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时间:2022-06-11 08:46:45 关键词: 科学实验教学 科学论文 科学
摘要: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发挥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他们学习的程式化、机械化倾向。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思考的时间,以及给他们足够的实验操作的时间。让学生“真刀真枪”地搞科学小研究,“茶馆式”的讨论等,切不可形式主义走过场。学生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这说明是其进行深入思考的结果,也许在别人看来没有问题或不成问题之处提出一些有新意的问题,这就是他们的创新能力的体现。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思考

一、合理选择科学、典型、贴近生活的材料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在探究学习中,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实验材料有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只有通过对合适的材料的操作、摆弄和思考,才能使学生从中感悟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材料并不是信手拈来就可以使用的,教师应当精选最能达到预期实验效果的典型性材料,增强实验效果,彰显科学原理。如教学《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时,对岩石标本的选择要下工夫。从颗粒、颜色、层理、软硬度、光滑度、是否透明等方面考虑,使提供的岩石标本涵盖大理岩、板岩、页岩、砾岩、花岗岩、石灰岩六类岩石的基本特点。又如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时,在选择乐器类实验材料时,有目的地选择吉他、小鼓、锣、笛子等发声方法和原理不同的弦乐器、打击乐器、金制乐器、管乐器。像这样精选具有典型性的材料组织实验,有利于学生建构正确完整的认知结构,符合概念建立应从一般到特殊的科学规律。如教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中“土电话怕勺制作.教材选用一次性杯子和棉线.取材方便.贴近生活,效果很好。选取全面、科学、典型、贴近生活的材料,有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合理组织探究活动,加强小组分工合作

1.实验探究要有明确目的任务和活动要求

探究目的和任务不明确,就会导致学生置身于探究活动之外,显得漫无目的。虽然有时学生的兴致很高,但不能达到探究活动的目的。因此在组织探究之前要让学生明确所要探究的问题和目的,知道他们要完成的任务,并以适当的激励语言激励他们,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探讨的主动性。我觉得较好的一个方法是在课件上黑板上写上学生要探究完成的目的和任务,或是要验证的假设和注意的事项。明确的活动要求是指引学生顺利完成探究的保障。如果没有明确的要求,学生不按正确或是特定的要求去做,那么探究目标的完成就没有保障,也可能出现事与愿违的相反结论。小组探究活动前有时教师应当给学生做必要的引导或演示实验方法,步骤。如教学《运动后会怎样》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收集一瓶新鲜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用什么方法对它们加以比较等问题,同时把收集一瓶纯正的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的过程方法用图文形式在课件中展示给学生参考,达到很好的引领示范效果。

2.合理分工合作

小组合作是当今课堂组织探究活动的主要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合理搭配。在课堂教学中将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结合起来,组成若干个四人学习小组,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中心发言人、操作员、协调员等,这些角色可以轮流互换,保证每个成员都体验难度不同的角色,都有动手操作和记录观察的机会,可以采取小组长负责制。小组成员的合作分工,具体任务事项要落实到人。小组合作探究时,教师可以在组间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学习情况,在一些活动的关键之处适时予于指导和讲解,化解难点,使探究顺利进行。

三、组织交流汇报,引导实验现象分析,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实验做完之后,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是怎样做的,看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发现和疑问,这就有了交流汇报的环节。教师可以请实验很成功的小组交流他们探究的问题、实验的步骤、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概括实验结论,这是实验探究活动由动手转入动脑的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实现了这个飞跃,学生才能真正获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这既巩固了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个过程是整个探活动最困难的阶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科学知识储备、认知能力、思维规律给予恰当的引导。如教学《运动后会怎样》一课,实验后让学生交流竹签在新鲜的空气瓶里和呼出的气体瓶里燃烧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容易通过实验明确燃烧的时间不同,然后出示呼出的气体和空气成分的对比表格,让学生提升认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比较含氧气较少,二氧化碳较多。

四、重视实验与生活的联系,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促学生形成探究的意识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蕴含科学。小学科学教学应该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科学,在实践中探究科学,将学习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明白自然界中处处有科学,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特别是经过实验后,及时出示一些与实验结果联系紧密的例子或问题,使学生真正意识到科学的重要,对后续的学习将产生很深的影响。如在学生认识了电可生磁、利用电可以制造电磁铁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观察哪些地方用到了电磁铁,它们各自起着什么作用?自己能不能制作一个磁力强大的电磁铁?又如教学《种子的萌发》时,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特别是实验、交流、总结后,可以提出了下面一些问题:

(1)插秧前,为什么要把稻谷种子浸泡后堆起来,用稻草盖几天后种在地里?

(2)为什么粮食必须晒干后才能入库贮存?这些问题让学生感到很有兴趣,他们当然就乐于探索。长此以往,他们的探究习惯就会不知不觉地养成。总之,在科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进行探究,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是一个科学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所在。要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就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和实验教学设备等,不拘一格地灵活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设计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学与科学探究过程实现互相和谐的统一。

作者:鞠荣庆 单位:江西新建县实验小学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一、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1.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基本是黑板上画、嘴巴上说

本来,小学科学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动手做分组实验。此外,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小动物的外观特征和行为习惯;要让学生走进树林、走进草地、走进庄稼地观察了解植物的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这样,就能达到前面所说的目的。而现在的状况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实验、嘴上说实验,学生背实验,这和前面所说的目的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2.对于实验教学情况学校没有实查

在进行教学工作检查时,检查组找来教务主任,了解开课设节情况,汇报的情况都是按文件、按规定开课设节,看课表也有科学课,数量也是足额的,查实验开出情况,文字记载都有。看来,科学课的教学基本没问题。然而,当检查组走进教室,走到学生中间,再了解实验教学的情况,又会是什么情况呢?我们先拿出科学课本问学生,这个实验做了吗?学生答,做了,又问那个实验做了吗?又答,也做了。看来,实验教学真没问题。然而,当我们拿出仪器,让学生重复他们所说的做了的实验时,学生傻眼了,他们说不出仪器名称,更不能重复实验过程。那他们为什么说做了实验呢?经详细了解,学生道出了实情。原来,为了应付检查,教师统一交待说,课本上的实验如果有人问,就说都做了。当我们再和教务主任交流时,教务主任说他们也知道实验教学的真实情况,但教师要么是年纪偏大,要么是兼课教师,要么是新上岗教师,要真上实验课有难度。此外,开展实验事前要准备,事后要归还清理仪器,教师觉得很麻烦。我们提醒:做实验不是有实验教师准备吗?教务主任告诉我们,实验教师都是兼的,农村小学没有专职的实验教师。

3.实验教学纳入绩效考核力度不够

学校为了正常有序运转,制定了各种制度,备课、上课、辅导学生、各种值班等,期末或年终对照制度,对应逐项检查,扣分加分与绩效工资挂钩。而实验教学搞不搞,对绩效工资的影响微乎其微,更不要说与职务晋升、评先评优有联系了。有了这些理由,哪位教师还愿意搞实验教学呢?

二、加强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对策

1.领导要切实提高认识

这个“领导”有三层含义:政府领导、学校部门领导、学校领导。政府领导要管学校基础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在“普九普实”阶段,这一点基本到位了,但更要从宏观上过问设施设备的使用情况,要督促学校部门领导查一查学校实验教学这些“小”事情,要有长期的战略眼光,不能追求短期的投资效果;学校部门领导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教学是否开展,有没有效果,效果好到什么程度,关键在学校部门领导,因为具体的制度、奖罚的措施,都是从这里出台的,执行操作这些制度措施也是在这里实施的。可以说,小学实验教学没有学校部门领导的真抓实管,光靠科学课教师的自觉性,要想落实实验教学的确有难度。学校部门领导要制定实验教学制度和措施,更要有真检查。对实验教学,会上要强调,会后要检查,期末年终要总结,实验教学的效果要与教师的绩效工资、职务晋升、评先评优挂钩,要组织培训实验教师,提高他们的实验教学能力,惟有如此,才能彻底改变农村小学或更大范围小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学校领导处于操作执行层面,大多数农村小学的领导就是一线教师,有双重身份,既要贯彻上级的制度措施,又要在教学中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在操作执行制度措施的过程中,要多从正面鼓励科学课教师上好实验课,协助教师做好实验,解决科学课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及时表扬实验课上得好的教师。在执行制度时要人性化操作,让教师带着愉快的心情上好每一堂实验课,为实验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

2.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实验操作能力

现阶段,农村小学教师第一学历普遍不是很高,受过实验操作专业训练的更少,要想上好科学课,必须过好实验操作这一关,怎么办呢?途径有两条:一是自学充电,二是培训提高。加强农村小学实验教学,县级教育部门要安排教师到进修学校进行学科知识、实验操作的专业培训,要依托本乡镇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同时,还要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活动,为教师引路,提高科学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对教师的自学、培训,学校要在经费和时间上给予支持。

3.实验仪器因地制宜,重点配置,提倡就地取材和自制

小学实验仪器配备有国家标准、省级标准,农村小学如果都按这个标准配备,难度大,“普九”以后,虽然配备的力度大,配备的仪器数量多,但按标准查差距还很大。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农村各校要在有限的经费范围内精打细算,根据本校的规模重点配置。建议小学的仪器配置不要分科,按通用仪器、专用仪器两类配置,优先考虑通用仪器,其次考虑专用仪器。通用仪器使用的频率高,而对于专用仪器学校要量力而行,尽量配置。目前,仪器配置的现状往往会让科学课教师以仪器配置不全为借口,不积极开展实验教学,这需要学校领导鼓励、督促教师围绕所做的实验想办法,能替则替,能代则代,对于简单的仪器则鼓励教师自制,小学科学实验中用到的材料都很普通,农村小学一般都能找到,至于观察实验中用到的小动物、植物则可以实地观察。在小学实验仪器配备中,教师要摒弃“高、精、全”的想法。

4.用制度保证小学实验教学切实开展

农村小学条件差,人手少,主管的上级部门多,每个部门都发有相应的规定、制度,汇集到学校就多了,检查也多了,对于制度及检查,学校领导先恐惧,再松懈,然后应付,最后也就找不到重点了。其实,学校工作的重点说一千道一万,那就是“教学”,小学科学实验也是教学,应成为小学领导管理工作的重点,并制定相应制度。实验教学有了制度就要有检查,检查的结果要和语文、数学等课程的检查结果一样,进行绩效考核评价,直接影响绩效工资、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只有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教师才会真正重视实验教学。

作者:卓尚位 单位:湖南省慈利县通津完小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小议科学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浙教版的《科学》中大量内容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而进行教学的,因而实验探究教学就成了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因此,笔者试从实验探究、教学探究着手论述《科学》中的实验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进行研讨。

关键词:实验探究研究性学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主渠道,而实验探究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验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加强实验探究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和创造能力。科学作为一门建立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的探索自然规律的基础学科,它本身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开拓、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同时,学科的实验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潜在因素。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探究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实验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兴趣是一种直接的动力,正如教育家布鲁纳说的“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为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创造观察科学现象的条件,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浓厚趣味性和神秘性。一个个“为什么”在学生们的心头油然而生,让他们爱学爱想。实验的魅力深深地诱惑着学生,通过有趣的实验,再加上教师的启发诱导,促使他们认真观察、分析、思维,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把“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资源。例如,在学氧化碳的性质之前,先做一个小魔术:在一个“空”矿泉水瓶内加入学生取来的自来水,塞紧瓶盖后,让学生震荡,发现瓶子变扁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很高涨,必定会追根究底问个为什么。接着学氧化碳的溶解性也就水到渠成了。又如在学习电动机时,先做电动机通电转动的实验。学生感到很惊奇,通电后线圈为什么会动呢?学生脑中有这样的问题是人的天性。还可以试着把磁铁拿掉,改变电流方向,改变电流大小,都会吸引学生去深究会发生什么现象及原因。

二、多做探究性实验,少做或不做验证性实验

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多为验证性实验,即最后达到验证某个科学结论为目的的实验教学。验证性实验虽然与课本内容很容易结合起来,但由于其重结果、轻过程,并且把学生的主动性置于被动地位。而探究性实验则从科学实验的特点出发,注重实验过程,尊重学生主动探究欲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积极地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还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或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如验证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的实验,就让学生在讲台上做:先是淀粉碘蓝实验,后对叶片进行酒精水浴加热脱色,再对叶片进行碘蓝实验。在整个过程中,我只是引导学生注意如何操作,把实验的主动性完全交给了学生。只能这样,学生才会觉得实验现象是真实可信的,更加坚定了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课堂上师生情感交流融洽,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面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实验设计。在实验设计时,一定要实行变量控制法,即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只有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有说服力。实验设计的主要过程为:提出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案,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实验操作,对实验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即“问题——理论探究(假设)——实验操作(证明)——科学推论(结论)。”在设计实验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等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例如,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时,必须先要设计好如何来体现磁性强弱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认为:用大头针较好,被吸引的大头针数量的多少可以数出来,能较直接地体现磁性的强弱。虽然细铁屑也可显现,但不可数,不能做定量实验。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就可以接着做主要的实验了。又如浮力问题的实验:先要设计如何做,做的过程中应记录哪些数据,实验后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为了实验的准确性,往往还要进行对照实验,最后得出使人信服的结论。

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设计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这点往往被教师们所忽视。如点燃的酒精灯翻倒导致实验桌燃烧、制取的氧气量不够、检验氢气纯度时的爆炸等,都必须要有预案。学生也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遇事冷静、沉着。即使真的出现不该发生的事,学生也能自己解决问题。

四、加强实验后的合作与交流

实验完毕,兴趣消退,这是青少年“善变”心理的基本特点。要想巩固探究实验的成果,必须引导学生做好实验的后继工作,即加强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学生在实验后,需要在练习中消化、熟练和巩固。教师要巧设、编选实验训练题,以几分钟即可完成为宜。要做到:①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要求每道题目要联系一项或几项基本知识;②典型,有代表性、启发性和联系性;③有一定梯度,思考性强。教师对课堂练习要有讨论、评议。更要讲清审题和解题的思路,让学生知其然,进而知其所以然。从而对实验知识的扩展,总结和提高,它真正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技能。

五、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进行科学实验要遵循实而小及情趣性的原则,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起他们的研究冲动。在教学实践中,应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从学生兴趣入手,确定学生实验课题的范围。如“自制发电机”、“酸碱性试剂”、“自制干湿球湿度计”等。采取“自设方案——讨论——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展智力的催化剂”。学生在科学实验探究过程中得到了乐趣,加强了兴趣,为它们发展智力提供了动力,培养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科学实验探究教学的精髓所在,也是新课标提出的研究性学习的必由之路。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摘要:小学科学课应在实验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教学方法是:立足于做,突出实践性;着重于思,注重启发性;着眼于疑,强化探索性;着力于放,体现自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在小学科学课教学目的中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其实创新潜能是人人都具有的,只是如何把它开发出来。科学课应以实验作为切入点进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一、立足于做,突出实践性

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就是实验教学。而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所从事的学习活动,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动手做”。因此,实验应当突出实践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首先,要拓展实验的内容,选择学生生活实践密不可分的小实验,或配合课堂教学的系列实验或补充实验,或有趣味的和新颖的实验等。其次,要拓展实验的空间,所谓拓展空间就是将实验由课堂向课外、教室向家庭、学校向社会延伸,其形式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开放实验室,建立家庭小实验角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由于时间充裕、形式多样,加上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个性差异,因此更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实验室就是在规定时间将实验室向有志于开展科学小研究的学生开放,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放手让学生开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活动。这样,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自主发展,并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积极自主地进行动手实践,或许学生创新的火花就在这不知不觉中点燃了。建立家庭小实验角就是鼓励一些有条件的学生在家中添置少量的仪器或准备一些实验的代用器材,开展一些个人感兴趣的、自己设计的小实验,让这些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实验、去创新。

二、着重于思,注意启发性

实验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有效的实验启发性,努力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或结果去激励学生思考、分析。小学“科学课”中有许多实验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趣味性,不少内容又具有极强的启发性,如“热胀冷缩”“淀粉的踪迹”等,这些实验本身所呈现的新奇现象会吸引学生去认真观察和动手实践,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和探究的欲望。并不是每一个实验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因此,有目的地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启发性,增强实验的启发性,对学生感知、理解实验现象无疑是有帮助的。做的过程伴随着思维的过程,因此,增强实验的启发性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能极大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因此在强化实验启发性的同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启发引导、点拨指导,在降低思维难度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也就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着眼于疑,强化探索性

疑问是汲取知识的原动力,有疑惑就有探求,就有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疑置惑营造问题情境,能启发学生思考,并驱使他们通过实验等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如五年级上册《影子》时,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惑:影子有什么特征?物体和影子有什么关系?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通过实验,每个实验小组测出的物体的长度和影子的长度的两个数据,在汇总后让学生分析、比较这些数据,从中可以发现所有的影子的长度和物体长度顶点连结图相似,这时,学生又产生了疑惑这是巧合还是规律?教师继续鼓励他们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发现是太阳的位置的缘故。这样为“太阳的位置在斜线的沿长线上”“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中鼓励学生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大胆地预测和猜想,因为预测和猜想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如牛顿所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四、着力于放,体现自主性

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发挥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他们学习的程式化、机械化倾向。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思考的时间,以及给他们足够的实验操作的时间。让学生“真刀真枪”地搞科学小研究,“茶馆式”的讨论等,切不可形式主义走过场。学生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这说明是其进行深入思考的结果,也许在别人看来没有问题或不成问题之处提出一些有新意的问题,这就是他们的创新能力的体现。

只有打破常规思维,才能培养创新思维。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高等民族院校环境科学实验教学探究

[摘要]针对中南民族大学环境科学实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学生的生源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专业建设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从实验项目的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到考核方式等诸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提高环境科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民族地区培养动手能力强、有一定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民族院校;环境科学实验;实践探索

中南民族大学一直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是一所覆盖了除军事学之外的其他全部12个学科门类,包括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工学、理学、医学、农学、艺术等学科的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1]其中,环境学科的建设从由无到有再由弱变强的发展过程。从2000年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同时筹建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再到2015年成立了资源与环境学院。[2]环境科学实验是在普通化学、地学基础及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生物学等学科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开展的专业技能的方法与技术的训练,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环境多方面的变化过程,并由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总结能够基本掌握研究环境的研究方法。[3][4]目前中南民族大学的学生具有全国56个民族,中西部居多,东南部偏少,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这就使得在开设实验课的时候要尽量兼顾基础较差的学生。[5]以适应民族地区人才的需求,达到培养针对性人才的目的。[6]

1中南民族大学环境科学实验课的特点

环境科学实验课是资源与环境学院面向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大二至大四开设的实验课程,是一门必修基础实验课。实验内容涵盖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等,实验层次从基础、综合、创新分为3个实验层次。该课程是整个学院学生的必修课程修满为48个学时。环境科学实验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是一门多学科、注重基础理论、综合性强的基础课程,涉及了自然界三大圈及典型工农业“三废”的知识和方法。学习本课程要以四大基础化学为基础,并要注重学生的环境科学专业课学习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7]作为民族院校生源具有地区差异大,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初高中阶段的实验教学条件所限基础薄弱,民族意识强等特点。[8]因此,不管是基础知识方面,还是在实验动手能力层面,学生水平具有参差不齐的现象。

2实验项目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环境现状及人才需求相结和

我国民族地区多为经济相对较落后地区,近年来随国家的大力扶持、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也有日益恶化的趋势。以西北民族地区为例,目前以下几个问题尤为突出:一是水资源缺少,“水荒”日益加剧;二是草原“三化”面积日益增大;三是天然植被受破坏,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四是物种生存环境恶化,珍贵动植物数量锐减。[8]当然造成该现状是受多方面影响,有自然条件恶劣影响的因素,也有人类为了经济开发带来破坏的人为因素。此外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社会原因:一是长期过度开发超过了大自然短时间内的修复能力;二是粗放单一的工农业生产方式;三是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不高,环保建设也缺乏足够的投入;四是环保法规未健全,行政执法较薄弱。[9]显然,要彻底解决以上民族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从根本抓起并全方位规划、设计、管理甚至宣传人术。[10]我院针对该情况,调整实验教学方案积极应对,比如在重金属形态分析实验中相关土壤样品取自民族地区。寒暑假期间,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积极鼓励学生申报相关学生课题,围绕家乡相关环境问题在老师指导下开展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动。

3注重民族生源特点,分层次、创新实验教学结构

民族地区的初高中具有实验教学条件较落后的现状,这使得当地学生存在实验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较差的现象。为弥补这方面的欠缺,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采用由浅到深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并增加课程的教学比例,使学生更易接受和深入理解。让学生通过实验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实验培养其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在注重环境科学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培养的同事注重与国家最新政策法规和当今科研成果及先进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更新和充实学生的知识结构并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并从基础、综合、创新3个实验层次进行改革,基础实验以巩固平时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为核心,注重熟练和准确,并不断更新实验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新旧方法的差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综合实验以培养学生针对特殊问题的综合设计能力为重点,在深化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创新实验以发挥学生特长和个性为出发点,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充分发挥,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科学探索的精神。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掌握学生状况,提高实验课堂授课质量。学院要求每一位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注重讲课方式与方法,在实验课这一特殊课堂上与学生形成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规程和批改实验报告,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多加关注,由于实验操作技能来源于课堂理论课,为此可将相关信息反馈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以提高授课质量为首要任务,照顾大多数学生。第二,我院在环境科学实验课的综合创新实验阶段实行小班制、导师制。让学生进入教师实验室或借助公共实验室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开展小班化教育,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具备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他们能够更方便地更多时间地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另外,实施小班化教育,教师需要全面地服务于学生,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更新、创新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并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最后,在该教育模式下,教师的作用在于做学生的“引路人”,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求知精神。学生的和谐发展是所有教学活动良好落实的前提,这需要老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给予同样的关注。注重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我校大二开始让学生自主选择“导师”,每位老师带2~3位学生,这样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三,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我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项目、申报自主创新课题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参与教师课题的时候提高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我院承担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还有大多数老师承担了科研领先课题以及相关企业横向课题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近几年来,我院学生在核心期刊以及国际权威期刊数逐年上升,2015年学生团队“千湖调研团队”利用暑期时间开展湖泊重金属污染情况相关课题获得湖北团省委表彰。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学院输送一批学生到企业开展相关实验活动。近几年来,有多位学生在湖北省重点支持发展的骨干企业———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当代清能集团等企业开展一线生产活动。毕业后并成功在相应岗位就职,达到学而有所用的教学目的。

4结论

近几年来,学校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就实验教学理念创新、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及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以多层次、多模块、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对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效果显著,顺应了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趋势。学校已经在该实验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投入针对性资金,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条件、扩建师资力量和开展更多有益于学生发展的实验教学活动,从而最大力度地提高环境科学实验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作者:吴来燕 余文秀 蓝际荣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情感目标实践

摘要: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在初中学生的学习里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初中实验教学中,情感目标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知识的积累、文化的升华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情感目标实现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阐述了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情感目标实现的重要性,并针对初中实验教学,提出了几点实现情感目标的策略,旨在为初中学生能够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更好的实现情感目标而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情感目标

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使得经济快速的发展,社会高速的进步,这也使得科学的地位日益重要。科学的进步在教育,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认知科学、了解科学、从而利用科学对于学生来讲是最为重要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这些,还应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因此,初中实验教学的有关人员要转变工作思想,重视学生情感目标的实现。所以,应该将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情感目标实现的研究纳入初中科学实验教学领域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1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的重要性

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经济发展的质量。所以,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实现科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与意义,使用如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已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以往的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一味的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考试成绩为教学目的,而忽视了对学生科学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样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显然是不正确的。一味的重视知识的传授,只会让学生机械的掌握科学知识的具体内容,而一味的注重考试成绩也只会更加的偏离科学实验教学的真正目标。而只有与实现情感目标的教学方法联合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的掌握并且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2实现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情感目标的策略

由上述可知,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实现情感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我国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却总是忽略这一重要目标。因此,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相关人员一定要加强对情感目标的重视,并且制定一些方法和措施来加强情感目标的实现。本文在此提出了一些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实现枪杆目标的策略,希望能为试验教学的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2.1通过良好的实验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任何一个科目的学习都是至理名言,对于初中科学实验的学习更是如此。所以,要想实现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情感目标策略就应该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尤其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性格、脾气都还不稳定,注意力时间有限,所以,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渴望的去学习,从而才会专心致志的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在初中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从实验的设计入手,在设计时,不仅要注重科学实验设计的知识性、科学性,同时还要注意科学实验的趣味性和探索性。趣味性和探索性对于学生的兴趣来讲是极为有吸引力的,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从而也就促成了情感目标的实现,增加了学生对科学和自然的探索和喜爱。然而,这种高效的设计对科学实验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初中实验教学的教师还要不断的培养自身的素质水平和科学实验文化水平,从而运用自己的耐心和细心设计出更有意义的科学实验。

2.2正确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与支持作用

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地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积极地探索,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强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是也不能轻视教师的引导、支持作用。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基本任务是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而学生是学习者,基本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思索、探究,发现新规律。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导支持和学生的思索探究的关系。教师要提供有效的指导,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以鼓励学生不断获取实验成就,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实验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都是有毒有害的,教师应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意识的培养。

2.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实现情感目标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教师的指导和支持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一般会机械的进行演示,这种方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如果教师在进行演示前,设置一些问题情境,或设想实验的结果等,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并且带着问题去观察、学习,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的去加以探索,更加能够培养其创新能力和意识。

2.4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实验氛围

在创传统的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的课堂气氛多为紧张、严肃。一些科学实验教师更是认为,对于科学本身来说,就是严肃的。所以,紧张和严肃的课堂气氛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然而,这一观点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错误的。虽然,科学本身是严肃的,但是这对于科学教学,特别是初中学生的学习是气味不利的。在课堂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果课堂气氛太过紧张和严肃,那么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则会由于害怕、恐惧等心理而不敢发问,从而不利于科学知识的学习。并且还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得过且过的科学实验习惯。而反之,如果教师所营造出来的课堂气氛是轻松的、愉快的,同时教师的热情、耐心更会使学生增加对实验科学的喜爱,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因素。以上是仅仅只是实现实验教学情感目标的几点对策,然而仅仅凭这几点还不足以实现情感目标,因此,要想在初中实验教学中更好、更有效的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更多相关领域专业人士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综上所述,实现情感目标对于初中实验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初中实验教学中,却往往忽视这一点,从而没有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因此,我国初中实验教学的有关人员一定要加强对情感目标的培养,从实验教学的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出发,研究出更好、更有效果的情感目标培养对策,使得学生能够不但掌握扎实的科学知识,同时还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和成长,从而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实现实验教学更高层次的目标。

作者:杨剑婷 单位: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中学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

1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1.1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不够

在普通高校中,实验设备资金的投入更加倾向与理工科或更容易收获效益的专业,而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建设支持力度较小。这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体育专业应以运动技能培养为主,理论教学为辅,实验教学更是可有可无,因此学校管理层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投入自然不够;另一方面,即使是体育专业的部门领导和教师对于实验教学也没有应有的重视,更多是的把实验室当成理论课的附庸,课时过少,很少超过总课时的20%,实验教学缺乏统筹安排,没有系统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和考核标准。而学生则更是重运动技能,轻理论知识,对实验课多是抱以娱乐的心态。这些都使得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在整个高校实验教学、乃至高校教育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严重制约了运动人体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人才的培养。

1.2实验教学考评体系不规范

虽然部分高校制定了实验教学的考评体系和衡量标准,但由于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特殊性,上述考评体系缺乏针对性和精确性,且大多数高校中的体育实验课程没有独立的实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实验内容的开设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此外,目前体育专业实验教学的考评大多以实验报告成绩结合考勤成绩作为实验考核成绩,由于目前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很难确定实验报告的评分标准,学生只专注于完全复制所学内容,忽略了实验操作的技能培养。这样的考核成绩自然不能真实反映实验教学效果。另外,目前的实验教学课程仍然是隶属于某个理论课程,其本身占理论成绩的比例就较低,学生,甚至部分教师也只满足于完成实验报告,忽略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1.3实验教学内容陈旧,缺乏专业特色

我国普通高校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往往套用基础医学实验模式,其教师大多具有医学背景,其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多以介绍人体结构和机能为主,很少涉及运动实践,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热情。其次,目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主要以观察图片、标本和模型为主,被动的接收教师的理论灌输,这种机械式、被动的参与实验的过程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相对于其他学科日渐增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体育专业的应用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很少开设,实验项目的设置水平较低,重复率较高,比如“血液循环与动态血压测定”实验,则在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体育测量评价的实验教学中反复出现,不仅造成实验资源的浪费,也会让教师和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产生无趣感和厌倦心理。第三,开展的实验项目过于陈旧,大部分实验内容与10年前基本一致,验证性的经典性实验项目过多,体现现代体育科学技术进步的应用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过少。第四,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只需按实验指导依葫芦画瓢即可,学生不求甚解;而大部分实验室没有电教设备,只能依靠图片、标本和模型进行介绍,限制了教学内容的传授。这些都导致了现行的实验教学效率不高,学生未能真正从实验教学中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实验设备短缺,配置不合理

相对于理工科和生命科学实验室,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实验设备明显落伍、简陋,数量短缺,导致部分实验无法正常开出;其次,受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许多实验仪器设备与生物学院、医学院实验室所需相似,重复购置现象严重,随着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越来越多,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实现实验室管理和教学的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势在必行。此外,由于实验仪器设备都固定存放在实验教室中,实验课外学生无法使用这些仪器设备,导致仪器设备在实验课外一直闲置,而由于每学期安排的课程不同,导致部分实验室要间隔好几个月才有实验课程安排,实验设备利用率较低,造成了实验资源浪费。

2改革措施

2.1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实验教学地位

在体育学科中,长期存在着无视实验教学的教学理念,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一定要转变技术练习高于理论研究的传统理念,提高实验教学的地位。必须认识到技术训练和实验教学是体育学科教学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两个独立体系。所谓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又反过来指导理论,我们应提高实验教学地位,将实验教学与纯理论讲授和运动技术训练并重,结合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的自身规律和特性,进行实验教学的科学化和系统化改革。

2.2科学化、系统化的改革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我们认为,单纯依靠传统理论教学分课程进行实验教学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可以通盘考虑运动人体科学各课程之间的联系,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选择、组合,建立新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首先,是实验课时的增加。目前国内部分院校已将实验课时比例提高到了23%-35%。按我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要想提高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效果,其课时所占比例必须增加,且不能低于总课时的15%。其次,教学中应坚持理论性、实用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在充分考虑不同体育专业学生的理论素养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基础上,按照基础理论教学-基础理论实验-实用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顺序进行实验教学,减少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增加应用性实验,辅之综合性研究性实验,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还能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对实验课程的学习热情。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1.理论结合实践。在理论讲授中密切和运动实践结合,做到学以致用;2.以科研促进教学。教师应将其科研成果在实验教学中进行介绍,不能能更新教学内容,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获得前沿理论知识。

2.3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对相关课程知识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形成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养成独立学习和团队合作的学习素养,从而从整体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实验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实验教学的方式应与理论讲授存在一定差异,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并不适应实验教学,应创造出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加入到实验教学过程中来,从而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维持学习热情,从被动模仿到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2)实验教学应采用多种方式。由于运动人体科学包括多门课程,有点偏重于理论,有的更重于实践,教师对于不同类型的实验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点、等因素,采用启发、引导、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做好课后总结和评价。对于每一个实验,教师都应该指导学生准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实验结束后进行总结分析。对实验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和特殊现象应开展讨论,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其进行总结归纳并揭示其内在理论依据,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利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现在很多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非常先进,但很少有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这一常见的现代化电教手段。尤其是在资金有限,无法购买那些价格昂贵的实验仪器设备时,我们大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计算机模拟、仿真等手段,为学习者提供直观生动的视觉表象和听觉形象,使学习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实验的理论本质。

2.4建立多角度的考评体系

首先,应该明确实验教学考评体系应该包括对学生的成绩考核以及教师教学考评两个部分;其次,学生的实验成绩不应仅仅由实验报告成绩构成,其应能反应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按我们的实际操作,学生的实验成绩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考勤(10%)、课题问答(10%)、课题笔记(10%)和实验报告(70%)。这样不仅纠正了实验教学简单重复验证,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教学效果。第三,要加强对教师的考评。考评体系不仅要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也要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考评,在每学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都会存在考核记录。从实验教学前检查有无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到教学中不定时的教学观摩,到最后实验报告的批改和学生评价,这一整套考评体系为检验教师教学情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我们发现,通过规范考评实验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切实快速的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是实验教学水平,这对提高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欣 单位:成都大学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1针对目前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对策分析

1.1改变教学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改革必须打破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传统观念,改变实验教学的从属地位。根据实验课教学的自身规律和特点,将分散在各学科中的实验课从理论课中独立出来,统筹建立实验教学课程,使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成为基于理论课基础上的独立的教学体系。将运动解剖学实验、运动生理学实验、体育保健学实验、推拿与按摩实验等进行全面的整合打通,打破体育专业一直以来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教学,实验课程零散、课时不集中,内容交叉重叠,实验项目缺乏层次要求的现象,将分散于各课程的经典实验项目或精简、或新增、或合并重组、或重新设计,整合成一门实验课程,独立设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进行实验教学的科学化和整体化设计,建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这样既打破了各学科课程之间的壁垒,减少重复内容,又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地位。

1.2整合实验内容,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目前玉溪师范学院开设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项目内容陈旧,实验项目设置不合理,演示性、验证性的实验过多;单一学科性的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少;脱离了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运动相关性较差,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适应学科发展对实验教学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设计能力,制约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本着“务实创新、学有所获、学能有用”的实践应用原则进行实验课程内容整合优化,将分散于各分室的实验项目或精简、或新增、或合并重组、或重新设计进行整合为两个实验模块,即基础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每个实验模块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其实验项目由各分室精选组合而成,避免实验项目重复交叉,课时浪费在无畏的低层次循环中,从而节约实验成本。这既体现了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整体性和均衡性,又实现了教学的集约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1.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

在高等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实验室是学校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场所。实验室教学在高等院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重视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专业水平。目前,玉溪师范学院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先学理论再上实验,采取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按照教师的讲解机械被动地参与程式化实验。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实验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理论课上穿插讲授实验内容。理论课与实验课是教学的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在有必要的情况下穿播讲授实验内容。如肌肉的受力分析,知识点多、抽象,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模拟进行。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和了解实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演示,看到了规范的实验操作过程,也看到正确的实验现象,其实验的时间就可以缩短,实验效果更好。

(2)打破“封闭式”实验教学,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开放式”是给学生提供充分开放和自由地进行实验的环境,既是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也是设备和项目的双重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做实验,自行设计实验,使学生在宽松的实验活动中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并逐步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对学生实验课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只有开放实验室,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实践。

(3)实验与健身社团挂钩。将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放到健身社团完成。这种模式既保障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又突出了实践应用。帮助学生联系具体实例,发现、分析与解决全民健身、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实践中的问题,这样既可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又能缩短学以致用的时间,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并为后期的毕业论文(设计)奠定基础。

1.4完善考核机制

目前,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考核方式是将学生的实验成绩按照一定的百分比,计算在理论课的总成绩中,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成绩的评分方法即考勤占30%,实验报告占70%,这种形式不能对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做全面和客观的评价。建议:

(1)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单独设课。

(2)以必修课程或必选课程形式推出,让学生进行选修,成绩合格,记2学分;成绩不合格,重修。

(3)成绩评定可参考考勤、实验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合作精神、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设计等方面综合评定,以提高实验考核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使考核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具体标准为考勤(20%)、实验操作(20%)、实验报告(30%)、实验设计(10%)、考试(20%)。

1.5加强学科建设,改革实验室体制

在实验室体制改革实践中,我们感到学科建设应该应该引起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学科建设应该引导和带动实验室体制的改革,而现状不容乐观。注重技术、运动队训练,轻理论和实验课的思想还很严重。目前,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没有专门的实验室负责人,没有专职实验员,实验课由上课老师自行安排完成;实验设备陈旧,好多实验无法完成。建议:

(1)学校加大实验室资金支持,增加投入,改善实验场所和设备购置。

(2)加强实验室管理和建设,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实验人员待遇。

(3)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有计划地吸引博士、硕士等科研水平高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提高实验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2结语

通过对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确实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难题。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我们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和具体对策,力争能探索出一条符合玉溪师范学院实际情况,能推动运动人体科学发展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作者:唐文坤 刘志刚 单位:玉溪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外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设定

[摘要]外科学是整个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是学生从基础课到临床课并成为临床医生的重要过渡。外科学是联系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重要桥梁课程,是培养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实践需要理论指导,另一方面理论又必须在实践中理解巩固和提高;这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必须通过试验实习等环节来实现;外科学总论的传统的实验教学法是不论什么专业的学生,都采用相同的教学大纲,无非是包括灭菌法抗菌法进行,如实验外科无菌技术:洗手、泡手、穿脱无菌衣、戴无菌手套、消毒铺单等练习;学生被动地接受任务,学习没有针对性。近些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实验材料价格上涨,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等因素,教学经费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又由于不断压缩实验学时,间接减少了学生的操作机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到教学质量。采用不同的教学课程设置和实验项目的设定,配合各专业理论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外科学;不同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通过对各专业的外科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以期更进一步提高外科学实验教学效果[1-2]。改进以前单一的教学方法,将临床医学、护理、眼科等专业学生分别使用不同的教学课程设置和实验项目的设定,配合各专业理论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3-4]。一方面实践需要理论指导,另一方面理论又必须在实践中理解巩固和提高;这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必须通过试验实习等环节来实现。外科学总论的传统的实验教学法是不论什么专业的学生,都采用相同的教学大纲,无非是包括灭菌法抗菌法进行。外科学是整个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是学生从基础课到临床课并成为临床医生的重要过渡。外科学是联系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重要桥梁课程,是培养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被动地接受任务,学习没有针对性。近些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实验材料价格上涨,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等因素,教学经费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又由于不断压缩实验学时,间接减少了学生的操作机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到教学质量。通过该方法的改进,使不同的外科学实验教学得到相同的更加完美效果,师生反映良好,教学质量大幅度地提高。笔者就如何改革外科学总论实验教学进行如下探讨。

1实验项目的设定

在普通实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针对各个专业的特点、学科发展方向不同而制定相应的合理的实验项目。比如说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基本上很少去手术室,在病房工作的比较多,对无菌技术要求偏重,对消毒技术手如术区消毒铺巾,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原则等要求较轻。就调整内容,着重放在无菌技术方面。而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则要相反,消毒内容要多点、细点。

2实验课时的设定

再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验课内容要求的不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设置不同的实验课时,比如临床医学同学在练习清创术、静脉切开术、阑尾切除术、剖腹探查术等,每次实验时间较长。而影像专业的学生减少了课时,也减少了实验动物的数量,因为他们进入临床后主要接触的是图像处理方面的问题,对外科学无菌及消毒知识,了解就可以;图像和影像教学最适合于他们的特点。

3教学方法的设定

外科动物实验课学时有限,为了使不同专业学生掌握更多的本学科的实践知识和技能,相应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手段、条件;配合增加了各专业示教录像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他们了解外科涉及本专业的相关的内容知识[5-6]。这样一来不同的专业用不同的录像内容,而不是原来单一种类的音像,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幅度提高。

4实物、模型的数量和种类的设定

例如眼科专业学生实验时,在原来的动物狗基础上,采用兔和猪的眼作为模型,为以后他们到临床上的学业同步。给学生提前提供训练条件和动手机会;真实性实验动物能锻炼学生的沉着应变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通过这方面努力,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理解和掌握他们本专业外科手术基本知识。

5模拟情景的设定

在原有的实验室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各专业综合性实验室布设,使学生熟悉自己的未来手术室的环境布局;进入手术室应遵循的步骤和规章制度,以及以后常用的器械的消毒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等,消除和减轻学生进入手术室所产生的陌生感及恐惧心理;用最短的时间和最高的效率给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外科手术学基础[7-8]。

6重点和难度的设定

实验课课堂教学是外科总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9-10]。在实际工作中,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如一本和三本同学)的差别,设计不同难度的实验项目,三本学生少用综合性的实验,教师的课件内容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都能够对学生区分要求,耐心指导,反复示教,对提高教学质量能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1-12]。综上,经过外科学实验改革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通过不同专业老师的共同努力,使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了各自专业外科手术操作。由于实验环境比较逼真地接近临床,学生经过一年多实验学习,加上进入医院实习后,更快地适应了医院的工作环境,迅速掌握外科手术的操作规程,得到了医院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

作者:朱赟嵩 黄金华 单位:南通大学医学院外科学总论实验室 南通大学药学院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法及思考

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动手实验和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打破教材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笔者就自己在《热在固体物质中的传递》这一课中的实验教学引发的思考诉诸笔端,期待与同行交流。

一个实验,两种教学方法

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热的传递》一课时,首先根据教材的实验设计组织教学,利用金属汤匙,在汤匙把上的不同位置滴上蜡油,后用酒精灯加热,看到不同位置的蜡油先后熔化,以此说明热在固体物质中的传递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教学中明显感觉到学生对实验缺乏兴趣,更不要说激发学生的思考了。课后,笔者就思考在另一个班的教学中一定要重新设计实验。本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热总是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并且认识到热传递是一个从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扩散的过程。实验的设计一定既不能让老师牵着学生走,把实验结论强加给学生,禁锢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孩子们观察到有价值的实验现象。最终确定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另加两个实验,第二个实验,我自制了一个金属凹槽,实验前将凹槽灌满蜡油,然后在金属槽的一端加热,很明显的看到了蜡油先后熔化的过程,很直观的感受到了热的传递过程,孩子们的探究激情一下子被点燃。这时,我又拿出课前做的十字形金属凹槽,在十字形槽的中心加热,结果蜡油沿着四个方向熔化,实验到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我用语言解释了,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自然而然得出了实验的结论,显然这节课与前一节课取得了完全不同的效果。

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这两节课,使笔者反思自己多年来在科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以及得与失。笔者感触最深的就是其他学科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学科也不例外。在实际教学中,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而科学教材又与其它学科有着明显的不同,特别是教材中实验的设计或内容的编排往往与我们的教学实际并不完全相符,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照搬硬套,而要根据教学实际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合理地进行科学实验 教材中,有的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造成在实际操作中效果不佳,或者操作起来较为困难,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探究热情。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加热和冷却》这一课中对“加热和冷却对气体体积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就只能是演示实验了,而且实验效果不明显。其实,我们选择合理的器材,学生能自己动手,且效果非常明显,就是只要用一个气球套住小玻璃瓶口,这样把瓶子放入热水中,几秒钟气球就鼓了起来,学生不用过多的思考,就明白了热胀冷缩的道理。同样的原理把它放入冷水中几秒钟气球也就瘪了。学生在进行这个实验的过程中,很简单的明白了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以及为什么乒乓球瘪了,用开水一烫就会复原,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因此实验选材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创造性地编排教学内容 教材其实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介或是一种教学材料,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应打破教材的束缚。设计更符合教学实际的内容。比如,在讲解《动物的家园》这一课时,笔者撇开了教材内容没有讲老虎、斑马等生存的环境。而是组织学生观光肥光小学旁边的幸福坝,带学生走入大自然,直接与我们身边的这些小动物零距离接触。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为什么之前认为一定有的一些小动物现在幸福坝的周边却找不到了。笔者认为,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对动物与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比只从课本上讲解会更透彻。

结束语

要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作者:李慕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