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学

国际汉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International Sinology

杂志简介:《国际汉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272/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早期西方汉学、中国经典海外传播、汉学访谈录、汉学家专页、中外文化交流史、国别汉学研究、文献研究、海外中国艺术...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刊号:2095-9257
国内刊号:10-1272/K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05
复合影响因子:0.49
总发文量:926
总被引量:697
H指数:8
平均引文率:0.701
  • 海外中国学研究学科建设刍议

    作者:张效民 刊期:2012年第01期

    海外中国学研究是国内学者对海外学者的中国研究的再研究。国内学界系统的中国学研究始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目前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学科建设开始逐渐提上日程。而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说,国内学界还需对其概念界定、学科定位、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问题进一步加以明确,以最终促进该学科建设的规范...

  • 《19世纪俄国人笔下的广州》

    作者:伍宇星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本译著收录了19世纪各个时期访问广州的俄国人留下的航海记、见闻录和旅行记,包括世纪初俄国首次环球航行船只"希望号"和"涅瓦号"与广州十三行商人直接交往的记录;世纪中叶俄国特使普提雅廷随行人员对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始末的记述,增援船只停留黄埔的所见所闻以及对黄埔船坞的详细介绍;世纪末俄国皇储(即位后为尼古拉二世)专程访问广

  • 费乐仁谈典籍翻译与中西文化交流

    作者:费乐仁; 可凡; 姚珺玲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长着一张典型的欧洲人面孔,却穿中山装;母语不是中文,却用中文大声宣布我是中国人。这些看似十分矛盾的现象,在费乐仁教授身上却显得那么和谐。每一位走近他的人都不由得被他周身散发着的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深深感染,这就是费乐仁,一位在美国出生的瑞士人,一个有着多学科背景的学者,一个可以被称为历史学家、比较哲学家、比较宗教学...

  • 历史世界中的儒家和儒学——田浩教授访谈录

    作者:田浩; 葛焕礼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田浩,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宋代儒学史、思想史,代表性著作有《朱熹的思维世界》、《功利主义儒家:陈亮对朱熹的挑战》等。田浩教授一向主张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特定时期的儒学思想,与余英时等学者一起,代表了当今北美儒学研究格局中的一个重要阵营。在访谈中,田浩教

  • 《中国哲学家孔夫子》的上帝论

    作者:梅谦立; 齐飞智 刊期:2012年第01期

    《中国哲学家孔夫子》(1687年)主要翻译并评论了《大学》、《中庸》、《论语》,比利时耶稣会士柏应理在序中详细地讨论了中国古人是否已经认识了上帝的问题。这里我们简单地提出上帝论的历史背景、柏应理的论证的新意,并且向读者提供两章的译文。

  • 邓玉函,一位德国科学家、传教士

    作者:埃利希·蔡特尔; 孙静远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前言一位最有名望、兴趣最为广泛、最引人注目的学者,不仅在德国老家而且在自己的第二故乡中国竟然都被人遗忘了!留存在北京栅栏公墓的墓碑碑文中评价他是位广泛领域的杰出学者。一位近代史学家描绘他是多门学科的巨匠。然而,仍然没有一所学校、一个图书馆、一种场所,甚至没有一条街道小巷是

  • 孟子与巴特勒:从中英近代思想史看理雅各对“性善论”的再诠释

    作者:潘琳 刊期:2012年第01期

    理雅各在《中国经典》第二卷前言中,对孟子的"性善论"加以阐释,并以新教思想家约瑟夫·巴特勒的人性论为参照系,力证"性善论"与基督教思想并无冲突,而且颇多契合之处。这一解释不仅在当时的汉学界中独树一帜,也为"性善论"在近代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角度。本文将通过对儒家思想史中"性善论"观念的梳理,以及巴特勒之人性论当中"自爱"、"自然法则"等概...

  • 汉学先驱巴耶尔

    作者:龙伯格; 王丽虹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在欧洲经院汉学研究的大门里出现了两位卓越人物,一位是圣彼得堡科学院的台奥菲鲁斯(哥特利布)·希格弗里德·巴耶尔(1694-1738),另一位是巴黎科学院(Academie des inscriptionset belles-lettres)的埃蒂恩·弗尔芒特(Etienne Fourmont,1683-1745)。巴耶尔的《中国博览》于1730年在圣彼得

  • 从沙忽略到利玛窦:早期来华耶稣会士遣使赴京传教策略的酝酿、演变与实施

    作者:李晟文 刊期:2012年第01期

    从沙忽略"出师未捷身先死",首次"远征"中国不得其门而入,最后病死在中国大门口的上川岛,到利玛窦最终入驻北京,其间经培莱思、范礼安、罗明坚等神甫,早期来华传教士们都为一种想法而兴奋不已,那就是由某天主教国家或教皇直接派遣使节来中国北京,觐见中国皇帝,获得最高统治者的正式许可,从而轻而易举地打开闭关锁国的中国传教大门。本文主要对该...

  • 唱本对小说的影响

    作者:包美歌 刊期:2012年第01期

    本文论证了两本19世纪武侠小说是根据尚存的唱本改编的。作者分析了两本书及其来源,探究了小说作者把一种体裁转换成另一种体裁的各种可能性。《天豹图》(1814)只根据小说的一般要求改编素材。它把韵文重塑成散文,并修改叙述者的角色,但并没有对唱本的原意和情节人物进行重大改动。《绿牡丹》(1800)则更有创新性。它在小说中加入冷嘲,并运用一些...

  • 韩国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成果

    作者:闵宽东 刊期:2012年第01期

    在韩国,对于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是光复(1945年)以后正式开始的,到2007年已有2300余篇的研究论文。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发表的论文最多,此时期1700余篇以上,有占70%以上的集中化现象。而对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历史可分为3个世代,第1世代是从1945年到1979年,第2世代是从20世纪80年代到1995年前后,第3世代是从1996年前后到最近。第1世代约180...

  • 东亚文明的再认识

    作者:赵东一; 李丽秋 刊期:2012年第01期

    应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和亚洲信息研究中心邀请,韩国著名文学理论家赵东一教授前来我校讲学。赵东一教授是韩国最负盛名的文学理论大家,为国立首尔大学名誉教授、大韩民国学术院会员,曾先后在韩国启明大学、岭南大学、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以及国立首尔大学执教,并曾多次在国外讲学。赵东一教授的《韩国文学通史》长达五卷,为韩国文学研究提供...

  • 荷兰汉学研究的首座丰碑——赫尔尼俄斯的手稿荷—汉词典与汉—拉《基督教概要》

    作者:高柏; 杨慧玲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赫尔尼俄斯(Justus Heurnius,1587-1651/2)的荷—拉—汉词典可能是第一部荷—汉词典,他的《基督教概要》(CompendiumDoctrinae Christianae,Batavia 1628)和其他基督教文本亦可能是在中国人中传播新教的最早尝试。虽然这些著作似乎并未对其后汉学产生大的影响,也未曾在华人传教事业中担任过重

  • 与“您”有关的问题

    作者:内田庆市; 宋桔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引言十余年来,笔者一直关注着这样几方面的材料。第一是上海大学钱乃荣先生所做的题为《吴语人称代词的两层性》的报告。我不太记得这个报告具体是什么时候做的,可能是在"近世语研究会"(现在的"近世语学会")上。

  • 研究《四洲志》中引进新词的启示

    作者:钟少华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一、前言1840年,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是一个划时代的关键年代,那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自以为是世界中心的封建帝国,迎面碰上西方文明的强硬挑战,经济和文化思想的矛盾演变成军事对抗,在必然的战败之后,中华民族必须自救,只有先认识自己和世界,才能够革新自强,导致中华大地上全新的变革。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