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植物园考察报告

植物园考察报告赏析八篇

时间:2022-12-23 16:37:01

植物园考察报告

植物园考察报告第1篇

摘要:结合当今大学的实际情况,报道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分批实习,限制标本采集数量,改革考核模式,培养学生野外仔细观察、对植物的识别、描述能力、检索鉴定能力,从而保证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质量。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药用植物学》是运用植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作用的植物的一门学科,与中药的基源研究、品质评价、临床效用及开发研究密切相关,是中药学、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以实践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为学科主要特点。而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学生的重要实践活动。笔者针对目前该校开展野外实习的问题,提出了以下的建议,旨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独立、团结协作能力,为今后从事中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1 野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习经费短缺、师资比过低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费、食宿费和景点门票不断上涨,交通费及高额的门票使实习经费变得异常紧张。按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学费与其他专业学生的学费没有区别,实习费用即成为学校的额外支出,这部分费用与野外实习构成了一定的矛盾。另外,缺乏师资培养经费,能带教野外实习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少。据专家论证和国内外高校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师生比一般规定为1:14,而本校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师生数量,2009年带教教师7人,学生254人,师生比为1:36.29;2010年带教教师7人,学生318人,师生比1:45.43;2011年带教教师8人,学生361人,师生比l:45.13;2012年带教教师8人,学生382人,师生比l:47.75。而且在所有带教教师中,主要是青年教师,占到70%的比例。青年教师理论知识强而实践经验匮乏,带教困难,而野外实习教学实践性很强,需要经常在野外了解、认识、熟悉、辨认各种植物,而植物种类多样,记忆也非常困难,没有严格的培训计划是很难培养成熟的带教老师,这已成为开展野外实习的瓶颈。

1.2 实习地点过于集中,教学时间短而集中

在传统《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中,药用植物辨认和标本制作是一项基本任务,均以辨认药用植物、采集标本为前提。而在整个实习过程中仅对实习地点的植物种类、常用生药进行基本识别,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学到的仅仅是表面地识别药用植物的水平上,而且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教师周围总是形成多层包围圈,无片刻闲暇。这种实习模式表面上看具有一定规模,而实质上却收效甚微,因为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很多,但学生能记住的内容却很少。另外,目前很多大专院校都设有药学或生物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基本上开设药用植物学或植物学课程,而野外实习均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1.3 考核模式不当

考核是教学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考核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与之对应。不合理的考核制度束缚了学生学习的自主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本校虽然把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作为单独一门课程,但考核仅仅只要求每组采集150份植物标本,每个同学制作、鉴定一份标本,而且制作、鉴定的这份标本是在老师讲解后进行鉴定,所以导致一些学生不重视实习,将野外实习当成了观光旅游;同时考核内容主要围绕常见药用植物的采认、重点科的掌握以及标本的制作进行,而植物形态描述、未知植物的检索、已知植物正确与否的鉴定以及资源调查方法等涉及不多,整个实习过程最后在考核的方法上导致了"重结果、轻过程"的局面。

2 改进对策和建议

2.1 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

针对实习经费短缺,笔者提出以下改进对策,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本校内植物种类丰富,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参考书,根据《药用植物学》及多种参考书描述植物的基本特征,鉴别校园内的常见物种。也就是教师可以采取平时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在不影响实习质量的基础上,可以降低实习成本,减轻学校和学生的经济压力。同时,在平时实验中,植物分类部分的实验带领学生到校园认识、鉴别植物,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让学生识别校园内各种药用植物和其他如观赏植物等,这样做能够与教学进度相协调,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选择实习地点,确定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的实习内容;便于学生多次观察,增强记忆;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在校园内组织实习,也不需要经费、经济、安全、易于组织。而且识别校园植物是学生了解物种、走向大自然的第一步。针对教师少学生多的特点,本教研室进行了一些改革,将实习时间固定,在每年的9月初;学生分两批实习,中药专业7天,药学专业5天,这样学校野外实习的师生比就有了转变。

2.2 学生分批实习,限制采集标本的数量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随意采集、随意丢弃植物标本的现象,在实习前一周,教师必须做好必要的宣传和讲解,还要重点强调对标本采集的要求,重点讲清学生在采集植物标本的同时,还要更好地保护资源环境。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必须保证以实地观察为主、采集为辅,能认清的则不采,需要采集的标本要严格控制"质"与"量"的关系。所谓"质"就是指标本既要有代表性和完整性,又要突出药用部位和鉴别特征,还要附上详细的产地、生境、性状等记录;"量"是指严格控制标本采集数量,同种植物每组不得超过两份,两份标本本组同学可以互相传递着观察、识别,进一步用于复习和练习制作标本。对于个人而言,老师在讲解时可用手机或数码相机将要认识的植物及时拍摄下来,以备复习和制作标本时使用。坚决杜绝过去那种随意采集、随意丢弃的现象,并将这种行为作为学生平时表现和考核的二个评价指标。同时,学生采集标本时,要分工协作,如:有的同学负责采集标本,有的同学负责记录,有的同学负责收集采集好的标本,有的同学负责拍照。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又可以保证采集单份标本而不至重复采集造成浪费。

2.3 明确考试模式

药用植物实习考核应该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药用植物标本的识别和制作:在实习基地,学生在实习时间内识别出50 种药用植物(学生自采40 种,教师另采10 种),学生学习使用规范术语描述药用植物的基本特征、所属科及其生长环境。观察描述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要求学生除了观察植物形态、解剖特征以外,还要仔细观察植株生长环境、群落特征,并且能够用专业术语准确表达,这些是学生进行检索鉴定的前提基础。在以前的辨认中,学生每看到一株不认识的植物,总是直接去问指导教师,教师也往往是直接给出答案,一种植物常常要问教师多次后才能记住。改革后,教师不再直接告知这是什么植物,而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和解剖,用专业术语讲出该植物的特征,并与已经掌握了的该科的主要特征相比较,判断是哪个科的植物,这样有利于巩固和验证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又可避免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指导者,学生必须自己动眼、动手、动脑,然后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自觉性明显增强。(2)查阅检索表进行药用植物标本的识别。培养检索鉴定能力是野外实习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它包括对已知科属"种"的检索,未知植物"科、属、种"的检索,还包括已知科属种植物"真伪"的鉴定检索。野外实习认药是关键,但更重要的是认药方法--检索表的使用。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做到一通百通,离开教师后,对不认识的植物也可独立查出属于哪一个科,为何种植物。检索表是辨认植物的一把"金钥匙",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把这把"金钥匙"。教师在实习中进行专门讲授、辅导、练习,令学生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与此同时,练习已知植物"真伪"的鉴定检索,这一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遇事不盲从,就是教师讲解的也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要掌握自己鉴定真理的实践方法。(3)药用植物实习报告的撰写与汇报(以PPT形式)。(4)药用植物实习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考核(团队精神、互助互爱、实践动手能力等)(见表1)。

表1 中药学本科专业《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综合考核表

考核项目

内容要求

分值

总体表现

遵守实习纪律,圆满完成布置的工作任务,各方面表现良好。

20

实习报告的汇报

以PPT形式总结报告,专科专属资源调查报告。

25

药用植物种类识别

完整描述3-5种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不得与其他同学重复。写出教师给定的30种药用植物的科名、种名及药用部位。

35

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每组采集的药用植物标本150份以上,每组上交合格的腊叶标本80份以上。

20

检索表的使用与编制

把十种花大、特征明显,易于解剖观察的花自主检索到科,编制给定的20种药用植物分类检索表。

10

另外,野外实习的教学改革中,还需邀请辅导员参与野外实习,可加强学生管理。辅导员平时与学生接触较多,更熟悉和了解学生。邀请他们参与野外实习,并做好学生的动员、分组、带教等组织工作,使带教老师专心教学,不用分心管理,争取在野外实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从而提高实习效率。

总之,通过改革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方法,既能使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又能提高其综合素质,激发学习兴趣,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以上各种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仍需在野外实习中不断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姚振生.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植物园考察报告第2篇

关键词:农林院校;植物分类学实习;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040-03

植物分类学是农林院校涉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专业必修课程。植物分类学实习是该课程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习环节,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验证并巩固课堂教学中的所学内容,认识实习区域内的常见植物,巩固常见科的识别特征,了解科学研究过程中植物标本采集、分类及鉴定过程,为相关专业课程的顺利进行及将来进行相关研究奠定植物分类学基础。植物分类学实习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学到的形态术语知识及分类学的基础知识,通过野外进行植物标本采集、分类、科属鉴定,完成实习报告。植物分类学教学实习,不仅有利于学生验证和深刻理解植物学理论知识,了解不同的生态类型,认识常见的植物种类,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是培养学生从事野外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近几年,各高等院校非常重视植物分类学野外实习的教学改革,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尝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由于实习环境条件的改变、不同时代的学生兴趣特点变化及先进电子科技手段的普及,传统的植物分类学实习方式表现出了诸多缺陷。在总结长期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当前植物分类学实习的教学特点,以新疆农业大学林学、园林和园艺3个专业5个班级学生为试点对象,通过调整实习方式和实习内容等,将实习效果与以往班级进行对比,将发现的问题、采取的改进措施进行讨论,为相关农林院校植物分类学实习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新疆农业大学农科类专业植物分类学实习的教学计划为5天,包括4天外业和1天内业,实习时间集中在6月下旬完成。实习地点在校园和学校周边的农田、荒漠、植物园及雅玛里克山区域。在总结以往实习的基础上,我们分析目前的实习方式及特点,发现实习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实习季节过于集中,不能兼顾不同物候期植物的采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新疆北部分布一类特殊的植被类型,即短命植物。该类植物利用早春雨水和融化的雪水提供的土壤湿度和一定的温度生长发育,是在干热季节来临之前迅速完成生活史的植物[10],于4月中旬开始萌发,6月中旬之前完成生活史干枯。在新疆,短命植物有211种,隶属27个科97属,主要集中在十字花科、紫草科、菊科、豆科、伞形科和禾本科等[11]。此外,新疆大多数木本植物的开花期集中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长期以来,我校植物分类学的实习集中在6月下旬,无疑将失去对短命植物和早春开花木本类植物的观察与采集。

对植物形态特征的描述,通过编制常见植物检索表,熟悉植物检索表的结构及使用,是植物分类学实习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对不同物候期植物关键形态特征的观察,利用所学的分类学知识对形态特征进行描述,使用植物分类检索表对不同生长阶段植物进行检索,鉴定植物科属属性,是将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集中的教学实习也无法完成这一教学环节。

2.实习方式单一,缺乏将现代摄影拍照及互联网络工具与植物分类学实习的有机结合。以往的植物分类学实习,更注重传统的以采集、分类及鉴定为主的实习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照相功能及网络传递功能日益完善,这为学生进行野外植物摄影及利用网络互相学习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在以往的植物分类学实习中,由于实习时间过于集中,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既能够完成植物标本的采集,同时又能够对不同物候期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拍照及比较,因此,未安排植物摄影实习。

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也是植物分类学的重要实习内容,由于各种原因,在以往的实习过程中,没有将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列为实习内容,使得实习缺少了提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3.缺少实习区域植物名录,实习缺乏目的性。在以前的实习过程中,由于时间集中,学生主要以采集标本、分类鉴定为主,没有相关的植物名录资料,采集过程缺乏目的性。

二、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将集中实习调整为分散实习,取得较好效果。在2015年3月,我们对实习过程及内容做了调整,将集中实习调整为分散实习,实习时间调整为4月25日至6月25日,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每组6~7人发放实习工具,下达实习内容,要求学生根据组员时间,利用周末等空余时间,在校园及邻近校园的妖魔山等区域进行标本采集。指导教师根据不同植物的物候期在4月下旬、5月上旬、5月下旬和6月上旬,以班级为单位,集中组织实习,解决分散实习存在的问题,6月下旬组织集中考核。

结合往年实习的特点,试点班级的实习报告增加了部分新内容:①植物标本的采集与鉴定,写出100种采集植物的属名(拉丁文)、科名(拉丁文)及识别要点。②植物形态的描述,要求选择所采集的10种植物,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描述,每种不少于150字.提示:可从生活型、株高、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等方面进行描述。③标本制作与植物摄影。每人提交1份上台纸的标本,每人提交一种植物不同角度拍摄的3张照片,组内不得重复。④检索表的编制。对10种植物编制一等距检索表。通过对实习形式和内容的调整,标本数量较往年明显地增多,实习报告更加充实,考核过程中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植物形态术语的理解程度好于往届,期末考试成绩明显提高。

2.增加植物摄影与植物标本制作内容,增加学生观察及动手能力。传统的植物分类学实习过程中,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植物标本的采集、分类及鉴定,在此基础上完成实习报告。随着电子科技的迅速发展,学生手机照相及图片网络交流的功能发生极大变革,如何将手机的这些功能充分利用到植物分类学的实习环节,如何利用学生喜欢拍照、喜欢将植物图片进行网络交流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是目前植物分类学实习环节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我们在实习报告中增加了植物摄影内容,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兴趣。学生通过对植物的特殊部位观察拍照,提高了认识植物的兴趣和识别植物的能力。对于一些不认识的植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咨询,提高了识别植物的数量。同时,将自己拍摄的植物图片在网上进行搜索对比,大大增加了学生对植物分类学课程的学习途径。

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是植物分类学实习的另一重要环节。学生在完成植物标本的采集、分类、鉴定之后,最终将标本上台纸长期保存。在以往的实习过程中,由于实习时间过于集中,采集的标本在短期内不能压干,因此,没有涉及这些内容。为了提高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能力,实习环节增加了植物腊叶标本制作内容,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标本在班级内展示,互相之间进行学习。植物摄影及标本制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周边植物的观察兴趣,将植物分类实习与学生兴趣相结合,提高了实习效果。在课程结束之前,为了鼓励学生,我们选择了部分学生制作的标本和照片进行展示,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植物识别氛围。参加实习的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标本和照片,参观学习他人的标本和照片,认识了更多的植物,掌握了及制作标本和植物摄影的技术。其他专业的学生,在参观中不仅可以欣赏到不同的植物,还会掌握许多的植物知识,这在校园内产生较大的反响。因此,本次实习过程的改革,取得了超出预想的好成果。

3.编写不同实习区域植物目录,提高实习质量。为了提高植物学实习效果,我们编写了《新疆农业大学校园植物名录》、《乌鲁木齐市妖魔山植物名录》、《新疆农业大学谢家沟实习基地植物名录》和《新疆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及其他相关资料[12-14]。以往学生在校园及周边实习时,由于缺少相关资料,实习存在盲目性。再加上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类鉴定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存在方言或学生没有听清楚等,实习报告常常出现错字、别字。植物名录等相关资料的整理编写,极大地方便了学生,使他们在实习的过程中更加有目的性,高效地完成实习报告,这对学生进行植物分类学实习起到较大的作用。

植物分类学实习是该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观察分析及科研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提高实习效果,有利于学生掌握并理解植物分类学课程内容,并进行后续的相关课程的学习。利用有限的植物资源和实习教学课时,高效地完成实习课程内容,是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合格人才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对部分专业植物分类学实习过程及内容进行改进,我们取得了初步效果,为为其他专业植物分类学实习改革提供经验,也希望能够为相关专业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刘井飞,郝佳彤.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5,291(9):104-106.

[2]金水虎,李根有,楼炉焕,等.植物学教学实习改革与实践[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34-137.

[3]马纯艳,卜军,不寸亮,等.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模式探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2):286-288.

[4]徐爱东.植物学野外实习的三点体会[J].生物学教学,2005,30(2):18-19.

[5]王微.植物学野外实习改革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1):88-90.

[6]杨文权,慕小倩,易华.农业院校中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10,(3):7-9.

[7]周越,段玉清.植物学野外实习特色教学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0,(2):85-86.

[8]吉乃提汗・马木提,谭敦炎.新疆农林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植物学课程教学初探[J].高教学刊,2015,(18):97-100.

[9]苗芳,姜在民,程金凤.植物学野外实习改革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2,29(1):108-110.

[10]杨娜,赵和平,葛风伟,等.2种独行菜萌发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J].干旱区研究,2015,32(4):760-765.

[11]毛祖美.新疆北部早春短命植物区系纲要[J].干旱区研究,1994,(3):8-15.

[12]周桂玲.新疆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M].新疆大学出版社,2005.

[13]周桂玲.植物学实验指导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14]朱进忠.草地科学实践教学指导[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Reform and Practice on Plant Taxonomy Field Work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iLiXiaTi・Hasimu,AMaNuLa・Yimingniyazi,BaTeEr・Bake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rass Industr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Institute, Urumqi,Xinjiang 830052,China)

植物园考察报告第3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树木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081-02

一、传统树木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原有的树木学实习是由教师主导,教师在现场引导学生识别植物叶部、花部、果实特征。由于实地树木种类很零散,现场教学往往很艰辛,学生实习只能走马观花,持续性较差。受到经费的限制,实习场地主要以校园及校内基地为主,这虽然能部分满足实习的要求,但其营建模式多为人工绿地,植被群落仍与天然次生林有较大差别,而且实习地点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难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往的考核方式一般以植物识别和实习报告的形式为主,这种考核方式存在部分学生不认真实习,最后东拼西凑完成实习报告的情况。学生实习结束后知识点遗忘率高,难以与后续的相关专业形成联系。

二、树木学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一)确立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应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不断深化树木学实践教学改革,加强管理,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思想,科研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应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在野外实践教学前召开动员大会,强调野外实习的安全问题,强调纪律、团队精神;布置研究内容,划分学习小组,制订学习计划。应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白野外实习不是去游山玩水,要做到团结互助,不畏艰苦,这是野外实践教学顺利展开的保证。

(二)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的调整

1.树木学的理论知识往往较枯燥,而树木的特征需经反复练习巩固才能熟记,如脱离现场教学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知识的遗忘率会相当高。针对该情况,我们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4-5人,以组为单位让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植物专科或专属树种标本的采集,并利用课余时间拍摄校园周边该专科或专属植物的照片,制作成PPT或彩色展板,在课堂上讲解,这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学生所拍摄到的质量较高的植物素材,也可充实到网络植物图片库中,为日后的信息平台建设添砖加瓦。

2.由于课时的安排,以往的教学实践课与理论课的间隔时间较长,这造成学生知识的遗忘率较高。因此,树木学课调整为4节连上,2节理论课后立刻安排2节的校园实习课,理论知识和校园现场教学顺利衔接,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知识。为配合其他课程教学,树木学的教学实践课往往集中在夏末或冬初进行,这时野外植物不处于理想的物候期,很多树种的花果都无法观察到。因此,我们缩短了期末集中实践教学的学时,在春季和秋季树木花果盛期尽量安排学生到植物园、郊野公园进行短途的实习。另外,树木的生长往往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而极端气候往往会对树木造成灾害性的损害,但也为树木学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契机。在实践教学中也可根据气候的异常变化调整实习计划,安排实践教学活动,这样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2008年南方地区发生严重的冰雪灾害,广东地区树木受损严重。灾后我们组织了部分学生在校园、广州市区以及粤北山区进行树木受灾情况的调查,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亚热带地区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的应用和选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思考。

3.树木学是很多理科和农科课程的基础学科,因此实践教学可与1-2门其他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相结合,如森林生态学、森林培育学,在这类综合实践教学里学生可以了解树木学在这些应用学科中的实用性和重要性,能更系统地了解树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能更深入地对森林资源进行规划设计,制定森林经营方案。这样既节省了实习的经费开支,又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率。

4.在野外植物识别过程中可充分发挥研究生助教的作用。研究生的植物学分类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他们掌握了初步的科研方法,且都有一定的野外森林群落调查经验。因此,在野外实地讲解过程中,他们除能讲授各种树木的名称、树木种群的特征、优势种等知识以外,也能向本科生传授树木调查方法和科研经验,并引导他们注意植被与环境的关系,让本科生从中了解植物物种资源的状况、环境干扰对森林群落各方面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拓展本科生的科研思维。此外,研究生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也能很好地调动本科生的学习热情。

5.在现场教学过程中尽量改变以往有问必答的教学方法,引入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先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树木的根、茎、叶、花、果特征,碰到关键的识别特征,如有无特殊的气味、叶是否对生、有无乳汁等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让他们根据这些特征判断植物是属于哪些科,通过适当的提示再让他们鉴定到种,在提示过程中可以穿插讲解相似特征的科。或者通过不同植物间的比较,让学生归纳出环境因子和气候因子对植物形态的影响,如高海拔植物与低海拔植物特征的异同;或归纳不同植物科间的进化关系,如豆目三科,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6.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在实习活动开展前先安排好研究小课题,如某地资源植物的调查,然后以实习小组为单位根据相应的研究课题到图书馆和期刊网查阅科技文献,并利用植物志等工具书,针对所研究植物类群的生存环境、习性、分布和应用价值进行思考,并撰写初步的研究计划,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此外,还可以依托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或毕业论文,或根据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方向,给学生提出相关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让学生以科研论文的形式去完成,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拓展学生的科研视野。

(三)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我校有植物标本室(CANT)、华南农业大学树木园、园艺基地、中草药园和杀虫植物园等专类园区,学校附近有华南植物园、白云山风景区等科普场所,具有丰富的观赏、药用、用材、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这些资源能较充分满足树木学实践教学的安排。另外,我校与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合作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这两处实习基地交通便利,有丰富的次生天然植被,生境类型多样,这也为我院开辟了多条实习线路,还为野外实习在食宿、教学场地使用和植物标本的采集提供了便利,能保障1周的野外实习能顺利进行。目前,广州市多所农业、中医药院校都在此两地建立了实习基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编写有地方特色的实践教学教材

近年来,我们针对野外实践教学的内容汇编了《华南地区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实习教程》;针对校园树木的实践教学,与兄弟院系合编了《华南农业大学校园木本植物图鉴》。这两本书对华南地区常见园林树种的生长习性、识别特征、应用特性等进行了描述,并配以植株、叶片、花、果实的高质量图片,图文并茂,深受学生的好评。近年来,《广东植物名录》《广州野生植物》《广东植物志》《深圳植物志》等植物工具书的逐步出版,为华南地区植物的研究提供了应用性很高的参考资料,这些书都能很方便地在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查阅,为学生检索植物、撰写实习报告提供了便利。

(五)实习考核方式的改变

1.教学实践课程作为一门单独的考试课程,期末的植物认知考试只占期末总成绩的40%,而平时成绩的比例占60%,包括教学PPT或电子彩图展板制作10%、标本制作20%、实习报告20%以及实习表现10%。

2.植物识别考试内容除了考核识别野外植物鲜标本外,还可以在野外进行现场识别考核或以一道没有具体科学答案的综合论述题的形式来进行考核,让学生根据树木学的思维去探索结果,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突击应试。

3.在实习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把学生有代表性的标本、照片以及实结制成展板作为实习汇报展览的内容,也可将其作为新生入学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的方式,并对有贡献的学生进行奖励或加分。

三、结语

教学实践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树木学理论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实践锻炼了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新型的教学实践课也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科研活动打下基础。另外,该教学实践模式也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教师要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技能,才能更好地胜任指导教师的工作。

[ 参 考 文 献 ]

[1] 庄雪影.关于林学专业“树木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2(6):22-23.

[2] 袁俊琦.高职园林花卉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2):18-20.

[3] 杨晓杰,王斌,刘敏,王昌河,于天飞.生物学野外实习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10(4):111-113.

植物园考察报告第4篇

在这次家长会开始前,我代表小三班全体老师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一、介绍班级教师

这学期,还由我担任小三班的班主任,薛宏老师担任配班老师,程建杰老师担任保育老师,本学期还为班里新配了一位助教老师卜丹萍老师,协助我们的工作。

二、 介绍本学期教学目标和教育理念

本学期主要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主要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如:懂礼貌、讲卫生、正确地洗手、良好的坐姿、用心倾听等等。

我们本期的教学目标是:

1、亲近老师、亲近伙伴儿,愿意上幼儿园,愉快地参加幼儿园的各类活动;

2、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3、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己进餐、盥洗、入睡,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入厕、喝水;

4、充分活动身体,走爬跑动作协调,在集体活动中愿意与伙伴们一起玩耍;

5、乐意开口说话,能听懂普通话,喜欢听熟悉的故事和儿歌;

6、喜欢摆弄玩具、材料,会跟着老师有兴趣地唱歌、敲打、做模仿动作。

三、本学期课程

本学期开设的课程有多元(每周六节)、弟子规(每周一节)、班本课程(每周两节)、区域个别化学习(每周三节)、区域游戏(每周两次)、阅读(每周一节)、体育(每周一节)。

本学期多元共有六个主题活动,分别为《跟动物做朋友》、《花儿的世界》、《谁来帮忙》、《逛逛街》、《水真好玩》、《娃娃穿衣》。

咱们小三班的班本课程为《巧巧手》,每次活动内容都是结合幼儿的生活、喜好及节日季节的特点制定的,通过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四、需要爸爸妈妈配合的事情

我们的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这学期需要各位参与配合的有:

1、接送幼儿

请您严格遵守接送幼儿的时间。入园时间为7:30—8:00,建议爸爸妈妈在八点之前送孩子入园,为孩子留出饭前洗手、喝水的时间。离园时间为4:50—5:30.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接送幼儿的人要相对固定,带幼儿接送卡入园,如委托他人接孩子,请提前与班里老师联系并说明情况,代接人要带幼儿接送卡入园,找班级老师进行登记。

2、安全教育

早上出门之前,请检查孩子的口袋是否有异物,如:硬币、扣子等。考虑到幼儿的安全,请提醒孩子不要将家里的零食、玩具及药物带到幼儿园。

3、早晨送孩子入园时,爸爸妈妈一定将孩子送到班级门口,与班级老师交接后再离开,不要让孩子自己走入班级;协助孩子脱完外套就快速与孩子告别,尽量不要陪着孩子在活动室活动,以免影响孩子情绪;建议不要到幼儿园栅栏外看孩子活动,以免影响孩子的情绪。

4、每周为孩子剪指甲,以防止孩子无意中伤到自己或同伴儿。

5、请为幼儿准备裤子(衣服)、袜子、鞋子,放到幼儿小衣橱中,以防尿湿。

6、如果孩子在家出现情绪不稳定或身体不舒服时,请您在送孩子入园时及时告诉我们,以便我们能多关注孩子,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7、幼儿不来园请您提前告诉班级老师,可以打电话、发短信,也可以在班级qq群里留言。如您的电话号码有变动,请及时告知老师,方便联系。由于园里有规定,带班教师不可以接打手机,有可能不能及时接通您的电话并回复短信。

8、幼儿园的植物角是常识教育任务的一部分,是促进幼儿观察力发展、增长和丰富知识的途径之一。通过设置植物角,既可以美化环境,使活动室美观、充满生气,也可使幼儿的生活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采。让幼儿参与种植活动,可使他们积极主动地仔细观察植物,从中发现平时不易引起注意的一些特征和变化,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这学期我们班级的植物角需要您和孩子共同种植一种植物或带来一盆绿色植物,在花盆上标注孩子姓名、植物名称、种植日期。(上学期放假前带回家的植物可以带回来)

9、亲子手工制作既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可以促进亲子关系,园里每学期开学都会举行亲子玩教具作品展。请您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件玩教具,开学第一周带来,作品上需要标注孩子姓名、班级、作品名称。

10、我们班级区域活动材料三周更换一次,大部分活动材料都是废物利用,需要爸爸妈妈们在平时帮忙搜集一些牛奶盒、牛奶箱、鞋盒、饮料瓶、毛线、废旧布头、糖纸、台历等材料。

11、继续坚持为孩子整理成长档案,记录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点滴。(可以进行个性化设计,装订成册),开学第一周需要带孩子假期外出游玩、假期生活的照片,粘贴在纸上并附上相应文字,进行个性化设计。

12、区域游戏活动每次需要招聘三位家长志愿者(每周一、三下午两点四十凭志愿者胸卡入园,报名表粘贴在班级门口,自愿报名参加,需要您提前领取志愿者胸卡,如果临时有事不能参加活动,可以与其他家长调换。

各位家长,在工作中我们从心里真诚的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幼儿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有时也有照顾不周的地方还请各位家长多多包涵,多给我们理解。您有什么建议或意见,可以直接向我们提出,或者将您的意见、想法写在纸上投到班级门口的信箱中,我们会虚心接受大家的宝贵意见,尽量做好我们的工作,让我们为了孩子的明天共同努力!最后感谢各位家长今天的参与!

2015.3

附:

写给爸爸妈妈们的

我们的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这学期需要各位参与配合的有:

1、接送幼儿

请您严格遵守接送幼儿的时间。入园时间为7:30—8:00,建议爸爸妈妈在八点之前送孩子入园,为孩子留出饭前洗手、喝水的时间。离园时间为4:50—5:30.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接送幼儿的人要相对固定,带幼儿接送卡入园,如委托他人接孩子,请提前与班里老师联系并说明情况,代接人要带幼儿接送卡入园,找班级老师进行登记。

2、安全教育

早上出门之前,请检查孩子的口袋是否有异物,如:硬币、扣子等。考虑到幼儿的安全,请提醒孩子不要将家里的零食、玩具及药物带到幼儿园。

3、早晨送孩子入园时,爸爸妈妈一定将孩子送到班级门口,与班级老师交接后再离开,不要让孩子

自己走入班级;协助孩子脱完外套就快速与孩子告别,尽量不要陪着孩子在活动室活动,以免影响孩子情绪;建议不要到幼儿园栅栏外看孩子活动,以免影响孩子的情绪。

4、每周为孩子剪指甲,以防止孩子无意中伤到自己或同伴儿。

5、请为幼儿准备裤子(衣服)、袜子、鞋子,放到幼儿小衣橱中,以防尿湿。

6、如果孩子在家出现情绪不稳定或身体不舒服时,请您在送孩子入园时及时告诉我们,以便我们能多关注孩子,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7、幼儿不来园请您提前告诉班级老师,可以打电话、发短信,也可以在班级qq群里留言。如您的电话号码有变动,请及时告知老师,方便联系。由于园里有规定,带班教师不可以接打手机,有可能不能及时接通您的电话并回复短信。

8、幼儿园的植物角是常识教育任务的一部分,是促进幼儿观察力发展、增长和丰富知识的途径之一。通过设置植物角,既可以美化环境,使活动室美观、充满生气,也可使幼儿的生活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采。让幼儿参与种植活动,可使他们积极主动地仔细观察植物,从中发现平时不易引起注意的一些特征和变化,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这学期我们班级的植物角需要您和孩子共同种植一种植物或带来一盆绿色植物,在花盆上标注孩子姓名、植物名称、种植日期。(上学期放假前带回家的植物可以带回来)

9、亲子手工制作既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可以促进亲子关系,园里每学期开学都会举行亲子玩教具作品展。请您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件玩教具,开学第一周带来,作品上需要标注孩子姓名、班级、作品名称。

10、我们班级区域活动材料三周更换一次,大部分活动材料都是废物利用,需要爸爸妈妈们在平时帮忙搜集一些牛奶盒、牛奶箱、鞋盒、饮料瓶、毛线、废旧布头、糖纸、台历等材料。

植物园考察报告第5篇

一、实验的基本作法

调查研究表明:农村自然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少。但农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自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开展自然教学提供了观察、考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自然课中50%以上的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对农村的自然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等等。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实验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

自然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替代蚕学习“养蚕”等),并列成“教学材料结构表”印发给当地乡、村小学自然教师使用,以便教师课前准备和要求学生自带材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事物。实践证明: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广大农村自然教师反映:“教学材料结构表”实用性强,易操作,便于兼职教师课前作准备,同时也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二)利用农村土地较多的条件,师生动手建设、管理生物园。其作用是:

1.生物园能为教学提供观察实验的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按教学需要分类、分期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解决了学生因缺乏实验材料无法亲自观察、实验的矛盾。

2.生物园是学生进行栽培、饲养等学习活动的基地。自然教学大纲要求尽可能创造条件,联系实际,让学生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学习自然知识,这一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有了生物园地,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在生物园地中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如嫁接、扦插、喂养小兔等,从而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技能。

3.生物园的建设能紧密结合当地生产实际,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在生物园的建设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培植花木幼苗、果树、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实验。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扦插葡萄、石榴两万多株,种植香菇45蓬;新州县旧街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种植半枝莲、舌干等药材,还进行芽接板栗的实验;利川市黄泥坡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对珍贵树种“珙桐”、“水杉”进行繁育实验,他们还学习扦插大黄杨树苗,成活率达85%……学生在亲自参与栽培植物的实验活动中,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增强了科学种田、科学饲养的意识,学习了一些实用技术,直接或间接地为参加当地经济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总之,生物园不只是教学的基地,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考察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实验教师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自然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自然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自然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

(四)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补一些有利于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家乡自然条件科学致富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如家乡的地形和作物、家乡的地热资源、家乡的水域、家乡的药材、家乡的茶等。

2.家乡人民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如柑橘的保藏。

3.科学致富的内容──如池溏的综合利用、兔的饲养、种甘蔗、种、生物防治等。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把学生带到田地边、池塘旁、饲养场和农村专业户中,让学生边考察、实践、边学知识,使学生对家乡了解更全面,感情更深厚,并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二、实验的成效

我省在农村自然教学方面,经过了几年的研究与实验,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提高了教师素质。

教改实验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研究能力最好的培训班。在参与教改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钻研教育理论,了解教改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据不完全统计:参与实验的260多名教师90%学习了《儿童心理学》、《探究──研讨教学法》、《小学自然教学法》、《教学论》等专著,广泛搜集了有关教改的资料,特别是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资料。至1993年11月,实验教师在市以上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57篇,其中在《课程·教材·教法》、《湖北教育》、《小学自然教学》等省内外刊物上发表13篇,有2篇论文参加了全国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农村小学自然教学论文评比,分别获一、二等奖。85%的实验教师承担过省、市、县(区)的公开课、观摩课任务,共100多人次,其中3人获省优秀课奖,60多人获地、市(县)优秀课奖。通过实验,除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外,还促进了当地农村自然教研活动的开展,发现和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据不完全统计:实验前,骨干教师仅占本地任课自然教师的12%左右,到1993年已上升到27%,其中青年骨干自然教师,由占骨干自然教师的15%上升到65%。这样,就充实了骨干教师队伍,较好地解决了困挠学校的自然教师“断层”问题。还有一些教师因在实验中乐于奉献,成绩突出,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仅宜昌市就有4名教师的事迹被湖北教育杂志和小学自然教学杂志刊登。

(二)提高了自然教学质量。

随着实验的深入,这些地方自然课的实验教学、实验园地的建设与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对家乡的资源、环境、经济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自然、研究自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立志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这些地方的“四小”活动(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空前活跃,一些学生撰写的小论文在报刊上发表,自制学具被教学仪器部门推广。仅宜昌市和荆门市的小学生就撰写考察报告、观察日记和小论文800多篇,自制学具、标本几千件,40多篇调查报告和观察日记在省、市(县)一级刊物上发表。

(三)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实验点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在种植、饲养等实践活动中学到的科学知识,掌握的先进技术介绍给农民,帮助农民拓宽经济发展的路子,使庭院经济和农业生产取得良好的效益。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地处山区,临近的8个村都有煤窑,农民的经济收入较高,生活富裕。铁坪村却一个煤窑也没有,村里虽然也挖了几口矿井,但都没有找到煤。1993年元月,实验教师在教学《能源矿产》一课时,把学生带到马河煤矿井下参观,学生对煤的形成、煤的地质环境以及开采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回校后,他们制定了考察铁坪村两座山的计划。通过三次课外考察活动,同学们发现小林湾这个地方的岩石层分布很有规律,岩石的颗粒粗糙、均匀、表面松散,一些岩石黄中带黑,夹有闪光的黑色物质,此外,还发现了大量物化石,上面有植物叶的痕迹。学生根据这些发现,联系自然课本中关于煤的形成的知识,推想小林湾可能有煤。为了进一步证实推想,学生们把采集的黑石头和黑土带到学校,做成煤块放在炉子里烧,发现重量减少了35%,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黑色土石里含有煤。同学们把这次考察的情况写成《小林湾矿产资源考察报告》交给了村委,引起了高度重视。1993年3月,村里请湖北省勘测院在这个地方进行勘探,证实这里确有丰富的煤。

这个学校的实验教师还把学生带到青峰寨上《植物与环境》这一课,通过实地考察,同学们发现流传中的山青水秀、树木参天的青峰寨,如今已名不符实,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这主要是当地农民乱砍滥伐树木造成的。同学们把考察的情况和建议写成考察报告,交给村委。村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1993年修拦沙坝七座,并在山边种植了根系发达的树木,有效地防止了水土进一步流失。同学们还把这些情况向农民宣传,增强农民保护环境意识。

钟祥市张湾小学的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林场,聘请技术员讲解植物怎样过冬的知识,并结合实际在生物园进行柑橘过冬的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之后,学生及时把保护柑橘过冬的方法介绍给家长,帮助家长和邻近农民用科学的办法保护柑橘过冬。1992年冬季,邻近村因没有采取措施保护柑橘,柑橘树冻死了80%,而这个村仅冻死了17%。农民们说:“娃娃们帮了我们。”

新州县旧街小学实验教师带学生到生物园进行种植药材的实验取得成功,学生掌握了种植、管理半枝莲、舌干、白钱草三种中药材的方法。实验班51名学生有45名和家长一起在自家田地种植这三种药材,都获得成功,取得了投资少、见效快的经济效益。如今,这个村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舌干、半枝莲、白钱草、药用等药材。

枝江县东林小学的实验教师在生物园和学生一道进行芽接板栗,扦插葡萄、大黄杨,嫁接梨树苗的实验,都获成功,直接经济收入一千余元。他们及时把这些技术介绍给农民,受到农民的欢迎。

在学习有关动物知识的课文时,一些实验点的教师还聘请当地兽医和饲养员给学生讲解家禽、家畜常见病的防治方法。学生通过实践,也能在家给家禽、家畜看病了。特别是春秋两季鸡、猪瘟发病季节,学生还主动到农民家协助农民为猪、鸡治病,宣传预防的方法,减少了经济损失,受到了农民的赞扬。

一些实验点的师生,还把在实验中总结的利用当地条件科学种植、科学饲养的经验,以及从报刊杂志上搜集的科技兴农信息,编成“信息小报”,印发给农民,为农民拓宽了经济发展的路子,增强了农民科技兴农的意识。仅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的同学,1993年就自办“信息小报”8期,提供科学种植、饲养的经验和信息100多则。

以上事例说明,尽管自然是小学教学中一门“小学科”,但只要我们认真从农村的需要出发,研究和改进教学,也是能为当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

三、几点体会

几年的农村自然教学研究与实验,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观念的转变只有在教改实践中方能实现。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自然课在农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开课或挪作它用的现象较为普遍。据各地汇总的资料表明:实验开始前,自然课开设率仅为65%左右,1993年开设率达到96%,全省90%的县市达到100%,大部分农村小学还从一年级开设了自然课。导致以上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和教师,通过实验,对自然学科的“教育性”逐步有了明确的认识。我省12个地、市的调查数据表明:这些地方94%的自然教师和学校领导,认为自然课是培养学生素质必不可少的课程,参与自然教改的热情高涨。92%的学生认为“自然课能学到许多科学知识,许多有趣的东西,学习态度由“无所谓”转变为“爱学、想学”。

总之,通过实验,教师和学生的认识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表明:实验工作确实有效地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农村教育要在立足农村实际的基础上求发展。

基础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我国现有小学的90%以上在农村,农村教育必须改变“只抓少数,忽视多数,脱离实际”的单纯升学教育,向着素质教育转轨,从而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实现这种转变,必须立足于农村实际。我省的农村自然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就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从农村实际出发,要把握住两点:一是农村自然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依据农村实际找出路;二是对学生的培养要联系农村实际求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立足于农村实际,充分发挥农村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自然教学,才能使广大农村小学生受到“科学启蒙教育”,使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得到培养;才能全面发挥自然教学的作用和功能,较好地体现“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思想;才能使自然课得到当地农民和政府部门的欢迎和有力支持,从而开创农村自然教学的新局面。

(三)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地开展教学研究,是自然学科的教学任务得以真正落实的重要保证。

植物园考察报告第6篇

[关键词]植物学实验 课程改革 实验内容 教学手段 考核方法

植物学是农林类院校农学、园艺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而实验是其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说植物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将课堂上得到的理性认识与自己获得的感性认识相统一,实现质的飞跃的重要手段[1]。植物学实验在加深、巩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传统植物学实验教学的弊端

(一)验证性实验比例过大

在传统的植物学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几乎占据了全部的实验课时。实验课指导教师完全按照理论课的讲授顺序开设相应的实验内容,如理论课讲授茎时,实验课则开设单、双子叶植物茎尖的形态结构,初生结构及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理论课讲解叶时,实验课则对应开设单、双子叶植物叶的解剖结构。以上实验内容绝大多数是直接观察典型的教学玻片,只有少数实验可以制作徒手切片。

(二)学生的实验积极性较差

传统的植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只能被动的按照教师预先给出的实验目的,内容,材料和步骤进行操作,由于大多数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实验前就已基本知道结果,整个实验过程枯燥、乏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实验教学效果差。

(三)实验考核体系不完善

传统的植物学课程教学仍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书本为主,操作为辅,通过实验教学仅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内容的印象,实验教学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是的实验教学的考核体系缺乏严格、统一的定量标准,随意性很大。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验课成绩中实验报告占70%,学生出勤率占10%,课堂提问占10%,实验课表现占10%。这种评价体系一方面不能科学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只要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一般都可获得本门课程的学分,使学生从思想上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不重视。

二、课程改革的初步设想

(一)压缩验证性实验,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2]

由于以往在理论内容讲授到根、茎、叶等器官时,开设的验证性实验课时平均每个器官均在4课时左右,所占实验课时比例大,同时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以上器官涉及到的解剖结构观察,压缩整合为三大综合性实验。如将茎尖分区、单、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等三个验证性实验整合为一个综合性实验,既可以横向比较单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的异同之处,同时又可以直观的观察到茎的完整发育过程,使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增加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教师的科研,自主设计试验方案,其中包括相关资料的查阅,试验方案的制定,实验用品和材料的准备,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报告的完成等阶段。从整个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完成过程中,即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结局问题的能力,同时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全程参与实验

传统的植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仪器、药品和材料往往是教师提前准备好的,上课时教师讲解实验目的、方法、实验内容和结果等,实验药品和材料等内容一带而过,学生上实验课时直接操作,很少探究本次实验对实验药品和材料的具体要求。然而,很多时候正是由于学生不去探究具体的实验对药品和材料的要求,出现了错误却浑然不觉,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或无试验结果。让学生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以组为单位,准备自己组所需要的实验仪器、药品和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提前预习实验方案,探究本次实验对药品和材料的具体要求,总结自己组所用的仪器设备、材料的种类、数量和规格,如有缺少,学生的正常实验将会受到影响。在全程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不再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指导,而是积极地、主动地、独立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考虑问题的全面性。

(三)丰富教学手段

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实验知识和内容,我们在日常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幻灯片、投影仪、实物及录像等多种教学工具。对于比较难操作的实验内容,我们将教师的实验操作过程做成视频,给学生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更准确的进行实验操作。日常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重积累学生实验操作的视频文件,其中包括学生的正确操作以及错误操作和不规范操作,在总结实验课时,给学生观看自己的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正确认识自己操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尤其对错误操作或不规范操作记忆更深刻,改正也会更彻底。

(四)完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

传统实验教学考核中,实验成绩以实验报告为准,使得学生不重视实验过程和实验操作,反而更重视实验报告的书写,大大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也做了相应改革。

1.考试成绩

植物学实验课程的考试成绩由理论内容考试成绩和实验操作考核成绩构成,占总评成绩的60%。其中理论内容占考试成绩的50%,采取闭卷笔试,卷面成绩百分制,要求学生的卷面成绩必须高于50分,否则不予通过;实验操作考核占考试成绩的50%,学生随机抽取某一实验内容,现场操作,由教师按照评分标准给出相应成绩,低于60分不予通过。

2.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包括教师根据学生的出勤、实验前的准备、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实验报告等内容给出的成绩,以及每组学生根据与同组间学生的协作、实验的积极性、实验操作等内容互评的成绩,二者各占50%。使每位同学都参与评价与被评,消除了仅由教师作为评价主体,而学生被动接受评价的弊端,使学生从实验操作到实验评价都能真正的参与其中。

三、结语

植物学作为农学、园艺、植物保护、林学、园林等多个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实验教学的改革要兼顾专业性质和学生情况,本文仅对实验教学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具体的改革效果仍需时间和实践去检验。

[参考文献]

[1]赵杏花,燕玲,蓝登明等.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170一171.

植物园考察报告第7篇

[关键词]全球教育理念 环保 科学实践活动 科学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8-016

二十一世纪以来,科技改变人类生活, 人们越来越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 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问题,也成为各国培养具备国际素养的公民的重要选择。我国的课程标准也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提出要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并认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具备科学的探究精神,才有机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公民进行对话,参与世界事务。

怎样上好科学探究课,如何通过科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从而养成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教师要面对的重要的课题,也是西大君武小学在实施全球教育理念方面进行的重要尝试性探索。我校紧扣全球教育项目中的“环保”主题,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关注我们身边的动物、植物、生存环境。尝试着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建立假设的能力、进行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而每一种能力的培养在不同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均有所侧重。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教育实践证明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例如,利用寒、暑假给学生印发科学选题作业,开展“我的发现”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假期的生活中观察身边的一切感兴趣的事物,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先上网查询或查阅书籍寻找答案,如果问题找不到答案,再提交给教师。其中,学生发现校园里的墙缝地缝里长有许多不知名的植物,他们不需要施肥浇水护理,也能长得很好,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在此基础上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长在墙缝里的是什么植物?它们的种子从哪来?为什么能长得这么好?于是,教师带领学生组成一个“墙缝植物调查小组”对广西大学校园里的墙缝植物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这类植物,特别是数量最多的构树适合在土地贫瘠、水分缺乏的地方生长。最终形成科学调查报告《墙缝植物的初步研究》,获得南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论文一等奖。接着,学生给有关部门提出在广西、贵州的“石漠化” 地区种植构树来解决“石漠化”问题的建议。

创设这样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从周围的环境、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关注生存环境,关注世界环境问题。

二、鼓励猜想或假设,培养学生建立假说的能力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和方法。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教师要善于搭建活动平台,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所探究的问题和科学事实,寻求可能解释的过程,并提醒学生,对问题成因所推测与假设的结论必须是有探究价值的、可检验的,一旦猜想与假设得到实验结果的证实,它就可能发展成为科学结论,否则就是证伪。

例如,组织《小鸟一天吃几顿》的活动:广西大学校园里,绿树成荫,鸟类众多。我们科学组教师带领学生多次变换地点实地观察。有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人有一日三餐的规律,小绿豆鸟一天吃几餐呢?通过查询有关资料得知,这是一个在国内外都没有研究报道过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先进行猜测:小鸟到底一天吃几顿?学生通过采访同学、家长、老师,汇总了有代表性的几种猜想与假设:小鸟一天吃三顿;或者一天吃多顿;还有想吃就吃等。这样的猜想与假设到底对不对呢?学生带着极大的探究兴趣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实验探究活动,并全程跟踪摄像,最终形成科学研究报告《暗绿绣眼鸟取食规律的研究》和同名科学微电影,大家的猜想与假设得到了科学的结论:小鸟跟人类一样,一天吃三顿。而且该研究报告获得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论文二等奖,微电影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并被中国科协选送代表国家参加意大利青少年科技DV制作竞赛,同时获得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选中拍成节目《小鸟一天吃几顿?》并全国播放。

是猜想与假设促进了学生的探究,使学生获得了求证结论的机会。

三、引导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

猜想与假设的真伪要靠科学的数据和事实的支撑。因此,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先设计活动的方案,不管设计得是否合理、科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从不懂到懂、从不科学到科学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和严谨性,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指导老师参与其中,对方案进行修改,最后再请专家进行指导和完善。

例如:在探究《暗绿绣眼鸟取食规律的研究》课题时,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很简单,观察时间设计为一周,每天只观察三次小鸟啄食的时间。学生通过请教有关专家,发现这样的设计是不科学的。

学生进行多次讨论、修改、反复完善,最后确定实验的时间为十五天,每天根据日常作息安排了26个观察时间,分别记录取食鸟类的个体数,并观察每个时间点一分钟内小鸟啄食的次数、取食的时间和其他行为的时间,并制定了收集、记录数据的方法。

这期间,虽然学生讨论、交流花费时间比较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的活动,手脑动起来了,把学生的探究精神也激发起来了。

四、自主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科学观察的能力

在学生提出问题、假设猜想的基础上,根据设计方案把学生引进自主探究的过程。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时,首先让学生明确具体的观察目的,其次强调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思考,及时做出调整并尽快解决。

如,在进行《土壤中蚯蚓对黄豆苗期生长影响的实验》实验初期,土壤中的蚯蚓意外死亡,学生及时分析是天气过热的原因,马上搭建了一个遮阴棚来解决。果然,后来没再出现蚯蚓死亡的问题。实验时间为期五十天,观察450棵黄豆从发芽到生长的变化过程,每天要浇水、观察,期间要测量苗的高度、根的长度。收集数据的工作枯燥而漫长,但因为是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对实验结果的期盼促使他们把每项工作做好,直至实验成功,并得到一个突破性的科学结论:在庄稼地里放养蚯蚓,可以改良土壤,不用化肥,也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既有益于农业生产又有利于环境保护。该实验报告获得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同步拍摄的科学微电影获得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一等奖。

就这样,在学生自主探究中,坚持不懈地观察和思考,学会积极地寻找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土壤污染的方法,关注人类生命的健康与安全。

五、认真观测记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亲自操作,从中收集科学数据。因为实验数据并不是探究的结论,它是客观事实的反映,要得到科学结论和发现规律,就必须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数据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归纳论证,得出科学结论。

如在进行《麻雀对广西大学校园环境的适应性》课题时,在收集麻雀在多远的距离会被惊飞的数据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惊飞距离是评价鸟类对人类侵扰容忍度的参数之一。观察者尽量以相同的速度接近麻雀,采用目测法估测惊飞麻雀的飞起点与观察者当时立足点之间的地面距离。为了保证目测的准确,教师先让学生实地测量,对距离的长度有个较准确的估算,再到麻雀活动的区域进行实地观察、记录。经过为期一年、每月一次的观测记录,得到了大量的数据制成表格,把平均值做成对比折线统计图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在不同的校园区域,麻雀惊飞的距离不一样。因人们不惊吓麻雀,形成了一定的亲人性,最亲近的距离是1.98米,但麻雀仍保持一定的警惕性,最远惊吓距离为7.04米。该研究报告获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一等奖,同步拍摄的科学微电影《麻雀离我们有多远》获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一等奖。

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呼吁每个人都来关爱和保护动物,不要惊吓和捕杀它们,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在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使其也获得了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六、学会总结与反思,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及每个环节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认真的总结、反思与评价,从中获取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为下一步的实验指明方向。

例如,《拯救校园里的小叶榕》活动: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往昔枝繁叶茂的小叶榕为何会变成叶子稀疏、奄奄一息的现象。学生通过分析认为:人们拓宽活动场地,在小叶榕的四周人为地给它铺上了水泥,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导致缺水。所以实验的初期就是在树根部灌水。但是十几天过去了,收效甚微。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有学生提出:水泥地使小叶榕无法吸收到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它不仅缺水,还因为营养不足出现叶子稀疏的现象。接着再次实验,给小叶榕挂上吊瓶输液,输入“国光大树施它活”营养液。渐渐的,小叶榕又恢复了生机。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去思考、讨论该如何保护植物的问题,最后让他们写出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探究报告。该研究报告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三等奖,同步拍摄的科学微电影《拯救小叶榕》获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一等奖。

植物园考察报告第8篇

【关键词】细节处理;园林规划;园林施工

一、细节处理在园林施工规划中的应用

1.工程勘察

要保证工程施工规划与施工的质量,就必须对园林工程的具体情况有个详细的了解,而这就需要进行工程勘察,成功有效的工程勘察,能够确保园林工程的规划有现实依据。园林工程从施工内容上可以分为地形工程、场地与园路工程、水景工程、山景工程、植物工程、给排水工程、照明与供电工程等,这些分工程的规划与施工,都依赖于对环境的掌握,因此在施工前应该首先对园林工程所在地进行实地测量与勘察,从地形地貌、底层土壤特性、地质构造到水文气象条件等自然环境,最后作出科学评价,编写园林工程勘察报告,为园林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在工程勘察中,要尊重场地、尊重人文,重视细节,不能忽略任何可能影响施工的因素。为方便园林施工中水电管线规划,在进行实地勘察时,应该在地图上将拐点、凹点进行标注,并绘制相应的图表。

2.工程设计

工程设计,是园林工程各环节中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该环节具体可分为整体规划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工程设计预算等,由于工程设计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专业性要求较高,因此其往往是委托给专业的设计机构来完成的。在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机构应该严格遵照业主的要求来选择设计方案,在设计方案中要将园林施工中需要使用的材料记录下来,对每种材料的数量、规格要列表注明,而在设计施工图时,要按照园林工程的各组成部分来分别设计,施工图要能科学的指导现场施工,同时也能准确的工程计量。与其他工程不同,园林工程更加注重细节,在绘制施工图时,要想使园林施工图真正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就需要由施工图设计师自己亲笔画在每一个园林小品上,并且详细画到每个螺丝的安装大样。此外,园林工程设计,涉及排水、强电弱电、灯光照明、植物学等多专业知识,要使园林施工图足够科学合理,就需要各专业人员相互协作。

3.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是以植物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是园林规划施工中的重要内容。植物造景要求设计人员把握好园林规划设计的规范,利用不同植物在基本形态、颜色、高低、香味等方面存在差异的特点,通过植物搭配来创造不同的园林景观,营造不同的园林效果。在植物造景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将当地的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考虑进来,在保证备选植物具备观赏性的同时,更要能够适应当地生存环境。由于园林景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在这方面进行选择时,不能单一的认为某种植物观赏性较强,就予以选择确定,而应该将植物的观赏性与园林整个景观联系起来,确保彼此协调一致。

二、细节处理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

1.土方工程

园林工程中的土方工程,是指土的开挖、运输和建筑等施工过程,具体包括场地平整、基坑开挖、种植土壤回填、路基填筑等施工工序。在土方工程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勘察结果,计算详细的土方量,根据施工量,调试好需要的机械设备。由于土方工程是园林工程中的基础性工作,其对于园林的最终形态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来进行,不能随意更改,如果施工图纸存在缺陷,施工无法继续,就需要及时将施工进度进行汇报,制定新的方案。为满足园林工程对土质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应首先平整原有地坪,将表面植物堆积成若干堆,绿地内地形要满足设计思想的要求。在挖掘树穴时,应将表层松土和废土杂物分别置于穴外两侧,其中废土杂物要集中收集运出。树穴的大小,一般应根据泥球大小来确定,通常比泥球大20-50cm,而深度与泥球半径相等,树穴的形状一般为圆柱体,但也应根据各树种的生物习性进行调整,值得注意的是,穴内有效土层要在30cm以上。

2.基肥的选择

由于现有土地土质贫瘠,不利于植物的存活和成长,对于园林建设和施工相当不利,而这就需要对移植、栽种的花草树木施足基肥,以弥补土壤肥力不足,使花草树木能够顺利成活,并尽快见效。因此在土方造型初步结束以后,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在工程中,主要采用的施工基肥是堆沤蘑菇肥,该施工基肥是在蘑菇生产后的种植基质废料中加入3%一5%的过磷酸钙堆沤和充分腐熟后的基肥,基肥的使用量要根据工程量表中的苗木规格来确定。基肥的使用方法多为全层施肥,首先将基肥均匀地洒在地表上,然后通过翻耕和整地,将基肥与土壤充分混匀,以这种方式来施基肥,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以疏松土壤。乔木、灌木等树木在种植前,应对穴边土壤和基肥混匀,然后再将树木植入穴底和种植池。

3.苗木的栽植

园林施工中,苗木的栽植是一项重要内容,在该环节的施工质量,将影响了苗木的成活率,对园林效果有重要影响。在为保证苗木栽植的质量,在栽植前,首先要在质量上对即将使用的苗木进行把关,在购苗时应该在现场对落地苗进行选样并做好标记,在验收时,要注意查看标记是否完整、苗木规格是否属实、泥球规格是否合格、树木成长是否良好等。在真正栽植过程中,保证苗木的成活率是关键,因此必须严格栽植步骤进行操作。对于带泥球树木的栽植,首先将泥球放入已撒入回填土的穴内,取出包装物并扶正,从四周边缘向泥球四周培土,分层夯实,在培土高度达泥球直径的三分之二时,应浇足水,在水充分渗透以后再覆土平整;而对于裸根树木,在栽植时,要确保穴内填土不能留有空隙,若泥土下层,应及时补填土,浇水平整,栽植时,须疏枝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在栽植完成以后,应及时浇定根水,并且要地上喷营养液,以促使树木恢复正常生长。

4.给排水施工

园林施工中,在给排水施工环节,同样要注意细节处理,保证施工质量。首先,对于沟槽开挖,其位置、基底标高、尺寸等应严格图纸要求进行,沟槽底部如有块石、树根、废桩等物体时,应及时予以清除,值得注意的是:严禁在水中挖沟槽,并且挖成的沟槽不得受水浸泡;其次,对于管网安装,钢管的接口,应采用法兰或螺纹连接,确保接口操作无误,防止漏水现象的出现,所有使用的管材、管件,都须保证其质量;此外,要对管道进行试压,试压管段要封以试压堵板,堵板应有足够的强度,试压过程中堵板与管身的接头不能漏水,在注水前,要对相关仪器进行检查,试验压力后,保持恒压10min,若接口、管身无漏水现象,即可进行渗水量试验。在给排水施工中,尤其要加强细节处理,以防止出现漏水、堵塞等问题。

三、结语

在园林施工规划和施工中,每一个细节都会对园林效果产生影响,影响其观赏性和实用性。因此,园林规划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开展工作,从细处着手,加强细节处理,保证园林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田源.园林施工规划与施工中细节处理的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4(04)