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

地理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Geographical Research

杂志简介:《地理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848/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环境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环境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论文、书评、专栏: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
国际刊号:1000-0585
国内刊号:11-1848/P
全年订价:¥ 112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环境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6.55
复合影响因子:4.19
总发文量:2581
总被引量:93371
H指数:120
引用半衰期:6.2357
立即指数:0.1277
期刊他引率:0.9042
平均引文率:28.834
  •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及其中国化:规划与实践反思

    作者:蔡运龙; 叶超; 特雷弗·巴恩斯; 保继刚; 蒋锦洪; 杨永春; 蔡晓梅; 赵雪雁; 刘俊; 杨友仁; 张敏; 魏立华; 姚华松; 马仁锋; 黄耿志; 颜丙金 刊期:2016年第08期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跨国、跨界、跨代"知识行动产生较大反响,有必要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理论讨论与规划实践。围绕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中国化的话题,从规划和实践的角度进行深入反思,从不同层面讨论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与规划结合,并探讨了开展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实践的意义、方法与路径。

  • 近30年中国中东部地区植物分布变化

    作者:宋文静; 吴绍洪; 陶泽兴; 戴君虎 刊期:2016年第08期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某些植物分布范围会发生明显变化。但已有研究尚未对中国中东部地区近30年来的植物分布变化进行系统总结。采用荟萃分析方法(meta-analysis),通过搜集已发表文献中关于植物引种、植被和物种分布及其变化等数据资料,得到近15年119个植物物种的251条分布变化证据,经与《中国木本植物分布图集》中记载的原分布记录(约20世...

  • 首套全球30m分辨率土地覆被产品区域尺度精度评价——以河南省为例

    作者:黄亚博; 廖顺宝 刊期:2016年第08期

    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对全球首套30 m分辨率土地覆盖产品Globle Land30进行区域尺度精度评价。首先,以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CHINA-2010)为参考,分析两种产品的空间一致性;而后,通过Google Earth样本分析Globle Land30在空间不一致区域的制图精度;最后,利用野外实地考察样本对Globle Land30进行总体精度评价,并从土地覆被复杂度、高程等方面分...

  • 中国省际粮食贸易及其虚拟耕地流动模拟

    作者:贲培琪; 吴绍华; 李啸天; 周生路 刊期:2016年第08期

    模拟核算中国省际2010-2012年平均粮食贸易隐含的虚拟耕地资源流动量,并从资源利用角度分析粮食交易的合理性,为粮食贸易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在各省粮食供需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线性优化,模拟省际粮食贸易。中国省际粮食贸易的虚拟耕地资源流动量达1747.4×104hm2,东北、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主要的虚拟耕地资源调出区,华南及西南地区是主要的调...

  • 中国天然气资源流动优势度时空演变特征

    作者:张新林; 赵媛; 许昕; 王长建 刊期:2016年第08期

    引入天然气资源流动优势度概念,对2000-2012年中国天然气资源流动输流地与汇流地优势度进行测算,并对其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输流地、汇流地的数量及优势度随时间不断变化,表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性。2输流地优势度集聚性先降低后升高,热点区在西北部区域,空间上表现出向东南—西北方向分布,最后呈现出接近南北方向偏移;汇流地...

  • 中国地市尺度工业污染的集聚特征与影响因素

    作者:胡志强; 苗健铭; 苗长虹 刊期:2016年第08期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工业污染形势极为严峻,而且不同工业污染物的分布有着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根据2013年中国286个地市工业废水、工业SO2和工业烟(粉)尘等工业污染数据,以污染总量和污染强度为测度指标,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引入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全国工业污染的地理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1工业污染空间集聚...

  • 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产业系统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

    作者:郭付友; 佟连军; 魏强; 张慧敏; 仇方道 刊期:2016年第08期

    在对产业系统生态效率内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基于资源消减、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等不同生产环节生态效率要素综合构建了产业系统生态效率测度模型以及产业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模型,并据此对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产业系统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综合型城市侧重于源头消减效率的提高从而使产业变"轻",总体呈...

  • 中小城市家庭生活用能碳排放空间分异——以开封市为例

    作者:荣培君; 张丽君; 杨群涛; 秦小阳; 秦耀辰; 卢鹤立 刊期:2016年第08期

    利用2015年开封市居民家庭生活用能的大样本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标准差椭圆(SDE)方法,探索城市居住区家庭生活用能碳排放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家庭生活用能碳排放存在以热点区为主的空间正相关特性,碳排放高值集聚发生在城市新建开发区和建成区向外扩张较快区域,以2000年以后新建高档商品房小区和机关事业单位...

  • 社会—生态系统体制转换视角下的黄土高原乡村转型发展——以长武县洪家镇为例

    作者:王子侨; 石翠萍; 蒋维; 杨新军 刊期:2016年第08期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中国乡村转型发展的过程格局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运用体制转化理论及其研究框架,选取陕西省长武县洪家镇为案例地,从村域尺度社会—生态系统体制变化为切入点揭示了当地乡村转型的背景和环境因素,重点探讨农户尺度的社会—生态系统体制转换影响因素及其稳健性,从微观角度审视西北乡村转型的基本特征,主要结论包括:1当...

  • 传统村落分布的“边缘化”特征——以湖南省为例

    作者:焦胜; 郑志明; 徐峰; 李彩林; 李欢; 马伯 刊期:2016年第08期

    传统村落伴随快速城市化、城进乡退的进程,呈现出"边缘化"分布趋势。以湖南省723个传统村落为实证对象,借助Arc GIS 10.0技术平台,选取影响传统村落的农业资源、经济、空间及交通等四类因素,以县域为统计单元,对湖南省域进行核心—边缘区评价。将评价结果与传统村落分布进行叠加,结果显示湖南省传统村落分布呈现农业资源边缘化、经济边缘化、...

  • 流动性视角下边界的空间实践及其意义——以云南省河口县中越边境地区X村为例

    作者:唐雪琼; 杨茜好; 钱俊希 刊期:2016年第08期

    边界是不同的社会与政治实体接触和交流的场所,跨边界的日常生活流动是历久和普遍的社会事实。边民与边境管理者丰富的跨界流动性实践,包括了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双向互动,促进了边界意义的生产与再生产。透过流动性的研究视角,基于Newman对边境的地理学问题研究论调,从边境管理者和边民两个方面的日常空间实践进行了展现,选取云南省河口县中越...

  • 1935-2010年中国人口分布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

    作者:杨强; 李丽; 王运动; 王心源; 陆应诚 刊期:2016年第08期

    在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作用下,中国东西部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长期处于不平衡的发展态势。采用人口分布结构指数、基尼系数、重心迁移、空间自相关等方法,以中国1935-2010年6期人口普查县级统计数据为数据源,实现人口密度分界线的空间刻画和中国人口分布的时空分析。结果表明:受社会历史、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影响,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

  • 乡村旅游景观特质网络演进的蒋巷村案例

    作者:胡宪洋; 保继刚 刊期:2016年第08期

    在乡村地理的相关研究中,景观特质演化的逻辑主线与运行机理未得到充分重视。以蒋巷村为案例地,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与行动者网络理论等研究方法,以网络结构特征与权力关系为切入点,力图呈现乡村旅游景观特质网络演进过程,并解读其背后的逻辑。研究发现:1蒋巷村景观特质网络密度不断增大,景观特质间联系度持续增强;景观特质网络主题特色整体稳定,...

  • 灾害纪念地的黑色旅游者:动机、类型化及其差异——以北川地震遗址区为例

    作者:王金伟; 张赛茵 刊期:2016年第08期

    灾害纪念地不仅是纪念遇难者、保留受灾记忆的地方,更是构建集体认同感、传播防灾减灾知识的场所。作为对灾害纪念地活化的重要形式,黑色旅游已成为学术界广受关注的一个领域。以汶川大地震的重要纪念地"北川地震遗址区"为案例,在调查分析旅游动机的基础上,对旅游者进行类型划分,并对各类旅游者的特征差异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黑色旅游者的...

  • 城郊型风景名胜区旅游交通治堵PMSI模式及实践应用——以雁荡山—楠溪江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例

    作者:余青; 韩淼 刊期:2016年第08期

    旅游交通拥堵问题是中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大量游客和自驾车涌入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导致旅游交通与通勤交通、过境交通交织混杂,旅游旺季人满车满为患,交通拥堵不断升级,景区大面积瘫痪等严峻问题。旅游交通拥堵已成为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发展的瓶颈因素并严重地影响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