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地理教学质量分析

地理教学质量分析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4-17 15:39:25

地理教学质量分析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质量;量化评价方法

对教学质量进行科学、全面和有效的评价,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工作和中心环节,是不断促进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确保教学目标、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然而,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基本采用学生打分、同行打分、领导与专家打分的方式,有很强的主观性,同时权重的确定也是平均分配或主观划定,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学科不同、个人好恶、学生对待评教的态度等许多非可控因素直接影响了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判断,导致教师对评价结果不认可。由于传统评价方法只有初步的定量分析,缺乏坚实的分析理论支撑基础,严重影响了评价的可信度,因此,十分有必要将科学的易于量化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引入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到目前为止,教学评价所用的量化模型主要有确定(性)数学模型、随机(性)数学模型和模糊数学模型三类。具体来讲,确定(性)数学模型有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数据包络分析、层次分析方法等;随机(性)数学模型有回归分析、因素分析、聚类分析、齐次马尔科夫链等;模糊数学模型有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模糊积分模型、灰色数学模型等。笔者将结合近三年相关文献对高职高专教学质量量化评价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层次分析法

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处理多目标、多标准、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问题,需要有一种可以进行定性与定量系统分析、决策分析、综合分析的方法。而层次分析法较好地适应了这种需求,其核心是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吴骏对某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4位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层次分析法很好地克服了以往在确定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权重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影响过大、以偏概全的弊端,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和准确。刘敏慧利用层次分析法的原理,以实践性较强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有效地避免了以往评价中的主观性,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与准确性。王春媛讨论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一种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若干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进行了评价。利用该模型进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科学、合理、易于操作,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主观性过强、评价过程较复杂等缺点。

模糊数学分析法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水平评估涉及的因素较多,而且这些因素都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部分学者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水平进行评估。曹进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教学为研究对象,构建实训教学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实训教学效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模糊数学的分析方法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实训教学质量状况,增加了权重和评价结果的可信性。许悦珊在对某高职院校教师进行教学水平评估时利用模糊数学的知识对评估指标进行了多因素、多层次的综合性模糊评判,使得教学水平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客观和公正。伍建桥就如何设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的多级综合评价模型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并对应用实例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模糊数学的多级综合评价模型在理论体系上是严密的,能使定性描述定量化,综合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而且可编制程序设计,用微机给出综合评价的最后结果,使用方便。周世学等借助模糊聚类分析测量了教育因素间的指标值,并计算它们的相关值,建立了教育研究评判指标,对某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科学的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模糊聚类分析法将分析综合、辩证统一的方法论思想注入了教育质量的评价过程中,使得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基于神经网络的分析方法

目前,评估主要是概念性的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要求就有不同的模式,导致教学质量评估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人工神经网络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计算方法,它具备两大特点:一是网络的输出精度取决于输入的训练样本的数量,训练样本的数量越多,输出的教学效果评估值就越接近于实际评估值;二是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在不了解数据产生原因的前提下,对非线性过程建模。因此,从理论上讲,它可以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模拟任何非线性连续函数,比较适合对教学质量评估建模和分析。易少军等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现状,建立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bp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和自学习功能,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并对若干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效果令人满意。王春媛讨论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利用bp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和自学习功能构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若干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进行了评价,认为该模型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科学、合理、易于操作,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主观性过强、评价过程复杂等缺点。谢虹也针对教学质量评价过程的复杂性,利用神经网络的结构特性,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建立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确定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将评价指标作为输入,评价目标作为输出,通过对模型的训练,经仿真计算证明,该数学模型具有较好的辨识精度。徐高欢建立了基于rbf网络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型,并利用有限专家评价结果作为训练样本来训练rbf神经网络,自动建立适合的评价模型,寻找专家评教结果与学生评教结果数据之间的内在规律,使计算机模拟专家评价思维得出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李秀芳利用补偿模糊神经网络构建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评价模型,并通过“六步法则”将其应用于模型构建的整个过程。由于补偿模糊神经网络建立在融合模糊理论和神经网络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补偿神经元来执行补偿模糊推理,动态地调整模糊规则。因此,该模型评价精度较高,有利于合理地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价,将有效促进学校推行绩效考核机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其他分析方法

葛莹玉等将属性评价模型应用于评价会计实践教学质量,构建了会计实践教学质量属性评价模型,不仅为学校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提供了较为客观的、合理的综合评价新方法,同时也为及时发现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薄弱环节、改进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有利于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邹胜良等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现状,建立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rough set强大的数据挖掘能力,对若干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了评价。将该方法应用于教学质量评价,不仅能科学有效地得出评价结论,而且有助于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陈良堤等构建了基于多分类svm(支持向量机)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型。此模型可以利用有限的专家评价结果作为训练样本,寻找专家评教与学生评教之间的内在规律,克服学生评教的局限性,使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覃宝灵提出基于决策树技术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到教学质量评价之中。由于决策树技术采用信息增益作为决策属性分类判别能力的度量,进行决策节点属性的选择,这样选择的节点属性保证了决策树具有最小的分枝数量和最小的冗余度,从而有利于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深度挖掘,基本解决了目前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不合理性,实现了教学评价的公平、公正、合理、高效。邹文林等讨论了证据推理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在教学质量评估中的应用。他们认为,证据推理满足比概率论更弱的公理体系,并且能够处理未知引起的不确定性,从而把不确定和未知区分开。因此,在未有先验概率的条件下,证据理论能够对多属性问题进行有效的判断,可以满足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有效性,为教育质量评价引入一种新的数据处理方法,但对评价中出现的证据冲突问题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李明惠的研究表明,主成分分析法使各个测量相同本质的变量归入一个因子,使分散而复杂的测量趋向整体和简单化,同时便于掌握各个测量要素背后隐含的内在因素,从而找出各复杂因子的主要成分,实现指标的简化和指标筛选的科学化。因此,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可以筛选、合并各评价指标,提高评价指标质量,达到优化高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

结语

由于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涉及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教学质量评价的特点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样化、评价角度的多向化。为此,需要对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势必会产生大量的原始评价数据。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就需要建立合理的分析方法。上述各种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数据的科学处理,得出了较为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但仍存在两个亟待改进的地方:一是随着评价方式由终结性评价向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转化,应尽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数据动态模型和分析方法;二是要打破数学理论的制约,实现在一个模型中包含多种数据分析方法,让每一个模块都找到最合适的计算方法,并搞好模块之间的衔接。

毫无疑问,随着数学分析理论的发展,必将出现更多的教学评价模型和分析方法,为实现高效、科学、公平、公正的教学评价奠定基础,有力地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骏.ahp方法在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7,(5):39-40.

[2]刘敏慧.层次分析法在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8,(6):26-28.

第2篇

关键词:质量分析;班级管理;借鉴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244-02

班级质量分析是现今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要求,也是提高班级有效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然而,有的教师却忽视了质量分析的重要性,分析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甚至有的教师将他人的分析套用自己班,结果是现状不清、原因不明、方法不当、措施不力、效果不好,难以推进班级有效管理。因此,作为幼儿园的一线教师,必须对班级质量分析有一定的了解。

一、班级质量分析之形式

1.班级初期质量分析。这个阶段的分析主要是分析班级的现况,了解班级幼儿的基本情况,摸清底子,制定计划,明确班级的奋斗目标,打算如何去达成,也可说班级初期质量分析重点在制定班级计划为主。

2.班级中期质量分析。这个阶段的分析主要是分析对班级计划实施的情况,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以怎样的措施来解决,也可说班级中期质量分析是以班级管理诊断和问题解决的方式为主,推进班级有效管理。

3.班级末期质量分析。这个阶段的分析主要是对班级学期的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与考评,分析学期中班级的特色亮点,班级计划实施的成效,各领域发展程度的总结,也可说班级末期质量分析重点以分析班级总结成效为主。

二、班级质量分析之内容

班级质量分析的内容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的,但是要有重点,那么我把班级质量分析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班级情况分析、班级工作分析、班级特色分析。

1.班级情况分析。(1)阶段分析。①在班级初期质量分析阶段,这个部分可分析班级幼儿基本情况。

②在班级中期质量分析阶段,这个部分可分析班级管理诊断问题与不足之处。③在班级末期质量分析阶段,这个部分可分析班级总体发展的实际水平。(2)重点分析。进行班级情况分析是班级有效管理的前提。作为一名班主任,不管我们所负责的班级是优秀的还是落后的,不管我们所培养的班级已经发展到什么水平,我们都要科学地有效地管理班级,首先必须摸清自己班级发展的实际情况,掌握和了解班级幼儿总体水平,有了调查研究,摸清了真实的情况,才能恰当地选择正确的途径和方法。班主任只有对班级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才能把握好班级有效管理的关键性问题。比如班级幼儿的自然状况:如性别、年龄、家庭结构及人员状况、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身心发育状况等等;还有班集体总体发展的实际水平是如何。

2.班级工作分析。(1)阶段分析。①在班级初期质量分析阶段,这个部分可分析保教工作目标与措施。②在班级中期质量分析阶段,这个部分可分析班级管理中问题解决的方法与整改措施。③在班级末期质量分析阶段,这个部分可分析班级的成效与评估。(2)重点分析。班级工作分析主要是分析本班的教学及保育工作情况和家长工作情况,要分析这些工作情况必须要明确班级工作所要奋斗的目标。明确班级工作奋斗目标在摸清班级情况,进行班况分析以后,就要提出切合本班实际的班级工作奋斗目标。班集体目标是班级成员通过共同奋斗所要达到的结果。需要经常寻找鼓励班级前进的力量,提出远景,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和新的任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班集体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组织起来的一种正式的教育集体,班集体建设的每一步,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3.班级特色分析。(1)阶段分析。①在班级初期质量分析阶段,这个部分可分析班级的特色环境。②在班级中期质量分析阶段,这个部分可分析班级的特色活动。③在班级末期质量分析阶段,这个部分可分析班级的收获与成果。(2)重点分析。班级特色分析主要根据班级自己独有的亮点进行分析,如环境创设、区域亮点、特色活动等。分析班级特色时要图文并茂,结合实际,把自己班级与众不同的情况展现出来。

三、班级质量分析之原则

1.方向性原则。所谓方向性原则是指质量分析要坚持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任务及幼儿的年龄特征为依据,紧紧围绕当地幼儿园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进行,以利于正确导向。比如:小班幼儿基本是分析以保育工作为主;而中班就可以分析保教结合工作;大班可以分析幼小衔接的工作。

2.全面性原则。所谓全面性原则是指分析的内容要全面,信息反馈要多层次、多渠道,围绕总目标,有层次地、循序渐进地制定出初期、中期和末期质量分析。比如:质量分析不但要分析班级幼儿发展情况,还要分析家长与教师的引导情况等全方位进行分析。

3.针对性原则。所谓针对性原则是指质量分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地解决符合本班管理情况中的问题。比如:结合自己本班幼儿的情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问题提出措施分析。

四、班级质量分析之作用

1.建立班级质量分析能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协调发展。建立班级质量分析的宗旨是搞好班级教育、教学质量的分析与管理,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协调发展。班级质量分析的核心和实质是建立班级教师的集体目标,落实教书育人的岗位责任。班级质量分析,是面对一个个班级幼儿的分析,它为高层次的质量分析提供了生动的材料和依据,也为实施系统的质量管理奠定了基础。班级质量分析与管理搞好了,教书育人的任务就落到了实处。

2.建立班级质量分析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班级质量分析是进行教学质量分析与管理、实现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分析好,大有益,定期的教学质量分析,为全面的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和保证。质量分析的导向、激励和信息反馈的作用,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促进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3.建立班级质量分析能更好地推进班级有效管理。幼儿园每学期都会进行分层次质量分析研讨,在分析中教师可以共同探讨班级管理中的困惑,挖掘更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在分析时,将各类有效的方法进行共享、推广,并深入到各班级中,推进班级有效管理。

五、班级质量分析之体会

建立班级质量分析是为了更好地搞好教学质量,提高广大教师有效管理班级的水平。其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有很多,但多年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使我体会到:抓好质量分析对班级有效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只要认识到位,方法得当,措施有力,效果就显著。我认为建立班级质量分析的目的就是:让教师了解自己所带班级的基本情况,找出班级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集中精力找攻坚战,努力推进班级的有效管理。

通过建立班级质量分析,我能体会到教师潜心研究每一个孩子,从来没有放弃过一个孩子,从学习到生活,从生活到细节管理,我们老师都是层层把关,步步落实,把师爱和母爱浓浓地融合到一起。

参考文献:

[1]张宝臣.班主任工作艺术论[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Establishing Class Quality Analysis to Promote Class Effective Management

ZHANG Guan-qi

(Wenzhou Eighth Kindergarten,Wenzhou,Zhejiang 325035,China)

第3篇

关键词:水质分析 意义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064

1 水质分析的概述

水质分析有多种定义,在水利、水文等工作中,水质分析指的是通过化学、生物学以及物理学等方法对水质样品的含量、性质与形态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研究与分析。社会循环指的是地球上的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对自然界中的水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然后把使用后的污水和废水排放到水资源中。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是水资源的两种循环方式,自然循环是指在太阳辐射以及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水资源进行蒸发、流动和降雨。水污染主要是由水资源的社会循环造成的,目前,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都很重视水污染的问题。但是水资源的自然循环也会使水资源的水质产生变化。因此,水质分析的对象包括自然循环中的水资源与受到污染的水资源,水质分析的任务是了解水资源能否满足人们用水的需求,从而对水资源工程的建设进行指导,制定控制水污染的正确决策。

2 水质分析的意义

通过对水资源进行水质分析,能够科学地对我国可利用水资源的质量做出评估,在水资源质量鉴定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区域内水资源出现的问题,从而对水资源工程的建设进行指导,制定控制水污的正确决策。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在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我国面临着重大的挑战。目前,我国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水资源严重缺乏,因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是否合理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水质分析还可以分析水资源利用的不同途径,从而确定水资源的再利用方向,减少社会中的水资源污染、浪费现象,从而最大化地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水污染治理中,水质分析是它的的基础内容,前文分析到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的分析,可以减少水污染现象的发生。在发生水污染事件的时候能够合理地分析水污染程度,能够为水污染处理的方案与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居民日常生活中所饮用水的水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有影响,因此要对饮用水进行一定的水质监测与分析,从而保证饮用水的质量。

3 水质分析教学的改革

目前,人们对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水质分析教学越来越重要。因此,要提高水质分析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但是,就目前的水质分析教学来看,一些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能适应新标准的要求,学生掌握的也只是少数。所以要改革水质分析教学的教学方法和实践内容。

3.1 实验内容的教学改革

在水质分析教学过程中,水质分析的实验教学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实验方法,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要增加实验操作考试的次数,把实验的规范化操作作为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同时还要确保成绩的公正与公平。平时开放实验室,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实验练习。还可以设计一些水质分析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让学生们来解决,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在水质分析教学改革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们进行有效教学。比如,对一些难点、重点和疑点进行层层剖析,深入讲解,让学生能切实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还要让学生充分动手实际操作,此时教师只负责点拨讲解理论,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去独立完成观察分析思考和操作。也可让学生课后以小组形式查阅有关资料探讨思考,等有了大概思路之后,让他们在课堂上一起讨论,对学生的想法问题教师适时做出恰当的评价,给出正确的指导方向。另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采集一些水样,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清晰地展现水质分析的过程,让这些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3 理论和实验成绩评价的改革

成绩评价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成绩评价时,一定要掌握好学生们的日常表现情况、试卷考试成绩、实验操作成绩的比例,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各个阶段的考试都要要做好详细记录,确保成绩评价的公平性与客观性。另外,还要注意试题的数量,试题的量不能太少,但是,试题也不能有太高的重复率。

3.4 强调撰写学习心得

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学好知识,还要保证学生愿意去学。在水质分析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问题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努力创新。撰写心得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水质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与基本理论知识。在进行水质分析的学习和实验过程中,可以将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或是自己查阅资料,或是请教老师,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写出自己的心得。大量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水质分析理论知识的主动性,为他们学习分析技能奠定了良好基础,对他们以后的水质分析工作也有很大帮助。

4 结语

水资源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解决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就必须对水资源的质量进行分析。水质分析教学可以提供正确的分析方法和技能,因此,要加大水质分析教学的改革力度,达到新标准。从而减少水污染事件的发生,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局编委会.水与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2]张智宏.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6,7(2):78-80.

[3]马春香,边喜龙.水质分析方法与技术[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第4篇

关键词: 高职高专;药物分析;教学探讨。

《药物分析》作为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及相应的知识技能,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具有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 1 ] ,是一门研究药品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及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等内容的学科。其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及有代表性的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学习过程中学生大多难以把握药物分析的特点和规律,无法提高学习水平,有的甚至难以入门。如何帮助他们消除这些障碍,全面提高药物分析的学习水平和教学质量,是值得教师认真研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药物分析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进,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理论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面向基层的高级技术人才[ 2 ] 。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此目的指导下笔者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接受能力,选择难易适中、先进实用的教学内容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授课时以分析化学的各类方法为主线,在介绍各种常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测定条件等知识的基础上,选择一些简单的、学生较为熟悉的药物供学生讨论。

并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全面提高药品质量的主题,抓住药品质量控制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三方面的基本规律,紧扣各类药物结构的特点与分析方法之间关系,突出剖析具有特性的方法,尤其重视同一分析方法在不同类型药物分析中的异同点比较。此外笔者还结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把药典知识、药品全面质量控制、药品管理、药品质量标准以及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等方面的内容也作为讲授的重要内容,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药物及药物质量管理有关的知识,在课堂和实训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在具体地讲授过程中,药物分析教材中各类药物基本上是以化学结构进行分类的,所以笔者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结构- 性质- 检验(即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这条主线,并结合药物化学、分析化学等相关课程的知识,引导学生从剖析药物结构入手,分析其相应的理化性质,介绍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这门课程。

2 实训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是高等医药院校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之一,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3 ] 。高职高专教育中,实训课所占比例较大,这就要求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为拓宽学生知识面,笔者对药物分析实验内容进行改革。

首先,笔者设计一些基本技能实验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以及基本仪器设备的训练与应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例如通过对盐酸普鲁卡因、葡萄糖及其注射液等一些不同类型的药物原料或制剂的性状观测、真伪鉴别及纯度检查实验,使学生能够熟悉并掌握药物分析中常用的性状观测设备及性状描述术语,了解并掌握药品真伪鉴别的物理和化学方法,熟悉药物纯度检查的常规项目及限量的计算,并能熟练规范地进行检查操作。

其二,笔者还增加了综合性实验,主要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药品质量控制,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实验内容主要综合药物分析及其相关学科知识,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总结、分析。

如通过对牛黄解毒片及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制剂的质量全检验实验,学生能熟悉并掌握药物分析检验工作的程序、项目和过程,为其独立进行药品质量的检验、药品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定等工作积累技能。

另外,笔者根据药物分析方法学的要求以及药物分析在实际工作总的发展趋势,安排的七次学生实验涵盖了旋光法、薄层色谱法、容量分析法、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常用药物质量控制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笔者的最大教学资源来使学生真正掌握实际工作中将会用到的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3 教学方式。

药物分析课程是一门理论紧密结合实践,操作性、应用性强的学科,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注意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把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严格的技术动作、细微的结构等,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反复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另外,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笔者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具体生动的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环境中,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例如:结合目前假药劣药给人民群众健康造成重大损害并受到法律追究的实例,近年来接二连三出现的严重药品事故:广西半宙制药集团第三制药厂生产的“梅花K黄柏胶囊”非法搀入过期的四环素,致湖南株洲中毒58人;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未按批准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生产记录不完整,从而导致欣弗(克林霉素膦酸酯葡萄糖注射液)集中出现患者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80多例,死亡9例;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因使用了强毒的工业溶剂二甘醇原料,导致多名患者肾衰竭等。假药劣药给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也给患者与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最终生产厂家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法能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考核方式。

为避免“高分低能”现象,笔者对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进行改革。期末总评成绩包括2部分:一是平时成绩,占30% ,根据学生实验课表现及实验报告、讨论分析的情况作出综合评定。二是期末考试成绩,占70%。在理论课试卷设计上,着重主观题的分量,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情况和学生知识面。这样,试卷不再是成绩的最终结果,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保持,既保证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又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避免了平时不学习、考前突击现象的发生。

总之,药物分析课的教学探讨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教育思想及观念的转变,又涉及教学管理体制的变革;既涉及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又涉及平衡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笔者希望通过与同仁们的不断探讨,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第5篇

药物分析学科特点决定了药物分析课程涵盖内容的广泛性,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又要具备药剂学等相关知识,且在学习过程中要接触大量的化学结构、分析方法等繁杂而枯燥的内容。因此,为了培养合格的、能够胜任今后药品研究、生产、供应、临床使用及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的专门人才,对任课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药物分析的学科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初步探讨如何有效的组织和提高药物分析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1 树立药典在药物分析中的指导地位

《中国药典》是我国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标准,是国家药物领域及药物体制的最高法规,也是药物生产、流通领域的必备法典[3]。随着药物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以及医药技术的整体发展和进步,《中国药典》随之做相应的调整和完善。目前《中国药典》每五年更新一次,与之密切相关的药物分析的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必须保持同样的更新和发展。药物分析学科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也决定了对药典等法典和规范的学习不仅是药物分析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胜任未来的药物分析工作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药物分析的教学实践中,《中国药典》要始终处于不可动摇的指导地位。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加强《中国药典》的教学力度。当前,药物分析教材中尽管有介绍药典概况的章节,但其仅仅局限于了解中国药典的基本结构及其沿革,掌握凡例中部分与药学相关的术语和计量单位等。对于初步学习药物分析以及首次接触《中国药典》的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很难理解《中国药典》的重要地位以及在药品研发、临床用药中的使用价值。大多数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完药物分析课程后,仍然对《中国药典》理解不深入,更不用说掌握《中国药典》的使用方法了。因此,教师在理解吃透《中国药典》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将之逐章渗透,对主要药物类型的分析方法教学中,要有意识结合药典规定的实例进行,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渐掌握中国药典的相关内容,同时熟悉和掌握药典各部分的功能和重要性。

此外,为了开阔学生的药学视野,在授课中有意识的介绍国外药典对特定类型药物的分析方法,并将之和《中国药典》进行比较分析。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既能掌握特定类型药品分析方法的原理、本质及优缺点,又可以初步了解和认识国际药学的研究领域,对培养合格的药物分析专门人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重视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1918年首创的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研究讨论一系列案例,并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使学生掌握相关课程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等[4]。作为国外企业管理教学中一种较为成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能够很好的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因而也引起了国内企业及高校的关注。

前文已经提到,药物分析内容复杂,涉及到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及药物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因此,单纯依靠老师的照本宣科,很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再加上药物分析涉及到大量的药物结构信息及分析技术,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保证教学质量。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药物分析研究的重点是药品及其制剂的质量问题,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药品质量案例普遍存在,药品安全问题同样突出,这就为药物分析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土壤。通过引入和药品质量相关的案例,积极引导学生对药品质量控制的关注,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检测药品质量所需要的理论和手段。通过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专业基础。

3 PBL教学手段的应用

俗语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这种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教学模式即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5]。采用该教学模式,可以逐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中。

比如,食品安全关乎国民健康,在药物分析教学中可以引用一些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结合药物分析的基本理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针对瘦肉精事件,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瘦肉精对人健康的危害是什么?(2)瘦肉精的化学结构及性质如何?(3)如何建立有效的检测瘦肉精的方法,以避免今后出现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等。通过上述问题的提出,鼓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资料的收集及提取,引导学生从瘦肉精的结构入手,去建立合适的分析检测方法。完成上述工作后,学生会认识到瘦肉精的化学结构和书上的“苯乙胺类药物分析”相关知识比较接近,然后再鼓励学生以书上的知识为基础,提出他们认为的较为可行的质量检测方法。通过这种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知识归纳应用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采用类似的教学方法,要注意设置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探索问题答案的兴趣。同时针对中国学生怕出头、害怕失败及畏惧的心理,老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争取让全体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去,充分享受到讨论问题收获知识的乐趣。

4 加强实验环节,培养学生科学态度

药物分析还是一门实验学科,药物分析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培养能够使用和监督管理药品研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具备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药物分析实验课是《药物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药物分析实验,学生才能将理论知识在实验实践中加以运用和理解,同时通过实验实践,学生才能熟悉并掌握药物分析工作所要求的实验操作技能,并逐步培养独立设计分析实验的能力。

因此,在药物分析教学中,任课老师应当给学生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大纲和《中国药典》的实例选择合适的案例开展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药物分析学科的特点,使学生逐步理解实验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以及实验方法之间的联系。实验方法方面,要尽可能多的涉及药物分析中经典的方法,比如容量分析法、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进一步完善学生药物分析的知识结构,提高对药物分析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药物分析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事关全民健康的大事,所以在具体的实验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强调药物分析实验所要求的严谨、求实、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求学生首先从细节着手, 不论是分析仪器的清洗、实验设备的使用、实验数据记录等均要做出严格的要求,培养诚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5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现行的药物分析教材除了药物的制剂分析、药典知识简介及药品杂质分析外, 大部分章节是以药物的化学结构来分类的。从药物的化学结构出发,来分析药物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和分析检测方法,尽管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知识体系,但由于药物化学结构抽象、枯燥,再加上药物分析、仪器分析理论艰涩难懂,使用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模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出现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难题。

使用动态的幻灯片及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把药物的分子结构清晰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以加深学生对药物化学结构的理解。此外,使用动画技术或通过超链接的形式,把药物分析、仪器分析的原理以动态或影像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把复杂、枯燥、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鲜活的、形象的实例。对于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和知识点,通过更改文字的大小、颜色以及增加醒目的标示予以提醒。

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但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切记,教师要重视课件内容的编排,哪些地方需要重点讲解?哪些地方需要动画展示?哪些地方需要影像表现?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尽可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切忌把课本上的内容简单、机械的拷贝到PPT上,然后再对着PPT照本宣科。

第6篇

关键词:A level课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一、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无可比拟的,新课改更加强调实验探究的重要性。实验教学有以下几种教育功能。(1)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2)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3)学生根据观察前人的实验可以自我进行模仿,体验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自我思维能力以及认知能力。(4)掌握了实验技巧,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探究奠定了基础,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5)借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达成上述的教育目标,必须有一套相适应的实验评价和考核体系。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家D.L.Stufflebeam说过:“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二、高中物理要考查实验能力的原因

(1)实验具备教学优势,假设有一套完备的考察机制作为评价,那么物理的教育功能实现程度就会被证实,为了更好地保障物理教育功能奠定基础。(2)应试高考在我国影响非常大,有了完备的考查评价标准,学生和教师都会引起重视。会从思想上去认可,可以改变教师以往的实验态度,开始创新教学方法,杜绝“以讲代做”“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3)学生借助动手实践,能够形成技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学生拥有了探究动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更高。

三、A level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启示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教育体制改革不够完善、教学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物理教师教学概念落后等因素,使得物理教学中,还是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应试教学现象比较突出。开展创新教育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学习压力使学生难以把握学习过程。教师没有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分析系统,没有更好地帮助学生规划学习,而是将更多的时间放置在解题中。A level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常识,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另外,英国的课本教材中,对物理实验要求比较高,操作性也比较强,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品就可以称为实验器材。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在进行物理学习中,教师更应该重视实验教学方法。

1.物体的平衡

借助力矩原理对均匀的尺子质量测量,从力矩原理中可以得知,顺时针的力矩等同于逆时针的力矩。如果m1表示的是砝码质量,m2表示的是尺子质量,那么g就是重力加速度,而d1是从砝码到支点的距离,d2是尺子重心到支点距离。那么就可以表示为m1=m2×■。当改变了m1的质量时,对■的变化要进行记录,绘制出m2-■的图形,那么斜率就是质量。如下图所示:

这是借助力矩原理进行测量尺子质量图。

2.圆周运动

将一个质量m的小球绑在绳子的一端,让这个长绳子穿过手里的橡胶管,在绳子的一边系上一个已知质量为M的物体。完成了该工作之后,再让小球做水平圆周运动,当其变成恒定的圆周速度运动时,可以根据理论,Mg=mw2l。这个时候的M和l是已经确定了,借助秒表测量出周期T。这个时候就可以将加速度和质量的数值确定出来。这个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分析数据,锻炼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物体的振动

学生将砝码质量确定出来之后,长度的l可以借助竖直振动来确定,学生明确了周期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时,借助关系式为T=amn,学生进行实验,这个时候就可以将n值求出来。这个实验方法,可以教会学生分析数据,学生对数据具备了分析能力,在今后学习中遇见数据叠加、数据排布规律,学生敏感度会很强。在这个公式中,学生可以将其转化成对数形式得lgT=nlgm+lga,只要再改变砝码的质量就可以测量出T周期数值,从而得出lgT-lgm图像,那么斜率就是n数值。

总之,通过英国物理教学实验我们发现,英国物理教学非常重视实验,重视对实验的数据分析,分析误差。他们开展的实验教学,一般都是一些量化理论,这些理论虽然在课程中没有提及,但是将这些理论和对应理论进行实验,学生就会从设计实验、实施实验以及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分析误差中培养物理学习能力。总而言之,高中物理实验学习中,师生之间要合作学习,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使用创新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教学才会取得良好效果,实现高质量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晶晶,廖元锡.中学物理探究课堂中影响学生提出合理假设的因素分析[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0(06).

[2]郭长江.德国卡尔斯鲁厄中学物理教材透析:以上海物理课程标准内容比较为视角[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11).

第7篇

论文关键词:因子,生源质量,评价模型,综合分数

1.引言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质量特别是本科教育质量作为评价和衡量高等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高校招生部门是学校外部的生源市场与学校内部的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连接纽带。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进程的加快,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在生源上竞争日趋激烈已是不争的事实。生源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高校教学工作的起点,影响到高校的发展。丰富的高质量的生源,是保证本科教育这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先天”条件,招生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势必影响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一谈到提高培养质量,往往只强调改善培养条件、完善培养制度,涉及招生工作则仅关心录取分数线的划定和招生规模,而对招生质量的优劣予以重视程度不足,这对本科生教育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保证本科培养的首要环节是招生工作,只有高起点的入学质量,才能使以后一系列培养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使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分析高校招生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生源评价体系,对提高生源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高校招生生源质量现状分析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本科生招生工作作为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本科生培养的规模和质量。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校生源竞争将会非常激烈,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越来越多的国外和港、澳地区高校及教育机构进入国内教育市场,必然引起生源与毕业市场的扩张。在教育市场化的背景下,教育竞争日趋激烈,高校生源争夺战日益白热化,学校招生已经不在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生源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着高校教学工作的起点。同时,高校的生源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高校的办学质量、办学环境、社会认同、社会的价值取向问题、学生就业、学校地理位置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目前影响高校招生生源质量的主要因素有这些:国家招生政策的影响,高校自身的知名度和综合实力,毕业生就业状况影响高校招生,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脱节影响生源,高校招生宣传定位不准确影响生源,高校的收费标准及各种奖学金、助学金办法也影响着高校招生,学校的地理位置也影响生源。给予以上问题对招生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价才能找到更价合理的措施来提高招生质量。

3 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3.1 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模型的基础

影响招生生源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其评价指标也是一个指标体系,而不是单个的指标,为了对该高校各地区招生生源质量进行评价,必须构建一个综合得分函数将所选的几个生源质量评价指标压缩成一个综合得分:Vi=∑aijFij,式中Vi是第i个地区招生生源质量的综合得分,aij是第i个地区第j个指标的权重,Fij是第i个地区第j个指标的得分。

3.2 生源质量评价模型的处理

处理这类模型的关键点在于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权重确定后,根据各指标值可算出各地区的生源质量的综合得分。目前处理这种模型较为适用的方法为因子分析法。本文采取因子分析法将所选的几个生源质量评价指标压缩成一个综合得分,从而对招生生源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因子分析可以在变量很多且变量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这种情形下寻求出数据的基本结构,通过因子分析把一组观测变量化为少数的几个因子后,可以进一步将原始观测变量的信息转换成这些因子的因子值,然后,可以用这些因子代替原来的观测变量进行其他的统计分析,利用因子值可以直接对样本进行分类评价,还可以通过因子值算出每个样本的最后得分,并用之对样本进行综合评价。因此进行因子分析首先需要求解初始因子,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能够解释观测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最小因子个数。求因子解的方法有多种,可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是一种数学变换的方法,它把给定的一组相关变量通过线性变换转换成另一组不相关的变量,这些新变量按照方差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在数学变换中保持变量的总方差不变,使第一个变量具有最大的方差,称为第一主成分,第二个变量的方差次大,并且和第一个变量不相关,称为第二主成分,依此类推,k个变量就有k个主成分,最后一个主成分具有的方差最小,并且和前面的主成分都不相关。

3.3 指标的选取

本文研究全国30省(直辖市)招生生源质量的情况,所分析指标、数据来自该某高校2009年招生数据的统计资料。对于指标的选取应满足下列原则:(1)全面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及时性、灵敏性原则;(4)相关性、可比性原则;(5)明晰性、常用性原则。

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其步骤为:

(1)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变化,对标准化指标求相关系数矩阵。相关系数反映指标间信息重叠的程度,其值越大,信息重叠的程度越高,其值越小,信息重叠的程度越低;

(2)计算所有变量的相关矩阵R。求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特征值的贡献率以及累积贡献率;

(3)因子提取。根据特征值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确定公因子的个数,建立因子模型;

(4)计算因子载荷矩阵。因子载荷矩阵不是唯一的,用不同的方法可求出不同的因子载荷矩阵,在本文中采用主成分法;

(5)因子旋转。因子分析的目的不仅是要找出主因子,更重要的是知道每个主因子的意义,为便于对主因子进行解释,一般须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以达到结构简化的目的。本文中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

(6)计算得分值E,其中E=∑difi,fi是公因子,di是该公因子的贡献率。因为公因子的重要性用其方差贡献来体现,而且方差贡献是从数学变换中伴随生成的,不是人为确定的,具有客观性,所以用公因子的方差贡献为权重是可行的。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综合因子分析法对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进行分析和构建评价模型。因子分析法用于多指标综合评价,是用互不相关的公因子加权计算综合得分,总因子得分对被评价样本排序和分类。构建生源质量评价模型的基本思路是以尽量不损失信息为原则,找出影响招生生源质量的少数几个公因子去描述和解释指标并再现指标与公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以便分析招生生源质量的主要因素,可进一步对不同地区的生源质量进行深入分析,为今后提高生源质量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军山,徐枞巍.高等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质量问题的理论探讨.北京航空般天大学学报.2000,3:57-59

第8篇

教W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每所学校都在探索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钟祥市兰台中学也不例外,学校一直在寻找一种科学的、高效的提升方式。2015年,学校开始尝试基于信息技术的两大系统,即网上阅卷及成绩分析系统、学业素质与能力评价系统(ACTS)。运用两大系统所提供的多维度、多视角、多层次数据,为大面积、高效提升教学质量奠定了科学基础。

一、尝试两大系统的缘由

学校建于2000年,现有37个教学班,学生2300余人,教职工130人。10多年来,教学质量一直居于全市初中学校前列。学校已经形成一套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但在办学实践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困惑和问题。

一是大班额实情下教师无法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无法有效照顾到各层次的学生。二是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只有分数层面,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多个方面影响的结果,单一评价分析是粗犷的、肤浅的。三是学科检测后的质量分析是模糊的、大概的、流于形式的,分析没有足够的、科学的依据。四是传统的阅卷统计工作是十分低效和有局限性的。教师劳动强度大,且存在有效性和可信度降低的风险。五是试卷分析的针对性比较欠缺。没有对试卷完成情况进行详实的统计,分析结果苍白无力。六是管理者对各年级各班级各群体教学的诊断缺乏全面的、准确的、深入的数据分析。

二、实施两大系统的步骤

2015年9月,学校提出并开始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行网上阅卷。为了在考试之后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学生的长短板,优劣势,方便教师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2015年10月,学校引进了ACTS学业素质能力考试(评价)系统。

1.ACTS系统是集数百名专家智慧、历时多年打造的、极具前瞻的成果。是第一个符合国家新大纲和新课标要求的教育评价技术,第一个被欧美教育机构和学者认可的大陆教育评价技术。具有强大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国际性。为了使评价结果更有对比性,学校选取七年级进行学业测评。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数据的多层次性,选择一门学科――数学进行试验。学科组根据学生所学习内容,出了一套题,题目的电子版发给合作单位长江教育研究院进行试题解析、试题多维度赋分、试卷信效度分析,调整好的试卷再由研究院返回给学校,学校统一组织了考试。为了保证评测数据的信度和效度,学校严密组织,杜绝作弊等行为。力求为评测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为教学方向的调整、教学质量的改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测试结束后,通过网阅和数据导入,ACTS系统快速精确地处理数据,和自动生成多元、多维、多指标、结构化、多种类的成绩报告单。有学生个人成绩报告单、班级成绩报告和年级成绩报告。成绩报告单出来后,学校请长江教育研究院的老师到校解读报告单,根据数据之间的关联分析及横纵向对比后,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给出具体的改进方案。

2.网上阅卷及成绩分析系统是当前中、高考普通采用的。学校选择合作单位为智学网。操作分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系统管理员事先对考试学科做好相关的参数设置,学校做好答题卡及模板的制作工作。中期扫描阶段,系统管理员采用专业扫描设备将各科的答题卡图像扫描到智学网,系统可自动评出考生客观题的分数,主观题分配给阅卷教师,各阅卷教师登录智学网根据所看到的考生答题卡图像,结合评分标准给出分数,同时提交服务器保存数据。后期质量分析阶段,学校结束阅卷后,教师登录智学网可查看各类统计表,从“考试总览”这个模块中,可以查看各班级各学科的统计表;从“试卷讲评”这个模块中,可以看到答题情况和试题解析;从“成绩汇总”这个模块中,可以看到学生各科个人得分情况。

三、实施成效

1.实施ACTS测评,让学生的成绩单变身为诊断报告单。学生和家长不但可以了解到学科各板块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掌握情况,还可以看到学生的优势、劣势分析,并指出了学生提升发展的空间。可以精准地诊断出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的不同,帮助学生和教师获取真实有效的诊断数据,让学生清楚看到问题所在,学习更高效;教师也可“对症下药”,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更好地发展。

2.实施ACTS测评,让教师从聚焦分数到关注能力。新的学业评价报告单,按学生知识、技能、能力进行分类,呈现的结果更科学,更全面,更细致。七年级学生评价报告对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认知、理解、计算、应用、推理、问题解决、空间想象、逻辑分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这将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从单一的聚焦学生分数转变为关注学生的能力。

3.实施引进ACTS测评,让学科组从数据分析到改进方法。报告单不仅能反映学生的长短板,也能看出老师的强弱项,对于有特长的老师,学科组组织这些教师上公开课,向他们约课,让其推广经验,帮助教师互相取长补短,通过互补,放大优质师资力量,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4.实施ACTS测评,让管理者从班级排名到解决问题。ACTS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还提供群体数据分析,从而有效地帮学科教师和管理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和比对,找到各班的具体优势与存在问题,发现学校教学教研的优劣势,锁定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5.网阅提高了阅卷的公正与准确。智学网系统为每一份试卷都编排了相应的号码,对学生真实的信息进行了屏蔽,教师在阅卷时只能看到部分答题,无法了解到考生的个人信息及其他答题信息,从而提高了阅卷的保密性和公正性。

6.网阅与数据采集同步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教师在网上阅卷时,根据分配的任务只要为每道题目给出分数,系统便会自动将分数存储到数据库中,同步完成考试原始数据的采集工作,避免了以往必须在阅卷结束后,再次组织人力登分的低效方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网上阅卷还可以下载智学网的手机客户端,老师在自己的手机上也可开展阅卷工作,对阅卷场地无限制,阅卷操作简单,教师在家里也可以轻松阅卷。

7.提高了成绩质量分析的实效性及精细度。教师在网上阅卷时,由于系统同步对各小题的分数做了存储,系统可以针对相关知识点做出更为精细的分析和评价,为教师的教学质量分析提供了详实、有力的证明。

8.为教学质量提供多维度的分析研究。该系统可以实现多维度、客观、公正的教学质量评析。

对试卷的分析――通过查看各小题的得分率,可以了解试卷命题的难易度,把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对学生的分析――通过对学生个人成绩的跟踪,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发展情况,便于对今后的学习做出有效规划。

对教师的分析――通过查看班级成绩的表格,原本杂乱的数据通过各类直观的形式展现在教师面前,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激发教师自我反思,对改进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