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脑血管病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杂志简介:《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541/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党为人民谋健康的100年、医学简讯、临床研究、综述、病例报道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国际刊号:1673-4165
国内刊号:11-5541/R
全年订价:¥ 379.20
创刊时间:1993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12
复合影响因子:1
总发文量:2059
总被引量:17049
H指数:34
引用半衰期:4.0116
立即指数:0.0413
期刊他引率:0.9809
平均引文率:26.4091
  • 开拓进取求实创新——《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进编辑出版策略

    作者:陈兴洲 刊期:2004年第01期

    回首过去的2003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充满信心和希望。正如中华医学会在《致读者》中所说:“新的一年孕育着新的生机,新的一年代表着新的面貌,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和新的目标。”

  • 经颅多普勒和近红外线波谱评估颈动脉闭塞时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作者:曲东锋 刊期:2004年第01期

    颈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会发生脑血流动力学和代谢改变以代偿脑血流量下降。目前,只有PET才有可能对脑的适应性状态进行完整的评估。近红外线波谱(NIRS)是一种无创技术,可对脑血红蛋白的波动进行实时评估,已用于脑血容量和脑血管舒缩反应性(VMR)的检测。另外,通过对脑吸收和散射系数的绝对测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降纤治疗

    作者:黄如训; 林健雯 刊期:2004年第01期

    文章阐述了降纤制剂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新进展,总结了临床上存在的常见问题,并对今后的应用与研究提出了展望。

  • “第三届全国神经疾病临床进展学习班”通知

    刊期:2004年第01期

  • 循证卒中医学

    作者:J.vanGijn 刊期:2004年第01期

    临床真实性与临床对照试验的方法相互影响的持续存在是很理想的。一项良好的试验设计应能反映医生、特别是患者的观点,相反,熟悉临床试验也能改进日常工作方法。换句话说,每种方法学原理都源于临床实践。例如:随机化(建设性的怀疑作为其实践的对象)、独立性(对医药公司善意的不信任)、知情同意(让患者了解不确定性)、I类错误(在一项试验后不...

  • 氢化可的松预防性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扩容治疗时的过度尿钠增多

    作者:曲东锋 刊期:2004年第01期

    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中,由过度尿钠增多引起的低钠血症比较常见。尿钠增多可通过渗透性利尿使总血容量降低,并使发生有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危险性增加。在这些患者中,由于补钠会导致进一步的尿钠增多和渗透性利尿,因此通过补液来扩充血容量很难避免低钠血症。Moro等检测了氢化可的松在SAH患者中的作用。

  • “第四届全国临床心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知

    刊期:2004年第01期

  • DWI与PWI在急性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韩璎; 王惠芳; 李恩中; 田捷; J.P.Pruvo; F.Pasquier 刊期: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灌注成像(PWI)及其后处理技术在急性脑梗死,尤其是超早期脑梗死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DWI、PWI和MRA等技术对临床高度怀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扫描,并根据发病时间进行分组比较,再通过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所获得图像进行分析。应用上述技术,对1999—2002年间就诊于首钢医院和法国Roger Salengro...

  • 朱克教授生平

    刊期:2004年第01期

  • GDNF基因克隆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包仕尧; 王运良; 张志琳; 石向群 刊期:2004年第01期

    目的:克隆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全长基因,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质粒。方法:从孕17d大鼠胚胎脑组织中提取RNA,参照《分子克隆实验指南》,合成cDNA第一、二链,加入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与pcDNA3质粒连接,构建表达质粒。结果:提取的总RNA经纯化后电泳出现18S和28S2个条带,PCR扩增目的基因为630bp的条带,测序结果为633bp。结论...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抗纤溶治疗

    作者:曲东锋 刊期:2004年第01期

    背景:再出血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可能是自发性纤溶活性引起的血栓溶解所致。目的:评价抗纤溶治疗在动脉瘤性SAH患者中的作用。

  • 临时阻断技术在脑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耿全海; 林成海; 刘相轸 刊期:2004年第01期

    在动脉瘤手术中,为了降低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及避免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常应用临时阻断技术。文章对应用临时阻断技术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 常规与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卒中的比较

    作者:曲东锋 刊期:2004年第01期

    背景:常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通过纵向动脉切开术来进行,而外翻CEA则采用横向动脉切开术和颈动脉再植入法。据报道,后者的围手术期卒中和术后再狭窄率较低,但与远端内膜皮瓣有关的并发症的危险性却有所增加。

  • 颅内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丁璇; 王志刚 刊期:2004年第01期

    颅内假性动脉瘤与外伤导致的血管壁损伤有关。假性动脉瘤特殊的病理结构使其更易破裂,因此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近年来,针对颅内假性动脉瘤的病因、病理和血液流变学等特点,对其诊断与治疗提出了一些新方法。脑血管造影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

  • 放射性弹簧圈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作者:曲东锋 刊期:2004年第01期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但有在血管造影上复现的可能。动物模型实验表明,β射线照射能预防弹簧圈栓塞后的再通。据Stroke杂志报道,Raymond等对应用放射性弹簧圈改善血管内治疗长期转归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