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与文论

中外文化与文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ultural Studies and Literary Theory

杂志简介:《中外文化与文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6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序言、海外知音、杨明照先生学术研究、龙学新论、国际视野中的《文心雕龙》、经典与变异

主管单位: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四川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比较文学研究基地
主办单位: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四川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比较文学研究基地
创刊时间:199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1
总发文量:1068
总被引量:653
H指数:8
引用半衰期:6.3462
期刊他引率:0.875
平均引文率:6.2917
  • 可比性与比较文学学派

    作者:曹顺庆; 韩周琨 刊期:2016年第01期

    比较文学学科建立的基础是可比性,同样,比较文学学派建立的基础也是可比性,然而,国内外学术界对此认识并不清楚。目前的国内外比较文学专著与教材对此都语焉不详。比较文学这门学科名称中的"比较"二字在学科发展历程中引起过诸多误解和争论,其争论的实质问题实则是"比较"的含义是什么,或明确些: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在哪里?因此,可以说,可比性是比较...

  • 被我国比较文学教材忽视的学科开拓者:约瑟夫·戴克斯特

    作者:冯欣 刊期:2016年第01期

    比较文学学界普遍认为,约瑟夫·戴克斯特写出了比较文学学科领域第一部博士论文,成为比较文学第一位学科教授。保罗·梵·第根、胡戈·狄泽林克等不少学者坚信戴克斯特为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在我国大陆出版的比较文学教材中,多部教材在描述比较文学的发展历史、渊源时忽略了戴克斯特的贡献,不少教材中有关戴克斯特的介绍出现了种...

  • 法国文学他化趋势中的非常规变化

    作者:刘小晨; 刘介民 刊期:2016年第01期

    如果一种文学变化仅仅涉及常规的文学表象,那是不会撼动文学作为文学的基本规定性的。现在的问题是法国文学发生了体质性、气质性的异动,即发生了深刻的体性变化。在法国近半个世纪的文学当中,内外错位,形神逆转,文学的精气神随灵魂出窍,文学的外风貌因形胜升迁。本文通过对法国文学他化刍议、法国他化文学的变异、他化中的文学非文学等问题的探...

  • 从异质文化到变异研究:比较文学教学模式的新方向

    作者:周芸芳 刊期:2016年第01期

    在比较文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反映新形势下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进一步拓展。纵观比较文学发展的三个重要学派和阶段,该学科的特质异质性受到充分重视。本文试图从这点出发,从异质文化到变异研究,探讨该学科教学的新方向。

  •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马克思主义文论:互识、互证、互补

    作者:费小平 刊期:2016年第01期

    文学伦理学批评系中国学者在借鉴西方伦理批评和中国道德批评的基础上而创建的文学批评方法。它将伦理选择作为理论基础,将道德产物视作文学起源,将伦理描写及教诲功能挖掘视作批评的任务。我们可以在以弘扬道德倾向为旨归的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那里找到它的"因缘"。二者构成一个比较文学问题,用乐黛云教授的话说,可以互识、互证、互补,对于文学...

  • 神话原型批评与互文性理论

    作者:赵渭绒 刊期:2016年第01期

    神话原型批评与互文性理论作为西方20世纪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在文学重复性、整体文学观、文学作为记忆三个层面存在着深刻的内在学理关联。二者虽然产生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不同历史语境,在内涵和学理上却不无相通之处。原型批评与互文性作为两种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理论系统,之所以存在如此密切的关联,是因为二者都具有心理学批评意味。本...

  • 克林思·布鲁克斯与尤里·特尼亚诺夫诗学比较

    作者:付飞亮 刊期:2016年第01期

    美国新批评家克林思·布鲁克斯与俄国形式主义者尤里·特尼亚诺夫都认为诗歌是有机统一体,诗歌中存在两种相对立的运动,诗歌的统一是动态的,诗歌语言是非传统化的,都具有循环的传统观,趋向结构主义。两人理论的根本性不同在于各自的语言观。布鲁克斯认为语言是孤立在历史之外的,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语言与世界是隔离的;诗歌语言与科学语言二分;词语...

  • 略论中西文学的复古倾向——以唐代古文运动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为例

    作者:芦思宏 刊期:2016年第01期

    纵观中西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复古的倾向始终贯穿于其中,成为文学史重要的发展主题。在文化的原初形成期,中西方的文学家在各自的思想领域中大放异彩,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学的复古情结入手,以唐代古文运动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比较为例,分析中西文学复古运动所呈现出的特点,并对中西文学对话的现实意义进行简...

  • 《文心雕龙·原道》的文辞观与现象学审美观比较研究

    作者:马智捷 刊期:2016年第01期

    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当代文论的对话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学术领域。西方当代哲学思想在其生产过程及生产成果中均蕴含有不少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化的因素。中国古代文论的代表性著作《文心雕龙》开篇的《原道》就以"以文显道""言立文明""辞乃道文""神理设教"等方式说明了"文"的特质与功用,并探讨了以"文"来观照世界与事物本质的路径,这与现象学中以艺去...

  • 基于跨学科模式的中西诗学对话模式探析——以西方认知科学中的“metaphor”和中国传统诗学中的“意”二范畴为例

    作者:韩晓清 刊期:2016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分析与现代认知科学有关的语言理论和文学批评范式,在讨论中西诗学话语模式的差异的基础上,采用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跨学科研究方法,运用西方认知科学的"metaphor"范畴和中国传统诗学中的"意"范畴为例,分析了中西诗学在人类文化认知基础上对话的可能模式,并提出应该建构基于文化认知的话语系统来表征和开展这样的对话。

  • 娜拉不走如何:《肥皂》与鲁迅的家庭性别政治观

    作者:李点; 谢园园 刊期:2016年第01期

    小说《肥皂》的独到之处或许并不在于其对封建伪道学的严厉批判,而在于作者鲁迅奉献了一份对于中国式娜拉的想象。如果说故事中的三类女性并置于同一历史时期的场景呈现了女性作为问题浮出地表的混杂性,那么浓缩在现代中国转型时期家庭内部流动不居的权力关系,以及在这种微观格局的秩序变迁中性别间的博弈,则示意中国女性时时刻刻都在遭遇性别和...

  • 身份的虚设与命运的实存:中西传记作品中的“凤凰女”形象细分

    作者:宋晓英 刊期:2016年第01期

    细读中西传记作品中的"凤凰女"形象,发现其传主"虚设"的自我身份与其"实存"的命运间充满了矛盾。将法国"时尚先锋"香奈儿、"情人"杜拉斯、英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等相关的传记内容与中国女性传主的事迹比较,其"逆袭"与"寻父"、"逃家"与"弑父"、"归来"与"放逐"等历程既有文化的差异,也有性别的相似。追寻不同民族的"女儿"对"父系"文化"...

  • 音乐、与资本主义的衰落——论爱德华·阿尔比的《箱子一毛一箱子》

    作者:范煜辉 刊期:2016年第01期

    《箱子》和《主席语录》合称《箱子-毛-箱子》,是爱德华·阿尔比创作转型时期的作品。剧作使用音乐的对位变奏革新手法来言说阿尔比戏剧的传统主题幻象与真实的关系。剧中揭示,冷漠虚无是世界的本质,资本主义文明在20世纪60年代已呈日落西山的颓废之势。该剧采用剧中剧的形式,把《主席语录》放入《箱子》框架中,《箱子》不可言说的神秘、支离破碎...

  • 寻找能指——解读艾柯《玫瑰之名》

    作者:李静 刊期:2016年第01期

    《玫瑰之名》是意大利符号学家翁贝托·艾柯的一部杰作,它在侦探小说的情节外衣下,探索的是符号能指与所指的亲密关系。在小说中,修道院、少女、凶手和怪书等重要符号都没有名字,也即符号能指缺失,因而其所指也不存在。玫瑰之名象征着世界的虚无本质,而若要寻找到世界的意义,就必须寻找到其能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玫瑰之名》是一部关于能指力...

  • 广告与现代作家书写方式的转变——以海派为考察中心

    作者:刘永丽 刊期:2016年第01期

    在现代历史时期,广告所宣扬的意识形态使现代消费伦理观念走向合法化,并进而影响到文学创作。具体表现在:物品作为一种具有符码象征的意识形态进入文学创作中,并形成了一种拜物、恋物意识,物品作为一种富有情调的审美物件进入作家的书写中,而广告场景也成了作家渲染人物环境、心理情绪的书写道具,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表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