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脑血管病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杂志简介:《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541/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党为人民谋健康的100年、医学简讯、临床研究、综述、病例报道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国际刊号:1673-4165
国内刊号:11-5541/R
全年订价:¥ 379.20
创刊时间:1993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12
复合影响因子:1
总发文量:2059
总被引量:17049
H指数:34
引用半衰期:4.0116
立即指数:0.0413
期刊他引率:0.9809
平均引文率:26.4091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新概念

    作者:王拥军 刊期:2005年第02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血管病的一个特殊类型,其诊断的规范决定合理的治疗.TIA是一种综合征而并不是独立的疾病,复杂的发病机制决定治疗的个体化,TIA的不同特点是预后的重要决定因素.在急性期不能及时区分TIA和脑梗死的时候,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综合征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 波立维临床应用有奖征文通知

    刊期:2005年第02期

  • 缺血性卒中最初几小时内的血压与血管再通

    作者:曲东锋 刊期:2005年第02期

    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血压会出现暂时性升高,以增加脑组织灌注从而限制缺血损伤。据此瑞士伯尔尼大学的Mattle等提出一种假说,即一旦闭塞血管再通,升高的血压就应迅速降低。其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Stroke上。

  • 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的影响

    作者:李振光; 伍期专; 于占彩; 姚存姗; 唐朝枢; 王远臣; 邵磊 刊期: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后能否降低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方法:140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803例诊为可能的缺血性脑血管病,343例为缺血性脑血管病.36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LPA含量采用层析技术结合改良无机磷定量方法测定.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血浆LPA含量(3.11±1.55 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77±1.04μmo1/L,P<0.001).服...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竞; 任力杰; 韩漫夫; 梁玉宏; 陈婷; 冯宏业; 葛朝莉; 白润涛 刊期: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急性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CSF.两组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进行Barthel指数(BI)和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定,并观察G-CSF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随访末期的死亡/残障率.结果:71...

  • 全国神经疾病临床进展学习班通知

    刊期:2005年第02期

  • 全国神经内科主任(脑血管)临床适宜技术规范应用高研班通知

    刊期:2005年第02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新认识

    作者:王坚苗; 张苏明 刊期:2005年第02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传统定义于1965年第4届普林斯顿会议上提出,并一直沿用至今.随着神经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TIA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文章就近几年来有关TIA的定义、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影像学、治疗、预后、转归以及与缺血耐受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新认识进行综述.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新进展

    作者:倪秀石; 赵扬 刊期:2005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和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彻底摈弃了TIA症状持续时间短于24 h的传统标准,更加注重TIA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在TIA的神经影像学、认知障碍、缺血耐受、自然预后、治疗理念等方面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性别差异

    作者:李宏建 刊期:2005年第02期

    女性卒中后的转归较男性差。以往的研究提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凝血和纤溶标记物存在性别差异。美国波士顿市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的kent等探讨了性别是否有可能改变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的治疗转归。

  • 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治疗

    作者:李宏建 刊期:2005年第02期

    按照惯例,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是院内治疗的组成部分。不过,为早期出院患者提供家庭康复的服务已经开展[支持性早期出院(eary supported discharge,ESD)]。英国格拉斯哥公立医院的Langhorne等对这类服务的效果和成本进行了评价。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洪军; 孙沄; 张晨 刊期:2005年第02期

    近年来,对TIA的研究集中在对TIA概念的重新认识、影像学检查、与卒中的关系以及TIA防治等方面.对TIA的研究对于卒中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破裂动脉瘤治疗后晚期复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特征和转归

    作者:佘家贵 刊期:2005年第02期

    成功治疗所有发现的动脉瘤后仍有再次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风险。荷兰的Wermer等对复发性SAH的特征、再次治疗的并发症和患者的转归进行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Neurosurgery上。

  • 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

    作者:李东芳; 李光来 刊期:2005年第02期

    卒中后抑郁是急性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其相关因素繁多复杂,主要包括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通过研究其相关因素,可以了解卒中后抑郁的流行趋势,指导其早期预防和治疗.

  • 薄层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对卒中诊断的影响

    作者:佘家贵 刊期:2005年第02期

    弥散加权成像(DWI)的空间分辨率有限,尤其是z轴方向。Nakamura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检测DWI扫描层厚缩小至3mm时能否提高小梗死灶的诊断率以及对卒中诊断的影响。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AINR Am J Neuroradiol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