全面开展以师德教育、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重点突出音乐、美术等师资短缺学科和教非所学教师的培训。力争2010年,全市所有农村教师轮训一遍。

三支一扶教师工作总结第7篇

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助力国家精准扶贫战略

——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市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学校先后承担了凉山州美姑县嘎姑乃拖村和马洛村、布拖县、巴州区青莲村、简阳市大堰村、蒲江县洪福村的精准扶贫工作。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工作思路,学校先后投入资金350余万元,切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一、学校实施的帮扶举措

(一)领导高度重视,教职工全员参与

1.学校党委统筹负责,班子成员分工协作。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对口扶贫工作,专门成立以学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精准扶贫工作会,研究部署学校精准扶贫工作。学校党委书记和班子成员先后带队深入扶贫点、贫困家庭调查研究30余次、走访群众近百余人次,与当地政府反复论证,制定了帮扶实施方案和实施路径。学校建立了班子成员定点联系扶贫点的工作机制,每位校领导联系一个扶贫点,校领导每月定期带队前往扶贫点调研、督查扶贫工作,构建了学校党委统筹负责、班子成员负责到村到户的工作机制。

2.精准选派驻村干部,获得群众高度认可。“精准”选派扶贫干部是精准扶贫的关键,学校根据扶贫点不同情况,制定了驻村任职党员干部暨第一书记的具体要求,除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底子要硬外,更需要因事择人,瞄准贫困的靶心,结合个人专业特长选出更加适合贫困村、贫困户的干部。学校要求驻村干部每周坚持至少3天走访贫困户,开展贫困因素的分析,找准穷困的病根;规定驻村期间为群众解决民生问题10余件,主动宣讲党的精神4次以上,坚决杜绝“走读式”、“挂名式”帮扶等现象。经过层层考核,学校先后派出了陈志欣、蒋斌等7名优秀党员干部驻村蹲点负责精准扶贫工作,均获得了驻村点相关部门和当地百姓的高度评价,其中陈志欣、蒋斌2人被中共凉山州委评为“凉山州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何英华在2017年度考核评定中被蒲江县委组织部认定为优秀,刘利被中共巴中市巴州区委认定为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郑怀海被中共简阳市委评选为2019年度先进驻村工作队干部。

3.党支部主动作为,教职工自发参与帮扶。按照学校党委统一部署,党总支(直属支部)主动作为,为扶贫点的困难家庭全部建档立卡,涵盖了贫困户302户、1122人的数据,确定每个党总支负责2-3户困难家庭。通过大量走访摸清了每户困难家庭底子,掌握了每个人的基本情况,分析当地贫困家庭致贫的原因,发掘困难家庭自身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符合家庭需要、满足个人意愿的帮扶措施,做到扶贫措施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学校教职工对扶贫工作热情高涨,主动参与各类帮扶工作,借助教师的专业优势,主动用教学无人机为农户喷洒农药等,变被动帮扶为主动帮扶,在学校内部形成了上下联动、主动作为、人人参与的帮扶局面。

(二)实施党建扶贫,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1.加强阵地建设,有效改善村委办公和便民服务条件。一是修建村文化走廊。学校出资20余万元建设简阳市大堰村文化走廊(文化院坝),并捐赠台式计算机2台,打印机1台,为村委提供了村级文化宣传阵地和解决了办公条件不足问题。二是修建村党建宣传栏。学校汽车学院党总支为蒲江县洪福村出资1万元修建党员宣传栏2个,为村委捐赠党员阅读书籍50余本,“两学一做”专用笔记本50余本,为党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提供了基础平台和精神食粮。三是改建村活动场所。针对巴中市清莲村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问题,学校出资14万元用于原村小学墙体翻新、装修教室8间,为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干部提供了基本办公条件,为广大村民办事和参与村务管理、开展集中活动提供了硬件保障。

2.开展结对帮扶,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学校行政一支部、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等10个基层党组织分别与蒲江县洪福村杨友霞、骆邦元等10户贫困家庭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出资6.21万元用于开展技能培训、购买柑橘树苗、农业工具或节日慰问品等,让10户贫困家庭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学校行政二支部、电气工程学院党总支等10个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分别与巴中市清莲村雷猛、王秀现等10户贫困家庭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先后出资近8万元资金用于购买鸡崽、猪崽、桂花树苗等,通过发展种植、养殖业提高贫困家庭经济收入,以达到脱贫致富目的。

3.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学校驻美姑县嘎姑乃拖村第一书记蒋斌按照“帮钱帮人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的思路,不断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员岗位责任制,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协助村级党组织完成换届工作。二是建立网络供销平台。学校驻蒲江县洪福村第一书记何英华,利用专业知识建设“蒲江大塘洪福特产直销店”淘宝和微信平台,为本村贫困户销售柑橘1300多箱,共7000余斤,直接增加经济收入1.5万余元;联系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爱心企业,前后筹集帮扶资金100余万元。财贸管理学院专业教师团队为美姑县农特产品进行线上直播销售。三是积极宣讲扶贫政策。驻巴中市清莲村第一书记刘利,利用“农民夜校”平台开展党建培训,积极宣传党的精神,省市党代会精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政策,让偏远山区贫困群众及时了解党的扶贫惠民政策,增强他们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勇气,提高主动脱贫致富意识。

(三)实施教育扶贫,改善教育教学环境

1.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以美姑县教育局实施“一村一幼”学前双语教育计划为契机,2016、2017年学校出资80万元在嘎姑乃拖村、马洛村各捐建幼儿园1所,解决了两个村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难题,让两个村的儿童从小学习普通话,有力助推当地实施双语教育计划。

2.资助贫困生上学。学校坚持扶贫要先“扶智”“扶根”,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并决定学校分别为特困户曹述富、困难户黄建国的孙子到学校学习机械加工和汽车维修专业提供上学机会;为残疾家庭唐元吉的两个孩子唐文丽、唐灵凤捐助学费和生活费。

3.开展辅导员培训。2016年7月,学校与美姑县教育局对接,先后选派何莉、巨晶等5名专业教师开展为期6天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为美姑县培训学前辅导员102名。2018年6月,学校为美姑县选派的31名幼师开展为期8天的教学技能提升培训。

4.改善学生学习条件。学校教职工积极为美姑县依波窝村小学捐赠3万元用于购买学习用具,爱心企业为瓦吉吉村小学捐赠3千元学习用具及2千元体育教育器材、为嘎姑乃拖村幼儿园学生筹集5.28万元购买过冬衣物。学校行政一总支发起“一日一蛋”活动,广泛传递社会正能量,得到爱心人士大量帮助,为马洛村、嘎姑乃拖村幼儿园贫困儿童提供了一年免费午餐。

(四)助推产业扶贫,提高经济收入水平

1.发展柑橘种植产业。在蒲江县洪福村,学校出资30万元发展优质晚熟柑橘产业,新栽和改种柑橘近1000余亩。为畅通柑橘销售渠道,洪福村鹤天为农合作社、**市技师学院、**优果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农校企示范基地,推动该村合作社与四川维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供销协议,直接解决了果农的后顾之忧,提高了贫困农户的经济收入。

2.发展羊鸡养殖业。在美姑县马洛村、嘎姑乃拖村,学校开展“决战贫困、党员在行动”示范养殖项目,并出资近7万元为建卡贫困户购买基础母羊和草科鸡,逐步壮大“借羊还羊、借鸡还鸡”规模,健全“市场+合作社+农户”家禽业发展模式,先后为两村81户贫困户购买母羊187只、购买黑毛猪50头发展黑毛猪养殖,种植“青薯9号”土豆20余万斤,户均增值千元左右。

3.开展种植技术讲座。学校邀请**果品协会会长为蒲江县140名贫困村民开展为期3天的柑橘和猕猴桃种植技术专题讲座。聘请专业人士对当地土壤进行取样检测,经过对土壤pH值、电导率值等养分指标科学分析,确定了“千亩柑橘产业园•百亩柑橘观光园”产业提升计划。参培群众既学到了科学种植技术,提高了树苗种植成活率,又学到了果品保鲜储藏知识和市场营销技巧,提高了将种植成果转为经济价值的能力。

4.创新合作发展模式。学校结合巴中市巴州区清莲村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农产品种植不成规模的特点,经过科学论证和村民研讨,确定了发展水果产业园区和观光旅游园区的方案,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通过大面积种植、规模化生产的方式,提高贫困家庭收入,带动和发展乡村农业休闲旅游产业。学校投入5万元建立产业试验区,实施开荒,修建机耕道,规模发展椪柑园和紫薇树景观树旅游园,通过合作社的形式让困难家庭入股确保有稳定产业收入,同时合作社聘用当地村民,解决了困难家庭就业难题。

5.助力当地农副产品销售。为帮助美姑县产业发展,学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请示**市委市政府,协调市财政部门在2019年度增加了20万资金支持地方产业发展,用于美姑县购买冷链车辆,解决山区农产品输送难题,持续提升当地群众经济收入。2020年学校在校内超市设置美姑、巴州扶贫产品专柜,帮助对口帮扶村的农特产品销售。学校工会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开展“以购代捐”活动,累计购买扶帮扶村农特产品13万余元。

(五)助推文化扶贫,开展申遗和技术讲座

文化作为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高度重视发掘和发展当地文化,通过文化力量激活脱贫的内生动力,启迪群众心灵、鼓舞村民斗志。**市蒲江县的川西二人转“幺妹灯”是当地非常有名的一种文化表演形式,为打造区域文化特色,丰富百姓文化生活,防止传统文化流失,学校出资10.80万元修缮舞台和陈列馆,并与**云相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约编排表演节目和录制宣传片,积极助推蒲江县大塘镇开展“幺妹灯”申报省级文化遗产工作。

(六)实施技能扶贫,提高自身造血能力

1.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学校领导赴凉山州深度贫困县布拖县实地调研后,根据当地政府的实际需求,实施帮扶新型农民技能培训项目。截止2019年10月,学校共选派了8名教师共20余人次到布拖县开展了九期专项职业技能培训,为来自布拖县合井乡、火烈乡、洛古乡等1171名家庭贫困人员提供了焊工、电工、砌筑工、灰土回填、墙面刷涂、中餐点菜、烹饪原材料切配、汽车美容、灯具安装等实用技能培训。

2.开展职业技术培训。针对美姑县全县无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学校为当地贫困群众开展“建筑、焊接、汽修、幼师”等多方面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技能培训,实现了由帮扶单位“输血”到提高贫困群众自身“造血”能力的转变。

二、帮扶取得的成效

(一)打好控辍保学攻坚战

通过学校在美姑县嘎姑乃拖村、马洛村捐建幼儿园,累计为当地近300名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了学位;并为贫困户子女提供免费到我校上学的机会。目前,两个村均无适龄儿童辍学的情况,有力的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

(二)促进民族交流融合

学校为美姑县培训幼教师资约133人,提升了当地幼儿教师教学能力,使彝族地区的儿童掌握普通话技能,促进了彝族地区人民与各族人民的交流融合,并不断把普通话技能转变为自己就业、创业的技能。

(三)思想观念积极转变

在驻村干部和村委班子的积极引导下,各帮扶村大部分贫困群众逐步放弃“等靠要”的懒惰思想,将“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意识明显增强。蒲江县洪福村贫困户李祥林在江艳华老师的帮助下主动将茶园改成柑橘园,每年增收约4万元;巴中市清莲村贫困户岳永明积极发展养猪养鱼业,每年增收2万余元。

(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美姑县嘎姑乃拖村、蒲江县洪福村、简阳市大堰村等对口帮扶村逐步完善了教育基础设施、修缮了村委活动场所,实施了危房异地搬迁、改建了村级公共道路、连通了广播电视、开通了4G网络,民风民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国家“真扶贫”幸福感。

(五)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

学校为美姑县培训贫困人口近1000人,当地贫困群众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实现了充分就业,大大提升自身内生动力。蒲江洪福村贫困村民骆安良在学校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免费焊工培训,拿到焊工技能资格证书并实现再就业后,每月工资可增加收入500元。布拖县四棵乡贫困人员莫色尔你参加了布拖县就业服务管理局和**市技师学院联合举办的焊工技能培训后,自主创业开办了一家金属加工焊接小作坊,技能带动了创业。蒲江洪福村贫困青年罗智远在学校汽车工程学院学习了汽车美容技术后,回家开了一家汽车美容店,通过技能改变了命运,实现了他自主创业梦想。

(六)激发村委干事激情

学校党总支与对口帮扶村村委“结对子”,起到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各村委成员感受到基层党组织强大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了村委干部带头脱贫致富的激情和信心。蒲江洪福村村委成功换届后,村委班子战斗力和个人业务能力明显提升,新任村支书主动带领村委班子成员引进牛郎山酒厂,并为酒厂新征土地90亩用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为当地村民新增近500个就业岗位。

(七)贫困群众致富能力持续增强

种植业规模逐步壮大,蒲江县洪福村柑橘规模达2300亩,猕猴桃规模达800亩,预计3年后,柑橘平均每亩产值约1万元,猕猴桃每亩产值约0.8万元。养殖业已初具规模,美姑县嘎姑乃拖村和马洛村81个贫困家庭养殖山羊320余只,合计经济收入25.68万元,除去成本每户可增加收入约2000元。

三支一扶教师工作总结第8篇

2019年XX学区党总支在教育局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加强党对学区学校工作地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党的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足开齐开好小学科课程,精准扶贫等各项工作目标,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为全学区各学校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现将个人一年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一、履职情况

(一)抓责任落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

认真履行抓班子带队伍的首要工作职责,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摆在首要位置,巩固提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不断学习党的、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基础上,科学安排,精心部署,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全县教育工委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和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等重点任务,精心做好学习教育工作。本人以身作则,积极配合学区党总支并指导各党支部党员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和支部集体学习计划,并带头学,在平时工作中多次督促检查各支部主题教育进展,对存在问题的支部提出建设性意见,要求积极整改落实。

(二)抓标准化建设,创建基层标准化党支部

一是坚持开展标准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支部坚持用标准化建设要求按时组织“三会一课”,研究制定党员学习计划,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坚持领导班子带头,党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和周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坚持推行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妥善处理和解决好工作与学习的矛盾。

二是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抓好常规工作。积极推进组织制度创新,提高党员干部素质。

三是积极开展党务政务公开。认真坚持党务政务公开制度,通过公开栏、党支部公开党务政务信息,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四是做好党费收缴工作。按标准及时、足额交纳党费。(三)抓队伍建设,树立党员教师榜样

我学区对基层党建工作抓得实,抓得牢,全体党员教师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能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大局意识,核心意识,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率先垂范,为教职工做出榜样。

(四)抓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2018年秋季以来,我学区各学校及广大教职工齐心协力,均衡发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全学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呈现四大亮点:

一是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宣传力度。各学校通过学校学校家长会、到村文艺演出、校园广播、宣传展板、校园黑板报、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广泛宣传均衡发展工作动态和国家义务教育均衡验收的重要意义,在全乡形成“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站所部门密切配合、所有学校真抓实干”的工作氛围,目前已高标准通过省市级验收,为下一步国家验收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建立了教育局—学区—学校三级联管机制,推动音体美、信息技术和科学实验课程开足开齐开好、古诗词和红色革命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学校领导和党员教师上思政课等工作,全学区各学校迅速行动,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三是有力推广小班化教学。为了让每位学生拥有均衡参与教学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主动和谐发展和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目前,各小班化学校课堂丰富多彩,教学成果显著。

四是创设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均衡发展以来,我学区按照县教育局要求,以“高品位、精内涵、强特色”的定位打造社团活动,各学校力争有1-2个精品社团活动,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让所有学生参与,最大限度地丰富课余知识、陶冶高尚情操、端正意识形态、养成良好习惯。

(五)抓素质教育,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我学区分“三步走”推进音体美、信息技术、科学实验等课程正常开设。

一是加强学习,转变思想。学区通过召开会议、走访调研、检查督促和召开座谈等方式深入各学校,对各学校和广大教师在思想和态度上引导、在行动和方法督导,让广大教师转变传统思想,特别是中老年教师在思想上认可音体美、信息技术和科学实验等课程正常开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是严抓重管,防患未然。学区建立了教育局指导组—学区—学校三级监管体系,对音体美、信息技术和科学实验课程教学的备课、上课、训练、教研等环节进行专项组织管理,要求音体美、信息技术和科学实验课堂教学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保证质量。坚决执行调课报备制度,对课程表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时抽查,发现问题,严肃处理。

三是注重培训,提升素质。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网络培训和听课研课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引导音体美、信息技术和科学实验教师学理论、学技能,加强对非专业教师的培训,提高非专业教师基本技能。

(七)抓精准扶贫,落实义务教育有保障

为了抓紧抓实抓好我乡教育精准脱贫工作,学区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为组长,中心小学和初中党支部书记为副组长、学区党总支委员、各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和学区办公室人员为组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工作部署,及时完成了精准扶贫对接、清单式管理、退出贫困验收家庭摸底表等工作,及时入户摸底、核实、和乡政府衔接,开展贫困家庭学生建档立卡工作,督促、指导各学校对精准扶贫工作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按时完成精准扶贫国扶办数据核实、比对、修改以及应验等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个别党员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着形式主义现象,存在只为学习而学习、单纯的抄写笔记,学习深度不够。学习的自觉性不高,氛围不浓,学习体会流于形式,存在应付现象。

二是忙于教学业务,基层党建工作缺少创新精神,工作方法简单化。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