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化病

国际消化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

杂志简介:《国际消化病》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953/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述评、综述、论著、专题笔谈、临床研究、文摘、其他。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国际刊号:1673-534X
国内刊号:31-1953/R
全年订价:¥ 172.00
创刊时间:1963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4
复合影响因子:2.2
总发文量:1361
总被引量:9260
H指数:28
引用半衰期:4.6939
立即指数:0.048
期刊他引率:0.9824
平均引文率:22.896
  • 营养状况与胃食管反流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贾平; 朱海杭 刊期:2016年第05期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西方国家较常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西化,中国GERD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肥胖、高脂饮食、高盐饮食等营养问题是GERD发生的危险因素。该文就营养状况与GERD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白细胞介素-34及其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

    作者:; 邵建国; 卞兆连; 管海涛; 陈琳; 居林玲 刊期:2016年第05期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以炎性细胞浸润肠壁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白细胞介素-34(IL-34)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因子,可与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结合,通过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MAPK)信号通路激活下游信号分子,参与多种疾病的炎性反应和免疫...

  • miRNA调节炎症性肠病肠道稳态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丽玲; 王承党 刊期:2016年第05期

    肠道菌群是调控肠道微小RNA(miRNA)生成的关键因素之一,且miRNA可正向或负向调节肠道免疫和肠道屏障功能,因此肠道菌群可通过miRNA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来维持肠道稳态。炎症性肠病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和异常的miRNA表达,使miRNA成为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新靶点。

  • 自噬在维持肠道内稳态中的作用

    作者:吴振婷; 秦少游; 贾二娜; 葛安琪; 周长玉 刊期:2016年第05期

    肠道内稳态依赖于肠道菌群、肠上皮细胞及肠黏膜免疫细胞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不同类型肠细胞通过多种途径调节肠道微生态、限制致病菌、调控肠道局部炎性反应。自噬参与组织细胞的免疫应答及免疫防御。目前有文献报道,自噬对维持肠道内稳态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学者们通过建立自噬缺陷细胞模型发现,自噬异常可影响不同类型肠细胞的功能,进而导致...

  • 利福昔明防治肠道疾病的作用机制及疗效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响; 曹海龙; 姜葵; 王邦茂 刊期:2016年第05期

    利福昔明(rifaixmin)是利福霉素衍生物,具有口服不吸收、抗菌活性较强和全身性不良反应较少等特点,近年来应用于细菌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IBS)、炎症性肠病(IBD)及结肠憩室病等多种肠道疾病的治疗。研究发现利福昔明治疗肠道疾病的作用机制并不仅限于直接的抗菌作用,还包括减少细菌毒力及致病性、减少细菌对上皮细胞的黏附力、调节肠...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结直肠肿瘤相关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文静; 胡晓娜; 保志军 刊期:2016年第05期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较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近年来多项研究提示,NAFLD能够增加结直肠肿瘤(包括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多种机制如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异常、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以及肠道微生态等与NAFLD患者结直肠肿瘤的发病有关。

  • 内镜治疗术后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钟; 关富; 钟玲; 韩忠政; 张华玉; 唐庆林; 张鸣青 刊期:2016年第05期

    近年来消化内镜技术迅速发展,其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消化道早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受重视,从简单的电凝、电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技术,内镜治疗方法的适应证越来越广泛。内镜治疗虽属于微创治疗,但也留有创面。该文就国内外内镜下治疗后的创面处理方法及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在伴有焦虑或抑郁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勇 刊期:201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在伴有焦虑或抑郁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患者中,应用胃肠动力药物联合抑酸剂治疗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胃肠动力药物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伴有焦虑或抑郁的NERD患者44例,随机分为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组(MO组)22例以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莫沙必利组(FM组)22例,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观察用药后...

  • 热休克蛋白70与慢性糜烂性胃炎胃黏膜损伤的相关性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绍敏; 邹湉; 付小义; 陈出新 刊期: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慢性糜烂性胃炎胃黏膜损伤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140例为观察组,按疾病分级分为Ⅰ级、Ⅱ级、Ⅲ级组,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对比4组血清HSP70蛋白及mRNA水平;检测观察组胃黏膜损伤指数、胃黏膜血流量、HSP70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血清苯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抗抑郁焦虑治疗对慢性胃炎患者促炎和抗炎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

    作者:金洁; 丁一 刊期: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抗抑郁焦虑治疗对慢性胃炎(CG)患者体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96例CG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CG常规治疗,试验组在CG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

  • hMLH1基因甲基化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易默; 周健; 李颖; 史丽萍; 何小勤 刊期: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hMLH1基因表达和甲基化与胃癌的关系,旨在为胃癌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肠上皮化生34例、异型增生37例、胃癌41例,胃镜活组织检查收集病理组织,另选取同期医院门诊收集的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通过甲基化特异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MLH1基因表达和甲基化水平,并进行...

  • 不同方法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东伟; 许树长; 王志荣; 杨长青 刊期: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453例,按胃镜下治疗和保守治疗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止血疗效和6个月后曲张静脉疗效;按常规胃镜治疗和急诊胃镜治疗分为两组,观察两组的止血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胃镜下治疗组止血疗效和6个月后曲张静脉减轻程度均明显优于...

  • KIAA1199基因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作者:朱雅碧; 张剑美; 汪望月; 黄岚; 庄永卫 刊期:2016年第05期

    胃癌在中国仍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早期发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在临床诊断胃癌时已有转移,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且预后较差。因此,积极寻找有效的监测指标以期早期发现胃癌,以及针对基因的特异性进行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KIAA1199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编码大分子蛋白质的基因,在多种肿瘤中均有异常表达,如结...

  • Vasohibin-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娜 刊期:2016年第05期

    胃癌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前列。中国是胃癌高发的国家,近年来有年轻化倾向。胃癌的发生发展通常经历多阶段、多步骤,是由正常组织到癌前病变再到癌变的逐步演变的过程。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早发现、早治疗对胃癌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肿瘤标志物在恶性肿瘤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 miR-218对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响

    作者:张天宇; 赵敏; 王正廷; 钟捷; 张展莉; 胡淑榕; 程朦朦; 林筠; 范嵘; 陈颖 刊期:2016年第05期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中常见的间叶性肿瘤。GIST发病与Ⅲ型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PDGFRα的异常激活有关。伊马替尼为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预防和治疗GIST术后复发及转移具有确切疗效,可使GIST术后临床获益率达到84%。然而,一部分初期对伊马替尼敏感的患者可能在后续治疗中出现耐药性,40%~50%的GIST患者在治疗开始后2年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