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与文论

中外文化与文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ultural Studies and Literary Theory

杂志简介:《中外文化与文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6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序言、海外知音、杨明照先生学术研究、龙学新论、国际视野中的《文心雕龙》、经典与变异

主管单位: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四川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比较文学研究基地
主办单位: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四川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比较文学研究基地
创刊时间:199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1
总发文量:1068
总被引量:653
H指数:8
引用半衰期:6.3462
期刊他引率:0.875
平均引文率:6.2917
  • 当代中国文论的创新路径

    作者:曹顺庆; 时光 刊期:2014年第02期

    本文从审理古体诗词及古代文论在当代的尴尬处境入手,深入追踪这一现象背后所潜设的思维缺陷。笔者认为,中国文论界整体思维中存在三个深层次的"死角",正是这些"思维死角"让中国文论界选择了对现当代古体诗词价值的熟视无睹,同时也让中国文论自身陷入了言说困难、"失语"失声的吊诡处境。这三个"死角"是:学科划分和隔绝;"元语言"地位的失落;唯科...

  • 论解分化作为艺术研究的思想视野——对重建艺术研究思想背景的一个简要考察

    作者:吴兴明 刊期:2014年第02期

    现代性分化在当代世界的解分化,从根本上造成了当前艺术理论的失效。这是一个比日常生活审美化远为浩大的历史进程。消费社会的生产逻辑与消费刺激的双重推动导致文化在基础领域的巨大膨胀,但是,这并不是当代社会的畸形发展,而是现代性分裂经由生产一消费的途径向生活世界的返回。它内在地受制于消费需求的制约并包含着理性发展的全部成果。因此...

  • 许燎源的艺术及其启示

    作者:邱晓林 刊期:2014年第02期

    许燎源看似没有边界的创作实际上有其一以贯之的兴趣,即对材料特性及材料组合形式的无尽探索,这一表面上看似缺失人文精神的艺术表达实际上蕴含着更深的人文意指,即它不仅是对深陷于主体性迷恋的传统美学的重大突破,更是对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其特征的现代性危机进行隐蔽性批判的存在之思。

  • 艺术作品存在,它们何以可能?——对卢卡奇艺术可能性问题的深层解读

    作者:王静; 王蕾 刊期:2014年第02期

    艺术作品存在,它们何以可能?青年卢卡奇以康德式的提问道出了他对艺术存在可能性问题的探讨。艺术为什么能够存在?它又以何种方式存在?通过其日常生活理论,卢卡奇揭露了艺术存在的基本特征:自律与他律。而卢卡奇对艺术本质的探讨,展示了艺术存在的可能性:正是艺术体现了个体与类的统一,艺术作品才成为可能并得以世代留存。本文试图从卢卡奇的日...

  • 在瞬间主体性与主体间性中存在——经海德格尔、哈贝马斯对话列维纳斯的《从存在到存在者》

    作者:张郑波 刊期:2014年第02期

    本文旨在阐明列维纳斯对现代性危机诊断的合理性,重点考察主体与存在的向往与背离关系,深入剖析瞬间主体性在列维纳斯和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中的特定内涵和外延。同时,经哈贝马斯主体间性理论视域来廓清列维纳斯和海德格尔对"存在意义"思索言路的有效性边界。通过相互争辩、交互对话的形式澄清哈贝马斯、海德格尔与列维纳斯之间的思想分歧,在还原...

  • 当代建筑艺术中的审美病态倾向探析

    作者:张熹 刊期:2014年第02期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建筑文化的注视下,国内建筑界逐渐形成一种病态的审美倾向,究其本质是传统建筑美学的"失语"。这种"失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传统建筑话语与现代话语的断裂;消费主义与大众文化的侵袭;建筑的符号化与泛艺术化倾向。"杂语共生""和而不同"是未来世界建筑艺术发展的走向。因此,要应对这场文化困境,我们应当立足于传统建筑...

  • 比较文学视阈下的爵士乐音乐形象接受研究

    作者:魏登攀 刊期:2014年第02期

    爵士乐起源于美国,它在中国的传播、影响和发展迄今已有百余年。在此过程中,美国爵士乐在中国民众头脑中所唤起的,往往都是美国黑人及其社会文化的形象。本文试图分析,这种"美国爵士音乐—美国黑人文化"关联性音乐形象的形成与中国社会对美国爵士乐及其历史的一般性认知密切相关,并成为一种中国民众借以想象美国黑人"他者"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借...

  • 评古街区开发与保护问题的争论——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

    作者:张婷 刊期:2014年第02期

    旅游资源(古街区、旅游景点)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聚讼纷纭的老问题,也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都难于定论的大问题。一般而言,在经济发展刚起步的落后地区,赞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观点占主导地位;在发达地区,赞同保护旅游资源的观点占主导地位。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矛盾是在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所凸显出来的一个问题,具体来说,在西方是随...

  • 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喜剧美学

    作者:傅其林 刊期:2014年第02期

    本文对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喜剧美学思想进行梳理,主要关注布达佩斯学派哲学美学家赫勒对喜剧现象的异质性阐释、波兰哲学人文学派哲学家科拉科夫斯基关于柏格森喜剧理论的重构以及捷克存在人类学派杰出思想家科西克的喜剧文学批评。尽管三者的喜剧美学具有差异性,但是其共同倾向在于以人的存在和价值来审视喜剧现象,表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特色;从喜...

  • 书籍史与形式史

    作者:高树博 刊期:2014年第02期

    后马克思主义文论家弗兰克·莫莱蒂在既有接受、阅读理论的基础上,借助书籍史的相关研究方法,特别是定量法,考察了1800—1900年间英、法等国的小说阅读情况及欧洲的整体叙述市场。他的论证从图书馆这个空间入手,以经典小说、外国小说、本特利标准小说、地方性阅读趣味为对象。莫莱蒂由此认为,空间对形式的多样性会产生决定性影响,即空间生产形式...

  • 意识形态与文学形式:特里·伊格尔顿对形式主义批评的反思与批判

    作者:巴微; 段吉方 刊期:2014年第02期

    特里·伊格尔顿重视审美形式之维对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影响及其理论意义,他从意识形态概念出发,对形式的意识形态性及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审美形式方面的理论拓展与审美表达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对形式主义文学批评的陌生化问题、本体论倾向及其反历史主义色彩进行了反思与批判。通过对形式主义文学批评观念的探索,伊格尔顿...

  • 保罗·莱文森媒介进化理论的价值及局限性

    作者:陈功; 张顺军; 赵华 刊期:2014年第02期

    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理论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是北美媒介环境学理论谱系的两极之一,鼓吹乐观主义的软媒介决定论,旗帜鲜明地与尼尔·波兹曼等人的悲观主义彻底决裂;它在网络数字媒介时代对正确处理和认识媒介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媒介进化理论的不足:其一,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媒介立场不彻底,摇摆在"媒介"与"人"两...

  • 论受众主体的空间修辞

    作者:周毅; 赵云龙 刊期:2014年第02期

    "媒介化生存"是对现代人最贴切的描述。人的焦虑与传媒空间密切相关。在大众传媒的信号交互、信息编码、空间修辞体系中的受众,具有交互性和身体性。其中书斋、客厅与电影院作为现代人最常用的媒介体验空间,为日常生活框架的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并在历史实践中体现新的交往逻辑。在主体的空间修辞历程中,出现了视觉中心主义与城市中心主义两...

  • 汤普森现代文化传媒化理论评析

    作者:罗金成 刊期:2014年第02期

    汤普森对传统社会理论未能公正地对待大众传播的性质与影响感到不满,认为他们要么忽视了大众传播的影响,要么以工具理性的统治逻辑批判大众传播。汤普森设法在"现代文化传媒化"的理论框架下重新阐释大众传播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从汤普森对一些理论论述的批判性分析看,他是在主体间性的哲学视野下阐释大众传播与现代社会的,因此他对大众传播与现...

  • 身体的反抗——徐静蕾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再解读

    作者:陈佑松 刊期:2014年第02期

    徐静蕾导演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同名小说。在这部电影的深层叙事结构中,导演设置了身体/知识(书本)和女人/男人这两组关联密切的二元对立。影片中,身体/知识这组对立元素之间的此消彼长支撑起了故事的深层脉络,最终在身体对知识的反抗与胜利中,展示女性对男性统治权力的反抗意识。本文认为徐静蕾对茨威格原著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