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与文论

中外文化与文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ultural Studies and Literary Theory

杂志简介:《中外文化与文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6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序言、海外知音、杨明照先生学术研究、龙学新论、国际视野中的《文心雕龙》、经典与变异

主管单位: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四川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比较文学研究基地
主办单位: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四川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比较文学研究基地
创刊时间:199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1
总发文量:1068
总被引量:653
H指数:8
引用半衰期:6.3462
期刊他引率:0.875
平均引文率:6.2917
  •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我国当代文论建构浅议

    作者:钱中文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同西方文化、文论思想一起,不断介绍到国内,那时我们把它定位在"西马"。这西马二字,就是说它不是马克思主义原典意义上的文论,它不同于前苏联的所谓马克思主义文论,同时也不是我们中国流行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形态,于是在我国的主流文化思潮中,"西马非马"成了一个十分流行的说法。这个"西...

  • 比较文学研究 主持人语

    作者:曹顺庆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拓展到跨语言、跨学科的美学研究以来,"世界性的文学理论"(an eventual universaltheory of literature)成为比较文学学者追求的目标。这一目标也是海外汉学家和中国学者们试图打通中西文论话语努力的方向。而经过约半个世纪的努力,无论是"以西释中"还是"以中释西",无论是回到不同文化话语之源,...

  • 两岸学者宏观《文心雕龙》

    作者:黄维梁; 徐志啸 刊期:2011年第02期

    本文是台湾学者黄维梁先生与大陆学者徐志啸先生关于《文心雕龙》研究的一篇谈话。内容涉及《文心雕龙》的体例研究、与西方文论的比较研究以及如何利用《文心雕龙》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外文学作品进行批评等重要内容。两位学者在以《文心雕龙》为基础,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文论话语体系,最终使《文心雕龙》走向世界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 文明异质性与比较文学变异性

    作者:王超 刊期:2011年第02期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问题是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关键步骤。本文主要从可比性中的跨越性入手,分析了比较文学变异性与文明异质性之间的关系,认为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变革在于从文化的比较转向文明的比较,形成对宏观异质性考察的跨文明研究。比较文学研究应在异质文明文学间的相互阐发与变异中用"异"来重新确立和认同中国的话语身份,由此才能建构比较文...

  • 从变异学的角度看寒山诗在中美的接受差异

    作者:赵渭绒 刊期:2011年第02期

    国内学者晚近提出的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将以往比较文学的着眼点由"求同"转向"求异"。变异学启示我们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来审视文学文本在接受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既突出了输出国文化特质,又凸显了输入国文化特质。寒山诗在中国与美国截然不同的接受命运就是这方面显著的例子,通过对两种文化体系的全方位考察,可以有效实现跨文明对话。

  • 经学文论在汉代的体制化进路

    作者:刘朝谦 刊期:2011年第02期

    阐释和被阐释是汉代经学文论的的存在形式以及生产方式,也是经学文论在思想义理上不断发展,获得丰富和复杂内涵的原因。作为经学文论的主体,"文人"是国家政治体制的产物,这使得经学文论着重强调文学言志、教化和美刺讽谏的功能,把文学生活提及国家政治生活和道德生活的高度,赋予文学生活以崇高地位。

  • 浅析英语书写中刘勰身份的重建

    作者:刘颖 刊期:2011年第02期

    本文主要考察人们在英语书写中对《文心雕龙》作者的身份研究。英语学界的不少学者根据各自的学术旨趣不断地重建作者的身份,形成了古典主义的刘勰、现实主义的刘勰等众多身份。尽管这些研究难以完全还原刘勰作为作者的真实身份,但并非徒劳无功。他们从历史文献中不断析出真相,并在当代语境下重建刘勰的身份,也是为了使读者和作者更为靠近,从而...

  • “变异学”和新“世界文学”模式:比较诗学新方向

    作者:梁昭 刊期:2011年第02期

    "变异学"和"世界文学"新模式的提出,是中美学界近年来在反思比较文学学科史的基础上开创的新研究范式。二者关注的是比较文学如何应对当代异质文化构成和跨异质文明研究的问题,体现了世界比较文学从求同性到求异性的思维转变,特别是从探求不同文化类型之差异研究到探求文化流传之变异研究的转变。本文通过分析变异学和世界文学新模式的研究立场...

  • 再论英语世界郭沫若研究的意识形态偏见

    作者:杨玉英 刊期:2011年第02期

    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英语世界的郭沫若研究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研究态势。一是完全视而不见,对研究对象持一种彻底的拒绝和否定态度。二是带有一种"先入之见",不能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价研究对象。第三则是将郭沫若及其作品放在特定的背景下进行理性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可喜的是,国内外的郭沫若研究者已经同时注意到了研究中存在的种种...

  • 四川“好人”对布莱希特的影响

    作者:邓经武 刊期:2011年第02期

    布莱希特把自己的代表作定名为《四川好人》,是一种刻意安排。文章从17世纪以来德国文化界的"中国热"以及德语文献中大量的"四川元素"着眼,结合布莱希特戏剧创新过程中对中国文化与中国戏剧的研究,辅以四川地域文化尤其是川剧在中国戏剧转型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等史料,论证了众多"四川好人"的文化创造对布莱希特史诗剧理论和戏剧实践所产生的影响...

  • 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基本问题研究 主持人语

    作者:冯宪光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目前整个世界凸显着许多新的文化问题,一些美学和文艺学的基本问题也被重新认识,而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和文化的根本观点,以及它剖析社会、文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仍然适用于我们对当今文学文艺学基本问题的思考。这正如伊格尔顿在他的新著《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中所说:"马克思在道德和文化批判方面的作品十分丰富,...

  • 符号经济与剩余价值的流转:新艺术政治经济学批判

    作者:刘方喜 刊期:2011年第02期

    本文认为在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基础上提出"新艺术政治经济学批判"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新艺术政治经济学批判"就是以当今符号经济为理论焦点,从剩余价值流转的角度,批判性地揭示符号经济无度扩张所带来的审美后果、政治后果与生态后果。

  • 论马克思、恩格斯文学思想的批判基质

    作者:庄锡华 刊期:2011年第02期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思想具有极强的批判特性,其以批判作为建设的逻辑起点为历史条件所决定。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批判是积极的批判,他们善于将消极的批判提升为对他们自己的美学观点的正面的、系统的阐发。在批判中建构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充满乐观,具有理想主义的品格。人类社会的进步与认识的发展需要一个批判的...

  • 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与普世价值

    作者:毛崇杰 刊期:2011年第02期

    后现代思想对现代性的质疑,使普遍价值的存在成了问题。在新的世界状况下,当前美学文艺学的学科性重建开始关注普世价值问题。而马克思主义在重建过程中注定要扮演起重要的角色。马克思主义应在后现代多元文化的氛围中,与各类思想展开交锋,在对话和对抗关系中追求共同的普世价值原则。

  • 马克思主义现象学美学初探——关于社会存在现象学美学的方法论基础

    作者:刘旭光 刊期:2011年第02期

    本文尝试用作为一种方法的马克思主义来改造与充实同样作为方法的现象学,并以此把现象学推向社会存在现象学。作为实践存在论的马克思主义存在论与现象学之间有方法论上的共性,而现象学的方法作为对"经验到的世界"的研究,实际上是对经验过程的描述,而这个过程的另一面也正是被经验物呈现出来的过程。但现象学所研究的"经验"却是空洞的,要克服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