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与文论

中外文化与文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ultural Studies and Literary Theory

杂志简介:《中外文化与文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6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序言、海外知音、杨明照先生学术研究、龙学新论、国际视野中的《文心雕龙》、经典与变异

主管单位: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四川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比较文学研究基地
主办单位: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四川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比较文学研究基地
创刊时间:199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1
总发文量:1068
总被引量:653
H指数:8
引用半衰期:6.3462
期刊他引率:0.875
平均引文率:6.2917
  • 理性危机中的重建——钱中文的“新理性精神文学论”

    作者:李世涛 刊期:2011年第01期

    在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西方与中国的理性都大致经历了被崇拜、畸形发展、泛滥到几乎遭受抛弃的命运。面对理性的危机、感性泛滥的中国现实,钱中文提出了"新理性精神",重新矫正了理性与感性、非理性、反理想的关系,以恢复理性的活力;他还把"新理性精神"落实到文学艺术上,提出了系统的"新理性精神文学论"。"新理性精神文学论"具有强烈的现...

  • 主持人语

    作者:曹顺庆 刊期:2011年第01期

    <正>目前,大多数从事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的学者都以为,有了法国学派所提出的影响研究和美国学派所倡导的平行研究,整个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就是一座完满的大厦。事实是否真的如此?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迄今为止,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不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而且存在重大的理论缺陷。因为研

  • 变异学视野下比较文学的反思与拓展

    作者:曹顺庆; 罗富明 刊期:2011年第01期

    自从比较文学变异学提出以来,学界在变异学的理论层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并在实践层面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但大多数理论的探讨和实践研究的展开仍然没有脱离传统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的窠臼,基本上还是在传统的比较文学理论之内谈比较文学的变异性。事实上,比较文学变异学是一种普适性的理论,它超越了传统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也超越了中国学派所...

  • 1949年前爱伦·坡在中国的接受和变异

    作者:王涛 刊期:2011年第01期

    在中国对爱伦·坡接受的整个历程中,受中国各个历史阶段中传统文化模式的影响和时事吁求的影响,爱伦·坡形象始终是变动着的。本研究即以1905年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对爱伦·坡东渐的初期阶段为例,对爱伦·坡传记形象在中国变异为中国式"落难才子"形象的深层历史原因的探讨,并以之为个案,思考比较文学文学关系中的变异现象。

  • 变异学视角下的“身体写作”在中国

    作者:郭云 刊期:2011年第01期

    本文从变异学的视角分析了女性主义"身体写作"理论在中国的接受和变异。"身体写作"理论初入中国时,由于对中国传统美学标准和叙事观念的冲击而受到冷遇。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消费文化和身体美学的兴起,"身体写作"逐渐在文本创作和批评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甚至成为女性写作的代名词。然而由于中国消费社会的历史语境和传统文化观念的错位,以及...

  • 积极能动的大众——约翰·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的中国变异

    作者:肖帅 刊期:2011年第01期

    约翰·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强调了受众在解读大众文化文本时"权且利用"文本进行意义和快感生产所体现出的创造力和能动作用,这是大众抵制文化工业霸权和规训的符号意义上的生产。当费斯克理论"旅行"到中国之后,国内学者结合中国大众文化生成的具体语境,从费氏理论所强调的抵制性的意义和快感等符号意义上的生产转向了对大众在实践中积极参与文化...

  • 挪移与变异:在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中的电影《弃妇》

    作者:乔晓英 刊期:2011年第01期

    影片《弃妇》作为对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玩偶之家》的中国化书写文本,呈现了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文本的变异的特征和内在规律。参照比较文学变异学对异质化文本的研究理论可以发现,文化的现实性语境、传统文化张力和创作者的主体性是驱动这种变异发生的主要因素。

  • 文化跨界中的吸收与变异——中美公路电影比较

    作者:张金华 刊期:2011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对中国现有公路电影与西方经典公路电影的比较分析来对中国公路电影整体进行初步研究,指出中国的公路电影在内容与文化寓意上具有迥异于好莱坞的旨趣和范式,这种文化跨界中的吸收与变异适应了中国观众独特的欣赏口味并折射出东方化的审美情趣。

  • 误读普罗普

    作者:杨浡伟 刊期:2011年第01期

    普罗普因其"故事形态学"研究引起了国际学界的关注,西方结构主义在阅读其著作《故事形态学》后,发现自己尚在探索的东西由普罗普在四分之一个世纪前已经总结出了系统的理论,由此,普罗普被奉为结构主义先师。然而普罗普的形态学理论也遭到了学者的质疑,其中最尖锐的是来自于法国结构主义大师列维-斯特劳斯的批评。不可否认的是,斯特劳斯的批评对...

  • 中国古代“文学主体性”的变异

    作者:周毅 刊期:2011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学主体性"发展史的梳理,试图揭示中国文学及文论变异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以说明当代主体性文论并不自刘再复始,也不会因杨春时而终。相反,主体性文论恰恰是中国古代文论中早已存在并区别于西方却被忽视的潜在的一脉,而主体间性美学也早就发端于中国古代哲学美学,当代主体性是中西交融的一个变异体。主体性美学和主体间性美学完全...

  • 主持人语

    作者:朱立元 刊期:2011年第01期

    <正>自笔者提出"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至今已有数年,其间虽也写作和发表了一些相关论述,引起了学界不少同仁的兴趣,不唯有许多或勉励或批评的意见,也有将之视作当代美学的一个"流派"的提法。但至少在笔者自己看来,"实践存在论美学"还是处在一个远未完成,"正在进行"的时态之中,我们依然行进在"走向"的过程之中。提出"走向"的基本动因,是包括...

  •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实践性”

    作者:刘旭光 刊期:2011年第01期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提出源自深切的现实关怀,以人的境界的提升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其超越性追求,它在实践性的理论冲突中不断发展自己和完善自己,承载着两种学术方法与立场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逻辑起点与方法

    作者:寇鹏程 刊期:2011年第01期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逻辑起点是人已然存在的事实。它的前提是"人"而不是"猿"。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秘密是"人的本质的客观展开的丰富性"。它的方法论是动态的双向相互生成论。单向的决定论是李泽厚为代表的旧实践美学方法论上的根本局限。

  • 试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内涵及其三大理论维度

    作者:张瑜 刊期:2011年第01期

    实践存在论美学并非马克思实践观与海德格尔存在论的"拼凑",而是建立在马克思存在论思想之上的一种新型的美学构想和理论观点,本文细致论述了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这一真正内涵,并对马克思的存在论思想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做了阐述,从实践、实践意识和语言维度初步探索了实践存在论美学的主要理论维度。

  • 实践存在论美学是“全面倒退的美学走向”么?——与李志宏先生商榷

    作者:栗永清 刊期:2011年第01期

    李志宏先生从五个角度对"实践存在论美学"比之"实践美学""全面倒退"的论证,在其论证方式、逻辑推论的过程中都存在着较大的疏漏,其对实践存在论主张者的"断章取义"也导致其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主张理解上的偏颇。实践存在论美学以马克思主义存在论思想,超越现成论和"主客二分"的形而上认识论的运思路径,对于包括实践美学在内的"传统美学"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