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校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研究

高校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研究

时间:2022-08-06 10:32:22 关键词: 高校 艺术设计理论 教育
摘要:艺术设计是现代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作为设计教育的两大教学内容,国内历来有重实践,轻理论的观念,使得大多数学生成为没有“思维”的设计师。而设计理论的根基和底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高,为适应现代高水平设计发展的需要,在设计理论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主体设计意识和设计理论素养的培养,最终实现学生独立创造能力的提高。

高校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研究

高校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研究:高校艺术设计理论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通过对高校设计理论教学的现状分析,从设计理论的创造性认识、设计理论教学体系的建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等方面提出了设计理论教学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艺术;设计理论;教学现状;对策

艺术设计是现代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作为设计教育的两大教学内容,国内历来有重实践,轻理论的观念,使得大多数学生成为没有“思维”的设计师。而设计理论的根基和底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高,为适应现代高水平设计发展的需要,在设计理论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主体设计意识和设计理论素养的培养,最终实现学生独立创造能力的提高。

一 高校设计理论教学现状

(1)设计理论与艺术理论缺乏渗透

高校设计理论以掌握传统专业理论为主要目标,过分强调实践技术理论和理论能力,使设计理论变成了某些实践项目的指导经验。而且,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在教学设置上也缺乏竖向渗透,另外,设计理论与美术理论、音乐理论与文学理论等艺术形式的理论联系上也是有形无实。

(2)设计理论与艺术常识界定模糊

设计理论内容的选择与更新,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积极性,也影响艺术理论知识的掌握。当前设计理论教学中往往把一些单个设计项目的技术要领,不系统的艺术常识,设计新闻、趣事等不能构成设计理论知识体系的内容,不加分析地视为“设计理论基础知识”,这是对设计理论知识体系的一种误解,长期以来,设计理论没有像其它学科那样形成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学生对设计理论课的意义和重视程度自然也不高,从而失去了设计理论课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素养培养的科学意义。

(3)设计理论课形式单一,说教成风

设计理论教学方法延续以往的讲授法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高校设计理论教学的要求,大学生对枯燥的内容和书本式的教学难以产生兴趣,可利用的电视摄像以及多媒体计算机这些大学生更感兴趣的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也不到位。教学方法的单一和传统形式的说教使得设计理论课堂教学不见“艺术味” ,“满堂灌”的做法依然严重,直接影响设计理论教学的效果。

二 对设计理论教学的对策研究

(1)重新认识设计理论的创造性特征

设计的灵魂是创造,设计理论同样具有创造性。每一次兴起的艺术思潮和学术运动都是创造精神的体现。设计和设计理论都表现出超越现有的和规定的实存,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维度。设计理论的本性是本质的抽象,这和诗歌的本性是形象的创造异曲同工,其实抽象只能是理论的形式特征,两者共同的特性都离不开创造。密斯提出“少就是多”的设计理论,其中“少就是多”就在于创造的内容,包括意义的创造和价值的更新。卡西尔说:“启蒙哲学的基本倾向和主要努力,不是反映和描绘生活,而是思维自发的独创。”设计理论与设计创作在创造的特性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形式上的区别。从艺术本体论角度看,设计理论不是对设计规律的概括和总结,而是本体的悬设和创造性思维活动。但是用传统的思维模式来进行艺术理论研究是很难产生新的理论创造的。更不能用固执的态度去对待传统的设计理论与理论教学。

(2)建立完整的设计理论教学体系

设计理论是有一定的知识容量和文化底蕴,有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应包括社会艺术理论、专业设计理论和自然科学艺术理论。因此,认真抓好配套教材的编写,加强教材研究,使编写的教材内容能反映出当代艺术设计的特点和艺术科技的发展.扩大教学内容和参考学科的选用,组织专人进行编写,科组讨论整合各专业方向的艺术理论教学内容。

(3)设计理论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设计理论课应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新理念。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将学生置于被动的纯粹客体地位,强调教师是"教育者",将学生看"被教育者"和任意塑造的对象的观念。在主体性教育观念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互为主体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主体性关系中教师必须视学生为能动受教育主体、自己对方的主体,必须视教育为主体之间互动的一种形式。教师与学生作为互动主体,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设计理论教学重新回到教育本体的轨道上。

(4)重视设计作品鉴赏能力的教学

在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下,一些艺术设计理论教学已经衰变成了纯粹的史实传授,非但没有促生学生的审美取向,反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消弱。欣赏和品评设计作品是艺术设计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作品不仅是设计史的存在形态,更是提高学生艺术鉴赏与艺术创造能力的最有效材料,因此,指导学生学会品评艺术设计作品必将对他们今后的设计创作与设计评论产生深远的影响。

(5)改变传统单一的考核环节

设计理论课的考核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目前多数院校的理论课考核只有形式没有具体可行的组织考核的办法,考核的内容和方式有较大的随意性,在学生还不完全理解学习设计理论的目的性时,完善设计理论课考核办法不失为一剂良药。另外,组织考核的形式也应与综合设计素养的培养相一致,例如:与专业实践课联系紧密的《室内设计概论》可以改变传统的考试形式而改为室内概念设计的理论分析与汇报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使设计理论与实践理论有机结合,变“死背”为“探究”。

三 结论

设计理论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思变与改革必将带来新的生命力,对推进高校设计理论教学改革放生了希望。传统的设计理论教学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可参考的镜子,再认识新的设计现实和社会对设计的重新定位,设计理论教学将会呈现它的真正面目。

高校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研究:关于高校艺术设计理论教学的探究

摘 要:如今,高校艺术课程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所有高校艺术专业教师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创新能力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其地位和实践能力相差无几,是艺术家创作时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天生的吗?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善于观察,累积素材,广泛拓展知识的吸收途径,加强自身纵向思维训练,一定能够“厚积薄发”。目前,大多数高校艺术专业教师对技能实践培养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其他素质的培养,因此,艺术设计理论教育作为高校重要的艺术基础课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教学

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法中提出,高等学校的最根本目的是培养具备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因此,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综合素质优异的高级设计人才。

一、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任务

1. 艺术设计理论概述

艺术设计理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涵盖了艺术发展史,并对艺术设计理论进行评价和定位,强调了创新能力对学生未来艺术发展的重要性。艺术设计理论是一门交叉边缘学科,他涵盖了自然科学、心理学、美学等多项领域。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

2. 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任务

①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艺术设计的包含了两个最重要的要素,分别为“审美”和“创造”。艺术的本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产生的,因此,艺术的诞生迎合了人类的人文精神,并极大的丰富了炫彩斑斓的世界。而“设计”就是“创造”,设计出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东西,这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并是一个实现科学精神的过程。

②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艺术设计的创造形式和途径越来越多,同时,人们的需求也更加复杂和苛刻,面对需求差异巨大的人们,更好的促进了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那么,艺术设计领域人才辈出,如何才能在这个行业占据一席之地呢?首先自己的艺术设计能够达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彰显出自己独特个性,同时设计的东西又能够符合大多数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这样才能被广大群众接纳和认可。要设计出与大众潮流相悖的作品,首先需要做到思维的散发性,能够打破常规,不受世俗的拘束,勇于挑战自我,这就是艺术设计中最重要创新精神。

和一般的技术不同,艺术创造的过程涵盖了个人的价值观,对社会的认知和对社会的评价,他要求设计师有着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事物分析能力。这就需要艺术理论发挥作用,日常的知识沉淀和累积,在关键的时候往往能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艺术设计理论的“内涵”。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艺术设计的真正内涵不是熟练的绘画笔法,而是艺术的脉动。但凡艺术设计,都有其客观规律可循,只要能够把握艺术的脉动,就一定能够设计出被人们喜爱的作品。

二、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现状

1. 对待艺术设计理论不够重视

现代社会的人们生活在一个心浮气躁的环境里,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的审视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下,艺术的纯洁性不可避免的受到污染。如今,在一些高等学校中,存在这样的教学状况,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忽略了艺术的独特性。众所周知,每一位艺术家的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意境,这表明了每个人对人生和事物的理解不同,从而通过作品将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表现出来。可是现在很多高校教师过于强调艺术技能的培养和练习,无法让学生接收到个性化的教学服务。的确,艺术技能的强化培训在短期内确实能够收到明显的效果,大大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毕竟艺术设计不是“生产线”,可以批量生产,如果这样艺术设计也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艺术设计更加看重的是作品的“灵魂”,是作品的精、气、神。可是现在很多高校教师忽略了这一点,一味的追求短期效益,粗暴的扼杀了学生长期发展的机会。这和教师行业整体心理浮躁的环境是分不开的,缺乏艺术理论的支撑,不断的要求学生反复的进行技能强化培训,长期以往,学生就会感到艺术课程的枯燥无味,从而产生抵触和排斥的学习态度,这样的教学结果刚好事与愿违。

2. 艺术理论课程设置不合理

根据笔者调查,发现现在很多高校的艺术理论课程在设置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要求和规范。艺术课程开设的类目也是多种多样,有的甚至只是开设了几门基础课程,对艺术设计发展史、设计心理学等重要课程都没有开设。导致了高校艺术理论课程设置出现参差不齐的局面。

3. 授课方法单调

我国“黑板式”教学的传统由来已久,是我国典型的传统教学手段。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被广泛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借助声音和影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教学传统的教学思想没有得到转变,多媒体教学设备成了摆设,多媒体课堂成了传统教学的第二“黑板”。面对单一的教学手段,笔者认为首先应该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传统思想,加强现代教学理念的学习,借助强大的多媒体设备,使授课方法更趋多元化。

三、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改革措施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从根源上改变目前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各种问题,首先应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由于艺术设计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过于广泛,且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相辅相成,均衡发展,这对教师的综合素养要求非常之高,很多老师的精力或能力水平无法达到。因此教师应该继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学习,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的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去,当学生向教师讨教问题时,避免出现纸上谈兵的尴尬。或者学校可以提供专职教师,分别专门负责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总之,教师是学校教育资源的核心组成,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学生未来发展的好坏。因此,只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才是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2. 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为了加强学生对艺术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应该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更加自主和开放的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愿意自觉参与课堂活动。另外,课堂教学环境应该进行拓展,安排一些室外活动,比如定期安排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回来后对观察的艺术品进行解析和评价。

3. 考核方式的改革

历年来,高校毕业考核都是以笔试或论文的形式进行评价,这样对检测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效果微乎其微。笔者认为应该改革考核方式,比如让学生独立设计作品,并根据自己设计的作品写论文,对作品的主题思想、意图进行分析。

四、结语

总之,艺术设计理论教育作为艺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不可否认,现在很多高校艺术设计理论在教学中的问题层出不穷,但是只要我们端正教学态度,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指导和培养,找到艺术设计中理论与实践的平衡点,一定能够大大改善我国艺术设计教学工作。

高校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研究:谈对高校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艺术设计理论 任务 现状 改革措施

论文内容摘要: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等重要。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对知识的广泛接纳和吸收,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当今大多重技能、轻理论的情况下,加强对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投入,是一项艰巨而又意义深远的工程。

我国1998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而,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设计人才。“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其中“道”是无形的、本源的物质本身所遵照的运动规律;“器”是有形的、现象的技能、技法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系犹如“道”和“器”,创新精神是实践能力的根本、源泉。创新精神从何而来?它来自于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培养。

一、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任务

1.艺术设计理论概述

艺术设计理论是一门对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做专门综合探讨的知识体系,主要包含艺术设计史的研究、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的研究、设计批评、艺术设计实践理论的研究等内容。艺术设计史的研究包括:通史通论——中外设计史、中外美术史等,专史专论——中外广告史、中外服装史、中外陶瓷史、平面设计史、工业设计史等。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包括:设计概论、艺术概论、设计心理学、设计方法学、设计文化学、设计美学、艺术美学、艺术心理学、设计艺术原理等。设计批评是对与设计相关的对象的评价和判断。艺术设计实践理论是针对每一门具体设计专业的专业理论,这种理论不是简单的对技法和工艺的概述,而是对技法和工艺一般规律的总结,是对技法和工艺本质及外延的研究。艺术设计理论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边缘学科,其知识体系涵盖了哲学、美学、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生态学、仿生学、人体工学、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因而,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开设,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指导学生设计实践的重要途径。

2.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任务

①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李砚祖先生认为艺术设计是“人类为生存而进行的造物活动,是人为实现实用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物化劳动形态。这种造物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因而是一种艺术质的造物”。①诸葛凯先生也认为艺术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的艺术”。②从以上的观点中可以分析出艺术设计的两大要素:“造物”体现的科学精神,造物之“美”蕴含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艺术设计实用功能性决定了它必须要遵循一定的科学原理进行造物,因而科学精神是艺术设计的内涵之一。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价值的维护、追求,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珍视。艺术设计具有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体现了其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和重视。若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很好地融入到艺术设计中、渗透到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中,需要合理解决科技发展与文化心理之间的矛盾,需要学习生态学、仿生学、人体工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需要研究历史、哲学、美学、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民族民俗学等相关内容。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体系涵盖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方方面面,因而,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树立、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是使艺术设计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渠道。

②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当今时代,一方面人们对艺术设计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越来越多样,另一方面,艺术设计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多种风格与流派并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若想设计出既符合大众需要又与众不同的艺术作品,需要的是创新精神。创新需要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艺术设计理论包含艺术设计史知识、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设计批评、艺术设计实践理论知识等内容——知识体系庞大而丰富,所以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扩大学 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理论修养的根本途径。

艺术设计教育不是培养技术工人,而是培养具有理论修养,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艺术设计教育不应只传授技法、技能,同时也应传授“道”(即技法之外的艺术设计创新的本质、内涵),重在授之以“渔”而非“鱼”。 艺术设计理论揭示艺术设计的客观运行规律、总结艺术设计现象背后的本质,因而,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指导设计实践的基础。

二、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现状

1.对待艺术设计理论不够重视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甚至是一部分老师,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认为理论可有可无。这与有些人的浮躁、急功近利思想分不开。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活动中,学生更偏爱能够迅速带来设计成果的设计实践课,而艺术设计理论课相对枯燥乏味,不能立即物化出设计成果,较少受到学生的喜欢、重视。事实上,没有艺术理论知识做支撑的艺术设计作品,不过是没有灵魂的视觉元素的简单组合。艺术设计教育,不是仅仅教会学生能创作成果,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创作成果的方式、方法、规律和内涵等本质性的东西。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是教学的显性课程,教给学生的是“形而下”的“器”;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培养的是设计师的气质、创造意识和设计的综合素质,教给学生的是“形而上”的“道”,所以应加强学生的理论意识。同时,教师的艺术设计理论意识也有待提高。教师在进行艺术设计实践课程的教学时,可用相关理论知识来指导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授技的同时,也要传“道”,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重视。

2.艺术设计理论课程设置不大科学

目前高校的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理论课程开设参差不齐,有的高校只开设了设计史、设计概论和中国工艺美术史。科学的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基础理论课,如设计概论、设计心理学、设计美学、设计方法学等;艺术设计史论课,包括通史通论(如中外设计史)和专史专论(如工业设计史、平面设计史);相关的设计批评课程和艺术设计实践理论课程等。

3.授课方法单调

传统的艺术设计理论课一般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听,教学效果较差。现在多媒体引入教学,但是教学方式依然是灌输式的,多媒体成了第二黑板。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光、色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因为理论课往往是以合班形式的大班上课,听课人数众多,限制了互动式、灵活式教学手段的实施。另外,多媒体教学依然局限于狭小的教室空间,学生缺乏消化理论知识的身临其境的客观环境条件。

三、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改革措施

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艺术设计理论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因此艺术设计理论教育对教师综合素养的要求就相当高。不仅仅是艺术设计理论课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艺术设计实践课老师也同样要具备。由于艺术设计理论教育必须紧密联系设计实践,所以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双重的:既要懂设计理论知识,又要会从事设计实践活动。专职的艺术设计理论课教师,在专心研究、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了解相关的艺术设计实践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深入到艺术设计理论研究的本质问题,避免纸上谈兵的尴尬。专职的艺术设计实践课老师,在掌握和教授设计技能、技法的同时,也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不仅仅包括设计实践课的专业理论,也包括基础理论、艺术设计史论及设计批评等。教师队伍是培养人才的核心,只有教师的全面发展,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提高教师素质、建设教师队伍是教育的大计。

2.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艺术设计理论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所以理论课教学在形式上要更为开放与自由,使学生由以前被动的听课变为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不应只局限于教室范围,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安排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针对现成作品进行理论讲解和分析;也可以针对某一艺术设计理论观点,进行课堂辩论或讨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要为理论而理论,艺术设计理论知识要和艺术设计实践紧密结合,要提炼出设计观、美学思想及其对现代设计实践的影响与实用价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理论课程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3.考核方式的改革

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最终的考核方式一般是写论文或闭卷笔试。写论文并不能检验学生真正的学习效果,因为历年来的学生论文抄袭现象较严重,很多学生的论文都没有实质性内容;试卷考核方式考查的只是学生的死记硬背能力。所以艺术设计理论课的考核方式需要改革,可以以论文加设计作品或试题加设计作品的方式来考核。论文加设计作品,是在写论文的同时,要学生根据所写论文的论点,设计出能反映论点思想或与论点思想相关的作品,并把作品附在论文后面;试题加设计作品,就是把传统的题型变化一下,把纯文字型的试题,改为根据已知理论来设计相应作品的画图题或者是分析图片作品的分析题。这样,才能真正考核出学生理解、分析、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运用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价值。

结语

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综合素质中很大一块是艺术设计理论修养。设计师不可能都是设计理论家,但只要是在专业设计上有一定成就的设计师,就一定是具备相当理论素养的人。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应抛弃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应加强对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重视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