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心血管病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杂志简介:《国际心血管病》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951/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综述、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经验交流、病例报告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国际刊号:1673-6583
国内刊号:31-1951/R
全年订价:¥ 206.40
创刊时间:1961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95
复合影响因子:2.29
总发文量:1371
总被引量:7288
H指数:22
引用半衰期:4.0714
立即指数:0.0163
期刊他引率:0.9941
平均引文率:18.2602
  •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策略

    作者:沈卫峰 刊期:2008年第01期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约2%~4%人群有心绞痛临床症状或由此产生并发症。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劳累、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加重心绞痛发作,而在休息和硝酸甘油等治疗后缓解,且这种情况一般在〉3个月内不变。患者通常存在至少一支冠状动脉(冠脉)内径狭窄〉50%,但冠脉痉挛或微血管病变(心脏X综合征)...

  • 外伤后心肌梗死1例

    作者:谢东阳 钟一鸣 谢东明 刘海荣 刊期:2008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6岁,因胸部外伤后胸闷、气急、乏力7月于2007年5月21日入院。患者于2006年10月4日发生车祸导致脑部、胸部外伤,当时昏迷不醒,无休克表现,在广东中山市中医院住院,诊断为脑挫伤、肺挫伤、心脏挫伤。当时心电图、心肌酶、心脏彩超均提示前壁心梗。出院后活动时出现胸闷、气急、乏力症状,无明显胸痛,为进一步诊治住入...

  • 生物起搏:电信号的产生与传导

    作者:张浩(综述) 徐志云(审校) 刊期:2008年第01期

    利用细胞移植结合基因技术构建生物起搏器已取得初步成果,其关键问题在于起搏电信号的产生及其传导。本文将分别从这两个角度总结分析现有的生物起搏器研究,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

  •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于曼丽(综述) 秦永文(审校) 刊期:2008年第01期

    经导管射频消融对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可达到根治效果,随着三维标测系统的应用和经验的积累,射频消融治疗的成功率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也在扩大。本文就近年来IVT射频消融治疗的进展作简要的综述。

  • 心律失常机制与再同步化治疗的研究

    作者:吴梅君(综述) 徐耕(审校) 刊期:2008年第01期

    再同步化治疗(包括右心室内膜和左心室外膜起搏)改善心脏输出,但心脏性猝死发生率在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中仍很高。研究表明,逆转心室壁激动方向有致心律失常作用。逆转正常激动顺序延长了QT间期和增加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本文对CRT致心律失常的基质及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何华(综述) 马长生(审校) 刊期:2008年第01期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主要可能致命的危险就是血栓形成。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显著减少2/3卒中风险,对瓣膜病和非瓣膜病AF均有效,但存在监测较麻烦、治疗窗窄、有潜在出血危险等不利之处。本文比较了华法林临床应用与其他口服凝血酶抑制剂和Xa因子拮抗剂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现状。

  • 结合珠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

    作者:刘海波(综述) 施育平(审校) 刊期:2008年第01期

    结合珠蛋白(Hp)又称触珠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属急性期反应蛋白之一。Hp通过与游离血红蛋白结合而具抗氧化活性,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促进血管生成及调节机体免疫等功能。Hp由于所舍轻链类型的不同而具有遗传多态性,本文综述了Hp遗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治疗、转归及预后之间关系,以便为临床干预提供指导依据。

  • 组织工程相关技术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应志强(综述) 徐耕(审校) 刊期:2008年第01期

    组织工程技术是继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之后,生命科学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组织工程技术在心血管内科,尤其是心肌梗死后治疗中的应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细胞心肌成形术等组织工程相关技术在心肌梗死后治疗中的应用。

  • 骨骼化动脉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尤颢(综述) 廖崇先(审校) 刊期:2008年第01期

    利用骨骼化动脉作为移植血管可以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全动脉化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长期生存率。本文就骨骼化动脉的获取方法、生理学特性及其作为移植血管在冠状动脉外科的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桥血管流量与影响因素的分析

    作者:武韫(综述) 萧明弟(审校) 吕志前(审校) 刊期:2008年第01期

    旁路血管流量对冠脉搭桥术后的疗效起着重要的作用。国人大隐静脉桥较满意的流量〉35ml/min;乳内动脉桥较满意的流量应〉15ml/min。术中影响流量的主要因素包括舒张期血流、血管阻力,冠脉本身狭窄程度、竞争血流等。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病变及预防措施

    作者:张伸(综述) 陈长志(审校) 刊期:2008年第01期

    对于冠状动脉左主干和多支血管严重病变者,外科手术仍然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自体静脉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主要桥血管材料,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是自体大隐静脉。自体大隐静脉虽然来源丰富取材方便,但有术后桥血管再狭窄或闭塞等诸多问题。本文综述静脉桥血管病变的病理机制及其防治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治(综述) 戴秋艳(审校) 刊期:2008年第01期

    胚胎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器官移植及组织修复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来研究表明,胚胎干细胞在相关基因、转录因子调控以及体内外细胞因子、激素、微环境等作用下能够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但临床应用胚胎干细胞进行心脏修复治疗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 前脑利钠肽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作者:马元(综述) 罗明(审校) 刊期:2008年第01期

    脑利钠肽(BNP)与氨基末端前脑利钠肽(NT—proBNP)检测已进入临床,前脑利钠肽(proBNP)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其生物学特性与临床价值进行综合性分析与评估,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探讨,认为proBNP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至少等价于NT—proBNP和BNP,且具有更大的潜质。

  • 他汀类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多重效应

    作者:张代民(综述) 刘志华(审校) 刊期:2008年第01期

    他汀类药物除降低胆固醇水平外,在心血管疾病中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抗增殖等作用。这些作用是独立于降脂外,谓之他汀类药物的“多重效应”,其确切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现状

    作者:沈艳霞(综述) 张永学(审校) 刊期:2008年第01期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因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对此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和介入治疗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血管基因治疗和自体干细胞移植为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