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学

国际汉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International Sinology

杂志简介:《国际汉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272/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早期西方汉学、中国经典海外传播、汉学访谈录、汉学家专页、中外文化交流史、国别汉学研究、文献研究、海外中国艺术...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刊号:2095-9257
国内刊号:10-1272/K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05
复合影响因子:0.49
总发文量:926
总被引量:697
H指数:8
平均引文率:0.701
  • 纪念利玛窦逝世400周年专栏

    刊期:2011年第01期

    <正>利玛窦(1552年,马切拉塔-1610年,北京),耶稣会传教士,开启欧洲和中国文化交流大门第一人。自16世纪初以来,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一直试图凭借载满商品和黄金的四桅大帆船、利剑和十字架打开天朝上国的大门。然而,这个连当时世界两大强国都无法企及的目标,却被利玛窦几乎凭借一己之力达成了。出于对一座机械钟的好

  • 百年利玛窦研究

    作者:张西平 刊期:2011年第01期

    本文对中国学术界近百年来的利玛窦研究做了一个鸟瞰式的回顾与总结,初步梳理了百年来利玛窦研究的成绩,总结了其不足,并对今后的深入展开做了展望。

  • 《19世纪俄国人笔下的广州》

    作者:伍宇星 刊期:2011年第01期

    <正>本译著收录了19世纪各个时期访问广州的俄国人留下的航海记、见闻录和旅行记,包括世纪初俄国首次环球航行船只"希望号"和"涅瓦号"与广州十三行商人直接交往的记录;世纪中叶俄国特使普提

  • 专家寄语

    作者:李学勤 刊期:2011年第01期

    <正>李学勤先生1933年生于北京,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至1953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编著《殷虚文字缀合》。1954至2003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后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员,1985至1988年任副所长,1991至1998年任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成立后,任第一、二届委员。九届全国政...

  • 对利玛窦中西交流思想及其对两个文明碰撞之影响的思考

    作者:朗宓榭 刊期:2011年第01期

    <正>要对利玛窦在传教事业上的努力以及他对西方的中国观的影响做一个概括性的报告,并非一桩易事。也许30年前,还较为容易,因为当时主要是西方的历史学家对耶稣会士进行研究,而他们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传教士的教育背景以及他们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来调整传教策略,加强福音传教的努力。这类出版物仍旧需要加以关注,但是最近30年以来,至少有...

  • 论《交友论》的格言来源与思想性

    作者:孙琪 刊期:2011年第01期

    《交友论》是利玛窦来华后第一本中文译作,是明清间耶稣会士流传最广的中文文献之一。近百年来,学者们从版本、格言来源、思想内容以及适应策略等角度渐次深入对《交友论》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交友论》的格言来源、格言的思想渊源等问题的研究,提出:《交友论》的格言并非源于人文主义思想家伊拉斯谟的文集,由此得出利玛窦向中国人传递基督教...

  • 利玛窦留在南昌的记忆和友谊

    作者:菲利浦·米尼尼; 王苏娜 刊期:2011年第01期

    <正>两个月来的辛苦旅程、遭遇的挫折、充满陷阱的前路以及被逐出南京的失望终于击垮了利玛窦原本强壮的身体。他非常疲惫,发着低烧且伴有炎症,没有一个朋友可以让他依靠。他在家里休息了大约一个月,调理身体,这期间他一边学习一边制作地球仪、天球仪。他还测出了南昌的地理位置是北纬29度,并根据这一数据制作了新的日晷。

  • 面对共同的挑战?汉学(中国学)在促进中西理解中的角色

    作者:杨富雷 刊期:2011年第01期

    汉学(中国学)是一种悖论。如何从广义上掌握"中国"或"欧洲"的含义?"汉学"内含汉文化、汉语等意义,但是"中国"历史上不只是"汉"。对所有伟大文化的认识都相似——我们都有自己的解释但是只能看到其中之一瞥。全球化深刻地影响对不同文化的研究,又进一步改变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身份认同问题是这个影响的一种结果,也是中国和欧洲面临的共同挑战之一...

  • 汉学推手二十载——李亦园院士与蒋经国基金会

    作者:耿立群; 廖箴 刊期:2011年第01期

    <正>李亦园院士为台湾人类学界的资深长者,也是国际知名的人类学家,他是"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第一届毕业生,后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历任"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员及所长、台大人类学系教授,并创建台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1984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李院士的学术专长在台湾南岛民

  • 悼念锲而不舍的汉学家柳存仁教授

    作者:李焯然 刊期:2011年第01期

    <正>前言业师柳存仁教授因居家摔倒入院,本已渐有起色,不意2009年8月13日上午于睡梦中安详离世,享年92岁。告别礼及追悼仪式于8月24日上午在堪培拉澳洲国立大学礼堂举行,出席者近百人。

  • 萧公权与美国汉学

    作者:肖俊 刊期:2011年第01期

    萧公权是现代美国早期汉学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不仅学术成果丰硕,而且培养了一大批汉学研究的后继人才;不仅很好地融入了华盛顿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群体,而且在学术和人品上博得了同事和学生们的高度赞誉。萧公权秉承中国严谨、会通的学术传统,努力纠正美国汉学研究的偏差与不足,在"帝制中国"领域有开创性的贡献;将中国研究传统带入美国学界,在中国...

  • 日常生活世界的形成与建构:《金瓶梅词话》与日用类书

    作者:商伟; 王翎; David; Der-wei; Wang 刊期:2011年第01期

    西方文学在过去的数百年间产生过一些百科全书式的作品,例如《神曲》、《浮士德》、《尤利西斯》和《白鲸》等。这些作品不仅规模宏大,语言风格庞杂,几乎囊括了那个时代重要的知识范畴、文体类别和表述模式,而且在当时和日后也被视为它们所属的那个时代或民族国家的文化精神的总体写照。这些巨著在艺术上虽然谈不上完美,但却如此重要,在有的学者...

  • 先秦文献的立体式研究——以郑良树“商鞅学派”研究为例

    作者:毛策 刊期:2011年第01期

    本文从学术史视角归纳马来西亚知名汉学家郑良树的学术风格,包括多视角逻辑推理、出土文献之补正、语言演变之分析等诸多特征。

  • 明代“剪灯”系列小说在越南的传播与接受

    作者:乔光辉 刊期:2011年第01期

    由于明初中越宗藩关系的特殊发展,《剪灯新话》在宣德、正统年间(1426—1442)就已经传入越南。阮屿《传奇漫录》不仅与《剪灯新话》相唱和,也与"剪灯"系列其他小说形成互文。《传奇漫录》文本的寓意在比较中得以清晰地显现。

  • 中国诗歌之精神

    作者:伯塞尔; 孙轶旻 刊期:2011年第01期

    <正>译者序《中国诗歌之精神》(The Spirit of Chinese Poetry,an originalessay)1929年由别发印书馆(Kelly&Walsh,Ltd.)在新加坡、上海和香港出版,全书正文共43页,为一篇完整的论文。伯塞尔(Victor William Williams Saunders Purcell,1896-1965),英国汉学家,在马来西亚任职,曾任华民政务司(Protector of Chinese),1949年起任剑桥大学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