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学

国际汉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International Sinology

杂志简介:《国际汉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272/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早期西方汉学、中国经典海外传播、汉学访谈录、汉学家专页、中外文化交流史、国别汉学研究、文献研究、海外中国艺术...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刊号:2095-9257
国内刊号:10-1272/K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05
复合影响因子:0.49
总发文量:926
总被引量:697
H指数:8
平均引文率:0.701
  • 为了法国与中国的文化因缘——译坛骁将耿昇

    作者:谢方 刊期:2018年第02期

    耿昇(1944—2018),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1944年生于河北省阜平县,1968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法文系。自1981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便从事有关中法关系史、法国汉学诸方面的翻译与研究工作。在社会工作方面,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和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中国敦煌研究院、北京...

  • 新时代的历史话语权问题

    作者:汪荣祖 刊期:2018年第02期

    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可能于短期内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在国防与科技方面也有突飞猛进的成就与进展,俨然已经迈入一个新的时代。展望新时代中国学术的未来,自然科学迎头赶上西方.

  • “他者文化”与“我者文化”的“黑塞式”融合——访国际黑塞协会会长卡尔·约瑟夫·库施尔教授

    作者:卡尔·约瑟夫·库施尔; 庞娜娜 刊期:2018年第02期

    2017年5月,笔者受国际黑塞协会(Internationale Hermann Hesse Gesellschaft)的邀请,参加了"赫尔曼·黑塞奖"(Preis der Internationale Hermann Hesse Gesellschaft)的颁奖仪式。该奖由国际黑塞协会设立,每两年颁发一次。2017年的颁奖仪式在风光秀丽的黑森林小城——黑塞的家乡卡尔夫(Calw)举行。颁奖仪式结束后,笔者有幸采访了国际黑塞...

  • 传教士笔下的中国内务行政——《中国通典》选译

    作者:格鲁贤; 张放(译); 张丹彤(译) 刊期:2018年第02期

    格鲁贤(Jean-Baptiste Gabriel Alexandre Grosier,1743—1823)是继杜赫德(Jean-Baptiste Du Halde,1674—1743)之后,又一位对法国汉学产生重大影响的汉学家。杜氏1735年发表的《中华帝国全志》(Description géographique,historique,chronologique,politique,et physique de l’Empire de la Chine et de la Tartarie chinoise,1735)率先...

  • 旅行中的传教士:卜弥格与东亚的宗教

    作者:柯兰霓; 王银泉(译); 杨丽雯(译) 刊期:2018年第02期

    柯兰霓(Claudia von Collani)博士是德国明斯特大学、维尔茨堡大学宗教学系讲师。在早期中德文化交流,特别是在儒家道家思想西传研究方面独树一帜,在比较宗教学和传教史研究方面学术成果极为丰富,其作品《耶稣会士白晋的生平与著作》(P.Joachim Bouvet S.J.Sein Leben und sein Werk,1985)已被译成中文,2009年由大象出版社出版。至2011年已...

  • 丹麦哥本哈根皇家图书馆《中文手稿与稀见书目录》简介

    刊期:2018年第02期

    《中文手稿与稀见书目录》(Catalogue of Chinese Manuscripts and Rare Books)为丹麦哥本哈根皇家图书馆所编《东方写本与刻本目录》(Catalogue of Oriental Manuscripts,Xylographs,Etc)系列的第九卷,于2014年出版。该馆收藏汉籍的历史,可追溯至18世纪后期。20世纪初,丹麦人Knud Gunnar Kring来到中国,先后在上海、厦门等地生活,购买了数...

  • 从《诗经》三译本看理雅各宗教观的转变

    作者:张萍; 王宏 刊期:2018年第02期

    理雅各的三版《诗经》译本体现了其宗教观在不同阶段所发生的变化。在第一版译本中,理雅各试图通过对孔子及儒教的批判来达到基督教替代儒教的目的;后来受环境变化、自身认识以及比较宗教思想的影响,理雅各在第二、三版译本中摒弃了对孔子及儒教进行严肃批评的做法,并逐渐认可了中国三大宗教的重要地位。本文在分析理雅各宗教观的基础上,探讨了...

  •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约翰·赖兰兹图书馆中文古籍目录》简介

    刊期:2018年第02期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约翰·赖兰兹图书馆收藏有汉籍约600部,其主体部分于1901年购自克劳福德图书馆。克劳福德图书馆由二十六世克劳福德勋爵詹姆斯·林塞(James Lindsay,1847—1913)建立,其汉籍包括了阿尔斯坦(Pierre Léopold van Alstein)、颇节(Guillaume Pauthier,一译鲍狄埃)等人之旧藏,以及从英、法.

  • 葛兰言与法国《诗经》学史

    作者:卢梦雅 刊期:2018年第02期

    在葛兰言的大作《中国古代的节庆与歌谣》问世以前,法国至少出现了18种《诗经》翻译和研究著作,传教士和汉学家们不断探索和创新《诗经》的翻译方法,并对《诗经》进行了语言文学、文化人类学,甚至文明史学的探讨,直到葛兰言第一次将各种只字片语的"诗经观"汇成一部专论。纵观法国《诗经》学史,葛兰言的成功离不开法国汉学的百年积淀。

  • 本刊学术顾问饶宗颐先生辞世

    作者:秋叶 刊期:2018年第02期

    本刊学术顾问(自本刊前身《国际汉学》辑刊的创刊号[1995]开始迄今)、香港中文大学名誉教授、著名学者饶宗颐先生(Jao Tsung-I,1917—2018)于2018年2月6日在香港去世。他生前著作等身,涉猎领域广泛,在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学以及音乐、书法、绘画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是中国现当代时期东学西渐的一位代表性学者。他与季羡林被...

  • 印度学者师觉月的汉学研究

    作者:尹锡南 刊期:2018年第02期

    师觉月是在法国汉学传统的影响下进行印度学研究的,由此过渡到汉学研究或中印文化关系研究。他主要聚焦于印度佛教在中国传播的问题,其汉学研究或中印研究(中印学)成果是以印度学、佛学为基础而衍生的。他的研究特色、优势与不足,对于当代印度的汉学研究者或中国研究者均有重要启示意义。

  • 《汉学先驱巴耶尔》一书由大象出版社出版

    刊期:2018年第02期

    本书为张西平教授主编的"著名汉学家研究丛书"之一。该书基于西方著名汉学家巴耶尔(Gottlieb Siegfried Bayer,1694—1738)的著作、手稿和信件,以专著形式描述巴耶尔开始汉语语言、文献研究工作,并在各种驱动下为这项事业献出毕生精力的学术历程。

  • 《西游记》在泰国的传播、再现与衍生

    作者:谢玉冰 刊期:2018年第02期

    一位僧人与三个护卫——石猴、土怪(猪)和水怪往西天取经的故事题材,早在19世纪90年代就以闽南语音译"Sai-you"之名在泰国普遍流传。通常来说,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对泰国的影响最为广泛,《西游记》应该排行第二。不过,从传播和影响的独特性来看,《三国演义》却没有《西游记》故事在泰国传播得更"淳朴地道"。《西游记》在泰国的传播途...

  •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简介

    作者:秋叶 刊期:2018年第02期

    近期出版的《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学报》(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Vol.81,Issue 1,Feb.2018)刊载了一篇有关中国的文章及十来篇书评。文章是《古代中国的割首:暴力与否认知识的历史》(作者:Olivia Milburn)。该文认为,"割首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且记载详尽。最先出现在殷墟的甲骨文。

  • 《道德经》泰译本对道家核心概念“道”的译介

    作者:陈利 刊期:2018年第02期

    道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主要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主要著作有《道德经》《庄子》等。《道德经》以其极具诗性的语言风格以及博大精深的哲学理念成为被外译次数最多的中国典籍,国外译介已达40多种语言文字,1000多部译著。自20世纪60年代道家思想被引入泰国后,陆续出现了30个《道德经》泰译本,成为泰译本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