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与文论

中外文化与文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ultural Studies and Literary Theory

杂志简介:《中外文化与文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6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序言、海外知音、杨明照先生学术研究、龙学新论、国际视野中的《文心雕龙》、经典与变异

主管单位: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四川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比较文学研究基地
主办单位: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四川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比较文学研究基地
创刊时间:199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1
总发文量:1068
总被引量:653
H指数:8
引用半衰期:6.3462
期刊他引率:0.875
平均引文率:6.2917
  • 多元文化建构与四川比较文学——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多元文化时代的文学研究”研讨会纪实

    作者:赵渭绒 刊期:2013年第04期

    <正>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多元文化时代的文学研究"研讨会于2013年5月18—19日在汶川县水磨镇举行。本次会议适逢汶川大地震5周年,在美丽的水磨镇举行,具有特殊纪念意义。本次会议是四川省比较文学界的一次盛会。会议由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办,《当代文坛》杂志协办。出席研讨会的125名代表分别

  • 多民族项目

    作者:梁昭 刊期:2013年第04期

    <正>近两年来,一批批民族文学的研究者体现出对国家和外部世界的再度关注。不过与其说他们放弃了过去"专精地"和"眼光向下地"钻研一个民族的文学的研究范式,不如说他们意识到了民族文学存在的国家和世界动力。在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发展历史上,"国家"始终是各民族的引

  • 多民族国家的文学生活

    作者:徐新建 刊期:2013年第04期

    "文学生活"是近来学界关注的议题。本文从多民族国家文化多元互补的角度加以探讨,强调"文学生活"是人类学概念,应注意与特定的人群、地域及历史相结合,从而理解并阐释"文学的生活性"与"生活的文学性",也就是生命诗意的多元展开。

  • “谋杀母语”的诗学——威尔士诗人格温妮丝·刘易斯诗作中的“文化认同”议题

    作者:梁昭 刊期:2013年第04期

    第一位获得"威尔士民族诗人"称号的格温妮丝·刘易斯(Gwyneth Lewis,1959—),是一位使用威尔士语和英语双语创作、探讨母语与认同主题的当代诗人。她创作的以"谋杀母语"为隐喻主题的一组诗,采取对话、幽默、嘲讽等语调,表达了文化认同的艰难与复杂。此外,诗人所作的双语诗歌镌刻于威尔士的首府卡迪夫的地标性建筑——"威尔士千禧年中心"外墙,鲜明...

  • 中国多民族文论研究管窥

    作者:李国太 刊期:2013年第04期

    基于多民族的国情,中国比较文学下的比较文论研究理应包括"对外跨国"和"对内跨族"两个维度。"对外跨国"随"失语症"的提出已引起广泛关注,"对内跨族"则长期被忽视。本文认为,以"少数民族文论"为名的研究在国内已有近30年的历史,其成果存在"二元对立"和"文字中心"两大局限。随着文学人类学的兴起与发展,"多元共生"的新文论观为"对内跨族"的研究提...

  • 中外文学研究

    作者:邹建军 刊期:2013年第04期

    <正>本部分的六篇论文,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与文论现象,选题新颖,视角独到,材料丰富,论述较为充分。论文多以实证考据方法为基础,辅以审美批评与比较诗学观照,发表的学术见解中肯、深入,富有启示意义。邹建军、陈富瑞从王尔德名剧《莎乐美》中"看"现象出发,审视与讨论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作家独

  • “看”:解读《莎乐美》的关键词

    作者:邹建军; 陈富瑞 刊期:2013年第04期

    王尔德的剧本《莎乐美》以"看"为链接纽带,形成了"看与被看"的人物格局。本文以戏剧的关键动作"看"为切入点,拟回答以下四个问题:剧中谁在看?看什么?怎么看?为何看?进而通过对"看"的反向阐释来探讨"看与被看""看与拒看"之间所形成的张力,揭示"看"这一动作在《莎乐美》中的关键地位,以及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 “生活是一个黑色的寓言”——帕特里克·聚斯金德存在主义小说概说

    作者:张叹凤 刊期:2013年第04期

    当代德国小说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创作并不以数量取胜,但其每一件小说作品如《香水》《鸽子》《夏先生》等,都经过深思熟虑且赋予严肃的寓意,饱含着现代人的诗兴与哲思。他将卡夫卡小说的荒诞结构与象征笔法,将现代人内在的某种惊悸、恐惧与处境非常危险的状态深入演绎并推向极致。其小说主题正如存在主义的先驱克尔凯郭尔所形容那样:"生活是...

  • 泰戈尔梵爱和谐思想的文化渊源

    作者:戴前伦 刊期:2013年第04期

    泰戈尔梵爱和谐思想中的"梵"是指天与人的和谐,"爱"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梵爱和谐是指生命的整体和谐,因为梵创造了宇宙,宇宙具有无限生命力,宇宙中的人与物都有生机勃勃的生命,他们构成了和谐融洽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观照、相互促进的生命整体。泰戈尔的梵爱和谐思想的产生和形成,除了自身的社会实践和精神升华之外,其主要的文化...

  • 2012:文学的一缕阳光——年度小说病态人格塑造览评

    作者:毛克强; 袁平 刊期:2013年第04期

    2012年度集中出现了一批塑造病态人格的中短篇小说,反映了当代社会长期被文学遗忘的孤独的灵魂、迷失的性欲、死亡的诱惑和分裂的人格等心理/精神疾病人群独特的生活,文学人性的阳光开始温暖到这个蜷缩在社会角落的特殊人群。这种病态人格塑造的出现,是现代文明的伴生物,是文学自身的解放,是小说家们负责任地自觉担当所致,是文学人文精神的闪光...

  • 诗礼相因与话语互渗——“主文谲谏”诗学命题再阐释

    作者:翁礼明 刊期:2013年第04期

    儒家文化中的礼学精神对古代士大夫的现实人生选择和精神创造活动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古代知识分子"致君尧舜"的政治诉求与他们卑微的身份之间存在尖锐的冲突,然而,士大夫又必须在引君当道与仰君之禄之间寻求生存空间,这就导致了他们在话语言说的策略上煞费苦心。"主文谲谏"作为诗学命题正是士大夫在礼学与诗学、政治与艺术之间寻求生存意义的...

  • 跨语境诗学研究

    作者:麦永雄 刊期:2013年第04期

    <正>比较诗学的研究,实际上是一种"差异与重复"生成意义的跨语境诗学研究。语境(context)原为语言学术语,蕴含着"上下文关联域"之意旨。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学术界经历了语言论等范式转向后,语境概念的内涵大为丰富,外延明显拓展,日益成为哲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关键词,成为一种综合了文化特质、审美心

  • 论德勒兹哲性诗学的跨语境理论意义

    作者:麦永雄 刊期:2013年第04期

    从法国思想家德勒兹的差异哲学衍生而来的诗学特色斐然,是一种充盈着当代学术意味的"哲性诗学"。跨语境的德勒兹思想挑战"理论之死",其深邃奇崛的思想和恣肆的风格启迪人们开拓跨差异的新诗学空间。德勒兹诗学可以置入三重不同的语境中:一是当代西方诗学嬗变语境;二是电子传媒文化语境;三是东西方文学与美学合理化交流的全球化语境。在这种多重...

  • 西方生态批评与佛教之间的跨文明生态对话

    作者:胡志红 刊期:2013年第04期

    生态批评20世纪70年代前期发轫于美国,成熟于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全球生态形式的日益恶化和生态运动的蓬勃发展,生态批评迅速发展成了国际文学、文化绿色批评潮流,跨文明生态对话已成为其主要议题之一,在此,笔者就西方生态批评与佛教之间的跨文明生态对话作简要分析,旨在多角度、多层次阐明佛家具有整体主义意识的缘起论、人天皆有佛性的佛化自...

  • 对国内克林思·布鲁克斯研究的反思

    作者:付飞亮 刊期:2013年第04期

    相比于西方对克林思·布鲁克斯持续深入的研究,国内的布鲁克斯研究范围狭窄,水平较低。布鲁克斯是著名的学者、教授、期刊创办者,但中国学界对他的译介与研究都不够全面,且存在诸多误读。如中国学界一般认为布鲁克斯是单纯的形式主义者,以文本为中心,反对历史传记式批评,但是实际上布鲁克斯的理论有一个发展、修正的过程,他研究威廉·福克纳的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