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与文论

中外文化与文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ultural Studies and Literary Theory

杂志简介:《中外文化与文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6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序言、海外知音、杨明照先生学术研究、龙学新论、国际视野中的《文心雕龙》、经典与变异

主管单位: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四川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比较文学研究基地
主办单位: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四川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比较文学研究基地
创刊时间:199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1
总发文量:1068
总被引量:653
H指数:8
引用半衰期:6.3462
期刊他引率:0.875
平均引文率:6.2917
  • 在当代艺术生产与文化旅游产业高层论坛上的致辞

    作者:尹建华 刊期:2013年第01期

    <正>(2012年7月7日)尊敬的邹部长,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成都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向莅临成都参加今天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今天论坛的主题,是"当代艺术生产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已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时代潮流。近年来,生机勃勃的旅游业为文化产...

  • 他国化与中国文论研究

    作者:曹顺庆 刊期:2013年第01期

    <正>文学的他国化在比较文学界还没有人提出来,是我提出了变异学才有的课题。文学的他国化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它是变异学的重要观点,它是由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化个案与接受造成的变异。这种变异会最后形成别的国家的文学,我们称之为他国化。他国化的方向主要是在文化影响中接受国的文化可能消化外来国文化,把它变成接受国...

  • 艺术的必然性:恩斯特·费歇尔的马克思主义审美人类学思想

    作者:傅其林 刊期:2013年第01期

    恩斯特·费歇尔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论述了艺术存在之必然的历史哲学的使命,为审美意识形态奠定了人类学的基础。本文从审美人类学的角度对费歇尔的专著《艺术的必然性》进行阐释,考察他对艺术起源和功能、内容与形式等美学核心问题的解答,并反思其宏大叙事的美学建构在后现代语境中的价值与缺陷。

  • 中国当代艺术的“沙龙精神”与“公共领域”——以“成都春沙”(2004—2012)为例

    作者:彭肜 刊期:2013年第01期

    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看,2004年至2012年连续举办了六届的"成都春沙"已经超越了一个区域性艺术展事和沙龙雅集的活动,越来越显现出一种潜藏着的公共政治内涵。从"图像交往"到"艺术商谈","成都春沙"作为一个中国当代艺术的典型个案,隐含着建构中国当代文化"公共领域"的内在指向,其公共性的启示性意义值得艺术学界和批评界深入分析与探讨。

  • 何谓“当代艺术批评”?——论中国当代艺术批评话语的三重属性

    作者:支宇 刊期:2013年第01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实现了从革命现实主义批评与启蒙理想主义批评向后现代主义或反本质主义的话语转型。以栗宪庭、高名潞等为代表的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家从"现实观"、"主体观"和"语言观"三个维度彻底改写了传统艺术观念与批评观念。由此,中国艺术批评"当代性"的三重属性得以标明。

  • “物”的解放与形式的抵抗——卡塞尔文献展(dOCUMENTA)(13)的政治

    作者:鲁明军 刊期:2013年第01期

    本文主要对卡塞尔文献展(13)展览作详细的介绍,围绕着策展人卡洛琳对于展览的构想和筹划,从展览中艺术媒介的拓展探究了艺术品的"物"的解放与形式的打开。展览将"物"从历史原境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现实及政治自觉又赋予"物"以新的语域,揭示了历史与现实、文化与政治、经济与社会等内在的张力及其复杂性。在卡洛琳处,卡塞尔文献展(13)是一种形式...

  • 早期中西文艺思想中的艺术地位问题

    作者:胡洪 刊期:2013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对柏拉图《理想国》的梳理,考察其中的艺术地位问题,并将其与相同时期的儒家学说中对艺术地位问题的看法相比较,发掘与现代审美思想迥异的思想资源,由此对现代审美进行反思。

  • 创意与人文精神

    作者:吴景贤 刊期:2013年第01期

    本文从一位文化创意与产业实践操作者的视野,探讨所谓"创意"的概念、起源与发展。笔者结合亲身实践操作的经验,试图通过中国文化体验中心、天水二十四节气公园、苏州古宅保护与开发等文化产业案例创意,阐述创意与人文精神对于文化产业的指导性和重要意义。

  • 艺术与垃圾:当代艺术生产与文化产业论纲

    作者:龚鹏程 刊期:2013年第01期

    本文为当代艺术生产与文化产业论纲。文章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艺术生产方式的变化,包括生产规模由个人化转向量产和商业化;生产场所由前现代的作坊转向现代的功能元素聚合;生产目的由自我表现为主转向经济效益为主。在此基础上,文章的第二部分则提出当下文化产业本身就是当代文化,这种文化又可分为两种类型:文化创造产业和产业创...

  • 意义的交流与音乐文化产业——以歌曲流传机制为例

    作者:陆正兰 刊期:2013年第01期

    歌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体裁,是人际交流的基本形态之一。歌曲让当代原子化的个体有寻找社会活动的集体认同之可能。这是歌曲交流作用在当代文化中的特殊扩展方式,也是当代人个性彰显操演过程和社群形成的一条音乐途径。当代音乐文化的产业链由多个环节构成:音乐文化创意—音乐文化生产—音乐文化营销—音乐文化消费。社会交流的传播理论决定了这...

  • 许燎源的意义——设计分析:中国式现代性品质的艰难出场

    作者:吴兴明 刊期:2013年第01期

    本文为文化产业论坛发言稿,希望借助此文以及会议间隙参观到的许燎源的设计作品,直观作品中寓居的中国品质的现代性。中国的现状是产品设计无法体现属于中国的现代性品质,在市场中没有竞争力。虽然现代性背景下的中国也存在复古潮,但很多中国风的设计只是生硬地挪用了中国符号元素,没有任何现代的品质感。文章认为设计的现代性品质的核心,在于物...

  • 文化产业定位思考

    作者:邱晓林 刊期:2013年第01期

    中国文化产业之旧话重提,实为应对国民经济发展模式难以持续进而国际竞争力堪忧之焦虑,但当下关于文化产业的理解和规划,或过于宽泛,或过于狭窄,均有碍于文化产业之真正意图的实现。中国文化产业之定位,须从文化或美学设计对于整个商品生产及生活世界的渗透和影响方向着眼,才可能有效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而以此定位之大势能否形成,则有赖于一系...

  • 现代性分化与后现代解分化:文化生产方式的转型

    作者:陈佑松 刊期:2013年第01期

    本文以现代性社会的"分化"特征向消费社会"解分化"特征转变作为切入点,讨论当代文化生产的一些重要的转型情况。文章首先论述了现代性社会的"分化"特征,以及现代性文化生产方式。其次,阐释了消费社会与后现代对主体性分化的解分化特征。文化以物化的方式大规模突破民族国家的向心式生产和文化分化状态,推动了全球化进程,从而展开了世界体系的解...

  • 文化设计:回到当下的形式创造

    作者:邹波 刊期:2013年第01期

    本文从"文化"出发,探讨将"设计"概念追加为"文化设计"概念后所拓展出来的三个相关命题。首先,把文化设计界定为以自我持存为驱动力、以社会共在为规范性、以文化产品为介质的社会实践;其次,分析文化设计是在赋形成物的解分化过程和技术构筑视域的重分化过程中,推动了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的双重审美化,从而将个体的自我持存与社会共在连贯起来;最...

  • 生产美学“何去何从?”

    作者:张郑波 刊期:2013年第01期

    在资本主义由现代社会向后现代主义、后工业社会转向的历史背景之下,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传统美学是如何受到商品美学的强烈冲击而导致审美乌托邦逐渐趋于隐退的后现代历程;挑明传统美学在打量社会广泛存在林林总总的审美泛化现象及日常生活审美化时存在的视野缺失、缺陷和断裂。其次,在综合审视社会规范化建构和消费社会里普遍存在的审美泛化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