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适用

法律适用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Law Application

杂志简介:《法律适用》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126/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研究:关注公司法修改、法学论坛、法官说法、案例研究、问题探讨

主管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主办单位:国家法官学院
国际刊号:1004-7883
国内刊号:11-3126/D
全年订价:¥ 532.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894
复合影响因子:5.27
总发文量:3629
总被引量:23717
H指数:46
引用半衰期:4.0083
立即指数:0.0031
期刊他引率:0.8686
平均引文率:8.1651
  • 《法律适用·司法案例》征稿启事

    作者:《法律适用·司法案例》编辑部 刊期:2017年第10期

    《法律适用》是最高人民法院主管、国家法官学院主办的应用法学理论刊物。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荣担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国家法官学院院长黄永维担任杂志主编。《法律适用》现为最高人民法院首批A类学术期刊,中文核心期刊,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来源期刊,RCCSE核心期刊,CHSSCD(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

  • 欢迎订阅2017年《法律适用·司法案例》

    刊期:2017年第10期

    关注中国应用法学研究关注《法律适用·司法案例》特别提醒请您在汇款单的备注中写明订阅人姓名、单位名称(发票抬头)、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若汇款人名称与订户名称不一致,请在附言中写明订户名称。通过银行直接转账的订户请将上述信息传真、邮寄或发电子邮件至《法律适用·司法案例》编辑部。

  • 案例是实践中的法律和法理

    作者:赵秉志 刊期:2017年第10期

    一、我国最高法院发展中的案例指导制度案例'是总结审判经验、诠释法律精神的重要载体'[1]。尽管我国的法律体系通常被归入以成文法典为表现形式的大陆法系的范畴,至少更类似这一法系,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司法机关在刑事审判中其实一直很重视具有指导作用的案例。如果此前存在过类似的生效的法律判决,法官在作出判决的时候,底气就足得多...

  • 侵权法的新动向

    作者:姜强 刊期:2017年第10期

    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的侵权立法迈入了新阶段。其后,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一系列司法解释,进一步展现了侵权法领域在司法实践中的新发展。观察、描述这些发展、变化乃至挑战,并提出正确的问题或者以正确的方式提出问题,不仅是应对此种趋势的一种努力,也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 网络侵犯名誉权案件的审理思路和主要问题——以方舟子与崔永元互诉侵犯名誉权案为例

    作者:李颖 刊期:2017年第10期

    近年来,网络侵犯名誉权的案件呈现多发态势。此类案件的审理难度较大,要求法官必须妥善处理好保障公众言论自由与保护权利人名誉权之间的平衡关系。在具体案件中,法院必须秉持司法的谦抑性,遵循宽容、整体判断原则,借鉴比例原则、利益衡量、侵权构成要件分析等方法,合理区分事实陈述与意见表达,准确把握公众人物、公正评论等抗辩事由,以合理确定...

  • 不特定群体名誉受损中个人名誉权保护的裁判规则研究——从“驻马店人歧视案”说起

    作者:陈昶屹 刊期:2017年第10期

    个人的名誉往往与群体的名誉相关联,但是言论对群体名誉的损害并不当然构成对个人名誉权的侵害,对不特定群体名誉损失中的个人名誉保护规则并不与传统的集体名誉保护规则完全相同。在判断名誉权侵权责任构成时,不能简单套用侵权责任四要件构成,而忽视了言论指向的名誉权归属判断,应当首先从一般受众的角度,判断涉案言论在涉及不特定群体时是否实...

  • “案例指导”何以发生

    作者:于同志 刊期:2017年第10期

    从现有制度框架以及最高司法机关集中统一管理指导性案例来看,我国案例指导制度与西方国家判例制度有较大区别。判例制度的突出特点是法律规则的自然生成,而指导性案例系经过人工的选择并公布从而对司法实践产生指导效力,采用的仍然是立法方式提供法律规则的路径。但这不妨碍判例制度的一些原则或准则在案例指导制度运行过程中悄然生发并助力于...

  • 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证据裁判原则的逻辑展开——从吉林“孙氏三兄弟涉黑”系列刑事案说起

    作者:张佳华 刊期:2017年第10期

    证据裁判原则是现代证据制度的基石,是法治国家刑事诉讼中认定案件事实的核心原则,也是以审判为中心司法改革的必然要求。尽管现行《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证据裁判原则,但'证据裁判'之原则精神和理念贯穿于整个刑事诉讼程序,特别是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证明标准、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证人作证制度、'疑罪从无'原则等立法以及司法裁判中进一步彰显...

  • 恶意消耗他人网游装备并将剩余部分转卖行为的定性探讨

    作者:王立志 刊期:2017年第10期

    网游装备在本质上属于典型的虚拟财产。虚拟财产不仅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还拥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可分割性之特征,并且司法实践中虚拟财产还可以兑换真实货币。因而,虚拟财产是业已具备一定的财产属性,刑法应予以保护。将恶意毁损或者转卖他人网游装备的行为认定为计算机犯罪,难以满足相关计算机犯罪的构成要件,并且还会出现评价不足的现象。而...

  • 受害人特殊体质与交通事故损害结果无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作者:裴然; 张楠 刊期:2017年第10期

    在交通事故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受害人特殊体质并非加害行为且在交通事故中受害人对其自身特殊体质这一客观事实并无过错,故受害人特殊体质不能成为因果关系判断中的'原因'。根据'若非'标准、'可预见性标准'以及司法政策的考量,受害人特殊体质与交通事故所致的人身损害结果并无法律上因果关系,故受害人特殊体质对确定侵权人的赔偿范围并无影响。

  • 冒名行为订立合同效力问题研究

    作者:贾翱 刊期:2017年第10期

    在实践中存在大量冒名行为订立的合同,其效力问题在我国现行立法中缺乏有针对性的规范。有研究者提出建立统一的抽象的信赖保护规则,即在交易相对人是善意的情况下,承认冒名行为订立的合同是有效合同,对被冒名人具有约束力。本文通过理论上的分析和对代表性案例的探讨,提出由于证明身份的凭证在实践中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建立统一的规则的尝试...

  • 对股东间协议的司法审查——从浙江新湖集团增资纠纷案说起

    作者:刘海东 刊期:2017年第10期

    我国传统法律体系视公司法为合同法在公司领域的延伸,公司观念发展滞后。一方面,公司法并未基于个体利益设定基本原则,而是最鲜明地体现经济法的国家干预性特征;另一方面,司法实践中又忽视公司及其治理的内在要求,对股东间协议的审查广泛适用合同自由、平等、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忽略了公司整体意志。本文从浙江新湖集团增资案导出问题,辩析股东...

  • 刷单骗取积分、优惠券并套现行为的刑法性质认定——以结果本位刑法观为视角

    作者:何龙 刊期:2017年第10期

    司法实务中将刷单骗取积分、优惠券并套现的行为一律认定为侵犯财产罪,是不妥当的。应当区分情况分别对待:当属于'利用规则漏洞'时,被害人存在财产损失,原则上成立诈骗罪,以积分使用行为作为诈骗罪的着手,将虽已获得但未使用的积分,从犯罪数额中予以扣除;当属于'规则用尽'时,被害人不存在财产损失,原则上只对获得积分、优惠券行为本身认定成立非...

  • 缺陷产品事故中消费者刑事归责问题探究

    作者:陈冉 刊期:2017年第10期

    在一些产品事故中,产品本身存在的缺陷与消费者的不当使用共同造成危害结果发生,或者产品缺陷难以查明的情况下消费者又存在使用不当,这时对消费者如何归责往往存在难题。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对此存在不同归责理念。在对消费者追究刑事责任时,应依据过失同时犯处理,主观上根据是否存在明显的危险判断过失的存在,客观上根据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归...

  • 简析逃匿境外人员自动投案的不同形态

    作者:李鑫源 刊期:2017年第10期

    当前我国境外追逃措施主要有引渡、非法移民遣返、异地追诉和劝返,在适用这些措施过程中都可能发生自动投案的情形。鼓励逃匿境外人员自动投案有助于化解追逃中遇到的各种法律困难和障碍,我们在为自动投案设定条件时不宜过多考虑逃匿人员在境外处于何种法律程序、其人身自由是否受到限制、其投案动机是什么等问题。只要外逃人员明确表示自愿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