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才交流

国际人才交流杂志 部级期刊

International Talent

杂志简介:《国际人才交流》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642/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策划、封面故事、人物、看中国、观点、科学讲坛、读书、在海外、乡村振兴、我的中国故事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单位:科学技术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
国际刊号:1001-0114
国内刊号:11-2642/C
全年订价:¥ 316.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总发文量:3461
总被引量:813
H指数:10
立即指数:0.0097
期刊他引率:1
  •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聂子瑞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中国的飞速发展震惊了世界,全球人民越来越想知道:何为中国?中国的崛起到底意味着什么?回答这些难题,是我们媒体的责任。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让中国声音在世界引发共鸣,如何提升跨文化交流的水平和效率,这让我们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也充满了机会。这是国际传媒人能够有所作为的一个地方。我在中国生活工作已经十年,过去十年,我经常到中国的偏...

  • Adecco集团2017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中国领跑金砖国家

    刊期:2017年第02期

    1月17日,FESCO Adecco(外企德科)所属Adecco集团、英士国际商学院(INSEAD)和新加坡人力资本领导能力研究院(HCLI)联合了2017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该报告通过衡量一个国家在人才培养、吸引、留存等方面的表现,从而评估全球各国的人才竞争力,并为各国的政府、企业提供提升人才竞争力的建议。

  • 中国科学家首获“地理学诺贝尔奖”

    刊期:2017年第02期

    “以前这个奖都颁给西方人,我没有想到自己也能获得这一奖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姚檀栋4日对媒体谈到获得2017维加奖时说.设立于1881年的维加奖有“地理学诺贝尔奖”之称.该奖每三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杰出的地理学家进行海选,仅选出一名获奖者.这是该奖成立135年以来,首次有亚洲科学家问鼎.

  • 美媒:差距缩小!中国本土企业开始抢跨国公司人才

    刊期:2017年第02期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1月11日文章称,中国本土公司与在华外企在吸引人才方面的差距正在缩小。贝恩公司和领英中国1月5日的一份联合报告称:“随着规模和知名度的提高,中国本土公司越来越能与跨国公司争抢下一代中国领导人才。”

  • 日本将放宽外国高级人才永居权

    刊期:2017年第02期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1月17日,日本法务省确定的方针显示,对于满足一定条件的研究者和技术者等外国人才,允许其在日本最短居住1年即可获得永久居住权.现行制度下,外国人取得在日永居权最短需居住5年时间.新制度实施后将大幅缩短.从18日开始,法务省开始履行公开征集意见手续,将在意见的基础上修改省令.

  • 美媒:留学生挤爆美国常春藤盟校中国学生人数最多

    刊期:2017年第02期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近年来,美国大学为了弥补财务缺口,扩大招收外国学生,但也由于国际学生人数大幅成长,想申请美国一流私立大学,竞争变得更激烈,也压缩了美国学生的入学空间.尽管名额有限,但申请人数每年却不断增加.

  • 留学生步入中国职场

    刊期:2017年第02期

    2017年,对于众多在华外国留学生来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出台新政,允许取得硕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直接在华就业。 搭上“中国列车” 最近几年,中国的发展和机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

  • 贝壳求职签证记

    作者:吴星铎; 王兆峰 刊期:2017年第02期

    “我一个非洲的同学,他在中国出生长大,毕业后申请工作签证,但是他要回自己的国家待一个月,满30天才能拿到……”贝壳在谈起同学的经历时有些哭笑不得,她不理解这位从小在中国出生长大的同学为什么非要回到非洲一个月才行。

  • Eric:北大国合的外籍员工

    作者:张晓 刊期:2017年第02期

    阳光帅气的美国小伙Eric有个响亮的中文名肖锐,是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唯一的一位外籍员工。从留学北大到成为北大国际合作部的员工,Eric的经历在众多外国留学生中显得尤为独特。 Eric的“五年计划” 2008年,Eric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学政治的他仅仅在加州工作了一年,就来到了中国。

  • 留学·职场·再留学——我的中国故事

    作者:苏莉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不管我们的年龄多大,我们都会做梦。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梦想比成年人更单纯,更自由,更大方。当我小的时候,我特别喜欢旅游。不管去哪儿,我都会很乐观地往前走。上中学时,我开始学英语,当时我暗下决心,我未来的工作、生活,会是与外语相关、与外国相关。虽然我很爱祖国俄罗斯,但是一直想着去远方。而这个远方,就是中国。

  • 国际创客的“国际创客走廊”

    作者:吴星铎 刊期:2017年第02期

    “现在中国宏观政策支持创业,并创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不过对于外国人来说,想在中国创业成功并不简单,除了创业项目本身,还得有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市场信息的掌握以及人脉资源。”阿德南·哈菲兹(Adnan Hafeez)说。这个在大连学医8年、说着一口流利汉语的巴基斯坦小伙自己“先吃了螃蟹”,成为一名国际创客,尝试在大连开创一片...

  • 柯斯基:倾情地质学

    作者:熊熙一; 李杰; 张维佳 刊期:2017年第02期

    “我的学生们就像我的孩子,我在这里拥有一个大家庭,”2016年湖北省“编钟奖”获得者、来自美国的蒂姆·柯斯基(Timothy M.Kusky)教授如是说道,“而他们的老师来自世界各地。”从2009年初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时起,他就想着要建立全球大地构造中心,他满腔激情地在地学院做了十分钟的报告阐述他的梦想。两年前,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在高校建立科研...

  • 医海冲浪,幸运人生——访2016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罗杰·德特尔斯

    作者:吴星铎; 闫彩萍 刊期:2017年第02期

    “我实在是一个幸运儿,非常感谢中国政府给予我这一殊荣!”2016年9月,中国政府友谊奖颁奖仪式在中南海举行。颁奖典礼上,一位80岁的老人精神矍铄,他深情地说:“有幸与众多优秀的学者与后辈共事,为中国人民谋求更好的生活,我幸运至极。”这位“幸运儿”,就是美国流行病学与传染病控制领域专家——罗杰·德特尔斯(Roger Detels)。

  • 裸辞海归青岛创业记

    作者:孙明辉 刊期:2017年第02期

    单霆,地道的青岛小哥,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获得计算机与电子工程博士学位,曾在澳大利亚知名企业就职,在外人看来他的人生已经足够精彩,但是单霆却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就,他果断放弃了千万股票期权,勇敢当起了“海归裸辞男”。

  • “我在常熟这六年”

    作者:冯健敏 刊期:2017年第02期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发展的重心越来越向新兴市场转移。与之相对应,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发展。作为长三角制造业重镇,常熟近年来吸引着众多的外国人来此居住和工作,他们在这里实现着自己的抱负,也帮助着当地经济实现转型和升级。来自意大利的法比奥(Fabio Arancio)正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