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三支一扶培训心得体会

三支一扶培训心得体会赏析八篇

时间:2023-01-02 14:31:18

三支一扶培训心得体会

三支一扶培训心得体会第1篇

认真做好每项工作,不辜负校领导、同事对我的厚望。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我深知;;一棵树不成林;;的道理。我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大胆实践。为大家整理的乡村骨干教师帮扶报告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乡村骨干教师帮扶报告一

光阴似箭,一晃一学期的工作已悄然离我们远去。回首这一学期所走过的路,虽然很艰辛,但更多的是欣喜、是快乐、是成熟。我是学校县级美术骨干教师,我深知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压力与责任。于是,我把压力化作动力,认真做好每项工作,不辜负校领导、同事对我的厚望。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我深知;;一棵树不成林;;的道理。我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大胆实践,并与积极肯干的陈颖老师组成了帮扶小组。现将本学期的骨干教师帮扶工作总结如下:

一、日常的帮扶工作:

本人认真的按学期初的骨干教师帮扶计划进行工作,如约完成了如下任务。

1、做到了每个月帮助陈老师备一节课,检查一次教案,真正的提高陈老师在教材的教材分析和处理方面的能力。

2、做到了每个月听陈老师一节美术课,并给出其做出详尽的讲评,以便帮助陈老师提高。

3、做到了每个月给陈老师上一节美术示范课,起到了示范、牵引的作用。

4、指导陈老师进行教育教学情况,认真书写指导过程中的记录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做好材料的整理收集。

二、取得的成绩:

工夫不符有心人,在本人的帮助,陈颖老师的积极努力下,陈老师的《神鸟变树》一课在学校的教研中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一如既往地学习、研究、实践、反思,积极主动的帮助陈老师,力争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

以上便是我本学期骨干教师帮扶工作的总结体会。说是帮扶,其实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几年来,我教学水平的进步,教学成绩的取得,都是各级领导精心指导和同事关心帮助的结果,我发自肺腑的向各位领导表示感谢。希望各位领导、同事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帮助我,我又一次整理好行囊,积蓄力量,向下一个驿站吹响了冲锋的号角。

乡村骨干教师帮扶报告二

近几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文件精神,我们结合__试验区城乡教育的现状与实情,为了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早在__年秋学期就下发了叶教[__]81号《关于开展中小学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启动了城区学校对口帮扶乡村薄弱学校的试点工作并一举成功。

特别是《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市教育局六教人[__]39号文件下发后,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的力度。几年来,我们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结对帮扶工作,坚持做到“四有”,即有组织领导,有阶段性计划,有实施方案,有检查督导。以此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

一、高度重视,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按照__年市局文件和会议要求,__试验区成立了由试验区分管干部人事和文教工作的领导任组长,区组织人事部和文教局的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其他相关同志为成员的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领导组,并在文教局人事股设领导组办公室,负责制定计划,具体安排,组织实施。

__年文教局又下发了叶教[__]45号《关于开展城镇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学校工作的通知》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的措施和目标,确保了结对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按照“__年结对帮扶计划”的规定,全区有19所中小学担负结对帮扶任务,共安排129名教师到比较偏远、条件较差的农村薄弱学校从事支教工作,现已进行了四年三批轮岗支教达107人次。

由于我区范围较小,校数较少,所以开展结对帮扶薄弱学校的工程在具体实施中,其意义有了外延,范围有了扩大,不仅城区中小学校要结对帮扶农村薄弱学校,而且农村完中、初中、乡(办)中心学校及区级农村示范小学也要开展结对帮扶村级薄弱小学,不仅要从师资和教学管理上予以帮扶,而且要从资金和物质上予以帮扶,因此有些农村中小学既是结对帮扶的受援学校,又是结对帮扶的支援学校。

例如,三元中学是__中学结对帮扶的受援学校,三元中学又是三元乡梓园小学的支援学校。另外规模较大的城区学校要结对帮扶2所农村薄弱中小学,例如__实验学校在师资上结对帮扶平岗中学,在物质上结对帮扶孙岗乡段岗小学;__中学在师资和教学上帮扶三元中学,在资金和物质上帮扶桥店中学;__二小在师资上结对帮扶三元乡龙塘小学,在物质上结对帮扶平岗办事处龙冲小学。

结对帮扶薄弱学校工程的实施,发挥了支援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加深了校际关系,实现了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

二、营造氛围,积极做好结对帮扶工作。

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一项难以操作的教育工程,为了大力推动和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我们积极营造氛围,升温加压,早在__年11月12日上午,镇区办事处教辅组门前彩旗飘扬,鼓乐阵阵。文教局和镇区办事处选派14名小学教师赴孙岗乡小学支教的欢送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文教局负责同志、镇区办事处领导及镇区教辅组成员、镇区办各小学校长和镇区中心小学学生参加了欢送会。镇区办分管领导首先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代表镇区办党委政府对踊跃报名、主动申请赴孙岗乡薄弱学校支教的老师表示谢意,要求支教老师要发扬特别能吃苦的精神,把镇区办严明的校风、严谨的教风、严格的学风带到孙岗乡学校。

支教教师代表在会上作了表态发言。镇区办主要领导在讲话中希望选派支教的教师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后,要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勤奋学习、扎实工作、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为加强两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孙岗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欢迎会结束后,14名支教教师在师生的热烈欢迎下,乘坐支教专车开赴孙岗乡,沿途所经学校,受到师生的夹道欢迎。中午,孙岗乡党委、政府对新到任的支教教师给予热情接待。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代表孙岗乡党委政府对镇区办顾全大局,关心支持孙岗乡薄弱学校教育的行动表示感谢,对支教教师舍弃城区优越环境,到艰苦地方工作的精神表示敬意。并表示,孙岗乡将会尽其所能地解决这些支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问题,为大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为了优化支教措施,收到帮扶实效,促进全区支教帮扶工作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开展,我们每年都要举行这样的欢送活动。此举促进了全区教育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打破过去那种乡镇之间教师派不动、调不出、分不进的局面,为今后的教师合理有序流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尝试,必将对全区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文教局始终把结对帮扶农村薄弱学校的支教工作作为新时期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来抓。我们多次召开了全区支教工作动员会及支援、受援学校协调会,出台了相关政策,提出了有关规定和具体要求,积极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并把支教与职评、评优晋级挂钩,要求城区学校教师参加中级和高级职称的评聘必须有一年以上的农村薄弱学校工作的经历,否则,一票否决。通过广泛宣传,政策导向,广大中青年教师能够理解支持,各校教师都能按计划安排如期到受援学校支教。

开展结对帮扶的各校非常重视和关心支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待遇问题,如__中学在本校高中教师紧缺的情况下,采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教学工作量加一点,对相关专业的教师压一点,支教教师兼一点的办法,为支教教师提供方便。

__年秋期一次性派出7名高中骨干教师赴三元中学支教,并把教师在受援学校承担的工作量和在本校承担的工作量实行累加计算,来确定超课时奖的发放标准,另外还给予一定的生活和交通费补助,保证了支教教师能安心踏实地工作。实验学校支教教师在活工资分配上,将受援学校工作量作为本校实际工作量计算,所需经费由本校支付,其他方面的津贴也仍然正常发放。

三、共同提高,达到优质资源共享。

__中学与受援学校三元中学开展结对帮扶,除师资教学支援外还为三元中学争示创办市级综合示范高中提供软件设施帮助;镇区办选派省级“教坛新星”焦健同志到孙岗乡竹园小学为师生上示范课,简明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他们受益匪浅。

尽管我区人口少,面积小,但据不完全统计,在近4年来的结对帮扶活动中,支教学校向受援学校捐助帮扶资金达29万余元,还有衣物、文具、图书、教学仪器、电教设备、文体器材、树木花卉等,总价值达17万余元,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美化了校园环境,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四、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

为切实了解和评价支教学校与受援学校在结对帮扶工作中的效果,共同提高办学效益,我们建立了稳定的互访机制。

一是领导互访,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教师互访,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讲座课为载体,来提高薄弱学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三是农村薄弱学校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市、区级示范学校进行每月一周的教学培训,以提高其教学业务素质。

四是学生互访。支教学校的学生与受援学校的学生建立“手拉手”互助互学活动。鼓励学生捐款、捐物,使受援学校贫困学生和学习困难生得到精神上、物质上和学习上的帮助。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五、有始有终,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结对帮扶工作一年一总结,每年支教学校、受援学校和支教人员都要写出支教工作总结,支教教师还要写出自我鉴定,参与受援学校教职工年度考核,经派出学校签署意见,报区教育主管部门支教办公室核定。城区学校的李启成老师、尤如昌老师在孙岗乡薄弱学校支教过程中克服困难,吃住在偏远的农村学校,默默无闻地敬业奉献,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和赞赏,他们分别在__和__年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六、感受与启发。

虽然我区开展结对帮扶薄弱学校的活动时间不长,但给我们的感受和启发较多。

一是支教和受援学校的领导有了新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办学目标。

二是支教教师在农村偏远学校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得到了发扬和升华。

三是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渲染。四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促进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五是受援学校得到的教学上和物质上的资助,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强了发展后劲。

总之,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使支教学校和受援学校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为逐步改变我区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懈地努力。

乡村骨干教师帮扶报告三

通过教育扶贫、人才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信息扶贫和专业扶贫,为云南省施甸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各项扶贫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一、提高认识,实地调研,科学制定工作方案。

为了扎实做好挂钩帮扶工作,学校20__年组织7批次,20__年已组织6批次各方面力量赴施甸县调研考察和实施项目。调研涉及整体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基础教育、施甸县城乡规划、姚关镇文化旅游开发、雷打树村人畜饮水蓄水安全、生猪养殖和火腿加工、野鸭湖产业发展、水蛭养殖和药品生产,高山特色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等诸多方面。严格按照《西安交通大学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扶贫工作实施方案》逐项落实。学校党委明确要求,全校上下必须始终坚持突出高校特色、以智力扶贫为主的工作方针,高度重视,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力求实效。

二、发挥智力优势,重点实施教育、医疗、文化扶贫。

学校始终坚持突出高校特色、以智力扶贫为主的工作方针。具体针对当地人力资源缺乏、水平不高的问题,制定了干部培训、基础教育培训和医疗培训三个主攻方向,开展各类培训12期,供培训2600人次。

一是扶贫干部培训。依托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西安交通大学基地,面向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和陇川县在20__年先后举办了4期干部培训,近期又将开展2期,共有200余名来自基层的干部接受了关于城镇化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等专题的培训。课程内容涵盖了城市化发展趋势和小城镇建设、县域经济建设项目策划、包装与申报、历史文化追思、空间集聚机制与城市发展的信息动力学、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应对与领导干部的新闻传播素养、领导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实地教学等。

二是教师培训。20__年6月,来自施甸县教育局的干部、中小学校长、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等,在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和听课培训;20__年4月、20__年3月,西安交大附中、附小及幼儿园的20余名骨干教师分两批,赴施甸县开展了高效课堂与课题研究、特色班级建设与管理、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备战高考与重点难点突破等四个专题的教学报告,并通过上公开示范课,听课,评课等具体的形式进行教师教学培训。

三是智力帮扶。20__年,人居学院专家教授经过实地考察,向施甸县县委和政府提交了城乡规划及旅游开发帮扶项目的建议,与当地政府共同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等项目的规划和实施。生命学院书记、院长带队赴施甸就可能进行科技合作的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并为施甸一中师生做科普知识讲座;实地考察了施甸县太平镇石瓢温泉地热资源,与县国土局和太平镇就开发石瓢温泉饮用富氢水相互交流了意见和看法,研讨了施甸健康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的可行性,为以后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基础。20__年6月5日,学校副校长李伟一行5人在保山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朋建,施甸县县长张云怡及其他市县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前往姚关镇雷打树村、施甸三中、姚关小学和云南海瑞迪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开展了调研工作,并在施甸县召开了20__年扶贫帮扶工作联席会议,总结20__年帮扶工作,明确20__年的帮扶工作计划,学校有关部门与施甸县四大班子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商议20__年帮扶工作。同时,学校组织学生创业企业与施甸县当地的青年创业企业进行经验交流,组织优秀博士生、硕士生为县农业局开发农产品网上交易的电子交易平台,解决高山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推广问题。

四是教育挂钩帮扶。针对当地基础教育师资水平非常落后的局面,学校把当年扶贫经费的大部分投入到了基础教育帮扶上。同时加大对基础教育师资的培训力度。学校20__年一期投入60余万元帮扶援建施甸中小学校园网络项目由西安交大网络中心承担,顺利建成并开通了施甸一中有线无线一体化校园网络,新建了一个计算机教学机房和两个多媒体教室,搭建了施甸一中主页服务器;20__年,学校二期投入近50万元,为姚关镇雷打树小学、施甸三中、仁和镇中学各建设了一个计算机教学机房;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了初步的网络技术培训。学校工会与施甸县总工会开展针对贫困生的共同圆大学梦活动,每年投入2万元资助10名施甸籍贫困大学生。校团委、仲英书院组织了两次赴云南施甸帮扶实践活动,40余名师生分别在施甸县一中、三中开展公益支教活动;博士生协会对施甸县域经济中的特色农业产业、产业结构优化、主要民生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一系列的调研报告。

五是文化交流。文学院杨琳教授课题组,针对施甸县抗战文化、契丹文化、布朗民族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资源的保护及开发进行了实地调研;学生艺术团深入具有布朗族和彝族音乐魅力的白龙水村、摆榔乡、由旺镇等地寻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同他们同台演出交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学校舞蹈团,赴施甸县进行跳舞吧交大的采点拍摄,并形成了醉美施甸专题系列,宣传推广施甸旅游产业发展工作。

六是卫生医疗帮扶。学校三所附属医院采取多种形式对施甸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进行对口支援,第一附属医院派出医疗队赴施甸县为近200名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了医学临床三基三严专业培训;第二附属医院先后对保山市人民医院、施甸县中医院、施甸县妇幼保健院、姚关镇医院进行了学科对接和指导,重点对施甸县人民医院等级评审进行了模拟测评,同时制定了三年的医师、护理管理等方面培训进修学习计划和保山市医专的教师培训计划。目前,已累计接受33名医务人员到学校三所附属医院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进修、学习和培训。

三、发挥挂职干部作用,做好挂钩扶贫工作。

学校组织部根据教育部人事司要求,结合岗位要求,认真做好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派工作。经基层党委推荐、组织部门遴选、学校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分两批选派了2名干部赴滇西挂职。挂职干部深入基层考察了全县乡镇、农场、全县中小学,直接与群众沟通交流。主动登门与县四套班子领导和相关党政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交流座谈,主动了解县情、民情,学习地方工作特点,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同时,作为学校与当地扶贫工作联席会议的联络人,切实承担起了学校与滇西边境山区的桥梁纽带作用。

四、找准着力点,进一步提升扶贫工作的成效。

20__年4月21日,学校举行社会扶贫工作会议,总结20__年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扶贫工作,安排部署20__年学校社会扶贫工作。要求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整合资源,认真归纳和总结,找准着力点,影响和带动当地的发展,提升扶贫工作的成效和意义。

一是突出挂钩帮扶的重点区域和项目,促进帮扶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针对具体项目进一步细化,明确责任分工,建立项目监督评价推进机制,确保有效落实。

三是统筹校内外资源、发挥优势,将自身的优势与帮扶地区的需求结合起来,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做好帮联共建、产业培育、吸引人才与资金等工作,激发帮扶地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三支一扶培训心得体会第2篇

今年以来,我县扶贫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委组织部的悉心指导下,坚持以党的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县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制定培训计划,创新培训方法,注重培训质量,全面落实“加大培训力度、提升队伍素质”的战略任务,扶贫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就2019年干部培训工作情况总结和2020年干部培训计划报告如下:

一、目标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各项要求,通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教育培训,帮助引导广大扶贫干部深刻理解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系统掌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法措施,切实增强精准帮扶的实战能力,培养造就一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为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情况

2019年度我县共举办各类扶贫干部培训班8期,共培训561人。费县脱贫攻坚工作专题培训班4期,培训346人;扶贫工作重点村村两委成员培训班1期,培训120人;第一书记及致富带头人培训班2期,培训45人;全县扶贫干部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1期,培训50人。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实现了培训受众的“全覆盖”,进一步增强了全县干部群众参与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组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达到了培训的预期目标。

三、重点培训内容

(一)抓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着眼于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专题研讨为主线,不断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把树牢“四个意识”、坚决维护核心作为首要标准,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抓好扶贫业务知识学习培训。着眼于服务全县扶贫工作大局,切实优化和提高扶贫干部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针对全县领导干部集中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含《扶贫论述摘编》解读、扶贫政策解读、教育扶贫政策解读、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工作职责讲解、建档立卡户精准识别和退出、扶贫手册填写、精准扶贫APP和精准扶贫大数据系统讲解等扶贫知识,旨在全面提高各单位、乡镇干部脱贫攻坚工作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确保圆满完成我县脱贫攻坚任务。

四、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坚持思想领路,树立创新型的干部教育培训理念。按照在难点问题上求突破、在重点问题上创特色、在热点问题上出成果的目标要求,严格遵循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专题培训和以会代训等方式举办培训班。

(二)注重培训实效,创新多手段的干部教育培训方式。鉴于我县脱贫攻坚的工作实际,对帮扶政策的业务知识培训,我们按照分批巡回培训的方式开展,学习研究相关理论及业务知识。此外,培训会后,针对各扶贫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差异,我们采用微信、电话、文件传达等多种载体进行个别指导,不断增强了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夯实工作基础,建立长效性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培训质量管理,结合我县实际,研究确定培训方案,提高脱贫攻坚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培训质量。加强扶贫干部培训示范典型打造,认真总结扶贫干部培训的好经验好做法,加以总结和宣传推广。

五、存在问题

我县脱贫攻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相比较,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部分干部理论学习不深入,思想不够解放。部分干部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理论学习,学以致用不够。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切实增强政策水平、开阔眼界认知、拓宽工作思路、丰富工作方法,切实提升参训干部对精准脱贫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带领群众稳定脱贫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教育引导学员把学习培训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积极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下足功夫,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支持。

三支一扶培训心得体会第3篇

为了完成今年的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任务,市供销社党委一班人高度重视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一是一如既往地将该项工作纳入市社业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立由主任任组长,相关科室人员为成员的计划生育“三结合”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业科为承办科室,确定了兼职人员两名,做到了机构健全,任务落实,责任到人。二是市供销社领导班子2013年召开计生“三结合”专题会议3次,针对工作任务、工作进度和工作困难研究对策与措施。三是按照市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文件精神要求,专门出台文件制定了《市供销社2013年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意见》,职能科室也及时与计生“三结合”户签订了帮扶协议和兑现帮扶承诺。切实做到了领导亲自管,科室具体抓,工作有布置,帮扶有政策,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采取措施,落实政策,使“三结合”工作整体推进

(一)加强政策宣传,促进生育观念的转变。市供销社针对不同类型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提高广大农户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认识,进一步树立“少生、快富”的思想观念,自觉遵守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

(二)尽力给予资金、物资支持。对于计划生育“三结合”户,市社确定了专门的帮扶方案,分别对新增户、联系户直接给予现金和物资支持;对于帮扶基地和帮扶基地的贫困户、低收入户,市社也给予了资金、物资支持。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鼓励他们率先致富和改善生活,增强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的影响力。

(三)侧重技术帮扶,提高致富本领。辣子村水果专业合作社坚持了每月农历初10的定期技术交流培训制度,邀请有关农业专家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及现场指导。所有计划生育“三结合”户、低收入户,不论他们是不是水果专业合作社会员,都让他们参与了培训,使他们的致富本领得到了显著提高。

(四)发挥计生“三结合”户的主观能动作用。市社与辣子村村两委把帮助计生“三结合”户树立“依靠自力更生,实现增收致富”作为帮扶工作的重心,要让计生“三结合”户变“要”为“我要干”,真正实现“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

(五)发挥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促进计生“三结合”户和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一是通过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农用物资,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二是通过专业合作社统一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业实用技术水平;三是通过专业合作社对病虫害实行统防统治;四是利用专业合作社的滚动发展基金,以低息或无息贷款方式,支持计生“三结合”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五是通过专业合作社统一对外销售产品,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入。

(六)关心移民计生“三结合”户的生产发展。鼓励他们在搞好水果主导产业的同时,利用林间空地发展大豆、辣椒等短平快的生产增收项目,增加移民原始积累。

(七)引导产业结构调整。针对碰柑市场的情况变化,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市供销社依托辣子村水果专业合作社大力改良水果品质,采用嫁接方式对现在的品种进行升级换代。

(八)努力为对口帮扶基地培训市场流通人才,为切实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提供帮助。今年,市供销社在对口帮扶基地挑选了5名农产品经纪人参加专题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他们拓展销售市场、帮助广大农户实现增收的本领。培训时间2天,对学员全部实行免费。

三、多管齐下,工作扎实,全方位完成“三结合”工作任务

三支一扶培训心得体会第4篇

一、创新工作思路,打造维权帮扶品牌

我市总工会结合困难职工帮扶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把“输血式”救助与“造血式”帮扶相结合,在坚持做好“救急救穷”“输血式”帮扶救助的同时,积极寻找“造血式”帮扶的有效途径,把帮扶的重点转向扶智扶志,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困难职工的劳动技能;引导帮助有创业能力、有发展信心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职工创业,通过扶持他们,带动一批有能力的困难职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树立信心,自主创业,脱贫致富。着力把技能培训、就业帮扶和法律援助等帮扶项目打造成为我市工会维权帮扶工作的品牌,推动维权帮扶工作向纵深拓展。

1、加强困难职工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以我市农民学院为依托,加强返乡农民工和困难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获得终身受用的技术金饭碗。具体采取“四步法”:一是精心组织,制定详细培训计划和方案,实行市、乡、村三级联动,形成培训合力;二是灵活培训,实行免费集中重点培训与乡镇就地组织收听收看我市农民学院远程教育网络体系视频培训内容相结合;三是按需施教,让返乡农民工和困难职工便捷快速的掌握就业的基本知识和种、养、加工及商贸等技能,提高就业成功率;四是颁发证书,对完成培训,符合技术要求的学员,颁发专业技术合格证书。近两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多期,培训下岗职工和农民工965人次,免费职业介绍和提供各类就业信息1632人次。

2、拓展就业渠道,最大限度地帮助困难职工和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为了更好地帮助困难职工和返乡农民工解决就业困难,我们与有关部门配合在唐江、镜坝等7个乡镇创办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园,为返乡农民工和困难职工搭建就业创业平台。近两年来,各乡镇返乡创业园共吸纳了5000多名返乡农民工和困难职工就业。同时积极与各用工企业联系,了解企业用工需求,组织企业用工和劳动者求职登记,帮助下岗职工和困难职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既为困难职工解决了就业问题,又为企业解决了招用工问题,受到了企业和职工的一致好评。

3、强化法律援助功能,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一是深入开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各种宣传活动。我们选择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方,走上街头、深入企业、进驻工地,广泛宣传《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与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现场咨询接待活动,为农民工解答法律疑难和宣传法律知识;二是免费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我市帮扶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长期聘请了两名律师为困难职工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援助服务,近两年来,共为困难职工提供法律援助352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0多件。我市大坪乡农民工廖贤春多年在福建龙岩市一煤矿务工,有一次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煤矿停电不幸身受重伤。在治疗过程中,矿主黄春富中途拒绝给付医疗费,使廖贤春被迫停止医治。廖贤春家属向我市帮扶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后,我们立即派出律师赴福建龙岩与矿主黄春富进行协商调解,在当地司法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经多次协商调解,黄春富支付了廖贤春的医疗费和赔偿金共计15万元,依法维护了农民工廖贤春的合法权益。

二、多方筹措资金,增强维权帮扶实力。

帮扶中心要履行长效帮扶困难职工的职能,必须有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为了突破资金问题这个瓶颈,不断增强工会帮扶实力,我市总工会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帮扶资金:一是积极争取政府和上级工会的支持划拨帮扶资金。我市政府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非常重视,将困难职工帮扶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划拨帮扶中心工作经费5万元,帮扶资金35万元,今年在财政预算中又增加了50万元帮扶资金。此外,上级工会近两年来累计下拨给我市帮扶专项资金34.76万元;二是本级工会经费划拨帮扶资金。我市总工会每年按本级工会经费总额8%的比列划拨帮扶工作经费5.8万元,为帮扶中心提供工作经费保障;三是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募集帮扶资金。我市帮扶中心积极争取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广泛开展募捐活动,通过募捐筹集帮扶资金30多万元;四是积极争取财政贴息小额贷款扩充帮扶资金。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职工创业就业。

三、多管齐下,真帮实扶,务求帮扶工作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围绕党政最关切、职工最期盼、社会最关注的问题,我们开展了以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助学救助、法律援助、就业帮扶、“一卡通”服务等为内容的全方位帮扶服务,建立了“一揽子筹资、一体化运作、一站式服务、一步法到位”的帮扶工作格局,多管齐下,实施多层面多形式的帮扶救助:一是开展生活救助和意外救助。近两年来,共为246名生活困难和遭遇天灾人祸的困难职工给予了帮扶救助,发放帮扶救助资金22.75万元;二是开展助学帮扶,圆困难职工子女大学梦。在近两年的金秋助学活动中,对55名考取二本以上高等院校的贫困学生进行了帮扶资助,共发放助学金8.4万元;三是开展医疗救助和义诊服务。与我市一医院联合为困难职工办理了就医优惠卡,困难职工持卡就医可享受“三免四减半”的优惠。同时,对患重大疾病的困难职工给予医疗救助,近两年来共为58名患重大疾病的困难职工实施了医疗救助,发放救助金10.1万元;四是开展“和谐帮扶”送温暖活动。在每年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开展大规模的送温暖活动,近两年来累计走访慰问1182户特困职工家庭,发放慰问金35万元。五是大力实行职工互助保险计划。为缓解职工因大病医疗、意外伤害等造成的特殊困难,提高职工互助互济的能力。近两年来,我市组织了6000多名职工参加互助保险,保费达50多万元;六是开展特困职工、农民工“一卡通”优惠服务。积极争取卫生、教育、供水、供电、商场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为困难职工、困难农民工提供就医、子女就读、用水、用电、购物等优惠服务,较好地帮助他们解决了基本生活困难。

回顾近几年来的帮扶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

1、充分认识困难职工帮扶救助的重大意义,是做好帮扶工作的基础。帮扶中心是面对困难职工开展帮扶救助的窗口,是社会保障机制的补充和调解社会矛盾的通道,帮扶中心的每一项帮扶活动都是具体的、实在的,每一项帮扶工作的全过程也是负责任的、真情实意的。我们帮扶工作人员时刻牵挂着职工群众的安危冷暖,千方百计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真心实意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职工群众的心坎上。

2、党政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有力保证。我市市委、市政府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非常重视,主要领导经常关心、过问帮扶中心的工作,在帮扶中心人员配备上给予了大力支持,配备了5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划拨了专项帮扶资金;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为我们开展帮扶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支一扶培训心得体会第5篇

2020年电商扶贫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开展部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为抓手,以扩大产品销售渠道和推动农产品上行为重点,依托我x独特的优质农副产品优势,创新扶贫模式,加快推进“互联网+”与扶贫工作融合发展,推动贫困群体通过电子商务及相关产业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自我发展,为我x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注入新的活力,做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思路

以建立完善的电商扶贫产业链体系为目标,壮大电商服务平台,培育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切实解决农产品上行薄弱短板。着力推进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大力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促进农村电子商务普及应用,打通贫困地区电子商务的双向流通渠道,充分吸纳各类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动贫困户逐步参与到种养、收购、包装、存储、运输、服务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促进全x经济增长,带动贫困人口致富增收。

三、工作目标

(一)构建农产品网货供销体系。积极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x项目建设,聚焦产、供、销等各个环节,整合x内农业加工企业、农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成立网货供应中心或供应链管理公司,从网货供应、加工包装、追溯品控、品牌培育宣传等方面为电商、微商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利用国内各类平台电商、社交电商,形式多样的构建全网多渠道农产品上行通道,全力打造“电商x”“电商镇”“电商村”。

(二)构建农村物流共享配送体系。整合x内快递、物流公司、邮政班线、客运公交班线、以及本地货运、闲散车辆等运输资源开展“共享、拼车”配送,创新x域电商物流体系,建立交通运输、商贸、农业、供销、邮政等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共享衔接机制,降低农村物流成本。

(三)构建电商带贫机制。推动电商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创业扶贫及集体经济增收扶贫等模式深度融合。引进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及引导本地电商企业深入研究本地经济管理模式,创新扶贫思路,采取“电商+合作社+贫困户”“电商+第一书记+贫困户”“电商+农业企业+种植基地”“电商+企业+贫困户”等形式多样的“电商+”扶贫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电商企业所得的利润按一定比例返给x、乡镇设立的扶贫基金,由基金管理组织分配给贫困户或直接以分红、福利方式补贴贫困户。

四、工作任务

(一)实施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品牌战略

x.培育创建农产品网络特色品牌。按照农产品标准体系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业组织化、基地化生产,强化产品种植、加工、包装等环节的标准化质量管控。开展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打造地域特色产品品牌。加大莜麦、胡麻油、杂粮等优势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以改变包装、挖掘康养要素、增加地方文化要素等手段开发高附加值的网络产品。到xxxx年,至少培育x个以上产品品牌和x个x域公用品牌。

x.积极开展网络宣传和电商体验活动。积极参加由国内外知名媒体参与的x好产品、好品牌评比大赛,在互联网上推送宣传我x特色品牌。借助全市旅发大会、x“赛羊会”以及各类招商会等大型活动平台设立电商体验区,通过展示、体验宣传我x特色产品。

(二)培育壮大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

x.鼓励各类资本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充分发挥现有市场资源和第三方平台的作用,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金融、供销、邮政、快递等各类社会资源加强合作,实现优势资源的对接与整合,共同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x.培育壮大农村电子商务企业。支持全x专业大户、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产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各类涉农经营主体自建电子商务平台或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商业务。引导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拓展农村业务,支持组建农村电子商务专业服务机构,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专业化服务。积极引导x外发展成熟的电子商务企业参与全x农村电子商务,吸引各类电商服务企业和便民服务企业参与全x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壮大全x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主体。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引导返乡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巾帼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等利用电子商务在农村创新创业,扩大农村电子商务主体。

x.开展电子商务创建示范工作。重点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积极打造电商示范企业、示范网点、示范基地等创建活动,着力培育发展一批转型升级示范典型,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样本。打造一批电子商务普及应用较好且达到一定销售规模,电子商务产业链比较完备,具有较强示范效应的镇(乡)、村。

(三)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力度

x.整合资源开展目标性培训。整合商务、农业、扶贫、教育、就业等电商培训资源,借助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作开展契机,加强对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完善培训后服务机制,重点解决农村地区电商人才匮乏的瓶颈问题,增强电子商务在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开展电商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的服务水平和盈利能力;开展对扶贫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培训,提高各类电商应用主体的应用能力,打造一支懂信息技术、会电子商务经营、能带动脱贫的本土电子商务扶贫队伍,为实现农产品销售、农户增收致富提供新思路、新模式、新动力;开展各级党政干部的培训,提高其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决策和指导能力。

(四)强化农产品上行

x.积极与成熟知名电商平台合作。结合全x产业特色,围绕错季蔬菜、牛羊肉、胡麻油、杂粮杂豆、x口蘑、火山岩等特色农村产品和手工艺品,组织和引导农村产业合作组织或农民个体与阿里、京东、苏宁、邮乐网、乐村淘、微商团队等国内各类型电商平台对接,指导其根据消费需求及时调整生产结构,围绕x域三大主导产业,将特色农村产品打造成为适销对路的网络商品,确定合理的农产品网络销售促进措施,使其在淘宝、苏宁、京东、电商扶贫频道等实现销售。

x.完善配套仓储物流体系。加快电商与仓储、物流协调发展,完善x乡村三级仓储物流配送机制,依托工业园区推动建设x级仓储物流中心,逐步建立镇村仓储配送中心与配送服务网点,为工业品下乡和农副土特产品进城提供综合物流服务。

x.提高商品转化率和扶贫效能。x域范围内引入x-x家企业加入溯源系统,推动农村产品上行。x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负责建立和引入专业团队,整合本地电商资源,做好产品梳理、安全追溯、产品认证、品牌培育、营销推广等工作,促进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推动本地农村生产、加工、流通等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提高农村产品的商品转化率和电子商务交易比例。开展生鲜农产品“基地+社区直供”电子商务业务,推动全x农产品进城市、进社区。同时,要充分发挥驻村干部作用,对驻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进行电商培训,让其了解电商扶贫的路径和方法,承担起联系专业合作社、梳理农特产品、构建联接贫困户利益机制的任务,积极探索电商扶贫新路径、新模式,带动所在村镇贫困户尽早脱贫致富。

(五)建立电商公益扶贫机制

xx.引进中国扶贫基金等公益组织参与电商扶贫。政府组织各级扶贫干部、大学生村官、驻村干部与各类公益组织对接结合,调动电商企业资源与公益组织相结合实施电商扶贫,x政府对企业和公益组织相结合创新出来的扶贫模式给予支持和推广。

xx.开展电商消费扶贫活动。搭建深度贫困乡镇农产品营销平台,利用节假日等时机,组织电商、旅游团体等开展消费扶贫活动,集中购买贫困乡镇土特产品,培育全社会消费扶贫意识,逐步形成电商扶贫的品牌产品、品牌企业。

xx.设计电商扶贫公用标签。在产品包装和销售宣传方面要突出“扶贫”要素,实施爱心和社会责任销售活动,对销售出去的每件产品提点到产品所在地的扶贫基金中,年底分配到建档立卡农村低保户、特困户、残疾人、城镇低保户、特困职工等困难对象。

xx.引导电商企业设立分销系统。利用微商门槛低、易学的特点,指导企业设立微信分销系统,引导贫困户加入营销团队进行转发、宣传、销售,按绩效获取利润提成。

(六)引导社会力量、民间力量形成产业联动扶贫局面

xx.成立电商扶贫服务中心。加快建立电子商务协会,成立电商扶贫服务中心,为x域电商扶贫主体提供服务。对接各x区电商扶贫公共服务中心、电商示范x承办企业、各类承担或有意扶贫任务的企业、各村第一书记、扶贫干部、慈善公益等组织,协调各类资源进行合作。重点是将更多电商培训、运营、产品标准化建设、包装设计、网络渠道引入我x,催生出形式多样的电商扶贫模式。

xx.组建电商集团公司。引导电商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组建集团公司,解决缺少电商龙头企业没有影响力问题。引导公司积极对接投资公司、金融机构进行合作,获得正常贷款利率下浮的优惠政策或得到大额融资。对接物流公司获得更加实惠的物流价格,推动集团公司与x外电商企业合作,拉动农产品上行,做到做强本地电商产业。

(七)加大电商基础设施建设

xx.加大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支持电商企业、仓储物流中心及其配套服务设施所需的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促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积极推动移动xG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为电商扶贫工作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政府x长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x有关部门和乡镇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电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电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x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领导小组依据电商产业链环节和部门职能成立电商精准扶贫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统筹协调解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

(二)完善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对乡镇、部门电商扶贫工作的跟踪问效和监督检查,完善电商服务站点与农户利益紧密联结机制,着重培育一批电商精准扶贫创新发展示范企业。完善电商扶贫绩效评估和工作考核制度,将电商扶贫纳入全x脱贫攻坚考核范围,按照方案进度,确定考核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对工作实绩突出的部门及企业和个人,在资金项目上给予倾斜支持。

(三)加大政策扶持。x财政根据财力情况安排专项扶持资金,所需资金经x政府同意后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x扶农办和x财政局可根据当地脱贫攻坚实际,研究统筹扶贫和涉农资金支持电子商务助推精准扶贫,并积极统筹使用各渠道资金支持电商精准扶贫工作。

x.支持电子商务运营体系建设。积极支持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x建设,从市财政每年切块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同时统筹使用商业、农业等渠道资金支持电子商务扶贫工作。采取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在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示范创建、电子商务产品资源培育、信息采集、数据维护、产品营销、人才培训、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等方面,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和完成情况给予资金补贴。

x.支持农村电子商务上行渠道建设。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绿色通道。对设置网点开展农产品配送的邮政、快递等物流企业给予奖补。对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点销售农产品给予物流补贴。对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带动贫困户较多、年网络销售额达到xxx万元以上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或年网络销售额达到xxxx万元以上的电子商务企业,给予包装策划、宣传营销推广奖补。对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品和推荐乡村旅游线路,年网络交易额达xxx万元以上的电子商务企业和经营主体,可给予绩效奖补。

x.支持冷链物流发展。鼓励电子商务物流企业在贫困地区开展农产品全程冷链物流,建设冷链物流节点体系,支持完善鲜活农产品各环节的包装、保鲜等冷链物流技术规范和标准化配送车辆的营运技术规范。对建设或配置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可给予资金补贴。

x.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品牌培育。支持培育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开展农特产品网络品牌建设,争创省、市级名牌产品,培育出口名牌。经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知识产权等部门认定,获得部级、省级、市级名牌农产品认证的企业和单位,x政府给予奖励。

三支一扶培训心得体会第6篇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富民强县”战略为根本宗旨,把实施职业教育攻坚扶贫富民工程作为扶贫开发攻坚的重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推进教育移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落后面貌,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主动对接经济、回报社会的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原则

1.创新机制。把职业教育攻坚扶贫富民工程纳入扶贫开发整体战略,将职业教育攻坚和扶贫开发攻坚融合推进,统筹职业教育、扶贫开发和促进就业政策,推动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加大职业教育扶贫富民工程的实施力度。

2.夯实基础。推进县职业教育中心标准化建设,引导和促进县职业教育中心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壮大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分层次分类型分阶段推进职业学校优质资源建设。继续支持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实训基地建设。

3.提升内涵。优化县职业教育中心专业设置,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技能型人才培养与需求对接、学校与企业互动的格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4.服务扶贫。强化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和扶贫方面的功能,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让贫困乡镇群众、特别是未升入普通高中和高等学校的青少年都有一技之长,掌握脱贫致富的本领,带技能进城转移就业,实现“人人受教育,个个有技能,家家能致富”。

二、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在全县实施职业教育攻坚扶贫富民工程,通过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夯实职业教育基础,强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推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双证书”同步制度,帮助接受职业教育的学习者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顺利实现就业,使职业教育的扶贫富民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服务富民强县战略的能力得到根本性提高。

三、实施范围及主要内容

(一)扩大对贫困学生免除学费覆盖面。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在现行国家和自治区、市免学费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免学费实施范围,使贫困学生“学得起技能”。

(二)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由县统筹规划、财政重点支持县职业教育中心实训基地建设,2012年,完成扩大校园征地的汽车实训楼、教学综合楼、400米跑道田径场等项目建设,完成自治区职业教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教练车和酒店实训的设备购置及全县14所成技校培训软、硬件设备添置工作。引导我县更多的青少年选择就读职业学校,积极参加实用技术落后培训,使学生“学到好技能”。

(三)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重点加强县职业教育中心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学校管理领导培训、教学改革、办学模式改革、技能大赛、信息化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办学吸引力。

(四)实施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双证书”同步工程。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实行订单培养,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两证”同步,提升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使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

(五)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推行“2+3”五年制的中高职联合办学形式,提升人才培养规格。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和协作。县职业教育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职业教育重大问题,出台职业教育扶持政策,解决职业教育实际问题,持续深化“政府统筹领导、部门合力推进”的职业教育工作机制。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要根据职业教育攻坚职能职责、目标任务,牵头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并组织实施。要继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特别是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政府、行业和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等多渠道依法筹措经费的职业教育投入机制。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深化职业教育攻坚扶贫富民工程工作方案》规定:职业教育攻坚扶贫富民工程实施期间,县财政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安排职业教育的比例分别不低于30%和15%;县人民政府按规定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教育资金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落实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县财政要根据自治区统一制定职业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足额拨付职业教育经费。

(三)落实政府职责。县人民政府重点办好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整合县域内职业教育与培训、扶贫开发的资源和政策,健全当地职业培训网络,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乡镇人民政府要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巩固首轮职业教育攻坚成果,将职业教育摆在事关扶贫开发、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位置。要结合实际,研究本乡镇深化职业教育攻坚扶贫富民计划,重点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当地具有学习能力人员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三支一扶培训心得体会第7篇

在帮扶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低收入农户,之所以难以真正脱贫致富,源于缺乏知识储备,缺乏一技之长,缺乏产业依托,即便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多数也早早放弃学业外出打工,没有成长为依靠知识技能支撑家庭脱贫致富的中坚力量。

扶贫先扶智,扶智扶教育。根据江苏省今年帮扶工作要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贯彻精准扶贫要求,聚焦低收入农户,立足开发式扶贫,针对经济薄弱村人口现状特别是劳动力情况,发挥本地师资优势,开展了“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促进就业创业,取得积极成效。

整合资源,共商帮扶政策

近年来,为发挥整体优势共同推进帮扶工作,江苏省广泛构建了涵盖各个行业的帮扶单位体系。以淮阴区古寨乡为例,目前确定的帮扶单位分别有省“五方挂钩”单位、省市级精神文明单位、市区级单位以及各类企业等,集中了政府、部门、院校、企业等多方优势资源。

为主动对接帮扶工作,2014年9月3日,我们召集“古寨乡帮扶后方单位座谈会”,获得所有后方单位的积极响应。会上,古寨乡领导汇报了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出了经济薄弱村集体以及低收入农户急需帮扶的项目方案,各后方单位深入交流了帮扶措施并提出相关建议,与会各方在乡村需求与帮扶措施方面进行了充分对接。会后,帮扶工作队会同古寨乡党委政府,研究精准扶贫、整体帮扶突破方向,确定了开展“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作思路。

统筹推进,定制培训计划

帮扶工作队与乡镇研究确定工作方案,分别从“两后生”统计、院校对接、培训科目定制等方面统筹推进工作。

一是开展“两后生”调研统计。经过摸底,本地区存在相当数量的“两后生”,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后即外出从事劳务或者闲散在家,其中绝大多数为初中毕业生,文化程度较低,80%以上未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多数外出人员从事低技能、高体力、低收入的低端产业工作。经过乡镇宣传发动,驻村干部逐户了解情况,统计培训人员以及专业意愿,并组织部分培训人员和家长代表前往院校实地参观,确定古寨乡符合条件的“两后生”28人参加首轮培训。

二是深入院校对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和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城乡结对、文明共建”单位,作为重点职业教育院校,具有丰富的理论教育特别是教学实训优势资源。通过走访院校开展对接,帮扶工作队与两所院校达成共识,详细商议了培训方案。培训经费主要由帮扶工作队和两所院校共同承担,学员无需支付学费。

三是定制培训计划。经过需求分析,采取专门定制的方法确定培训科目,在院校提供的8个专业中,选出具有普遍认可和发展前景的培训专业,分别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的淮扬菜初、中级初级烹饪专业和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维修保养与钣喷专业。培训班计划为180课时,小班化教学,周一至周五在院校封闭学习,全部课程结束后颁发结业证书,并组织学员参加国家统一职业资格专业技能考核,合格者分别颁发中式烹调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证书和汽车维修初级工证书。

精心组织,注重实训考核

2014年11月25日上午,首届“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班正式启动。帮扶工作队、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淮阴区古寨乡有关领导同志参加了开班仪式。

课程设置方面。院校按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制订了教学计划,以理论讲授为基础,以实训操作为重点,以职业技能考核为导向,配备专业老师,其中淮扬菜烹饪专业由部级淮扬菜大师张胜来和朱红星亲自担任培训指导。

班级管理方面。每个班级分别由乡镇安排一名干部和学校安排一名老师担任班主任和辅导员,学员签署培训守则,约定学习生活等规章制度;严格班级管理,实行每日考勤,推选小组长负责日常事务管理;引入激励机制,学完全部课程的学员给予一定生活与交通补助,通过国家技能考核的学员给予一定奖励,成绩优异者安排参加在校国民教育继续教育。

后勤保障方面。校方免费安排学生住宿,办理学生食堂就餐,开放图书馆、实训车间等教学设施,学员进入大学校园后能够全方位体验高等教育的魅力。

2014年12月17日,帮扶工作队符伟星队长一行赴院校看望培训学员。在实训场所,学员分别演示了汽车日常维护保养和淮扬菜肴烹饪等技艺,展示了娴熟的操作技能,也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帮扶工作队与院校进行座谈,听取学员交流,大家充分肯定了“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所取得的积极成效。

持续帮扶,搭建致富平台

去年12月底,两个培训班相继完成全部教学计划,通过专业技能考核,学员全部获得结业证书。参加烹饪专业培训的学员中8名学员获得初级资格证,13名学员获得中级资格证,参加汽车维修专业培训的学员获得从业资格证,邓方等7名学员被评为优秀学员。结业典礼上,古寨乡党委政府向院校7名专家颁发了“扶贫助创烹饪技术策划创业指导专家”和“农民创业导师”聘书,建立长效合作联系机制。

结合培训情况,帮扶工作队、院校和乡镇开展了就业指导和创业支持。目前,参加烹饪专业培训的邓方夫妇的饭店已开业;有学员已经推荐在酒店工作;汽修专业的张彬、程兵约300平方米的汽车修理店面也准备开业;优秀学员参加在校国民教育继续教育工作也在推进中。

首届“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光明网、江苏文明网、江苏经济报、淮安日报、淮安电视台、淮安视听网、淮阴日报,淮安政务网、淮阴政府门户网等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培训期间还接受了市城乡一体化和生态文明专题班、地市职老领导的考察。

总结经验,创新帮扶机制

经过首届“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我们主要有三点体会:一是整体帮扶工作离不开后方单位全力支持,在省委扶贫促小康目标的指引下,后方单位无私奉献,体现了责任感;二是精准扶贫工作需要进一步开拓思路、创新举措,要真正聚焦低收入农户,确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体现针对性;三是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将是开发式扶贫的有效途径,既增强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也为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储备了新型产业人才,体现长效性。

三支一扶培训心得体会第8篇

一、就业脱贫工程工作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就业脱贫帮扶工作。开发了保绿、保洁、护林、护路等公益岗位安置弱劳动力贫困劳动者兜底就业;鼓励就业扶贫基地、车间、合作社等各类经济实体帮助贫困劳动者就近就地居家就业;组织召开贫困劳动者专场招聘会转移就业。截止目前,共帮扶1499名贫困劳动者就业,完成省厅下达1330人任务的113%。

2、就业脱贫技能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提升贫困劳动者就业技能,激发内生动力自主发展产业、创业就业、灵活就业。今年以来,组织皖西经济学校、安心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等5家培训机构,开展稻虾共养、家政服务、畜禽养殖、农作物种植等工种培训班,共培训5135名贫困劳动者,培训期间发放伙食和交通补助187.2万元。

3、扶贫公益就业岗位开发工作。今年省厅下达我县扶贫公益岗位开发任务280个,全县共开发扶贫公益就业岗位510个,安置341名贫困劳动者在护林、护路、保安、保洁、光伏电站管护等岗位就业,切实解决弱劳动力贫困人员就地就近就业。

4、就业扶贫基地招募工作。根据省、市要求,经企业申请、乡镇推荐、部门审核等方式,公开招募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作为扶贫基地。今年已招募钢铁集团、雷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就业扶贫基地,提供5000余个就业岗位。

5、落实就业脱贫各类补助政策。一是发放2018年县外务工4784名贫困劳动者交通补贴239.2万元,帮助外出务工转移就业;二是拨付2018年就业扶贫车间、合作社等95家经济实体,吸纳贫困劳动者稳定就业一次性奖励27.12万元,其中扶贫车间13.71万元;三是发放第一季度4318名贫困劳动者公益岗位补贴383.7万元,第二季度公益岗位补贴4374人374.28万元,第三季度公益岗位补贴4307人389.16万元;四是发放贫困劳动者居家就业补贴第一季度1952人175.2万元,第二季度2138人194.13万元,第三季度1965人177.24万元;五是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2020届中职学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128人19.2万元。

6、就业扶贫车间建设整改工作。根据省人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扶贫车间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对原认定的就业扶贫车间,按照巩固提升、建成见效、取消摘牌“三个一批”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对巩固提升的就业扶贫车间重新认定21家,建成见效新认定1家,取消摘牌28家,带动就业364人,其中吸纳贫困劳动者就地就业189人。

7、就业扶贫驿站建设整改工作。根据省市关于就业扶贫驿站建设的工作要求,各乡镇严格落实扶贫驿站建设管理规定,充分发挥扶贫驿站作用,让贫困劳动者不出乡镇、村,就能享受公共就业服务。通过整合资源、叠加政策、优化服务,让就业扶贫驿站成为贫困劳动者居家就业的服务区、技能培训的加油站、扶持创业的催化器。今年重新认定就业扶贫驿站29家,新建成就业扶贫驿站6家,待市人社局验收。

(二)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县人社局成立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把就业脱贫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全面推进。

2、突出重点。突出重点项目,扎实开展精准帮扶、精准就业、精准脱贫专项行动,重点推进技能脱贫培训、就业扶贫车间建设整改、各项补助申报、贫困人口城乡居保应保尽保等工作。

3、层层压实责任。压实压紧责任,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开展人社扶贫走访,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不定时抽调有关人员以“四不两直”方式下乡镇调查人社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统筹推进人社扶贫工作,不定期电话核查就业补助资金政策落实情况,核查资金是否及时打卡。

二、就业扶持民生工程

(一)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

积极实施就业扶持民生工程,把困难人员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大力开发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切实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帮扶。今年市下达我县公益性岗位开发目标任务为300个,截至目前,共开发公益性岗位407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35.6%,安置了247名就业困难人员在公益性岗位上岗,全部录入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到岗率82.3%。

(二)就业见习岗位开发工作

今年市下达我县就业见习岗位开发目标任务为438个,截止目前,共有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52家,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678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54.8%,接收223名毕业两年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到岗率50.9%,完成了上岗人数达到219人的任务。

(三)企业新员工培训工作

2020年我县企业新员人培训任务1200人,截止11月底,县开展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2655人,完成年度任务的221%,培训合格率100%。主要作法:

一是查阅参训学员花名册,核对身份证,查是否存在超过法定劳动年龄的员工、尚未毕业的实习生、冒充新员工的老员工,以及是否进行劳动合同备案。二是查阅学员签到表、培训课程表、培训日志等资料,并现场询问学员培训情况,了解培训课时是否达标,理论学习与实操培训分配是否合理,教学是否按教学计划执行。三是随机抽查、电话回访、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员对民生工程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严防回答内容整齐划一、明显有事先统一口径现象,并征集学员对民生工程工作的看法、建议和意见,真正做到听民声、察民意、赢民心。四是对培训补贴资金进行查验,检查资金是否专款专用,防治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套取资金等现象发生,保证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资金落实不打折。

(四)新技工培养

今年来,县积极谋划,精密组织,进一步加大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切实做好技工大省技能培训工程新技工系统培养工作。上级下达全年目标任务390人,截止11月底,我县已完成500余人,培养稳定率100%,全面完成新技工系统培养民生工程年度目标任务。

三、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

2020年我县城镇新增就业任务4600人,截止11月底,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881人,完成任务149.7%;失业人员再就业2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

(二)《就业失业人员登记证》发放工作

做好《就业失业人员登记证》发放工作,今年新发证2865人份,累计发放31564人份。

(三)企业托管档案人员到龄退休申报

截止11月底,上报市局病退30人次,申报正常退休223人次。

(四)创业担保贷款审核发放工作

做好符合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个人申报材料的审核与贷款发放工作。已受理小额担保贷款488人份,共计6097万元,其中审核推荐488笔,6097万元;已发放488笔,6097万元,距任务目标9500万元,差距3403万元,下一步要加快审核进度,力争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五)开展“五大主题”招聘活动

2020年我县以“五大主题”招聘活动为契机,紧扣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的总要求,充分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按照年初规划,截至11月底,共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2+N”、大别山革命老区和行蓄洪区等各类招聘会95场,线下招聘提供就业岗位近7000余个。多次与市、市、县人社局合作,充分缓解我县劳动者就近就业和外出就业的需求。在各类招聘会现场,免费发放春风卡和就业创业等各类宣传资料10000余份。线上还充分利用公共招聘网进行宣传,积极指导鼓励企业注册并招聘信息,截止目前已注册企业226家,今年新招聘岗位数184个,招聘3118人。鼓励有电脑操作水平的劳动者通过网络高效便捷的找到心仪的岗位。

(六)失业保险工作

1、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发放工作

截至目前,2020年度享受失业保险人次603人,发放失业金479.95万元。其中失业人员按每人1000/元领取一次性求职补贴,失业金发放标准为1242元/月。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按每人283.53/元每月按时缴纳。

2、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及稳岗补贴发放

截止目前,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已申报56家,符合条件56家,已返还金额141.74万元,企业稳岗补贴申报1家,正在审核中,预计金额83万,本项工作12月底前全部发放完成。

(七)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2020年度,当年就业资金筹集总额3032万元,截止11月底已支出总额3201.63万元,其中就业技能培训补贴支出42.15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支出153.61万元,就业见习补贴支出99.52万元,特岗人员补贴支出186.45万元,贫困大学生求职创业补贴支出24万元,就业创业服务补助支出69.85万元,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支出46.41万元,企业稳定就业一次性奖励支出27万元,充分就业社区、示范村补贴支出15.4万;就业扶贫支出2537.24万元,其中公益岗位支出1122.85万,居家就业支出925.19万,扶贫驿站支出250万,交通补贴支出239.2万。

四、人才服务工作

(一)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

为高校毕业生出具以档案材料为依据的各种证明材料,接受高校毕业生等外来电话查询学籍档案和咨询就业有关情况,新接收高校毕业生学籍档案5338人份,调出人事档案及人事关系1100人份,办理个人人事16人份,开具调档函130人份。

(二)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管理和服务工作

按照上级要求,严格管理,热情服务。建立了数据库,实行实名制管理,随时掌握人员增减变动情况,兑现了劳动工资报酬,整体办理了社会保险。截止11月,我县尚有80名基层特定岗位人员,今年我县上报市局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计划补录人员40人,经过笔试、资格复审等环节,符合条件的共有37人,12月份到岗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