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理论动态

国外理论动态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reign Theoretical Trends

杂志简介:《国外理论动态》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4507/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治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期特稿、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跟踪、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海外中国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本期聚焦:人工智能的哲学...

主管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主办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国际刊号:1674-1277
国内刊号:11-4507/D
全年订价:¥ 240.00
创刊时间:1991
所属类别:政治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8
复合影响因子:0.73
总发文量:1964
总被引量:9149
H指数:33
立即指数:0.0674
期刊他引率:0.9941
平均引文率:7.0506
  • 与时代精神同步,构筑中外学术交流桥梁——《国外社会科学前沿》主编访谈

    刊期:2007年第02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科学事业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与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主编的年刊《国外社会科学前沿》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加强对国外前沿理论和思潮的跟踪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就必须立足中国实际、放眼世界大势,加强对全...

  • 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

    作者:Л.C.列昂诺娃; 康晏如(摘译) 刊期:2007年第02期

    2006年11月20—21日,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政治学所在北京共同主办了题为“马克思主义:历史与现实”的首届中俄思想家论坛,下面四篇文章就是四位俄罗斯学者提交给这届论坛的论文,涉及广大读者十分关注的苏联解体的原因、俄罗斯左翼政党和运动以及俄罗斯新的意识形态等内容。他...

  • 苏联80年代末的政治改革和当代俄罗斯左翼力量的演化

    作者:Б.П.古谢列托夫; 张晓东(摘译) 刊期:2007年第02期

    苏联政治改革的结果 笔者在1990—1991年曾经是苏共中央委员,是80年代中期之前(甚至更早些)的改革进程的直接观察者和参与者。在笔者看来,在当时的苏联,客观上形成了对现存政治(和经济)体制进行激进改革的需求。在80年代中期前苏联形成的政治体制具有以下的主要特征:基本的政治制度(议会、政权的执行机构与司法机构)发育不良,它们仅...

  • 苏联生活方式危机的根源

    作者:奥·尼·雅赫诺; 彭晓宇(译) 刊期:2007年第02期

    苏联的垮台是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苏联垮台的原因、经过和后果深深地吸引着全世界研究者的注意,这并非偶然。俄罗斯的出版物关注的主要是这一问题的政治经济方面,强调生产组织模式不能应对科技革命的挑战,这导致苏联经济失去了以往的发展势头,经济停滞,社会和民族问题尖锐起来,之后是全面的政治危机。高层领导行动的失当更加重了危机...

  • 全球化条件下的俄罗斯意识形态

    作者:弗·多博林科夫; 徐海燕(摘译) 刊期:2007年第02期

    随着当今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自由派霸权主义的到来,民族国家面临着捍卫自己的主权和民族利益的任务,如何捍卫国家意识形态的问题也日益尖锐。对于20世纪90年代因自由派改革而正经受着最严峻的制度危机的俄罗斯而言,这个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在我们看来,使俄罗斯摆脱危机并且复兴,这只有在保守的意识形态下才能实现。这种意识形...

  • 以“主权民主”为基础的发展战略——“统一俄罗斯”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综述

    作者:李兴耕 刊期:2007年第02期

    最近,俄罗斯的第一大党——“统一俄罗斯”党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总结了建党五年来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通过了党的纲领性声明,宣称“主权民主”是党的意识形态基础,制定了今后十年的发展战略,为即将到来的第五届国家杜马选举作准备。现将大会的情况简单介绍如下。

  • 中美学者眼中的中国大战略

    作者:雅可夫·伯杰; 胡占利(摘译) 刊期:2007年第02期

    俄刊《远东事务》2006年第1期发表了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雅可夫·伯杰撰写的文章《中美学者眼中的中国大战略》。文章考察了中美学者关于中国大战略的一些重要论述和观点。在美国学者中,一些人认为中国目前所采取的是“深谋远虑”的战略,这是基于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弱小,但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中国必将采取更加“独断的立场”...

  • 中国的能源需求

    作者:海因里希·克雷夫特; 崔存明(摘译) 刊期:2007年第02期

    德国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原副主任、资深战略分析家海因里希·克雷夫特在美刊《政策评论》2006年10-11月号发表了《中国的能源需求》一文。文章认为中国当前能源需求正在并将不可逆转地快速增长,这将给中国带来日益严重的能源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中国政府寻求能源安全的外交努力将对未来国际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西方国家可能用中国对进...

  • 不带身份认同的立足点(上)——斯皮瓦克、严海蓉访谈

    作者:李应志(译) 刊期:2007年第02期

    盖亚特里·查克拉巴蒂·斯皮瓦克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和文学比较研究中心”负责人。她的研究领域包括19—20世纪文学、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解构理论、后结构主义以及全球化。她是“庶民研究小组”(Subaltern Studies Collective)的成员,同时积极参与印度西孟加拉邦草根性的乡村文化教员培训活动。本次访谈的地点在加州大...

  • 阿伦特论委员会民主

    作者:约翰·F.希顿; 江棘(摘译) 刊期:2007年第02期

    委员会民主理论是阿伦特的政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阿伦特认为委员会民主包含了一种替代性的政治原则的可能性,是革命精神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制度保障。希顿的文章《阿伦特论委员会民主》探讨了阿伦特委员会民主理论的概念、原则及其局限,认为阿伦特的某些概念阻碍了她对现实存在的委员会民主历史经验的理解,此文被认为是阿伦特委员会民主...

  • 革命精神:阿伦特和西班牙内战中的无政府主义者(上)

    作者:乔尔·奥尔森; 陈越(译) 刊期:2007年第02期

    长久以来,革命一直是被压迫者最后的也是最大的希望。当旧秩序下的痛苦和剥削变得难以忍受时,不幸的人们能够指望的要么是来生更好的生活,要么是完全推翻现有的生活。不过,特定革命的历史具有成败兼有的特点。常常,革命使得自由、平等和安宁的生活如此令人激动地近在眼前,其参与者事实上能够在几天、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内过上这种生活,...

  • 形上之思的革命——浅谈海德格尔对“存在”的理解

    作者:张文喜 刊期:2007年第02期

    海德格尔通过对传统形而上学正本溯源式的清理,揭示了使其走向终结的致命原因,并且理清了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把被其所遗忘的“存在”拉到了世人面前,对“科学不愿与闻的‘无”’作了精辟的论述。认为传统形而上学追求的“存在”实则是片面的,它缺失了对同样为“存在”本质的“无”的把握,从而实现了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性的革命。

  • 所有制、产权和经济业绩: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大卫·科茨; 张文红(编译) 刊期:2007年第02期

    2006年11月13—14日,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和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所有制和产权: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文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经济与合作研究系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大卫·科茨教授向会议提交的论文。文章批判了私有化万能论神话,并认为,公有制企业成分比较大的经济一般可以获得长期、稳定发展,国...

  • 美国工会分裂的影响

    作者:丁骥千 刊期:2007年第02期

    法国《外交世界》月刊2006年3月号刊登了美国社会学教授里克·方塔西亚(Rick Fantasia)撰写的题为《美国工运这一次分裂是否意味着该国工运一个春天即将到来?》的文章。该文叙述了美国工会组织“以变化去争取胜利”同“劳联一产联”分裂的具体情况及其原因,并对今后的演变趋势作出了分析和估计。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斯蒂格利茨新著反思全球化

    作者:庞娟(编写) 刊期:2007年第02期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最新的著作《让全球化正常运转》在2006年9月一经出版就引起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美国网站http://www.statesman.com2006年10月25日刊登了德克萨斯州立大学教授约翰·霍伯曼关于此书的评论文章。文章将斯蒂格利茨在该书中的观点与托马斯·弗里德曼的看法进行了比较,认为《让全球化正常运转》一书是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