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学

国际汉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International Sinology

杂志简介:《国际汉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272/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早期西方汉学、中国经典海外传播、汉学访谈录、汉学家专页、中外文化交流史、国别汉学研究、文献研究、海外中国艺术...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刊号:2095-9257
国内刊号:10-1272/K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05
复合影响因子:0.49
总发文量:926
总被引量:697
H指数:8
平均引文率:0.701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追忆恩师朱政惠教授

    作者:龚咏梅 刊期:2014年第02期

    朱政惠教授(1947—2013)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开展海外汉学(中国学)研究,为该领域重要学者。1996年3月他发起创办的华东师范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为国内该领域最早的专门学术研究机构之一。他以学术史、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的理路治海外中国学(汉学)史,尤以美国为中心,系统总结梳理了美国百余年汉学、中国学发展史。他较早提出'接受史学'范畴,善...

  • 《中国文献史》

    作者:瓦西里·帕夫洛维奇·瓦西里耶夫; 赵春梅 刊期:2014年第02期

  • 乐黛云简介

    刊期:2014年第02期

  • 论汉学研究的阐释学意义

    作者:李雪涛 刊期:2014年第02期

    本文从阐释学的角度,对汉学研究的历史性、'视域融合'及对汉学文本的全新阐释、汉学学术史及重构等汉学存在的正当性问题做了探讨。按照本文作者的观点,那种认为汉学文本、人物、思想只有唯一正确解释的想法本身是不符合阐释学的基本理论的。作者进一步认为,只有透过与海外汉学的对话和交流,我们才能真正认清自身,也才可能使国内的中国学术研究...

  • 中西文学阐释学的对话及现状——与张隆溪教授的访谈

    作者:梁建东 刊期:2014年第02期

  •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神学院卢龙光教授采访记

    作者:吴青 刊期:2014年第02期

  • 《碑记赠言合刻》版本篇目互校

    作者:纪建勋 刊期:2014年第02期

    国家图书馆藏有线装本汤若望撰《主制群征》,该书后附有《赠言》一卷。《赠言》是汤若望在华传教期间所交游的士人所赠诗翰合刊本,其题赠者多为当时的名士,他们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关系脉络,据此可以探讨当时士大夫的精英群体对西学、西教的认可和接受程度。由于《碑记赠言合刻》较为罕见,国内外学界对其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尝试厘...

  • 《汉语札记》英译本研究

    作者:李真 刊期:2014年第02期

    在世界汉语教育史领域,国内外学界正在从对西方人汉语研究历史的总体论述逐步转向对个案的考辨和研究。本文从文献学角度出发,对明清之际来华耶稣会研究中国语言的奠基之作《汉语札记》进行文本考察,重点研究其英译本及学术影响,对英译本和拉丁文刊本进行比较分析,总结19世纪远东学术界对于该书的评论,从而对该书文本与文本之间的传承与流变有了...

  • 耶稣会士与北京的数学科学

    作者:斯坦尼斯拉夫·叶茨尼克; 周萍萍 刊期:2014年第02期

    刘松龄(Augustin Hallerstein,1703-1774)是斯洛文尼亚与中国之间文化交流的第一人。他于1738年来到中国,以宫廷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的身份奉旨进京,在钦天监任职三十余年。他是来华耶稣会士杰出人士之一,无疑也是耶稣会最后一位天文学家,因为他死后不久,耶稣会宣告解散。本文译自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斯坦尼斯拉夫·叶茨尼克教授的著述《刘松龄——旧...

  • 首部《四书》英译本成书过程刍议

    作者:郭磊 刊期:2014年第02期

    英语世界首部《四书》全译本(The Chinese Classical works,commonly called the Four Books,Translated and Illustrated with Notes)是由伦敦会传教士柯大卫(David Collie,1791—1828)于1825—1826年间在马六甲完成,1828年由马六甲传道出版社出版,从此结束了西方世界没有《四书》英文全译本的历史。本文以柯氏译本及相关事实材料为依据,首先就...

  • 《三国演义》在泰国的本土化及其重要价值

    作者:裴晓睿 刊期:2014年第02期

    本文从文学译介和文化传播的角度审视《三国演义》的第一个泰文翻译文本洪版《三国》在泰国的本土化过程、影响及其意义。《三国》新颖的小说文体、宏大叙事的历史故事魅力和文学家高超的泰语水平,共同铸就了它在泰国的'国家文学'地位。两百余年以来,各类仿作'《三国》文体'的文学文本和派生文本以及相关学术研究著作不断涌现,《三国》文化的价...

  • 夫子徂西初记——《孟子》在西方的早期接受(1593—1754)

    作者:韩振华 刊期:2014年第02期

    本文全面考察了1593—1754年间《孟子》在西方的译介、研究情况,将重点放在哲学思想史的考察上,研究西人的接受语境、问题意识,以及视域融合的具体表现,并作出自己的价值评判。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孟子》在西方的接受属于传教士汉学阶段,表现出较强的宗教色彩和时代特征,可视为此一时期西方思想和学术发展的'晴雨表'。但是,西人之接受《孟子》...

  • 英语世界苏轼研究综述

    作者:万燚 刊期:2014年第02期

    英语世界苏轼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9世纪30年代至1928年为发轫期,成果多出于英国汉学界,以诗歌选译为主,数量少且评介学术性不强;1929年至1955年为发展期,研究中心转向美国,译作数量有所增加,然'译'少'介'多,尽管出现了传记和文、赋选译本,但学术性论著仍然较少;从1956年至今为成熟期,译作数量大为增加,出现了诗、词选译本与学术性传记,研...

  • 中国当代文学何以在俄罗斯持续走热

    作者:郭景红 刊期:2014年第02期

    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持续走热,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更是在俄罗斯掀起了中国当代文学热。本文在已有丰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托大量第一手材料,以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的译介和传播状况为研究重点,着重介绍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二十余年间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的译介热潮并挖掘其背后的动因。

  • 新世纪日本的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新动向

    作者:卢茂君 刊期:2014年第02期

    日本学者在中国文学研究方面的学术成就一直得到学界的广泛重视。新世纪以来,日本学者对中国文学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研究热情并取得了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但是,与以往相比,研究情况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翻译和研究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学者、学会以及研究刊物有所增加,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研究中国某个当代作家的研究机构,对中国近现代文学方面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