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保护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Plant Protection

杂志简介:《植物保护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983/S,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论文、研究简报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国际刊号:0577-7518
国内刊号:11-1983/S
全年订价:¥ 566.40
创刊时间:1962
所属类别:农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53
复合影响因子:1.37
总发文量:1808
总被引量:22824
H指数:46
引用半衰期:5.8136
立即指数:0.0342
期刊他引率:0.9286
平均引文率:13.1197
  • 麦长管蚜信号传导G蛋白β亚基基因克隆与组织分布

    作者:蒋红玲; 陈巨莲; 倪汉祥; 程登发 刊期:2005年第01期

    根据所有已知G蛋白亚基的保守区设计简并性寡核苷酸引物,通过3'-和5'-RACE方法结合RT-PCR技术,从麦长管蚜中分离全长cDNA序列,并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研究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转录水平.克隆的β亚基序全长1336bp,编码340个aa,推测的分子量为37.27kDa,等电点为5.56.GenBank BLAST结果表明,β亚基与冈比亚蚊Anopheles gambiae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

  • GK22、苏抗103及其受体亲本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比较

    作者:黄东林; 王凤; 邹敏; 史晓利; 柏立新 刊期:2005年第01期

    通过室内饲养研究转Bt基因抗虫棉GK22、苏抗103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用GK22和苏抗103及其受体亲本的不同器官饲喂玉米螟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比较棉花苗期至蕾期、花期和铃期玉米螟幼虫的死亡率,测定死亡率的方差分析差异和平均幼虫存活综合指数.结果表明:GK22和苏抗103与其受体亲本比较对玉米螟都具较高的抗性,且GK22抗性高于苏抗103,GK22和苏抗10...

  • 甜菜夜蛾能源物质积累及其飞行能耗与动态

    作者:李克斌; 高希武; 曹雅忠; 罗礼智; 江幸福 刊期:2005年第01期

    针对甜菜夜蛾迁飞危害规律及其飞行相关的生理学尚缺乏深入研究的现状,采用吊飞试验及相关生理生化的方法,研究了成虫甘油酯和糖原积累的时间动态及不同日龄成虫飞行后能源物质的变化.结果显示,2日龄蛾虫体干重最高.羽化后2~5日龄雄蛾甘油酯含量显著高于初羽化雄蛾;雌蛾甘油酯积累与雄蛾类似,只有4日龄雌蛾甘油酯含量明显降低.雌蛾糖原含量从初...

  • 烟草疫霉的产孢和接种方法研究

    作者:王万能; 全学军; 肖崇刚 刊期:2005年第01期

    烟草疫霉是重要的病原真菌,但在人工培养条件下难以培养、产孢以及释放游动孢子.作者对烟草疫霉培养、产孢、接种方法进行了研究.芝麻培养基、黑麦培养基、燕麦培养基可用来培养烟草疫霉,烟草疫霉在三种培养基上平均每天生长量为1.10、0.78、0.86cm;芝麻培养基、黑麦培养基为烟草疫霉产孢子囊较好的培养基,产孢能力强,分别为2.52×104、2.07×104...

  • 四川籼稻区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

    作者:卢代华; 叶慧丽; 廖华明; 龚学书; 周西全 刊期:2005年第01期

    应用rep-PCR分子指纹技术对2000~2002年采自四川6个籼稻自然生态区的137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DNA分子指纹扩增和聚类分析,共获得73个不同的DNA指纹图谱(单元型)和62条分子量不等的DNA带型.结果显示,无论以何种遗传相似水平划分,四川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都表现很突出的优势宗谱,又存在着具有较多遗传多样性的次要小宗谱和特异性宗谱,蕴含着极其丰...

  • 应用GIS和地统计学研究小麦条锈病菌越冬范围

    作者:石守定; 马占鸿; 王海光; 赵中华; 姜玉英 刊期:2005年第01期

    温度和冬小麦是影响小麦条锈病菌越冬的主要因子.依据1960~2001年间全国气象站点12月、1月份最冷月平均温度大于-7℃的概率和冬小麦种植区图,首次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小麦条锈病菌在我国的越冬区进行了区划研究.结果表明,12月、1月份最冷一月平均温度大于-7℃的概率在70%~85%的地带可以认为是小麦条锈病菌越冬的界线.这一线大致沿北京大兴...

  • 土壤拮抗放线菌s-930-6菌株活性产物抑菌作用

    作者:孙现超; 安德荣; 李爱荣; 刘翠娟 刊期:2005年第01期

    研究结果表明,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自秦岭太白山区土壤中分离出的拮抗放线菌s-930-6菌株,其发酵液粗提物对供试病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根腐病菌的菌丝生长作用最强,EC50为2.6g/L.用孢子萌发法测定,该粗提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和番茄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强,EC50分别为0.04、0.02g/L.用D101大孔树脂对粗提物进行提取得到精提物...

  • 猕猴桃品种对细菌性溃疡病的抗性机制

    作者:李淼; 檀根甲; 李瑶; 薛莲 刊期:2005年第01期

    研究了安徽省猕猴桃主栽品种金魁(高抗)、早鲜(中抗)、魁蜜(抗病)、华美2号(感病)、秦美(中感)和金丰(高感)对细菌性溃疡病的抗性机制.结果表明:形态结构抗性方面,感病品种的皮孔密度和长度及气孔密度、长度和宽度都明显高于抗病品种,抗、感品种间皮孔、气孔的排列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皮孔密度和长度及气孔密度、长度和宽度与品种...

  • 甘蓝型油菜对核盘菌及其毒素的抗性遗传分析

    作者:刘胜毅; 张建坤; 许泽永; 何礼远; 刘越英 刊期:2005年第01期

    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第四类遗传试验设计,运用朱军发展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直接估算了甘蓝型油菜抗核盘菌及其毒素草酸的遗传方差、遗传力和基因效应.抗病性鉴定采用温室病圃和草酸浸根鉴定法,它们分别鉴定了对核盘菌和草酸的抗性.结果表明,油菜对核盘菌及草酸的抗性加性方差和显性方差均极显著(P<0.01),抗病性主要由加性和显性基因控制,且对...

  • 新型除草剂丙酯草醚的作用机理

    作者:陈杰; 袁军; 刘继东; 付群梅; 吴军 刊期:2005年第01期

    采用常规的室内生测和生化方法,开展新型除草剂丙酯草醚的作用机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同时添加5mg/L浓度的三种支链氨基酸即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能完全恢复丙酯草醚对高粱茎的生长抑制作用,而添加相同浓度的单一支链氨基酸只能部分消除其抑制作用.离体条件下,丙酯草醚IC50>100mg/L,而双草醚IC50值为10-5~10-4mg/L,说明丙酯草醚对离体ALS...

  • 低浓度噻嗪酮与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协同作用的生物测定

    作者:耿博闻; 张润杰 刊期:2005年第01期

    在实验室中测定了低浓度噻嗪酮与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acridum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不同龄期若虫和成虫的协同致死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噻嗪酮与黄绿绿僵菌混合施用时对褐飞虱表现明显的协同作用。与单独施用噻嗪酮相比,混合施用时对低龄若虫的LT50缩短了约22天;对高龄若虫的LT50缩短了约57天;单独施用时对成虫几...

  • 戊唑醇对小麦赤霉菌侵染影响的细胞学研究

    作者:韩青梅; 康振生; 黄丽丽; 赵杰 刊期:2005年第01期

    采用电镜技术研究了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tebuconazole)对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um侵染小麦穗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接种前2天施药,可推迟外稃内表皮、内稃及子房上分生孢子的萌发,但不能完全抑制其萌发,可引起芽管和菌丝严重畸形,不能形成侵染菌丝侵入寄主.而人工接种后2天施药,戊唑醇则严重抑制了病菌菌丝的生长,使寄主体表和寄主组织...

  • 小菜蛾溴氰菊酯抗性和敏感种群遗传差异的cDNA RDA分析

    作者:王淑珍; 程罗根; 陈之浩; 李忠英 刊期:2005年第01期

    寻找小菜蛾抗溴氰菊酯品系中差异表达基因,初步分析小菜蛾敏感品系与抗溴氰菊酯品系间的遗传差异.采用改进的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法,以小菜蛾抗溴氰菊酯品系的cDNA为Driver扩增子、敏感品系的cDNA为Tester扩增子,通过四轮消减杂交,获得1条200bp左右的差异扩增带.将此差异扩增带克隆于pMD18-T载体,随机挑选10个克隆测序.将所得的10个序列与GenBank...

  • 小菜蛾抗药性分子遗传机理的探讨与分析

    作者:陈之浩; 程罗根; 张晓飞; 李忠英 刊期:2005年第01期

    采用核型分析和代表性差异分析方法,探讨了小菜蛾抗药性的分子遗传机理.结果表明,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小菜蛾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30条,两者的核型无明显差异;以敏感品系作为驱赶扩增子,抗溴氰菊酯、抗杀虫双、抗杀螟丹近等基因系分别作为检测扩增子进行消减杂交和差异片段的富集.最后随机选取部分差异片段作探针,Southern blot验证,分别在抗杀虫...

  • 芒果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

    作者:詹儒林; 李伟; 郑服丛 刊期:2005年第01期

    对来自广东和海南等不同果园的芒果炭疽病菌进行了对多菌灵的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敏感菌株的最小抑制浓度(MIC)为0.110μg/mL,而抗性菌株在多菌灵500μg/mL下仍生长良好.抗性菌株经继代培养10代后抗性几乎不变,说明其抗性稳定.对抗、感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然后以产孢量和致病力分别用MIC做简单相关性分析,证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产孢量、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