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学

国际汉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International Sinology

杂志简介:《国际汉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272/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早期西方汉学、中国经典海外传播、汉学访谈录、汉学家专页、中外文化交流史、国别汉学研究、文献研究、海外中国艺术...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刊号:2095-9257
国内刊号:10-1272/K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05
复合影响因子:0.49
总发文量:926
总被引量:697
H指数:8
平均引文率:0.701
  • 从学术史看汉学、中国学应有的学科定位

    作者:侯且岸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近些年来,国外的汉学、中国学研究有了长足进展。与此相呼应,国内学者对国外汉学、中国学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已呈异军突起之势,引起学界内外的广泛关注。但是,学术的发展往往因受到种种不应有的制约而陷人困境,汉学、中国学也不例外。其中,最大的制约之一就是在国家现有的学科门...

  • 《辉县琉璃阁甲乙二墓》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2004年1月出版1936年发掘的辉县琉璃阁甲乙二墓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处重要墓葬,但由于战事等原因,所发掘文物、图片、遗稿、记录等散佚分隔多处,无法进行及时的科学整理,考古材料长期未能公布,制约了相关研究的开展。本书除了将分存两岸七地的甲乙二墓出土器物图版首次集中加以展示外,两地学者还在考古记录缺失的情况下,对二墓的原始资...

  • 韩国的“汉学”与“中国学”——访朝国鲜文大学中国学系李宣徇教授

    作者:任大援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任大援(以下简称"任"):在西方,有"汉学"(Sinology)和"中国学"(Chinese Studies)的不同说法,当然也有分界不是特别清楚的地方。不知韩国的中国文化研究有没有类似"汉学"或"中国学"一类的提法?李宣徇(以下简称"李"):今天在韩国,人们通常把那些没有受过西方学问的训练,不是按照现代学术方法研究,而是依据传统的方式诵读《四书》等中文典...

  • 捷克汉学家、藏学家高马士访谈录

    作者:李梅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捷克汉学家、藏学家约瑟夫·科尔马什(Josef Kolmas,中文名高马士),1933年8月6日生于捷克的霍德宁县的杰米采(Temice,okr.Hodonin),1957年毕业于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学文学院汉语专业,同年就读于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前身)西藏语言文学专业,教授为于道泉,于1959年毕业。他于1965年获得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科学副博士头衔,1966年...

  • 艾田蒲和他的《中国之欧洲》

    作者:钱林森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艾田蒲(Ren6 Etiemble,1909一)对于中国的文化界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作为法国当代知名作家,他的多卷本的《兰波的神话》等著作,已在中国的法国文学界遐迩闻名;作为当代西方比较文学学者,他的理论著述《论真正的总体文学》(1974)、《世界文学论文集》(1982),特别是他那部极富建设性、挑战性的著作《比较不是理由》(1963),也...

  • 追思汉学家马汉茂

    作者:傅熊; 叶采青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1999年6月8日清晨,哥廷根(Hattingen)某医院突如其来地传出马汉茂教授(Professor Dr.HelmutMartin)病逝的噩耗。这个讯息让有幸认识马教授及哪怕只接触过他一小部分著作的人,都深深地感到悲伤与震惊。身为德国波鸿大学(RuhrUniversityBochum)东亚系中国语言与文学教授的马博士,刚从台港结束学术访问返回德国,便为严重的失眠及重度的忧...

  • 广州葡囚书简(1524?)——葡中首次交往的见证

    作者:克利斯多弗·维埃拉; 何高济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中译者前言1517年,葡萄牙大船长费尔隆·伯列士·安德拉吉,率一支舰队,护送葡使多默·皮列士,从马六甲抵达广州。安德拉吉本人返回马六甲,皮列士及其使团成员在广州等待三年后,方得到明廷的许可赴京。1520年初使臣一行从广州出发,5月皮列士等显然和正德帝在南京有一次会晤。正德命使团去北京,以便正式接见。使臣再赴北京,于次年初到达。...

  • 基督教在中亚和远东的早期传播

    作者:A.明甘那; 牛汝极; 王红梅; 王菲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一、前言在探讨基督教在蒙古利亚诸族中的传播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生活于阿姆河东西两岸相邻地区庞杂的众部落的人种状况。我们发现在那里有两个不同的种族为了争夺统治权力经常发生对抗,人们通常用"伊朗"(Iran)和"土兰"(Turan)这两个名称来区别它们。那条有名的河流将它们隔开,然而,夏季或旱季时河水变浅,无法阻隔这两个自古以...

  • 法国对入华耶稣会士与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

    作者:耿昇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明末清初入华耶稣会士与中西文化交流研究领域,始终是法国汉学界的一大重镇,专家辈岀,人才济济,成果累累。本文拟就法国在该领域中的科研成果略作介绍,而且仅限于16—18世纪和人华耶稣会士。对于清代后期以及其他修会的传教士,尤其是新教传教士,本文暂不涉及;对于中西文化交流之外的活动,亦暂不论述。我始终认为,在该领域的研究态度上...

  • 试论耶稣修会精神与其在华传教政策的一致性

    作者:谷裕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谈到中国近代史中基督教在华传教史以及基督教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能不涉及耶稣会士及其代表人物利玛窦、汤若望所做的贡献。①与方济各会、多明我会等托钵僧会和其他外方传教团相比,耶稣会采取了诸多与众不同的传教政策:首先他们采取了文化适应政策(Akkomodation)。其次,他们注重文化科技,以此作为传教的基本手段。其中,文化适应...

  • 简论北京中法大学

    作者:葛夫平 刊期:2004年第01期

    北京中法大学是20世纪20年代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酝酿成立的一所私立大学,在近代中国教育史和中法文化交流史上都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本文利用北京市档案馆所藏档案和文献资料,对北京中法大学的历史沿革作了系统扼要的介绍,并对北京中法大学的办学风格和特点、规模、地位,以及它在促进近代中法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作了具体的考察和探讨,同时...

  • 剑桥汉学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阚维民 刊期:2004年第01期

    剑桥汉学,由剑桥大学的汉学与剑桥所在地的汉学所组成,是英国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英国汉学的崛起是剑桥汉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剑桥驻华外交官员与入华传教士是剑桥汉学的历史根基,剑桥大学首任汉学教授威妥玛是校方内定的名誉教授,剑桥大学汉学的研究特色是"中国语言与历史",剑桥汉学的学术地位稳固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剑桥汉学文献资料库...

  • 俄国汉学史(至1917年前)

    作者:B.C.米亚斯尼科夫; A.C.伊帕托娃; 柳若梅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随着俄罗斯国家同其邻国——中国的初期交往,现实的需要使得两国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确定和发展,于是在俄国开始了关于中国问题和俄中关系问题的研究。早期的旅行家、外交特使为同远东邻国建立商贸联系或在两国之间建立外交关系而踏上中国的土地,毫无疑问,他们的游记、报告中关于中国的资料被认为是俄中关系史上的第一手文字资料。其中最...

  • 美国传教士卢公明眼中的清末科举

    作者:林立强 刊期:2004年第01期

    清代科举盛行。一位来华传教士——一卢公明,以其自身见闻和亲身感受,在其著述中对晚清科举考试制度(主要为福建省福州地区)作了大量的渲染和相关的评论。由此,我们得以从外国传教士的视野考察晚清科举考试的详情及其得失。本文从这一角度阐述了美国传教士卢公明对当时中国考试制度的描绘和揭露,进而引发这一问题对于国人的思考和启示。

  • 汉语普通话第3声的特征

    作者:久保修三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汉语中包含四种高低不同的音调,它们和音质成分一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这种音的高低不同一般用类似图1中的五度制标调表示。对于学汉语的外国人来说,最难学的是第3声,因为与其他的声调相比,只有第3声的声调在下降一会儿之后又开始上升,而起点和终点的位置也都不高不低,学习起来自然是很难掌握的。但是,这里有一个疑点。仅仅为了区别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