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心血管病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杂志简介:《国际心血管病》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951/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综述、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经验交流、病例报告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国际刊号:1673-6583
国内刊号:31-1951/R
全年订价:¥ 206.40
创刊时间:1961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95
复合影响因子:2.29
总发文量:1371
总被引量:7288
H指数:22
引用半衰期:4.0714
立即指数:0.0163
期刊他引率:0.9941
平均引文率:18.2602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机遇与挑战

    作者:刘旭 刊期:2007年第02期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Miyasaka等在2006年发表的明尼苏达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美国1980年房颤的发病率为3.04‰,2000年房颤患者已为510万,2050年将达到1210万,在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中,房颤的发病率更高。Framingham研究显示,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是非房颤患者的1.5~1.9倍,房颤是脑卒中最强烈的独立危险因...

  • 膜离子通道及缝隙连接在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作者:刘岩(综述); 赵世萍(审校); 肖诚(审校); 李平(审校) 刊期:2007年第02期

    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是其电活动的基础,各种原因所致的Na^+、K^+、Ca^2+通道异常改变可产生多种心律失常。近年研究发现,心肌细胞间缝隙连接功能障碍同样是引起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缝隙连接进行恰当的药物干预,也能取得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 心脏肿胀激活性氯通道的研究

    作者:曹锋(综述); 黄从新(审校) 刊期:2007年第02期

    氯离子是体内最为丰富和常见的阴离子,氯离子的跨膜转运形成氯电流,其中肿胀激活性氯通道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肿胀激活性氯通道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以及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均起一定作用,本文对心脏肿胀激活性氯通道的生理特性及其与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 心脏生物起搏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兆龙(综述); 刘仁光(审校) 刊期:2007年第02期

    心脏生物起搏主要包括基因生物起搏和细胞生物起搏。生物起搏尚处于动物实验研究阶段,应用于临床还面临许多问题,但是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生物起搏将成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新技术。

  • 窦房结功能的再生——生物起搏的电生理研究

    作者:张庆勇(综述); 魏盟(审校) 刊期:2007年第02期

    生物起搏器有望成为治疗窦房结功能障碍的新方法。近来,国外学者通过动物实验,借助开胸、NOGA导管等技术手段,用病毒、质粒、基因突变等方法,介导外源基因在心脏局部表达,通过调节与离子通道功能的相关蛋白表达和功能状态,改变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及心房心室肌的电生理性质,克隆出新的起搏电信号,恢复窦房结的功能。

  • 束支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治

    作者:王云帆(综述); 陈鹏(审校) 刊期:2007年第02期

    束支折返性心动过速(BBRVT)是一种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大量临床病例的积累,BBRVT在诊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所以至今仍未形成系统的诊治指南。本文就BBRVT的机制、分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 钙调神经磷酸酶与心房颤动

    作者:黄亚(综述); 卢才义(审校) 刊期:2007年第02期

    钙调神经磷酸酶是受Ca^2+/钙调素调节的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又称蛋白磷酸酶2B,PP2B),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参与多种细胞功能调节的多功能信号酶。近年来被应用于心房颤动的研究,本文就钙调神经磷酸酶在心房颤动研究中的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 心脏自主神经与心房颤动

    作者:马丽(综述); 侯月梅(审校) 刊期:2007年第02期

    自主神经可以改变心房传导和不应期,导致自律性异常、折返及触发活动,从而影响房颤的发生、维持、终止。肺静脉电隔离术联合神经节消融术能有效地提高房颤消融成功率并降低复发率。

  • 心房颤动的分子生物学进展

    作者:黄玮(综述); 雷寒(审校) 刊期:2007年第02期

    房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两方面:鉴定基因在房颤触发中的作用和房颤时基因表达的改变,其目的不仅在于了解房颤发作的触发因素,而且可探索房颤维持和转为慢性状态的原因。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房颤的发病机制,改进治疗方法。

  • 心房颤动的消融治疗

    作者:刘玉果(综述); 王琳(审校) 刊期:2007年第02期

    随着心房颤动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及消融技术的不断改进,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成功率显著提高,已成为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目前对各消融方法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将较为常见的消融方法做简要介绍。

  • 冠状动脉搭桥与冠脉介入治疗的比较

    作者:王颍骅(综述); 薛松(审校) 刊期:2007年第02期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两种主要治疗方法。CABG是半个世纪以来治疗冠心病经典手段之一,近年来由于对桥血管的选择和保护、全动脉再血管化等的重视,其近远期治疗效果明显提高。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这项技术以其微创、安全、易于被患者所接受等特点,适应证不断扩大。本文就近年来CAB...

  • 第五届国际心脏血管疾病手术及介入治疗研讨会通知

    刊期:2007年第02期

    为促进心脏大血管疾病的手术及介入治疗的发展,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由国际心脏血管介入、外科学会,同济大学主办,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医学会海南省医学分会、海口市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同济大学中法心血管病治疗中心、法国马赛圣约瑟夫医院、《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分册》编辑部联合举办第五届国际心脏血管外科手术及介入...

  • 超声微泡介导靶向传输基因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刘国通(综述); 杨成明(审校) 刊期:2007年第02期

    超声造影剂的临床应用已经在诊断超声心动图中被证实。近年来,随着超声造影剂不断发展,人们又着眼于将特异性配体连接到造影剂微泡表面使它到达感兴趣的组织和器官选择性地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达到局部靶向治疗的目的。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虽已取得重大进展,但是仍有许多病人未得到安全,高效的治疗,如何改善这些病人局部心肌缺血的状况引起广...

  • 白三烯与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吴超能(综述); 唐礼江(综述); 沈卫峰(审校) 刊期:2007年第02期

    炎症反应促进粥样斑块进展和不稳定斑块的形成与破裂,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白三烯(LTs)作为一类炎症介质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日益受到重视。积极寻找和应用阻断LTs通路的药物以防治AS,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就LTs在AS中的作用和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激活素A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作者:刘利宏(综述); 高大中(审校) 刊期:2007年第02期

    激活素A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成员,近年的研究发现它可以调节巨噬泡沫细胞形成,减少胆固醇积累;阻止平滑肌细胞损害,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再分化;阻止炎症因子表达,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