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景观设计研究

景观设计研究

时间:2022-05-13 03:47:32 关键词: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论文 设计
摘要:景观艺术是景观学科在专业化、系统化的发展下,由于设计的多样、细化而产生的分支学科,目前已有对于景观艺术的教学课程、实践工程,但有关景观艺术的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在《中国景观艺术研究现状及展望》一文中,周武忠综述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认为国内的景观艺术起步较晚,研究层次较低,但同时也有着巨大的研究潜力…。景观艺术虽然涵盖于景观设计学之中,但仍有其自身的特点及语言。

景观设计研究

景观设计研究: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1城市广场的类型

依据城市广场功能的差异,城市广场可以分为市政广场、商业广场、纪念广场以及娱乐广场等。市政广场通常位于一个城市的中心位置,城市的主要政府部门和行政办事处常在此集聚,其功能主要是用于开展庆典活动、民众集会以及民间传统节日活动等。商业广场在布局时常采用步行街的方式,其功能主要用于集市贸易以及购物等活动。纪念广场常常有着显著的标志性建筑物,如纪念牌、纪念雕塑等,其功能主要用于纪念人物或者重大事件。休息娱乐广场常布局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广场中设置台阶、坐凳等,以为人们提供娱乐、交流、演出等活动场所。

2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原则

近年来,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的价值和意义在我国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但在实际景观设计中却因理念和技术的滞后,却仍有很多问题存在。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两点:第一,艺术性与科学性缺乏有机结合。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着乔木和灌木种植的比较失衡现象,观花植物偏多,缺乏观叶和观果的树种,注重植物景观的艺术性塑造,忽视植物科学性种植,致使景观植物常因生长环境不适而枯死。第二,广场植物景观培植注重绿化率,忽视绿量。绿量是在进行城市植物造景过程中需认真考虑的问题,然而,很多城市广场铺设大量的草坪,虽然绿化率提高了,但绿量不足,且种植草坪的形式呆板单调,不能发挥绿地的生态作用。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要取得理想的设计效果,不仅要正视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艺术性的原则。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遵循绘画艺术以及园林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第二,实用性原则。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保持广场的主要功能,还应充分利用植物的生态功能,改善城市环境,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第三,科学性原则。每一种植物都有着自身的生长习性,遵循植物的生长习性,栽培的植物才能取得良好的生长效果。因此,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应充分依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科学景观设计。例如,在水体边则应选取耐水湿的植物,如垂柳、水杉等。在土壤干旱处,应选取枫香、合欢等。

3常见的几种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城市广场的类型是多样的,每种类型的广场其特点和主要功能差异比较大,因此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就需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

1)市政广场。

市政广场在城市中的功能主要为市民进行庆典、集会等提供活动场所。这类广场的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的作用很小,因此绿化用地在广场中所占的比例很低。对于市政广场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要得到取舍,做到精简。

2)商业广场。

商业广场在城市中其功能主要为市民提供购物、娱乐、饮食等。这类广场主要以商贸活动为主,广场的空间形式各异,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必须依据周围的建筑以及道路的走向进行合理设置。商业广场的人流量和车流量都比较大,所以广场主体多采用硬质铺装,以保证视线通透。在不影响商业广场的整体视线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栽种不同的植物供人观赏,以提高广场的环境质量。在进行栽种时,不同类型的植物种植具有一定的差异。

3)休闲娱乐广场。

休闲娱乐广场在城市中的数量较多,广场内的植物覆盖率高,植物类型多样,其功能主要为市民提供休闲、锻炼、玩耍的活动场所。休闲娱乐广场的植物造景应依据广场的自身特点、居民活动需求、景观特征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景观设计。通常情况下,休闲娱乐广场的主景区的景观采取规则式配置,其它的辅助景区的景观多采取自然式配置。而且,很多地方的休闲娱乐广场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广场内的植物配置常与当地的民间故事、历史名人、地方特产等文化联系在一起。因休闲娱乐广场的功能要求,广场内常采取修剪、编织等方式对广场内的植物进行造型,以为市民营造舒适的休憩环境。

4)纪念广场。

对于这类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来说,主要以景观功能为主,以生态功能为辅,广场中心多采用硬质铺装和软质绿化相结合,广场内栽种的植物的选取具有一定的要求,主要根据广场的纪念意义和主题来确定。

4结束语

在进行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时,应坚持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生态园林的建设要求,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结合不同城市广场的功能和特色差异,努力实现广场植物的栽种与城市广场的功能相协调,提高广场的美学价值和生态效益,使广场真正成为市民生活的理想去处。

作者:李小莹 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景观设计研究:大学校园边缘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一、边缘空间概述

所谓边缘是一个事物区别另一事物的空间界定,边缘空间可以理解为两种或以上不同性质的实体在衔接时产生相互作用的特定区域,是空间内既对立又调和的焦点。边缘空间能建立起异质间的良好联系,特别是其对心理上的向心作用能促成人与人之间的接近行为,使人们的交往活动得以自然而然的发生。边缘空间景观环境的合理营造将为校内人员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在校师生获得物质、精神上的双重愉悦感,能够更好的教学、学习和生活。因此,大学校园边缘空间的景观设计研究,不仅可以填补高校环境规划设计在此领域的空白,对高校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宁波大学校园边缘空间景观设计现状研究

在高校改革、调整教育机制等宏观形势下,高等教育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也引发了高校校园建设的热潮。宁波大学作为国内众多高校中的一员,同样有校园环境建设的长期规划,并具备经济上的实力。我们因其发展模式兼具普遍性和地域性,把宁波大学作为研究校园边缘空间景观设计的典型案例。

第一,我们对宁波大学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考察:整体来看,宁波大学边缘空间涉及的范围较大,主要包括本部、西区、北区等三大区域,相互间通过绿化带、河流和围墙等实体的形式实现区域划分,在这些河流、绿化带和围墙的周围,是生物交换、互动交往的理想环境;宁波大学边缘景观空间的构建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靠大量的绿化来完成,绿树成荫的环境适宜各种生物的生存繁衍,对校园的生态环境建设大有裨益;边缘空间的使用对象多为宁波大学广大在校师生和周边少数的村民,景观主要以静态为主。宁波大学作为一所建校近30年的高等院校,长期的建设积累了较为厚重的校园文化。但相对于其他历史更为悠久的高等院校,宁波大学显得年轻许多,其边缘空间景观环境构建具备更大的拓展空间。

第二,宁波大学校园边缘空间的景观架构现状值得我们深思:首先由于校园规划方案缺乏灵活性,没有很好体现宁波大学的地方特色,建设成了模式化,导致宁波大学校园边缘空间景观的简陋与单一;其次是校园中的水体、绿地、广场等景观设施没有真正的联系起来,形成连续的边缘空间景观,每个景观空间都相对独立,缺乏过渡的缓冲区域,当我们行走其间,感受到的是凌乱和突兀;再者在宁波大学校园规划的过程中,设计师虽然注重功能分区、交通组织、空间结构、形式美学等物质环境方面的问题,同样也考虑了“以人为本”,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没能更好的和“人”联系一起,造成了目前校园边缘空间尺度冷漠、内容枯燥等不良情况,起不到吸引逗留、促进交往的边缘效应,甚至成为卫生死角。总体来说,宁波大学校园环境的整体性、连续性及层次性受到边缘空间无序性的影响:边缘空间没有创造出轻松、流畅和交融的建筑内外环境;师生在边缘空间内感受不到放松、舒适的景观环境。

第三,基于对宁波大学边缘空间景观环境诸多问题的分析,我们更加坚定了找寻高校校园边缘空间景观设计法则的决心。“人性化”的边缘空间环境对广大师生尤其是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静态的”的空间氛围,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风貌,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缓解学习、生活、情感以及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都起到巨大的作用。

三、大学校园边缘空间景观设计发展策略

大学校园边缘空间是从校园建筑空间分化出来的一种特殊空间形式,起到异质过渡和缓解冲突的作用。所以,景观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要分清校园内不同空间的功能属性和主次关系,以学生和教职工为主,面向社会,整体规划。第一,随着校园的城市化和社会化,校园边缘空间的营造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并适当面向社会群体,分清主次,在强化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同时更要重视校园的边缘空间景观设计。第二,加强校园边缘空间的核心景观位置,加强步行系统与边缘空间之间的关系。将步行系统和建筑围合的驻留空间结合成整体,保证校园边缘空间的易达性;在各个校园边缘空间的景观节点处强调便捷性,以步行系统串联,增强边缘空间景观的变化和范围。第三,对于某些具有特色的校园边缘空间景观营建,如以人文、历史为主或以自然美景为主的,我们都要极大地增强其识别性和凝聚力。比如有的建筑物或建筑小品,由于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或者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从而能够成为校园边缘空间的形象代表;而在低层、多层为主的校园边缘空间里竖起的塔状建筑景观小品,更容易成为视觉的焦点。第四,合理运用校园边缘空间中的植物和建筑之间的关系,以不同的植物来进行多层次的绿化设计。植物在提供建筑的背景色彩和环境的质感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作为边缘空间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植物的选择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在大学校园里,边缘空间景观环境营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应谨记事物的可持续性发展规律;以人为本的标准进行景观设计;顺应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塑造出能促进广大师生全面发展、互动交往的充满文化与活力的边缘空间景观环境。

四、结语

创造宜人的校园环境是景观设计师和在校师生的美好愿望,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期望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广大师生与景观设计师之间能产生共鸣,一起投入到高校校园环境的建设中去,维护校园环境的健康发展。

作者:於亮亮 陶锋 单位:宁波大学艺术学院

景观设计研究:景观设计人体工程学体验式教学研究

1体验式教育模式在人体工程学上的创新与发展

人体工程学注重研究人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及触觉,心理与空间行为和习性之间的关系,与景观设计的比例尺度,功能气场、道路划分、植物绿化设计等的室外空间与设施的相互作用。人体工程学未来将面向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智能化的方向飞速发展。而体验式教学法创建的是一种互动的交互形式,强调重视师生的双边情感体验。体验式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和激发兴趣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人体工程学》需要学生有独立自主、创新等精神为目标,亲自测量、验证才能获得科学有效的数据,养成主动思考与反思。课程采用专题研讨、实践教学为教学手段。通过体验式教学,使理论课程切实有效地服务于实际设计与生活。

1.1体验式教学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创新、新认识

在高等教育大知识背景的前提下,体验式教学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经验、新认识,促进学生个性全面成长。景观设计专业《人体工程学》使学生真切体验、感受与认知相关理论知识,课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激发对抽象枯燥的数据理论知识的兴趣。体验式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阶段:亲历阶段即学生亲身经历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境阶段。形成阶段即学生对上述亲历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观念。检验阶段即学生在新情境中检验所形成的概念或观念的阶段。反思阶段即反思已经形成的概念或观念,产生新经验、新认识。景观设计专业注重生态的融合、人文的共鸣、群众需求。在讲授不同人体数据时,要考虑到人体静态与动态功能尺寸,还有一定的使用状态和方式。学生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精益求精的设计态度,才能设计真正符合人体工程需求的景观环境。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单一的课堂实训主动性不够,被动学习的情绪明显,由于不同环境因素的复杂性为主动学习设置障碍。因此,授课时应联系学生日常环境,引导学生亲自去体验、感受、测量相关数据,主动思考与自己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和景观环境等。

1.2以专题创新研讨教学为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人体工程学》教学采用研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在课程重点章节内容安排专题任务研讨,提出专题设计内容,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对项目进行分析讨论和深入设计,学生分组讨论制作ppt,创造互相学习的机会,阐述设计的理念思路和设计方法,在切磋、研讨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自主学习环境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研讨课中提倡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观念,也符合《人体工程学》多元化、人性化的发展,提升学习的能动性与个性体验,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1.3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实践教学为目的

《人体工程学》是一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了使学生在今后实际设计时能有据可循。因此,课程面向实践教学为主要依托。教师在理论教学中穿插一些实践课程,以学生常见现实生活现象为题材,让学生走出课堂,讲授不同人体尺寸与相关景观环境设施时,让学生调研本地区不同年龄层人体特征与生活习性,调研300多名来自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群,办公与购物环境的消费心理需求等,收集分析大量人体尺寸,得出最佳舒适度,在教学过程中体验独立创造,参与合作的快乐,使学生在积极的体验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2结语

景观设计是一个充满生机、前景广阔的专业。在社会教育体制转型的背景下,景观设计专业在我国教育界将迎来新的变革与发展。通过本文《人体工程学》课程体验式教学研究体会了教学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过程。在未来调整和革新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高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是景观设计专业还需长期探索研究的目标。

作者:刘希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

景观设计研究:园林水体植物配置及景观设计研究

1园林水体植物配置

水体植物作为依水景设计的重要组成元素,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水体植物和水边植物的合理配置,同时也要结合园林的实际设计理念,实现水体植物的有效规划。对于小型水池的设计而言,可以在水面植物上栽种水体植物;对于大型水池而言,可以在局部独立空间中栽种植物。园林水体植物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要依据园林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而实现栽种的目的,有效增加水景中的艺术美感。

2配置水面植物

当前园林景观中的自然景区中,通过在水面上铺设红萍保留田野风味,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景观。水面一般配以漂浮植物、水植物及挺水植物,形成与园林景色相适应的水面景观,一方面对水面空间具有分割作用,另一方面增加了园林景深。园林水面植物配置应该和水边景观相照应,重视水面面积和植物比例,植物在质感与形态上相得益彰。水边景观与水中倒影相结合,堪称入画美景,因此,水面面积至少应该留出60%以供人们欣赏植物倒影。

3配置水边植物

园林水边植物不宜出现大小相同、树种相同、距离相同、绕水一圈的栽种方式,这样会显得景观呆板、单调,应该和地形、道路相结合,灵活栽植。园林湖边应该留出一片空地栽植树丛与乔灌木供游人行走于水边,给人一种或郁闭、或开朗的视线,在湖景强烈的明暗对比中带给人一种游湖情趣。配置水边植物的关键是线条构图,水面植物景观大多由挺水植物与乔灌木共同组成,各种植物通过线条与形态将水面的平直格局打破。乔木具有丰富天际线的重要作用,应该选择有别于周围绿树、轮廓分明以及体型巨大的树种。湖边树丛林冠线应该具有明显的起伏变化,由此对岸观望时才会产生浑厚、雄伟的视觉表现力。此外,也有以湖边小山树群为衬托来丰富水边植物变化的情况。我国园林水边植物通常都是以柔条拂水、垂柳,动感的竖向线条打破水面水平线条,将动感注入至水景中。挺水植物以群丛的方式搭配小桥、石矶及栈道,别具情趣。

4配置驳岸植物

在园林水体景观中,驳岸是道路与水面的过渡地带,这些驳岸在自然状态下通常为生产力较高、物种较为丰富的区域。在配置岸边植物时,应该有效结合水体驳岸,使水体和水岸融为一体,以此给水面足够的扩展空间。在驳岸配置规则性植物,坚固且整齐,游人可以随意地在岸边活动,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园林水景中。然而,结构性驳岸具有较为生硬的线条,特别是一些规则性驳岸。所以,将植物种植在水岸边,柔化驳岸线条,能有效弥补驳岸所存在的不足。在驳岸配置非规则性植物时,应该与园林地形、道路及水体岸线布局相结合,通常非结构性驳岸具有线条优美、自然蜿蜒的特征,所以,在配置植物时主要是自然种植,避免出现等距栽植与整形修剪等情况。与园林环境、地形相结合,所配置的植物疏密适宜、远近适宜、高低适宜,以此增加沿岸植被景致的生动性、趣味性。

5园林水体景观设计规范

园林中的水景设计,需要全面掌握和理解水体景观的独特点,充分把握水的特性,借助于水体多样性的变化特点,更好地表达园林水景设计的意图,将水体景观的艺术性加以体现,从而展现出一种独特审美视角的园林水体景观。

5.1园林水体景观应该彰显层次感

在布局与设计园林水体景观时,主体突出,层次感较为明显,借助水的动态元素结合周边静景形成一种独特的园林艺术效果,同时在构成上增加园林环境空间的灵活多变性,柳暗花明与曲径通幽之景令游客目不暇接。通过分析国内古典园林设计风格发现,古人极为注重自然和人的完美结合,给人一种触景生情之感,如此优美的自然意境往往会带给人无限的遐想与启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天人合一、情景交融得到了充分发挥。

5.2园林水体景观设计应该和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在布局园林水体景观方面应该严格遵循回归自然原则,但避免出现形似模仿,园林设计者应该将自然水体美和园林建筑美两者结合起来。同时在设计园林水体景观时,还应该严格追求自然原则,将不对称、不规则建筑格局完美呈现出来,如借助于壁和岩的设计方式,对小溪、瀑布以及河流进行人工塑造。在错落有致的园林水体景观布局中,景观构图以山水为主体,各种形式的园林水体景观是营造园林气氛与供游人观赏的点缀物,与园林山水相配合,自由布置植物。游人置身道路曲折回环的园林中,能够领略到一种自然风光,以此实现审美情趣、自然环境及美的交融境界。

6园林水体景观设计应该注重视听感受

设计现代园林水体景观,也延续了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于动静结合中加入大量现代手法,比如通过灯光喷泉将园林景观、人文及周围环境三者有机联系。在设计喷泉造型时,切忌设计形式的单调、重复,由此极易让游人产生厌倦感与视觉疲劳感,应对多种水型综合利用,通过组合让形式不同的喷泉在游人面前展现出来。还可顺应时展的潮流,通过设立音乐喷泉,并借助于喷泉的动态美,丰富水面的动态变化,通过造型的不断变换,展现出一种别样的风格,带给观景者一种美的影像。园林水体景观:一方面能够带给游人一种视觉美;另一方面在听觉方面,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将不同美的意境营造出来。通过分析,我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形式,不管是气势如虹的水流还是涓涓细流,这些水声总能够吸引到很多游客,有的水流清脆悦耳,有的水流则令人振聋发聩,这就是水声的魅力。在喧嚣、浮躁的城市生活中,水体景观更应该通过水声对周边噪音形成弱化作用,通过听觉与视觉立体感减轻游人思想压力,以此为其提供一个愉悦、轻松的园林环境。

7结语

21世纪的今天,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上的享受以及视觉上的享受。水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不仅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同时也是野外生灵的生存栖息地。在现代化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这项独特的艺术品,更是结合了园林中的其它景观,呈现出一种独特优势的艺术作品。园林中水体植物及景观的设计,不仅仅是对大自然的一种感悟和聆听,同时也能带来创作上的一种灵感。水体植物及景观的设计主要是融入绿化的内容,在立体绿化中将水资源和水体的可动性充分调动,并提倡节约用水的理念,实现现代化水体植物及景观的合理设计。

作者:耿蕾 王耀 单位:西安市绿化养护管理处

景观设计研究: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研究

1生态环境优先原则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要依托现有自然条件,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水系、植被等,再加上园林艺术手法进行景观设计,总体要以绿色生态为原则,在满足校园场所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以绿色植物为主,植物配置要注意多方位、多层次、多用途配置,着力打造一个稳定的生态群落。

2景观多样性原则

生态学中有“种类多样导致群落稳定性原理”,意思是丰富的植物物种构成的生态群落稳定性及生态效益更好,同时丰富的物种能增强群落的韧性和抗逆性,多层次、多方位的物种构成的群落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校园景观设计中注重景观多样性,可以满足学生、老师等不同人群的观赏要求,同时也能更好发挥生态效益。

3可持续性原则

“持续性”最早由生态学家提出,意在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强度、程序间的平衡性,不能一味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要科学地使发展脚步与自然生态恢复程序达到平衡。校园景观更是一个长久的、持续性的景观领域,所以在规划过程中一定要考虑文化理念,植物生长的空间性及时序性。

4整体规划设计原则

丰富的物种构成稳定的群落,稳定的群落再构成一个整体———系统,所以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先从整体把握再到局部细节的规划设计,校园景观亦是如此,在规划初期先把握学校整体的定位,做好功能分区再进行局部细节刻画。

5地域化原则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就阐释了自然中有地域性这一现象,不同的生态环境下生长着不同的物种,适应同一环境的物种生活在一起;人也不例外,生活在一起的人,至少是能适应当地文化的人,在景观规划领域就体现在打造地域性景观上,不同的景观领域类型在规划设计时有些不同要求。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是一个以“林”为特色的大学,所以在景观设计上肯定要用景观手法突出“林业院校”特色。(本文来自于《现代园艺》杂志。《现代园艺》杂志简介详见。)

6人本化原则

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是近几年来提倡最多的理念之一。但现在国内的一些景观项目真正做到完全以人为本的还是很少,还主要停留在理念阶段,校园景观设计中,学生是这个场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及体验对象,如何满足学生在学校学习是校园景观设计要考虑的重点,也是必须要坚持的原则。

7结语

通过对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的理解与学习,生态规划原理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能帮助景观设计师更好地应用景观生态规划理论进行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从而使设计出来的校园环境更加人性化,特色化,生态化,对景观的后期养护管理工作也有进一步的指导作用。

作者:刘帅圣 胡希军 干领 梁春飞 刘超 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景观设计研究:国外公园的亲子景观设计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英国巴克斯特公园亲子景观设计

1.亲子景观的概念

亲子景观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类型景观里的一种景观亚类。只要提供父母和子女参与的可能,都可以称为亲子景观。亲子景观以家长和孩子双方的需求为核心,应满足他们双方的共同需求,而非任何一方的需求,因而亲子景观具有双向性的特点。

2.观察与访谈———问题的提出

经过在邓迪市为期3个多月的观察以及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发现当地生活节奏较缓,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亲子同乐的场景。但在走访了市区几个适合儿童游玩的公园,如洛奇(Lochee)公园、维多利亚(Victoria)公园和巴克斯特(Baxter)公园等,发现大多设施陈旧落后,且数量少,已无法满足游人的日常需求。其中面积最大、人流量最大的巴克斯特公园,据官方统计数字,周末平均每小时大约有40个家庭游览,人流量是其他公园的2倍。经过观察和与游人的交谈,主要的问题是现存的游戏设施只能孩子玩耍,家长无法参与活动,并及时照顾孩子。游人期望完善公园设施的意愿较高。此外还单独访谈了公园管理主席艾琳•谢尔特(IreneShearter),她提出了存在的问题:游戏设施数量不足、缺少遮风挡雨的设施以及没有适合家庭娱乐活动的场所和设施。并希望利用政府部门的资金,使巴克斯特公园得到切实的改善。因而,作者选取了巴克斯特公园作为改造设计的对象,为其融入亲子景观。

3.亲子景观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基于观察与访谈的结果,本设计中采用分镜头脚本设计(storyboards)的方法为游人介绍公园未来的亲子景观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以英国当地一普通家庭为背景,描述了周末的家庭生活,比起室内有限的玩具,孩子更渴望外出玩耍,呼吸空气、享受阳光与接触大自然,引出亲子景观建设的必要性。而当家长带领孩子去公园后,却发现没有合适的亲子设施让他们共同游戏、分享彼此的快乐,这无论对于爱子心切的父母还是对父母依赖的孩子来说,亲子景观的存在有其现实意义。

二、设定目标与初步解决方案

设计目标设定为“缩小代沟”(bridgingthegaps),旨在改造巴克斯特公园,为市民提供一个父母与孩子交流和互动的户外亲子乐园,和提供一种新的锻炼身体的方式。并通过相关利益者图、头脑风暴和思维导图的方法,得到目标群和相关的解决方案信息点———初步解决方案的提出。

1.相关利益者的分级

运用服务设计中的相关利益者关系图(stakeholdermaps),选出本设计重点访谈和交流的对象。图中按照影响力和吸引力两个维度构成二维坐标系,于4个等级中,选取最高指标的群体作为目标群(targetgroup),分别是父母、小孩和专家,其中专家分别为:斯瑞色•林(TheresaLynn)———邓迪市参议会艺术发展主任;艾琳•谢尔特(IreneShearer)———巴克斯特公园管理者;杰瑞•布瑞(GerryO′Brien)———邓迪市参议会景观建筑师;菲翁娜•凯伦•伍德(FionaKarenWood)博士———罗伯特高登大学健康和福利研究所的研究员,儿童行为研究专家。

2.头脑风暴和思维导图

头脑风暴是一种集体发挥创造性的方法,通过集中专家共同思考同一问题,进行充分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反馈,引起思维共振和连锁反应,从而导致创造性意见的产生。而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文并重的思维工具,它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对公园所面临的问题有一定了解后,采取了头脑风暴(brainstorm)的方法对亲子相关的主题如家庭、学校、邻居、朋友、老师等人或事进行联想,并对头脑风暴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思维导图(mindmap)的归类和总结。通过归类的思维导图,清晰了然地看到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这样在设计过程中便能最大限度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使设计更周全。

三、确定基本的亲子项目

确定基本的亲子项目主要采用访谈法,并进一步筛选和利用辅助工具辅助设计思考。

1.实地访谈

为了尽可能多地得到关于公园中的亲子景观设计的意见采用了实地访谈的方法,主要有访谈卡片(prototypecard)和交流板(talkboard)2种形式。4.1.1访谈卡片设计出访谈卡片包括问答和绘画两部分,其中问答部分的题目针对成年人和18岁以下未成年人分别设计,访谈了31个大人和17个小孩。4.1.2交流板为了长期收集游人对公园的建议和意见,以及游客间的交流与互动,针对大人和小孩设计了不同版式、大小的交流板,摆放在公园入口处和儿童游戏设施旁。

2.研讨会

在访谈结束后,源于生活和与家长、孩子交流后总结的信息,初步设计出25个基本的亲子项目。为了进一步筛选亲子项目,在复活节当天邀请了51位家长和50位小孩参加了研讨会,让家长和小孩分别对所设计的25个亲子项目进行投票。每位参与者各5张选票选出5个喜欢的项目,其中小孩的选票为橙色,家长的选票为蓝色。统计结果(表3),经过与公园管理者艾琳•谢尔特的讨论,决定:排除票数较少的7个亲子项目,并选取平衡度在0至0.3的11个亲子项目。平衡度越接近于0,表示受到家长与孩子双方喜欢的程度越大。

四、深入设计与服务成果

通过辅助工具(prototypes)中的三维思维板(ideasboard)和场景模型(scenariomodel)、合作设计(co-design)、研讨会(workshop)和访谈法进行深入设计,并产生最后的服务成果。

1.辅助工具

在设计过程中,利用直观表达设计想法的三维思维板和手工模型等辅助工具,供用户体验其功能,以期获得改善或功能优化的意见。

1.1辅助工具一:三维思维板

三维思维板,将之前的25个亲子项目做成可移动方块贴在板上,按照研讨会的结果,分为4个等级:第一级可以纳入最终设计中,第二级需要进行改善设计,第三级需要斟酌实用性,第四级则为不受欢迎、可删除的项目。同时,在右下方放入所收集的改善意见和想法;在右上方的公园平面图的相应位置上,用比较简洁快速的可视化方式贴着一些作者的新想法,以清晰直观地辅助作者思考和传达给他人作者的设计方案。

1.2辅助工具二:场景模型

为了使往后的设计更具有空间感,将排在前5的亲子项目做成了场景模型。其中,音乐舞台位于中心大草坪上,以渲染传播快乐的氛围;烧烤区以防烟雾影响其他游人,放置在有植物阻隔的区域;绘画区放置在一个风景较好、安静的区域;跑步道和双人自行车道巧妙地分开,保证游人的安全又保持行车路线的畅通。场景模型的制作,可以帮助设计更贴合实际,是从梦想到现实的一个很好的工具桥梁。

2.合作设计

合作设计是对相关利益者的统筹考虑的系统的设计思路。为了使25个亲子项目更具创意和更符合当地文化,召集了工业、建筑、平面和景观设计背景的6位当地设计师进行合作设计,本次合作设计由角色扮演(roleplay)和融合设计(rip&mix)组成。

2.1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可以帮助设计者体验真实场景,让他们分别站在不同的立场思考问题,以提供给设计师新视角和新想法。作者将6个人分为2组,每组3人分别扮演家长、小孩和设计师的角色。根据作者提供的表格开始制定自己的虚幻角色(姓名、年龄、性别、爱好、家庭成员等)并想象自己的生活。家长和孩子需要想象当带着孩子或者跟父母去公园玩时,会遇到哪些问题,对公园的需求是什么;设计师需要不断地倾听和记录他们的问题和需求,然后设计出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服务,并分析所带来的价值。结果显示,所考虑的主要为安全问题,如打架、车辆和自行车的安全,动物的安全(如流浪狗咬人),游戏设施的安全(建议增设负责安全的专员和各种急救措施),残疾人无障碍设施以及卫生设施等。

2.2融合设计

在这一环节的融合设计中,每个人需要从上一环节的设计成果中选出一样,然后再另选一样与之没有任何关系的事物,分析提炼两种事物的某些特征、功能或使用者的反应等,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产品或者服务。最后所设计的服务或产品有:儿童自救系统、饮料交流桌、教育设施和小型图书馆、树屋、游戏屋、海盗城堡、蘑菇避雨亭等。

3.青少年中心的研讨会

设计在青少年中心举行了研讨会,目标是了解孩子梦想中的公园,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并测试现有的亲子项目,让孩子对现有的亲子设计提出看法。

3.1从孩子的角度设计

巴克斯特公园组织9位6~11岁对巴克斯特公园比较熟悉的孩子,让他们以绘画、手工、捏橡皮泥的方式来描绘在巴克斯特公园游玩时梦想中的游乐方式。然后组织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选出最受欢迎的5个设计,分别为多功能游泳池、瞭望塔、披萨城堡、机器人、机器人垃圾桶。在此过程中,作者还发现有声物体和电子类游戏更能吸引小孩子的兴趣。

3.2对亲子项目的检验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这些项目可能并不受西方孩子的欢迎。因此,作者让这9位孩子在亲子项目中选择他们不喜欢的,并列出理由。

4.访谈

家长与专家设计了1份调查表格,对巴克斯特公园的27位家长们进行了访谈,主要是让他们对不喜欢的亲子项目提出意见。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家长对活动项目的担心更多的是孩子是否喜欢,是否允许亲子同乐,以及安全问题。因此,亲子项目的设计应更多地侧重于孩子的兴趣点,同时给家长提供与孩子一起玩耍的机会。而专家的访谈,是为了使设计更完善、更好地加强亲子沟通,并融入其他领域知识。专家的建议,开阔了设计思路,使设计成果更具有包容性和专业性。

5.服务成果

通过以上的研究,最终决定以方案文本、效果视频,以及服务卡片(servicecard)来告知家长能够通过怎样的户外活动来加强与孩子间的交流与互动。方案最终以上文的研究结果为基础,结合现状布置亲子项目,形成“一带、四区”的布局结构,其中一带指的是自行车景观道,四分区分别指的是游戏设施区、DIY区、家庭花园区和运动设施区。

五、结语

本设计运用了服务设计的一套较为成熟的方法,使得景观设计密切围绕着使用者的需求来进行,丰富了景观设计的方法,基本流程为组织相关利益者参与设计,并逐步访谈游人,修正设计,最终形成方案文本、效果视频和服务卡片的成果。其中应用的服务设计方法,可以概括为4个步骤,每一个步骤对应了相应的服务设计方法,即4D步骤:发现(Discovery),提出问题的过程;定义(define),设定目标与提出初步解决方案;发展(develop),拓展思路的过程;传达(delivery),深入设计的过程(图8)。基本流程和4D步骤可以为同类型的或类似的景观设计提供系统地、科学地研究设计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景观的范例或思路。此外,在设计过程中得到了一些重要启示:在政策方面,应该建立健全的引导机制,积极鼓励公众参与;设计方面,要有明确的主题风格,努力寻求两种尺度之间的平衡,营造具有吸引力和参与性强的亲子情感交流场所,并在景观中融入创造性、互动性和教育科普等内容;在人文理念方面,则需要考虑多功能场所的设置及安全性等问题。同时,设计过程中,发现由于目前技术条件的限制,导致有些亲子项目很难实施、后期维护管理较为困难等设计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其他角度寻求突破,为亲子互动性的实现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

作者:谌洁 王云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景观设计研究:刍议国内园林景观设计研究

一、国外园林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园林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日渐兴起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英国的伯肯海德公园,该公园面对城市居民免费开放,可以说是城市园林产生的标志,这也真正意味着城市开始为城市居民设置专有开放性的公共绿色空间。以此为起点,从19世纪下半叶,西方很多国家都兴起了建设城市园林的热潮。同时期,美国在波士顿城市园林设计建设的过程中,改变了一直沿袭的城市规则方格网络的设置格局,该园林工程结合了本地特有的河谷、湿地、草原等自然景色,通过建设一系列的人工绿化带,将波士顿地区的若干个公园串联在一起,使得中心城区形成了非常优美的环境,令生活其中的城市居民倍感舒适惬意。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后来的城市建设者又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概念,其出发点是为了突出农业田园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变和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谢菲尔德和海科特为代表的英国景观设计师,开始在具体的城市园林设计中更多的考虑环境生态因素,以确保城市园林的建设能够在优化城市环境的基础上,起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效果。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伴随着现代环境艺术运动的兴起以及一些其他现代艺术发展的影响,人们开始再次将注意力转移到对城市园林景观视觉美学方面。以往那些单纯考虑某一种城市园林功能的设计理念,逐渐被设计者所摒弃。

二、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研究

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城市园林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出现了一种被称为“灵囿”的人工环境。其建设方式建立在充分利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通过挖池筑台的方式,建成主要用于游玩休憩的人工环境,仅供皇家贵族狩猎游乐的场所。两汉时期,我国当代城市园林已经在“囿”的基础上有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了兼具宫殿生活区和狩猎游乐区的园林形式。这一时期的园林面积极大,往往方圆数百里,保留了“囿”的狩猎游乐的内容,并且有了建设在广大地域中的建筑群落,宫殿、花园互相间杂,互相映衬。魏晋时期,我国社会所产生的大量私家园林已经从利用单纯自然环境,进而发展到人工模仿自然环境的阶段。园林建设在技术层面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园林设计的指导思想偏重于追求自然情致,尽可能地淡化园林中的人工痕迹,这一时期的园林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便是“自然山水园林”。晋朝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虚构他所认为的理想社会场景,这其中所描写的情景,对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园林布局就有很多启示。

与陶渊明同时期的我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谢灵运,在其所著的《山居赋》中,较为详细地记载了他经营自家园林的点点滴滴,对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建设方式、园林标准等方面,都有极高的参考意义。唐宋时期,中国园林的设计建造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轨迹类似于我国古典绘画、文学的发展。就像绘画和文学艺术成为宣泄作者个人感情的手段一样,园林已不仅仅是一种人工模仿自然环境的技术,而逐渐成为抒发设计建设者内心感受和个人情绪的手段。我国著名诗人白居易就十分喜欢设计建造园林,他在长安有悉心建造自家宅园,在庐山建草堂,著名的西湖风景区也是他任杭州地方官员时开发建设的。他在自己撰写的文章《草堂记》中,较为仔细地记录了他是如何选址,如何协调园林建筑与环境,如何引泉水造景的过程,作者还记述了草堂的四时风光以及自己在草堂的舒适环境中愉悦的身心感受。

我国宋朝的文学家欧阳修的著名诗篇《醉翁亭记》,记录了滁州城郊风景区的选址、设置亭子的详细情况,描述了景区的四季景色。而且,自宋朝开始,中国就出现了专门评述园林的书籍和文章。骚人墨客欣赏园林之余,所著的评论性著作,可以说树立了明清时期文人园林的设计建造规律和原则,也极大地影响了普通人对于城市园林的审美取向。可以说,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山水田园诗、游记散文、山水画评论以及其他的艺术和审美观念,对我国的园林景观艺术在认识和表现自然及园林布局、构成、意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明清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我国明代就已经出现了具有专业素养的园林匠师了,这些匠师们能够灵活运用旧时所积累的园林设计建设经验并加以发展。明代著名的园林设计者计成撰写了《园冶》一书,这可以说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关于中国传统园林知识的专业著作,该书是对我国传统园林设计建造实践的总结,总结出了“相地合宣,构园得体”的园林设计基本思路,还有诸如“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传统古典园林的一般原则。

明代文震亨《长物志》和清初的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都较为详细地说明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下,园林的具体营造方式。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大发展的时期。明清两朝皇室掀起了一波皇家园林建设的热潮,涌现出了诸如颐和园、紫禁城等一系列享誉中外的皇家园林。这些皇家园林的设计理念和建造风格,集中代表了我国古代园林的风格特点,对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影响。由于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园林的发展一直处在“闭门造车、自说自话”的状态,极少与其他国家交流。直到19世纪末,随着上海租界建成外滩公园的建成,近现代园林学的概念才开始逐步进入中国,并对我们国家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冲击。

中国近代,国内自建公园逐渐增多也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的事情了。从20世纪起,中国一些农学院的园艺系、森林系或工学院的建筑系陆续开始开设庭园学或造园学的专业课程,现代园林学教育在中华大地才逐渐推广开来,同时仍然保留了传统的师徒传授的教育方式,一些相关专业的论著也开始出现。回顾近代中国的城市园林的发展过程,我们看到,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国家的城市园林景观的研究,更多的是将西方的城市园林景观方面的理论、体系、著作、方法引进国内。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市园林景观也沿袭了其他领域内“全盘苏化”的模式,注重园林景观在城市中作为民众的休息区而存在,形式上追求“宽、大、高”的规模感,这种指导思想一致影响到现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园林学经历了较多的曲折,但是也仍然有较大的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园林学的实践得到了非常多的实践机会,这也促使着园林学的研究范围在不断拓宽:由传统园林学到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又使得园林学的范围延伸到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领域。

三、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在目前存在的不足

随着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任何国家地区都在不断的面对外来文化和思想的冲击,如何在这一大背景之下保持自己国家、民族、区域的独有特征,已经开始成为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面临的挑战。高楼大厦、钢筋混凝土、标准化的公共设施,几乎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的统一面孔,充满本土特色的审美情趣也逐渐被这样的外来思潮所淹没。特别是在我国当前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建设过程中,刻意追求“大、宽、洋、高、快”,忽视传统园林的艺术成就,使得城市园林景观呈现出杂乱无章,毫无本土特色,缺乏有个性的园林形态,使得城市园林难以形成独特个性优势,“千城一面”的现象尤为突出。

随着绿色、低碳、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包括声、光、空气、水源等方面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许多新兴城市大多缺乏清洁燃料、垃圾收集和无害化、污水收集和处理的必要的城市环境设施。任意丢弃的垃圾和任意排放的污水都从不同层面造成非常严重的视觉和嗅觉污染,给城市园林景观带来负面影响。很多自然动植物的生活环境被破坏,使得原本应保留的鸟语呢喃、莺歌燕舞、萤火点点、虫唱蛙鸣等美好自然景观消失于城市居民的视野。

城市周边的自然环境被认为活动肆意的改变、改造和破坏,例如:任意开山取石、河道任意裁弯取直、河流水面堤岸随意固化,很多具有极大生态价值的山坡、湿地被破坏,联接城乡之间的一些天然绿色通道被人为开发不当而破坏。同时,城市建设认为地割裂城市与乡村之间在景观、人们活动空间方面的联系,使得城市居民难以感受到城市园林化的成效。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如火如荼的当今中国,“土地财政”成为很多城市管理者的命脉。为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政府往往成为最大的土地“卖家”,为了眼前利益,大面积的买地、圈地,把本来属于农民生产的农田交由土地开发商建成了高楼大厦,虽然拉大了城市股骨架,增加了城市规模,但是也不断地在侵蚀城市周边的乡村自然景观。这种短视的行为,也在不断拉大城市与乡村景观和自然山水的距离。

人文历史景观不仅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和一些历史遗迹,如古建筑、石桥、牌坊等,还包含历史上遗留的人工或自然水系、农田防护林系统,依旧生长在城市中的大树、不同时代建成的典型建筑等,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建设中,首先要尽可能地让这些包含历史的元素充分展示城市居民面前,更能够让游客能有机会接触这些历史素材。

回顾城市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把城市园林功能与充满美感的园林景观设计结合起来是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作者:蒲波 单位:陕西理工学院

景观设计研究:园林拱桥的景观设计研究

1.基本原则

位于园林内的拱桥,因其特殊的景观要求,使其有别于公路与城市拱桥。由桥梁审美二元论可知,丰富多彩的桥梁景观在不同审美主体(桥梁美的创作者与鉴赏者)中,会因为主体不同的生活文化背景、不同的审美价值观等,而产生不一样的美的感受。因此,如何使所创造的拱桥景观满足广大人民的审美需求,是桥梁设计者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要营造一幅优美的拱桥景观,其首要前提是所建拱桥结构安全可靠,并且功能完善。结构本身要有足够的可靠度,力的传递要明确。在一代又一代桥梁工程师们的不懈探索下,通过不断的经验总结与理论研究,并融合中国园林的特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适合于园林中的拱桥景观设计基本规律与法则。

(1)比例协调、尺度恰当。比例是指总体中各个部分所占的比重,而尺度则代表建筑物整体或局部构件与人或人熟悉的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这种关系给人的感受。位于园林中的拱桥,与人相距较近,桥梁整体要有合适的尺度,各组成部分比例要协调,才能令人产生亲近感,展现出园内拱桥的典雅秀丽。在整体上,主拱圈与拱上建筑比例应协调,切不可拱圈单薄而拱上建筑厚重,造成头重脚轻的不稳定感;反之,则导致比例失调,不美观。园林中拱桥跨径一般不大,圬工拱桥或钢筋混凝土拱桥矢跨比一般为1/4~1/8,采用较小矢跨比的坦拱在视觉上显得尺度更合理,更优雅轻盈。

(2)均衡匀称、韵律优美。在美学中,均衡是布局上的等量不等形的平衡。均衡的物体,常常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是一种沉稳的美。均衡分对称均衡与不对称均衡2种。我国园林内修建的拱桥,多为对称的形式,孔数上有单孔和多孔,多孔桥多为单数拱跨。如北京颐和园的单拱玉带桥(图1,图略),桥拱高而薄,中部凸起的拱圈形如玉带而形成一种起伏的韵律,弧形的线条十分流畅优美;又如坐落在园内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桥,以17个奇数对称的桥孔而闻名,状如长虹卧波,并富有连续流畅的韵律,成为颐和园内的一个重要景点。然而,并非只有对称才为美,非对称的拱桥在得到恰当处理后,拱圈造型显得更生动、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动感韵律十足。

(3)富于内涵、融于环境。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其景观特别是人工景点都富有一定的寓意,寄托着人们追求美的情怀,折射出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特有的民俗风情、人文内涵。如苏州园林的古典别致,其艺术之高雅、构筑之精致、意境之深远、文化内涵之丰富无不体现出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区风情。自古以来,拱桥文化在中国桥梁文化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在园林内修建拱桥,应当充分了解景区内各景点的内涵及人文风情并将其注入到拱桥的景观设计中,使所建拱桥成为景区的点晴之笔。桥梁整体应与环境相协调,将现代化的钢拱桥修建在充满古典色彩的园林内不太适宜,在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园林中修建石拱桥显得呆板复古,而在古典园林内修建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石拱桥则显得自然和谐。对于园林内的中小拱桥,可采用消去法使拱桥隐藏于环境中,或采用融合法,使拱桥与景观相一致,形成相同的格调。

2.景观设计步骤

园林中拱桥的景观设计,大致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充分了解建设单位对园内景点的景观规划及要求,形成桥型景观设计主题思想;②进行景区内景观分析及周边环境调查,了解景区内的景观特点、当地的民俗风情、建筑风格、色彩倾向以及已有桥型概况等;③由结构工程师、建筑师以及景观设计师共同参与初步方案的拟定,使“技”与“艺”相结合,比选出合适的桥型,并进行整体布局,包括线形设计、造型设计及平面布局];④进行涂装色彩、构件雕饰以及夜景灯光效果设计,并对细部结构进行美化;⑤制作景观效果图,展现拱桥景观设计成果。

园林拱桥桥型适用性分析

我国拱桥形式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不同桥型蕴含不同的美感,在园林中,常见桥型有实腹拱桥、空腹拱桥、刚架拱桥、组合体系拱桥、异型拱桥几种。以下对各桥型的适用性进行分析:

(1)实腹拱桥。实腹拱桥为采用天然材料作为填料的拱桥,拱圈与侧墙连成一体,在石料丰富的地区较为普遍,常用于小跨径拱桥。桥梁整体感强,均衡稳定。墩台植根于大地,融于山水之间,与大自然相融合,显得亲切自然。拱顶不宜太薄,保证整体的均衡感。当拱圈与拱上建筑比例协调时,厚重的实腹拱并不显得笨重,反而更加沉稳、刚强。实腹拱桥给人一种古朴、坚实的美感。其自身蕴藏的幽美以及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程度,在江南水乡、苏州园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2)空腹拱桥。随着跨径的增大(超过40m),若依然采用实腹拱,则会显得笨重。空腹拱桥自重轻,同时镂空的拱上建筑增加了通透率,显得空透自然;虚与实的结合,增加了桥梁的韵律。主拱圈与小拱的叠加,更富有节奏感。随着材料与技术的发展,整体式的板拱逐渐演变成矩形、箱形或钢管混凝土肋拱,使形态更加轻巧秀丽、纤细柔美。我国是空腹石拱桥的鼻祖,尤以赵州桥最为著名。空腹拱桥以其优美的造型,被广泛应用于园林内。

(3)刚架拱桥。刚架拱桥兼顾桁架拱桥及斜腿刚架桥的特点,自重小、刚度大、造型简洁流畅、受力明确,显得强劲有力、轻快简练、富于现代感。拱肋与斜撑支撑在两侧桥台上,可做成折线或者曲线的样式,形式多样,灵活生动,与地形连接融洽。而且结构镂空部分较空腹拱桥大,景观视域阻碍更小,增大了桥梁的美观性。刚架拱桥以其特有的美,在充满现代气息的人工园林中应用非常广泛。

(4)组合体系拱桥。组合体系拱桥外形美观,具有结构轻巧,无推力或小推力的结构特点,适用于不同环境及各种地质条件。组合体系桥梁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拱梁变换连接处的美学问题,将桥梁美最大化。组合体系拱桥结构形式丰富、造型变换多姿,富于动感美,令人赏心悦目。

(5)异型拱桥。随着人们创新意识的不断提高,桥梁工程师们推出了新的桥型:异型拱桥。所谓异型拱桥,即拱轴线形成的面不与桥面垂直,而是变幻成空间曲线,偏向桥内形成类似“提篮拱桥”形式,或敞开向外形成“蝶形拱桥”的造型。异型拱桥以其新颖、奇特以及变换多姿的造型,营造出强烈的动势,活力十足,栩栩如生,冲击着人们的眼球,极其适合于富有现代化韵味的园林中。

实例分析

以哈尔滨香坊公园景观拱桥为例,对园林中拱桥景观的设计进行实例分析。

(1)工程概况

该桥位于哈尔滨香坊区人工亭园内,桥址处有铁路穿越。园内亭阁台榭林立,风景独特,是一座古典色彩浓厚又充斥着现代气息的园林。根据规划要求,该桥不应仅局限于满足交通功能,建桥后应是一座与园内风景相呼应的景观拱桥。桥梁全长为60m,双车道,设计荷载为城市-A级,净空7.0m,桥面横向布置为0.25m(栏杆)+1m(人行道)+7m(车行道)+1m(人行道)+0.25m(栏杆)。

(2)周边环境调查

哈尔滨地处我国寒冷的东北部,素有“冰城”之称,是一座部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并有“天鹅项下的珍珠城”之美誉。哈尔滨人对天鹅情有独钟,城内建筑别具风韵,欧式建筑与中式建筑的结合展现了中西合璧的风格。建筑涂装色彩以白色、粉红色及暗红色居多。

桥梁主体结构造型及景观设计

根据园内景观特点及当地人文风情、建筑风格等,推荐上承式刚架拱桥作为该桥的方案,并以“翱翔的天鹅”为主题思想,展现当地特有的天鹅情怀。

(1)桥型布置方案。桥跨全长为60m,若采用一跨跨越,则显得太过张扬与突兀,与景区内秀气的风景、精巧别致的凉亭阁楼显得冲突,因此采用三跨连续拱式组合结构,跨径分布为(15+30+15)m,桥梁整体轻盈灵活,节奏感强,并富有连续韵律。

(2)拱桥主体结构设计。传统刚架拱桥结构形式为整体式板拱或是由多个拱肋通过横向联结形成的结构。整体式板拱即为拱肋与实腹段沿桥梁横向贯通,常用于跨径较小且横向尺寸不大的情况;对于大、中跨径,其上部结构由刚架拱肋、横向联结系以及桥面板组成,拱肋间距一般为2.0~3.5m,拱肋厚度约为0.2~0.4m[9]。该桥作为景区内的建筑,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艺术造型及景观设计尤为重要。在参考刚架拱桥设计标准图及国内同类跨径刚架拱桥设计的基础上,融入景观设计理念,上部结构横向采用2片拱肋(拱肋≥3片时从侧面看错综繁琐,导致视觉混乱,景观效果不佳),拱肋横向长度为3.0m,间距3.5m;拱肋之间不设横向联系,使桥下更简洁敞亮、通透率强、游人能更好地欣赏园内风景。加强实腹段及弦杆之间的横向联结系,保证桥梁结构横向的整体稳定。下部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加承台形式;拱座支承在承台上,并部分露出地面(净空及美观需要),减少地面上的建筑对景观空间的阻碍。

(3)拱轴线选择。组合式拱桥的矢跨比一般为1/5~1/10,不小于1/12。拱桥的矢跨比直接影响到外形的美观程度,并很大程度上决定结构的受力情况。较大的矢跨比使拱桥拱脚水平反力小,附加内力影响小,且陡拱较坦拱更具有活力。综合考虑该桥采用1/5的矢跨比。从拱桥的侧面看,拱座上相连的两拱肋犹如天鹅伸展的两翼,生动形象,与哈尔滨人特有的天鹅情怀相呼应。

(4)栏杆造型。栏杆的高度、材料、结构形式以及装饰花纹等对桥梁景观影响甚大,应根据当地的建筑风格、人文情怀对其进行着重设计。该桥栏杆形式尽量要简洁流畅,透视率好,清晰明朗,不影响行车过程中的观景效果。参照松花江大桥景观设计方案中栏杆的设计样式,该桥采用竖板加道扶手形式,并将栏杆造型成天鹅形状,呼应主题思想。经过景观设计后的刚架拱桥(图2,图略),力线明朗,简洁流畅,拱与拱相连形成强烈的动势,灵巧而富有活力。从桥的侧向看,拱座联结两侧的拱肋而形成的景象,犹如平地一跃而起,欲展翅翱翔的天鹅,充满着无限的意境。并与天空中飞舞的以及水中游玩的天鹅融为一体,形成优美、和谐的景观。该桥于2012年8月开始施工,计划2013年年底与公园建设同时竣工使用。成桥后,不仅沟通了被铁道线分割的景观区域,而且可作为一个观景平台,供游人欣赏园内优美的景色。

结语

拱桥天生就是美丽的,其深厚的历史积淀配合着如彩虹般优美的曲线,在几千年的桥梁建设中仍充满着旺盛的活力。实腹拱桥的融于自然、空腹拱桥的轻巧秀丽、刚架拱桥的简洁流畅以及异型拱桥的灵活多姿,无不体现出拱桥特有的艺术魅力及景观效果。尤其是在跨径不大且对桥梁景观要求较高的园林中,拱桥无疑成为最合适的桥型。将富于民族特色的拱桥与充满中国元素的园林景观相结合,使其特有的功能美、造型美及自然美与中国园林风景的崇尚自然相呼应,形成一个和谐统一、韵律优美又充满人文气息的景观。本文分析得到的景观理论与设计原则,可为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本文作者:贾艳敏 唐军斌 于广龙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景观设计研究:景观设计研究

景观艺术是景观学科在专业化、系统化的发展下,由于设计的多样、细化而产生的分支学科,目前已有对于景观艺术的教学课程、实践工程,但有关景观艺术的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在《中国景观艺术研究现状及展望》一文中,周武忠综述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认为国内的景观艺术起步较晚,研究层次较低,但同时也有着巨大的研究潜力…。景观艺术虽然涵盖于景观设计学之中,但仍有其自身的特点及语言。

1景观艺术的含义

1.1研究层面及内容俞孔坚教授在对景观设计学的定义

进行阐释时,提到根据解决问题的性质、内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观设计学包含2个专业方向,即景观规划(1andscapePlan—ning)和景观设计(LandscapeDesign)。景观规划是指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基于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认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具体说是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当的土地利用;景观设计即是对这个特定地方进行的设计旧1。

景观艺术应该产生在景观设计层面,是在对某个特定的地方进行设计时涵盖的内容,包括构成一个场所空间的各具体要素,如场地、植物、水体等,亦或几个要素综合的体现。景观艺术是具体而物化的载体,相关研究可涉及诸多方面,如关于景观与艺术的讨论、多学科交叉的讨论、景观艺术设计及教育、景观艺术的形式语言表达等,是一个综合的学科概念‘“。

1.2特征景观艺术虽然涵盖于景观设计学之中,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目前,对于景观艺术还未有一个明确的概念,通过对其特征的讨论,可从不同方面加深对景观艺术的理解。

1.2.1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景观艺术是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首先,从名称上可以看出其艺术性特征,并不是所有的景观设计都具有这样的艺术性。在艺术形式多样而表现手法层出不穷的今天,虽然艺术的概念已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景观艺术会体现出某一地区、在某种社会背景下大众的审美标准和情趣,即便是艺术家尝试的观念艺术,也需要同大众有直接的沟通;其艺术性可从多方面体现在设计作品中:可以是对某种审美的追求,可以是通过艺术设计而展现的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也可以是对某种艺术形式语言的尝试,还可以是对特定区域某一主题的诠释……总之,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并非单纯为设计而设计,其具有人文内涵及美学观念。

同时,作为一种设计,需要通过设计制作施工得以实现,所以其技术性也同样重要,纵观世界设计史不难看出,新技术的出现是推动设计发展的一个巨大动力。景观设计的技术性体现在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科学理念及技术手段为其服务,最终将作品完美地体现出来。如VarabyeuPartners设计公司设计的迪拜Zabeel公园中的新月(NewMooon),以月亮的形态造就了公园的标志性景观,艺术地体现了地域文化,通过月亮的形态及表面几何装饰纹样,象征了伊斯兰教主题,其技术性体现在各种被动式的保护措施在建筑内部区域创造出了一个特殊的小环境,并降低了供电系统的负担,表达了权力与力量的精神。

1.2.2体现公共性。景观艺术的公共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释。

1.2.2.1这一作品处于公共空间之中。景观艺术通常位于城市的公共空间或建筑内部的公共空间中,使得景观艺术作品同环境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作品并非孤立存在,而需要与环境对话,与公共空间协调。环境既为景观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条件,也具有约束,同纯艺术的自由表达是有差异的。

l-2.2.2公众的参与性。正因为景观艺术所处的环境加强了公众的参与性,也使公众更加具有主人翁精神,使其为改善自身的生活环境而与设计者共同努力。以往的艺术作品通常在美术馆等艺术场地进行展出.相应的受众面及交流面是有限的.交流的方式也较单一.而今其位于公共空间中,需要与大众进行交流,必须接受公众的审视及批评.相应地.公众也应具有一定话语权。

1.2.2.3作品中公共精神及社会责任的体现。越来越多的景观艺术作品还兼具公共精神与}r会责任。这里所指的公共精神J下如翁剑青在《公共岂术与公共精神》中谈到的:“倘若我们暂且撇开公共艺术所包含的物化形态的特征,而就其具有的文化品格及社会伦理来看.或许‘公共精神’便是公共2三术的要义抑或灵魂了”。景观艺术不仅仪是对环境品质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体现Ⅲ对人的尊重,以及公共空间【屯主、开放、交流、共享的精神和态度“:

I.2.3多学科综合交叉。正如前文所述,景观艺术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的产物,必然涉及多学科的综合交叉.在讨论与景观艺术相关争¨寸.常涉及以下几个学科: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风景园林学科、艺术学、荚学、自然生态学、人体_[程学目前.众多专业都有开设景观艺术课程,或者从事景观艺术设计工作,从各学科的特点来看,规划与建筑学吏擅长对空间的把控、功能关系的推敲;风景园林的相关学科在植物配植方面有所长;艺术专业的艺术性则更突出、具有更强的艺术表达力及敏感性。所以,设计需要综合各々业所长,并结合槲火学科的专业建议.

2景观艺术的设计

景观艺术并非纯艺术,需要通过设}卜、制作施工而得以’羹现笔荇主要从景观艺术设计的内容、设计原则及设计的r法3个方面来谈谈景观艺术的设计,

2.I设计内容前文已述,景观艺术虽然包含于景舰设计之巾.仉在设计层面l二是有所差异的,·般设计中遵循由整体刮细节的设计思路。这种整体性体现了一种协调与新的崽义:新的设计与已有环境的融合,体现丁环境的人文内涵.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共存使整体环境具有美感,让人身心愉悦,甚至能改善人们已有的观念。这是建立在对整个场所环境充分认知及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当有了对整体设计的意念及主题后,就需要对形态、色彩、材料、尺度、表达于.法等要素进行具体设计。

景观艺术设计的内容相对比较广泛,包括场所环境中的各个要素,主要指场地、植物、建筑小品、公共艺术、小品设施等。场地的设计包括对地形地貌的设计,这对整个空间的效果会有很大影响;植物的设计主要是通过植物的配置以达到良好的生态小环境及软环境上的视觉美感;建筑小品是根据场地功能的需要.在场地中进行的建筑设计。这类建筑在形态创造上更具有发挥空间,以及雕塑的艺术感,在兼具功能的同时往往也成为景观的视觉焦点;公共艺术也越来越多地成为景观艺术设计的重要内容.这使得许多艺术家转变为景观艺术设计师;小品设施是一个环境中极具功能性的必要组成部分,如卫生系统、公共服务设施系统、照明系统等,在景观艺术设计中既要满足其基本的使用功能,还需蚤艺术化的形态设计(罔2)。这一过程使得艺术与设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在人们生活的环境中找到了共同点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2.2设计原则景观艺术设计包含于景观这一大的学科范畴,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同景观、建筑等相关设计是没有本质差异的.所以在谈到其设计原则时.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2.2.1整体性。对某一场所环境进行景脱艺术设计是一项整体而系统的工作,需要在前期充分调研考察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思考,一个环境的景观艺术设计不是拼凑}f{来的.而是在整体的设计思路指导下产生的,

2.2.2公共性,公共性加强了公众与观念、场地、事件等的交流与沟通.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如雕塑、建筑、壁画、书法、装置等.应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井承担起相应的功能及责任。

2.2.3时间性。时间性体现在以F2个方面,一个环境的景观艺术设计及施工是有相应的时问周期的,一般这一周期屉有限制的,所以需要各方面、备团队的精诚合作才能得以实现;另一方面,一个环境的景观艺术设计完成后的存在也需要B,tl'.3的展示、交流及考验,而非一朝出现、一夕消失的

2.2.4人本性。“以人为本”的原则是目前设计的核心问题之一,景观艺术设计的服务对象同样是人.只是会因不同的环境、服务群体有所差异,但设计中始终需要体现出对“人”这一主体生理及心理各方面的关怀。

2.2.5生态性。设计是一项对环境有所影响的活动,需要将人为的破坏影响减至最低,并通过人为的设计创造出生态的小环境,以达到人与环境的共生及可持续发展。

2.3设计方法

2.3.1美学观念的融合。无论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文人的诗画意蕴,亦或西方理性思维下产生的几何模式语言,还是现代结合自然产生的简约的人性化图景,景观艺术总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相应历史时期大众审美标准及美学思想等的物化载体,作品中必然会体现出相应的美学观念¨1。

以西方战后“当代艺术”时期来看,出现了许多求新求变的新艺术形式,如波普艺术影响下的景观面包圈花园、亚特兰大市里约购物中心等作品;大地艺术极具观念性及雕塑性的表现形式:伯特·史密森(RobertSmithson)的“螺旋状防波堤”(SpiralJetty),德·玛利亚(Walter.DeMaria)在新墨西哥州创作的“闪电地带”(LightningField),都希望通过进入作品而使人接触自然、引发联想。极简主义的作品在简洁的形式中蕴涵更丰富的内涵,使作品具有高雅的艺术倾向,富于内在韵律:彼德-沃克为哈佛大学设计的泰纳喷泉、福特·沃斯市伯纳特公园、索拉纳(Solana)IBM研究中心等,极简主义的语言手法为现代景观艺术的创作营造了一种新鲜的时尚怕1。通过分析其对景观的影响不难看出景观艺术设计中融合美学观念的重要性及必然性,这也使得现代的景观艺术设计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找到了广泛的空间及语言。

2.3.2形式美学的借鉴。景观艺术是城市公共空间中视觉文化图像的体现,必然在设计中需要运用形式美学的理论及手法来进行展现,但目前讨论较多的是偏重实践层面的实例论述,而x,l"设if中形态构成、色彩构成、空间机理构成等景观设计形式及形式美学的研究还未成体系,而这恰恰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会直接影响作品的视觉审美。形式构成的一些影响因素,如比例、尺度、对称、均衡、反复、分解等¨1,在设计中需要综合运用,如奥登伯格在城市广场创作的木制衣夹、剪刀、消防水龙头、棒球棍等雕塑作品,将日常生活中的小物品在未改变形态的前提下放大几百倍,在尺度与比例上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审视视角与方式,模糊了日常生活用品与艺术品的界限,从而体现出城市公共空间现代景观的视觉特色。

2.3.3实践语言的表达。文化形态的设计手段是通过物化的方式来实现它的精神价值的,同时也就涉及实践性语言的表达,包括科学、材料、技术、工艺、语言表达形式等各方面的问题。只有综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将景观的艺术性更完美地表现出来,如千禧年公园(MiUenniumPark)中的王冠喷泉,这是一个艺术与技术结合得十分精彩的雕塑,使用水、光和玻璃创造了突出的视觉效果,以计算机、灯光、摄影、媒体等手段为技术支撑,在广场中随机变换着色彩及芝加哥民众带着各种表情的面容,展现时间主题,通过将生活融入建筑来展现空间的灵魂旧1,也使使用者融入环境之中。可见,只有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才能呈现出透射着现代生活审美的主流文化与审美价值的作品。

3景观艺术的审美评价.

目前,对于景观艺术的审美及评价还不成体系,审美作为一种主观意识活动,很难用一种标准对其进行划分、评判。

应该基于怎样的视角来阐释审美的问题,又应该怎样从艺术批评的角度来看待一个景观艺术作品的价值及意义,对于这些问题的讨论,在景观艺术作品大量涌现的今天,无疑能起到良性的引导作用。

史蒂文·布拉萨在《景观美学》中提到了从生物法则、文化规则和个人策略3个方面来解释景观审美问题,认为人们之所以偏好这种景观而不是那种景观,其中的原因有些是生物学的,有些是文化习俗的,有些是个人创造性的选择……生物法则是全人类共有的,文化规则是部分人共有的,个人策略则不受普遍规则的限制。这种理论可以用于理解景观艺术的审美,加之其提倡的“批判的区域主义”评价,也有利于对文化的阐释一’。

笔者希望通过更多的讨论研究,使景观艺术得以完善并成熟,使景观成为真正的艺术、具有灵魂的设计作品。

景观设计研究:园林景观设计与城市发展研究

摘要:在城市发展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居民对于城市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园林景观是提升城市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需要在设计中加强对居民需求和城市发展的综合考量。本文针对园林景观设计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作了阐述,然后提出了加强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方法,希望可以对相关人员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城市发展关系方法

一、园林景观设计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

园林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发展而言表现出了多个方面的具体作用,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园林景观设计能够实现城市整体的视觉变化。城市整体视觉变化依赖于整体规划设计,每一部分都是其中的构成元素之一。园林景观的设计,能够使城市整体景观在视觉上出现变化,在钢筋林立的城市中凸显出绿意。第二,园林景观体现出了一定的生态功能。在城市不断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生态问题不断恶化,空气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园林景观设计可以强化城市区域生态功能,体现出净化空气、消除雾霾的作用。第三,园林景观具有一定的物理和生物功能。比如园林景观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可以阻止噪音的传播。而绿化植物通过自身的蒸腾作用,也可以实现加湿空气和降尘的效果,对优化城市环境起到了积极助推。

二、基于城市发展的园林景观设计

由于园林景观具有视觉变化效应,能够有效提升城市整体环境,因此需要在设计中加强园林景观的这一特性。具体说来,突出视觉变化效应可以从色彩运用和构成理念的渗透这两个方面入手。在色彩运用方面,主要是在园林景观中通过彩色植物的层次化运用体现出园林景观整体的色彩变化,以此强化视觉变化效应。比如,在园林设计中,可以加强对彩色植物的应用。彩色植物一般可以分为春彩类、秋彩类以及常彩类几种,在园林景观中,对这些不同类别的植物分区合理搭配设计,使其不仅在颜色上表现出渐变性,而且与季节对应起来,使其能够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在构成理念方面,其强调的是点线面三者的配合,园林设计中,点以路灯、垃圾桶等为主;线以道路、水流等为主;面以草地、林地以及湖面等为主,可以将特异构成、重复构成等理念组合运用,使园林景观中的各个对象形成更好的优化配合,强化视觉变化效果。

三、突出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功能

生态功能是城市园林景观所体现出的具体作用,在近些年城市空气质量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在设计中如何突出生态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强化园林景观生态屏障的作用。园林景观一般占地较大,能够在区域范围内起到生态屏障的作用,达到降尘、增湿、减噪等多项功能。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生态屏障构建的研究。第二,构建区域范围内的立体生态系统。园林景观设计不能沦为自然植物陈列的园区,而应该将这些自然植物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立体化的生态系统,以强化城市区域生态稳定。这就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渗透生态链和生物系统的相关理念,合理搭配园区植物、规划空气流动循环、优化水体途径设计等,使整个园区活起来。第三,需要达成人与自然的生态协调。园林景观所体现出来的生态功能,其主要服务对象还是城市居民,因此需要在人与自然景观之间达成生态协调,确保人类生活与发展能够与园林景观相符合,避免出现冲突。这就需要在设计中加强对人类心理和生理需求的双重考量,以实现二者关系的协调。

四、绿色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渗透

绿色发展是当前核心发展理念之一,也只有符合这一发展理念,才能实现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之中,也需要将绿色理念应用其中,处处体现出绿色低碳的思想。比如,在设计园区路灯系统的时候,需要对每盏路灯的光覆盖范围进行科学计算,然后在保证园区光照充足的基础上,对路灯的布置合理优化,用最少的路灯投入实现预期的照明需求。同时,在路灯材料的选择上,需以环保可回收材料为主。路灯供电系统可以将太阳能和传统电源供电联合起来,以太阳能供电为主,传统电源供电为辅。此外,在园区水系统设计上,需要加强对水回收系统的设计,确保各种水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回收,增加重复利用率。

五、结语

园林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发展而言,能够体现出视觉变化、生态功能以及物理功能等多个方面的作用,因此要使园林景观设计对城市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必须要在设计中突出园林景观的视觉变化效应和生态功能,同时渗透绿色低碳理念,提升其设计水平。

作者:张博 单位:黑河学院

景观设计研究: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研究

1、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意义

居住区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植物配置,形成了舒适安逸的居住环境,所采用的植物材料本身就具有很多功能,它能改善居住环境小气候,降低噪音、增加空气湿度、降低风速、美化环境。同时还能起到遮阴、防晒、净化空气,减少小区内的灰尘。居住区内的植物还可以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憩娱乐环境,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遇到积极情况或受到灾害时还可以起到疏散人流的作用。

2、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及其植物配置的原则

2.1居住区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在进行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水分、盐碱等条件的植物进行种植,节约投资和用地。同时还要利用好坡地和洼地等,利用好当地的地形创造出好的景观,对居住区规划范围内的名木古树也要加以保护和合理的运用。以人为本原则。居住区居民平时生活的主要场地,居住区内的植物配置、亭廊花架、广场、休闲娱乐器具等附属设施的建设都是服务于居民的,居住区的景观设计的目的也是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享受。因此,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必须以人为本,重视人性化的设计。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游憩、活动交流的环境。经济性原则。居住区的设计要注意节约资源,降低经济成本。在景观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当时的成本费用,还要考虑后期的养护费用和管理费用。合理地进行植物配置后,一定要注意后期的栽培养护管理;如果水景的设计,要考虑水泵运行和关闭时不同的视觉效果,根据视觉需求合理的开关水泵,避免资源和经济的浪费。居住区的景观节点宜少而精,满足居民的精神享受的同时,最大程度的节约资源和成本。

2.2居住区进行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多样性原则。植物品种的选择必须在统一的基础上追求多样性、丰富多彩,选择合理的配置方法,使住宅景观更加多样化,更加丰富和精彩,为居民营造一种接近自然,轻松舒适的居住环境。保证植物多样性的同时还要注意选择无污染,无毒害的植物。有些植物的枝叶、果实和分泌物有毒,会对人们的身体或呼吸道产生伤害,因此一定要注意不要选择这些植物,在进行植物选择时,一定要调查好植物的特性。适地适树原则。要充分了解居住区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土壤的理化性质、光照和水文条件等,根据当地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植物。同时要了解植物的物候特征、植株的高度、开花展叶期和抗逆性等,遵循适地适树原则。

3、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及其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

3.1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时植物配置的方式不合理。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一定要选择合理的植物配置方法,不同种类的植物搭配在一起会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目前,许多设计师往往忽略了这一问题,在进行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植物组合在一起产生的景观效果,随意的进行配置,结果导致乔灌草的搭配不合理,没有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3.2居住区在景观设计的细节上处理不到位

有的居住区只追求高端的气派,想吸引更多的住户买房,为了加大宣传,居住区里设计了许多广场。虽然表面上居住区环境看起来很宏伟,但缺少了自然的美感,让人感觉很僵硬,而且缺乏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的小区拥有比较大规模的旱地和音乐喷泉,但除非领导检查或社会团体参观的情况下,基本处于关闭状态,居民几乎无法享受其环境优美。有的小区在铺设路面时为了追求美观,多处铺设大理石路面,下雨天和冬季路面光滑给人们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都体现了设计师在细节问题上没有考虑到位。在今后的设计中,在设计居住区环境的一些配套实施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其功能需求,以免给居民带来不必要的影响。在展现居住区优美环境的同时一定要在处理细节时小心翼翼。

3.3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急于求成

居住区景观设计是整体环境规划和设计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居住区环境设计的重点。但目前有的居住区在进行绿化设计时急于求成,过分的强调观赏植物,急于追求景观效果,根本不考虑气候、土壤条件,盲目的进行植物配置和铺设草坪,建成初期景观效果还可以,但一段时间之后植物生长就出现问题。常常使居民无法感受到植物季相变化的丰富美景。一些外来引进的植物,由于不适应本地气候条件,往往无法保证其成活率。

4、改善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和植物搭配的一些方法

4.1合理的选择植物,优化植物配置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一定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水文条件,选择适宜种植的树种。同时,要考虑好植物组合在一起的景观效果,还要考虑植物季相变化的特点,最大程度上满足小区内四季有景。要使小区绿化显得休闲,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合理的配置植物,选择不同的种类进行搭配,是物种丰富更多样,尤其是高大的灌木和小乔木搭配,不仅增加了绿量,而且不是单一地以草坪的形式来增加绿量,避免了单调。

4.2优化园林设计,突出设计特点

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整体性原则,要考虑到整个城市的特点,居住区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它的设计要符合整个城市的风格。居住区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的景观设计从整体环境出发的同时也要注意有自己独特的布局和规划,利用已有的地形地貌进行富有特色的设计。同时,设计过程中要以人为本,要时刻考虑到居民的需求,营造出亲切自然,让人感到舒适放松的居住环境。

5.结语

居住区环境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人们在生活中活动交流的重要场地。现代的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人性化,满足了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在现代的生活中,人们对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越来越重视。今后在整个城市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居民在各个方面的需求,抓好每一个细节,从居民的角度出发,切实为居民提供服务,提供更加优质的居住环境。

作者:李英奇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景观设计研究:医院户外空间园林景观设计研究

一医院户外园林景观的健康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院环境也有了新的要求,医院不再是单纯的治疗基地,而是逐渐演化为集治病与修养为一体的综合场所。医院内部的景观设计绝不仅仅是为了环境的美观,更重要的其实是基于景观基础上的辅助疗养作用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对患者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1.景观自然属性与医院之间的环境

跳跃医院是一种人工营造的专门用来治疗疾病的场所,患者到医院的目的是为了检查身体和进行相应的治疗,因此治病长期以来被视为是医院的根本目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医疗组织开始认识到用治病来概括医学的目的是不准确的,医院存在的目的不应该是治病,而是维护患者健康,这就将医院的性质进行了一个转变,而绿色景观的布置正是为了有益患者的身心健康。绿色景观可以和医院的单调氛围形成一种环境差,从而给患者更加愉悦的心情。比如,当住院患者从华西医院的病房内往外看时,可以观赏到自然的清水绿树,缓解患病期间的不佳心情。

2.医院户外空间布局形式提高互动性

医院的自然景观不仅可供观赏之用,更重要的意义是它能促使人们更多地参与到自然之中,呼吸新鲜的空气并适当运动。就如春天来临时人们总是喜欢外出踏青,久处医院的患者也希望在治疗之余能够到花园中散步,感受自然的气息,这一举动不仅可以舒缓心情,更能增加患者的活动量,促进身体机能的更快恢复。成都市华西医院在建院规划时,将医院腹地专门划定为医疗绿地,使得患者能够在就诊之余受自然气息感染,放松心情。可想而知,患者在高楼林立的环境下,走进绿化区域稍作停留或是散步,将会是一种豁然开朗的心情,对健康有益无害。

3.景观植物产生大量负离子有益健康

现代研究已经表明,负离子这一物质能够与人类的皮肤和呼吸道发生反应,起到平衡新陈代谢和身体机能的作用。医院中充满了各种电子检测仪器,在给患者带来精密检测结果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电磁辐射,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身体健康都有一定的损害。此外,医院空气中还悬浮着大量的阳离子,对人的神经系统进行干扰,从而容易导致头晕目眩等症状。绿色自然景观的布置则正好可以释放出大量的负离子,与医院空气中存在的电磁辐射和阳离子发生中和作用,从而缓解医护人员疲劳,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二医院户外景观规划原则

医院户外园林景观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因此在布置园林景观时,也需遵循一定的原则,以求实现最大的健康效益。

1.与自然生态相协调

《道德经》上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对自身的种种认识,最开始都是以自然为基础的,而每一地区的自然生态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征,若破坏生态来改造景观,则反而会适得其反。在华西医院的景观布局中,就充分考虑了成都市的生态特点,考虑到成都夏季湿热的气候,华西医院在第一和第三住院楼之间设计了常绿廊架,廊架周围还布置有小卖部、休闲茶座等,充分顾及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需要,使得他们能在炎炎夏日之中,还能感受到清风徐来的款款凉意。

2.充分贴合病人的官能感受

医院户外景观的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通常是不同植物、不同结构之间的配合和转换,以给人营营造出最美的官能感受。华西医院就是基于这里理论,将医院绿地划分为入口功能园、景观功能园和核心景观园三个部分,其景观布置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景色逐步深化,给人的感官刺激也逐步增强,充分营造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此外,在具体的植物分配时,又结合了点线面三者合一以及孤植与群植相穿插的特点,位于绿地中心的生命广场有一颗硕大的黄葛树,枝干发达,树叶茂盛,是周围小环境圈中的一大亮点,且成为患者及家属避阳乘凉的好去处。

3.安全和疗养性能

考虑医院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其给人的环境美感,更重要的是要遵循安全和健康的原则,选择不易发生病虫害、不易引起过敏症状且气味怡人的植物,此外,还应考量植物的杀菌效果,尽可能地选择能够释放出杀菌素的植物如松柏、冷杉等,以杀灭容易附着的各种真菌、细菌,降低患者感染率。此外,就是植物的保健作用。在华西医院就专门建有大片的保健林,种植大的乔木,寓意丰富且集安全性、经济型和休闲性、保健性为一体,具有较大的观赏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户外园林景观的设计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环境美化,其基于景观基础上的辅助疗养作用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对患者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环境跳跃性、空间布局以及释放大量负离子等层面。因此,在进行医院户外景观规划时,要尊重自然生态原则,充分贴合病人的官能感受,并实现安全性和疗养性能的最大化。

作者:李颖 王方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景观设计研究:景观设计与水生态环境研究

一、居住空间环境中水元素的作用

人和水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关系,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同时也作用于人的感情与思维,我国庐山之上有个/三叠泉0的景观,赖特的杰作流水别墅也是为人们的居住环境营造出一个人和水,人和自然完美结合的佳作。水元素作为营造一个有品质的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与其他的多重因素相结合,才是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的必经之路。与此同时水元素也需要借助于其他的手段来表现出来,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既美观又实用的效果。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有了改善。这也因此使得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品质需求有了新的认识和更高的追求。除了居住空间内部的需求以外,居住区周边的环境更是人们为之关注的重点。因此,如何在高品质的居住环境中充分利用水元素并为其营造出一个更加具有美观与实用并存的居住环境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居住环境中水的积极效应

水对于人类的功效是不容被取代的,水是人类身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之一,同时也为我们的生存环境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画面。自古以来,水资源除了要满足我们人类在日常生活中身体的需求外,也装点了我们的居住空间环境,同时还满足人类在听觉、视觉等多方面的需要。如今,水元素在我们这些建筑师,园林规划师的眼中又有了新的作用。水独有的特色以及它的灵动性则成为现代化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为设计师们创造了更好更为活泼的灵感,因此水元素也逐渐的融入到了我们的居住空间环境中。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则是环境的逐渐恶化,因此水元素如何被更为有效的利用就成为了生态景观设计中一个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水元素也有自己的生命发展色彩,其蕴含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0,因此在景观的设计中也会运用它符合当地风情的特色来营造地域性的空间环境。有了文化做背景的景观环境设计会使其更加符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也使得景观设计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并且也可以提升整个小区的居住空间环境的品质。

(二)居住空间环境中的水元素对人的影响

1、水对人的生活产生的影响水资源占地球表面的70%,其中大江、大河中都有水,海洋中则更有水元素的存在。然而水又独具特色,因为水与地球上一切有生命力的物体都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这其中也包括人类,自然万物的起源都离不开水的存在。水是维持生命的要素。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水与空气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不可或缺的物质元素,也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

2、水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水元素作为自然界的一种物质也对人类的心理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运用水元素与整个景观空间环境等各要素的完美结合,进而向着更有方向性、以及更高档次的空间环境去渲染,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创造一个美好的境界,使其在一个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还会刺激到人们的感觉器官,营造独特的心境,使居住者更加舒适,愉快,产生一定的情感,甚至引起心灵的震撼。现代住宅区的景观设计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最终的目的。

二、住宅小区水景设计的原则及方法

(一)住宅小区水景设计的原则

首先,是水系统的生态住宅建设的要求,以满足居民的基本生存和生活条件,确保健康的变异。其次,是以住宅小区水景设计的生态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实现在生态住宅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为原则。最后,水环境系统的利用过程中尽量不去占用其他环境生态资产,以便在可持续发展能力敢为之内实现优秀的水系统。

1、保护自然生态的原则住宅小区的水景设计首先要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并且尽量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保持自然生态的营养以及水分,完善对植物生长环境和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工作。水景设计作为保护自然生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实用与节约成本并存的原则住宅小区的景观空间环境要求我们必须将更为人性化设计理念运用于设计当中,并且以充分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为目标,此外,应尽量做到减少能源的浪费,像是水、植被、土地等,节约用水,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生物多样性维护,维持景观的调节功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一起促进社会的共同发展。

3、因势利导的原则共生再生原理需要团结,我们特别注意与自然环境的良好合作;因地制宜,因为潜在的好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并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地质因素;减少人工劳动在其中的内容,注重自然环境的设计。

4、以人文本原则住宅小区的水景设计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进行规划的设计过程之中,其中与人有关的建筑景观都必须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适应于人类的身体及心理的需求。此外还要更好的满足于多数人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爱好等。景观空间的设计要最好的服务于人。

(二)住宅小区的水景设计方法

1、居住小区的设计手法住宅小区景观组织没有一种固定的流派,而是根据设计师根据多方面的考量而进行设计,想考,融合。但最终还是要以得到风景宜人的视觉效果为目的。景观设计延伸曲线形状混合组成的技术和流畅和灵活的环境,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手法。设计的目标是创造出令人瞩目的,可以游泳,可以参与的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自然空间,为国家创造舒适的空间添加分区的门门,日常生活。

三、景观设计中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策

(一)提倡利用中水来营造住宅小区的水景景观

现在许多的住宅小区逐渐都出现了一个模式,就是自己内部建立中水的处理系统。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其他的水源。小区内将回收住户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种用水再进行污水处理后的加工再利用。以此达到节水省水的目的。再将处理过的水源供给景观水资源。其实,这种方法不乏被各个住宅小区利用与对住宅区内水景所需资源进行供给这种方法被用作水景景观的新能源而被多人看好,中水处理系统通过一次性的投入,来达到住宅小区水景观资源的再利用,减少了水景景观的维护成本。

(二)北方住宅小区水景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

1、因地制宜将水资源设计到住宅小区的景观环境当中需要设计师对当地环境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例如考虑住宅小区方案所在地的气候的特征,地下水位的情况,降雨的规律以及洪涝灾害对本地域的影响程度和土地本身及邻近海域的水环境,为了方便考虑如何解决排水的问题。将水的沉降和水处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充分尊重和利用原有的水系统,并通过收集雨水来应用于当地的水景设计当中,降低水资源的的投资,减少成本。

2、量力而行随着人们对于现今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对住宅小区内的水景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水平要求。伴随出现的也就是风格多样,独具特色的人造水景,人造水景不仅要考虑的是整个环境的资金投入,更要考虑的是日后的维护投入,只有双项并举才可保证水景切实的应用于住宅小区的大环境当中。然而,这种水景的初期投入、后期养护的费用都是相当高的。因为整个体系的结构、水循环系统等设施的造价都相对较高,且日后需要面临的日常维护费用也是相当大的一笔。因此,为了达到一个良好的视觉效果需要付出一大笔资金投入其中。而这笔资金的来源大多是在此居住的业主。虽然为了可以有更好的绿化环境,但还是要量力而为。

四、结语

水景观体已经成为当代城市居民社会活动与生活怡情的一部分,它不仅引起了我们对环境保护与环境开发的协调发展的高度关注,更能让我们深思人与自然的哲学关系。住宅小区的水景景观对住宅环境有着很大地影响。水景的设计要把以人为本作为设计的出发点,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并存,构建出有着文化底蕴、文化内涵的新时代景观环境,水景景观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美学的角度,还要在以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做将水元素最大尺度的开发利用到水景景观环境当中,利用有限的资源创建出一个完美的生活居住的空间环境,使水元素发挥更广阔的作用。

作者:周长积袁雅芫张柔社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景观设计研究:低碳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研究

1低碳园林的设计原则

低碳园林在设计规划时要考虑材料来源的低碳性(运输、用前管理、材料耗能等),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因地制宜、旧物改造再利用问题。

1.1选择低养护成本材料

选材时要考虑到后期的养护管理。在植物方面,最好选择兼具美观性、生态性、粗放管理、抗性强等特点。在其它建造材料中应注意其低耗能、运行周期长等特点。在建造园林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园林设施的拆除问题。园林设施物应具有易拆除、不易污染、可重新利用等特点。

1.2选择碳友好材料

园林设计影响碳排放量的最直接方法就是通过选择“碳友好”(carbanfriendly)材料,其衡量标准是着重考虑材料的碳成本(carbancost)。园林材料的碳成本包括其运输、运用、管理、养护等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以及在这些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和能源的消耗等。低碳成本的选用,为低碳园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降低园林施工的碳排放

在园林施工中往往会用到大型的高耗能型机械,机械会产生噪音、尘埃、交通压力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园林设计时选择在有可能减少机械作业的场所设计园林景观,就会有效减少上述问题,从而降低园林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并减少大型机械作业对土壤和植物本身的危害,减少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1.4选择清洁的施工能源

在园林施工中,尽量避免高污染的能源,多选用清洁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作为动力材料。

1.5注意园林维护管理的低碳性

乔木类的植物应尽量使其自然生长而不修剪,或需要较少的维护管理。灌木类植物要多选用长势紧凑、不易生病、耐践踏、抗性强、观赏性高等特点的树种,便于粗放式管理。

2“低碳”理念在园林景观施工、养护管理中的应用

一个融入低碳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其成功关键除了考虑齐全的设计开端外,还需达到高水准的施工质量和长久的景观效果。在施工工程中,要尽量减少机械的操作,这样不仅能减少碳的排放和能源的消耗,还能减少对土地及周围生态景观的破坏作用。对于景观效果的长期保持,良好的养护管理是最好的保障。园林景观后期的维护(施肥、病虫害防治、修剪、灌溉等)中,CO2的排放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这与低碳经济生活发展要求是相矛盾的。因此,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之初充分考虑到碳成本的持续性,要用生态的技术与方法去适应生态系统的变化。比如多选用一些粗放型管理的植物种类,增加乔木的数量与种类,增加垂直绿化面积,增加植物的多样性等。

3小结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明显、化石燃料等传统能源越来越匮乏的今天,城市园林建造的规划设计必须更加注重低碳,把最新的科学研究应用到工作中,创造出既适应气候变化、又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低碳园林。本文通过对低碳园林建造中的主要理念及其作用,指出现代园林设计建造中,不但要满足人们对园林的观赏休憩功能,同时还需要积极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园林的整个生命周期(施工、管理维护、后期处理)中,最大限度地降低碳排放,始终以低碳为主导思想,使其符合低碳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作者:何海欢包智勇单位:扬州市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市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处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研究

1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辽宁本溪F地块新中式园林意境的分析

1.1主入口印象

主入口与文化路交接,该处设置一个新现代的大门入口,传统的山墙结合现代的双重架构屋脊,厚重且不失轻巧,如坚强的门神守护着一生的主人。任何空间环境设计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关怀,本入口也不例外,考虑到主入口为消防车及居民的出入,大门空间尽量做到三段式,平时消防车道门关闭,居民出入单独设置刷卡小门,做到人车分流,靠右设置的值班室宽大而视线通透。入口两侧柱采取大红砖装饰,意喻大红春联,构成现代的喜庆春联,不写字而挂景观壁灯,趣味而不失严谨。(图1)该入口处的设计展现了一层隐性的意图,院内的景观若隐若现。

1.2新中式景观空间中的丑、透、漏的一点意境诠释

园林中置放的太湖石讲究的是“皱、透、漏、瘦、丑”,但那毕竟功夫在一太湖石而已,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皱、透、漏、瘦、丑”在这里表达的意境又是一番风味,中庭东部空间,展示了它非同一般的效果。自然太湖石摆设、三个形态各异的印章狮、灵动通透的石灯笼,大小错落的景墙跌水,构成景观空间上的高低错落,大小不一,太湖石的立、景墙跌水的横,石灯笼的墩,让人不由联想这几种元素的糅合成了老中式园林中太湖石讲究的“皱、透、漏、瘦、丑”,只不过这些特征在景观空间中有机的布置设计,显得是那么丰富多彩,有山有水有光,再加上四周绿化的郁郁葱葱、感官上在这里休闲放松,不由闲庭信步,依然能感受到自然的召唤,感受到自然的气息,一切景观空间就活了,散发着浓郁的自然味道。

1.3新中式的借景框景味道

借景是指把周围的佳景组织到观赏视线中,使园林空间扩大,层次增加。借的方法有远借、近借、邻借、仰借、俯借。借的对象有山水、建筑、日月、雨雪,飞禽走兽、风声虫鸣等。在本溪观山悦F地块,因中庭面积小,空间局促,所以设计时采取了借景框景的手法来实现空间的不足,使得整个中庭小中见大,空间含蓄且变化丰富。现代简洁的木亭倚靠圆框,借嫣红紫叶,通透的圆框似一副诗意的画凝固在了白墙上,简洁的景墙去掉了繁琐的装饰,一切显得那么朴实那么具有韵味。景墙上大宽景配以六个小竖景,多趣且各景各不同。

1.4新中式多重时间的意境设计

古人在季节景观多有描述:春如宋诗人陆游【临安春雨初】: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如温庭筠的【题望苑驿】: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夏如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秋如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冬如唐杜甫【冬至】: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又如南朝谢灵运【岁暮】: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这些诗意的景观描述正是古人所体验的季节性景观意境。在本溪观山悦F地块,新中式景观表达的意境也不仅仅停留春夏季节绿的一方面,同时也展示了秋红冬白的景观意境方面。春来百花争春,夏来绿衣醉人眼,秋来红叶满庭纷飞,冬来风动雪飘零。或观春万红千紫,或庭院白雪皑皑,在时间交错的庭院空间里,木平台清扫一新,或雪地玩耍,或平台伸展活动筋骨,领略不同时节的景观,体验不同的空间意境,自是一番富有情调的新中式景观风味。

1.5新中式景观地形的意境设计

一个良好的景观地形是构建小区景观的视线基础,同时地形也是各个景观要素如水体、植物、构筑物的载体,为这些要素提供一个依附的平台,或高或低,或平或广,或窄或深,没有良好的景观地形,其它景观要素就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在本溪观山悦F地块,院落庭院窄小,景观地形设计尤为重要,本设计采取自然手法,拟自然山脉手法,积极营造小中见大,或高或低,或平原或高山,形成自然错落有致的地形,拟似自然山脉,设计做到景观视线有遮有挡,时而开阔,时而封闭,为步移景异的新中式景观提供了理想的空间。

1.6寓教于乐的景观意境设计

小区庭院功能设置很大的一部分就是提供邻里之间的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舒缓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而具有人文韵味的新中式景观还寓教于乐,这是小区的一种文化潜力,亦即新小区的“场所精神”。象棋,中国的国粹,在景观设计场所中,发挥了它独特的景观功能。如果说景观最大的价值莫过于让人身心愉悦,那么F地块新中式象棋广场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石雕象棋广场为邻里交往提供娱乐场所,同时也是夏季树荫休闲的好去处,这种意境的体现就是:能参与的景观才是好景观,无论老人还是小孩,其生活娱乐过程离不开与自然的接触,而当下的园林景观动辄强调各种奢华风情,却失去了景观作为生活一部分的本质功能,新中式象棋广场恰恰是这种生活本质功能的体现。

2结语

通过结合本溪观山悦F地块的景观实践以及笔者对园林景观风格设计的思考,随着环境生态、人居质量以及艺术风格的彰显,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风格化日益重要化,尤其在目前形势下,园林景观设计风格更应当有意境的产生,这点不仅仅是新中式园林风格所要体现的,其它园林风格同样也是。新中式景观风格设计,境由心生,一个好的设计不是表面繁华的堆砌,而是理解使用者的心境,以及这种风格让大众在空间的场合里体验一种意境,一种心情,或苦或乐或酸,都能在适当的环境里去流露。我们所努力要做的就是营造出这样一种怡人的景观环境。

作者:郑清富单位:厦门市颖艺景观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